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

| 公路造价师 |

【www.guakaob.com--公路造价师】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一
《散文阅读答案》

(一)上善若水 张笑天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11.(5分)总领全文(领起全文/引领全文)内容;由水到都江堰到人再到文化精神,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连用三个问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思考。

12.(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13.(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和文化精神的思考。

1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二)溜 索 阿 城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①以壁顶为观察点(1分),变换视角,由远眺“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1分)到近观“俯望怒江”(1分)。展现峡谷的险峻。②从视觉、听觉角度去描绘。“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是视觉,“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2分)展现峡谷的险峻。③用内心感受衬托,“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通过人物心里的胆怯表现峡谷的险峻。(1分)使人如临其境。 ④使用叠词“亮亮”“涓涓”“隐隐”表现了峡谷的险峻。 (1分)⑤使用了夸张。“万丈绝壁”展现了峡谷的险峻。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1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弘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三)江南无雪 刘长春

14.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15.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16.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17.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14.明确: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听雪);②半夜起来看到下雪的过程(看雪); ③梦中想象到的雪景(梦雪)。 (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15.明确:运用①比喻、拟人(1分)、引用(1分)等修辞手法,②由近及远(1分),③点面结合(1分) 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2分)。

16.明确:(1)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1分)。(2)形式上:①照应题目;(1分)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出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2分)

17.明确:

①描写飘雪的各种美丽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雪的喜爱、怀念、赞美;(3分)

②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3分)

③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3分) ④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3分)(任答两点得6分)

(四)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做铺垫。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先结合全文,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答案的区域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一、二段上,从两方面进行作答,一从内容上,一从结构上,这样答案才会比较合理。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先结合全文,整体阅读,然后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最后筛选信息,整合组织答案。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保持清醒。

【解析】两个题目考查的是精神世界与外部生活的关系,一个人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怎样赢得生活,只有真正“记住回家的路”,才会找到真正的内心生活。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及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两个句子看似矛盾,实则适合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解答本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3.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扰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活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解析】理解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体味“家”的抽象意义,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考点定位】本题以标题为切入口,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标题的作用,联系文章中心,来分析命名的原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窥知中心。

4.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自己的心灵家园。

【解析】回答这一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抓住几个关键性的词语“开放的心态”“人生美丽的源泉”“在世界志海上抛下自己的锚”去理解,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考点定位】本题重在考察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具体而言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对语文的深化。

(五)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11.文章第③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4分)

【答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分),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分),运用细节(1分),从视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1分),使人如临其境。

12.文章第⑥节写《战台风》这出戏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写出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不自量力(2分);②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写到的台风肆虐,开启下文对于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的评述(2分);和下文人对风、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在风中长大”的主题(2分)。

13.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4分)

【答案】①身体的成长(或“肉身的伸张”,2分); ②摆脱了愚昧思维(或“认识上获得了觉醒和进步”,2分)。

14.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6分)

【答案】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每点1分)

(六)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1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奠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2分)

12.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

13.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14.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分)

11.(1)①自然界的积雪;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分。每点1分)(2)①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②能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2分。每点1分)

12.(1)自然界的春天;(2)充满着爱与美的生活环境;(3)有平等的生活权利;(4)有尊严的生存地位。(4分。每点1分)

13.(1)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2分);(2)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2分),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2分)。(6分。每点2分)

14.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

(1)地位:都是底层无名小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尊严。

(2)环境:都生活在落后的地方,周围的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冷漠。

(3)性格:都勤劳、善良。

(4)命运:都受到伤害,结局都很悲凉。(6分。每个方面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红松擎天 张抗抗

1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1.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2分)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1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12.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13.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分)

13.(6分)(1)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④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松的高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2)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④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松的苍劲古老;第⑤段中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14.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14.(6分)(1)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红松有骨气(外刚内韧,不畏风雪);(3)红松实用价值大;(4)红松能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四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6分)

(八)怀念乡村春节 (冰 客)

1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在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2分)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怀念赞赏之情;(2分)

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答案:场面描写,白描手法;(2分)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1分)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1分)

1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6分)

