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句子赏析的方法》
窍门的句子 第一篇
句子赏析的方法
句子赏析的方法
1、它的修辞手法,
2、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
3、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4、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
5、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6、句式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
常见的修辞应按以下步骤分析:
1、比喻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对象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喜爱、赞美等)。
2、拟人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赋予?(写作对象)?人格化的(动作、神态等),表现了??,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的??之情。
3、排比
句式整齐,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以排山倒海之势强调了??(结合句意谈)。
4、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
5、长句和短句
有节奏感,使文章语言铿锵有力,形成音乐美。
精彩句子的赏析角度(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阅读考题在精彩语句的赏析上下功夫作文章,对于此类考题,学生往往失误较大,答题时会出现要点遗漏、理解偏差甚至于答非所问等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教会学生赏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其次是教
师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真正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自主获取知识的主人。
中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那一篇篇精美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科学小品文、杂文、新闻等)或华美精彩或凝炼含蓄或优美流畅或质朴动人,可谓处处闪耀着作家智慧的光芒。学生对其文句进行赏析,不但可以提高对文字的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佳句赏析任重道远,得其方法事半功倍。句子无非是由词组句、由句生义、由义生情,所以,教会学生赏析精彩语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重点词语着手,品句子之精髓。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比如《故乡》中描写宏儿之句:“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写尽少儿活泼和欢快,一个孩子,少不更事,他并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也不理解搬家的意义,他的欢快与大人们的沉重形成一个鲜明对照。
又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冲破”和“横渡”两词用得准确精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冲破”写出我军进军速度之快,其势税不可当,“横渡”写出人数之多,气势之盛,所向披靡。再用换词比较法试试,如“冲破”换成“突破”,“横渡”换成“渡过”,学生一经比较其表达效果立显。
可以说,一个好词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一个词语,就也领悟了一句之深意。
二、从修辞角度出发,品句子之精妙。
我们知道,优美的文章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无病呻吟,它是积极的修辞,是人性的闪光。朱自清在《春》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春之图画。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一篇优美的《春》,就是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所连缀而成的。请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此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对春天来临时大地苏醒的情状和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万物变得生机无限,活力无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本句使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又有气势地对春天的进行了赞美,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有序地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佳句,当然还要教会了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只有二者兼顾,长期训练,学生才能运用自如。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品句子之作用
从广义看,文章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想象联想、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渲染铺垫等,但品析句子时,我们最主要是从句子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反衬、 烘托、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过渡照应、设置悬念、画龙点睛等方面切入。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结尾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此句就是直接抒发作者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点明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如《社戏》一文中,“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此句几个老渔父的喝彩就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侧面烘托出双喜这伙少年驾船技术的高超。
再如《芦花荡》开头的环境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
了。此句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完整统一,在描写优美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交待了险恶的社会环境。
四、从联系上下文入手,品句子之深意
作家写文章手法不一,艺术风格各异,语言特色也大相径庭。有的通俗质朴,有的含蓄隐晦,话里有话,言外有意,这就有必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如冰心《谈生命》一文中,作者用两个比喻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的精神。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这两个比喻一个横向是表现出生命的绵长曲折,一个是纵向表现出生命的蓬勃力量。其中“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句就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方法,庄重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许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再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句子排列的方法》
窍门的句子 第二篇
句子排列的方法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如: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窍门的句子】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例如: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譬如: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1.( )这样一快一慢,鱼鳞身上出现了一圈松(夏季)一圈紧(冬季)的痕迹。
( )鱼的生长跟气候有直接的关系。【窍门的句子】
( )于是,人们根据鱼的“生长圈”,计算出鱼的年龄。
( )秋冬季节,气温低,鱼儿长得慢。
( )有的科学家叫它“生长圈”。
( )春夏季节,气温高,鱼儿吃得多,张得快。
2.( )几天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
( )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
( )要是你在远处看,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
( )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的。
( )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
3.( )到了雨季,这种树就生出一些枝条和心形的叶片。
( )所以,人们叫它瓶子树。
( )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生长着一种高大、奇特的树。
( )雨季一过,绿叶纷纷败落,红花纷纷开放。
( )这时,一棵棵树就像查慢红花的大花瓶。
4.( )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外衣。
( )又过了几天,花瓣全盛开了,在阳光下向我们展开笑脸。
( )几天后,小花苞顶破外衣,长出几片花瓣来。
( )现在,月季花一开满花坛,他们争奇斗艳。
( )春天来了,月季花长出了一个个花苞。
5.( )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 )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就像绿色的海洋。【窍门的句子】
6.( )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好弓。
( )那美丽的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
( )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弓。
( )于是,它请人在弓上雕刻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 )他用力一拉,没想到,弓断了。
( )他很珍惜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7.( )他让一束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
( )于是他断定,明亮的太阳并不是单一的白色,而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 )1665年的一天,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
( )牛顿又做了许多次试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景。
( )当光束从一块玻璃制的三棱镜上通过时,这束光折射在墙上,映出了一条美丽的七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同天上的彩虹完全一样。
8( )如果在三峡截流,建坝,安上水轮机,让水力发电,那是十分巨大的动力.
