【www.guakaob.com--环评师】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一
《如何跟病人及家属沟通》
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
我在《医院前线服务》一书中对如何与患者沟通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也介绍了一些技巧。最近翻阅了一些书籍,从中发现奥克思医学英语咨询网有一篇好文章,现转摘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为缓解医患矛盾做一些努力。
大多数病人在看病时会感到焦虑和害怕。而医疗检查和记录常常会遗漏某些必要的信息,如病人出身、教育情况、工作、住所、家庭、希望和害怕等。不了解这些,医生就很难与病人关系融洽,也无法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理想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对病人充分的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的。病人所需要的是一位老练、有同情心的医生,他愿意花时间来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用病人能够理解的话语向他们解释病情。
医生的外观和服饰会影响交谈的成功与否。在中国,很多医生都穿白大褂,但这些白大褂常常是皱巴巴的,或是带有污渍。这些都会使病人觉得医生粗心甚至不称职。医生应该衣着整沽,佩戴写有姓名和职务的胸牌(如主治医生、住院医生等)。这样的穿着表明你对病人以及对医生职业的尊重。与银行职员、业务人员或是公务员一样,我们同样也是面对大众的专业人士,我们的穿着表明了我们对病人的尊重。
虽然病人都希望自己的医生是有知识的,有能力的临床医师;但他们同时也需要一位会安慰人、乐于助人及富有同情心的医生。
和病人互动的首要目标是要与病人“建立一种关系”。“与医生关系好的病人更愿意听医生的话。”在看病过程中先花费几分钟时间去了解病人是很有帮助的。有些问题,如“你住哪里?你做什么工作”等,不仅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而且可以让病人真正感觉到自己被看作“人”,而不是一种要根除的“疾病”。
医生的肢体语言和行为举止也是医患关系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医生的肢体语言,如眼神接触、身体姿势、说话音量等,都可以传达出他的态度是关心或不耐烦。医生若是关心病人,在和病人的眼神保持直接接触的同时,他还会在说话时 身体前倾。他还会把手放在病人的肩头,尽量去安慰病人。
“充满同情的注视、默默地注意倾听、将手放在病人的肩头,这些都足以使病人感到医生对病人痛苦的真切情感。”病人进行清楚地交流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知道诊治方案的制定。而且,当病人与医生小组更熟悉时,他们就会与医生关系更和谐,更尊敬医生。这不仅有助于护理,也有利于病人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如果病人真正信任他的医生,他在接受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时也会更愿意。
与患者家人的沟通也很重要。医生必须花时间向患者家人说明病人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实际上,在病人入院72小时内,医院病历中就必须要有书面记录,证明与病人家属进
行了病情讨论。这份记录还必须由一位家属的共同签名。记录必须语言简洁,家人能够理解。在中国,病人家属在决定病人护理上负主要责任,并要求其签署同意书方可进行医疗操作。 总之,与家属及病人在床边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是查房成功的基础。不管你在交流前作了怎样的准备和组织,如果见面时表现得不礼貌不得体,查房就不可能是病人真正“获益”,它反而会导致严重的误解。并可能促使病人和家属反对医疗建议,要求出院,甚至造成今后对医院和医生采取法律行动。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二
《与病人家属沟通技巧》
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一般沟通的原因 [Wiles etal 1998]
1) 病情 2) 疗程 3) 复康进程 4) 护理模式 6) 情绪
人际沟通的概念与要素 : 信息背景、发出信息者、接收信息者、途径、环境
a). 信息背景
引发沟通的理由,发出信息者的
• 过去经验
• 目前环境
• 预期未来
b). 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
发出信息者、接收信息者 :收、发角色不断互换
发出信息者及接收信息者都是编码者、译码者。他们利用语言、图形、动作、文字、声音、表情转化成思想或感情,解释其含义。
c). 信息目的是传递: 思想 、感情、意见、观点
表达模式:语言 、非语言(行为、表情 )
d). 信息传递途径
感官渠道: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
美国的护理专家 Rogers于1986年病人记忆内容科研结果:
• 听过的 – 5%
• 读过的 – 10%
• 见过的 – 30%
• 讨论过的 – 50%
• 亲自做过的 – 75%
• 教过别人的 – 90%
较佳信息传递:讲解 + 演示 + 实习
e). 反馈
理解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
• 听到了什么?
• 听懂了多少?
• 感受如何?
• 有什么问题?