答案:① “我”与城里人对燃放鞭炮的态度对比;② “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对比;③城里与乡下燃放鞭炮情形的对比;④城里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与乡下邻里相亲的关系、淳朴民风的对比;⑤“我”对城里乏味的春节与对乡村春节热闹的春节不同态度的对比;(对比4分,只要写出4点,每点1分)

好处:通过对比,多方面表现城里与乡村春节的不同,突出我对乡村春节的怀念与对乡村邻里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2分)

1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深刻意蕴: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统节日文化。(2分)

情感取向:

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1分

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1分

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1分

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1分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二
《散文阅读答题旨要》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现代文复习题

第一单元生的回忆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14-16题。(共7分)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

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

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

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

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括号里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2分): 、 、 、 、

15.写出本段的中心句。(2分)

16.文段写景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而且扣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请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并作

分析。(3分)

14.碧绿、光滑、高达、紫红 1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6.如“清

洁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写出了叫天子轻捷的特点,也表现出

儿童对叫天子这种本事很是羡慕的心理。

三、阅读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

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

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

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

① ② ③ ④ ⑤

2、概括本段大意: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

(1)时间

(2)地点

(3)捕鸟条件

(4)捕鸟过程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成语?

答:

6、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再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时候。不超过个20字)

答:

1.①1. ①//②~⑤;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 2.雪后的百草园也充满乐趣 3.扫、露出、支起、撇、

系、牵着、拉、罩住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从而反映出捕鸟的有趣及作者对百草

园快乐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 4.(1)冬天(2)百草园(3)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

食的时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四)(12分)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

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

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

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

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7.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8.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9.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3分)

10.“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2分)

11.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9.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或

依恋百草园的感情,“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10.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

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11.和蔼、高而瘦的老人,头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睛,极

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7.承上启下的过

(五) (15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

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

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蝴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菜畦( ) 桑葚( ) 斑蝥( ) 攒成( )

15.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2分)

1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2分)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2分)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1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

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2分)

20.文中的总写句是哪一句?(在文中用横线标出)(2分)

(二) 14. qí ;shèn;máo;cuán。

15.(1)描写;(2)叙述;(3)抒情。

16.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17.B

18.C

19.幼稚天真 美丽的大自然

20.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心,画龙点睛。

(六)(11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0.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11.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_______ _,“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__。

12.本段首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1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4.捕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分)

15.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0.欲扬先抑11.解释说明 特定称谓12.无雪而言 13.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

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14. 人迹罕至15.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

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七)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完成17-18题。(共6分)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

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

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

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

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

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

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

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

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

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

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7.“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3

分)

18.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分+1分=3分)

17. 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在课堂上,“我”认

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18.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

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表面的严厉中有着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

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八、现代文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

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

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了。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

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6.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

找出来。

17.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18.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19.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20.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1.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22.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6.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17.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四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复习题目》

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第六课时)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

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

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 ① ② ③ ④ ⑤

2、概括本段大意: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

(1)时间

(2)地点

(3)捕鸟条件

(4)捕鸟过程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成语?

答:

6、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再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时候。不超过个20字)

7.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8.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_______ _,“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__。

9.本段首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10..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2.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11段),完成下列各题。

1.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3.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

4.“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

5.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三)、阅读《最后一课》(20-21段),完成下列各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

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

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

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

终止处境的同情。

4.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5.划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2分)

6、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

A.集体主义教育 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四)阅读《最后一课》(24-29段),完成下列各题

1.第1段中的“钟声”意味什么?

2.韩麦尔老师“脸色惨白”“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3.结尾韩麦尔老师不说话只做手势,说明了什么?

4.这几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韩麦尔老师形象的哪两方面?

5.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为什么对韩麦尔和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的同义语?

7.“法兰西万岁”这个句子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8.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

(五)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8 -20段),完成下列各题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 .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

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4.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阅读《社戏》,完成下列各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得,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亮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

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

之香的夜气里。

1.第一段主要是 描写,第二段主要是 描写。

2.“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3.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4.划出文段中“以动写静”的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

5.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 ,这种感受与“社戏”

的关系如何?试说明。

6.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七)阅读《安塞腰鼓》14段-22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

隆,隆隆,隆隆。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④好一个安塞腰鼓!

