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

| 公路造价师 |

【www.guakaob.com--公路造价师】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一
《怎样听懂音乐节奏》

怎样听懂音乐节奏

音乐, 节奏

一、怎样听懂音乐节奏

1、HIP-HOP(嘻嘣乐)源于黑人文化,它是庸懒雅致音乐,得名于一句最初的RAP歌词"SAY HIP YOU DON′T STOP"。分为RAP(说唱、饶口令),REGGAE(雷鬼,源于雅买加),TRIP-HOP(迷茫、凄惨),FUNKY(紧凑、节奏强劲、欢快的),R&B(节奏蓝调),BLUE(纯蓝调),JAZZ(爵士音乐), ROOK(摇滚),SOUL(灵魂乐),POP SLOW(通俗),FUNK(放克<木吉他>),RAP FUNKY FUNK(统称HIP-HOP)。 如(1)REGGAE(雷鬼)特点:比较轻松活泼,记号R2(2)RAP(说唱)特点:硬朗,干爽,记号R1(3)R&B特点:风格与前两者较近,音乐表现更抒情化,节奏蓝调节,

记号R3

以上三种BPM在125拍以内,节奏表现形式:

A.V^.VV^(嘭啪嘭嘭啪) B.VV^.VV^

2.HOUSE:具有神秘、安静,善于节奏,鼓点和旋律的变化表现它的内涵。

BPM在120拍以上。

HOUSE类型有:ENERGY ATTEMATIVE HOUSE,DISCO HOUSE

(有歌声,融合了70年代DISCO和FUNK乐风),

TECHNO HOUSE(工厂),SOFE HOUSE(柔软,温柔),SOFE

HOUSE(硬),TRANCE HOUSE(比较流行、高尚),DREAM HOUSE

(梦),TRIBAL HOUSE(部落家,以电子合成键盘的强劲电子声,比利时风格的贝司声,结合男性饶舌,怎样听懂音乐节奏女性唱腔,感觉很现代,很"太空",节奏充满爆炸力,并加进了鼓乐及金属乐。)HAPPY HOUSE(欢快,开心),DRUM′S&BASS, DREAK

BEAT,POP HOUSE,RAVE(快速),SONG OF HOUSE(唱歌)。

3.TECHNO:科技舞曲,感觉很神秘,机械化,中间大量运用现代化科技设备混音,与

TECHNO HOUSE相似,如重金属。

4.TRIP-HOP:以电子与音乐为基调结合音色采样,并结合成为处理等手段,配及具诡异,凄迷,色彩演唱风格,音乐听起来迷散的,淡淡的,心理轻微异常,神经质的情

调。

5.FUNKY:节奏强劲,欢快的,节奏比较紧凑。节奏表现形式:VV^.VV^,与HIP-HOP

节奏相似,但间隔紧凑

6.POP:流行欧陆节拍,人声表现很多,与HIP-HOP节奏相似,但BPM在125拍以

上。

7.DRUM"N"BASS:电子音乐(JUNGLE)、鼓点变化更快,是JUNGLE电子音乐的一种。

跳舞会劣感颠狂,但音乐无限可及。

8.BREAK BEAT:传统的4/4拍HOUSE的第三拍变成两个快而细小的"噼"拍。

二.节奏标记

1.D1表现为强劲干脆的节奏,鼓点间少有其它的乐器介入,BPM在125拍以上,在它们循环时出现电子合成效果,就把它归为TECHNO,表现形式:(1)V^.V^ (2)V V

V V

2.D2鼓点之间掺有清脆的乐器声,表现非常有弹性,活泼,表现形式:(1)V刺^刺

V刺^ ( 2 ) V的^的V的^的

3.G节奏前一个重拍常有几个快鼓点或鼓点之间掺入了贝司弹奏,感觉很快,象在滚动,是慢慢引入高潮的一种,在中后场是大众所喜爱和接受的节奏,表现形式:

Vvv^.Vvv^

4. S表现形式:(1)V钗钗V钗钗 (2)V钗钗V钗钗此节奏无论快慢都较受大众喜爱,如玛格丽娜,摇头乐等。总之,先听低鼓节奏,再听高间钗声,就能区分它属于

哪种节奏类型。

三、旋律类型

1、P:多以流行歌曲改编,旋律优美,容易上口,有人声。

2、怎样听懂音乐节奏T:很机械,很神秘,很现代,电子化。

四、风格

1、怎样认识音乐风格?

