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篇一: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法治阵地建设实施方案

普法阵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营造普法宣传的良好氛围,根据“六五”普法检查验收要求针对普法阵地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 在白董路陈屋基(斗笠村)、白史路盘龙口(桥上村)、白印路陈家坝(梨湾村)三处制作固定宣传栏各两块,车站、砖厂两处制作固定宣传栏各一块,(费用:每块宣传栏加雨棚1250,宣传内容2.5*1.3*70=227.5,小计:1250+227.5=1477.5,合计:1477.5*8=11820)。

2、 各村在村活动阵地自制宣传栏(手写黑板报),农家书屋中备有法律类报刊书籍。

3、 法治辅导站设在司法所二楼调解室,坐椅10把(政府旧的),书架一个,书籍(文化站旧书,司法所到县局申请部分,购买一部分)。

4、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中学设立一个普法教育宣传专栏,学校法律图书角 。

5、 白董路和白印路两条法治大道打造宣传小标语(费用:3*400=1200)。

6、 镇原垃圾场至车站路灯杆14根,做14块户外宣传标语(内容法治三字经)。

7、在段高速路天桥悬挂法治宣传横幅。

篇二: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

XX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项目情况表【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XX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

一、设计要求

(一)艺术性:突出艺术欣赏性和视觉感染力,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城市规划布局融合,达到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娱乐性于一体。

(二)实用性:材质绿色环保,简约大气,部分内容能够方便更换。

(三)宣传性: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以及法治法典、法治名人、法治格言等相关内容。

二、设计理念

根据不同受众,因地制宜,突出宣传法治文化内涵,深入浅出表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法制运作的各个环节,全面普及现代法治精神。将法治意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将依法治国精神、法治观念植根于群众思想意识深处,使法治思想内化于心、法治精神外化于形。

三、建设内容

(一)育英路法治文化长廊建设

有利条件:XX路为县一中所在地,常年汇聚着4000多名青年学生,是法治文化宣传重要阵地之一。

建设内容:项目区自XX大道红绿灯起,止于县法院门侧,总长约800M。主要依托县一中、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

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法院铁艺护栏,依据区位、景观、人流量等特点,在不改变原有特质的前提下,双边设置162块标准法治文化宣传展示牌,宣传内容以法治进程、部门法规为主。在右侧起点至县地税局、左侧县电信公司至县一中没有护栏的空白处,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栏。

建设方式:县直普法依法治理单位筹资共建。

(二)XX法治文化广场建设

有利条件:XX广场是城区几个重要的市民休闲、活动聚集区之一,紧临XX路法治文化街,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电视台大型LED屏也设置在广场,是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传媒工具。

建设内容:广场花坛、空地植入一定的宣传牌、宣传小贴士;制作供LED屏播出的法治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

(三)XX法治文化示范村建设

有利条件:XX村山水秀丽、民风淳朴、底蕴丰厚、特色鲜明,有很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法治文化示范村建设将与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相得益彰。

建设内容:沿溪河设置一定的法治宣传牌、宣传小贴士,开阔处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栏;利用现有小广场打造法治文化广场;书写法治文化楹联;建一个藏法律图书300册以上的图书室;包装编排一台法治文艺剧。

(四)县电视台法治文化广告片、飞字广告

有利条件:有线电视连通千家万户,具有信息高度集中、高度浓缩、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生动、富有成效的宣传,

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建设内容:投放法治文化广告片、飞字广告宣传字幕。

四、时间安排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时间为2015年5月至8月底,分安排部署、组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20日至5月30日)。各乡镇(区)、县直各部门根据县普法办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至7月30日)。各乡镇(区)、县直各部门根据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大力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精心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同时要以点带面,推广典型,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将适时召开法治文化创建活动现场推进会,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三)总结验收阶段:(8月1日至8月20日)。对各乡镇(区)、县直各部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验收,总结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附件3:

育英路法治文化长廊共建单位 及宣传展牌分配表

单 位 数量 单 位 数量 单 位 数量 县委办 2【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政协办 2

