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安全评价师】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问题导读—评价单
年级: 学科: 姓名: 设计者: 审核人: ,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难点】自然地理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问题】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图表比较
【教具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地图册,填充图册
【导读指南】
一、自主阅读课文“气候湿热的红土地”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位于 以南、 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 海 和 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部差异明显。西部以 和 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 、 和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属于湿润的 气候。夏季 、冬季 是本区气候主要特征。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4、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后活动题p46
二、自主阅读课文“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平原地区,地势 ,河湖 ,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这里主要种植 ,也种植 、 、 等。南方地区盛产 、 、 、 ,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活动题p48
未解决问题:
《自然特征与农业》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
年级: 学科: 姓名: 设计者: 审核人: ,
„„„„„„„„„„„„„„„„„„„„„„„„„„„„„„„„„„„
一、选择题部分( )1、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可以
A、一年两熟至三熟 B、一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三熟 ( )2、南方地区的气候是
A、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D、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3、下列省区完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 江苏省 B、江西省 C、河南省 D、安徽省
( )4、下列自然景观代表南方的是
A、 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灌木丛 ( )5、下列民俗风情多见于我国南方的是
A、 踩高跷、扭秧歌 B、赛龙舟、舞龙灯 C、庙会 D、滑雪、溜冰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B、水运是北方地区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
B、 南方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 D、南方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 )7、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土壤
二、读“南方地区图”,填下表。
A、降水多 B、降水少 C、气温高 D、气温低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内容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和地形等自然特点
2. 掌握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种类,熟悉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借助地图,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联系,并学会归纳区域地理的特征 2.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曲线图、地形图,分析气候、地形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
思想情感。
2. 通过对南方地区自然风貌、农业特色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南国风光的独特韵味,
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 2. 南方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 3. 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难点
南方地区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中国地理
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 因地制宜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3.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4.树立区域综合特征的意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重点难点】1.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自然环境对人们日常饮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 比较法 归纳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Ⅰ、情境导入:——欣赏视频:锦绣华南。同学们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与我们华北地区有哪些明显差异?) Ⅱ、阅读课文:——课本重点文字阅读,多媒体课件提示。
Ⅲ、自学展示:
1、南方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部差异明显。西部以交错分布的 、低山和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 。
3、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mm以上,属于湿润的、
4、夏季的环境下发育了 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5、四川盆地岩石和土壤是色的,因此被称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石林、孤峰、溶洞、地下暗河等,统称为 ”地形。
6、南方地区耕地多为,这里主要种植、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
7、云南省蔚为壮观,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
Ⅳ、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分组回答,完成活动目标。
1、读图7.3,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河北省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八年级地理组教学设计2014.2—2014.7 1
中国地理 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 因地制宜 (说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的位置、范围)
2、比较南方地区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说明地形特征)
3、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①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②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4、列举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
(读图7.7和7.10,完成南方地区三种常见食材与其主要分布区的连线)
V、知识解读 老师对学生活动和本节内容进行点评。
VI、拓展提高 完成当堂检测题目。
1、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
A.秦岭—淮河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
A.平原面积大 B.水热条件优越 C.气候冷湿 D.耕地集中连片
3、下列不属于南方地区常见食材的是„„„„„„„„„„„„„„„„„( )
A.莲藕 B.茶叶 C.椰子 D.竹笋
4、冬季,四川盆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影响
【归纳小结】课件展示,今天我学了哪些知识?
1
2、地理关键词:红土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水田、水稻、油菜;甘蔗、橡胶;柑橘、香蕉;莲藕、椰子、竹笋。
【知识链接】 联系乡土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兴趣。
邯郸地处华北平原中南部,发展农业条件优越,土层深厚肥沃。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玉米、谷子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兼种花生、大豆等。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较大,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
近年来,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很快,形成了永年蔬菜、大蒜、广府淡水养殖,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鸡泽辣椒、魏县鸭梨、大名花生等10个农产品特色产业之乡。涉县位于邯郸西部的太行山区,山场广阔,果木较多,以花椒、柿子、核桃最负盛名。
河北省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八年级地理组教学设计2014.2—2014.7 2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
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3.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学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2.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农产品。 难点:
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学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3.查找南方四大地形区地形特点和南方人民饮食的的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
学生:复习上册课本我国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的知识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南方地区的茶园、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田、都江堰图片):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大家还记得是哪四大地理区域吗?
学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这几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景观? 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众多,稻田成片,渔业发达,和咱们北方地区的景观大不相同。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都进南方地区。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 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四大地理区域,很自然地过渡到南方地区,再配合展示几幅反映南方景观的图
片,使学生倍感亲切,激发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效果较好。 导入二:
教师(播放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歌中的“一条大河”指的是那条河?
