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一
《关于读书的对联》

关于读书的对联

读书看报知天下,查古阅今做学问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关于春节的对联

庆佳节万事如意,贺新年八方来财。

四海来财富贵地,九州进宝吉祥地。 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

2、珍惜点滴,珍惜生命之源。

3、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4、当你让水白白流掉时,我们离干旱又近了一步。

5、水池边:不要让流失的水成为后人的泪。

.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亲爱的同学们:

校园内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可以改善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培养文明意识、提升校园品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把我校建设成“和谐的学校,温馨的校园”,五三班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学习、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

2、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教案、板书、作业批改使用规范汉字。

3、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课下与同学们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使用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4、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应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5、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并且能和周围的同事、同学相互督促,积极地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改正错别字,使规范用语用字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6、尽量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推广普通话,使身边的亲友也能养成自觉说普通话的习惯。

7、积极参与社区、街道及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规范用语用字的活动。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大力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生活语言。相信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三角路中学一定实现“男士儒雅,女士优雅,学校文雅!”

关于环境保护的建议书

全体少先队员们:

我们的地球已经伤痕累累,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如今: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物种濒危、垃圾难题、人口增长等各种难题让我们困绕。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我提出以下意见:

一、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知识,收听、收看广播保护节目,阅读环境知识读物、报纸,与同学、朋友和家长讨论环境保护知识,与破坏环境的现象作斗争。

二、不浪费纸张,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燃料。共同节约我们有限的资源。

三、把损坏的物品修理好再用,延长使用期,多用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纸制品和木制品。

四、购买有“环境标志”和“绿色标志”的物品,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使用还有破坏臭氧层的物品(如发胶)。

五、不向下水道排放污油、丢垃圾,不向海洋、湖泊、江河,分类处理垃圾,把旧书本、报纸、饮料罐卖给废品回收部门,少用塑料包装袋。

六、保护野生动物,不摘采花草,不砍伐树木,不踏草坪。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吧!

五(三)中队 2015 . 1 . 16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二
《有关读书的名家对联》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劝学》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袁牧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元)许名奎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程颢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

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集锦》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张月楼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明)唐寅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宋诗纪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郑耕老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朱熹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黄庭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宋)苏轼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唐)李欣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对联集锦》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王永彬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出自—(清)朱用纯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三
《关于读书的对联》

关于读书的对联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世间唯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包世臣) 读古人书 友天下士 (包世臣) 少年说剑气横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黑发不知勤学早

与有肝胆人共事

愿乘风破万里浪

有关国家书常读

鸟欲高飞先振翅

书山有路勤为径 长夜读书声满天 (李文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 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 人求上进多读书 学海无涯苦做舟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四
《关于读书、环保、红色岁月的对联》

同心同德践行节约能源,群策群力构建和谐校园

轻研竹露栽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读书之人首先应爱书:

有书藏满案

惟德自成邻

万卷读书如好友

一樽谈笑伴高人

长留天地无穷趣

最爱书田不老春

伴我书千卷

可人花一帘

劝人读书、鼓励人读书的对联有许许多多,今天仍在不断产出:

轻研竹露栽唐句

细嚼梅花读汉书

求知识学海探宝累亦喜

追科学书山寻珍苦也甜

学海阔千里绝无缺志人敢渡

书山高万仞惟有勤奋者能攀

许多书联深刻阐明读书的好处,告诉人们读书的益处:

若知天下事

须谈古今书

风月一庭为良友

读书半榻是严师

开卷有益益临此境

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历史上许多名人、有识之士也撰有这方面的对联:

世间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包虎臣)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苏东坡)

有一些对联指导人们如何读书,介绍读书经验与读书方法:

读书必提要

处世在通情

毛泽东年轻时也撰写一副对联提出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有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还有一些对联剖析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强调读书对写作的益处: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

书声读落三更月笔阵扫开万里云

驰笔常苦夏日短展卷不厌冬夜长

那些强调读书致用、读书与行路、读书与实践关系的对联,很受当今人们的青睐:

读书心存志远

实践悟出真知

脚下行路千里远 腹中贮书万卷多。

远求海内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忆往昔聚九州八荒同诚赤 看今朝携五湖四海共大同 横:中华万岁

党似朝阳光辉普照九州明 民比新笋生机遍绿四海春 横:和衷共济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五
《对联的写作》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六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

人淡似菊;屋小如舟。 鲁迅故居三味书屋联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梁同书学士集句楹联

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 杨大司马(应琚)读书楼联

门前桂花落;阁中笔墨香。 陈雪松(锦衣居士)书斋联

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 魏源题书斋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题书斋

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 集王右军兰亭序字为楹联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清]郑夔题书斋联

看儿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

王海日(王文成之父华)自题书室联

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曹雪芹题砚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与韩生镐论文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冯御史静山家”

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 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书斋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文勤(元瑞)题书房联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陶行知题晓庄学校联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生无所谓满足时。