纪 委 2

团 委 1

检察院 3

财政局 3

农发行 2

【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民宗局 2

开发办 2

畜牧局 2

朝阳电业 1

邮政局 1

农业银行 1

水利水产局

一 中 2

县委党校 2

住建局 3

人大办 2 组织部 2 统战部 2 妇 联 1 法 院 3 国税局 3 商务局 2 机关工委 1 发改局 3 国土资源局电信公司 1 林业局 3 人社局 3 质监局 3 民族中学 2 中医院 2 供销联社 2 政府办 2 宣传部 2 政法委 2 公安局 3 司法局 3 地税局 3 食药监局农业局 2 信访局 2 人民银行气象局 2 工商银行文体局 3 卫计局 3 广电局 3 人民医院民政局 3 3 3 2 1 3 2

篇三: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2016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方案

按照依法治县办【2016】5号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镇工作,结合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和服务全镇工作大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彝族自治州依法治州实施意见》、《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县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突出和巩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实现“法治”建设新突破。

【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镇政法书记、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镇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各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镇法律“七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全面推进全镇法律“七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1、推进法律进机关阵地建设,镇政府、镇所属各单位按“谁执法、谁普法、谁执法、谁管理”的原则,在各部门内固定区域开辟1各法制宣传专栏,定期宣传依法治省纲要及部门法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2016年10月30日前)【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2、推进法治宣传进乡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以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主题,组织成立镇法治宣传小分队,明确宣传小分队职责任务,在各村积极推进法制宣传专栏建设,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使法律法规的宣传延伸到田间地头,宣传专栏每季度变更一次。(任务完成时间:2016年10月30日前)

3、推进法律进企业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积极配合县经信局、县安监局等部门,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镇境内各企业的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4、推进法律进学校法制宣传阵地建设,配合教育局、对镇境内的中学、小学及镇所属各学校开展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检查督促个学校充分利用橱窗、楼道、墙面及各个角落宣传法制格言、警句,做到校园内处处见法的法制氛围。(工作任务完成限时:2016年10月30日)

三、政治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是“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法律“七进”的重要抓手,是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推进依法治镇的有效手段,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工作切实提升上重要日程,在全镇形成,齐抓共管,运行有效地工作机制。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各村、各单位,要根据不同行业职能,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殊时段、特殊群体的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把法制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廉政文化等建设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村、各单位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机制和屋地管理的责任机制,依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法制阵地建设工作,有效整合资源,在全镇形成大普法、大宣传、大治理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

篇四: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2016年法治交通建设计划

根据通依办〔2016〕2号关于2016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法制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特制订交通运输系统2016年度法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切实推进法治交通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实现交通运输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要求,以系列法治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法治文化建设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健全完善机制,夯实基础,为实现“两年争先、四年领先、六年率先”的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交通环境。

(一)突出重点内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

1、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以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为抓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确保年度领导干部学法不少于2次;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时间不少于2次40学时;行政执法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利用好区“公务员”邮箱普法这块品牌园地,有针对性地学法普法。拟建立交通系统QQ群普法模式,进一步拓展法制学习交流的平台。

2、强化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普法。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交通运输事业的中心工作,广泛学习宣传交通运输专业法律法规和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年内举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行政强制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等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班,通过邀请法制专家集中授课、举办法制讲座、法制骨干培训班等方式,增强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督促执法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业务技能过硬。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交通运输市场良性发展,提高解决交通运输领域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

3、深入开展交通从业人员普法。广泛开展交通从业人员普法问卷调查,探索建立“普法菜单”等与普法对象直接沟通的普法方式,不断增强交通从业人员普法实效,突出普法的显性效果。深入开展“诚信守法”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学法用法评估体系,促进道路运输市场规范运行。

(二)推进法治交通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深入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和《区政府关于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便民、高效、服务”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本系统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及收费项目由政务中心交通窗口接件,各业务单位具体组织实施。要做到责任明确,程序公开,在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决定等方面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时限要求。

(三)立足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动交通法治文化的发展

1、全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各单位要全面加强法治文化窗口建设,开辟新的法治文化阵地。根据工作特点,按照分布便利、功能实用原则,建设交通法治文化设施。

2、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要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治书画、法治事件等评选活动,对相关典型事例及时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交通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法律六进”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法律六进”工作深入开展。

3、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力度。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式,提高交通法制宣传效果。在政府网交通网站开设依法行政专栏,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交通资源优势,如:在公交车、出租车、公交站台等led显示屏上循环播放法制宣传标语,形成多个移动宣传点,充分渲染法治文化氛围,不断扩大交通运输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和深度,把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打造基层法治实践特色,努力提高基层普法实效性

