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遥控器电影观后感

| 建筑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筑师考试】

篇一:《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部影片《人生遥控器》这是一部非常有哲理的电影。

电影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建筑师迈可·纽曼每天都过着忙碌的生活。事业有成的他纵使有个美满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唐娜,可爱的一对儿女,他总是没时间好好享受天伦之乐,为了晋升而逃避甚至忘记了与家人们的约定。

迈可正寻找一个万能遥控器,一个神秘身份的老板莫蒂给了他一个。当迈可回到家尝试使用后才发觉了这个遥控的神奇功能:他可以利用这个遥控器控制自己的生活时间,这对他来说是件极其兴奋的事情,他可以逃过那些繁琐的事,随心所欲到达自己想要的时段。

直到有一天,这个遥控器不再受他的控制了,他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时间迅速向前走,而他也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他迅速的成为公司的高层、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与别人结婚、父亲逝世、儿子结婚等等,他才后悔自己故意错过的东西,而他也来到了弥留之际,他努力要告诫儿子不要重蹈覆辙,多把时间留给家人„„

以上只是电影的内容,但电影真正精彩的地方在于它讲述的道理。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一,重视过程经营你的人生;二,family first. 三,We are born, we live and we die. 平淡生活就是人生的意义。

有的人自工作以来,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不停工作,不停换工作,薪资越来越高,心情越来越低落,但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自己的生活依然无依无着。

然后发现,生活慢慢地抛下了他,现在,除了工作竟不知道时间用来做什么才有意义;为了钱,他宁愿呆在离家万里的地方,忙忙度日,却仍发现自己依然活在世界的底层,这么多年的努力,其实对他并没有任何大的提升,相反我却离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要做什么。就像电影当中的主人公一样,一生就只是工作而已。他几乎完全没有花费时间享受家庭之间的亲情。完全没有参与儿子女儿的成长的过程,甚至自己的父亲过世他也没有去参加葬礼。知道快死时才终于知道了family first。虽然主人公又“活了过来”但是现实当中是不可能的实现的。所以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要经常地与父母通信,不要等他们老了才去关心他们。

电影中主人公总是说等我成为合伙人家里的生活就会更加好了,等我升官了家里就会更加好了。现实当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呢!有的人总是在等待一个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他们认为只有达到了结果才算成功,才算幸福。可谁又知道品味过程才是幸福。就像如果现在你什么都拥有了,那么你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人只有在不断奋斗中才能体会活着的乐趣。因为只追求结果,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就像电影中说的一样We are born, we live and we die.所以说我们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 但换句话说“虽然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是平淡还是激情我们都要用心去过。

最后说一句人生中平淡的时候是多数的,有时平淡生活就是人生的意义。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篇二:《电影《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如果人生可以遥控,你会快进吗?

——电影《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人生遥控器》。当初选择看它是因为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而看完之后也证明,它吸引我的不止名字,还有内容,以及对于内容的思考。 《人生遥控器》的主人公迈克尔·纽曼是一位整天为事业繁忙而很少顾家的成功男人,他偶然得到一个可以控制时间、空间的遥控器。他用这个遥控器跳过令人心烦的时间,但遥控器会自动记录他的所作所为,以后每一次类似的事件都会被跳过。这使他的人生变得极其短暂。而且因为重视工作,他和妻子离婚,甚至在他的父亲临死的时候都没有见他。最终,他在临死前幡然悔悟,告诉儿子要以家庭为重。

你以为这是结局?不,喜剧当然要以喜剧结尾。最终,迈克尔感动了死亡天使莫蒂,死亡天使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时间一下子回到了得到那个遥控器之前的时候。于是,他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以家庭为重。他去看望了自己的父母,并给家里做了许多事,还接收到了莫蒂给他的祝福信,一切都好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部十分接地气的电影。它道出了每个人心中所想——快进掉那些令人厌烦的时间。但人总是这样矛盾。小的时候,我们最烦的就是上课,就是写作业。但当我们老去,我们最怀念的也是儿时的时光。尽管有无穷无尽的课和写不完的作业。有人说,人是犯贱的动物,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身在福中绝对不知福。就像影片的主人公,拥有和睦的家庭却总是埋头于工作,知道这一切都失去才幡然悔悟。但是人生不是电影,电影中主人公最后感动了死神,让他重新来过,可是在现实中,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没有走回头路的权利,事后的追悔莫及毫无用处。只有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才是最明智的决定。人生遥控器电影观后感