风格是指旋律和唱歌声。

(1)热烈(O):曲中有狂放的人声唱歌或旋律十分强烈,感觉热闹,如足球歌

(HOWGEE)。

(2)冷静(L):有些舞曲节奏很好,动感比较强劲,但感觉调子很低沉,快歌较神

秘。可在高潮中间适当放一段作为过渡。

(3)强劲(J):不管冷或热,只要听起来很有劲,如滚动音乐里都有些风格。

(4)欢快(H):听起来轻松,愉快。如贝贝佳。

(5)朗朗上口(C):很多歌大众都会唱,如EVERYDAY。

五、BPM之概念

电子舞曲基本架构-LOOP的概念几年所有的电子舞曲,都有着一定的架构以及规则,不管她是多么复杂多变,皆有一定的架构可循。如果是有鼓声的电子舞曲也是一样的:

一个节拍就等于一个字,八个字(拍)为一句,四句话为一个段落(也就是4×8=32拍,)这样子的段落我们称之为舞曲的基本架构就不会太难摸索。如果鼓声是扎扎实实地每一拍打一下的话,就非常容易辩认,但如果是BREAK BEAT或是没有鼓声的间奏之类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辩认了,但仍然是按照四个人拍为一个段落的基本形态进

行。

六、BPM之说明

一、什么叫BPM

1、BPM的定义:

BPM是BESAT PER MINUTE,的缩写,愿意"每一分钟的节拍

数量",即在迪斯科舞曲中的每一分钟鼓点的总数。

2、如何计算BPM:

BPM的计算一般用音乐每小节8拍的方式来计算,其方式可以分为:

(1) 用手表或马表每分钟计算节拍数。

(2) 用合成器,击鼓机等器材上的TEMPO(节拍)来计算。

(3) 用VESTAX、NUMARK等专业混音台或CD机专用BPM计拍器来计算。

(4) 用其它方法如分秒乘法及计算机的方式来计算。如:某歌曲的BPM为12个8

拍,则BPM值为12×8=96拍,那么,这首歌曲的BPM为96拍。

3、BPM的作用:

DJ最主要的工作是将每首舞曲衔接得完美无缺,并安排舞曲的BPM由慢到快,用循环渐进的方式变换着一首首舞曲,提高并掌握着舞客们的情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要学会选择适当的舞曲之外,并确认下一首衔接舞曲的BPM不可超过10拍以上。在通常来说,一个有经验的DJ会选择BPM正负3-4拍以内,虽然唱盘可以调节到正负相差点拍,但在BPM相关很多时,经过唱盘的变速高速部件将速度拉至最高或最低位时舞曲会走音变调,所以,在混音衔接舞曲时,恰当地选择每首舞曲的BPM间距是非常重

要的。

4、每位DJ除了必须了解BPM的重要性之外,还更需知道"BODY RYTHEM"的重要。 "BODY RYTHEM"照字面上的解释是:身体的节奏,韵律,旋律感,它的重要性与BPM一

样,因为每一位DJ在遇到一些节奏不太明显或厅怪的鼓点时,就需要用"BODY

RYTHEM"来数拍和体会节奏的循环.

怎样听懂拉丁舞音乐节拍 作者:网站建设 发布时间:2011-9-7

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 节拍:有重音(强音)和无重音(弱音)的相等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节拍在音乐中的意义,是用强弱关系组织音乐。每一个完整的节拍就构成一个音乐的小节。重音上的叫强拍,无重音上的叫弱拍。构成节拍的每一个时间片段就是一个单位拍。要注意节拍并不是拍子。而是拍子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是一种音乐上的规定。规定强、弱、组织音乐的一个定义。一般人往往把节拍当拍子用,是错误的。节拍是产生拍子的前提,拍子在节拍的定义里产生。节拍是个大概念,大范围,拍子是个小概念,具体到音乐中就是该音乐的节拍是什么样的拍拍子: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拍子。用分数来表示。分子表示小节里的单位数,就是有几拍,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是二分音符还是四分音符。通俗的说,节拍就是重音与弱音,以一定的规律交替出现,于是就有了2拍子、3拍子。我们规定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是四分音符,这样才有了拍子。于是2/4和3/4拍子就成了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个符号就叫拍号。拍号不但表示了,节奏里强弱出现的规律,还规定了单位拍的时值。这样一小节里就有了2拍或者3拍的强弱交替规律出现,这是节拍的范畴,再规定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就成了音乐的节拍音乐的节拍和拍子分单节拍和单拍子,就是每小节有2个或3个单位拍的节拍和拍子。在单节拍和单拍子里,重音只出现一次。弱音出现一次和两次。两个弱音出现时,是连在一起的,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二
《如何把握音乐欣赏课的节奏》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三
《谈谈如何欣赏音乐》

谈谈如何欣赏音乐

李春萌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 要:音乐是陶冶人类精神的巨大熔炉,欣赏音乐是人生的巨大快乐,当然,欣赏音乐也是一个极复杂的心理感知过程。鉴赏者若能较好地欣赏音乐,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了解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其二,要了解音乐的主要属性;其三,还要了解欣赏音乐的几个关键步骤。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方能做到对音乐的正确欣赏。

关键词:音乐;欣赏;方法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57(2010)03-0096-02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深刻表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的形式才能为听众所欣赏和感受,从而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与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相比,音

乐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呢?

