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牍篇一
《包含-"牍"-字的成语》
序号
1234
5成语案牍劳形苞苴竿牍长篇累牍累牍连篇连篇累牍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àndúláoxíng文书劳累身体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bāojūgāndú苞苴:蒲包,《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chángpiānlěid篇幅很长,内清·黄宗羲《陈令升先生传》:写传记也要根据事迹,精选内容,不要一律~。“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lěidúliánpiān指用过多的篇《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宋史·选举志二》:“寸晷之liánpiānlěidú累:重叠;牍《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律~。
牍篇二
《枫窗小牍》
枫窗小牍 宋 百岁寓翁
●序
余迫猝渡江,侨寓临安山中,父书手定都为乌有,第日对窗西鸟,相省念旧,闻得数十事录之,以备遗忘。时晚秋萧瑟,喜有丹叶残霞来射几案。会录成,辄呼酒落之,名曰“枫窗小牍”。
●卷上
艺祖受命元年秋,三佛齐来贡,时尚不知皇宋受禅也。贡物有通天犀,中有形如龙,檠一盖。其龙形腾上,而尾少左向。,其文即宋字也。真主受命,岂偶然哉。艺祖即以此犀为带,每郊庙则系之。
丁侨家后圃有一大井,是武肃王外祖家旧物。井上有文曰:“于维此井,氵亭育坎灵,有萃有邰,实此储英。时有长虹,上贯青冥,是惟王气,宅相先征。爰启霸主,奠妥苍氓,沛膏渐泽,配德东滇。臣罗隐谨颂。”
太祖征李筠,以太宗为大内都点检,都民惊曰:“点检作天子矣,更为一天子地邪?”此又人口木简也。
太平兴国中,蜀人张思训制上浑仪。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起为楼阁数层,高丈余,以木偶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钟击鼓。又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即自执辰牌循环而出。余大王父赞善公尝入文明殿漏室中见之。
国初,杭粤蜀汉未入版图,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犹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尚令此虏假气游魂何也? 太宗命儒臣辑《太平广记》,时徐铉实无编纂。《稽神录》,铉所著也。每欲采撷,不敢自专,辄示宋白,使问李,曰:“徐率更以博信天下,乃不自信,而取信于宋拾遗乎?讵有率更言无稽者,中采无疑也。”于是此录遂得见收。
杨亿作《二京赋》既成,好事者多为传写。有轻薄子书其门曰:“孟坚再生,平子出世,文选中间,恨无隙地。”杨亦书门答之曰:“赏惜违颜,事等隔世,虽书我门,不争此地。”余谓此齐东之言也,杨公长者,肯相较若尔耶?
道君皇帝改元宣和,人或离合其字曰:“一旦宋亡。”此与萧岿离合后周宣政为“宇文亡日”同。
太常音律官田琮家庭中尝有光怪,掘地得古铎三枚:一黄钟,一中吕,一土死无声。又一玉管,校长于古玉管,盖汉晋间物也。其年遂迁职。
赵韩王疾,夜梦甚恶,使道流上章禳谢。道流请章旨,赵难言之,从枕跃起,索笔自草曰:“情关母子,弟及自出于人谋,计协臣民,子贤难违乎天意。乃凭幽祟,逞此强阳,瞰臣气血之衰,肆彼魇呵之厉。倘合帝心,诛既不诬管蔡;幸原臣死,事堪永谢朱均。”云云。密封令勿发,向空焚之。火正燕亟,而此章为大风所掣,吹堕朱雀门,为人所得,传诵于时,竟不起。
淳化三年冬十月,太平兴国寺牡丹红紫盛开,不逾春月,冠盖云拥,僧舍填骈。有老妓题寺壁云:“曾趁东风看几巡,冒霜开唤满城人。残脂剩粉怜犹在,欲向弥陀借小春。”此妓遂复车马盈门。
古人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今有六民。真宗初即位,王禹上五事,有云:“古者井田之法,农即兵也,今执戈之士不复事农,是四民之外又一民也。自佛教入中国,度人修寺,不耕不蚕而具衣食,是五民之外又一民也。”
李文靖,贤相也,与张齐贤稍不协。齐贤竟以被酒失仪罢相。时人语曰:“李相太醒,张相太醉。”此亦里巷公论也。
汴京闺阁妆抹凡数变。崇宁间,少尝记忆作大鬓方额。政宣之际,又尚急扌匕垂肩。宣和以后,多梳云尖巧额,鬓撑金凤,小家至为剪纸衬发,膏沐芳香,花靴亏履,穷极金翠,一袜一领,费至干钱。今闻虏中闺饰复尔,如瘦金莲、方莹面丸、遍体香,皆自北传南者。 邢以九经及第,郁为儒者,乃倾意钦若,纳身垢污,为士流所薄。尝奉校撰《尔雅疏义》,其后太学生邹盛言:“昔人不分老子与韩非,同传郭注邢疏,无论周公不享其意,即先人得无称冤地下。且郭迕逆敦,邢附钦若,《尔雅》近正,今则近邪。”盛举九经,乞辞此疏。时邢自称子才之裔,太学中语曰:“景纯有孙,子才无后。”
宣和中,有反语云:寇莱公之知人则哲,王子明之将顺其美,包孝肃之饮人以和,王介甫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之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
祥符中,天书既降,复有道士赵寿国来上《灵宝大洞人皇经》。稍记其首篇云:“尔时玉清虚皇上帝在玉清景灵之宫,忽从自明帘内传下玉音,清越嘹亮三十三天。一时耳根共感,是诸天众,速驾云车,龙鸾填隘,天路皆满。诸天既集,面觐虚皇于云阶之下,剑佩,交映左右,虚皇曰:嗟尔诸天,听予涣号。夫天有天皇,地有地皇,人有人皇,天得清皇,地得宁皇,惟此林林众满太苍,下方大乱,予闵是恫,爰召宓羲,遣兹讼灵,下抚方州。二亥后先,命处天门,八方归工,天下太平。今兹嗣皇,实惟圣神,合寿千春,东封泰山,西封金天,威镇幽朔鬼方血腥云云。”其言诞誉不经,皆若此类。朝廷虽知其妄,亦赐金帛,设朝受之,供奉大内。
吕夷简有总髻交王至清,以屡试不第隐遁山壑。后以子簿畿县簿游京师,吕折简召之,不赴会。仁宗诏废郭后,吕实赞之。至清寓书夷简曰:“仆初与坦夫读书山寺,论“家人”一卦,坦夫独以孔子反身二字为此卦入证语,乃今天子第有取于威如之吉,使天下夫妇之主不得终始其义。坦夫独不可以反身之说谏之,而将顺至此乎?安在其有证于尼父一言也?仆今知读书与仕宦自是两截事。幸哉,天以布衣终我身也。虽然,坦夫自今永保禄位矣。何者?有所废,必有所爱。能从人主,所爱处有勋力焉,亦必不爱爵禄,以爱其人于众人之外也。此一牍也,先为相业唁,后为相位贺。惟坦夫两受之。”夷简大怒,并其子逐焉。
贤士大夫亦有天理抹煞处,如钱惟演之下石寇莱公是也。凶忍大奸亦有天理不泯处,如秦桧之不尽杀鄂国子孙是也。
洪驹父才而傲,每读时辈篇什,大叫云:“使人齿颊皆甘。”其人喜而问之曰:“似何物?”驹父曰:“不减树头霜柿。”人每面而去。比汴京失守,粘没喝勾括金银。驹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觞酌,幸醉中不见。此时情状竟为纲纪自利峻干搜索,坐贬沙门,亦大冤也。
余少长大梁,豢养于保抱之手,即淮泗之间近在襟带,未尝眼见身到。比一旦崩乱,将母则弃妻,挈妻则掷女,屈身孤蓬之底,乘风渡淮,浊浪掀空,几葬于宝应鱼腹,魂魄尽丧,相顾失色。及至江上,于时海潮上逆,狂涛东泻,渺逆极望,虽腾价买舟,犹与僧尼杂贩共载一船,母妾悲号,至不欲渡,愿投江流。舟发未几,樯为风折,半欹浪中,满船狂叫,人心先覆。幸呼它舟掷缆,得抵润州。此盖生平未遭之危,合门未遘之苦也。后尝问人曰:“江必从此渡乎?必当更有狭处。”其人亦不知答。既而,司谏吴表臣上疏言:大江之南,上自荆鄂,下至常润,不过十郡之间。其要不过七渡,上流最急者三:荆南之公安、石首,岳之北泽。中流最急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急者二:建康之宣化,镇江之瓜洲。此七渡,当择官兵守之,其余数十处,或道路迂曲,水陆不便,非大军往来径捷之处。于是始知前问之失也。望洋之喻,岂虚也哉。