⑤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⑥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⑦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⑧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⑨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 将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A. 威逼 B. 烧灼 C. 震撼

2.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⑴元气淋漓:

⑵惊心动魄:

3.选文第①、②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4.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二、文言文复习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

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

/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

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

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

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 ,字 ,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

(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

(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一时齐发”指文中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7.文中用 写声之远,用 、 和 写声之近,用 写声之大,用 写声之小、夜之静。

8.文章正面描写了 ,侧面描写了 ,都是为了突

出 。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

这有什么作用呢?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五
初一下课内阅读题》

七年级下册现代文复习题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2.“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生活让你陷入困境甚至遭遇不幸

13.怎样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当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段经历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 -------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括号里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2分): 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2.文段写景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而且扣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请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并作分析。(3分)

.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写出了叫天子轻捷善飞的特点,也表现出儿童对叫天子这种本事很是羡慕的心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菜畦( qí ) 桑葚( shè n ) 斑蝥( máo ) 攒成(cuán ) 4 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描写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叙述 )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抒情。 )

5. 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2分)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6.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B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7.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C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8. 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幼稚天真的心理和对美丽的大自然 的热爱。.

9..文中的总写句是哪一句?

不必--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三)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④扫开一块雪-----养不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 ①||②∽⑤总分

2、概括本段大意: 雪后的百草园也充满乐趣。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扫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 罩住 .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

全过程和捕鸟的方法,从而反映出捕鸟的有趣及作者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

(1)时间 冬天。 (2)地点 百草园

(3)捕鸟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4)捕鸟过程 扫开一块雪----便罩住了。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成语? 积雪

(6).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欲扬先抑

(7).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 特定称谓

(8).本段首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无雪而言

(9) 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四)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质朴,博学的人。

1.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的过渡

2.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3.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 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或依恋百草园的感情,“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4.“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 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5.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和蔼、高而瘦的老人,头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五)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

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

在课堂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2.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分+1分=3分)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表面的严厉中有着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4.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了,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石榴树下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5.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表示话还没说完。

6.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7.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

8.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9.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题集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现代文复习题

第一单元

(一)阅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12-13题。(共4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一切都是瞬息,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一切都将会过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那过去了的,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2.“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2分)

13.怎样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2分)

12.生活让你陷入困境甚至遭遇不幸13.当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段经历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样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助于

(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14-16题。(共7分)

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4.括号里的词语按顺序应该是(2分): 、 、 、 、

15.写出本段的中心句。(2分)

16.文段写景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而且扣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请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并作

分析。(3分)

14碧绿、光滑、高大、紫红15.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16.如“轻捷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一句,写出了叫天子轻捷善飞的特点,也表现出儿童对叫天子这种本事很是羡慕的心理。

三、阅读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

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④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

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

过夜的。

1、将本文文字分成两层,用||隔开。

① ② ③ ④ ⑤

2、概括本段大意:

3、第④句用了那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

4、这一段写捕鸟一事生动简洁。请按照下面所列内容要求,用课文里的话把它整理出来。

(1)时间

(2)地点

(3)捕鸟条件

(4)捕鸟过程

5、文中加点的“久已”照应前面的哪个成语?

答:

6、请用原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再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时候。不超过个20字)

答:

1.①||②∽⑤;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

2.雪后的百草园也充满乐趣。

3.扫 露出 支起 撒 系 牵看 拉 罩住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和捕鸟的

方法,从而反映出捕鸟的有趣及作者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喜爱留恋之情。

4.(1)冬天。 (2)百草园。 (3)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4)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原远远

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5.积雪。

(四)(12分)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

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

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

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

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7.回忆原文,本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8.选文中加点的“也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9.第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感情关键的一句。(3分)

10.“蟋蟀”和“覆盆子”前面为什么加“们”,说说加“们”的好处。(2分)

11.第三自然段中能表现先生特点的是哪几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表达了“我”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9.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或依恋百草园的感情,“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10.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11.和蔼、高而瘦的老人,头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五) (15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

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

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蝴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菜畦( ) 桑葚( ) 斑蝥( ) 攒成( )

15.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3分)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

16.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2分)

1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本段的写景顺序是( )(2分)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2分)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1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

理和对__________的热爱。(2分)

20.文中的总写句是哪一句?(在文中用横线标出)(2分)

