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一)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必修1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专题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 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三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必修2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四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专题一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第二单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单元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第四单元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专题二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 提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第二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第三单元 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 第四单元 造福人类的化学药物 专题三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第一单元 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二单元 功能各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三单元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二 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三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附录四 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附录五 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 附录六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附录七 一些合成纤维的组成及特点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专题一 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

第一单元 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 第二单元 硬水软化 第三单元 海水淡化 专题二 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

第一单元 氨的合成 第二单元 氯碱生产 第三单元 硫酸工业 第四单元 镁和铝的冶炼 专题三 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

第一单元 有机药物制备 第二单元 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第三单元 纤维素的化学加工

第四单元 有机高分子合成 专题四 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 专题五 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 专题六 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 附录一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专题二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第三单元 共价键 原子晶体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专题四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一单元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专题五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 附录一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附录一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附录二 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三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四 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25℃)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一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专题二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专题三 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 脂肪烃 第二单元 芳香烃 专题四 烃的衍生物

第一单元 卤代烃 第二单元 醇 酚 第三单元 醛 羧酸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一单元 糖类 油脂

第二单元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 附录一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苏教版目录· 选修6

实验化学

专题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 拓展课题1-1 茶叶中某些元素的鉴定 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拓展课题1-2 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拓展课题1-3 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 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拓展课题1-4 粗盐的提纯 专题二 物质性质的研究

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拓展课题2-1 铝热反应 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拓展课题2-2 苯酚与甲醛的反应

专题三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题1 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拓展课题3-1 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 拓展课题3-2 汽车尾气成分的检验 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拓展课题3-3 真假碘盐的鉴别 专题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拓展课题4-1 “蓝瓶子”实验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拓展课题4-2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拓展课题4-3 蔗糖的燃烧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拓展课题4-4 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 拓展课题4-5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专题五 电化学问题研究

课题1 原电池

拓展课题5-1 干电池模拟实验 课题2 电解与电镀

拓展课题5-2 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测定 拓展课题5-3 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专题六 物质的定量分析

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

拓展课题6-1 配制并标定氢氧化钠溶液 课题2 镀锌铁皮镀锌层厚度的测定

拓展课题6-2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专题七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课题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拓展课题7-1 用制氢废液制备硫酸锌晶体 课题2 阿司匹林的合成

拓展课题7-2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附录一 实验规则

附录二 实验室安全守则 附录三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

附录四 常见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五 常见指示剂

附录六 基本操作和气体发生装置图 附录七 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附录八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九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二)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目录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目录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三)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作者:蔡文联 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 饶志明 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

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1.1教材的设计思路

结构决定性质,进而影响到物质的用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与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且物质结构理论还与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物质结构理论为这些科学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修模块3,就是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不断探索,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之后,对物质结构理论的拓展与加深。

本着这个宗旨,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在设计上的总体思路均为: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从原子、分子水平上介绍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围绕着“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这条基本主线展开,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材通过各种栏目或附加的资料展示相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化学学科的背景下去掌握物质结构的知识,体会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2.三种教材内容的编排

2.1以课程标准为本,整体设置教材的体系结构

三种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所编排的内容都是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的,但在此基础上编者根据各自的设计风格整体设置教材的具体结构,对教材的编写形式、侧重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自由度,使得三种教材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针对三种教材的体系结构与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的比较(见附录)。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三种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异同。

2.1.1人教版

教材的引言部分体现了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的大部分内容标准,其中包括“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等等。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基本上是按照化学课标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写,主要包括“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电子排布、能级跃迁”等内容,此外在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还包含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共价键的形成、类型、键参数,共价分子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同时还密切联系实际说明了“手性分子”、“等电子原理”、“无机含氧酸的酸性”等知识,这一章包括了主题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与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部分内容;主题2与主题3的其余内容编排在教材第3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中,所包含的内容与课标一致,只是知识出现的顺序有所不同。

2.1.2苏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根据课程标准的4个主题进行整体编排,将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划分为5个专题。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及专题5“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与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相对应;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所编排的内容与课标主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基本上一致,其中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还包含课标主题4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教材专题3和专题4将课标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内容进行融合,重新编排,从另一个角度划分为“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专题3包含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构成的晶体等主要内容,专题4则着重编排了“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等内容,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手性分子”、“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2.1.3山东科技版

教材把课程标准中的4个主题融合为三章进行编写,课标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与教材第1章“原子结构”的内容编排一致,其中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也被分散到教材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里;教材第2章“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对应于课标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在内容安排上是把两个主题内容进行融合,重新分类,第2章的主要内容为“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立体模型”等,第3章的内容是在承接第2章的基础上,

主要编排了在微粒间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以及这些物质的性质”,还包括了“物质聚集的其他状态”的内容。

2.1.4三种教材内容编排具体实例【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三种版本的教材在呈现“晶体”的相关内容时,编排的方式不同。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的编排方式较为类似,它们是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分为两章来设置,而苏教版是将二者合并,教材中每介绍一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接下来就引出这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晶体,如:金属键—金属晶体、共价键—原子晶体。从内容的设置来看,苏教版的编排,使得相关知识排列紧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有章可循,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指导。

但是,在“物质的聚集状态”这方面的内容,苏教版仅仅是根据新课标介绍了几种晶体,而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的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拓展。人教版除了介绍“晶体”外还简单介绍了“非晶体”的知识;山东科技版则拓展得较深,教材用一节的篇幅来介绍除“晶体”以外的物质的聚集状态,如非晶体、液晶、纳米材料、等离子体。