学生:长江。 教师:“风吹稻花香两岸”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农业特点? 学生:以种植水稻为主。 教师:“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说明什么? 学生:长江上来往船只多,水运发达。
教师:整幅画面描绘了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景色? 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同学们想了解南方地区更多的地理知识吗? 学生:想了解。
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今天,我们先学第一节 自然特征 【设计意图】
一首经典老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很快把学生带到了宽阔的长江两岸地区,带到了稻花飘香的江南地区。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学生身心愉悦,兴趣浓厚,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教师:首先请大家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南方地区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老教师给与评价。
教师(出示南方地区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知道,研究一个区域,往往先从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学习南方地区也不例外。请大家结合课文读图,完成下面几个小题,然后请几位同学到黑板前指图介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说出本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于哪个温度带?(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标记) 2、说出本区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3、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四大地形区,简介地形特点。(在图上做标记) 4、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简介河湖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学习某个地理区域往往都是先研究它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让学生边读图,边完成题目,并且把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上做好标记,安排他们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学生指图介绍:)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2°N——34°N之间,(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除外)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2、主要省份有: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东部、重
庆、、广西、广东、海南、台湾、港澳等省份。
3、(学生指图介绍:)主要山脉:秦岭、南岭、横断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
山脉等。
四大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势较高,以高原
盆地为主;东部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较低,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4、(学生指图介绍:)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钱塘江、珠江、闽江、京杭运河等; 主要湖泊: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 特点:河湖密布,水量充沛。
教师(出示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武汉市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请大家结合P46 课文读图,找出下面几个小题的答案。
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2、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是多少? 3、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这里的植被类型是怎样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图看书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课中基本上学过了,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完全让学生自学即可,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最冷月平均气温>0ºC,不少省份>8ºC;最热月平均气温28ºC——30ºC 2、位于季风区,年降水量>800毫米,很多地方超过1000毫米。
3、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红土地”。
教师: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内部各地形区之间地理差异显著,请同学们自读P46“紫色盆地与喀斯特高原”,说出二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地认识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我设计成表格的形式,条理非常清晰,便于学生们进行比较。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差异,请大家分小组合作探究P46活动题第 2、3两小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2、3小题,然后相互交流,老教师巡视指导)
(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两个小题难度较大,尤其是第2题,我安排同学们课前先查找相关资料,课上分小组合作探究,然后交流,从而降低了难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P46活动题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1):四川盆地北倚秦岭、大巴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冬季较为温暖;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较平坦,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气温较低。所以四川盆地冬季暖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双版纳北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众多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不受寒潮影响。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部是破碎的丘陵地形,不能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冬季能受到寒潮的影响。
【转承】
南方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区域内差异显著。多样的环境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好了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向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地区,古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区的农业。
教师(出示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安排学生看P47的课文和图7.7,认真思考下面几个小题。)
1、南方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哪类干湿地区? 2、耕地类型是什么?作物熟制是怎样的? 3、本区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4、本区有哪些农作物或农产品?是怎样分布的?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南方地区的农业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关于农业的知识在上册学习过,学生应该有印象,而且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所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全部位于湿润地区。 2、耕地类型属于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3、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雨热同期。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
4、平原地区、河谷、缓坡种植农作物 经济林木:茶、竹、橡胶、油桐、漆树等 低山丘陵地区
热带、亚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菠萝、芒果、荔枝等
【教师点拨】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多样,水热条件充足,农业发达,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其中,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更是十分优越,技术管理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同时,河湖众多,渔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教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地理环境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咱们就共同探讨一下南方人的“吃”。根据你的学生活经验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完成P48的两道活动题。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这两道题目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农产品)和人们饮食之间的关系。对于从小就学生活在北方的学生来说,南方地区的食材比较陌学生。我安排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学生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人地关系的理解。
学生发言小结: 第1题:
主食:以稻米为主
蔬菜类:芋头、茭白、蕨菜、辣椒、荸荠、藕、笋等。 肉类:鱼虾贝蟹、鸡鸭鹅等
水果类:菠萝、香蕉、火龙果、荔枝、榴莲、芒果、桂圆等
食材丰富的原因: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一年四季粮食、蔬菜、鲜果不断;河湖密布,鱼虾贝蟹应有尽有;养殖业发达,肉类丰富。
2、莲藕——长江中下游平原 椰子——海南岛 竹笋——东南丘陵
原因:①莲藕学生在湖塘的浅谈淤泥中,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满足莲藕的学生长条件。②椰子树学生活在热带滨海地区,海南岛是位于我国南海中的热带海岛,适合椰子树学生长。③竹笋要求温暖湿润、地势较高的环境,东南丘陵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且地势较高,符合竹笋的学生长条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20628.html
上一篇:讲道德、有品行专题讨论
下一篇:21鞋匠的儿子朗诵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