1要了解欣赏音乐的方法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欣赏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的耳朵。你有音乐的耳朵吗?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善弹奏古琴的琴师名叫伯牙,他常常苦于无人能听懂自己的音乐,为寻觅一位“知音”而终日奔波。一日,他在山里忽然偶遇一个樵夫,名叫钟子期,言说能听明白他的音乐。于是伯牙弹奏一曲描写高山的音乐,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演奏一首描写流水的曲子,这位砍柴夫忙击掌叫好:“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不意在荒山野岭巧遇了他唯一的知音,心中大喜,从此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当钟子期去世之后,伯牙知道再也找不到象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就摔了他心爱的琴,从此再也不弹琴了。这就是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流传了两千年的故事,似乎告诉人们:音乐能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音乐是有内容的,如果从音乐中能听出来一定的东西来(比如高山和流水),那便是懂得音乐。长久以来,人们的思维被导入一种误区:人们竭力试图通过有关乐曲的创作背景尤其是有关作曲家的天花乱坠的故事(特别是爱情故事!),来解释音乐、理解音乐。例如贝多芬遇盲女而写《献给爱丽丝》的故事。这样许多音乐爱好者就被拒之门外。不是吗?很多人在认真地学习之后,都表示:“虽然我很喜欢听音乐,但是我不懂音乐,因为我从音乐中听不出任何东西来!”另外一些人,虽然也听不出来什么,但生怕别人笑话,就学着“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位皇帝,作内行状,俨然贵族身份,跻身于上流社会之中。这类令人可敬的音乐爱好者为数不少,古已有之,从海顿时期的宫廷夫人,到今天大学校园里赶时髦的年轻情侣,不乏其人。

那么,音乐究竟有没有内容?音乐真是那样难懂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人们听不出音乐中所表现的内容,其原因主要是音乐本身不是一种善于表达具体事物的艺术。从艺术所依赖的媒介来看,文学用语言文字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美术则用颜色和线条给人视觉的感受;而音乐呢,它与听众之间的媒介是声音,它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而声音恰恰使音乐在表现情节和视觉形象方面受到极大的制约。音乐中的音响既不能表现视觉形象,又不能像我们的语言一样表达特定的含义,它不

收稿日期:2010-04-09

作者简介:李春萌(1982-),男,河南上蔡人,从事音乐理论方向的研究。

96

是语言符号。我们说bB大调给人火红的颜色联想来时,是因为大多数铜管乐器是bB调乐器,如若没有这个因素,bB大调就不会让人产生红色的联想。当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时,可能会有特定的意思,例如《马赛曲》代表着法国的形象;《东方红》代表着毛泽东的形象;《义勇军进行曲》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等,都与当初此音乐结合着的歌词含义有关,假如歌词不是这样的意思的话,那么上述曲调可能在今天会表达完全不同的形象。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在表现世上万物的时候,只是模模糊糊、非常抽象地去描写,而不可能极其具体。因而有人说音乐是“最艺术的艺术”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在首演时被评论为描写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殊死搏斗,而在肖斯塔科奇去世后出版的回忆录里,却说这首恢宏巨制是描写斯大林的残暴和人们的不满的,公婆都有理,但是说不清楚。音乐以非具象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但是并不影响它用模糊的、粗线条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世界。音乐作品中并不乏描写暴风雨、鸟鸣、动物、月色、光明与黑暗等形象的成功作品。比如普罗柯菲耶夫《彼得与狼》中鸟、猫、狼、鸭以及彼得和老爷爷的形象,并不模拟其声音,而是表现作曲家内心对现实的深刻感受,从而取得听众的共鸣和认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来达到与作曲家的沟通。所以,音乐中的描写是为了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以暗示着音乐所表现的特定内容。而对现实事物的模拟、描写不是音乐的特长,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中运用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来模仿刀光剑影、人马嘶杀,所起到的是烘托气氛和推动情绪发展的作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段。

欣赏音乐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欣赏音乐过程中,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感情经历都是那么的不同!同样的作品,有的人听了无动于衷,充耳不闻;而有的人听了却激情万分,暇想万千。所以听音乐也可以不必非得“听懂”它所表现的内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音乐,或者仅仅凭借听觉来感知音乐的美。如果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东西,可以说出来,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对我表达的思想是不能用文字来说明的。这不是因为音乐太不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于是,我发现每当我用文字表达音乐的思想时,我有些好象是说对了,但同时又感到全部都说得不令人满意……”。我们理应认识到,用概念性、视觉性的内容来欣赏音乐,并不是一种最好的音乐欣赏方式。

每个人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阶段性,也是我们必须理解的一件事情。不去刻意听辩音乐中文学性、图解性的内容,并不意味着音乐作品完全不能表现文学性的内容,相反,音乐史上表现文学性内容的作品所占比重非常高,欣赏者应注意的是按照音乐的而

不完的郁闷和愁绪。

不是文学的欣赏方法去欣赏。同时要加强对音乐作品各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学习有关诸如主题、曲式、节奏、节拍、体裁与题材等音乐知识,提高耳朵对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美。同时,了解作品历史背景、作曲家的创作个性,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也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音乐。

所以,欣赏音乐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如果你很受某个音乐作品的吸引,被音乐的美所感动,那么不“懂”也罢;但是,听音乐前确实了解了许多必要的知识,那么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就会更深。

3我们还要了解一下音乐欣赏的步骤。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音乐之美有两个方面:形式美和内容美,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往往都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因此,音乐欣赏与其它艺术作品的欣赏一样,可以分三个阶段:

1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这是知觉的欣赏,是对音乐的谐趣和认识。音乐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呢?就是音乐中大量的谐趣性因素使人一听就被深深地吸引,觉得它动听、优美、引起我们感官的快感。这其中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它旋律和节奏,因为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中最表层的要素,可以模唱,便于记忆。

2情感的欣赏。音乐中最抽象的东西是为无法言表的情感而服务的。当音乐的旋律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当节奏由缓到急或由急到缓,当力度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时,我们的感情会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不断地起伏。音乐在表达情感时与别的艺术形式是有区别的,诗、散文要写悲痛,可以明明白白写出“悲”字,而音乐却无法明确标明,音乐在写悲时要引人入悲。每个人的感情经历和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曲对于每人来说虽然喜怒哀乐不会听错,但其中的细微处却是各有滋味在心头。

3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这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一方面借助于资料,对音乐的语义性因素进行了一番了解和研究,诸如标题、歌词、作曲家的创作个性、乐曲创作的初衷等;另一方面,在获得一些必要的音乐理论常识后,对音乐的结构、旋律的发展、和声、配器等方面作详尽地分析,以达到对音乐的全面深入的理解。通常这个阶段是最难突破的一关,需要听众动很多脑子。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朋友,如果你想探索音乐世界的奥妙,就让我们携手一起遨游音乐的海洋,去领略音乐的美,去尽情的享受这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吧!

2要了解音乐的主要属性

音乐作为一种信息,其主要属性有:谐趣性、语义性和表情性。音乐的谐趣性是指音乐审美过程中给予人们高尚的趣味的性能。这种谐趣性可使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愉悦身心的享受,使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这也是为什么音乐会如此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中国民间器乐曲《放驴》、《顶嘴》用活泼诙谐的曲调和特殊的演奏技巧表现了农民们憨厚而风趣的性格,音乐的谐趣性很强;雅尼卫城音乐会的两把小提琴的竞奏,点燃了所有观众的兴奋火焰。

前面我们虽然说过,音乐不善于表达文学意义和描写具体的事件,但这并不妨碍许多音乐用音乐特有的方式模糊地、粗线条地表示出情节、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方面的信息,这就是音乐的语义性功能。无可否认的音乐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政治宣传的作用大多是通过语义性信息实现的。此时,音乐的题目、注解、歌词、介绍给人心理上先入为主的指引,音乐中,人们比较熟识的曲调也会给人暧昧的提示。柴可夫斯基的《1812庄严序曲》是为因1812年战火被毁的莫斯科大教堂的重建而写,叙说了1812年俄罗斯人民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胜利。除了题目给予人们的提示外,乐曲中采用了若干令人熟悉的旋律来塑造形象。

音乐的表情性是指音乐表达感情的审美功能。这是音乐最擅长的一个方面。音乐可以表达人的喜悦、愤怒、哀怨、欢乐等各种情绪,而且感情的表现有时还非常丰富和细腻。如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用柔和而连绵不断的低回高转的曲调,表现出倾诉

参考文献:

[1]宁佐良.音乐欣赏入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2]张虔.音乐欣赏普及大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Brieflydiscussedhowtoenjoymusic

LiChun-meng

(NanyangTechnologyCollege,NanyangHenan,473000,China)

Abstract:Musicisahugefurnacecultivatethehumanspirit,musicisthegreatjoyoflife,ofcourse,musicisaverycomplexprocessofpsychologicalperception.Ifwecanbetterappreciatethosewhoenjoymusic,youmustdothefollowingaspects:Firstly,tounderstandthemusic,thebasicmethod;Secondly,tounderstandthemusicofthemainattributes;thirdly,butalsounderstandthemusicofseveralkeysteps.Onlydotheabovepoints,canonlyachievethecorrectappreciationofmusic.

Keywords:music;appreciation;method

[责任编辑:胡 勇]

97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四
《怎样欣赏音乐》

怎 样 欣 赏 音 乐

河北 卢文栋

人们时常埋怨音乐是那样地模糊,听音乐时简直不知如何去想才好,许多听觉系统健康的人,却有听不懂音乐的。这些不是他们的耳朵或听觉神经不能接受和传送音响信息,而是缺乏理解音乐、辨别音乐的知识和方法。音乐是一种声音表情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

欣赏音乐包含三个因素:一是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的高低。二是演唱、演奏过程中所能体现的乐曲精神,或补充发展及再创造的效果。三是欣赏者所能接受的程度以及所能感受和收益程度。

一、欣赏入门

初入门者想要求听懂音乐,一般从声乐曲开始,借助于文学语言及文学形象的诱发,这是欣赏音乐者的阶梯。但也不能忽略音乐本身的感染力。

音乐既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欣赏者也必然会用自己曾经经历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所听到的音响。因为感情中喜、怒、哀、乐、忧、思、恐本是人之常情,但感情的产生并不是无缘无故,必定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刺激所诱起,同时结合自己的感知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从一般的欣赏音乐来看,没有歌词,只有标题的纯粹器乐曲,在欣赏时确实要比有歌词的声乐曲稍难捉摸些,但听者可在标题范围内进行想象和发生生活联想,至于联想及想象的材料多少或正确与否,视听者