庆历三年三月,吕夷简以司徒归第,夏竦召至国门而罢诏,以贾昌朝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富弼为枢密副使。弼固辞,改资政殿学士,乃以范仲淹代弼。又以欧阳修、余靖、蔡襄、王素充谏官。一时朝野欢欣至酌酒相庆,太学博士石介因作《庆历圣德颂》,其词太激,邪佞切齿。其颂至范仲淹曰:“太后乘势,汤沸火热,汝时小臣,危言显で。”太后一语,仁宗含之在中不敢出之口者,所不宜言。其最儆心目者,如“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
去,如距斯脱”。又曰:“神武不杀,其默如渊;圣人不测,其动如天。”时韩魏公与范文正公适自陕来朝,竦之密姻有令于阌者手录此颂,进于二公,且口道竦非为诸君子庆。二公去阌,范拊股谓韩曰:“为此怪鬼辈坏之也。”韩曰:“天下事不可如此,必□。”孙复闻之亦曰:“石守道祸始于此矣。”
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及余邸寓山中,深谷枯日,林莽塞日,鱼屏断,鲜适莫扌业,惟野葱苦ペ,红米作炊,炊汁许许代脂供饮。不谓地上天宫有此受享也。国朝妇人封,自执政以上封夫人,尚书以上封淑人,侍郎以上封硕人,太中大夫以上封令人,中散大夫以上封恭人,朝奉大夫以上封宜人,朝奉郎以上封安人,通直郎以上封孺人。然夫人有国郡之异,而武臣一准文阶,其后三公大将封带王爵者,妾亦受封,特视正妻减阶耳。若郡县君则先曾王太母亦封县君,正和二年诏□之。本朝以童子举,如国初贾黄中举。自五代不论,若太宗朝洛阳郭忠恕通九经,七岁举童子科。淳化二年赐泰州童子谭孺卿出身。雍熙间得杨亿,年十一,以童子召对,授秘书正字。咸平间得宋绶。景德间,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进士姜盖年十三。祥符间又得李淑,又赵焕以童子召封,令从秘阁读书,时年十
二。蔡伯希年四岁,诵诗百余篇,召为秘书正字。神宗朝元丰七年,赐饶州童子朱天锡五经出身,年九岁,赐钱五万。又天锡从兄天申年十二,试十经,皆通,赐五经出身。绍兴七年,赐处州孝童周智出身。乾道、淳熙间吕嗣与王克勤赐童子出身。先君子以十岁通九经,以不谒丁晋公,摈不以闻,竟不得与诸君子同声治朝也。寿山艮岳在汴城东北隅,徽宗所筑,初名凤凰山,后改寿山。艮岳周围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介亭,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山之东有萼绿华堂,家大夫尝承命作颂曰:“玉皇御天,金母嫁女,雕璧成车,裁瑛作麈。龙驭昆丘,鸟发玄圃,笑月光微,看云色阻。荷露添华,柳烟生妩,九重欢眷,六宫逊处。乃构椒房,用当金宇,碌碌宜阶,瑟瑟为户。碧落深沉,青霞墉堵。小臣献颂,庶叶万舞。”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楼、真登览秀轩、龙吟堂。山之南则寿山,两峰并峙,有雁池、雁雁亭。山之西有药寮西庄、巢霁亭、白龙氵片、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三亭、罗汉岩,又西有万松岭,岭畔有倚翠楼,上下设两阁,阁下有平地,凿大方沼,沼中作两洲,东为芦渚浮阳亭,西为梅渚雪浪亭。西流为凤池,西出为雁池,中分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有巢凤阁,三秀堂,东池后有挥雪亭。
复由嶝道上至介亭,亭左有极目亭、萧森亭,右有<百百>雪亭。半山北俯,景龙江引江之上流注山涧。西行为漱琼轩,又行石间为炼丹、凝观、圜山三亭。
下视江际,见高阳酒肆及清澌阁。北岸有胜筠庵、蹑云亭、萧闲阁、飞岑亭,支流别为山庄,为回溪。又于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容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山之西北有老君洞,为供奉道像之所,其地又因瑶华宫火取其地作太池,名曲江,中有堂曰蓬壶,东尽封丘门而止,西则是天波门。桥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过阊阖门,为复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属之龙德宫。
既成,帝自为《艮岳记》,以为山在国之艮位,故名艮岳。岳之正门名曰阳华,故亦号阳华宫。
宣和五年,朱π于故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折闸,数月乃至。会初得燕山之地,因赐号敷庆神运石。石傍植两桧,一夭矫者名朝日升龙之桧,一偃蹇者名卧云伏龙之桧,皆五牌金字书之。徽宗御题云:“拔翠琪树林,双桧植灵囿。上稍蟠木枝,下拂龙髯茂。撑拿天半分,连卷虹南负,为栋复为梁,夹辅我皇构。”嗟乎!桧以和议作相,不能恢复中原已兆于“半分”、“南负”,而一结更是高庙御名,要皆天定也。岩曰玉京独秀太平岩,峰曰庆云万态奇峰。又作绛宵楼,直山北,势极高峻,出云表,盖工艺之巧。其后群阁兴筑不已,四方花竹奇石悉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集,命市人薛翁豢扰驯狎,驾至迎立鞭扇间,名万岁山珍禽命,局曰来仪所。及金芝产于艮岳,万寿峰只改名寿岳。
先三老碑在扶沟石牛庙,役徙墓下,碑横裂为二,上复破泐如圭然,光莹可鉴。少尝从祖父诣碑,拜读至“斩贼公先勇,食邑遗乡六百户”事,考之东汉先人列传,了不可得。后从驾南渡,得欧阳公《集古录》,第释序世次及缺文而已。最后得赵明诚《金石录》,始知公先勇为公孙勇,又不知出自何书。今耄矣,目不能观书,徒悒悒此事未了,忽从宇文学博处得鄱阳洪景伯碑跋,方知此事在范书《田广明传》,传云:“故城父令公孙勇谋反,衣绣衣,乘驷马车至圉,圉使小吏侍之,知其非是守尉,魏不害等共收捕之。上封四人为侯,小吏窃言,上问之,对曰:‘为侯者得东归否?’上曰:‘汝乡名为何?’对曰名遗乡,上曰‘用遗汝矣。’于是赐小吏爵关内侯,食邑遗乡六百户。”不觉快跃而起,箨冠堕地,老发εε,弗暇手握也。家世读书,碑碣尚在,至一千年不知碑石上事,愧已愧已。
余尝见内库书《金楼子》有李后主手题曰:梁孝元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荆州坏,尽焚其书。今有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诗以概之曰:“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书卷皆薛涛纸所抄,惟“今朝”字误作“金朝。”徽庙恶之,以笔抹去,后书竟如谶入金也。
丁谓倾意以媚莱公,冀得大拜,然事未可必。生平最尚礻几祥,每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特有无赖于庆贫寒不振,计且必死冻饿,谋于一落第老儒,老儒曰:“汝欲自振,必易姓名,当大济耳。幸无忘我。”庆拜而听之,老儒遂改于为丁,易名宜禄,使投身于谓,谓大喜,收之门下。皆怪问之,谓不答,第曰:“吾得此人,大拜必矣。”不旬月而谓果入相,此人遂以宠冠纪纲,虽大僚节使无弗倚藉关说。不逾年,而宜禄家十万矣。老儒亦以引见,竟得教授大郡。至今相传不解所谓。顷偶读沈约《宋书》曰:宰相苍头呼为宜禄。宜复姓丁,愈惬所念。莫谓,晋公眼不读书也。
道君皇帝以于阗玉益八宝为九宝,其文云:“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王初寮草诏曰:“太极函三,运神功于八索;乾元用九,增宝历于万年。”八索、用九,可谓切事。徽庙以银碗盛苏合香赐之。
司马温公《保身说》云:“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倘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蛇虺之头,践虎狼之尾,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一悲乎!夫惟郭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申屠蟠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卓乎其不可及也。”先君书此以置座右,盖自鉴其生平所遭耳。吴赵诸公惜不早见及此,遂陷秦氏酷祸,悲哉!