(二) 14. qí ;shèn;máo;cuán。

15.(1)描写;(2)叙述;(3)抒情。

16.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17.B

18.C

19.幼稚天真 美丽的大自然

20.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心,画龙点睛。

(六)(11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0.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手法是:

11.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_______ _,“张飞鸟”引号的作用是______ __。

12.本段首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1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4.捕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分)

15.这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0.欲扬先抑11.解释说明 特定称谓12.无雪而言 13.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

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14. 人迹罕至15.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

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七)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完成17-18题。(共6分)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

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

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

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

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

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

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

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

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

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

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7.“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3

分)

18.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分+1分=3分)

17. 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在课堂上,“我”认

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18.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

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表面的严厉中有着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

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八、现代文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

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

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七
《说明文阅读技巧》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九
《(山东专用)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

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山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风卷葵

徐风

写下杨凤年这个名字,就感觉一团清朗的气场姗姗而来。她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

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一双手藏在背后,像一对交叉的问号。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可惜,今天的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们。春天飞舞的柳枝,修篁

挺拔的摇影,都可以配作那双妙手的伴娘,那手,唯独不作优雅女儿态的兰花指,也不似添

香红袖里的抚琴拨弦。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众说纷纭的紫砂史料只要提到杨凤年,口气便一律变得恭敬,

在嘉庆、道光那样的旧封建时代,对一个女流,那多不易。其实她只留下一把壶,一把叫“风

卷葵”的壶。

想当年,父母早殁的杨凤年跟着哥哥到宜兴来。宜兴的窑场是火焰之场,凤年一见到了

那些五光十色的陶器就有感觉。那时,阳光正以瀑布的方式倾斜而下,在那些陶器上铺陈出

诗意的斑斓。多可爱啊,凤年能感觉到它们鲜活的眉眼,听到它们欢快的呼吸。哥哥彭年替陈曼生大人做的紫砂壶,出得窑来,一个个那么安稳、端庄,像官人那样衣冠楚楚。凤年

记得,那些壶的壶样,多是曼生先生一笔笔画来,许多个秉烛之夜,哥哥总是在按图制壶,不敢有半点懈怠。曼生大人有时会冷不丁地出现在他们低矮的窑头小屋,有一次,他看到了

凤年在哥哥的作坊前随意捏的小壶,一向持重的脸上居然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他发现了一股

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只会刻板地模仿,而杨凤年不然,他鼓励凤年

做一把足以气死男人的好壶。

一百多年后的某个初夏的下午,为了写作本文,我沿着蜀山古老的窑址一带,去寻找

杨氏兄妹可能留下的生活痕迹。当年,这里一望无际的阡陌上种满了欣欣向荣的向日葵,每

一棵向日葵看上去都那么俊朗挺拔,远远望去就像大型团体操一样地排山倒海,让人感到那

是一片充沛的气场。如果杨凤年每天经过这里去窑场给哥哥送饭,走进那片汹涌的向日葵地,她该作何想?特别是有风的日子,那向日葵们婀娜起舞,飘然欲仙。任何一个有点艺术潜质

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

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试想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杨凤年若有所思地举起了一

块泥,她眼前那种风吹葵叶的动感活灵活现挥之不去。如果不把那种欲罢不能的钻心般 的感受表现出来,她还不如去死。

这一块紫砂泥,融入了一个紫砂女的心性。“风卷葵”的诞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用任何一种鲜活的灵性文字来描述这样一把壶,都会存在某种难度。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奔

放不羁的形体语言。以风吹葵叶的动感入壶,表现葵花在一刹那的灵动之感,所有的线条都

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神采飞扬的状态。一个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的才情和灵性

全部化入壶中,并且能够和谐地体现于壶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根线条清朗而有韵致。吾即

壶,壶即吾,壶吾合一,融会贯通。从这一意义上说,横空出世的“风卷葵”是对筚路蓝缕 的中国紫砂的一种拯救。

关于杨凤年,紫砂史上记述她的笔墨虽然恭敬,但少得近乎吝啬,说来说去她到底是

个女人。她的生卒年月也不详。最后她嫁给了谁,生活得如何,至今没有人找到翔实而可靠

的记载。我想,任何“演义”式的文字,都将是对她的极大不恭。值得欣慰的是,“风卷葵”

一壶历尽沧桑,最后由民国陶瓷实业家华荫堂先生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此壶献给 了国家,现存于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膜拜之圭帛。

19.请分条概括“风卷葵”这把紫砂壶的特点。(4分

20.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意。(4分)

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 ....

