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柳树的古诗句

| 造价员考试 |

【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一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

描写杨柳的古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唐·王昌龄《闺怨》

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6、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7、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忆江南》

8、年年柳色,灞bà陵伤别。——唐代李白《忆秦娥》

9、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

10、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青平乐》

1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12、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告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唐《杨柳枝》

1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2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啭:鸟鸣宛转。

北周·庾信《春赋》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唐·韩愈《晚春》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杨花:柳絮。

宋·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不解:不知,不能。禁:制止。杨花:柳絮。

宋·晏殊《踏莎行》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意谓柳絮自由自在地飞舞,不流连于画堂朱户的富贵之家。

宋·王安石《清平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色:指杨花。二分尘土:杨花有三分之二落在路旁尘土之中。一分流水:杨花有三分之一飘落水面。

宋朝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杨花:柳絮。

宋·王令《瀹瀹》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唐·刘禹锡《杨柳枝河九首》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蹊:小径。花带重:花盛开而使枝条下坠。这两句写小径两边鲜花盛开,交结遮掩,看上去象花洞,柳条交结沉甸甸地垂下,一派阳春景象。

唐·李贺《春怀引》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宋·张先《剪牡丹》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香成阵

卷絮风头:吹卷着柳絮的阵风。寒欲尽:寒意将尽。粉红。指花片。香成阵:香气阵阵。 宋·晏殊《蝶恋花》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落絮:飘落的柳絮。意谓柳絮伴着几点雨星,无声地飘落下来,好象春天为自己的结束暗暗流泪;月亮时时被浮云遮掩,似乎羞涩地不愿抛头露面。

宋·吴文英《浣溪沙》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二
《描写杨柳树的诗句和描写其他草木的诗句》

描写杨柳树的诗句和描写其他草木的诗句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萧萧:风声。愁杀:愁煞。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 ————唐·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柳条的新绿色。丝绦:丝织的带子。 —————— 唐·贺知章《咏柳》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烟:雾。

——————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唐·岑参《题潘阳郡汾桥边柳树》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须臾:一会儿。争:怎。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 唐·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柳丝袅袅风缲探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袅袅:纤长柔弱的样子。缲:抽茧出丝。草缕:如线的嫩草。茸茸:柔软细密的样子。 ————唐·白居易《天津桥》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指春季溪水的颜色。粼粼:清澈的样于。鹅黄:淡黄色,指嫩绿的柳条。袅袅:随风摇曳的样子。前句说绿水在春风中泛起微波;后句说嫩柳在春日中轻摇。

——————宋·王安石《南浦》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燃:形容极红。 ————宋·范成大《清

明日狸渡道中》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 ————宋·吴亿《南乡子》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他日:过去。差池:参差不齐。差池春燕影:谓燕子往来交飞于春柳之间。憔悴晚烟痕:谓柳条枯槁,在暮霭中显得凄凉。两句写秋柳已失去春天时那种盎然的生机。

—————— 清·王士祯《秋柳》

橘逾淮而北为枳 淮:淮河。逾:越过。枳:亦称“枸橘”,果实肉少而味酸。

——————《周礼·冬官考工记》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北地无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木:树。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飙:暴风。柯:树枝。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南朝梁·萧纲《折杨柳》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柯:树枝。 ———— 唐·李白《上留田行》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宋·姜夔《长亭怨慢》

老树春深更著花 著花:开花。

________清·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在。”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________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________唐·王维《书事》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_________ 唐·张继《洛阳作》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 短:矮。拆:开。 _________唐·柳中庸《幽院早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 __________清·刘禹锡《陋室铭》

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游丝:昆虫吐的长丝,因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___________唐·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茂盛的样子。

____________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才能:只能。没:遮没。

____________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绿缛:繁密的绿色。葱笼:繁荣。 __________宋·欧阳修《秋声赋》 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一川:满地。 ___________宋·谢逸《蝶恋花》

衰草凄凄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索索:风吹树叶声。________ 金·董解元《西厢记》卷六

描写星星的好词好句

好词: 繁星 天星 寒星 孤星 晨星 星星 星斗 星座 星云 星球 银星 晶莹 眨眼 流星

星河 万点繁星 群星灿烂 星星点点 众星捧月 繁星点点 疏星淡月 星光灿烂 稀稀疏疏

星罗棋布 晓星下沉 残星几点 晓星闪烁 河外星云 河内星云 明星荧荧 银河渐现

北斗高悬 五星交会 众星拱月 满天星斗 繁星闪烁 闪光的星星 亮晶晶的星星 疏疏落落的星星

好句: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淘气的小星星在蓝幽幽的夜空划出一道金色的弧光,像织女抛出一道锦线。