反馈有助:
• 达至信息被正确理解,进一步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澄清浯意。
• 对制定护理计划、评伦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均是非常重要。
• 所以应鼓励病人进行反馈
f). 环境
外在环境 – 场合、时间、地点、习俗文化
内在环境 – 心理状况
护士在发出信息前要:-
• 细心观察患者及其家人的非语言行为及情绪。
• 适当保持沉默,及以同情的眼神交流。
g). 提问题的技巧
• 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及对方交流的目的
• 适当地提出问题
• 两种问题模式 :
1)开放式 – 自由发挥
2)闭合式 – 只有一个简单明确答案
2. 护士在治疗性沟通的角色
护士的角色[Wiles etal 1998]
• 专业
• 容易接近
a). 治疗性沟通的概念与特点
i) 以患者为中心
- 为了促进患者健康
- 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为目的
ii) 以目标为导向
- 准备期 → 与患者之间建立互信
- 工作期 → 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所制订的护理计划
iii) 沟通不以主观的挑选性 : 不要怕发生冲突而回避 、身体语言同样在向患者传递信息
b). 治疗性沟通的目的 : 准确评估患者的需要、为提供有效的护理奠定基础、以促进及稳定患者身心状态
c). 准确评估患者的需要 : 收集可靠资料
• 临床检查身体状况资料
• 社会背景
• 心理状况
• 特别需求
• 对医疗及医护工作意见
d). 为提供有效的护理奠定基础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有赖于护患有效沟通文流
• 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体贴及工作素质
• 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e). 促进及稳定患者身心状态
• 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健康知识
• 使能了解和掌握促进自身疾病恢复和维护健康的方法
• 给予适当心理支持,以稳定患者身、心状态,促进复康效果
3. 治疗性沟通常用技巧 - 会谈
会谈的四个阶段:
a) 准备与计划阶段
b) 交谈开始阶段
c) 交谈进行阶段
d) 交谈结束阶段
a). 准备与计划阶段
– 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 (现在和过去病史)
– 明解交谈的目的及会谈提纲 (引导方向)
– 选择合适的会谈时间及地点 (最好有家人在场)
– 做好环境的配合 (安静,私隐)
b). 交谈开始阶段
– 有礼貌地称对方
– 主动介绍自已
– 说明交谈目的和所需时间
– 协助提供舒适交谈体位
c). 交谈进行阶段
– 应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 倾听、核实和提问
– 鼓励患者交谈
– 指导性之交谈
– 非指导性之交谈
– 注意身体语言的反馈
d). 交谈结束阶段
– 控制在计划时间内 (也要考虑现场情况作出调整)
– 简明总结交谈内容扼要,核实泛录的准确性
– 约定下次交谈时间和内容
– 感谢对方的合作
4. 阻碍治疗性沟通的不当沟通方式
• 突然改变话题
• 虚假的或不适当的保证
• 主观说教
• 急于陈述自己的观点或迅速结论或解答
5. 沟通技巧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
a). 与患者日常沟通的技巧
b).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a). 与患者日常沟通的技巧
• 倾听患者所谈
• 为患者的谈话内容保密
• 理解患者感受
• 对患者的需要作出反应
• 向患者提供信息
b).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1) 愤怒的患者 2) 不断抱怨的患者 3) 悲哀的患者 4) 抑郁的患者 5) 病情严重的患者 6) 感知觉有障碍的患者 7) 告知患者不好的消息
1. 愤怒的患者
• 镇静
• 忍耐
• 倾听
• 必要时暂换他人代替
2. 不断抱怨的患者
• 礼貌
• 不骄不躁
• 耐心聆听
• 以诚相待
• 妥善解决
• 不敷衍了事
3. 悲哀的患者
• 让其发泄
• 轻轻安抚
• 给毛巾或温饮
• 鼓励倾诉
• 介绍治愈/复康过案,提升战胜疾病的勇气
4. 抑郁的患者
• 关怀体贴
• 亲切和蔼
• 开导
• 取得每点进步时,都给予肯定与表扬
5. 病情严重的患者
• 交谈时间10~10分钟内
• 内容以询问性、安慰鼓励性或指导性
• 对无意识者,可反复持续用同一句话
• 触摸
6. 感知觉有障碍的患者
• 轻轻触摸
• 面对面
• 不要喊叫
• 俯在耳边讲话
• 采用笔谈、图片、图形
• 视力障碍者,进入和离开病房时都要扬声
7. 告知患者不好的消息 (揭示坏消息)
• 逐步渗透病况具体阶段的消息
• 适当地暗示疾病的严重性
• 先向家人如实交待,共同商量治疗问题
主动聆听技巧
• 聆听内容包括事件,感情和动机。
• 坐姿轻松,时间不赶逼。
• 态度亲切,要把当事人是唯一关心的对象。
• 环境适合,不会受打扰。
• 坐位安排,当事人与辅导者位置,仿似时钟四时正的安排,彼此间无物阻隔。 • 有眼神接触,面部表情显示你的投入。
• 开放式问题
帮助当时人自然地流露个人想法。
• 例如 — 「今曰怎么样?」
• 早期避免问为甚么,以免当时人找原因响应及引出一些不必要的解决方法。 封闭式问题
• 避免使用
• 当事人只会答是或否
• 不能帮助对方深入了解自己的问题
• 可能引致静默
• 甚至要不停想其它话题发问
• 例如 — 「你现在有没有痛?」
静默
• 当事人静默的原因可能是十分痛苦,以至停止响应,甚致思想也暂停不能响应,
亦可能是思想太多,需要时间整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再作响应。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三
《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四
《如何当好肿瘤病人的家属》
如何当好肿瘤病人的家属? >>家属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亲人患了肿瘤对家属同样是一种打击,全家都会为之担心,为之痛苦,家庭气氛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由于对肿瘤抱有偏见,多数家属也会经历一段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时期。想到今后为了照顾患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而支付较高的开销,家属们往往也承爱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这时家属有必要现对自己的心态加以调整。应正视现实,振作精神,多一份责任心和义务感,对肿瘤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相信大多数肿瘤是可以治愈的,要知道自己的情绪心态会直接影响到病人,所以对于家属第一个要求便是要在自己亲人患肿瘤的事实面前,能够镇静自若,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至少应在病人面前做到“内紧外松”。
>>给予病人最大的理解、同情、安慰和关怀。
病人思想上有什么痛苦、疑虑、担忧、畏惧等,最能了解透彻的无颖是他亲近的家属,家属往往扮演着病人心理医生的角色,在病人的精神上所起到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家属影响病人之所想,最大限度地分担病人的痛苦,让病人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对病人做思想工作需要知识和耐心,切不可急躁;对病人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应急与理解和满足,使病人能在心灵上得到安慰;病人往往对孤独的生活非常敏感,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时家属的关怀和体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家属的支持,病人常会感到缺少精神支柱,丧失治疗信心。
>>加强与主管医师和专业护理人员的沟通
家属应与病人的主管医师和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以了解医师的治疗计划和安排,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有关诊疗的准备和善后工作;对治疗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和不良反应需有所了解,并对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鼓励病人接受治疗,仔细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准确地向医师反馈治疗后的情况,做好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庞大而长期的治疗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生活护理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做好病人的家庭护理工作,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起居及康复锻炼,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技巧。对住院病人应尽可能多地给予试探和陪伴,代医院做些服务性工作,如喂饭、搀扶、洗澡等。等病人病危时,不论白天黑夜至少应有一位家属陪伴在病人身边,以便照顾。细致而周到的照顾是必要的,但对处在康复阶段的病人还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过分的关心可能让病人失去自主感和自卑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病人对正常工作及生活的适应能力。
