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黄菡怀孕

| 资料员 |

【www.guakaob.com--资料员】

非诚勿扰黄菡怀孕第一篇
《多男神加盟搭档孟非黄菡《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黄菡怀孕第二篇
《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方法--非诚勿扰黄菡老师在军区医院授课》

非诚勿扰黄菡怀孕第三篇
《应当明白我是谁》

应当明白“我是谁”

——对话著名主持人孟非

因为《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火了。

在这之前,他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新闻主持。即使跨界主持,孟非所看重的始终是延续其间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趣味。

他经历丰富,但拒绝“被传奇”;他可谓成功,但总在强调因为我很真实。

近日,在与《解放周末》独家对话中,从对《非诚勿扰》的解读到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个在某些观众心目中带有娱乐符号的主持人,卸下“主持”的外在,呈现“人”的真实。告诉人们,也在告诫自己——应该明白“我是谁”。

明白“我是谁”,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明白“我是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分内的职责尽到。

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正如中央领导所指出的,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

■《非诚勿扰》,“我是谁”

●这个节目可能是一幅中国现代社会的 《清明上河图》。

●我们只是多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解放周末:为什么《非诚勿扰》开场是这样一句话:“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

孟非:如果你不是这样开场问,我也希望咱们从这儿开始聊。我认为,一个节目它到底是什么属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拿遥控器的观众来说,重要的是喜欢或者不喜欢,想看或者不想看,就这么简单。

有人认为娱乐的就一定是浅薄的。难道具有娱乐气息的东西它就一定不可以高级点吗?或者它就一定不能多承载一点内容和东西吗?

解放周末:《非诚勿扰》试图承载的更多的内容和东西是什么?

孟非:《非诚勿扰》当然是个相亲服务节目。但是,你去问一问看了这个节目几年的观众,他们从这个节目里看到的难道仅仅是相亲吗?全国有几亿人在看这个节目,他们仅仅是关心今天谁和谁能牵手吗?我想不是。那是什么?这个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让人们看到生

活的真实状态。就像一位老华侨讲的,“我在海外生活了30年,这个节目,让我们这些在海外漂泊的华侨真正能够看到祖国的变化和祖国人民的现状。 ”

在一次采访中我说过,这个节目实际上是一幅中国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画卷。再大一点说,可能是一幅中国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只说年轻人,可能有局限,因为还牵涉到他的父母、家庭、工作,他对婚姻和生活的思考等等,涵盖非常广。这就是我们节目呈现出来的具有婚恋之外价值的东西。

解放周末: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下时空里的生命与思维方式。

孟非:最浅的,观众可能是看我和乐嘉说说俏皮话、斗斗嘴,或者逗男嘉宾开心一下。这是节目具有娱乐属性的东西。但是,我关注到微博上引用我的话,或者乐嘉、黄菡的话中,俏皮话并不多,更多的是与价值观、生活态度、社会认识有关的话。而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个心理:我想如果我们三个人还具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有能力去传播主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的话,我们是在用一种最能为广大观众接受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解放周末:并且是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

孟非: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期节目完了,我说的话有一句两句被观众记住并且认可的话,这个节目的价值就实现了。这一两句话从何而来?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一定是在男女嘉宾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出现某些话题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观点才有一种最正常的、最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既然大家是在讨论嘛,那么我们三个人也可以发表看法,这是这个节目架构的一个优势。

解放周末:可以说,《非诚勿扰》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活话题讨论的平台,而不是下结论的地方。

孟非:你这话,我非常同意。我们只是多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解放周末:台上28个人(24位女嘉宾、1位男嘉宾,1位主持人和2位点评嘉宾)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力,共同演绎着多元思想的展示与多样视角的碰撞。

孟非:总有人问我,那个女的她是谁呀,她以为她说的话就对么!我说,是不是我们只能把那些所谓的正确观点拿到这个舞台上来展现呢?婚恋是很私人的,它不涉及宏大话题,我们说的不就是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吗?那么,在一些可讨论的领域,当某些会引发碰撞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在这个节目中呈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平等讨论,积极引导。

解放周末:这正如你所说的,《非诚勿扰》提供真实的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多元化时代不仅有是与非之分,还有对与对的差异的讨论,这恰恰体现了一种文化包容性。目前,全国各地电视台有许多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与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否在于提供了一种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把婚姻介绍所直接搬到舞台上?

