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篇一: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使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工作中,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制定本课改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课改目标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进入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生成新知与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4、教师教学行为目标---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课改主题

1、MS-有效教育(2013-2014上学期)

2、“寻疑渐进”教学(2013-2014下学期)

三、实施步骤

课程改革实验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9——2013.12)

①组织教师学习MS-有效教育,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

②进行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③召开动员大会,成立课改实验小组,制定课改实验具体行动计划,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④运用各种途径、形式对社会、家长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宣传和动员,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氛围。

2、实验阶段(2014.3——2014.5)

①在各实验年级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课程教材实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新教材、新教学观摩培训活动。

②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专题研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与资料。

③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并推广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式,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3、总结评估阶段(2014.5——2014.7)

①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总结,在自评的基础上,迎接上级对学校实验工作的评估。

②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汇报总结课程改革经验,鉴定研究成果,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修改提出系统的建设性意见。

四、教师培训

1、课型方式(2013年9月)。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EEPO有效教育(课型方式)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2、学习方式的训练(2013年10月)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EEPO有效教育(学习方式的训练)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团体活动基本要求(2013年11月)

各学科的教师学习EEPO有效教育(团体活动基本要求)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4、“寻疑渐进”教学法(2014年3月)

5、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文本,吃透教材有助于把握教材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

6、每周二下午数学教研时间,每周四语文教研活动。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

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的改革,涉及到课程体系、结构、功能、内容、管理等系列的变革,因此,建立符合和适应课改精神的教研体系和制度尤为重要。

1、建立起课改实验领导机构、研究机构,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

教研工作。

2、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备课组一般每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一个学期不少于12次。

3、积极参加或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大型教研活动。

(二)积极总结经验成果,重视研究过程。

1、为了很好地把实验过程体现出来,总结出经验成果,并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学校将收集课改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成果。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论文、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其他成果的评奖活动、竞赛活动。

2、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推动课改研究。

课改研究课题化、专题化最能取得成果,全体研究人员要在以下专题中选择至少一个进行研究,取得研究成果。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

(三)制度管理

(1)课改工作小组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2)学科教研组每两周组织1次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3)每学期组织1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4)课改实验教师每周听随堂课,及时指导课堂教学。

(5)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六、后勤保障

1、学校将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各类人员的培训经费到位;

2、学校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奖励办法》,将安排专项经费奖励实验教师;

3、各部门全力支持课改,在资料、设备等方面尽量满足课改班。

篇二: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

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五、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组 员: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认真执行省课时计划,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制定学校课程表,依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上课。结合教师特长配备各学科教师,保证课时计划的有效落实。做到开齐上足上好各门必修课程,有计划地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师、

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成果。 开发《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时进行上课,开发《兴趣篮球》校本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并以 “国学立品 篮球健体”特色教育为课题立项开展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突显教学特色。 加强体育活动,开展上午下午综合课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训练,做好眼保键操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2、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选订的教学用书,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

以《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以“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为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维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课时教案。具体要求是:

(1)认真编写课时教案。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备课要在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情况,整体把握教材,适当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

动探究的意识,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编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要求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教学重难点,每一课教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明晰的教学过程。

(2)实行多种形式的分层备课制度。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立足课堂有计划开展校本教研和大区域互动教研,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3)、加强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实行三种呈现形式,电子教案(详案)、手写教案(简案)和书头教案。进行备课改革,语、数、英、品、科、音、美学科实施电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专人主备-集体研究-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加强个人二次备课研究同时在书上进行标注,形成书头案。其他学科教案手写,也提倡个性化备课,可尝试一定量的电子备课。

电子教案统一框架、字体、字号;手写教案统一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设计。学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业务检查和公示并进行总结指导,检查结果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2)、常规业务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主要采取“查、听、评”三种形式,抓好备课的各个环节。“查”进行教案检查,既看集体备课原教案质量,又要检查二次备课的质量。“听”主要是在领导随机听课后听教师谈课和教学反思,及时了解教师对备课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了解教师教后对课堂的分析和改进策略。“评”是学校领导、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价,看集体备课教研情况,以此促进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

【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1)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挪课或增减课时,上课不得迟到或提早下课学,上课要站立,手机