严冬的夜晚,几颗赤裸的星星可怜巴巴地挨着冻,瑟瑟发抖几乎听得见它们的牙齿冷得

捉对儿厮打的声音。

小星星在寒空中摇晃,仿佛冷得在颤抖。

星星充满了感情,像顽皮的孩子,在稚气、执著地注视着人间,仿佛用那明亮的眸子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

太白星像有人小心地擎着走的蜡烛一般,悄悄地闪烁着出现在天空上面。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极美的星夜,天上没有一朵浮云,深蓝色的天上,满缀着钻石般的繁星。

亮晶晶的星儿,像宝石似的,密密麻麻地撒满了辽阔无垠的夜空。乳白色的银河,从西北天际,横贯中天,斜斜地泻向那东南大地。

夏天的星星就像调皮的孩子一般逗人喜爱。

几颗大而亮的星星挂在夜空,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 星空倒映在这汹涌的海面上,便随波上下跳舞,时现时灭。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清晨,大风雪停下来了,不过还得过好久才天亮。几颗残星偷偷地睁开眼窥视那一片雪白的银白世界。

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好一颗流星在夜空里划出银亮的线条,就像在探寻着世界里最美好的未来。

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又大、又亮,它们既不眨眼,也不闪烁,是恬静的,安详的。 这是多么凉爽清明的秋夜!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亮,都要大„„就像银灰色的天幕下缀满一颗颗夺目的宝石,撒下晶莹柔和的光辉,大地上的一切都变得那么雅致,那么幽静。

描写校园的好词好句

校园 校舍 教室 操场 跑道 安静 喧哗 嘈杂 洁净 干净 整洁 欢乐 玩耍 做操

运动场 田径场 绿茵茵 静悄悄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生机勃发 春色满园 洒满阳光

人声鼎沸 书声琅琅 热闹非凡 垂柳依依 林荫小道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奋发向上 茁壮成长 三五成群 热闹欢腾 款款清歌

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花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走进教室,只见窗口那里不断地滚进浓雾,教室里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

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

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昔日四座破烂的校舍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室和会议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西侧。

在学校的中院有一个菱形的金鱼池,里面有许多红色的小金鱼,它们在清清的水里追逐着、嬉戏着。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三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全诗赏析》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诗中须有人在”。这首诗句句写景, 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了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动心驰,与物之声色势态融为一体,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两者浑然无迹,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出自唐代詩人劉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隻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賞析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於“怨”字,則隻能從字裡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瞭。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隻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隻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後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隻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瞭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瞭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瞭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

餘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 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瞭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瞭“超妙”的藝術境界。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全诗赏析

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赏析

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名义上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是暗含讥讽。肃宗朝此事甚多,岑参和杜甫对此都不满。只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写谏书而已。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

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出自盛唐詩人岑參的《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賞析

人悲嘆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詩中運用反語,名義上贊朝廷無諷諫之事,實是暗含譏諷。肅宗朝此事甚多,岑參和杜甫對此都不滿。隻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寫諫書而已。表達瞭一代文人身處卑位而又惆悵國運的復雜心態。

詩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岑參與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於朝;岑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詩人連續鋪寫“天仗”、“丹陛”、“禦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讀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麼空虛、無聊、死板、老套。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廡東西。但君臣們既沒有辦瞭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定下什麼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詩人特意告訴讀者,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禦香”之氣而“歸”罷瞭。“曉”、“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於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心的悲憤。“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這兩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瞭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態度和感受。詩人為大好年華浪費於“朝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為那種“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勝愁悶。因此,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抬頭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如果聯系當時安史亂後國傢瘡痍滿目、百廢待興的時事背景,對照上面四句所描寫的死氣沉沉、無所作為的朝廷現狀,讀者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到“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兩句,語憤情悲,抒發瞭詩人對時事和身世的無限感慨。

詩的結尾兩句,是全詩的高潮。闕事,指缺點、過錯。有人說這兩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這樣,詩人就不必“悲花落”、“羨鳥飛”,甚至愁生白發。這“聖朝無闕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隻有那昏庸的統治者,才會自詡聖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正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人見“闕”不能“補”,“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反映出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這和當時同為諫官的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題省中壁》)、“何用虛名絆此身”(《曲江二首》),

是語異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讀瞭岑參詩後,心領神會,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奉答岑參補闕見贈》)他是看出岑詩中的“潛臺詞”的。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於褒,綿裡藏針,表面頌揚,骨子裡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內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盡之妙。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四
《古诗句》