孟非:是的。有些观众认为我们的女嘉宾不够好看。仅仅从女嘉宾漂亮程度这个指标看,

有些相亲节目,我看了吓一跳,女嘉宾全都像平面模特!所以,我们节目吸引观众的,真不是“看美女”。

曾有记者问我,有没有统计过《非诚勿扰》的配成率是多少。问我这个问题的是个小姑娘。我说,姑娘你结婚了没有?她说没有。我问,你相过亲没有?她说相过。其中有没有你爸妈给你介绍的?她说有。那怎么不成呢?她说不合适。我说,你爸妈给你介绍的,也有不成啊,那你有怀疑过你爸妈的动机吗?有怀疑过你爸妈别有用心吗?说到这儿,她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

解放周末:这不是《非诚勿扰》的根本目的。

孟非:我特别希望你们的报道能用上这段,因为这个问题是我被问得最多的。

解放周末:从某种意义上看,台上24位女嘉宾形成了意见发表的主体。在选择女嘉宾时,你们是否倾向于那些对社会有思考、对生活有态度并且能够表达的人?

孟非:我们在选择男女嘉宾的时候,标准应该是共同的。比如说,24位女嘉宾中要有高学历和低学历的,家庭条件优越的和家庭条件困难的,长得漂亮的和长得一般的,善于表达的和不太善于表达的,外向的和内向的,包括地域性我们都会考虑。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一定要的。

解放周末:试图呈现一幅社会群像图。

孟非:找我开后门当男嘉宾的特别多,老问我,你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我跟他们说,帅不是最重要的,工作好也不是最重要的,你一定要有特点。什么是特点?职业有特色算是,比如这个舞台上以前没有过的,或者说经历特殊的。此外要善于表达,愿意表达。

解放周末: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选择的并不完全是外在条件,而更注重他们所具备的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思考与感悟是基于他们的阅历?

孟非:是。我们之前做过教师节专场、民工专场,还有人说,搞个空姐专场,那多好看呀。做职业专场不是不可以,但我们并不愿意,因为我们不想把格局做小了。我遇到特尴尬的一件事,是做澳大利亚专场,台上24位女嘉宾,一问,有十六七个是会计,那我们可讨论的东西一下子就局限了。

解放周末:《非诚勿扰》关注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教育、房价、环保等等。这些话题的讨论是要你和乐嘉、黄菡有所准备,还是要求男女嘉宾事先也有所思考?

孟非:不可能。只有我们三个人做过功课,也就是看过男嘉宾的短片。我们完全不知道女嘉宾会有什么看法。

解放周末:也就是说,嘉宾的讨论,是临场的激发?

孟非:这是需要主持人掌握的。比如,来了一位单亲父亲,谈到教育孩子的辛苦,我不会

去问那些20出头大学才毕业的女嘉宾。那边有单亲母亲,她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会有意识地考虑她们。哪些问题会和哪些女嘉宾的生活际遇有联系,我会适当选择。但是我不能知道的是,那些女嘉宾对这个话题是什么态度,不知道这个男嘉宾和那些女嘉宾交流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解放周末:当嘉宾们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的时候,一个电视媒体的担当和责任又该如何体现呢?

孟非:我们在把关的时候,起码有三个环节。第一就是我,我会把有些偏的方向拨到我们需要的角度上去,这是主持人现场把控的部分。现场录两个多小时,节目播出一个多小时,编导会把有些太无趣太无聊的讨论、有些尺度过头的话剪掉,这是第二关。第三,领导还要审片。

解放周末: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说“《非诚勿扰》我每期都看,这告诉我们社会学的一部分。 ”按照你的理解,《非诚勿扰》的社会学意义是什么?

孟非:说实话,我真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非诚勿扰》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应该留给那些社会学家去分析。我们只是提供一种带有媒体工作者思考、过滤、加工的呈现。

解放周末:从某种意义上,这样一个电视版的生活样本的呈现,本身就显示了社会的开放、开明和进步,因此它是社会学意义的进步。

孟非:我同意。如果让我来表达的话,还可以加上一个,是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相对真实的呈现。它也体现了今天媒体以及我们整个社会心态的日趋宽容。

解放周末:做海外专场是否意味着你们对这种社会真实的更广阔的定位?