清人集圣教序字作楹帖

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 申凫盟(涵光)题书室联

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

切莫奢侈过分闻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何心。

黄炎培自题书斋

酒阑兴倦事往情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费西墉京兆(锡章)自撰书室联

书斋对联有两种,一种是与斋主、书斋无关,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以示风雅的,如名家手迹、历代名联等;另一种是与斋主有关的,或描写书斋景象,或抒发壮志情怀,这类对联大多出自斋主手笔,亲自题写,也有友人赠予的。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对联。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可以明了他们的心迹志向。苏东坡早年书斋中悬一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咀嚼这副对联,可明晓他日后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真谛即源于此。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居住在上海忆定盘路(今江苏路)的一幢花园洋房里。他在洋房的楼下辟有一间书房“有不为斋”,布置得非常幽雅。书架上洋装书和线装书并存,显眼处挂着梁启超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

评宇宙文章。”将这位留美博士的志向表露得一清二楚。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亦可想见他们的读书环境,感悟其当年的读书生涯。郑板桥年少时家境清贫,他在书斋“橄榄轩”中的对联写的是:“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一个穷书生挑灯夜读的情景跃然纸上。清代学者孙星衍在书斋“岱南阁”中书写对联一副:“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令人如闻他书斋中的浓浓书墨清香。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在其安徽怀宁县的“铁砚山房”内,撰有一副长联,云:“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房。”听其口气,其“铁砚山房”,不但似“合宇宙奇观”的美术馆,同时也像“收古今绝艺”的博物馆了。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还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情趣。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早年在故乡浙江桐乡筑有“缘缘堂”,内有楹联曰:“草草杯盘供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这是借用了宋代王安石之妹的诗句。据说丰子恺当年常邀老友在斋内闲谈人生,直至上灯不散。火油灯暗淡平和的光线,笼罩了座中人的感情,长夜闲谈,另有一番诗情画意。丰先生晚年寓居上海陕西南路“日月楼”,楼中也有对联一副:“日月楼中日月长,星汉界里星汉转。”原来丰先生的书房在二楼,楼内既有室内阳台,又有南窗、东窗、西南窗,再加上天窗,可谓光线充足,豁然洞明,白天可看到太阳出没,晚上可仰望皓月当空,满天星斗。明代书画家徐渭在其“青藤书屋”中有楹联一幅:“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寥寥数语,一个放言高谈、落拓不羁的狂生形象,显现面前。

作家冰心的书斋里悬有一幅梁启超的手书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冰心的书斋内还挂着另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书画大师刘海粟在画室内悬挂一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书画家关山月集鲁迅诗句成一联悬于画室:聊借画图怡倦眼;只研朱墨作青山。

语言学家王力于书斋内挂一副集句联: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

红学家俞平伯的书斋内悬一联: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宋代诗人陆游,以书为伴,将书斋取名“书巢”,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爱国教育家蔡元培曾在北京绳匠胡同的书斋题联明志: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书写一联悬于书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语言学家王力于书斋内挂一副集句联: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

蒲松龄的立志名句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在自己书斋题有一副幽默风趣的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培养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回忆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生活情景,提到鲁迅书房里挂着这样一付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这是从屈原的《离骚》中摘取而来的。

陆游的书屋名“书巢”。屋子尽为书占,故以巢称。也见藏书之丰。老先生无愧字“务观”,凡藏书是一定要来观看的。他从读书中所寻得的乐趣非常

人可能比。他道:“读书有味身忘老”。万卷伴终生,耽书如命,暮年亦青春。他书屋的对联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春晓送流年。读书使他不知老之至,每一天都是春晓。

黄庭坚的书斋所自撰的对联是: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他的书斋已不仅是读书的屋子了,同时兼作“创作间”。作诗如坐春风,每每吟罢一诗,便觉春光在眼,似见草木荣发,妙手回春了。下联体现的是作为书法家的书功,那笔力千钧,犀利锋快的铁划银钩犹似顿现眼底。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里是集晚唐诗句所成的书屋对联。系“随园”的主人袁枚所集。他的书屋俨然成了“会客厅”。看出主人乃好客之人。无论骚人墨客、才子佳人,一任来园,至诚欢迎。这书读的不苦,倒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之洒脱情境。

大画家徐渭的书屋题联作: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这联中不只诗意盎然,尤见浓浓画意。那蕉叶新绿逼眼,那藕花嫩红夺目。诗梦赖雨醒,书声凭风载,用词新奇,画家诗力了得!

