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第一篇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

(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

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安逸。

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加快。

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8.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泰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11.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

1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 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

河南省郑州市201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第二篇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安逸。

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加快。

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8.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泰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11.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

?”

1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不分离的句子说说心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第三篇

永不分离的句子

1、你的微笑,是穿肠毒药见血封喉。我的痴枉,如无形绳索甜蜜束缚。你的睫毛,是我留恋的天空;你的目光,是我飞翔的翅膀;每一次心跳,是我对你的思念。

2、流连的灯火,勾起我思念万千。茫茫的夜色,引燃我望眼欲穿。抹一下两鬓寒霜。抖一抖两袖情愁。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好想你。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那些说给树听的话,嵌在树的年轮里,随流年一点点长成参天的回忆。

5、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6、临别赠雠友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7、独唱一首歌,凄风苦雨的寂寞,独喝一杯酒,百无聊赖的孤独,独发一条短信,轻易不露的真情。独说一句话,表达我的心声:我很想你!

8、时间过去了,留下的孽种叫回忆!

9、我愿意,让我的那些与青春、与温暖有关的回忆里都是你的影子。

10、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11、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分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12、你是我的唯一,认识你我的生活充满生机;爱上你我的生活充满激情;离开你我的生活失去意义;没有你我的生活无法继续。

13、如果你爱我,我愿折断天使的羽冀,只为人世间与你的这次相遇;如果你爱我,我愿来世青灯古佛,但求修得今生永不分离。

14、你走了,送你一束鲜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绿叶是我常青的思恋。

15、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17、让春天的温暖陪伴着你,让小草的绿意陪伴着你,让灿烂的阳光陪伴着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获得成功。

18、回忆,是值得感触的,却也仅仅是拿来自己与自己寒暄的时间,给所有诺言一个期限。而这个期限则是短暂的瞬间,你甘愿,便是永远,若不是,你也可以说,这仅仅是一个谎言。

19、曾经是那样美丽,而如今却是那样安详、那样平淡,一切似乎都已伴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唯独那只有记录在纸张的文字依旧华美、依旧诠释曾。

20、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一颗,溜掉的小鱼总是最可爱的一条。错过了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一场,正在看短信的人总是我最珍爱的一个。

21、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了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了它还有什么滋味?

22、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你的娇,你的好,你发脾气时撅起的嘴。你在我的心中是最美,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体会!

23、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24、但愿你知道有个人时时关怀着你,有个人时时惦念着你像星光闪闪的,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它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25、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那些洒着汗珠闪着光彩的路,那些惊心动魄披荆斩棘的路,那些崎岖不平倍尝艰辛的路,那些浸透泪水流充满痛苦的路,自己走过的路,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表达永不分离的句子

1、你的微笑,是穿肠毒药见血封喉。我的痴枉,如无形绳索甜蜜束缚。你的睫毛,是我留恋的天空;你的目光,是我飞翔的翅膀;每一次心跳,是我对你的思念。

2、让春天的温暖陪伴着你,让小草的绿意陪伴着你,让灿烂的阳光陪伴着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获得成功。

3、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4、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你的娇,你的好,你发脾气时撅起的嘴。你在我的心中是最美,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体会!

5、你是我的唯一,认识你我的生活充满生机;爱上你我的生活充满激情;离开你我的生活失去意义;没有你我的生活无法继续。

6、独唱一首歌,凄风苦雨的寂寞,独喝一杯酒,百无聊赖的孤独,独发一条短信,轻易不露的真情。独说一句话,表达我的心声:我很想你!

7、你走了,送你一束鲜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绿叶是我常青的思恋。

8、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那些洒着汗珠闪着光彩的路,那些惊心动魄披荆斩棘的路,那些崎岖不平倍尝艰辛的路,那些浸透泪水流充满痛苦的路,自己走过的路,是自己最贵重的财富。只有记住这些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

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10、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11、但愿你知道有个人时时关怀着你,有个人时时惦念着你像星光闪闪的,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它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12、临别赠雠友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13、流连的灯火,勾起我思念万千。茫茫的夜色,引燃我望眼欲穿。抹一下两鬓寒霜。抖一抖两袖情愁。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好想你。

14、如果你爱我,我愿折断天使的羽冀,只为人世间与你的这次相遇;如果你爱我,我愿来世青灯古佛,但求修得今生永不分离。

15、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一颗,溜掉的小鱼总是最可爱的一条。错过了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一场,正在看短信的人总是我最珍爱的一个。

16、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1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8、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了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了它还有什么滋味?

19、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分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别离的句子说说心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第四篇

别离的句子说说心情

1、认识你是快乐,离开你是痛苦,在离别的日子里,支持着我是对重逢之乐的深切期盼。

2、山和山无法相会,我与你总会重逢。

3、武林门外送行舟,万种离情逐水流,今夜月明何处泊?天涯咽首不胜愁。

4、我用心与你握别,愿生活给你带来无数希望的翠绿,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5、凭着你的赤诚仁爱与多才多艺,纵使远离故土,浪迹天涯,又何愁寻觅不到情投意合的知音?无论命运把我们带到何方,友谊的纽带总会把我们紧紧相连。

6、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

7、飞吧,大雁!重振你矫健的翅膀。等侯在前方的,不会永远是暴雨和恶浪。这世间还有真诚的友谊赤你辅展着宁静的湖荡。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9、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0、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1、真正的友谊决不会因离别而断隔。你的朋友将因离别而加倍地珍惜你的友情。

12、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了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了它还有什么滋味?

13、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分离只熔得友情更浓,重聚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14、让春天的温暖陪伴着你,让小草的绿意陪伴着你,让灿烂的阳光陪伴着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获得成功。

15、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16、默默地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遇。愿这儿温馨的微风,给你捎去我的深情的祝福和祈祷。

17、临别赠雠友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1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9、火红的彩霞在雨后,真诚的友谊在别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

20、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21、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识,天地间每一分温暖,朋友间每一个知心的默契,就是离别,也将它看成是为了重逢时加倍的欢乐。

22、人生路漫漫,你我相遇又分离。相聚总是短暂,分别却是久长,唯愿彼此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23、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离别的诗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6、《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

唐·李白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10、《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送人东归》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1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别离》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6、《赠钱征君少阳》

唐·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17、《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18、《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9、《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0、《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3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