1、开展法制宣传主题实践活动。各单位要深入开展“法律六进”,通过在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全系统人员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营造基层法治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2、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在已有的创建工作基础上,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学习先进、推广经验,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成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确保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在基层蓬勃开展。

3、加强法制典型宣传推广。完善法制宣传定期评优评先制度,对在年度内表现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年内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单位”、优秀法制宣传员、等评选表彰活动。

(五)严格依法管理,深入推进文明交通工程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市场的依法治理活动,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水平,提高全行业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运用多种载体和方法,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加强文明执法和科学管理,集中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安全监管职责,杜绝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业户进入市场,杜绝技术状况低劣的车辆从事经营运输,加强道路危货运输监管,杜绝因管理不作为而导致重大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道路客运市场专项整治”和“道路客运隐患专项整治”等系列活动,打击“黑车”、“黑线”,净化道路客运市场;扎实推进路域环境的整治,整治取缔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废品收购点等违章建筑,改善公路路域环境。抓好公路“治超”工作,严格超限行政许可,确保车辆超限超载率继续保持在3%以下,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畅通安全的良好环境;加大对航道浅滩险段疏浚改造,改善航道的通航条件,强化航道现场管理,认真查处侵占航产航权的行为,积极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源头管理,把现场的“禁和堵”,变成源头的“疏和导”,扎实做好安全监管工作,辖区航道始终处于在控状态,确保水上安全畅通。

三、工作要求

㈠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要充分认识法治宣传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及时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认识法治建设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保障。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与全局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各单位对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进行及时调整。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大力培养干部职工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促进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使法治建设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法治交通建设和“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㈢严格督查考评,完备台账。要切实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总体工作目标,细化职责任务,建立责任体系,严格进行考核。各单位要注重法治建设工作台帐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及时报送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法制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开展。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各科室开展法治建设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年终,局将对各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㈣落实专项经费。切实保障法治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将其列入本单位的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法治建设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篇五: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2016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所谓法治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对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的群体性观念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体现民主和法治精神的法律规范、制度、组织机构、设施等构成的法治生活的整体。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在“四五”普法期间,就提出了以法治文化为引领,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市走出了一条高起点、有特色、重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然而,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的法治文化建设,破解法治文化建设的难题,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方向,日益成为一个亟需研究和探析的课题。

一、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特色

南京是全国较早提出法治文化并积极培育法治文化的城市。尤其是“五五”普法以来,全市勇于创新,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视文化的融入和渗透,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理论先行,法治文化建设理性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人们对文化的本身,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对法治文化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无花八门。法治文化建设无现成的经验借鉴,针对这一状况,南京从2016年开始,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了以“依法治市与政治文明”、“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法治问题”、“法治文化与法治城市建设”等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和论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的研讨,进一步厘清了法治文化的内涵外延,统一了认识,廓清了思路。强烈的共识为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16年5月,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南京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宁法宣[2016]1号),这是全国较早出台的法治文化建设专门性文件,重点阐明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南京还专门举办了“法治文化建设”论文征集活动,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论文280多篇。也正因为良好的理论支撑,使南京的法治文化建设做到了定位准、理性化。

(二)注重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品牌化。“二五”普法以来,南京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普法先进城市称号。随着“六五”普法的强劲实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明确提出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实效上和品牌创建上全国领先,以此促进城市法治化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实现南京“全国普法先进城市”五连冠。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南京市作为江苏唯一五次被确定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的省辖市,要想继续种好“试验田”、当好“先行官”,就必须在“抓重点、抓特色、抓品牌”上有所作为,必须从法治文化品牌创建上寻求突破,发掘、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征、南京特点”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为使南京成为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示范区奠定基础。为此,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通过深入调研,组织论证,于2016年2月出台《关于实施“六五”普法品牌建设“百花齐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六五”普法期间,全市普法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出100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品位的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其中创建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20 个,市级项目70 个,打造出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使南京的“六五”普法工作更具魅力并充满活力。经过两年多的打造,目前,全市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呈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的生动局面。