对乐曲的内容的理解力,对音乐的特性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多少、知识面广阔与否而定,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

第一,官能的欣赏。主要是满足于音乐的直觉感受,满足于悦耳(即好听),只要听觉正常都可以做到。第二,情感的欣赏。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比较具体,一个比较抽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等,这些标语口号如果用纯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恐怕是无能为力了。但是,音乐可以通过特殊的手段(节奏、曲调)利用模拟、象征的手法,使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去理解音乐的形象,通过感受音乐的各种要素,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第三,理智的欣赏。不仅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还能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民族特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作出分析和评价。但在实际欣赏过程中,这三个层次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全面的欣赏,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三、诱发美感,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美不美在一定条件下,靠欣赏者的体验而得来,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个人对审美的趣味不同、审美的角度不同,又会产生各有所爱的情况。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欣赏音乐时要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音乐审美能力只有在长期的欣赏音乐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多听高尚的音乐能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

来,多听铿锵雄壮的音乐会使人们意识坚定起来、情趣高昂起来,平时多接触音乐,在接触音乐时多思多悟,以及找些有关知识性资料来参考,在长期积累之下,可能会使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有所提高。“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欣赏的实践会使你的欣赏能力得到飞快的进展。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欣赏音乐就应专注的心情去聆听、欣赏音乐,烦燥不宁或注意力分散不可能从音乐中得到美感,也不能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无论在哪里,以什么方式欣赏音乐作品,都要全神贯注,养成肃静地欣赏音乐的习惯。在群众性场合欣赏音乐时,注意文明礼貌,如尊重演员的劳动、礼貌鼓掌、不喝倒彩、不起哄、不打口哨、不喊叫;注意在欣赏过程中不说话,不吃东西,不随地扔东西,以免破坏欣赏音乐的良好气氛,影响他人正常欣赏音乐。欣赏乐曲进行中不走动,迟到时要等乐曲告一段落再进场,乐章停顿时不鼓掌,整个音乐会结束谢幕后,要注意有礼貌的退场等等。

(通讯地址:河北省邢台农业学校----卢文栋 邮编:054000)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五
《音乐节奏》

节奏、强弱和指挥

音乐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乐队指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指挥来组织和训练乐队,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结构与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乐队指挥的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谱的准备。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标注,并形成自己的处理; 第二阶段是排练准备。乐队指挥要根据乐队的情况、作品的难易程度制定排练计划; 第三阶段就是排练阶段。这是指挥工作的中心,分为抄谱、个别练习、集体试奏、分声部练习、合排、连排、细排等步骤,一个指挥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这个阶段中完成。 一个优秀指挥家,不仅可以造就一个乐队,同时可以造就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相反地,一个不怎么样的指挥,不仅可以毁掉一个乐队,同时可以毁掉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甚至可能毁掉作曲家的一生。对于一个指挥家来说,最崇高的任务是正确理解作品意图,把该意图转变为乐队的音响,这门学问称为乐曲的诠释。

乐队指挥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它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注释:各个乐器声部)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注释:乐器声部之间、各类乐器组合等,乐器齐响所产生的整体)。通过乐队指挥对音乐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指挥, 使各种个别的乐器演奏形成了有生命力的音乐演出的整体。 所以,不同的指挥会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一个指挥对于一个乐团或乐队,是一个成功与失败的选择。

首先,一个成功的指挥,要有比乐队成员更多、更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举例:小泽征尔的应试……)并且对乐队实施排练和演奏,了解每一个演奏员的演奏水准和技巧,如合理应用第一,合理运用织体和和声。在对乐队进行排练的过程中,让每个演奏员都能认识到指挥的手势及整个肢体语言,真正看懂、了解指挥对乐曲的理解,使音乐作品能够在演奏员的音乐声中得到诠释。真正向展示乐曲的的内心世界。

一、指挥手势

1、 准备

排练和演出的准备工作包括:乐队的坐位安排、位置调整,音响效果的试听和调整。定音、(一般说来,对于大型乐队来说,定音可由每组的首席演奏员具体实施) 试奏等。这些工作都要有指挥具体操作。

2、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六
《普通人如何欣赏音乐》

普通人如何欣赏音乐

作者:市体卫艺 陆路 时间:2007-7-15 10:30:09

繁忙的工作之余,听听音乐,使脑子休息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有人在吃饭的时候,喜欢一边吃一边听音乐,也有人在看书时,喜欢一边放着音乐一边看书,我是那种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听音乐的人。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只能说是“听音乐”,而谈不上“欣赏音乐”。 音乐在刚刚开始欣赏时,它所具有的那种音响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为之感动。这个时侯的音乐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正因为如此,才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支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歌曲)使自己感动,就好象自己的心境的表露 。