必需关闭。上课前熟悉教案,要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不讲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上要灵活地处理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2)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科书的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依据《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和《双阳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提出教学常规要求。实施领导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通过观看三课:随堂课、优质课、公开课来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人一课活动,采取教学领导、教师本人、同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量化打分,成绩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激励教师积极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请区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指导教学。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课程培训,学习外校教学经验。抓实校本研修,每学期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本学习笔记、一本教研记录、一本教学反思、一个听课本、一节调研课、一篇教研论文。不定期举行“新理念〃新

篇三: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2015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为更好的落实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学质量,现制定我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课程新体系,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改目标

1、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发挥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三、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何志东

副组长:常振亚

具体负责人:王巧珍

成员:杜双权、马海霞 、 常元喜、 李利杰、王利平

四:方法、措施

1、以校本培训方式为主,帮助教师充分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将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课改方案,力求在课堂上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参与,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同时要求教师写好课后反思。

2、以导学案编写和使用作为本期课改的重点,一方面抓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教师根据我镇课堂教学六步模式动手编写导学案,另一方面,很抓导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通过常规检查,跟踪听课评课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体现导学案的价值。

3、进一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交流,拓展升华”的和谐课堂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相融共济的课堂气氛。

4、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本期我们将落实学习小组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积极培训小组长,并要求组与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学校将从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跟踪考核,确保“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5、课堂模式

本期我们继续创设人人积极参与的“和谐课堂模式”,知识传授要求在理解、掌握、运用上下功夫。充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立足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融学、教、研为一体,并通过一些理论学习,制度激励等,鼓励教师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

四、活动安排

1、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进行新课改业务学习。

2、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听课、评课,以求共同提高。

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课改论文与心得体会。

4、积极培训骨干教师,树立标杆,典型引路。

通过学习培训,努力在我校形成“敢于想名师,努力成名师”的氛围,使大家学有典范,行有目标,确保课改功在我校顺利进行。

五、本期课改目标

“和谐课堂模式”在我校形成,学习小组活动学生参与面充分扩大,广大教师能根据学生情况编写质量较高的导学案,课堂检测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将不断研究与积累,力争成为新课改的先锋

第2篇: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构建达标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教师主导:民主授课,教师前后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

2、学生主体:学生在课堂内表现积极主动,情绪热情饱满,勇于自我表现。

3、课堂活动: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体验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组织,明确互相分工

组长:刘银清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工作的总体规划及协调

副组长:常先珍

职责:负责全校课改的具体事务的组织筹划

成员:全体任课教师

职责: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改的相关材料及工作的实施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派教师去参加上级安排的新课改培训,多去听上级组织的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

五、初步尝试

由于我校班级少,教师人数少,教师年龄偏大,有一定素质与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基本上没有,因此,可以想象我校实施课改的难度有多大。但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讨论,觉得我校还是可以实施课改的,只不过,步子不宜过大,要求不要过高,逐步实施。

1)、召开课改专题会议,让教师了解新课改意义和方法。通过网络观看别人的授课方式,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2)、授课模式供参考:

数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实践(或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发散思维,拓展应用,发散思维,,课后总结,畅谈感受

语文:创高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解决问题,读写结合,总结升华,词句,巩固检测。

六、实施途径

1、 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新课改教案,准备讲公开课。从低年级开始到高年级。通过听课的形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2、领导平时经常推门进教室听课,起督导作用,对课改有进步的老师予以表彰,对没进步的老师给予鼓励和帮助。

七、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1、 领导责任

为了更好获得课改的第一手资料,为解决教学工作的 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去听每位教师的课,课后,领导要组织教师们实事求是的评课。同时,检查上课教师是否认真地备课,上课,上课内容是否与教案一致,是否按照我们课改的要求去做

2、教师责任

教师必须做到严格按照课改的方法去作好课前的备课,其情况主要通过听课教师的评课去反映,必须做到教学内容与备课内容相符,否则将追究教师的责任

八、追踪调查,加强交流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其产生之初,都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问题,难免在实施之初会磕磕碰碰的,为此,我们要发挥集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当我们的老师上完课后,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交流,包括经验或烦恼,同时,要求我们上课教师要每月一篇教学反思,其篇幅可长可短,期末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但必须是讲的是有关我们课改的相关内容,同时,听课领导之间和上课教师之间在听完后可或长或短的花点时间交流一下心得,而且,听课领导在听课的侧重点应放在方法的把握和学生取得的实效上,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连贯,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可暂时不谈。