三、名句积累

1、人们常用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2、人们常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感念母恩的心情。

3、人们常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来告诫不珍惜时间,虚度光阴的行为。

4、老师对我们的关怀与教育可以用《春夜喜雨》中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

5、诗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6、《出塞》中形象地描写出战争中艰苦的诗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知识的获得不单靠读书,还要注重实践,正如陆游的诗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学校要布置新建的图书室,请你写一条关于读书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表达友情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带有蔬菜的歇后语: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12、告诉我们节约道理的名言警句: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念纺织之辛苦。

13、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14、我们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告别人从小要怜惜时间,勤奋学习,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劝告别人学习上要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15、人们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

16、在小草瘦小纤弱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难怪诗人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小学即将毕业,老师请每个同学用一句诗来表达与同学的离别之情,你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写出有关“惜时”的名人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须叹息。

2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我们可以用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形容泰山的峭拔高峻;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赞颂西湖的妩媚、柔美。

21、赞美柳树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2、辞旧迎新的对联: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23、小明是个知识丰富,学习勤奋的孩子。一天,小刚想向他请教一点学习秘诀,于是问他:“小明,你的作文写生动有趣,有什么诀窍吗?”小明谦虚地回答:“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句话可以帮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刚又问:“你知识丰富,是因为书看得多吗?”小明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不仅爱看书,还经常实验、研究呢!”小刚惊讶地问:“这样学习,你不觉得辛苦吗?”小明笑着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能学到知识,辛苦一点又何妨!”小刚由衷地说:“你真了不起!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五
《关于柳的古诗词》

关于柳的古诗词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11、《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12、《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13、《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14、《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15、《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16、《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17、《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8、《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19、《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柳 》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21、《独柳》

【唐】杜牧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22,《五月水边柳》

【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23,《赋得长亭柳》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六
《按情景填古诗句填写及答案》

按情景填古诗填写及答案

(一)

姓名 成绩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

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

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6、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8、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9、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30、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1、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32、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33、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七
《古诗句填空》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都说我要像石灰一样:“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不懂浪漫。”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了,你就可以去。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爱国将领闻天祥被倭寇在泠丁洋被捕,不肯投降,他气壮山河的说:“‘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就算死,也要做你们倭寇的鬼,把你们赶出中国。”

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

9.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最大的悲痛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0.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11、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12.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鼓励最好!

13.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4.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用论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成功的。

15.小光7:00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要升学了,少管闲事。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劝妈妈改变注意。

16.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点说:“满招损,谦受益”。妈妈叫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他。

17.古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横看侧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告示我们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18.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19.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当家的诗句是:“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20.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21.梅花像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3.写节日的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千万条”。

24.写春天的古诗名句有:“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5.爸爸刮胡子,过2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写长江的古诗句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7.描写湖面无风如镜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比作玉盘的诗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8.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9.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春雨无声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0.写“柳宗元”“千万孤独”的古诗是:《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写月的古诗句有:“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3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3.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3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36.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3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38.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9.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40.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41.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就你会贫嘴!”

4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43.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44.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5.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4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7.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48.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49.“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50.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5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52.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5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5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5.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6.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57.秋日的晴空,万里无云,一片纯情的湛蓝。偶一抬头,看见一排矫健凌厉的白鹤直上九宵云天,这一蓝一白,一静一动,神韵万千。我不禁诗性打发,脱口念道:“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58.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曾三下西湖,写下了不少千古流传的赞美西湖的诗篇。其中〈〈饮湖上初晴后雨〉〉充分展现了西湖独特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他的所言极是。阳光映照下的西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细雨朦胧,云雾弥漫中的西湖更是充满诗情画意。这不由得使诗人联想起了春秋时代的越国美女西施,把西湖比作西子,是最恰当不过了,于是苏轼提笔写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不朽的诗篇将伴随着西湖美景永远流光溢彩。

5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连成一片,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60.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红丝绦。”

61.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光通明,欢聚一堂。离开家乡已有50余载的台老人却与清冷烛光相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什么时候,我才能与大陆的兄弟姐妹团聚呢?

62.我们班的宋廉同学全面发展。千米长跑成绩喜人,弹奏弦乐悦耳动听,数奥比赛创造佳绩,还有多篇文章发表在〈〈未来作家〉〉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祝愿她取得更大的成绩。

63.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压冬林,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64.清代诗人龚自珍曾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呼吁朝廷重视人才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劳。是啊,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发达,没有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怎么行呢?