音乐欣赏由浅入深有这么一个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想象)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感性认识阶段:音乐欣赏在最初阶段,主要靠感官对音响的感受。动听的旋律,悦耳的和声,有规律的节奏,起伏的响度等等。都让人感受到的一种欣愉。至于什么内容、复调、赋格、对位,什么是塔兰泰拉,什么是奏鸣曲式,统统不知道。其实不完全是一部份音乐爱好者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乐理概念。其实也没什么关系?音乐欣赏并不要求人人都是音乐家,每一个聆听音乐的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初级阶段。这些年来,我也看到有这么一个现象:有一些年轻人,主要是中学生,如果他在孩提时没有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他将很快就迷上如迈克尔.杰克逊之类的摇滚音乐且很快变成一个执迷疯狂的追随者。因为他们一下子就被那种疯狂的节奏和刺激的声响所迷惑,至于内容是什么,他们不理解,也不会理解,跟那些有理智的摇滚乐爱好者相比,他们只算是小儿科。有时侯在电视台也会播出一些垃圾音乐节目,尽管不多却叫人恶心,但这些节目却有着一大群追随者。当音乐那神奇的声音响起,它确实可以改变一切,它可以顿时让你肃穆,可以让你欣喜万分,也可以一下子就让你忧郁,同时也可以让你精神振奋。总之,在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即感性阶段,你需要的是对音乐魅力的内心体验。需要的是你能被音乐感动,只要你能被音乐感动就什么都好办了。

理性认识阶段:在聆听音乐时情感体验以及对探求音乐的欲望将驱使你走入音乐圣殿的第二道大门:理性认识阶段。进入到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阶段,说明我们欣赏音乐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圣殿的第二道大门中,我们将认识巴赫、莫扎特,体会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总之,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中所有著名的音乐家都将一个个从我们前面走过,让我们认识了解。我们还将知道音乐构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知道什么是巴洛克音

乐,谁是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代表;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一个刚接触音乐的人对音乐的认识应该说是比较肤浅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乐,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是音色,你就根本无法去理解音乐。因为音色就犹如绘画中那绚丽的颜色,从而决定了丰富的音乐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中那个感人至深的主题,其感染力实在让人欲哭无泪。杨明望先生对这个主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这个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的热潮中,终于投入永恒死亡的怀抱。”如果对音乐没有了解,你能了解这个主题的深刻含义?

在理性认识的这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去认真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书籍来获取有关音乐的知识。用《名曲赏析》这类型的书来对比聆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乐曲分析、曲式结构、主题提示等对聆听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了协奏曲与交响曲在结构上的差别;你也就知道变奏曲与回旋曲的不同;甚至你就开始迷上了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扬的嗓音与阿姆斯特郎的沙哑声可能你也同时都会喜欢。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音乐了解的基础上的,也就在这个时候,你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你的谈吐、你的见解、你的阅历和涵养等等--芝麻开花,音乐这座巨大的宝藏已经对你敞开了大门。音乐欣赏还应该了解主题。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然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一定要学会记住主题。细聆听这个乐曲对理解主题比较有帮助。

在欣赏音乐的这个审美过程中,除了曲式,还有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等。仅就节奏而言,音乐的最初的起源应与节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组合的强弱快慢节奏以及多次重复能使节奏产生出非常巨大的内涵和韵味,让人疯狂或痴迷,没有人会拒绝节奏。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节拍通常用小节线和节拍符号来表示,如3/4,就表明这是三拍子。每一拍为四分音符,每一小节内有三拍;第一拍为重音,后两拍为弱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舞曲的节奏型。就这样,无穷无尽的节奏就形成了我们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和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这很可能会吓到一些爱好

者:我的妈,欣赏音乐这么难!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上的。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前提是你对音乐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欲望,才能让你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音乐知识。

想象升华阶段: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阶段,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的阶段划清界限。这一阶段关键是需要你善于想象,升华情感。对于音乐想象能力,是人脑中的意识流对音乐的感觉的种种反映,因此真正内心情感丰富的人,欣赏一首音乐的过程,就会是一种生活场景的回放。它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让你储存在脑袋里的生活画面也会由此得以展现。 作曲家,通常会采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忧伤的情绪。以此来体现季节,一天的景象。比方说,描述秋季时,在我们的脑海里,最容易出现的画面就是泛黄的暮色下,落叶飘零,秋风洗面,一对情侣结伴而行。(你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就是人通过大脑的记忆功能对欣赏音乐作出的反映,这也就是音乐想象力的作用。所以说对于音乐的想象能力,又是在人脑意识对音乐作出的画面补充。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由此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在于体验生活。