九、加强考核,务求实效

领导要脚踏实地,认真的执行好每步监督,一方面,学校加强对教师备教考核外,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大对课改学生的追踪了解,了解他们在课改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第3篇: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我校教育和教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讨论研究,决定在我校全面推行“10+30”教学模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组织领导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XX.9.22-9.26)。9月22日上午乡教委召开各校负责人会议,下午我校立即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了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了目标。

第二阶段:建章立制,学习研讨阶段(20XX年9月27日—20XX年10月14日)。一是学校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认真学习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掌握其操作要领,领悟其内涵;三是学习景州联小、子弟小学、黎阳学校和任重完小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强对各学科基本操作模式的研讨,组织优秀教师根据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实施备课,设计导学案。

第三阶段:运用立标阶段(20XX年10月15日—20XX年12月)。第一步,搭建平台,开展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学用“10+30”模式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活动中让一线教师进一步掌握其教学流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技巧。第二步,倡树典型,培养学科标兵。把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选拔出来,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或培养对象,培养造就一批学科标兵,形成梯次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三步,典型引路,实施专业引领。尽快树起本单位学、用“10+30”模式的典型,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本土专家,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2月—20XX.4 )。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力度,在认真学习运用基本模式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丰富、提升基本式,提炼出基本式的变式。同时要发挥学科带头人或课堂教学本土专家的作用,通过举办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活动,推广他们的典型课例,使每位教师都能上出高水平的课

第4篇: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包括教材的改革和教法的改革。教材改革是改革教材的编排、选择和逻辑,目的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法的改革是从方法上的改革,重建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和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根据丰都县教育委员会《丰都县中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行动计划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董家镇中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一、目的宗旨

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学习金字塔”为理论支撑,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基本途径,以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全面更新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课堂结构,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我镇教育质量和水平,强力打造董家课改特色。

二、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李世平(董家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

副组长:李普权(董家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

成 员:黄素华(董家镇中学副校长)

熊碧平(董家镇中心校副校长)

黄宗权(董家镇飞龙完小校长)

熊中权(董家镇彭家坝完小校长)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校级实施方案与学期推进计划;

2、注意课改动态,积极吸收有关课改信息;

3、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高教师课改理论水平;

4、深入课堂观课,组织议课,开展多形式的研究活动;

5、总结课改经验,提升课改成绩,塑造课改精品项目,打造课改特色学校。

三、工作目标

(一)转变教学行为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的传授知识是重视“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呼吁以人为本,教学要重人的发展。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功效。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育的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已经很不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和需要了。林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要培养教师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教师的工具,这是以教定学。我们要研究“从学生如何学”来决定“教师怎样教”的新型教学行为思路,不能再以“教”为主,而要以“学”为主,要调整好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教学只看最终结果,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要重视看教学过程,即学生是怎样在学,教师是怎样在引导,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5、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念你写”等形式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就是“容器”,师生关系极不平等。现在教育思想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是主体,学生可以像老师一样在小组内发表意见、交流。

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组复新巩布)是由19世纪下半叶的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这种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树立角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勇于创新、勇于积累、勇于总结、勇于借鉴、勇于学习和勇于提高,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创新自己的教学风格。

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培训、磨练,实现教学行为的开放性、多样性、特色性和有效性。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学观和新的课堂观,彻底走出“封闭式”,大踏步跨入“开放式”。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机械重复”练习和“填鸭式”灌输。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设相关的学习活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

2、变“我要学”为“我能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变“我要学”为“我能学”,必须从对学生学法指导入手,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3、变“我积累”为“我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支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变“我介入”为“我投入”

体验性是现代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强调主动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的非智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身得到发展。

5、变“我相同”为“我不同”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以自己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去学习和掌握相同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性。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自信自强,成人成材。

(三)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单一分数的唯一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忽视了个体差性和差异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呼唤建立新的评价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让教师在教学中享受生活,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成长。

评价要重发展、重能力、重素质、重水平,堂堂有评价、小组有评价、天天有评价,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优化,要重视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重视学校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实现生生有发展、班班有发展、校校有发展和教师人人有发展。

1、要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时,可以多设评价项目,如“素质发展全优生”、“文化学习优秀生”、“文明少年”、“特长生”、“进步奖”等,让每个学生都有“牌子”,都有“面子”。

2、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自我评价。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要把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的“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将过去的“集中制”改为“民主制”,即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由来自教师、家长、学生同伴、学生本人甚至包括社区成员等几方面的评价共同组成。