其实,人们也懂得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真的能够做到,我们总是抱怨现在生活的不如意,我们总是认为将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但殊不知,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差劲,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有苦有甜,为什么我们不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呢。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像影片中,主人公一开始认为和家人聚会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事,但当若干年后他会发现,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上课和写作业虽然繁复,但他们对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说不定那一个内容就会是你以后面试时的关键或是饭桌上的谈资。况且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简单,在那种氛围下的人,是最轻松的。

同时,有些事情也是容不得我们后悔的。比如父母。当我们年轻时总是对父母很厌烦,正如主人公对他父亲的那个简单的魔术。一直以来,他都装作看不懂那个魔术,而他的父亲也引以为傲。但有一次,他因为忙于工作而厌烦他的父亲,便毫不客气地揭露了那个魔术,并且赶他的父亲离开。但殊不知这是他与父亲的最后一次碰面。我们不能预知未来,我们以为还会有机会,但其实那就是最后一次。我们不知道亲人什么时候离我们而去,我们还年轻,我们有很多的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当我们在忙于工作、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老了。所以,在他们健在时,尽我们所能。切勿子欲养而亲不在。

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选择了不再快进,珍惜生活的每一寸时光。他的那种快乐,我能感觉的到。我也仿佛经历了他的一生,和他一起长舒了一口气,还好,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如果人生可以遥控,你会快进吗?

篇三:《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篇一: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神奇遥控器》,我是伴随着笑声和眼泪看完的。

影片前半段,主人公迈克用遥控器制造了种种奇妙的效果和令人捧腹的场面。欢笑之余,却也让人深思。

生活中,我们总希望不愉快和讨厌的事情快快过去,美好的时刻永远保留,就像迈克一样。然而当我们老了,时间将尽的时候,我们才会发觉自己错过了太多。想要补偿,却再也没有机会。

最令人感动的场面是迈克得知自己老父亲逝世的消息之后,想回到父亲的弥留时刻,然而黑天使告诉他,那不可能,因为当时迈克并不在父亲身边。于是迈克用遥控器回到最后见父亲的时刻,当他看到自己对年迈的父亲态度冷淡,不理不睬的时候,心中也是极为愤怒,然而却无计可施。于是在老父亲抚摩迈克的头,说道:我爱你,儿子。那一刻,迈克将画面回放了好多次,就是为了能多听一次父亲说爱他的那句话。当时我哭了。我想每个懂得父子之爱的人都会受到感动。人生遥控器电影观后感

后来迈克发现自己新婚的儿子竟然想放弃蜜月,重蹈覆辙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残弱老迈,在大雨中追寻儿子,告诉他好好珍惜家人。这一刻,是迈克心灵获得救赎的时刻。

当他从梦中惊醒,发觉一切还不晚的时候,他才意识到珍惜眼前的美好是多么的重要。这一刻,也是我惊醒的时刻,不要拿种种理由拒绝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好好享受吧。金钱可以失而复得,事业可以从头再来,亲情呢?

希望看过此片的朋友能够像迈克一样,重新认知自己家人的重要,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没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能够看一下,莫要等一切都结束了再说爱你。那时侯就太迟了。

篇二: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很久都没有看过电影了。本周二上午借毛概课的机会看了一部名叫《神奇遥控器 》的电影。个人觉得剧情很精彩,看到快要结尾的时候,一度因感动控制不住情绪而差点流出眼泪来。

影片是喜剧奇幻题材。主人公迈克尔·纽曼是一位建筑师,本来有一个美貌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儿女,两位慈祥的父母,过着中产阶级平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却有着和其他中产阶级家庭的男主人一样的困扰:为了养家每天拼命努力地工作,没时间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各方的压力让他变得暴躁易怒。某天难得在家休息却被孩子们恶作剧找不到遥控器,所以他决定去买一个多功能遥控器。在一家卫浴商城里他意外得到一个能够遥控他人生的万能遥控器。他开始通过这个遥控器控制所有他不喜欢的事情,并觉得

生活变得如鱼得水,掌控自如。但是他不知道这个遥控器内部的智能芯片有着超出他预想的作用,从此他的人生被遥控器反操控,生活开始朝着糟糕的方向失控。

>故事到最后迈克尔得到了地位和名誉,却失去了妻子、儿女、和自己健康的身体。他父亲的死则让他深切地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滋味。>孤独且疾病缠身的他在临死前终于意识到自己所犯的无法挽回的错误,并在弥留之际叮嘱儿子一定要以家庭为重,适当的放弃工作。当然影片的结局还是皆大欢喜,最终他感动了死亡天使,所有的厄运都已噩梦的形式结束,迈克尔最终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将遥控器扔进垃圾桶,并得到了死亡天使的书信祝福。