(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上帝,三峡只是大自然演化的一个结果.
( )人们盼望的日子终于到了,1992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新建长江三峡的决议.
( )长江三峡不仅气势磅礴,景观秀丽,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 )一位美国朋友在考察了三峡之后,羡慕地说:"三峡是上帝赠给中国人民的礼物."
( )他给中国人民送上礼物,但也出了个难题,看我们有没有胆识和智慧`能力去打开这一自然的"宝库".
( )中华民族这进100年的梦幻将会变成现实.
( )三峡工程上马在即.
9 ( )许多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在我们的院子里有一盏台灯显得格外明亮。 ( )老人年近七旬,两鬓早已班白,但瘦削的脸上,两只眼睛却炯炯有神。 ( )灯下坐着一位老爷爷,他时而沉思,时而右手拿起笔,在纸上挥写。
( )他便是是的邻居,南京师范学院主任孙爷爷。
( )深夜了,四周静悄悄的。。
10(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11 (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挂在壁间。
(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回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带有花蕾的山茶。 (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
(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 )今早刚从熟睡中醒来时,室内漾着一种清清的不知名的花香。 12? (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 (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
? ( )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
? ( )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13? ( )河上还有一座小桥。
( )月亮湾的后面有山,山坡上长着梨树和苹果树。 ?
? ( )河里,一群群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小桥。
( )我的家乡在月亮湾。 ?
? ( )岸上栽着许多桃树。树上开满了套话,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火红的朝霞。
( )前面有一条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
14? ( )我的家住在江南的一个小镇里。
( )小溪的两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小院落。?
? ( )花香鸟语,潺潺流水,给小镇增添了无穷乐趣。
( )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远方流进小镇中心,又默默地流出。?
? ( )院落前后,随处可见一丛丛花草和一株株高大的树,那是鸟雀的天堂。 15(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阴。
( )张大爷真是又累又高兴。
(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
( )当他刚把最后一袋运到家,大雨倾盆而至。
( )上午,天气晴朗。
( )张大爷赶快把场上的麦子一袋袋装起来往家里运送。
( )张大爷在场上晒了许多麦子。
17( )我从同学家里移来几棵指甲花栽在花园里。天天浇水,盼望它早点开花。 ( )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啊,指甲花开了!
( )它亭亭玉立,枝叶蓬勃,给花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 )我家屋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改写句子的方法》
窍门的句子 第三篇
句子改写方法和标点的作用
一、 陈述句改感叹句的方法
1、 把句中有“很”字改成“真”或“多么”,没有就直接加“真”或“多么”。
2、 把句尾的句号改成感叹号。
二、 感叹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1、 把句中的“真”或“多么”改成“很”或直接去掉。
2、 把句尾的感叹号改为句号。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五、把字句和被字句改写的方法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把字句中,介词“把”能把手动词支配的宾语改称动词的状语。被字句中,充当介词“被”宾语的这个成分是主动者,主语则是被动者。一般来说,需要将把字句和被字句变为不用“把”字和“被”字的一般句子,再做缩句或比较,来帮助理解句子。 1:先在陈述句中分析出什么1、什么2和怎么样,再按下面格式改写:
(1)改为把字句:什么1+把+什么2+怎么样
(2)改为被字句:什么2+被+什么1+怎么样
方法2:理解句子意思,自问自答。如“谁做了什么”该为“谁把什么做了”, “谁怎么样”改为“谁把什么怎么样”; “谁做了什么”和“谁怎么样”改为“什么被谁怎么样”。 (把字句改为被字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什么1和什么2互调位置。)
六、缩写句子的方法
缩句的要领和一般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把缩句的要领归纳为八字口诀:“舍枝留主,缩到最简”;把缩句的一般方法归结为四个步骤:“读、划、缩、读。”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而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怎样区分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知道哪部分是主干?哪些是枝叶?这是运用缩句来更好地分析句子和理解句子的首要问题。可以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等来区分。
缩句的方法有五种:
一、删去“的”前修饰成分。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句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应该删去。