杭州江堤,筑自梁开平四年八月。时钱氏始伯武肃王以候潮通江,二门之外,潮水冲啮,版筑不就,命强弩数百射之,潮水为避击西陵,遂以竹笼石植大木圉之,率数岁辄复坏。祥符七年,潮直抵郡城,守臣戚纶、漕臣陈尧佐议累木为岸,实薪土以捍之。或言非,便命发运使李溥按视,十月壬戌,溥请如钱氏旧制,立木积石以捍潮波。从之,其后逾年堤不成,卒用薪土。天圣四年二月辛酉,侍御史方谨言请修江岸二斗门。庆历六年,漕臣杜祀筑钱塘堤,起官浦至沙陉,以捍风涛。浙江石塘创于钱氏。景中,工部郎中张夏为转运使,置捍江兵采石修塘,人为立祠。绍兴二十年,修石堤。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吏部尚书林大鼐言:潮为吴患,其来已久,捍御之策,见于浙江亭碑。自江流失道,潮与洲门,怒号激烈,千霆万鼓,民以不宁。宜专置一司,究利病而后兴工。乾道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帅臣沈修石堤成,增石塘九十四丈。
武肃王还临安,与父老饮,有三节还乡之歌,父老多不解,王乃高揭吴音以歌,曰:“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长在我侬心子里。”至今狂童游女借为奔期问答之歌,呼其宴处为欢喜地。
汴京故宫,蹑云蔽日,常在梦寐,稍能记忆,条载于此。宫城本五代周旧都,宋因之,
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周围五里,南三门中曰乾元、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面门曰东华西华,北一门曰拱宸。乾元门内正南门曰大庆。东西横门曰左右升龙。左右北门内各一门曰左右银台。东华门内一门曰左承天祥将,西华门内一门曰右承天。左承天门内道北门曰宣祜。正南门内正殿曰大庆。东西门曰左右太和。正衙殿曰文德。两掖门曰东西上阁。东西门曰左右嘉福。大庆殿北有紫宸殿,视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殿,常日视朝之所也。次西有皇仪殿,又次西有集英殿,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东有升平楼,宫中观宴之所也。宫后有崇政殿,阅事之所也。殿后有景福殿,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凡殿有门者,皆随殿名。宫中有延庆、安福、观文、清景、庆云、玉京等殿,寿宁堂、延春阁。福宁殿东西有门曰左右昭庆。观文殿西门曰延真,其东真君殿。积庆前建感真阁,又有龙图阁,下有资政、崇和、宣德、述古四殿。天章阁下有群玉、蕊珠二殿。有宝文阁,阁东西有嘉德、延康二殿,前有景辉门。后苑东门曰宁阳,苑内有崇圣殿、太清楼。其西又有宣圣、化成、金华、西凉、清心等殿,翔鸾、仪风二阁,华景、翠芳、瑶津、三延。延福宫有穆清殿,延庆殿北有柔仪殿,崇徽殿北有钦明殿。延福宫北有广圣宫,内有太清、玉清、冲和、集福、会祥五殿。建流杯殿于后苑,又有慈德殿、观稼殿、延曦阁、迩英殿、隆儒阁、慈寿殿、庆寿宫、保慈宫、玉华殿、基春殿、睿思殿、承极殿、崇庆隆祜二宫、睿成宫、宣和殿、圣瑞宫、显谟阁、五虚殿、玉华阁、亲蚕宫、燕宁殿。
延福宫政和三年春作,新宫始南向,殿因宫名曰延福,次曰蕊珠,有亭曰碧琅,其东门曰晨晖,其西门曰丽泽。宫左复列二位,其殿有穆清、成平、会宁、睿谟、凝和、昆玉、群玉。其东阁则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葆、铅英、云锦、兰薰、摘金。其西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稼华、绿绮、瑶碧、清阴、秋香、丛玉、抉玉、绛云。会宁之北叠石为山,山上有殿曰翠微,旁为二亭曰云岿、曰层。凝和之次阁曰明春,其高逾一百一十尺,阁之侧为殿二曰玉英、曰玉润,其辈附城筑土植杏名杏冈,覆茅为亭,修竹万竿,引流其下。宫之右为位二阁曰晏春,广十有二丈,舞台四列,山亭三峙。凿圆池为海,跨海为亭,架石梁以升山,亭曰飞华,横度之四百尺有畸,纵数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流泉为湖,湖中作堤,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为茅亭、鹤庄、鹿寨、孔翠诸扌冉,蹄尾动数千。嘉花名木,类聚区别,扌冉胜宛若生成,西抵丽泽,不类尘境。其东直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法,所谓晨晖丽泽者也。而晨晖门出入最多,其后又跨旧城修筑,号延福。第六位跨城之外,浚豪深者水三尺。东景龙门桥、西天波门桥二桥之下,叠石为固,引舟相通,而桥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觉也,名曰景龙江,其后又辟之,东过景龙门,至封丘门,此特大概耳。其雄胜不能尽也。
余汴城故居,近陈州门内、蔡河东畔,居后有圃,乔林深竹映带。城隅中有来鹤亭,王大父时有野鹤来栖,遂驯狎不去。苏子瞻有诗云:“鸿渐偏宜丹凤南,冠霞披月羽毵毵。酒酣亭上来看舞,有客新名唤作耽。”每诵此诗,未尝不泪满青衫也。
子瞻又有与王大父手墨一纸云:“累日欲上谒,竟未暇辱教,承足疾未平,不胜驰系。足疾惟葳灵仙、牛膝二朱为末蜜丸,空心服,必效之药也。但葳灵仙艰得真者,俗医所用多藁本之细者尔,其验以味极苦而色紫黑,如胡黄连状,且脆而不韧,折之有细尘起,向明示之,断处有黑白晕,俗谓之有鸲鹆眼,此数者备然,后为真,服之有奇验,肿痛拘挛皆可已,久乃有走及奔马之效。二物当等分,或视脏气虚实酌饮,牛膝酒及熟水皆可下,独忌茶耳,犯之不复有效。若常服此,即每岁收槐皂荚芽之极嫩者,如造草茶法贮之,以代茗饮。此效屡尝目击。知君疾苦,故详以奉。”白元素书已作,稍暇诣见轼,白彦方足下王大父有末疾,故以此方见示。此纸尚存箧中,渡江已来与妻拿共宝者。
徽庙尝乘骢马至太和宫前,忽宣平日所爱小人马至御前,足不肯进,左右鞭之,益鸣跳,不如调训。时圉人进曰:“此愿封官耳。”上曰:“猴子且官供奉,况使小乌白身邪?”