故事以奇幻的形式,自比例最高的中产阶级的角度展开事业与亲情的角逐。影片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亲情的刻画,从家庭聚餐到日常琐事,看似平淡的每个细节无不透露出家人之间千丝万缕的羁绊。尤其是最后雨中死别的画面,最为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可以说抓住了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让人看后内心不得不发出对现实生活的拷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慎重地做人生的每一个决定,珍惜并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没有捷径可走,当我们面临两难抉择时,不能目光短浅,只图短期效应,而更该从长远考虑,权衡利弊及后果。找准自己应处的黄金位置,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累积经验,才能最佳的把握生活之帆不偏离航向,以求游刃有余的在这个繁复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篇三:人生遥控器观后感

想来近几个月,因为各种原因,将博客弃置不顾,愧对各位师长朋辈的关心和鼓励。而《神奇遥控器》是妞妞在身体抱恙前一直记挂着的电影,今日终得以一饱眼福,故作更新的契机。望各位批评、指点。

迈克纽曼是一名建筑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上有父母慈爱,下有一双可爱的子女,更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娇妻。像多数有家事的男人一样,人到壮年的迈克,面临事业的压力,为了恰接公司的新项目,而与热闹的家庭生活有了矛盾。于是在一次与妻子的争执后,负气的他决定去超市购买一个“万能遥控器”而不再为了一些家庭琐事而烦恼。人生遥控器电影观后感

店员莫提免费提供一个尚未上市的万能遥控器,前提条件是,不能退货。而正为捡到便宜兴奋中的迈克似乎忘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原则,殊不知,一场隐伏的危机正在到来。

从小狗阳阳和妻子身上无意发现这个遥控器不仅仅是可以遥控一切电器,还能控制身边的一些的事物的进度。于是又去莫提那里,才确认这是一个人生遥控器。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决定你的生命中的事情的进程的快慢。当然,这对工作狂的迈克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棒的事物。可以跳过很多的不愉快的东西,譬如和妻子的争吵,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唠叨,上司的欺压„„然后,迈克就顺利自然地以一个成功的名人的身份出现。

可是,他发现的却是,他父亲的离世,妻子的改嫁,自身的疾病,子女的长大,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那么发生了,无法弥补了。终于他明白了,莫提人生遥控器电影观后感

是天使,死亡天使,莫提所做的,无非就是取人性命,夺取属于人们的幸福和光阴。

终于,到了莫提夺取迈克生命的时候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家庭和亲情的重要,他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的结尾,峰回路转,迈克发现自己仍然在超市的床上,那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梦。可真的是梦么?那个仍旧摆在桌上的万能遥控器,否决了他的想法。我们只能认为,是幡然悔悟的迈克,打动了冷酷的莫提,从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该影片整体风格轻松愉悦,而且富有哲理。不过那些搞笑的地方也不需要介绍,但是某些片段值得回味。其一,老父亲来看望儿子最后一面,当迈克不断重复父亲离别前的那幕,哭着吻父亲,告诉他,他爱父亲,很感人。因为工作,使自己不再重视家人,而连自己父亲最后的一面都不能看见,只能从不断的回复中看到自己最爱的人,那种感觉很痛苦。其二,不顾自己的病情,拔掉氧气管,冲到滂泊的雨中,追赶即将离开的子女。那种对自己人生的忏悔,对亲人的热爱之情,怎能不抓住观众的眼球呢?

末了,因为本文从开始到写就,陆续耽搁了四、五天,很失败的。只能说亲情永远是一个沉重而温馨的话题,希望珍惜我们所爱的人,也不要忘记对我们爱的人,说声,我爱你。

篇四:《小孩不笨观后感》

[篇一: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今天我观看了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俗套,无非是描写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家长,对于这部电影我一连看了好几遍。第一次这样认真的记录每一个细节,第一次这么专注的写下每一句精彩的台词,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思考每一个画面背后的教育意义……太多的第一次让我对这部新加坡的电影有了重新的认识,对那种一直被我们强调却重未被重视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有了全新的解读。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

<小孩不笨>虽然是一部影片,但它是社会上不同级层、不同家庭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浓缩,它教育我们家长和孩子都不要有自卑感,更多的是教育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一味地强迫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也不要什么事都包庇孩子,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世上没有一个孩子是笨的,只有笨家长用笨拙的家庭教育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方法才能教育出笨小孩。因些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以后要多看一些有益的教育片,来不断提高我们的素质,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就像马校长说的那样:“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一样,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我们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吧!