>>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属在照顾病人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奔忙,不但要付出超常的体力,而且学要承受多种心理负担,在这种长期的重压下,可能会使家属感到筋疲力尽或信心不足。所以这里有必要提醒家属,要想给病人保持始终如一的身心护理,就一定要,加强自己的饮食质量,给自己留有休息和喘气的机会。在困难的时候要学会求得其他亲人、朋友的帮助,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难为情,因为其他亲人和朋友这时也在为你担着一份心,他们也想给你以支持,只是苦于无从着手。
>>相互安慰、鼓励帮助
旷日持久的繁重劳作和精神压力必然会使家属产生情绪的不稳定,如烦躁、恼怒、沉闷、灰心、沮丧、失望等,这往往会给家庭带来紧张和不和谐的气氛。因此,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应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目标,为了病人,为了家庭不应相互埋怨、争吵、推诿,不要为了小事而计较,大家要彼此克制加强谅解,勇挑重担,相互安慰、鼓励帮助、多沟通、多商量、共同克服各方面困难。而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家属在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就越是更加坚强,关系更加密切,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之间更加了解。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五
《癌症病人家属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家属如何进行心理护理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约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如何帮助癌症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摆脱情绪困扰,改善生活质量,是肿瘤等学科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995健康网小编提示,得了肿瘤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愈后还是很乐观的吧。日本著名医学专家伊丹教授指出:“惧怕死亡和疾病是非常健康的心理,没有这种害怕心理是不正常的。对惧怕的心理不要去管它,重点应放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上。”鼓励癌症病人,以建设性积极态度生活,从而达到治愈癌症及其它顽症之目的。癌症患者家属的护理工作是癌症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他们关心照顾病人的细微程度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癌症病人家属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当医生为病人确诊并把病情告知家属后,家属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向医生了解病人的全面情况,挑起照顾病人的重任,并协助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取得满意的疗效。2、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会产生悲观、恐惧及紧张的情绪,有的甚至抱着消极态度,拒绝治疗,等待死亡。这时家属需要耐心疏导,帮助病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接受并配合治疗。3、要十分注意病人饮食调养,为病人提供可口美味、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病人在手术后放、化疗过程中,体力、食欲下降,饮食调配尤为重要,它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有利于康复。4、在接受治疗中,病人十分痛苦,有的病人可能会脾气很大,家属要忍耐和理解,分担病人的痛苦,尤其在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无望时,家属更应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5、癌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治疗期外,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家属要配合病人完成每次随访。癌症病人的外表是坚强的,内心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更多方面的鼓励与支持。生活上的细节,也可能关系到病情的好坏。希望小编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如您想更多的了解癌症知识,请关注995健康网的其它栏目。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六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毕
业
论
文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 、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
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编者:陶翠
目 录
1 什么是心理护理 ................................................................................................................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 5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 5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 6
2.3恐惧的心理护理........................................................................................................... 6
2.4悲伤的心理护理........................................................................................................... 6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 6
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 7
4.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 8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9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1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 12
5护理措施........................................................................................................................ 13
致谢.......................................................................................................................................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
(1)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即便有病时,也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及预后等。
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1.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身