牍篇三
《许同莘治牍理论及价值》
零星感想:
1. 为情造文 为文造情 要以“述志为本”(文心雕龙导读 莫 122页)
2. 绪论部分要交代清楚公牍、文牍、尺牍、公文、法定公文、事务文书等
基本概念
3. 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李健吾 咀花集 九十九度中 33页
4. 多维视角中的百部经典 文艺学卷 59页 文心雕龙:证:妥善处理好清理
与文采的关系。
5. 文笔之分参考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 132
6. “牍”的论述,中国文法理论。校图书馆。H152/1 P231
7. 公文中人文关怀的研究 硕士论文 可证:诚心爱民。路径:毕业论文/
通俗、博士论文
8. 公牍诠义第88页,参证“立诚”
许同莘治牍理论及价值
绪论2500
许同莘的《公牍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公文发展史著作,作者站在沟通政事、学术、公牍、文章的高度上,对历代公文的发展演变规律、公文大家的文风特点、治牍者的素养和治牍的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发掘许同莘的治牍理论,不但对当前公文写作依赖程式模板等弊端有所纠正,而且对公文写作主体素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也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对许同莘治牍思想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人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许同莘治牍理论及其价值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以发掘其理论闪光点。
第一章 公牍的学术地位
第一节 许同莘的公文观(临民治事之具)
第二节 善治牍者,必具三长
第三节 政事、学术、公牍、文章为一贯
第二章 治牍者的素养
第一节 治牍者的学识素养
一、 积学
二、 晓事
第二节 治牍者的思想素养
一、 立诚
二、 得中
第三节 治牍者的情感修养
一、 养耻
二、 去忍
第三章 治牍的方法、技巧
第一节 公牍主旨的表达
述指
第二节 公牍的语体风格
一、 通俗
二、 酌雅
第三节 治牍的理想境界
一、 酌微
二、 虑远
第四章 《公牍学史》的现代启示意义
第一节 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公文教学
第二节 拓宽研究视野,提高公文研究水平
第三节 既要讲究技巧,更要强化公文写作主体素质
第四节 要加强对公文发展史的研究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许同莘治牍理论及价值
绪论
许同莘,字溯伊,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 同邑人杨寿楠称他“濡染家学,才藻冠时”,庚子、辛丑年并科举人。早年求学于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班,归国后入张之洞幕府,从事文案起草与整理工作,民国后曾任外交部佥事、河北省政府主任秘书等职。张之洞去世后,他耗费数十年心血于1920年整理编辑完成《张文襄公全书》,全书分奏稿、电稿、公牍稿、函稿四稿共126卷,对保存张之洞史料及其治牍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同莘通晓历代奏章文移,民国22年2月由河北月刊社刊行其《治牍要旨》(1933年),这是许同莘在河北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讲习“治事之文”的讲义。民国23年其《公牍铨义》由河北月刊社刊行,全书分“述指”、“导源”、“流变”、“观通”、“酌雅”、“通俗”等12篇,初步形成了其治牍思想。20世纪40年代许同莘撰写完成《公牍学史》,在其“自序二”中他认为《公牍诠义》“其书草创,疏漏抵牾,往往而有。既已为之,不忍终弃,乃增损改定,析以为二编:其论源流者曰《牍史》,论指要者曰《牍髓》。”由此可知,《公牍诠义》是今本《公牍学史》的滥觞。《公牍学史》1947由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是许同莘治牍思想成熟的标志,深厚的公牍理论素养和长期的文书实践活动,使其治牍理论博大精深、惠泽后学。
《公牍学史》是许同莘治牍理论的代表作,全书分“牍史”和《牍髓》两部分。牍史共十卷,依次论述了上古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文书及其制度流变,对公文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轨迹作了系统梳理。卷九、卷十对上自春秋、下迄明清外交辞令的内容、风格变迁作了阐述,名为《辞命上》、《辞命下》。《牍髓》分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论述了治牍者的素质、修养,外篇论述治牍的方法、技巧。《牍髓》语言质朴儒雅、言简意赅,论证严谨周密、如析薪破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代传统文化素养、儒学渊源、以及治牍思想境界”(1),《牍髓》部分是许同莘治牍理论的精华。《公牍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公文发展史专著,它开启了近现代对公文史研究的滥觞。作者站在沟通政事、学术、公牍、文章的高度上品评历代公文名作名家,见解独到卓识,评价大体允当。他提出了治牍者应具备的素养:积学、晓事、立诚、得中、养耻、去忍;以及治牍的方法技巧:述指、法后、通俗、酌雅、甄微、虑远,这些是他对其长期从事文书工作的实践总结。他站在沟通政治、学术、公牍、文章的高度上研究批评历代公牍制度、公牍程式、公牍名篇名家等,遂使公牍从刀笔俗吏操业谋生和薄书之吏依循程式的世俗陋见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公牍的学术地位。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的:
窃以为公牍之学,世但视为刀笔筐箧俗吏之所为,不知关系国计民生厉害者,至深且巨。词以明洁为主,意以精密为归,拙者为之,则肤泛而不切事情,曼衍而不知体要。文人学士,鄙为末务,或终身未涉其樊;薄书之吏,虽习文法,而罕明其理。是书出而后人知政事文章为一贯,用以究古今之流变,观政学之会通,岂徒抱牍操觚者禀为程式而已哉。(1)P381
许同莘治牍思想的代表作是《公牍学史》,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整理初版。出版之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学界对其治牍思想的研究从九十年代中期才有单篇论文的出现,至今论文总数目不超过十篇,从本人检索掌握的资料来看未见有对其研究的专著出版。当前对许同莘治牍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生平家世和治牍理论意义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王金玉先生的《许同莘与公牍学》(2),这篇论文对许同莘的生平家世、著述做了详细严谨的考证,所引资料丰富翔实,另外论文中对许同莘的治牍理论也做了摘要概述,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这是研究许同莘治牍理论最早的一篇论文,发表在1995年,具有开创性。侯迎华先生的《公文发展史的开山之作——论许同莘<公牍学史>》(3),此论文着重论述许同莘治牍理论代表作《公牍学史》的学术地位,其见解独到之处在于初次论证了许同莘“第一次明确提出‘公牍学’”,并认为“《公牍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公文发展史专著”,这些观点是对许同莘治牍理论研究的创新。遗憾的是,侯先生在论文中对许同莘治牍理论的精华部分即“牍髓”的内容并未展开详细的论述。史玉峤先生的《论<公牍学史>的价值》(4),史先生的这篇论文对《公牍学史》的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分析,他突破前人研究之樊,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如对《公牍学史》中历代公文名家名篇特点风格的论证等
等。当前对许同莘治牍理论研究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对他治牍理论的精髓“牍髓”的研究。“牍髓”主要涉及治牍者的素质和技巧这两方面的内容。当前国内对“牍髓”的研究基本没有突破性进展:赵映诚先生的《公文精要今昔同——读许同莘<公牍学史·牍髓>》(5),这篇论文比较系统论述了“牍髓”篇的内容与价值,对“治牍者的基本素质修养”、“治牍的要旨”和“治牍的技法、技巧”做了论述,从总的方面来看,对“牍髓”的内容分析的比较全面,但遗憾的是不够深入,有些方面仍是对书中内容的一个摘要概括,比如《公牍学史》中“得中”、“养耻”、“去忍”等部分,每部分的字数至少也在三四千字以上,而赵先生在分析论述时每部分的字数也就不到一百字,并且严格意义来说并非是论述,而是对书中这几部分论点的摘要。其它有关“牍髓”学术成果的,限于条件,本人未曾获悉。
以上是当前国内对许同莘《公牍学史》及其治牍理论的研究。总的来说,目前许氏的治牍理论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研究的现状大多停留在资料介绍的浅层阶段,还未对其理论作深入的挖掘研究。由于许氏的治牍理论除依存于几本专著外,还散见于他所编著的全集、游记等资料中,目前这些资料尚未得到系统整理,这也是当前研究工作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本人对许同莘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辑录书籍,公牍理论著作等,进行了考察,力求在有关资料和论文的基础上,特别是与刘勰《文心雕龙》等中国古代公牍理论的观点相印证,系统、深刻地把握许同莘的治牍理论和价值,将结论建立在扎实而稳固、丰厚而翔实的材料基础之上,以期对当前公文教学与写作有所裨益。
第一章 公牍的学术地位
公文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公文的学术地位,魏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认为“盖文章,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世”(6),他首次明确提出了包括公文在内的文章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认为文章是治理国家的“大业”,是不朽的“盛事”。齐梁时刘勰对公文地位的认识更加具体,认为“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章表奏议,经过之枢纽”、“政事之先务。
(7)唐代刘知几认为“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需要指明的是,中国古代对文章的看法是一种泛文学观,
牍篇四
《中国名牍程序》
飘舞的蝴蝶 20:53:44
1、 初审表
2、 委托书
3、 营业执照复印件
4、 公司以及公司产品的简介材料
5、 最近三年财务报表(应标时提供)
6、 质量认证证明书(ISO、UL、CE等等)
7、 三封客户推荐信(样本)须用客户信纸。(应标时提供)
8、公司总经理及负责以上资料收集人卡片
牍篇五
《12种明代判牍》
十二种明代判例判牍版本述略
杨一凡
明代的判例判牍大多已经失传,然在现存的《御制大诰》四编、《皇明条法事类纂》、①《条例备考》、②《增修条例备考》③等诸多法律典籍中,仍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明朝判例。至于明代的判牍,在明人文集、公牍、历史档案及其他一些史籍中,如海瑞的《海瑞集》、归有光的《震川别集》、范景文的《文忠集》、吴敬辰的《檀雪斋集》、沈应文校正和萧近高校释的《刑台法律》、沈演的《止止斋集》、
⑦⑤④吴亮的《止园集》⑧⑥、李陈玉的《退思堂焚香日录》⑨、祁彪佳的《祁忠惠公遗集》和明代辽东档案等文献中,都收录有一些判牍。现见的明代判牍集有十余种,主要有:《四川地方司法档案》、《云间谳略》、《重刻释音参审批驳四语活套》、《新纂四六谳语》、《新纂四六合律判语》、《■辞》、《蒲阳谳牍》、《按吴亲审檄稿》、《折狱新语》、《盟水斋存牍》⑩、《谳豫勿喜录》①等。 ① 《皇明条法事类纂》明钞本藏日本 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该书标点本收入刘海年、杨一凡主编的《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第四、五、六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
② 《条例备考》,24卷,辑者不详,明隆庆江西巡抚徐栻刊。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 《增修条例备考》,24卷,[明]夏良心、史继臣等辑,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五年刊本,南京图书馆藏该书明刊本残卷本(存17卷)。 ③