[篇三:<小孩不笨>观后感]

在我提起笔的一瞬间,我就已经做好了被别人砸鸡蛋的心理准备,说实话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好的观后感最难,所以现在我在这儿扯就只是为字数打下基础罢了!

<小孩不笨2>怎么说呢?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所以不知道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那儿是怎么样的评价,但至少我们一群人看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第一部呢?我要看第一部!”

<小孩不笨2>老师向我们介绍的时候说有的同学都哭了,于是我们准备好了n多的纸巾,为了泪流成河而准备。

结果前半部分放好后,我们果然哭了,笑哭了,太搞笑了,那一大叠纸巾全部成了我们欢乐的眼泪的牺牲品。唉,我叫他们留点儿他们就是不听(我其实是想留点儿自己用)。结果好了,到后来部分真正哭了,但没纸巾。我旁边那个名叫许大姐(真名不透露)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结果没纸,只好全擦衣服上了,我看着那件衣服,打心底里可怜那件衣服。

因为忙而无法沟通,孩子的心灵走向万劫不复,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

“你爸爸很爱你,但却太不懂得怎样爱你。”这句由胖大婶说出的话令无数为之震动。“爸爸我没买神奇宝贝卡,我只是想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我的演出。”这句由弟弟杰利说出的话也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感动。

总而言之,<小孩不笨2>是一部值得全部家长和孩子百般观看的令人感动的电影。

[篇四:<小孩不笨>观后感作文300字]

<小孩不笨>观后感想必大家都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古话吧。起初,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但自从看了<小孩不笨>后,这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

我哭了,当看到<小孩不笨>这部电影中,那位得血癌的妈妈和他孩子的对话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笑了,当看到这部影片中的搞笑情节时,我和同学们又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看了这部影片,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小孩子其实都不笨的,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还有,我们要象影片中的那几个孩子一样,学习他们的机智勇敢,万一遇到了坏人,要想办法和他们巧妙的周旋。

影片中的三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个因为成绩不好而想跳楼的孩子。在他心目中,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他其实是多么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啊!我也想到了自己,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有时候粗心马虎,我以后也要端正学习态度,争取能得到个好成绩。

同学们,其实我们都不笨,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写了国彬,文福,terry三个好朋友他们都读了em3(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班级),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给予不同教育,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形成不……

[篇五:小孩不笨观后感]

昨天去儿子学校开家长会,听娄老师讲了<小孩不笨>这个电视很值得我们去看,今天刚好放假,打开了电脑,静下心来,好好地看了起来。

里面的情节与独白,真的让我反思,很多地方都让我流泪。是啊,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把郝老师那样的钥匙,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剧中杨学谦的博客和弟弟杰利的舞台独白,我颠过来倒过去,看了好几遍,真的很值得人深思。现在我把这些抄下来——

学谦的博客:……昨天晚上,看到爸爸的电脑出了问题,今天早上,他没有把电脑带去,我就花了点时间,帮他修好,希望弄好电脑后,帮忙他完成工作。没想到,送到办公室给他,他并没有感激我,还把我骂了一顿。有谁可以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才能不会被骂呢?今天,我的华文测验竟然只拿了38分,付老师问我,要怎么才能帮我,我告诉他,杨学谦已经被鞭死了。妈妈呢,只会骂我、逼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在她的眼里永远都是不对,不好。

记得我刚升上中一的时候,有一次回家坐错巴士迷了路,回不了家,我好害怕,我找到公共电话打给爸爸,他说他在忙,没空听我电话。迷路的感觉好可怕,天黑了,我才回到家,妈妈还把我大骂一顿。慢慢地,我知道这个家,只是个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

学谦弟弟杰利的舞台独白:爸爸妈妈终于可以来看我的演出了,更高兴的是,他们已经找到了郝老师说的那把钥匙。其实这把钥匙一直都在大家的身上,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时常在鼓励和称赞下,跌倒了又站起来,当时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

而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赞和鼓励我们的话,在我们渐渐长大后,也慢慢变了,门也慢慢关了。多鼓励人家,多看人家的优点,真的那么难吗?其实,大人和小孩都需要获得人家的称赞,可是为什么我们在称赞别人的时候,总是那么吝啬呢!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

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校长和付老师在赏识成才哥哥以后,所发生的奇迹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赏识也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你看成才哥哥再也不是烂苹果了,而这股推动力的发生,只是因为简单的几个字,几句话,或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已经改变了很多事情。

是啊,其实小孩要的真的很简单,并不是大鱼大肉,也不是穿名牌,他们只是想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给他们信任和动力。

