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公路造价师】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一
《古诗 池上》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二
《古诗《池上》教学课件》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三
《古诗《池上》》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四
《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 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
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 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五
《池上》
《池上》教学设计(三年上)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
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六
《池上》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
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4.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1. 思考:
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
交流: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品诗。
1.《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
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 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 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思考:
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5. 指导朗读、背诵。
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浮萍开
景美、引人 童真、童趣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七
《古诗_池上》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八
《古诗 池上》
古诗诵读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池、偷、采,莲”四个生字。认识“爪字头”。
3、积累常用的表达句式,并能借助提示,小组合作看图编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训练说话。
1. (媒体出示荷花的图片):请小朋友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图上有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都在静静地欣赏,看得很入迷。你能不能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来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
指名学生交流。(预设:小河里有荷花。池塘里有莲花。等等)
2. “荷花”也然可以叫做(出示词卡:“莲花”)谁能借助拼音读一读?(指名读,再齐读)。
3.池塘里只有一朵荷花吗?想一想,可以用上什么词语表示数量很多呢?
指名学生交流。(预设:池塘里,盛开着一朵朵莲花。)
师:真好,你能用数量词“一朵朵”来表示数量的多。(出示句子)来,读准这句话吧。注意要读准字音,记一记泛红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4.在这句话中有两个生字,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一记他们的字形?
先出示:“池”,因为池塘里面有水,所以“池”?三点水。
师:(出示“莲”)那么“莲”字呢?谁能用结构记字法来记?所以我们在“莲”
字时,先写上面的“草字头”,要写的宽宽的;然后写“车”,最后写走之底。(师边说边书写)请你在同桌的手上也写一遍,注意它是上下结构的。
5.莲花不仅数量多,而且颜色也很美呢!谁还能加上表示颜色的词语再来说一说这句话?(预设:白色,洁白)
师:白得像什么一样?我们可以用“雪白”来形容。(出示词卡:雪白)
如果要把这个颜色形容得更美一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叠词??(出示词卡:雪白雪白)。(学生齐读)
来,把“雪白雪白”放到句子中,谁来说?(指名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池塘里,盛开着一朵朵雪白雪白的莲花。)
6.老师把这句话再变一变,谁还会读?(出示句子:一朵朵雪白雪白的莲花盛开在池塘里。) (指名读,全班齐读)
二.揭示课题。
1.看图,回忆积累。
师:对呀,你瞧那一枝枝白莲(出示:亭亭玉立),走近看,花苞上(生背:清水滴滴,)莲叶上(生背: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望着一枝枝美丽的莲花,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莲花真美呀!)也许你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想把它们带回家。)
2.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3.你瞧,这些画面多有趣。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正巧看到了这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就写下了《池上》这首诗。
师:你听清楚了吗??谁写了一首诗?(白居易)
3.(出示:bá jǖ yì)谁能带领大家拼一拼诗人的名字?“ǖ”上的亮点怎么不见了?(复习“ǖ”见j、q、x脱掉帽子敬个礼。)
师:看老师写诗人的名字。 “居”是半包围结构的,外面是个“尸字头”,里面是个“古人”的“古”。“易”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勿”。
4.这首诗的题目是叫什么?(《池上》)“池”字我们刚才学过了,我们一起写一写。(板书课题)(“池”的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也”)
5.说话练习: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诗人和诗名。(预设: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了古诗《池上》这首诗。)
师:把诗名把在前面,谁还会说?(预设:《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三.学习古诗,吟诵古诗。
1.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吟诵唐朝大诗人(生:白居易)写的(生:《池上》)这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然后和同桌拼读这两个生字(出示“偷”和“采”),互相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2.(出示“偷”)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指名学生交流)
3.(出示:“采”)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师:在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新部首??(出示拼音)借助拼音一起拼一拼。(出示:爪字头)爪字头多像猫呀、老虎的爪子呀。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采”字。
先写撇,再写点点撇,最后写“木”。注意“木”的一竖不要和点连在一起。
4.把生字放到古诗中,你们还会读吗?请同桌合作来读古诗,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着读。
指名学生读古诗,师点评学生的读法。
3.其实,古诗读起来可是很有韵味的,仔细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等一会我们来做一个“超级模仿秀”的游戏,谁模仿的像,他就是今天的“模仿之星”。
师配乐诵读古诗。
指名学生交流。
分男女生轮流读。
4.故事读到这儿,老师想你们一定能把古诗背出来了,让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背一背吧!