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注入音乐情感体验,当你聆听那神奇的乐音响起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泛起无际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与巴赫交谈还是和马勒神游;抑或是倾听莫扎特的心声,总之,音乐就象是情感的源泉。这时候你已经步入了音乐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还是成家立业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轻或年迈;落魄或得意,欢乐也罢,忧愁也罢,在音乐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这时候音乐已经不再神秘的了。音乐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乐所表达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许主题不是那个主题,但“山远水远,你我的心不远”,现在的你聆听音乐时的内心体验已经有了更深的心潮涌动。也就在这个阶段,你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爱好者了。你不会用主题分析曲式结构来约束你思绪的自由飞翔,也不会在一个标题下用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来束缚想象力的驰骋和情感的涌动。尽管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题、探究曲式结构什么的,但真正在聆听音乐时你已经确确实实是用情感来体验音乐了。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纯音乐而不是什么主题或名曲汇萃。名曲集锦和主题联奏之类的音乐是最让人倒胃口的,因为它实在无法让人去产生什么激情。这一类的音乐只能算是普及读物,经常聆听这样的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参加音乐有奖竞猜活动。那跟欣赏音乐没有多少联系。因此,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还必须重视平日里自己的对生活的感受,将这股子感觉有机地融入到音乐之中,以便形成丰

富的画面质感,把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局面。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跨入那美妙无穷的宏大的音乐圣殿,让我们自由尽情的翱翔吧。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七
《如何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 音乐要懂得欣赏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 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 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对于音乐的认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 而要说真正的欣赏音乐却不一定每个人都 是正确的方法。 好听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感动音乐的感染力 我们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 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 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 对感官的引诱力:被委婉 的旋律 、鲜明的节奏 、 悦耳的和弦 、缠绵的歌词 所吸引。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 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 己的幻想世界。 过程由浅入深感性认识(被音乐感动)→理性认识(探 感性认识(被音乐感动) 理性认识( 究音乐知识) 感性认识( 究音乐知识) →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 这样三个阶段。 赏)这样三个阶段。( 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 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 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 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 ) 感性阶段音乐欣赏在最初阶段, 音乐欣赏在最初阶段,主要靠感官对 音响的感受。 音响的感受。你需要的是对音乐魅力的内心体验。 你需要的是对音乐魅力的内心体验。不管是优 美的旋律,还是迷人的音色或缠绵的歌词。总之, 美的旋律,还是迷人的音色或缠绵的歌词。总之, 需要是你能被音乐感动。 需要是你能被音乐感动。只要你能被音乐感动就什 么都好办了。 么都好办了。 理性认识阶段音乐构成的要素: 音乐构成的要素: 旋律节奏音色和声; 旋律节奏音色和声; 巴洛克音乐 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代表 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 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 理性认识阶段的升华乐曲分析 曲式结构 主题提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诸多的因素,如节奏、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 等。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八
《怎样欣赏音乐》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九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要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二要学习有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如果说音乐欣赏的作用,那么,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例如:欣赏军乐队演奏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面精神、整齐步伐的效应;欣赏女声演唱的温柔恬静的摇篮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对婴幼儿产生催眠的效应;人们在劳动歌曲的演唱和欣赏中,既可获得审美的体验,又可产生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情绪的效应,这些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总之,音乐欣赏从其作用与效应上说,最基本的是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发生的各种综合

效应,无不是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三、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引生“入情”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比较窄,不能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Do Re Mi》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地上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鼓励参与,引生“动情”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知识面比较窄,认识事务很浅显,所以联想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为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3.课堂延伸,引生“燃情”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

通过音乐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我深深地体会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情”是贯彻其间的主线。抓住了“情”,就等于掌握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纲”;抓住了“情”,就等于掌握了顺利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的胜券;抓住了“情”,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怎么听过节奏欣赏音乐篇十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胡 容

Abstract: the narrow that rhythm is a concept art, music, poetry, dance and other forms of basic elements; the broad sense, rhythm is the universe of 1 000000000 universes in the prevalence of a physical phenomenon. Someone said figuratively, said:" rhythm is a music melody is the music of the skeleton, skin." Also some people said:" if the melody is the blood of life, the rhythm is the heart beat and pulse, and it promotes the blood running." Visible, the important role of rhythm in music.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to talk in the classroom music rhythms in effective teaching

摘 要:狭义的说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 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广义上讲,节奏又是大千世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是音乐的肌肤。”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和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在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有效教学。

关 键 词:节奏;兴趣;创新;艺术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行,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从教者的重视。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节奏的有效教学呢?

一、倾听生活中的节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节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还原学生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学生生活原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音乐节奏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很多时候节奏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大自然的声音是神奇的、形形色色的,如和风细雨声、鸟鸣蛙叫声、汽车鸣笛声、拍手跺脚声……在做家务的时候,拖地板时的沙沙声,搓衣时的嚓嚓声,擦碗时的叽咕声……如果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这样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把生活中的这些节奏提炼出来,便会形成我们的音乐。比如《摇篮曲》,在妈妈哄宝宝睡觉的过程中,音乐家提炼了它的节奏,配上音高,形成了婉转动听的旋律。再比如《拍手游戏》、《嘀哩嘀哩》等少儿歌曲不都是根据生活中的节奏来作曲的吗?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当引领学生从生活出发倾听周围世界的声音,倾听生活中的节奏,拉近音乐节奏与他们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节奏的兴趣。

二、在趣味教学中掌握节奏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因此节奏的训练不能以机械的、枯燥的方式进行训练,要让学生从形象、趣味的角度去接触和掌握节奏。例如,读儿歌或诗歌学节奏。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学生既愉悦了身心,又掌握了节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对节奏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一)儿歌法(适合小学生)