试问,如果你们的家中养了宠物,你一定知道猫和狗都喜欢顺毛抚摸。顺毛抚摸,猫儿会高兴,狗会摇头摆尾。

其实人性中也喜欢别人顺从他的意愿,这点我不是批评好与坏,是说现实,多数人是如此,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如此,真正可以听批评逆耳忠言的人毕竟很少很少。

这说明什么呢?中国人有句话说作隐恶扬善。是指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出于善意的态度,避谈别人的缺点,更不要揭别人的疮疤,让别人感到受尊重,很舒服。这种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善意的人生态度,与人为善的态度。

试问,假如你是孩子的教师,你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吗?你真的会教孩子吗?你会用更多的耐心去开导他用慈母一般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吗?你会给他们一个信任的眼神、给他们多一点鼓励、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和努力给予肯定和赞美吗?前一阵子,儿子回来对我说:“妈妈,我要跟某某老师理论!”当时我听了吓一大跳,忙问是怎么回事。

“妈妈,您先前不是在qq上跟某某老师聊天时,说我怎么怎么好吗?那天晚上上自习,刚好是某某老师带我们,我分心了,做了小动作,讲了话,这是我的错,可是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我说:“你妈妈还说你怎么怎么好,看你这样子,应该送你妈妈的单位(我的单位是未成年犯管教所)去改造才行。

他凭什么这样说我呀!我最多也是做错了事,还没轮到犯罪呀!”是啊,作为一个老师,说这样的话,是否有欠考虑呢?孩子也有自尊心呢!

试问,假如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不会总以忙为借口而忽略孩子呢?你会不会把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带回家发泄到孩子身上呢?你会不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要求强加给孩子呢?孩子正在一天天长大,自己也是从他们那个时候走到今天的,多站在他们的位置考虑吧!多赏识他们、肯定他们、包容他们、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好可爱,好美!

不管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同事之间,还是上司与下属之间,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是多么需要他人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此当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乐趣和温馨,同时也能增添自信。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夏布先生曾经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天生具有引发人们热心的能力,促使人将自身的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来自长辈或上司的批评,最容易葬送掉一个人的志气。我从不批评他们,我相信奖励能使人工作有原动力。

所以,我喜欢赞美而讨厌吹毛求疵。如果说我喜欢什么,那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这就是夏布成功的秘诀。

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被肯定,是人最期望的东西。当他们得到肯定、赞美和鼓励后,会本能地焕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更能发奋学习和工作,效果也更好。所以,别忘了我们身边所接触的人,真诚地给予你的赞赏,为他们喝彩,你将会发现一个鲜亮的世界。

[篇六:小孩不笨2观后感]

<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的名字听着就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刚刚接触这部电影时,我就想着:这肯定是讲述一个孩子上学的经历。正想着发生了什么事,电影就慢慢拉开了帷幕。我看着这部既带有搞笑部分,有怀有感人部分的电影,有时两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时两眼扑闪扑闪的,有几颗晶莹的东西在眼眶里直打转。其中有一个镜头我至今都难以忘怀:因为父母太严厉,动不动就对儿子大喊大叫,而且不关心儿子的成长,所以儿子就整天与混混搭在一起,学会了抽烟、喝酒、偷东西……但做父母的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从而儿子慢慢地发展到了下手抢东西!他不管男女老少,都抢!一次,抢东西后,儿子知道错了,便回去归还。但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立刻报了警。

儿子的父母赶了过来,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着步子朝这边走来。父亲为了能让儿子安全回家,给儿子一个悔过的机会,他一把抢过金项链,求受害人谎称是父亲所为。受害人不肯,说是要给孩子一点儿教训。父亲见状,紧紧握住受害人的手,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这时,那个屡教不改的儿子早已泪流满面,嘴里只喊着一个字:“爸,爸!……”

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其实,你的父母越打你,越骂你,就说明他们心里越有你。我记得有句老话:“打是亲,骂是爱。”要是哪天父母对你不闻也不问,那么说明他们心里再也没有你这个孩子。

总有一天,你会比被父母打骂更痛苦、更难受、更想发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爱你,就一定要感谢他们给你带来的温暖、给你的帮助!同时,我从“父亲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爱很爱你。每次打骂完你,可能都会自己默默地伤心一次。因为打在你身,骂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因此,我们要更珍惜这段父母情,常常说一句“我爱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可能会使他们十分欣慰,让他们去发现我们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从而更加的爱护我们、关怀我们!