2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

22.作为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在文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的 妙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

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

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

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

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

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

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

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

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 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9.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

20.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21.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22.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 图。(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方寸田园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她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

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④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 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⑤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⑥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9.作者在文章的前三个语段列举了的一位文友以及陶渊明、辛弃疾、苏东坡等古人的言行,是为了表明怎样的观点?(4分)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篇十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济南的冬天》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

《济南的冬天》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jì) 肌肤(fū) 看护(kàn) 宽敞(chɑnɡ) ....

B.奇迹(jì) 伦敦(dūn) 着落(zháo) 镶边(xiānɡ) ....

C.狭窄(zhǎi) 露出(lù) 贮蓄(chǔ) 地毯(tǎn) ....

D.济南(Jǐ) 水藻(zǎo) 害羞(xiū) 更换(ɡēnɡ) ....

2.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

A.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 ....

B.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指清澈透明) ..

D.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灵活而不可捉摸) ..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被授予“ ”的称号。小说代表作是 。

4.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

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3)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

5.综合性学习。

《济南的冬天》中,老舍笔下的山是秀气的,水是清绿的,多美的冬天啊。为此,七年级(1)班的同学决定开展一次以“我爱济南的山和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试完成下列各题。

(1)【山水名句】请写出古诗词中含“山、水”的句子各两句。

①山:

②水:

(2)【学做导游】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用一句宣传语向游客推介济南这个城市。

答:

(3)【治污行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地方的河流污染严重,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两条治污的合理化建议。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6~9题。

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

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8.“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9.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5题。

德宏的冬色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刷刷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阴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它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

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作者:依屯。有改动)

10.文中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答:

1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答:

12.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3.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答:

14.本文不止一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

15.作者在第⑦段中是怎样展开联想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四、写作训练

16.【写法借鉴】文章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又比做“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

【片段仿写】请你认真观察一处景物,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看”应读kān;B项中“着”应读zhuó;C项中“贮”应读zhù。

2.【解析】选D。“空灵”在文中是“清净”的意思。

3.答案:老舍 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

4.答案:(1)比喻 (2)拟人、比喻 (3)拟人

5.答案:(1)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示例:山水名城,秀美济南。

(3)示例:①出台一些限制排污的有效措施,加大治污力度。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此段主要围绕“妙”字描绘雪后的山景。

答案: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7.答案: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人,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

9.【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用语气词“吧”及拟人的手法表达对雪后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答案:最后一句既是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许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通读全文,找出写德宏冬天的三种主要景物即可。 答案:冬雨、落叶、原野。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并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思考。

答案: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寥,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真正体味到家乡冬色的秀美。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一是回顾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二是读画线句,通过压缩,得到“落叶是旗帜”,从而判断为比喻;三是结合“旗帜”的特点分析使用比喻修辞

手法的作用。

答案:比喻。把落叶比做德宏冬天的旗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德宏冬天来临的标志就是落叶。

13.【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要先回答词语的本义,再回答词语在句中的具体所指。 答案:“点缀”本义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他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14.【解析】本题考查对对比修辞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先回答哪些内容作对比,再从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作用: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示例二: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作用:把北方与德宏的冬天作了比较,衬托出德宏冬天的特点,有花有雨、无雪,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5.【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能力。细读第⑦段,把握作者先后想到了哪些景物;然后梳理这些景物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文意,从作者情感角度理解其作用。

答案:由听到的看到的,联想到“饱满的种子”“熊熊的火把”“壮实的堤岸”“流泻的大波”。这些联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弱到强,淋漓尽致地抒发并深化了作者对德宏这块热土的热爱、赞美与歌颂之情。

16.答案(示例):晨曦徐徐拉开了夜的帷幕,又一个清新美好的早晨降临在人间。草地上,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草叶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犹如一颗颗绚丽夺目的钻石,摇摇欲坠。清风徐徐,抚摸着我的脸颊,调皮地掠起我的发丝。我深吸了一口气,顿觉心旷神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8568.html

    【江南无雪阅读答案文章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文字表面意思相似】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