心放松,消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对病人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对病人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
2.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恐惧的心理护理
恐惧心理是由于病人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状态。当病人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病人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病人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病人有助天稳定情绪,并守护在身旁。采用松驰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催眠、读书、看画报等,均有利于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
4.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易醒等。严重的病人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
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养活或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持病人的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七
《重做ICU病人家属交流的基本技巧》
ICU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不同于普通病房,是直接面对面进行监护、治疗、护理病房管理模式。整个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因无家属的陪护,护士的护患情感沟通技巧如何,不仅充分体现了护患关系的融洽与否,护理质量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护患情感沟通是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感的过程,它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在ICU病房中,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其社会背景、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疾病预后等。良好的护患情感沟通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文就医环境,让其有在院如家的感受,对医护人员有亲人般的感觉,使患者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获得全身心地放松,无负担地进行治疗。作为ICU病房的护士,我们不能忽视ICU的特殊因素与患者的特殊心理,要根据患者的特殊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掌握以下原则及技巧。 1 平等原则
无论患者地位、收入、职业如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也无论他有何种疾病,我们都应把患者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才是平等待人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2 尊重原则
尊重患者,就要有长幼之分,对于长者尤其要尊重。我们的医生护士都很年轻,对待患者要像对待邻居、朋友、亲人一样,尊老爱幼,讲礼仪,懂礼貌。作为患者,他们常常在医生面前会自卑,对外来刺激较敏感,自控能力下降,刺激性语言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我们应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从疾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并给予同情、关心和尊重,创造一种互相尊重的氛围。
3 保密原则
患者出于治疗疾病不得不暴露某些个人的隐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治病救人是医德,为患者保密更是医疗道德的范畴。珍视这种信任,或者说把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来珍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依托。绝不能将患者的隐私,无论这种隐私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齿,也不能作为谈资、笑料向别人传扬。要想到一旦失去患者对你的信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你没有为别人保密的习惯,最好不要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否则会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4 沟通的基本技巧
4.1 语言性沟通技巧
语言性沟通技巧是指人与人沟通,通过语言的词汇、语速、语调、声调以及清晰简洁度、幽默感和可信度来进行信息交流。俗话说“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医务人员的语言既可以治疗又可以致病,甜言蜜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不虚伪,不做作,用这种话语来打动患者的心,会让患者感到温暖。我们大多数医护人员都非常年轻,对于老年患者,直呼其名常常会使患者非常不舒服,此时最好称老先生“某老”,“您”。如果知道对方职业是医生、教师等,还可以称其“某大夫”、“某老师”等。年轻的患者可以免姓称名,更显亲切,千万不要直呼床号。要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能一味地用医学专业用语,让患者听不懂而发生麻烦或笑话。有些医护人员在上班时说话声音特别大,影响患者的情绪,所以ICU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此外,还要注意及时的沟通,并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让患者易于接受,便于问题的解决。ICU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学会与患者的正常交流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
4.2 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沟通技巧是指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仪表和身体的外观、身体的姿势和步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触摸和手势以及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的信息交流。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流中是最直观的。常用和最有效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真诚的微笑对患者极富感染力。患者焦虑的时候,我们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一种安慰;患者恐惧不安,我们镇定、从容不迫的笑容会给患者安全感。恰当的眼神会缩短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当某个患者非常认真地向你倾诉时,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否则不仅显示出你对患者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失去患者对你的信任。肢体语言会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是护理工作经常使用的技巧。当患者无力翻身时护士辅助的动作体现出你的体贴和关爱;当患者伤心落泪时及时递过一张纸巾;当患者高热时,在询问的同时用手触摸一下患者的前额;当你经过患者床旁时,顺手帮患者盖盖被子等都能体现出你关切的情感。当患者大声喧哗影响其他人时,用手指压唇的手势比斥责、批评更易被接受。这些小小的动作会拉近和患者的距离。有了这些感情基础,我们的医疗纠纷会减少很多。对于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原因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护士要加强非语言交流,掌握一些特殊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如倾听是指全神贯注地接受和感受患者在交谈时发出的全部信息。学会用感官去“听和说”,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会话卡、纸和笔去“听和说”。通过患者表情、手势、体动和口型的观察来判断患者所需要表达的意图。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八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1》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关系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的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在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种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严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的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所以,我们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二 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