同时,我又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孩子的脚扭伤了,父亲只是冷淡地问了一句:“你怎么样了?”然后就很绝情地说:“没事的话,自己站起来走!快!”孩子既惊讶又满怀伤心地望着父亲远去。正当绝望时,父亲在拐角处却突然回过头来善意地看了孩子一眼……

看来,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篇五:《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篇一: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解梦给我介绍了一部电影,叫卢旺达饭店,我当时就问,说的是什么呢?他不答,只是对我说看了后就知道了。

于是看了,昨天就看完的,可是写不出观后感,只是现在这个时候,心情稍微平复下,写下那刻的感觉。

电影说的是94年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对图西族的残杀,在4月6日到6月中旬,有100万人死于屠杀。但是在这个屠杀中,有个饭店经理,尽他所能保护着难民,他们认为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媒体成了他的帮凶,被激起热情的民众成了丧失理性*的野兽。这个时候,他们平时的邻居、朋友甚至亲人在一夜之间都成了四处乱窜让人讨厌的蟑螂。在这个时候,最无辜就是惨死在反叛者刀下的众多亡魂。他们手无寸铁,无力反抗,他们只有东躲西藏,被人逼成了蟑螂,心中虽然有一丝生的渴望(他们很多人都是被杀害在卢旺达和扎伊尔的边界的湖边)。可是谁来救他们?上帝似乎太忙,屠杀者眼中没有一丝仁慈的光芒,西方的救世主们,依然是高高在上,在他们眼中,卢旺达不过又一次成了奴隶们的竞技场。

保罗最终安全地同他极力保护的人们离开了这个恐怖的家乡,希望、喜悦和哀伤都在他的脸上。我不禁想,上帝的天平永远在倾斜,当今天倾向到保罗身上,那些仍然如惊弓之鸟般逃难的人们呢,谁又来帮他们的忙?保罗的生命并不比其他人的坚强。但他有利用在外国饭店工作机会所学习到的“国际交往惯例”;他会熟练地使用利益交易中换得将军一次又一次的手下留情,他懂得如何让自己和同伴脆弱的生命去博取国外友人的同情从而再让它转成生的希望,他苦苦地抵住这个沙漠绿洲那破烂不堪的,快被暴徒踢破了的大门不让风卷进沙尘。而那些被当作蟑螂给“踩”死的人们呢?那些象动物一样关在笼子里的“图西族妓女”呢?那些成为蜗牛一样的背着行李行走的难民呢?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求生的本能在驱使他们到处流走。

整个影片都让我都叹息着生命的脆弱,平时以为稳固的家其实随时都可以被人轻而易举的冲破,优美柔软的脖子比不过寒刀上坚硬的线条,外力的倚靠突然之间就化得虚无飘渺。红十字工作人员谈到她眼睁睁看着被杀害的图西族孤儿说,要是她能活着她再也不做图西族人了。天真的孩子并不知道,错不在她的民族身份。她甚至不知道一切都已经注定。要想改变也许只有等到来生。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上演着剧情雷同的戏码,就连是在号称文明社会的现在。

现代?除了通讯工具的进步,逃跑方式的多样和所能寻求的帮助力量的限制增多以外,事件的本质仍然还是人性*的退化和人伦的流放。难道这就是人的宿命?在影片中,我们可以责怪贪婪-阴-险的胡图族人,可以抱怨冷漠势利的西方国家,甚至怪罪曾经是殖民者帮凶的图西族人。可悲的是,当我试图要超越这些,从人性*中来反思的时候,才发现,人逃不开利益的争夺。无论是殖民者曾经对卢旺达以及整个非洲,拉美和亚洲的奴役,还是二战中与此相似的种族清洗,起因无非是都是人性*的黑暗面所投下的-阴-影。

不否认,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感动于辛德勒倾家当产去拯救那些在由于他的同胞的威胁下只有微弱气息的犹太人所表现出的清醒无私;也感动于保罗用他并不宽大的肩膀来帮助信赖他的异族时让我们看到的人性*的坚强高尚;同时还为在抗日战争时期,自己的家园都丢失的情况下还有人愿意去帮助远到而来的客人所表现出的勇敢力量。但是,所有这些都象是天边乌云的阳光那样渺小,仿佛随时都会给黑色*吞没。难道没办法让黑暗永远都离开我们的生活,没有哭泣,没有逃亡更没有杀戮?当然这不再是电影的任务。