二、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例如:“人们都惊讶地呼喊起来。”句中,“都惊讶”是用来修饰“呼喊起来”的,要删去。
三、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例如:“他高兴得跳起来。”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四、删去数量短语。例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句中,“一座”这个数量短语可删去。
五、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例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说“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可缩为:“铁球落下来。”
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例如:“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句话可缩为:小鸟飞翔。
补语与“着”“了”“过”如何处理不迷惑。
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只要理解了句子,就行了。补语保留可以,删去也行,不过要看具体情况。“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
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缩句方法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如果原句是“广场上的千万盏灯”如何如何,“广场上”后面加了一个“的”字,情况就不一样了,主语肯定是“灯”了。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爱到树阴下钓鱼”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1.缩到最简
缩到最简,要做到去之务尽。去之务尽最要紧的就是找出句子中的所有枝叶。前面已述,句子的枝叶,一般可用“哪里”、“怎样”、“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来找出。有些句子的枝叶隐藏的较深,不容易分辨,可用加“的”和“怎样??的”等来进一步的区分。
例9 英勇的五壮士昂首挺胸地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缩句是:五壮士屹立在顶峰。
而不是: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狼牙山”和“顶峰”的中间可加“的”,即“狼牙山的顶峰”,这样,修饰(枝叶)与被修饰(主干)的关系便明朗了;是“狼牙山”修饰“顶峰”。“狼牙山”是修饰成分,也即是枝叶,所以要去之。 例10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扌契入我军阵地。
缩句是:“391”高地扌契入阵地。
之所以是“‘391’高地”,而不是“高地”,是因为“391”和“高地”之间不能插入一个“的”,即“‘391’的高地”,这是不通的。“‘391’高地”是军事上,作战前对作战区地形、地貌的编制,是特定的称谓。所以不能去之。
例11满面春风的商人坐汽车来到山清水秀的三河市。
缩句是:缩⑻ 商人来到三河市。
例11中含有两个动词“坐”和“来到”,都同施事主语“商人”发生关系,是连动句。缩⑼的句子还没有缩到最简,可用“怎样??的”把枝叶找出来。如:
商人怎样来到三河市的?(坐汽车)
即“坐汽车”是枝叶,是隐藏的较深的“枝叶”,而不是主干。自然,缩⑻与原句例11相比,语言的丰富性是无法比拟的。也许有人会认为,去掉“坐汽车”改变了原句的结构,其实没有,恰恰相反,缩⑻体现了句子的坚实结构。
2.同时保留
有些词语与词语之间,因为特殊关系的存在,需要同时保留。如:
例13 他们把小鸟关进了一个铁丝做成的笼子里。
例13是把字句的缩句。因为介词“把”的存在,使“他们”和“小鸟”这两个词语之间有了一层紧密的施受关系。“他们”是“关进”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小鸟”是“关进”这一动作的接受者(受事者)。因为这一施受关系的存在,缩句时,必须同时保留施、受者。如果只保留其中一个是不通顺的。即:
缩句是:他们把小鸟关进了笼子里。
而不是:他们关进了笼子里。或,小鸟关进了笼子里。
这一施受关系的存在,不会因为中间有其它词语而改变为松散些。如:
例14 机灵的他们把美丽的小鸟关进了一个铁丝做成的笼子里。
“他们”前多了“机灵的”,“小鸟”前多了“美丽的”。虽这样,但施受关系没有变。缩句相同。同理,被字句也一样。
例15 小鸟被他们关进了一个铁丝做成的笼子里。
缩句是:小鸟被他们关进了笼子里。
例16 兰考县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在风雪中走访了十家农户。
缩句是:县委书记焦裕禄走访了农户。
而不是:县委书记走访了农户。或:焦裕禄走访了农户。
例16中,“县委书记焦裕禄”是同位词组充当主语,所包含的两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事物。“县委书记”即“焦裕禄”,“焦裕禄”即“县委书记”。两个词语互指对方,即构成了同位关系,而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缩句时应同时保留。这种情况比较多,如:
例17 首都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缩句是:首都北京是中心。
3.单缩相连
有些长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因为主语相同,而“紧缩”在一起的。对于这种长句,可用单缩相连的技巧来完成。即:先把长句分为两个或若干个单句,把每个单句进行缩句,然后相连并整理。如:
例18 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
例18前一分句和后一分句,主语是同一个,都是“万里长城”。该句是由“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⑽“巍峨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⑾组成。缩法如下: 单缩⑽ 万里长城是骄傲。
单缩⑾ 万里长城是自豪。
相连: 万里长城是骄傲,是自豪。
注意,后一分句的“是”在相连时不能丢掉,否则例18这样的复合句,缩句后就变成了单句了。即:万里长城是骄傲、自豪。这样的相连,改变了原来的句子结构是不行的。
例19 三连的连长果断地命令他炸掉河沿上的暗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437307.html
上一篇:描写冬天的好段包括人
下一篇:升职申请书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