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借鉴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区分 开,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例如小学一年级动物音乐会,这是你可以先让学生念节奏的儿歌:

×××× ×××× ×××× ×─ ×─

小鸭小鸭 嘎嘎嘎嘎 小猫小猫 喵─ 喵─

公鸡公鸡 喔喔喔喔 乌鸦乌鸦 哇─ 哇─

小狗小狗 汪汪汪汪 小羊小羊 咩─ 咩─

既活跃了课堂,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模声法(适合中学生)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发达,而形象思维却占较大的优势,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节奏,比如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模仿节奏的训练:

四分节奏(如节拍器的“哒、哒、哒、哒”)

X X X X

八分节奏(如小闹钟的“嘀哒、嘀哒”) XX XX

十六分节奏(如鞭炮声的“噼里啪啦”) 二分节奏(如撞钟时的“铛— 、铛—”)

X— X—

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如小军鼓的“咚咚咚、咚咚咚”) 生活中这种代表音符节奏的声音很多,教师要自己发掘,也可发动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边表演边模拟有节奏的音响。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轻快的接受节奏训练,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律动游戏中掌握节奏

(一)在快乐的故事中掌握节奏(适合低段小学生)

低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生动的故事很容易吸引住他们,于是你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引入:

“小花的家中养了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猫,一天,小宝花去上学了,小猫在院子里很孤单,又很想自己的妈妈,它看见院中没人,就偷着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它找了很久,也没看见妈妈,但院子里有花、有草、有蝴蝶。它就在草丛里捉起了蝴蝶。晚上小花放学回来发现心爱的小猫不见了,就去问爷爷奶奶。这一下,一家人可忙坏了。

奶奶拄着拐杖去寻找 × — ︱ × — ‖;

爷爷弯着背急忙跟上 × × ︱ × × ‖;

心急的小花跑着到处找 × × × × ︱ × × × × ‖;

小猫看见这么多人都来抓它吓得到处乱窜 ×××× ×××× ‖;

院子里这下可热闹了”。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组编排故事剧。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学生头戴不同角色并标有音符名称的头饰,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这四个音符的时值是不一样的,哪个较长些,哪个较断些,在学生理解角色速度变化的基础上老师再次出示节奏。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会不同音符的时值长度,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进一步感受不同时值的节奏特点。生活中像这样的小故事很多,比如《龟兔赛跑》等。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合中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就是在音乐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创新对于节奏训练来说,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节奏训练中,我们要先作到诱发想象,唤起创新。例如:怎样把三连音的知识,形象具体地告知学生,让他们能快速,准确地掌握呢?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从他们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中去发现。熟悉的事物,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只要把二者联系起来。根据三连音的特点,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讲解:首先给出一条节奏:

电灯 电灯

让学生用字来代替“哒”来联系这个节奏型,然后给出第二条节奏:

电灯泡

把“电灯泡“与三连音想联系起来进行联系,学生就可以依据一个具体的事物,而且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然后,把两条节奏进行比较联系,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三连音的节奏特点了,并可以扎实的掌握住,同时,印象也会比较深刻的。不仅如此,想象也是节奏教学中创新的最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在节奏训练中,要努力激起儿童热烈的情感,使他们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打许多节奏,不同类型,不同节拍的节奏,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想象一下与之想对应的场景。如:4/4 X X X. X | X X X - |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会想到这个节奏很优美,很抒情,中速稍慢,就像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给他常唱的摇篮曲一样。有如:2/4 问学生,这条节奏又联想到什么?这次学生会想到由于速度很快,非常活泼,好象许多小朋友在一起跳舞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节奏的联想,最后还归纳出了4/4可以表现一些速度稍慢,非常优美的曲子;而2/4则表现的更为活泼,可爱的,速度较快的曲子。这样,节拍的特点就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了。其次,在节奏训练中,还要做到设置情境,引发创新,课的开始,先要复习各种基本节奏,为创造打基础。如果只是把节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练习的过程就会枯燥。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彩色的节奏卡片,丰富的色彩首先引起学生兴趣。在学生把六张卡片认读后,教师把卡片分别交给六名学生;请他们随意站成一排,组成了六小节的节奏,再请其他同学读一读,并且进行评比,看哪个组读的又快又准。六个学生不停的变换排列,节奏也在不停的变换,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认真的看着,认真的读着,在为本组赢得小红花的同时,也复习了节奏。而这六个学生已经在进行无意识的创作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站到前面,但由于他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被调动,他们显然已经充分地参与了练习过程。所以说,在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总而言之,节奏教学是一门学之不尽的艺术,是教学造诣的综合体现。节奏教学活动应该时时、处处体现艺术、创造之美。教师应该成为节奏教学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学生则成为实践者和创造者,只要我们灵活运用节奏与韵律的美学法则,节奏教学活动就一定创造出无限的美感和神韵。

参考文献:

① 王维平 《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 浙江文联图编创意总社 2003年 第8期

② 高 岩 王群卫 《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 浙江文联图编创意总社 2001年 第6期

③《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1第8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