[篇四: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看完了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感觉心里很沉重,同一个国家的人们因为种族的不同,利用民族的情绪煽动,展开了血腥的大屠杀,胡图族整整杀害了图西族一百万人啊,尸体都无法处理了,画面中的人已经和秋天飘落的树叶一样,生命如此的脆弱,尸体堆满在河边湖边,房子被烧掉了,疯狂的人群挥舞着砍刀叫嚣着。饭店的经理保罗一个胡图族的黑人,坚守着饭店的经营,为了保证这里的民众的安全,求助了联合国的维和部队,贿赂政府军的头领,为了大家的安全,放弃了自己可以逃出漩涡的机会,甚至要求自己的家人如果饭店冲进叛军就跳楼避免羞辱,最终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把大家领到了安全地带,避免的死亡的危机,生死的煎熬和恐惧让避难在饭店的图西族人受尽了心灵的折磨。

那些所谓的民主国家跑到哪里去了?只是在作壁上观啊,连个真实的报道都没有,保罗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却拯救了近千人的生命,一个类似纪实性的故事拍摄的平淡却很真实,没有过多血腥的场面,在生死之间展现的人性光辉,却很震撼心灵,现在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么?人的生命价值到底意味着什么,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感觉很心情很灰暗,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如何找到社会和自我的平衡点,如何在短短的2万多天里面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如何才能生活的无怨无悔,什么才是真正的拥有,一个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限广义的命题深深的萦绕在我的脑海,一个上下思索了很久却没有完整答案的问题,也许这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也许每个人的看法答案不尽相同,这也许就是人生的魅力,也许。

[篇五: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男女主角的表演,以及导演的掌控。

很多影评认为这部影片的最大优点在于“真实”,我的想法,最真实、最高超的是两位主角的表演拿捏,真实、自然、流畅,无花无假、没有任何职业造作,让你觉得他俩就是他俩,那对陷身10年前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历程的中产夫妇,苦苦挣扎求存、自救、救人。对于演员的表演,还能有什么更高、更好的评价和要求吗?

影帝影后级的职业演员大把,帝啊后啊还有非帝非后的演员们,往往都以能够挑战多种类型的角色为荣为傲,其实不一定吧?做本色演员有什么不好?容易掌握、也有更强的说服力。

男主角的扮演者--钱德尔,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沉郁、内敛。他那忧郁又沧桑的眼神,总让人感觉他到内心深藏的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宽容,“帮助而不是影响其他角色的演绎”,是维基百科上对他的评价。<撞车>中的表演,是影帝级的,甚至让我觉得他应该来自非洲(实际不是,美国生美国长,家境还蛮不错)。做一个大家都可以信赖、依靠的金配角,难度不比做万众瞩目的金主角低。低调而随和的酒店经理,在生死考验面前立即爆发,几乎毫不思索地承担起、并且最终成功救助1400多名难民的责任,令人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钱德尔居然同时有5部影片上画,包括<十二罗汉>和<撞车>……是鸿运当头还是囊中羞涩哦……您那沧桑眼神别是累出来的吧。

女主角是来自伦敦的一名二线演员,产量很低,不过在影片中,把一个惊慌失措但又有爱心、敢担当的母亲、一个完全依赖信任丈夫的妻子,表演得淋漓尽致,几乎可以给满分。她也是生在英国长在英国,尽管有50%的尼日利亚血统,但毕竟没有在非洲生活过、更甭说经历大屠杀这种事情。能够演成这样,可见用功之深。

影片对于大屠杀本身的表现手法,也值得肯定。饭店就是惨剧中的一块绿洲,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窗口,掀开10年前的残酷场景的一角,让观众去体验、去思考。影片节奏干净利落紧凑,争端渐起、日趋严重,男主角艰难斡旋,各种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希望失望反复交织,紧扣心弦,不给你时间煽情。

对于政治,影片也做了揭示。正如我们可以理解和想象的那样,弱小的国家或民族,就是强国棋盘上的棋子,可弃可取,命运完全被他人主宰。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关怀,都是空话。在一个强弱发展不均的星球上,这就是政治的游戏规则。等到大家都一样强大,胳膊一样粗的时候,才会有和平和平等。

看完影片,比较觉得不太能够接受的是故事情节。一个饭店的客房部经理(总经理溜了,他主持工作)能够有那么大的能力保护这么多异族难民?而且最终全身而退、全家团聚?