(1) 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
动等的需求。
(2) 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即使有病时也需要继续发
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疾病及预后。
三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1 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
减轻。
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加剧,而利用良好的暗示方法,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身心放松,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对病人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确的鼓励和关心。这样有利于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
2 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 一种心理反应状态。 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易醒等。严重的病人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
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持病人的悲伤反映,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郁、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对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3 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 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的活动,让病人感觉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和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更是悲观,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并和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4同病相怜感: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5依赖感: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医护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
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6容忍:对病人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不满。
五、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5.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需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里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解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各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对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脑卒死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濒死感,恐惧、悲伤、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做好心理护理医学。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多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情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亲、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使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舞,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5.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慢性病人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既不肯承认自己真患了疾病,迟迟不愿进入病人角色;一旦是确诊断,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恨不得立即服上灵丹妙药,于朝夕之间把病治好。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格外关心,向医护人员寻根刨底,向病友“取经”,或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地把握病情。但是,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
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格特征也往往发生变化。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自我中心等表现。他们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病人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病人自然就会心情好转。又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通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 ,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再如病人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病人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等,活跃病房生活。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多安慰、多鼓励;以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适,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5.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病人术前的心理和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和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晚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
怎样安慰病人家属篇九
《医患沟通系列之一:怎样面对“难缠”的病人家属》
医患沟通系列之一:
怎样面对“难缠”的病人家属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王秋生
请注意,这“难缠”是打了引号的,是部分医务人员意识中的概念,真实情况确实是这样吗?
