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情感古诗

| 公路造价师 |

【www.guakaob.com--公路造价师】

思乡情感古诗篇一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8、《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9、《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0、《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3、《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6、《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思乡情感古诗篇二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思乡情感古诗篇三
《思乡诗》

思乡情感古诗篇四
《古诗情感专题2013年》

诗歌主旨情感观点态度鉴赏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

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

(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

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

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

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

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

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

(四)别离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

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

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

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

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

不归,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

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

不起思乡之情。这类诗多写游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这类诗先秦两汉已

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

(1)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3.反映离乱的痛苦 4.同情人民的疾苦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 山河沦丧的痛苦

3.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三、快速理解主旨情感的方法

1、抓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

透露出了感情基调。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

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尤其注意诸

如“怨、恨、送、别、忆、赠、书怀、寄、怨、独、喜、乐、眺望”等字眼。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注释、看作者,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的遭遇,生活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

刻下深深的烙印。了解了这些就能做到“知人论世”

3、抓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

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杜甫《阁夜》中“人事音

书漫寂寥”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愁苦之情。

4、抓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

大体相同。

5、抓情感载体-----意象 (参看古诗词常见意象)

例如: 月——思乡念亲 流水——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松、竹、梅——高洁坚贞 杜鹃——悲惨凄恻

雁——相思离愁 折柳——惜别怀远

登高、凭栏——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的悲伤

吹笛、吹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

诗歌主旨情感观点态度评价

例1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火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注]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试题:这首元曲的主旨是“爱杀江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

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①美丽的自然景观:“一

江烟火照晴岚”,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水气蒸腾,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

生辉的景象。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沙鸥在舞,芰荷恬淡,宁静之中显出一派

生机。②江南的繁华富庶(或“人文景观”“市井景观”):“接画檐”写出了当

地的富裕,人口的稠密,“十里珠帘”“画船儿”“酒旗儿”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

闹。 例2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

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例4 卜算子 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

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

思乡情感古诗篇五
《古诗鉴赏之情感篇》

思乡情感古诗篇六
《思乡诗鉴赏》

思乡情感古诗篇七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

古诗词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秋季

或春季 清晨 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三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另外,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

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咏物言志诗

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生感慨诗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

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古诗词内容鉴赏技巧——“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积累一点常见的意向和典故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12、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13、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14、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5、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16、鹧鸪鸟——离愁别绪 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化碧: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思乡情感古诗篇八
《古诗 思乡古诗》

思乡情感古诗篇九
《思乡类诗歌鉴赏》

思乡情感古诗篇十
《思乡怀亲的古诗》

思乡怀亲的古诗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天净沙·秋思 (其一)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意:枯藤老树昏鸦,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首句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的心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

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第二句的画面转为明净。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

古道西风瘦马。

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第三句这幅悲凉的画面,让读者可以想见马上的游子凄苦的神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第四句 收束中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8613.html

    上一篇:新郎婚礼表白话束

    下一篇:爱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