当然,这不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第一,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导演就是在与主角原型见过面以后才决心制作的影片(影片是独立制作,原投资方想找丹素华盛顿演,估计没谈成,导演自己单挑了,牛!)。所以,这是一个不幸中万幸的幸运者的故事;第二,东西文化确实不同,从影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即便是处于种族屠杀的内乱中,涉及到西方的所有事情,还是有规则、有人性的,尽管最后西方某大哥选择了离开,但是un、红十字等等,还是在运作、在努力。东方就不一样了,别说一个酒店经理、哪怕是一国之君,也轻易让你人头落地、家破人亡。不守规则、不讲人性,也是东风不如西风的重要原因。呜呼,今世不能移民,只能寄望下辈子投胎。

最后大团圆的结局,你可以说导演和编剧不够批判现实主义(深受传统教育荼毒的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为毛必须要求地球上每个人都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事实,当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和取向。在揭露屠杀的残酷与西方的冷血的同时,大难之中有温情,一己之力可以拯救很多人,我想,这是导演想表现的主题。

[篇六: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前些时看了<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为了让我们了解时局的动荡,它是根据现实来改编的,因为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终于在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立即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互相猜疑,从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这就是我们所看的电影<卢旺达饭店>。主人公paulrusesabagina是millcollins国际饭店的经理。他经营着当地一家云集着欧洲游客和军界政要的饭店,八面玲珑地运用着一切关系尽心地呵护着饭店的顾客们,但在战争爆发后的一系列事件,所有的希望都成了泡影,多年的经营只能换来一个生命的延续而已,最后也被迫背井离乡。

paul是个很厉害的经商者,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是个奇迹。在一个政治环境很复杂的地方求生存,需要金钱需要地位需要精明的头脑。paul一直都做得很好。而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他爱他的家人,还有他冒着生命危险花光自己的家产一路收买军人,收留并拯救了1000多名难民。要生存不是一句口号。生存能力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能力,是因为并非只要有毅力有坚强的意志就能活下来。在那样的时局下,paul不仅救了自己的家人,还救了那么多人民,事实可以赋予他一切至高无上的荣誉。

他的生存能力,不是靠武器,而是靠他的口才靠他的交际能力。实在很赞的人。战争爆发,屠杀开始,可怜的几个比利时籍联合国维和士兵只能顾上仅有的几个酒店和难民营,甚至有11个维和士兵被杀,虽然有qiāng,却不能开qiāng,维和将军的电话求救,数天的等待,随后等到的只是一个小队的维和官兵,在酒店避难的上千人欢呼雀跃,以为是和平的力量,生存的机会,可他们带来的却只是帮助所有联合国官员和所有外国人撤离的命令。

维和将军告诉保罗,因为你们这些黑人,而且是非洲的黑人没有价值,不值得他们的政治角逐中的选票,所以没人会来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哼哼,看到这里,我不禁点头,那些所谓维护和平的漂亮宣言在这里多么苍白无力啊!美国大兵们,在越南,在韩国,在伊拉克,在索马里到处出现,扮演着世界宪兵的角色,为什么,因为那里有他们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可怜的卢旺达,连这点仅有的利益都没办法实现,所以,他们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办。也有西方人给当地人洗脑,告诉他们什么叫品位,什么叫服务,却没有告诉当地人怎么振兴自己的民族,他们只是用这些来挣钱而已,在生死相关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显得非常得无聊了。

在酒店里他一直在巴结一个胡图政府军队的将军,战乱当中要求将军的帮助除了贿赂,当然还需要一些威胁:一次保罗说美国人一直用卫星在监视,事后妻子问他是不是真有其事,他笑笑说他怎么可能知道,总不能说美国人躲在树上偷窥着,两人大笑,我也大笑;另一次他威胁将军说如果不去阻止屠杀,如果到时候美国人来抓战犯,他将不会替他辩护作证。真真可笑,可那个将军确实相信了,他希望如果真得有那个时候,还是多一个人替他说话的好,而且还是一个在白人圈子里混得还不错的人。尽管他们做了很多努力,但这中间一系列努力在电影里看来只能是对现实的巨大嘲讽。有谁有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所有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谁都不能,所以,我们顶多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指责我们认为错误的一方,说:你们太残忍了;鼓励我们支持的一方,说,要挺住!然后继续我们自己的生活。

政治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输谁赢。活到最后,就是王道。要指责联合国没有保护这些图西族的人吗?联合国没有错。要指责部落民兵没有人性吗?那是他们胡图族的信仰,尽管在我们看来这信仰很残暴。真正有资格评论的是那些国际主义者,是那些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是那些穿着蓝色军装载着一车的黑人开道的比利时军人,是那些身临其境的人,不是我们。我们没有资格指责谁,我们没有资格同情谁。

我们只是观望的局外人。所以法国人没有资格说藏独,美国人日本人没有资格说台独。那些人披着和平的外衣叫嚣着独立民主反压制,一部分是因为无知虚伪片面的国际主义,另一部分根本就是想煽风点火获利。至少在现在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我们应该庆幸,因为我们学会了自救。如果卢旺达人民学会了自强自救,这场屠杀还会发生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31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