孟非:我愿意把它表述为展示当今海外华人的生存现状。

解放周末:这本身也是华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今是一个地球村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华人的生活状态是放在全球视野下去观察的。

孟非:现在哪个国家没有华人呀。华人在海外特别多,他们的生存状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别把我说得那么好

●我不是有很多姿态可供你选择的,我只有一种呈现,就是我自己本来的那种状态。

●当你觉得你还需要“弯下腰”的时候,实际上潜意识里你已经觉得自己是在上面了。

解放周末:有人说孟非是《非诚勿扰》的灵魂,因为你在节目中出色的主持、掌控和调度。但你却定义自己“只是流水线上最后环节的那个操作工”。

孟非:那是我在做新闻的时候说的话,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节目里一样适用。

解放周末:哪怕只是操作,不同的操作也有文野之分、高下之别,你操作得得心应手吗?是否感到如愿以偿?

孟非:我也做过一些不同类型的节目,比如唱歌类的、访谈类的、新闻类的,相比起来,从结果上看这个节目的认可度最高。既然人们喜欢这个节目,也自然而然接受了你的主持风格。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但究竟有多大,大到什么比例,要量化起来很困难,你要我自己这么夸我自己,我也下不去嘴。

事实上,我觉得我的反应并不算太快。你要长期看这个节目的话,就会发现,有很多次嘉宾在讨论话题的时候,我在思考:我要不要表达,我该怎么说。没有想清楚就仓促地说,反而效果不好。我会让他们继续讨论,选择过些时间再说。为什么?有两种原因,第一在当时那种气氛下我说不太合适,第二我确实没有想清楚,没有整理好语言。在现场形成思想,这个不太可能。只是哪个表达更稳妥、更准确、更考虑到男女嘉宾的感受;或者说,这个话是在男嘉宾在场的时候说比较好,还是等他下去了以后再说比较好,这都需要我再多一点时间判断。

解放周末:这个细节,恰恰说明你是始终知道“我是个主持人”。本想问你,你认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你已经给出了答案,最重要的操作,一个是真实的状态,另一个是普通的状态,不是端起来的,或者说“装”。

孟非:端和装,是主持人操作最大的忌讳。昨天我在北京领奖,《话说长江》主持人虹云老师给我颁奖。她说,他们那个年代主持人的责任是要改变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播音腔,不要端起来说话,要尽量追求口语化。我当时就说,现在的主持人像我只会口语化。所以,我不是有很多姿态可供你选择的,我只有一种呈现,就是我自己本来的那种状态。你要是碰巧喜欢,那皆大欢喜。你要不喜欢,我没办法按照你喜欢的那个样子去调整。因为,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都有认识局限,都有情感因素和个人经历所带来的某些东西。我特别怕的主持人是什么样子?他试图去说服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他要把自己做到完美。其实,掩盖你的某些缺陷,去取悦所有的人,那一定会露馅。

解放周末:说到底,主持并非一种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一种人生的真实。

孟非:当你想把自己表现得很深刻、很有思想的时候,只会变得很可笑。当你想表现自己有多幽默的时候,就会变成小丑。如果你真有这种素质,根本不用装。俏皮话怎么说来着? “怀才就跟怀孕一样,时间长了才能看得出来。 ”

有些节目在刚推出的时候,主持人特想形成自己的风格,肚子里有多少俏皮话,恨不得在头两期节目当中全都说出来。有的主持人一口气说上一两个小时,全都是最近网上流传的段子,就是想让观众每一分钟都笑,但是自己又没有那个能力。有的人年轻,没有太多思想,怎么才能显得深刻呢?名人名言呀!于是张口“林肯说什么”,“孔子说什么”,“亚里士多德又说过什么”。请问,你读过那些人的原著吗?你知道他们的思想是什么吗?还有一些人,实际上并不具有幽默感。你以为天天趴在微博上弄各种各样的段子,你就很幽默了吗?幽默是什么?幽默是人跟环境的一种妥协,是换一个角度看生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自然而然流露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26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