④ 《刑台法律》,又名《重镌六科奏准御制新颁分类注释刑台法律》。[明]沈应文校正,萧近高注释。日本尊经阁文库藏该书明万历刊本。1974年日本东京高桥写真株式会社据尊经阁文库藏本影印。
⑤ 《止止斋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刊本。
《止园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刻本。
《退思堂焚香日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崇祯刻本。
《祁忠惠公遗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
明代《辽东档案》,原藏辽宁省档案馆,现移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明代辽东档案汇编》,1985年由辽沈书社出版。此外,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藏明代档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状文’原件及徽州法律文书中也辑有一些判例判牍。 ⑥⑦⑧⑨
⑩ 《盟水斋存牍》,14册,[明]颜俊彦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刊本,厦门大学图书馆藏该书明钞本9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的该书标点本。
《历代判例判牍》(12卷本)②收各朝判例判牍近50种,其中明代12种。本文仅就这12种文献的作者和版本予以概述。
明《大诰》所载判例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至二十年(1387年)间,先后颁布了名为《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的文告四编,世称《明大诰》。四编《大诰》共236个条目,其中《御制大诰》74条,《续编》87条,《三编》43条,《武臣》32条。各编《大诰》诰文由案例、峻令和明太祖的“训戒”三个方面内容组成,即:一是掇洪武年间、特别是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间的“官民过犯”案件之要,用以“警省愚顽”;二是设置了一些新的重刑法令,用以严密法网;三是在许多条目中,兼杂有明太祖对臣民的“训戒”,明确地表达了朱元璋的法律思想和治国主张。《大诰》中的案件,均经明太祖朱元璋审理或钦准,要求各级法司“比诰所禁者治之”,具有典型的判例性质。四编《大诰》作为一种有教育作用和法律效力的特种刑法,同历代法典比较,有三个鲜明的特色:一曰明刑弼教,二曰律外用刑,三曰重典治吏。诰文中所列刑罚,许多为《大明律》所未设。其用刑之酷烈,在中国法律史上实属少见。《大诰》峻令曾盛行于洪武中后期,延续于永乐。到洪熙、宣德时,仁宗、宣宗仿效建文帝,采取明不言废而实废的策略,《大诰》峻令遂被搁置不用。
明《大诰》是研究明初法律制度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的珍贵文献。本书收入明《大诰》中的代表性判例79篇,其中《御制大诰》9篇,《御制大诰续编》29篇,《御制大诰三编》20篇,《大诰武臣》21篇。由于四编《大诰》均系朱元璋编纂或据本人口述记录而成,直叙当世之事,儒臣很少润色,史料的可靠性较高。
在现见的明《大诰》诸版本中,洪武内府刻本是印行时间最早、错误最少的善本。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分别收藏的三种洪武内府刻本中,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本与其他两种比较,文字更为清晰,没有缺页,脱落处极少,又无后人妄改之弊。收入《历代判例判牍》的该书标点本,以① 《谳豫勿喜录》16卷,8册,[明]李日宣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五年刘宪伯刻本。
② 《历代判例判牍》12册,杨一凡、徐立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洪武内府刻本为底本。
四川地方司法档案
该档案收录的判牍,以明嘉靖年间发生在四川各地的钱粮案为主。资料来源于以下两个部分:其一是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明事档遗存》,又名《明嘉靖年钱粮册》。该书不分卷,不著撰人,白棉纸蓝格半叶九行抄本一册,计43页。其二是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四川各地勘案及其它事宜档册》。日本学者加藤雄三在其《中国元明法制史特に法源とその援用理论の探求——明朝嘉靖时代を中心として》一文中,附有《四川各地勘案及其它事宜档册》整理表,把《四川各地勘案及其它事宜档册》包含的资料按州县归类,《明事档遗存》的相关内容也嵌入其中。收入《历代判例判牍》的该文献标点本,基本上按照加藤雄三先生整理此文献的线索进行。整理者对加藤先生整理中的页码错乱和遗漏之处作了更正和补足,对照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该文献15册原件,对包括因影印而出现的模糊之处做了校勘。
原件多缺损,整理者对缺损之文字,可以计数者,均加入相应的□数,难以计数者,均以“□……”表示。整理出的案例均以原件片断连接而成。中间有不明显、不能衔接或衔接生硬的,分別以“以上缺文”、“以下缺文”和“以下疑有缺文“标出。另有零散数叶中的官员、吏员之签名,如《四川各地勘案及其它事宜档册》第868頁下等处,整理者因未能确定相随文件,在此從略。原文中有时出现明显错误,如“一起为科搅吓财等事”末,称刘绪为未到供状人等,标点本仍按原文标点,未加改正。
云间谳略
明人毛一鹭著《云间谳略》,是作者任松江府推官期间所撰判语及公牍专集。毛一鹭,字孺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松江府司理。《明史》无传,仅散记其零星事迹。黄体仁之《四然斋藏稿》与何三畏之《云间志略》对其在松江府期间的政绩多有赞扬。据上述史料,作为松江府推官,毛一鹭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理狱循法酌情,体恤民意,首创与“热审”并行的“冷审”制度,于寒冬季节宽释罪囚。他还关注教育,培育士人。据称,天启二年(1622年),松江府中进士者14人,均得益于他的教诲。万历末,因其“政治异等,擢居侍御史台。
去之日,操明香,注止水,轵车木雍道,且泣且号,以送公于前途。”①天启间(1621—1627年),毛一鹭巡抚苏州地区,他依附魏忠贤,参与镇压因逮捕周順昌而引起的民变,并为魏在苏州建有生祠。
《云间谳略》所记录的案件,均发生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以前。何三畏对其评价曰:“公所著《云间谳略》,似于金科玉律之文素所嫻习。一人不轻纵,亦一人不轻枉。后先平反凡数百条,无不言爻象而事准绳也。”②该书明刊本10卷,五、六兩卷缺佚,現仅存8卷,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其卷一至卷九收录了作者对法律案件的判语(或称谳語),并于部分判语后附载了上级官员的批示(详批)。这些判语与批示似乎均为原始法律文件的汇编。卷10记载了作者在任期间的公文,包括告示、报告与参语,该书为理解与阐释明代的法律与社会提供了宝貴的資料。
重刻释音参审批驳四语活套 新纂四六谳语 新纂四六合律判语
这三种文献收录于明代后期刊行的官箴书《官常政要》。现见的《官常政要》的版本主要有三种:一是明南京金陵书坊万历十二年(1584年)刊本,共21卷,收入文献11种。其完整版本尚未见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部分文献。二是明南京金陵书坊崇祯二年刊本,计40卷,收入《释音参审批驳四语活套》、《四六谳语》、《四六合律判语》、《初仕录》、《初仕要览》、《新官到任仪注》、《牧民忠告》、《牧民政要》、《法家哀集》、《行移体式招拟假如》、《文移选要》、《无冤录》、《璞山蒋公政训》、《官员品级考》、《新官轨范》、《居官格言》、《居官必要为政便览》、《问刑条例》等22种,其内容包括了万历十二年刊本的全部文献。该书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存该刊本7册、17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该刊本6册、11种。三是崇祯年间南京金陵书坊刊刻的重刻合并《官常政要全书》,共50卷,收入文献29种。内容包括了万历十二年和崇祯二年刊本的所有文献,浙江省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有此书藏本。收入《历代判例判牍》的该书标点本,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本为底本,底本中少数文字不清或脱落之处,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本为参校本补齐。
《重刻释音参审批驳四语活套》,4卷,其中《参语》1卷,《参议》1卷,《审语》1卷,《驳语》、《批语》、《审释语》共1卷。该文献系江西泰和萧良泮① 《云间志略》卷六。
《云间志略》卷六。
②
汇集,瑞金袁应奎同编,泰和康应乾校注。该文献以骈体笔法和简捷的文字,直叙案由,间予释音注解,就书写参、审、批、驳四种法律文书提供范本,意在为司法官吏在审判实务中裁判类似案件选择合用的词句。所谓“活套”,即仿照套用的意思。
《新纂四六谳语》。著者不详。据其内容,各判语皆出一人之手,且是实际发生的案件,但文体並非骈语,不知何以“四六”为名。该文献共收录10个案件,其中5个是为已定死罪犯平反,推论翔密,说理透彻,颇见功力。文中偶有小注,是对判语中典故文义的解说,意在方便读者。
《新纂四六合律判语》。按“四六”者,骈体之谓也。“合律”者,依律目之谓也。“四六合律谳语”即以骈体文形式按律目所列罪名拟出判词。此文体的特点是案件属于虚拟而非实有形式,讲求对仗用典。它类似唐代的甲乙判,编纂此书的目的主要是供参加策科考试的官员参用。明、清时代,提供给行政、司法官吏施政参考的官箴书中,如《官常政要》、《律例临民宝镜》、《刑台法律》皆有此类判语收录,不过条目多寡与判词文字不尽相同,有无注释和注释内容也各有差异。《新纂四六合律判语》辑录谳语142则,其中吏律类18则,户律类51则,礼律类16则,兵律类34则,刑律类14则,工律类9则。大明律计460条目,就收入该文献的各类判语而言,吏、户、礼、兵、工律下各门大体有一半左右条目附有判语,而刑律仅涉及断狱。收入《历代判例判牍》的该书标点本,以《官常政要》本为底本,参以《刑台法律》所录校定,也参考了郭成伟、田涛先生编的《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一书。
新镌官板律例临民宝镜所载审语
《大明律例临民宝镜》,10卷,首末各3卷。明人苏茂相辑,郭万春注,明人王振华梓行。书前有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大理寺卿潘士良序。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图书馆藏有明书林金阊振业堂刻本。此书存于国外者,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本①等。
②苏茂相,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天启七年(1627
年)八月,明熹宗 朱由校薨,思宗朱由检即位。同年十一月至明思宗崇祯元年① 见黄彰建:《明代律例汇编·明代律例刊本钞本知见书目》,台湾 精华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3月版。又见张伟仁:《中国法制史书目》,台湾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6年6月出版,第26页。
② 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版,第1472页。
牍篇六
《七牍二图》
我们这新的现场文明施工中“七牌两图”:施工标志牌、安全措施牌、文明施工牌、入场须知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建筑工人维权须知牌
两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立体效果图
根据JGJ59-99的标准 应该是7牌四图
1.工人维权须知牌应该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的,主要内容是:工人劳动合同的签署、工资发放、监督电话等。
2.四图是指: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消防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面布置图
维权须知牌
一、施工单位应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队伍,签订书面劳务分包合同,严格按劳务分包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务工程款。不得用无资质的个体承包人发包劳务工程。