65. 我做事情拖拖拉拉,每天晚上做家庭作业总是要拖到九点钟才作完,爸爸看了直摇头。他在我的书桌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提醒我做时间的主人。

66.描写赞颂花卉的诗句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杨万里描写荷花“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绍翁赞美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杜甫形容桃花、扬花“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67.春夜,一轮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连绵起伏的山披着薄纱一样的月光悄悄地进入了梦乡,芬芳的桂花轻轻地飘落,给大地盖上了一条金毯子„„好一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景象啊!

68.蓝天碧空就像一块巨大的晶莹的宝玉。辽阔的草原像绿色的地毯一直铺到了天边,看不到它的尽头。一阵风吹来,绿草随风起伏,牛儿正在那儿吃得欢呢!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不正是这样的景象吗?

69.在当今深化改革开放的年代,许多开拓者,常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自己对理想、对事业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70.一进园门,只听见黄莺那欢快的歌声,放眼望去,一株桃树一株柳,红绿相间在河岸,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一句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再往前走,是一片花的海洋,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黄得像金·····还有许多说也说不出来的颜色。“百般红紫斗芳菲”,我吟诵着《晚春》的诗句,继续观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八
《描写草木的古诗名句》

描写草木的古诗名句(一)

描写松柏的古诗名句和描写翠竹的古诗名句

Artsdome 汇编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

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

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霜风:秋风。

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两句形容柏树之粗壮高大。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高超出群的样子。冥冥:深远的样于。烈风:大风。

唐· 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文章:树木上的纹路。

唐·杜甫《古柏行》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岁老:年代久长。弥:更加。阳骄:太阳暴晒。阴:枝叶繁茂。

宋·王安石《孤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相对:两棵桧树相对。敢:不敢。未要奇:不标新立异。九泉: 指地下。蛰龙:

潜伏着的龙。

宋·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沃若:润泽的样子。

《诗经·卫风·氓》

燕草如碧丝,泰桑低绿技

唐·李白《春思》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绿筱:嫩绿的小竹。媚:妍美动人。清涟:水清澈而有波纹。意谓白云环绕着远

处隐僻的山石,绿竹在清澈的水边妩媚动人。

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

何可一日无此君

此君:指竹。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怜:爱。

唐·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绿垂句;被风吹折的细嫩竹下垂着。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唐·岑参《范公丛竹歌》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立:长成。露:呈露。显:突出。

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撩:引逗,挑弄。

清·郑燮《板桥题画·竹》

描写树木的古诗词名句(二)

描写杨柳树的诗句和描写其他草木的诗句

Artsdome 汇编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萧萧:风声。愁杀:愁煞。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

萧萧愁杀人。”

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百丈蔓初萦

唐·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柳条的新绿色。丝绦:丝织的带子。

唐·贺知章《咏柳》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烟:雾。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唐·岑参《题潘阳郡汾桥边柳树》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须臾:一会儿。争:怎。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唐·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柳丝袅袅风缲探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袅袅:纤长柔弱的样子。缲:抽茧出丝。草缕:如线的嫩草。茸茸:柔软细密的

样子。

唐·白居易《天津桥》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指春季溪水的颜色。粼粼:清澈的样于。鹅黄:淡黄色,指嫩绿的柳条。袅袅:随风摇曳的样子。前句说绿水在春风中泛起微波;后句说嫩柳在春日中轻

摇。

宋·王安石《南浦》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燃:形容极红。

宋·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

宋·吴亿《南乡子》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他日:过去。差池:参差不齐。差池春燕影:谓燕子往来交飞于春柳之间。憔悴晚烟痕:谓柳条枯槁,在暮霭中显得凄凉。两句写秋柳已失去春天时那种盎然的

生机。

清·王士祯《秋柳》

橘逾淮而北为枳

淮:淮河。逾:越过。枳:亦称“枸橘”,果实肉少而味酸。

《周礼·冬官考工记》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北地无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木:树。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飙:暴风。柯:树枝。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南朝梁·萧纲《折杨柳》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柯:树枝。

唐·李白《上留田行》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宋·姜夔《长亭怨慢》

老树春深更著花

著花:开花。

清·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在。”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描写柳树的古诗句篇九
《描写人物的古诗》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认识的字】

常 崔 逢

【诗中名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意】:

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

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节,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认识的字】

寒、楚、壶

【诗中名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认识的字】

渭、柳、浥

【诗中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认识的字】

断 雁 露 散

【诗中名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意】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的霜露格外白,月亮却还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的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达,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示 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认识的字】

悲 州 翁 祭

【诗中名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