(三)突出发展,法治文化建设全面化。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我们强调一体化运作,将法治文化作为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来抓。把法治文化建设列为“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既强调法治文化保障城市发展的作用,又注重法治文化自身的发展;既要求“法制宣传教育铺天盖地”,又要求“法治文化品牌顶天立地”;既强调法治文化的内在理念引导,又重视法治文化的外在有形建设;既强化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项目化”管理,又突出对重点品牌项目的扶持力度。全市建成了“法治文化社区”、“法治文化广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等一批法治文化基地。我们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讯公司合作,在全市开通了800万手机用户短信普法活动,其成效和影响被《人民日报》“新政点评”栏目进行了专题评述;还积极实施“法治与青奥同行”行动计划,办好每月的“18”法律广场和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月等大型活动,促进法治文化在市民中的广泛传播。

二、当前我市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南京的法治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必须清清醒地认识到,法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培育法治既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心” ,不能将法治文化建设碎片化、片面化和过程化,特别防止当前存在的几种不良倾向。

(一)过分强调阵地,法治文化建设简单化。法治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李林撰文认为,法治文化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方式三个层面。 笔者认为其包涵法治精神意识、法治规范制度、法治行为方式和法治物质载体四个方面。 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制度性文化建设与观念性文化建设的结合和互动。 但是,有的地方对法治文化理解简单化、机械化和泛化,对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不够,将法治文化与等同于法律文化 。有的在对法治文化的认知上还存在肤浅和迷茫,将法治文化建设标签化。仅强调有形的阵地建设,片面地认为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法治文化的阵地建设,忽略了法治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涵;有的直接将法治文化建设等同于城市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只贴上法治文化的内容,甚至将所有涉法性事务和活动都打上法治文化建设的标签。 从实证的视角看,法治文化建设在地方的实践绝不是搞几个标语、雕塑或广场等形式层面的东西,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二)过分注重形式,法治文化建设表面化。有些地方和单位的法治文化建设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似乎也没有明确或清晰的目的和目标,今天弄一个法治文化广场,明天搞几场法治文活动。内容尽管丰富而驳杂,而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大都停留在形式层面,浮于工作的表面。有厦门同行撰文指出,有的地方和单位法治文化建设缺乏地域行业等“个性”,要么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脱离实际、舍本求末、上下一般粗,或者重一般活动轻法治实践;要么,法治文化建设“老瓶装新酒”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千##第1篇律、满足于搞几次法制宣传咨询、开展几次文化活动、印刷几本宣传册,工作缺乏时代性、“个性”和长效性。 我市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确实也存在这一过分注重形式的形式主义现象。有些所谓的法治文化载体,如有些地方的法治文化宣传队、法治文化宣传中心等只是挂了一个法治文化名称而已,缺少真正的法治内容和工作抓手。

(三)过分注重评先,法治文化建设功利化。工具主义思想也是法治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有些地方将法治文化建设当做一种权宜之计和过场性活动,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机关部门和领导的检查和评比,做完了也就束之高阁,并没有深入而可持续地将其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做。有的地方为了迎接检查和搞评比,工作重复开展、活动重复组织、阵地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比如,有些地方和单位仅仅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来做,敷衍应付,缺乏论证,忽视法治文化建设的群众性主体地位,将法治文化场馆设置在偏远的地方,一年也来不了几个群众参观;还有的地方将法治文化基地建在不对外开放的单位内部,大门长年森严壁垒,不对外开放,失去了法治文化全民性的应有之义。

三、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南京市的法治文化建设由单纯的“文艺化”、“活动化”逐渐向“有形化”、“多元化”方式转变。随着法治城市建设的加快,全市将法治建设工程作为“三大工程”之一,与综合改革工程、党建创新工程同步实施。近来,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又提出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这些都为今后的南京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贴近百姓生活,推动法治文化的生活化。法治文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治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 最终实现人的法律素质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得以确立。当前形势下,法治文化建设一定要紧贴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把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南京不断推出特色举措,突出群众性、广泛性、深入性,让法律与群众“零距离”,实现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深化。全市以“法律人在行动”为依托,积极打造“法律学堂”、“法治讲堂”、“法律夜市”等与群众“无缝对接”的法治文化传播载体。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开发制作法治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环保袋等产品,广泛传播法治文化。全市还组建67个法治文艺团体和法治文化创作队伍,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参与者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