二、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其使用的建筑民工签定书面劳动用工合同,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和支付形式以及支付时间等内容,严格按劳动用工合同约定每月暗示定期发放民工工资。
三、总包单位是建筑民工工资相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包单位是直接责任人。
四、如施工单位或用工单位在清欠建筑民工工资问题上处理不力的,建筑民工可到所属地建筑主管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五、建筑民工如要投诉,请写明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地址、施工(总、分包)单位名称,从事何工种、工作时间、本人姓名、籍贯、以及相关人员联系电话,并出示有效证明(劳动用工合同、已发工资凭证、工资结算单等)。
六、建设单位要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严格按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按时工程结算,支付工程价款。
污水处理厂出水管施工方案
出水管施工方案
二、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1、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高程测检——布设井点(或深井)——开挖沟槽—验槽—井基、管基、砂基——辅设管道——管道接口——检查井——闭水试验测定——沟槽回填砂、土夯实——井点拆除(深井戽水停止、封闭)。
2、降、排水
一般地段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轻型竖管埋置深度,视管道基础深度而定,视沟槽深度而定。井点竖管在管槽基础向下2米至2.2米,距离管槽基础1.5米左右,井点竖管间距1.0米,对穿越河道的倒虹吸管采用深井降水,施工的河道二侧打坝,戽水、降水、清淤,深井采用φ400透水混凝土涵管,井深16米,井距30米左右,在施工的河道上两侧打坝,降水清淤。
3、沟槽开挖
○1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配合清理。沟槽边坡按1:0.33放坡,可视土质情况适当放缓。采用经纬仪放出管道中心线,每个井段设龙门桩,测设好高程,用白灰放出开挖线。挖机所挖土方堆于沟槽距槽外1.2m,且堆高不超过1.5m,槽底宽度必须保证足够的施工工作面。在开挖过程中,用DS3水准仪由施工员操纵全程控制,防止超挖,机械开挖时应留有15cm-30cm左右厚基层土由人工开挖铲平,不超挖。如超挖采用C10混凝土填平。
在机械开挖过程中施工员应指挥工人修好基槽边确保施工安全。基槽挖好后应立即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验槽,尽量避免基底被雨水浸泡。对于有淤泥等影响工程质量的井段,应与监理、设计、业主协商后按另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质量。
○2沟槽底宽应便于管道辅设和安装,沟槽宽度应大于管外径加上管外径与沟槽壁间距离40cm(两侧)左右。
○3沟槽边坡应附和现在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的有关规定。管道接口处应随敷设管随挖坑穴,接口施工完毕后,应采用砂回填夯实。
4、管道接口
管道安装流程:
排管→下管→清理管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初步对口找正→安装接口→检查中心、高程→用深尺检查胶圈位置→锁管。
安管:管材进场时应根据现场条件,尽量沿线分散在相应位置,同时项目部质检员应认真检查管材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质量要求,不合格的管材严禁使用。管材下车应有吊机轻放,严禁碰撞。
管子下槽安装应以逆流方向铺设,管安装铺设时,承插口工作面和胶圈应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胶圈应平直,无扭曲,安装时胶圈应均匀滚动到位,放松外力回弹就位符合要求。
下管时采用吊机配软带索具,扣系住,人工配合下管,保持管身平衡匀速下放。吊车下管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必须熟悉机械吊装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及指挥信号,在吊装工程中,指挥人员应思想集中,吊车司机及槽下施工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指挥信号统一明确吊点应符合要求,管子吊起安装不得过高,稍离槽底即可,以使插口胶圈准确地对入承口八字内,安装接口时顶拉速度应缓慢,并应用专人查看胶圈滚入情况,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承插口预定位置。
安装时管材将插口顺水方向,承口逆水方向安装,安装由下游往上游进行,安装时索具与管子接触的地方,必须用木板橡胶板垫好,避免索具将管子勒坏,安装中用水准仪及时进行高程控制,利用边线,调整管身位置,使每个管节安放在已
经检测高程的管垫上,并使管子中心线符合要求。
接口;必须正确的选择好橡胶圈,并妥善保存,橡胶圈施工时,必须清理干净承口内橡胶圈沟槽,承接插口端及密封圈接触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滑痕、无气孔,不得有土或其他杂物,插口端与承口变经处在轴向应有一定的间隙,
DN300~1500mm管的间隙应控制在5-15mm,接口的允许转角应由生产厂家提供。 当玻璃钢夹砂管的采用套管接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彻底清洁街头表面,凹槽,上推圈和橡胶圈,确保无油污,灰尘,确保密封圈和凹槽,管壁均匀贴合,管道连接时应润滑密胶圈,安装前应彻底管端,去掉油污和灰尘,安装时接头和管端应保持清洁。
5、管道支墩止推
管道的弯管,变经三通处应设置固定支墩,支墩应包围住管件,并应设置在原状土上,管件位移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阀门井内应设置卡环,支墩等固定阀门的装置,止推墩的受力一边应支撑在原状土层上,否则则分层夯实。
6、倒虹吸管玻璃夹砂管道施工
过河的倒虹吸玻璃钢夹砂管管道施工,先打坝,并对坝体进行防护,防渗的加固,以保证坝体的质量,然后进行戽水,深井降水,清淤,由于φ1200玻璃钢夹砂钢夹砂管与进水管倒虹吸管并行排列,打坝同时在先施工钢管倒虹吸管时一并考虑玻璃钢夹砂管施工占用宽度的河道,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安装倒虹吸玻璃钢夹砂管的应注意:(1)严格控制倒虹吸管的斜面角度,方向正确,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2)安装时可由低向上铺设,辅设时,先浇筑混凝土底座,安装检查完毕后,另外三面用钢筋混凝土包裹。
7、检查井、阀门井砌筑
本工程井共有两种型号,基础10cm碎石垫层,C25砼底配双层钢筋网基础。 在井底经浇筑完成后,按龙门桩定出井位中心控制点,放出砌体中心线,在砌筑砖位置和浇筑位置进行拉毛,砌筑标高不变,要求使用24小时前洒水湿润,不得有干心现象,砂浆随拌随用,确保砌筑灰浆饱满。
井体在与管节交圈处管节应刷素水泥浆,并砌砖拱圈,砂浆须饱满,砌体应顺,无通缝,井室内的爬梯随砌随安,并安装牢固,砂浆凝固前严禁攀爬。预留支管随砌随安。其管径、方向、管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支管基础超挖部分用C10砼填实。如预留管不能及时接通,必须封堵。井圈、井盖安装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高程。检查井砌筑完毕后应及时安装业主认可厂家生产的轻型树脂盖座和重型球墨铸铁盖座,以防有人不慎掉入井中发生安全事故。井体内外抹灰应井砌完后立即进行且要求二遍成活,湿润覆盖养护2天后方可进行闭水试验。
8、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压力管试验压力应按设计压力采用,允许渗水量按钢管标准采用。
水压试验前应符合:管道的变形应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系统的止推装置(固定支墩,其他支墩)到位,且完全达到规定的强度,阀和泵已固定好,压力表已安装并设置在管道的最低点。
管道充水打开排气阀,使气体排出,让清水对管道进行浸润,浸润时间不得小于24小时,现场试验压力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
闭水时管节井体无渗水现象,且损失量不大于规范要求。闭水须有监理及质检部门人员在场,当不满足要求时应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再试,直至满足要求。
9、沟槽回填土砂、土
当管道连接好后,必须进快进行水压(闭水)测验并回填砂、土,防止管道浮动和热变形。管道胸膛及管顶以下部位应同时在管两壁对称进行填土且分层人工夯实,每层砂、土厚不超过15cm,且回填料中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3.8cm的砖石等硬块。管顶以上0.5m范围内人工分层回填夯实。管顶以上0.5m-1.0范围,回填采用电动夯填每层不超过20cm,在管顶1.0m以上范围外,可用压路机每20cm一层进行机械碾压回填,局部可采用振动夯夯填。井室周围回填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有漏夯。
回填时应控制土的含水量,每回填一层可由试验人员进行密实度结果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第二层土回填,一直到回填结束。同时注意:在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时,派专人将井点设备拆除,立管眼及时用黄砂灌实,必要时用木棍插捣,以确保交叉部位的回填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进度计划
在出水管沿线清除杂物结束后,计划施工工程工期二个月,φ1200玻璃钢夹砂管,管到的辅设,倒虹吸管,阀门井、检查井同时施工。
四、施工场地布置
玻璃钢夹砂管堆放,沿施工轴线一侧排放,不堆放,防止管道变形,不支裂,在全线的中间约在0+450~0+500位置设一混凝土搅拌站,并就地接一电厂开关,开挖的沟槽土方弃于施工轴线的另一侧。
五、施工质量措施
1、严格按《埋地给水、排水玻璃夹砂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设立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坚持检测。
3、自觉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方案,主动吸取有关方面提出的质量措施的建议及意见。
4、随时做好工序质量质量的审报和试、复试资料,完善各种资料。
5、其他有关质量措施具体详见施工组织设计。
六、安全生产
1、玻璃纤维增施热固性树脂夹砂管道,严禁放置在热源暴露之处,安装过程中应避免因电焊或切割火星引起的燃烧。
2、管道吊装时,应检查吊装机具是否安全,吊装管件的下方有没有人停留。
3、应按设计要求开挖,挖土人工应随时注意是否有塌方迹象,并随时做好的防护壁加固的措施。
4、管道的装卸运输、连接、夯实等过程应严格按操作规则进行,防止事故发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天端币 +10 2006-9-23 08:39
《重庆市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由广州建软件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本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市政工程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通过Internet/Intraner实现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与工程项目之间安全数据的传送,可供建设、施工、监督、备案等单位使用。 升级内容:
增加100多张补充表格
一.超性能价格比的资料软件!
超强!内置12个强大模块,不单单是一套资料软件
【各地组卷目录】:提供各地市归档组卷库等
【生成卷内目录】:自动按归档目录要求生成资料卷内目录,相关资料自动生成页码
【表格自动评定】:检验批表格自动填写规范数据及评定表格,对超过企业标准而没有过国标的自动添加“○”标记,对超过国家标准的点自动添加“△”标记,提高数十倍工效
【表格填写范例】:提供每张表格的规范填写范例,让你轻松掌握资料填写
【自动汇总表格】:自动按验收部位、分项工程、子分部汇总表格以及统计资料份数。