四.学唱古诗,练习看图说话。
1.配乐让学生把古诗唱出来。
古诗不仅可以吟诵,还可以很好听的唱出来呢!想不想学一学?歌曲一共唱四遍,前两遍请大家仔细听,后两遍愿意唱的小朋友再跟唱。(歌曲过门处师:现在,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演一演。)
2.诗人白居易用了短短四行诗给我们描述了一幕幕有趣的画面。
现在我们也试着看看图,讲讲故事。(出示图片)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画,用上老师给你的词语,来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学生自由准备,指名学生交流说话。)
2. 朗读短文,巩固字词,回复内容。
师:老师根据这些图画也写了一个小故事,我和大家一起来读。
出示:
有一天,一个小娃娃看到一朵朵雪白雪白的莲花盛开在池塘中,心里可欢喜了。于是他悄悄地采了几朵白莲放在小船上,轻轻地撑着小船回家了。他以为没有人会发现他,可是那一片片被小船荡开的浮萍,使人们发现了他的踪迹。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九
《池上古诗带拼音》
池上 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 tōu 偷 bù 不 fú 浮
松 yán 言 zhǐ 只 yún 云
娃 cǎi 采 jiě
解 pínɡ萍
xià 下 shī 师 zài 在 shēn 深
撑 小 bái lián 白 莲 cánɡ
zōnɡ
藏 踪 yí dào 一
道
寻隐者不遇
贾岛
wân tïng 问 童 cǎi yào 采 药 cǐ shān 此 山 bù zhī 不
知
艇 huí 回 jì
迹 kāi 开
zǐ 子 qù 去 zhōng 中 chù 处
, 。 , 。
, 。 , 。 sōng
春夜喜雨 杜甫
hǎo 好
dāng 当 suí 随 rùn 润
chūn 春 qiū 秋 sì 四 nïng 农
yǔ 雨
chūn 春 fēng 风 wù 物
zhǒng 种 shōu 收 hǎi 海 fū 夫
zhī shí 知 时 nǎi fā 乃 发 qián rù 潜 入 xì wú 细
无
悯农 李绅(唐)
yī lì 一 粒 wàn kē 万 颗 wú xián 无 闲 yïu â 犹
饿
jiã 节 shēng 生 yâ 夜 shēng 声
sù 粟 zǐ 子 tián 田 sǐ 死
, 。 , 。
, 。 , 。
相思 王维(唐)
hïnɡ dîu 红 豆 chūn lái 春 来 yuàn jūn 愿 君 cǐ wù 此
物
shēnɡ nán 生 南 fā jǐ 发 几 duō cǎi 多 采 zuì xiānɡ最
相
ɡuï 国 , zhī 枝 。 xiã 撷 , sī 思
。
池上古诗的意思篇十
《池上》
《池上》
教学设计: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谈话: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了一些古诗,描写童年生活乐趣的诗句谁能说一说?
(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这些诗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纯真无邪的孩子,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2.导题: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板书课题:20 古诗两首)是哪两首诗呢?(一首是《池上》,另一首是《小儿垂钓》。)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板书:池上)
3.解题: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描写的是池塘上发生的事,这里指的是荷花池。)
说到荷花池,我仿佛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过渡:是的,夏天的荷花池着实的迷人。
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
走过充满生机的田野、乡间,来到美丽的荷花
池。
同学们看到些什么?猜猜在这个小娃娃身
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⑴指导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撑”、“ 艇”、“ 萍”。)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强调“撑”“艇”“萍” 都是后鼻音。) ⑵指导书写生字“艇” “萍”
①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艇”字吗?
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强调右边是“廷”不要写成“延”。 “萍”字怎么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萍”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大点。
②同学们觉得“艇”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③师范写“艇” “萍”,学生对照预习单中的书写,找出写的不足之处,再在田字格本子上各写两个。
2.指导朗读古诗
⑴指导读正确,读顺畅
读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
⑵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①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师生齐读。
②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师生齐读。)
③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这主要体现在每行的第二、三、五个字上。
老师范读第一句,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学生学会了读第一句,再试着读另外三句。
指名读,鼓励读得大胆的同学。最后师生齐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感受意境
(三)辨析词义,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解读第一、二句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古诗前两句,结合课文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你仿佛从中看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出示课文插图)
学生边读书,结合上下后句和文中插图,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并在书上做标注。
(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池 上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3)指导学生交流感悟
① 说说在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你从诗里看到了什么
(一个小娃偷采白莲后撑着小船回家。)
板书:偷采 白莲回
(由于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让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意,表达诗意。)
重点点拨:
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浮 萍 一 道 开。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2.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朵朵白荷花开放了,亭亭玉立,就像美丽的仙女。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小娃为何偷采白莲的?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预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莲蓬,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前两行诗的理解。
(4)指导理解“偷”字之妙用
这两行诗诗中,有一个字特别有意思,能找出来吗?(学生找到“偷”) 请大家看看文中的插图,画上的小娃像个小偷吗?
(我看不像,他非常快乐地撑着小艇,一点都没有做“贼”的那种慌张。) 大胆想象一下,诗人看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一情景,会有怎样的表情?(他一定捻着胡须,笑眯眯地看着。嘴里还说着:“真是个调皮鬼!”)
小娃不是小偷!这“偷”在诗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字典里,“偷”有五个意思,在诗中是“瞒着人”的意思!)
小娃要“瞒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瞒?
(因为小娃年纪小,撑小艇采莲子会掉下水,有生命危险的。所以瞒着家人„„)
小结:原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瞒着大人“偷偷地”干自己喜欢的事呀!这个“偷”字能表现小娃的天真无邪和纯朴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⑷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①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这个偷采白莲的小娃?(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 纯真无邪 天真浪漫、聪明机灵„„)
②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感觉走,再来读一读古诗,读出小娃的天真、调皮、
可爱。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2.解读第三、四句
(1)指导读诗句,想象画面
(2)读懂了什么?(小娃回来的时候,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出示图片: 理解“浮萍”“一道开”
点拨:不解:不懂得,不知道。
小娃不解什么?(藏踪迹)
如果你就是诗人,站在荷塘不远处,看到小娃撑着小船东张西望地匆匆离去,在他身后被小船冲开的浮萍向两边荡开,形成了一道水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多么可爱的小娃,多么美丽的荷花池,多么迷人的乡村田野。)
(3)指导朗读这两句。带着自己的情感,吟诵三、四行诗句。
3.指导朗读全诗
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
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
4.引导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短短的四句诗就表达出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把天真可爱的小娃,美丽的池塘景色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是用什么好办法表达出来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边观察边想象,用朴素简炼的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四)品读诗句,体悟诗人的情感
1.通过朗读古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对乡村孩子的喜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