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一级建造师】
什么病人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篇一
《一级护理》
分级护理标准(试行)
第一部分:分级护理概念及护理行为注释
【分级护理概念】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称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病人住院全程分为三个阶段: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出院护理(护理转归)。
特级护理:
对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进行抢救的患者;各种疑难重症或新开展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所实施的护理称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对重症患者,各种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实施的护理称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对病情相对稳定,需限制活动的患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所实施的护理称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对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能自理的住院患者所实施的护理称三级护理。
【护理行为注释】
针对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行为包括给予、帮助、协助、指导。
给予:患者没有自理能力,护理人员提供所有治疗及生活护理的护理行为,此行为适用于特级、一级护理的患者。
帮助: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受限,护理人员需参与其中才能完
成的护理行为,此行为适用于一级、二级护理的患者。
协助: 患者的活动受限,需由护理人员辅助才能完成的护理行为,此行为适用于二级、三级护理的患者。
指导:针对患者病情,讲解相关护理知识,使患者配合完成各项护理的行为,此行为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第二部分:分级护理内容
入院护理
特级护理
1。根据病情,备好床单位、急救物品和药品。
2、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
4、适时完成入院宣教。
5、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6、给予患者清洁护理。
7、及时通知医生接诊。
一级护理
1、根据病情,备好床单位、急救物品和药品,安置患者在病床。
2、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和体重,评估病人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
3、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给予患者清洁护理。
5、及时通知医生接诊。
6、完成入院宣教。
二级护理
1、备好床单位。
2、安置患者至床旁。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和体重,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
4、完成入院宣教。
5、填写病人入院相关资料。
6、协助患者完成清洁护理。
7、通知医生接诊。
三级护理
1、备好床单位。
2、安置患者至床旁。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和体重,评估患者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
4、完成入院宣教。
5、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6、指导患者完成清洁护理。
7、通知医生接诊。
住院护理
特级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2、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3、保持患者管路通畅。
4、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给予患者生活护理,六洁到位:包括口腔、头发、手足、皮肤(每2-4小时翻身拍
背)、会阴及床单位清洁。
6、遵守床旁交接班制度:执行护理交接班流程及考核标准。
7、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8、履行相关告知并针对疾病给予健康教育。
9、患者卧位舒适,保持功能位。
10、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一级护理
1、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2、根据病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每周测量体重并记录。
3、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4、保持管路通畅,定时观察。
5、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6、给予或帮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六洁到位:包括口腔、头发、手足、皮肤(定时翻身)、会阴及床单位清洁。
7、患者卧位舒适,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8、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9、履行相关告知并针对疾病给予健康教育。
10、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
11、护理记录 符合要求
二级护理
1、观察病情,定时巡视。
2、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每周测量体重。
3、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4、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5、帮助或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
6、病人卧位舒适,病床单位整洁。
7、护理安全措施到位。
8、履行相关告知并针对疾病给予健康教育。
9、针对疾病协助功能锻炼。
10、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
11、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12、护理安全宣传到位。
三级护理
1、观察病情。
2、定时巡视,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每周测量体重。
3、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4、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5、指导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
6、护理安全宣教到位。
7、履行相关告知并针对疾病给予健康教育。
8、针对疾病指导功能锻炼。
9、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
10、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出院护理/转归
特级护理
遵医嘱转入相应护理级别。
一级护理
遵医嘱转入相应护理级别。
二级护理
什么病人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篇二
《一级护理指征》
一级护理指征: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种大手术后前期者;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烧、昏迷、功能衰竭、休克或极度虚弱者;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者及早产婴等。
内容:
(一)随时观察病情,每半小时左右巡视1次,测量生命体征,及时客观记录病情。
(二)加强基础护理,卧床病人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并发症。
(三)根据病种特点、病情需要,协助病人进食、服药、大小便等。
(四)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 要求: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床单元清洁;保持病人“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保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保证病人正常休息。
(一)向病人和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和探视制度,检查病人有无携带危险物品。
(二)按时准确地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做到病人服药到口、看服下肚,防止藏药,观察药效和处理不良反应。
(三)陪送病人完成各项检查,配合治疗,及时观察、迅速处理各种并发症。
(四)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密切观察病人的行为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劝慰、阻止或隔离,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随时记录、及时上报、正确处理。
(五)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因人而异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组织病人参加室内外工娱活动。
要求:保持病室清洁和环境安全;病人外出治疗、检查、活动时有工作人员陪同;保持病人“六洁”(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三短”(头发、胡须、指甲);保证病人饮食睡眠。
悲观的情绪--悲哀,忧郁;对日常的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 2.食欲--食欲差;体重显著减少 3.睡眠--失眠或睡眠过多 4.运动活动--显著减缓(运动迟滞)或激越
5.内疚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自责 6.注意力--思维和集中注意的能力降低;健忘 7.自杀--反复想到死;有自杀的观念或举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特点是起效相对较快,疗效比较确定,适合于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
1、目前一线的抗抑郁剂包括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俗称“五朵金花”,SSRI类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等。
2、SNRI类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SNRI疗效肯定,起效较快,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对难治性病例亦有效。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出汗、乏力、焦虑、震颤、阳痿和射精障碍,大剂量时部分患者血压可能轻度升高;
3、NaSSAs类(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胆碱能作用小,有镇静作用,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常见不良反应为镇静、倦睡、头晕、疲乏、食欲和体重增加;
4、安非他酮,去甲肾上腺素、 5-羟色胺、多巴胺再摄取的弱抑制剂,对单胺氧化酶没有抑制作用,适用于抑郁症以及双相抑郁,优势为对体重以及性功能影响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激动、口干、失眠、头痛或偏头痛,恶心、呕吐,便秘、震颤、多汗。
5、对于一些焦虑明显、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一些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物或者一些新型的助眠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甚至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合适于急性期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以及各类抑郁症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要求患者有一定的理解领悟能力,能够持之以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忍受治疗过程中症状带来的痛苦,其实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但若能坚持会增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的预防抑郁症的复燃复发。
物理治疗
包括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MECT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抑郁性木僵患者MECT治疗应是首选的治疗,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采用MECT治疗。MECT治疗见效快,疗效好。6~10次为一疗程,但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常见副反应包括短期内记忆力减退、头痛、恶心、乏力等。
rTMS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国内近年来逐渐在精神科开始应用,适合于一些难治性抑郁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rTMS),对于一些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适用,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但接受过MECT治疗过的患者,至少MECT停用1月后才可接受rTMS治疗。
附表是根据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目前临床上引进的一些新型抗抑郁剂主要是选择性5-羟色胺回吸收阻滞剂,包括氟西汀、色去林、帕罗西汀等。其药理作用为选择性阻滞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水平,而发挥其强的抗抑郁作用,正是由于该类药物的高度选择性,所以副作用相对较少,病人对该药的依从性高,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类新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227105.html
上一篇:一级护理的分级依据及护理要求
下一篇:一级护理的分级依据及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