【沉降观测分析】:自动根据沉降值生成沉降分析图表。
【砼、砂浆计算】:自动对输入的强度值进行计算评定结果
【工程建筑制图】:可绘制一般的建筑图以及导入CAD图形
【工程技术交底】:附送超人工程技术交底软件以及近40M的交底素材包括施工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资料自动组卷】:可把工程自动组卷到其他组试卷目录中
【强大导出功能】:可把工程资料导出Excel格式、PDF格式
二.特色功能:
1.自动填表:施工评定表可以通过软件自动评定功能自动产生标准化施工数据,对于量性数据以规范值方式产生以于定性数据则自动以√×产生.
2.自动评分:施工评定表自动计算检查点数,评定合格数并自动计算会合格率,最终得出总的合格率及质量情况
3.工程部位质量评定表评分:自动按工程部位汇总各分部工程总的合格率及质量情况
4.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评分:自动按分部工程汇总各单位工程总的合格率及质量情况
通过本质量评分系统,工程得分自动计算,工程质量情况一目了解,它是你质量控制与资料管理的好帮手
三.超旺!近3000个用户已在使用本软件
施工技术文件要按单位工程进行组卷。市政工程中的独立核算项目,应是一个单位工程。采用分期单独核算的同一市政工程,应是若干个单位工程。
1.1 施管表1的填写
文件材料部分的排列宜按以下顺序: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记录。
(3)设计变更通知单、洽商记录。
(4)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和复试报告。(需一一对应)。
(5)施工试验资料。
牍篇七
《4第一卷 第四册 辩学遗牍》
辩学遗牍
辩学遗牍题解
《辩学遗牍》包括四篇文章:《虞德园铨部与利西泰先生书》、《利先生复虞铨部书》、《附云栖遗稿答虞德园铨部书》、《利先生复莲池大和尚竹窗天说四端》。文后有凉庵居士李之藻和弥格子杨廷筠写的两篇后跋。
利先生,即明末著名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玛窦。字西泰,原名Matteo Ricci,生于1552年,1582年到达澳门,初在广东、肇庆,随后在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1610年卒于北京,终年五十九岁。虞德园,字长孺,钱塘人。1583年中进士。1621年卒。著有《德园集》六十卷。莲池和尚,字佛慧,俗名沈株宏,浙江仁和人,生于1535年,卒于1615年。四十余岁出家,入古杭云栖寺后,勤于念佛三昧,以华严、禅宗合而为一提倡诸宗融合的新佛教,被誉为“法门之周孔”。与憨山、紫柏、藕益齐名,并称为明末佛教四大师之一。
本书根据1919年《重刊本辩学遗牍》编辑整理,有陈垣重刊序,马相伯跋,附四库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存目)并有敛之英华写的两篇后记,共34面。《重刊辩学遗牍》还包括有西极耶稣会士艾儒略述《大西利先生行迹》(共20面)、新会陈垣撰《明浙西李之藻传》(共13面)两篇文章,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辩学遗牍》,1609年刊辑入《天学初函》,第二册。今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Bib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文献编码为Borg.cine.329, 350, BAV: Rac.Gen.Or.III-231号;法国国家图书馆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亦有藏本,古郎(Maurice Courant)编目为7084, 7085, 7086, 7087, 7088, 7089号。 本书附带的“四库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存目)介绍,“《辩学遗牍》一
第四册 辩学遗牍 255
卷,明利玛窦撰。”据陈垣先生重刊序曰:“旧本题利玛窦撰,前编为《利复虞淳熙书》;后编为《辩竹窗三笔天说》,殆非利撰。”据株宏自叙,《竹窗三笔》刊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而利已于三十八年庚戌物故,岂其书未刻,其说先出,故利得而辩之然?《天说四篇》皆《三笔》编末之文,庚戌与乙卯相距五年,利未必得见。且细考原辩语意,明在《三笔》刊行以后,而其中并无一语可确指为利作之据,如《复淳熙书》之屡自称窦,云云者。则又显非志在托名利作,以动人观听者也。当时天教人材辈出,西士、中士中能为此等文者不少。此必教中一名士所作,而逸其名。时人辗转传钞,因首篇系《利复虞书》,遂并此篇亦题为利著。李之藻付梓时,偶未及考,故未订正耳,之藻跋谓此系得自友人一钞本,则其文为之藻本来所未见可知也。”为了证实《辨学遗牍》是为利玛窦的名义所编的一部伪作,一位反天主教作者云栖株宏的弟子张广湉从三方面加以笔证辩驳:一、《辨学遗牍》乃辩云栖《天说》四则而作,然《竹窗三笔》出时,利玛窦已亡故,此其脱空之谎。一也。二、闽中所刻《遗牍》附有弥格子跋,谓云栖临终自悔错路误人,此又一谎言也。三、傅泛际自许立论相答,后又称不欲笔战,自语相违,此又脱空之谎也。
并且,《利复莲池和尚书》的论证也是针锋相对、逐条批驳、胜气相加,与利氏在《利复虞书》中提倡的“和言增辩力”和“若得抠趋函又,各挈纲领,质疑送难,假之岁月,以求统一,则事逸功倍,更惬鄙心矣”的精神相左,有似于《辟妄》、《辟妄辟略条驳》,论辨专于细节中反复论证。
《辩学遗牍》中《利先生复虞铨部书》是利玛窦对虞铨辩论佛教与天主教异同的书信,说明了天主教与佛教根本上的差异,唯有通过辩论才能分清是非黑白,孰优孰劣,而辩论当以理为主,不应当以信徒为据,也不应当以势力人情为虑。《利先生复莲池大和尚竹窗天说四端》是对莲池和尚《竹窗天说》的批驳,对《竹窗天说》中有关天主、轮回、事天学说和杀生的问题逐条批驳,真可谓“推阐圣理如剥茧抽丝,诠释精微如迎刃解竹。” 通过辩论,以达到“剖析净尽。使事理画一,众无二尊”的目的,使众生免于堕落地狱之苦。(“其辩之明,亦惟恐众生堕此危池耳”)
256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 第一卷
辩学遗牍目录
辩学遗牍题解 .................................................................................................... 255 辩学遗牍目录 .................................................................................................... 257 重刊《辩学遗牍》序 ......................................................................................... 260
一、《辩学遗牍》考证 ................................................................................... 260
二、本书的由来说明 ..................................................................................... 260 重刊《辩学遗牍》跋 ......................................................................................... 262
一、佛非好言心性 ......................................................................................... 262
二、利玛窦小传 ............................................................................................. 262
三、《四库提要》评述 ................................................................................... 262 附四库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存目) ............................................................... 263 虞德园铨部与利西泰先生书 .................................................................................. 264
一、对利氏天文、方技、握算之述的神往 ................................................... 264
二、《畸人十篇》存疑 ................................................................................... 264
三、利氏不了解佛教 ..................................................................................... 264
四、利氏当阅读佛经 ..................................................................................... 264
五、佛教难欺中国圣贤.................................................................................. 265
六、攻伐佛教实属不易.................................................................................. 265
七、佛教与天教可能互融 .............................................................................. 265 利先生复虞铨部书 ................................................................................................. 266
一、航海东来为传道 ..................................................................................... 266
二、略说《畸人十篇》.................................................................................. 266
三、释非佛之因 ............................................................................................. 267
四、利氏对佛经的态度.................................................................................. 267
五、天堂地狱短长说之意 .............................................................................. 268
第四册 辩学遗牍 257
六、虞德园猜测释疑 ..................................................................................... 268
七、天、佛差异之本 ..................................................................................... 268
八、天、佛优劣比较当以理义为本 ............................................................... 269
九、应多译天教经典 ..................................................................................... 269
十、不应以信徒定是非.................................................................................. 269 十一、天学佛教不相合.................................................................................. 270 附云栖遗稿答虞德园铨部 ..................................................................................... 271
一、《利复虞书》非利所作 ............................................................................ 271
二、信从天教者必非智人 .............................................................................. 271