这是件最近发生的事:一位车祸后致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伤后在外院治疗2天后,因医保定点问题,在外院治疗费用不能报销而被要求转入我院。我院病人较多,病房拥挤,又有加床,条件较差。病人家属就有一些不满。输液治疗时,因病人有时躁动,输液的左手位于墙边,家人不好看护,遂要求更换到右手。一名刚毕业一年的本科护士将输液针拔出后,看到另一侧手的血管欠佳而不敢自行打针,回到治疗室找老师,恰巧老师正在给其他病人配药。这样就耽搁了2、3分钟时间。家人来找时,看到护士在说话,而没有及时地给病人注射,家人十分恼火,大发雷霆,说等了半小时了,也不来给打针。一名医生出面解释:病人太多,护士太忙,这么多病人得需要一个一个地治疗,吵什么吵;况且哪有半小时,才几分钟。这更激化了矛盾,病人家属更加火
冒三丈:对你们来说三分钟没有事,对我们就是要命的!病人不是你的家人,你们不急。进而投诉到院部,科主任、护士长出面沟通后才平息此事。
说起来此事不大,但却招致病人家属极度不满,为什么?是病人家属太“难缠”了?是他们要求过高、苛刻了?有些医生、护士感到很委屈:我们好好待她,她根本不听我们解释,还恶语伤人;明明只等了3分钟,却说等了半小时……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病人家属呢?既然出现了病人家属的不满,出现了矛盾,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从病人家属身上找原因,问题也很明显:她有点小题大做、有点盛气凌人;她缺少对医护人员最起码的尊重、她不信任我们;她有点太“难缠”了等等。我们能改变病人吗?这样我们能解决问题吗?能让病人家属对我们满意吗?肯定不能!只能使病人家属更加不满,更加“难缠”。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惹不起、躲得起”,不给她的家人做护理治疗了,甚至不给她说话了;或者干脆让她出院,转其他医院去治疗去?肯定也不行,我们医院是他们单位在本市的唯一一家定点医院,上其他医院根本不可能报销(当然,这剥夺了病人选择医院的权利。如果病人能够选择其他医院,恐怕我们还没有撵,病人就走了。试想,谁愿意在一个有矛盾又吵了架的医院里住院呢?)。只要还在这儿住院,不给她做护理、治疗是不可能的。我们唯有从自身找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那么,我们有没有问题?我们错在了哪儿?我们该怎样避免以后遇到类似病人、类似情况的时候,不再让病人不满意,不再让他们投诉我们?
做治疗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没有考虑到病人家属的看护方便,而一开始就在右手打针呢?为什么让一个病情比较重的病人等了3分钟?也许我们认为3分钟并不长啊,可是对于一个心急如焚的病人家属来说呢?我们都知道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痛苦的时刻度日如年。把3分钟说成是半小时,才扩大了10倍;度日如年扩大了多少倍啊?我们理解病人家属的焦急心情了吗?病人家属再次来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把针给她家人打上?为什么非要按部就班地给其他的病人配药呢?如果你正在配药的病人也急需用,为什么不能让那个不敢打针的新护士继续配药呢?归根结底,我们没有把病人的事情放在心上,没有把病人的急看在眼里。虽然病人已经有了意见,如果来催的时候,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立即去给她的家人打针,她还会大吵大闹吗?
病人家属本来在另外一家医院治疗得挺好的,可是就因为不是定点医院,必须转到我院来,这就先带了一些怨气,当然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引起的。来到我院,看到病房这么拥挤,没有更好的病房满足病人的需要,这时候我们也没有跟进解释。比如说,现在病人很多、很拥挤,你们看护起来都不方便,如果其他的房间有病人出院,再给您调整。或者说,有个特需病房条件比这好一些,可是离我们这儿比较远,象你家这样重的病人放在那儿,我们还真不放心,先克服一下吧;当病人要求换一只手输液的时候,先告诉她,现在正给其他的病人治疗,忙好后马上过来给您做;当病人家属来催的时候,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就去;当病人家属发火的时候,马上说对不起,这就做;当病人家属仍然不依不饶的时候,打好针以后再给她单独沟通一下;实在不行,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出面协调。上面这几步,如果哪一步能做到位,恐怕病人都不至于投诉到医院院部。所以,医院领导就会认为你的工作做得不好,进而作出相应的处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矛盾出现后,要想办法化解矛盾,不能激化矛盾。图一时心里快活,不顾及病人的感受,说话随便,做事鲁莽,不计后果,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须知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不恰当的话,病人会记得非常清楚。使病人在投诉你的时候“言之凿凿”,你早晚会为你的过激言行付出代价的。而你对病人好的一面却往往被人“遗忘”。是病人喜欢“以点带面”?还是院领导经常“以偏概全”?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的,不是病人和院领导的专利。你是不是会经常因为某个人有某个缺点而不喜欢这个人呢?这就像控辩的双方,谁不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说呢?如果院领导对于病人的投诉也是置若罔闻、不理不睬,那病人的诉求没有得到任何满足,病人以后还会到这家医院来就医吗?你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吗?也许你会想:病人少了,不正好轻松吗?可是,如果收入低了,你的生活能够轻松起来吗?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病人了,理解院领导对我们的处理了。病人的每次投诉,都是对我们工作的鞭挞,它更加促使我们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端正我们的工作心态。只有心态好了,我们才能轻装上阵,轻松、愉快地对待工作与生活。
容易激惹病人的话不说,容易招致病人不满的事不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