(二)弘扬城市精神,推动法治文化的场景化。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 其中,法治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重要构成要件,涵盖了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等内涵。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将这些法治精神通过一定物质载体、有形手段表现出来,实现从内在的城市精神到外在的法治文化,再从外在的法治文化到内在的法治精神的互动。近年来,南京市建成花神庙法治文化社区、和平法治文化广场等40多个法治文化阵地,将法律知识通俗化,法律规范直观化,法律历史形象化,法治内涵具体化。

(三)把握文化本质,推动法治文化的艺术化。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文就是花纹一类的饰物,化则是改变的意思,那么文化大概就是用美好的事物去教化和改变人。因此,文化的最本质的品质应该是真、善、美。法治文化建设要想从“共性”走向“个性”,必须 “接地气”,也就是要积极萃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从而依托地缘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南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有大量有益成分值得汲取。法治文化完全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滋养,形成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六合区把法制宣传与当地农民画有机融合,创作一系列法制农民画作品,成为南京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秦淮区将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和普法内容相结合,首创了独特的法治皮影戏,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浦口、栖霞、鼓楼等区还将法律故事、法律格言、法律知识,以书法、摄影、剪纸、连环画等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表现,让人们在审美中感受法律的熏陶。

(四)遵循传播规律,推动法治文化的现代化。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制宣传阵地正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单向性向互动性、静态性向动态性、纸质性向电子性等发展。法治文化建设更要与时俱进,善于开发新颖的传播形式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QQ群、楼宇广告、户外电子显示屏、公交地铁移动TV等现代传媒,不间断地刊播法治故事、法制警句、法律格言、法制动漫、微电影,开辟以学习网站、网络论坛、法治网游等为代表的新阵地,推动法治文化的密集传播,占领现代传媒正能量舆论传播的“制高点”。近年来,南京市注重现代电子传媒的宣传优势,围绕“宣传渗透、交流指导和检查督促”的功能定位,建立了“依法治市综合网”、“南京普法网”、“远程教育网”、“公务员学法网”等网络普法阵地,全市部委办局、区和市直属单位160多家建立了相应的法制宣传网站或网页。在公交、地铁移动TV上开设“法治快车”专栏,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制动漫进楼宇活动,促进了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和多元化。

(编辑:华华)

篇六:法治阵地建设规划
2016人防办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2016年人防法治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积极参与争创“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活动,深化依法行政、法治惠民、法治文化建设,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促进改善民生、依法保障民权、强化公民法治意识。围绕上述指导思想,现就2016年人防法治建设工作制订如下计划。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机关学法活动、机关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行政人员执法培训和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工作。进一步厘清法定的权力和职责,定期开展法治工作研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推进人防建设和协调解决与人防相关的重大问题,促进人防建设沿着法制轨道科学、健康发展。

二、加强法治型机关建设

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要求,规范行政审批,落实内部监察,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首问负责制、代理制等制度。加强政务公开,畅通监督渠道,提高人防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规范人防执法检查,严格执法程序、裁量标准和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行政执法案卷内部评查工作,规范执法文书和案卷归档。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规定。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积极预防安全事故和公务犯罪。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围绕“六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机关政治理论学习、人防法制宣传橱窗和“5·10”、“5·12”、“8·1”和“12·4”等特殊的时间节点,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两会”精神,学习宣传人防法律法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省物业管理条例》,深化“法律八进”活动和普法宣传,重点做好“法律书籍送农(居)民、法律服务到家庭、法律文化进村居”活动和廉政书法比赛、人防工作进社区宣传活动,着力办好人防网站、人防教育展馆和《日报》及手机报人防宣传专栏、,广泛宣传人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人防的知晓率,进一步营造人防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法治惠民服务

强化惠民理念。把依法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强人防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突出富民惠民便民利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人防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办好惠民实事。一是在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上,加强行政指导和行政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建好人防工程,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全面提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群众生活的能力。二是在下基层、结对共建、城市拆迁等工作中,贴近群众,主动了解和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三是拓展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人防法治宣传普及到市区所有社区,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加强法治工作领导

围绕全市法治工作要点,加强法治型机关机关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坚持“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把法治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创建活动中争创一流的业绩。三是进一步深化基层人防规范化建设和街道社区人防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人防特色的新做法、新经验,打造人防法治建设新亮点。四是加强经费保障,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62209.html

    上一篇:长十郎水果

    下一篇:镇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