三、今且等闲视之 ......................................................................................... 271 利先生复莲池大和尚《竹牕天说》四端 ............................................................... 272
第一节 天主 ..................................................................................................... 272
一、《天说》论天主 ....................................................................................... 272
二、天主辩 .................................................................................................... 273
三、佛经知识辩 ............................................................................................. 274
四、唯我独尊辩 ............................................................................................. 276
五、善恶报应不爽辩 ..................................................................................... 277
六、无形无色无声辩 ..................................................................................... 277
第二节 轮回 ..................................................................................................... 278
一、《天说》论戒杀与轮回 ............................................................................ 278
二、轮回辩 .................................................................................................... 279
三、灵魂辩 .................................................................................................... 281
四、转生释疑 ................................................................................................. 281
第三节 事天学说 ............................................................................................. 282
一、《天说》论事天之说 ................................................................................ 282
二、事天之说辩 ............................................................................................. 283
四、无须天主教新说辩.................................................................................. 284 258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 第一卷
五、云栖心知有天主 ..................................................................................... 285
第四节 杀生 ..................................................................................................... 285
一、《天说》论杀生 ....................................................................................... 285
二、卜筮非论辩 ............................................................................................. 286
三、杀生的功罪赏罚辩.................................................................................. 286
四、戒杀辟妄 ................................................................................................. 286
五、天主不戒杀 ............................................................................................. 288 原跋一 ................................................................................................................ 289 原跋二 ................................................................................................................ 289 后记一 ................................................................................................................ 289 后记二 ................................................................................................................ 290
第四册 辩学遗牍 259
牍篇八
《青川木牍欣赏》
青川木牍先秦文化
2011-7-12 10:18:37 来源: 本站编辑 跟帖已关闭
一九八0年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秦墓。青川木牍文为墨书秦隶,牍上三行墨书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前309)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这些都是早期隶书明显的特征。从书体角
(点击图片查看百科) 度而言,牍中那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匀衡、对称、凝重的美感已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它已展现了一种与金文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 1986年发掘出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简》,与《青川木牍》相比,此简显得粗重草率,但笔意大致相同。简中横画均藏锋起笔,收笔有向右发锋的波挑意,反映了同期古隶的共同特征。 1975年发掘出上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从简中可以看出其脱胎于秦篆,形体中仍保存有大量的母体痕迹,篆隶混杂,秦隶在破坏、肢解秦篆的书写方式中,尽管仍留有大量的篆书圆笔中锋的笔法,但比《青川木牍》隶化的特征更为明显。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形态点的笔法等在简中都已出现,部分简上还有明显的连笔意识。与石刻文字相比,此简更直接体
现了毛笔运动的丰富性。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 青川县在川北白龙江下游,地当川、甘、陕三省交界处。1979年1月,青川县城郊公社白井坝生产队社员在郝家坪修建房屋时,发现一座古墓。四川省博物馆和青川县文化馆随即进行清理。以后,又在郝家坪双坟梁发现一百座战国墓。自1979年2月至1980年,先后作了三次发掘,共清理七十二座墓葬。 青川木牍出土于M50墓边箱之内。对于文字已残损的M50:17木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认为:“宽而厚,牍背不平,正面色泽斑驳,是否有字在疑似之间,有可能只作封缄字牍之用。
青川木牍于1980年出土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木牍为墨书秦隶,笔法流畅,率意而不呆板,结体错落有致,并有篆籀遗韵,有些字形已体现篆隶之间的转化轨迹。木牍正面记载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
青川M50所出木牍,记载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按《史记》所记,公元前310年武王元年甘茂伐蜀,二年定相位正与此合。简十六“王命丞相”牍文中,称王而不称帝,下文“正疆畔”的“正”字又不避秦皇政之讳,故下限当在秦始皇称帝以前。据《史记·秦本记》所载,秦国在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故牍文所称“丞相戊”,其上限在公元前309年之后。再参照M50墓中出土的半两钱,则“丞相戊”应是秦相,武王之后,始皇之前,只有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三王。孝文王在位仅一年,与牍文“二年”不合。庄襄王在位三年,然以吕不韦为相。详查史料,唯武王时期左丞相甘茂其人。而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元年),甘茂因“击魏皮氏,未拔”,为向寿、公孙奭所谗,故亡秦奔齐了。所以,公元前307年(昭王二年),甘茂已不再秦国,秦已相向寿,则牍文所记,只能为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
书写时间比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早88年。它被视为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青川木牍》上的书体,与以前及当时钟鼎上所铸金文相比较,有许多差别。其特点是:减少盘曲,化繁为简,圆者渐方;字形从狭长渐变而为正方或扁形;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是竹简书写章法形式的发展。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横势强烈。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木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匀衡对称、凝重等美感已大相径庭,展示了与金文审美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
牍篇九
《札·牍·简·策辨析》
牍篇十
《同牍异判考》
同牍异判考
夫民之富,亦国之强,而生生之而为疾,然则聚弥鲜。偶有聚,兴甚至哉,必宴而饮之,况期乎?所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故而兴乎、而悲乎、而忘乎!遂而酩酊以相劝。卒,相饮者,乐而生仇以酒伤,悉其或谊以此而终之、或相以此而仗之、或典以此而诉之,然以甚而皆之。唯,诉之以典,王道也。是时也,一牍且以一典而诉之于异署获异判:且按同典而诉之于一署,异判者异也,亦同牍而异判也。故使诉者拒受且上而诉之。凡判书皆有其道,然同牍乃获颇判,盖案杂也、情变也,庶心异也、误施也,无乃谬也!原同牍而异判,诚以一律施异典而牍焉!愚以一案撰此,仅欲致群贤咸考之,亦为引玉之砖!是故望于律所典当众而化一 ,曰内、曰外、曰理,于情、于典、于律,亦内外相一、情法兼之,乃诉者受而与其判,此可罢也!故而民无怨、乐诸通其有无,天下之和将指日可待也,国之兴终循志所成!
欢迎指正语法错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9745.html
上一篇:用既和又和既和又造句
下一篇:描写黄昏的优美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