郑燮,书屋联子当然要张显他的怪才。联曰: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上联抑笔在先,道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窘。然命运虽穷蹇,笔墨却富庶。下联笔扬显志。凸见老骥伏枥的情怀。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联语如人。信笔拈来青山、红豆作比,巧为对工。一份勤读,一份疏慵;观书作美,藉蕴风流。此正是纪昀,晓岚的书屋对联。

书斋联撷英

历代文人都喜欢在自己的书房县挂一副对联,或以自勉、或以抒情、或以明志。现收录部分文人书斋楹联。

陆游的书斋联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南宋名士楼大防的书斋联为:门前莫约频来客;座同同观未见书。 明末金声的书斋联为: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死;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炼,文通即是运通。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七
《对联》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八
《对联》

描写有关读书的对联篇九
《对联》

对联生情趣,古韵入课堂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2011年01月14日 浏览:

197 【字体:小 大】 对联生情趣,古韵入课堂

文登实验中学 于翠丽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也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既要以厚德载物之心,不断吸收世界文明,又要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化社会服务,而把对联欣赏恰当地融入语文教学,就是我们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好途径。

一、巧借对联明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要介绍作家作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姓啥名谁、生年卒年的介绍,势必让学生生厌,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在介绍文章作者时,可以插入与之有关的对联故事,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作者的了解,引发阅读的兴趣。如在介绍《天上的街市》一文的作者郭沫若时,教师可以讲“昨日偷桃结构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的对联故事,让学生知道年少的郭沫若不但聪明灵气,而且少有大志。接着列举郭沫若日后果真成为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事实,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讲授。又如在讲文言文《山市》,介绍作者蒲松龄时,可以引“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对联进行教学„„运用对联故事来介绍作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了作者是如何做人和成就事业的,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颇有裨益。

二、巧用对联助理解

根据对联形象性的特点,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联进行辅助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游记体的文章通常可用对联来此辅助教学,因为我国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通常都有文人的题联。如《三峡》一文可引用“两崖如剑立,一江似布悬”一联,让学生形象感知三峡的总特点;《岳阳楼记》一文可引用“烟花万重岳阳景,水天一色洞庭秋”一联,使学生体会到岳阳楼的雄伟景色„„这些引联,使学生读课文时有如身临其境、实地漫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议论文的讲授,也可引用生动形象的对联帮助教学。这样就能淡化枯燥乏味的说理,从而增强讲课的磁性魅力,使学生用形象的对联去理解抽象的内容。不仅如此,引用对联教学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匪浅。

三、巧借对联导新课

引用对联导入新课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引用下面这两幅对联作为开场白,既可复习旧的知识,又可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过去我们曾学过他的《石壕吏》等诗。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大胆地揭示社会矛盾,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写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推崇为“诗圣”。故此,这两幅对联是吟咏诗人杜甫的。说到对联中所言及的“草堂”,即为诗中之“茅屋”,这是“安史之乱”时杜甫流寓成都在郊外浣花溪畔所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的“茅屋”是怎样为秋风所破,以及诗人面对此情有着怎样的愿望理想”„„如此引用对联,即可达到导入新课的预期目的。另外,“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等对联,分别可导入新课《过零丁洋》《山市》和《社戏》。

四、巧用对联促写作

据对联的语言概括性强、言简意赅的特点,指导学生写作的语言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语言训练时,可以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利用对联来写作,以达到语言精炼、文字简洁的要求。比如我曾在课堂上给十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描写“夏夜”的景色。学生写出来结果,字数最少的也在20字以上。于是,我将字数最少的语句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再压缩。学生后来压到十几个字,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最后则压缩为十个字:“夏夜,月色似银,蛙声如潮。”学生看时,都一致拍手称好。我便提问学生上述句式的特点,学生都回答说是对偶句(亦即对联)。可见运用言简意赅的对联来写作是使语言精炼的最好手段。这样一来,学生经过实践的体会,就对会这方面的知识深信不疑,并积极地去学习。

五、巧用对联练能力

对联是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表达的语言形式,就像戴着枷锁跳舞,要想表达的贴切深入有感染力,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创造力,怎样才能从成千上万个词语中选择出最恰当的词,还要把它们迅速有机的串联起来,成为一句或是一段有意义,有感情,有顺序,有趣味的话。通过对联训练,学生从语言最细微的基础开始起步,学会炼字,筛选词语,写出优美句子,再到篇章,都是一个有序的渐进的过程,由此可见,对联是学生思维写作训练的利器。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训练学生的这些方面的能力。

如我在分析《杨修之死》一文后,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评价杨修,学生概括为:“一张巧嘴,道破天机:两片薄唇,召来横祸”这副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而且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又如学生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概括为:“百草乐园,自然熏陶;三味书屋,文明教化。”可谓一目了然。这种做法,比只串讲课文字词,不分析其内容主旨,多了一层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到位。再如在复习古诗文时,我设计了“东临碣石观沧海”,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西望星汉射天狼” “西望夜朗寄愁心”等下联,而且都出自学过的古诗文(分别出自曹操《观沧海》,苏轼《江城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此类对联集句用典,十分自然,浑然一体。

六、巧用对联启思想

一副构思巧妙,意味隽永的春联,犹如一首好诗,一副好画,一篇优美的散文,给人们有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要重视对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体现其人文内涵的感化作用。

教《孙权劝学》一文,结合规劝厌学学生的经历,先列出革命家陶铸投身革命前的对联“十万里前程由此去,五千年事业在人为”,后又列一讽刺联“讲本事,没本事,闯出大事化小事;朝靠爹,晚靠爹,死了亲爹有野爹”。从一感一笑中,学生有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59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