2.2通过多样化的教材栏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版的三种教材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穿插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将其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这些内容生动的栏目,学生遵循栏目的提示,明确自我学习的方向,获得自主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突出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增强师生之间以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表1教材栏目设置及出现频次统计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四)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

作者:蔡文联 文章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01期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08-3-24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蔡文联 饶志明 余靖知

摘要:根据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定的高中化学教材已通过审定的有三种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课程8个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模块。本文将对新版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设计思路、体系结构、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教师理解新课标、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初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讨论修改,于2003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他们将高中化学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8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6个。新课程“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目前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宋心琦主编,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王磊主编,以下简称山东科技版)。

在6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合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研究、推敲的。因此,针对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评价,

对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以及把握教学尺度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材的简介

1.1教材的设计思路

结构决定性质,进而影响到物质的用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与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且物质结构理论还与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物质结构理论为这些科学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修模块3,就是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不断探索,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增强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之后,对物质结构理论的拓展与加深。

本着这个宗旨,三种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在设计上的总体思路均为: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从原子、分子水平上介绍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围绕着“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这条基本主线展开,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教材通过各种栏目或附加的资料展示相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化学学科的背景下去掌握物质结构的知识,体会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2.三种教材内容的编排

2.1以课程标准为本,整体设置教材的体系结构

三种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所编排的内容都是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的,但在此基础上编者根据各自的设计风格整体设置教材的具体结构,对教材的编写形式、侧重方向的确定都有很大的自由度,使得三种教材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编写方式。

针对三种教材的体系结构与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的比较(见附录)。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三种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异同。

2.1.1人教版

教材的引言部分体现了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的大部分内容标准,其中包括“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等等。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基本上是按照化学课标主题1“原

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写,主要包括“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电子排布、能级跃迁”等内容,此外在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还包含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共价键的形成、类型、键参数,共价分子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同时还密切联系实际说明了“手性分子”、“等电子原理”、“无机含氧酸的酸性”等知识,这一章包括了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与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部分内容;主题2与主题3的其余内容编排在教材第3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中,所包含的内容与课标一致,只是知识出现的顺序有所不同。

2.1.2苏教版

根据课程标准的4个主题进行整体编排,将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划分为5个专题。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及专题5“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与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相对应;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所编排的内容与课标主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基本上一致,其中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还包含课标主题4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教材专题3和专题4将课标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的内容进行融合,重新编排,从另一个角度划分为“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专题3包含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及其构成的晶体等主要内容,专题4则着重编排了“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等内容,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手性分子”、“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2.1.3山东科技版

教材把课程标准中的4个主题融合为三章进行编写,课标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与教材第1章“原子结构”的内容编排一致,其中课标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中“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也被分散到教材第1章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里;教材第2章“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对应于课标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在内容安排上是把两个主题内容进行融合,重新分类,

第2章的主要内容为“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立体模型”等,第3章的内容是在承接第2章的基础上,主要编排了在微粒间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以及这些物质的性质”,还包括了“物质聚集的其他状态”的内容。

2.1.4三种教材内容编排具体实例

三种版本的教材在呈现“晶体”的相关内容时,编排的方式不同。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的编排方式较为类似,它们是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分为两章来设置,而苏教版是将二者合并,教材中每介绍一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接下来就引出这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晶体,如:金属键—金属晶体、共价键—原子晶体。从内容的设置来看,苏教版的编排,使得相关知识排列紧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有章可循,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指导。

但是,在“物质的聚集状态”这方面的内容,苏教版仅仅是根据新课标介绍了几种晶体,而人教版、山东科技版的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拓展。人教版除了介绍“晶体”外还简单介绍了“非晶体”的知识;山东科技版则拓展得较深,教材用一节的篇幅来介绍除“晶体”以外的物质的聚集状态,如非晶体、液晶、纳米材料、等离子体。

2.2通过多样化的教材栏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版的三种教材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穿插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将其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这些内容生动的栏目,学生遵循栏目的提示,明确自我学习的方向,获得自主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突出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增强师生之间以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表1教材栏目设置及出现频次统计

人教版

栏目

思考与交流

学与问

资料卡片

科学探究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科学史1话

频次

5

11

8

6 2 12 6

苏教版 栏目 你知道吗

活动与探究 交流与讨论 观察与思考 问题解决 信息提示 化学史话 拓展视野 整理与归纳 回顾与小结 练习与实践 资料卡 频次 13 5 25 1 12 5 5 12 3 3

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苏教版(五)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针对08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觉得对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套教材应该有一些对比和分析,参考了一些有关两套教材比较分析的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整理、比较和分析,仅供参考。 人教版特点:

1、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焓变,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等),给学生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本训练。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根据高中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降低学习难度,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只给结论的极端做法。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尽可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简单罗列,创设学生的发展空间。

4、富有张力,适于教师因材施教。教材主体内容保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范围内以适应学生的主体部分,以提高性栏目形式设计提高内容,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增加。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和熵变、平衡常数、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等。

苏教版特点:

1、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限度,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观,等。

2、注重科学性,突出新思想、新内容,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也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错误的解释概念,使得教材具有长的生命力,如“熵和熵变”的引入。

3、将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有机统一。如: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相统一。

4、注重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注重与大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如: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如: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注重模块本身内容的衔接(如: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5、关注核心知识与STSE内容的整合。如,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融入“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融入“化学电源”(纽扣式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中融入“纯碱去污、泡沫灭火器、溶洞的形成”等。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与熵变、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度、沉淀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等。

必修2

这部分内容将在选修模块中在进一步展开,这里不作详细比较。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0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