3、给予学生期末综合性优化评价。期末评价是学生的一个阶段性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的评价要到位、得体、多鼓励、重发展。既要给学生一面“镜子”,又要给学生一个“面子”。

四、工作措施

(一)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全面展开

1、中学课改

董家中学的课改工作重点在7-8年级主要学科,以“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在一年之内,推进到9年级实施课改,使中学毕业成绩更高效、更优化。

2、小学课改

小学组的课改重点在3-6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以此推进其他学科的改革发展。语文学科以“丰都县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和“小学语文五环节教学模式”为主,数学以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先学后教七步教学模式”为主。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常规教学、基础教学,逐步体现新的课改理念。

3、各中小学课改学科均必须实施与课堂教学模式同步的“学案制教学”。

各校要制定详尽的校级课改实施方案、课改实施推进历程计划和相关制度表册。

课改工作,20XX年起好步,开好头,各校选择好课改苗子。20XX年实现一定区域的课改面,秋季实现整体推进,科科有模式,人人有项目;20XX年全镇中小学课改工作主体要成型,初具特色。

(二)以“四课”活动推动全镇课改

1、领导干部上好教改“观摩课”

每期第3-4周为“领导课改周”。从教管中心主任、教研员、学校校长、支部书记到各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在“课改周”内上好观摩课。在“课改周”内由教管中心组织全镇中小学行政、骨干教师参与观摩学习,小学组采取“本校执教”和“校际交换执教”两种方式相结合,让全体行政在课改行程里表现出优良的信心和决心。

2、教研员上好教改“研究课”

教研员每学月在基层学校上一节学科研究课,充分采用各校各学科使用的课改方法,在课堂中找感觉、找问题、找案例,与一线教师一同成长。

3、骨干教师上好教改“示范课”

各校校级骨干教师由教科室在学期工作计划中必须安排课改示范课的日程,按计划开展活动。镇级骨干教师每期由教管中心安排一次示范课,小学组摆课现场在三所小学巡回。骨干教师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课改方法的辐射作用,要利用课改模式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绝不允许“轻装上阵”、“素妆登场”。

4、青年教师上好教改“合格课”

青年教师指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含每年入伍的新教师),每期由各校教科室安排好一轮教改合格课。青年教师的课改标准要求人人合格,凡评价不合格者,均要求再设计、再上再评,每期必须达到“合格”水准。各教科室要切实制定“青年教师课改合格课评价标准”。

通过“四课”活动,让课改之花开遍每校、每班、每人,营造课改历程“周周有展示,月月有精彩”。

篇四: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2015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第2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李传涛

副组长:孙金伟

成 员:郭方旭、赵祥涛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新课程实施计划表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4、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计划的指导者;

5、教师是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鼓励者;

6、教师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者;

7、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8、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

(3)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5、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有体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

6、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7、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到见解。

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

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保障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和指导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组织老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

2、成立培训组织,制定考评细则

①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务处为组织单位。

②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定点定时定人定主讲,并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

③把课程培训做为今后几年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将具体培训情况记录到教师的业务档案中。

3、组织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按年级分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参加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4、周到具体安排培训内容

①要求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②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③了解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④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学科教学方法。

⑤探索学生日常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八、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坚持 “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1、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成立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工作研究小组,前者以校长为组长,把握方向,后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负责落实,并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2、具体实施中坚持教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做到“研有物”、“研有质”,一切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不做空洞研究。同时,教研要广面积,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课题。

九、做好实施新课程理念、标准、评价工作的宣传、总结工作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个人成长记录袋》作为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校园网页,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第3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针对我镇小学实际情况,经镇中心小学领导会议研究决定,我镇小学将学习蒙山县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强化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高效课堂,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我镇小学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黄裕漂

副组长:黄绍笔 黄主堂 唐凯英

组 员: 凌秉帅 磨光平 梁护兴 农林巧 黎子程 姚子文 韦照远 王秀瑾 王 瑾 吕麒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副校长(1),办公室主任由黄绍笔副校长担任,负责组织处理我镇小学新课改的日常事务工作,联系电话:07708517631。

校长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要积极示范,深入开展课堂调研,关注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组织及教学资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3. 召开全体学校领导会议、教研组组长、教师骨干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后召开全校教师教改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4.组织全镇骨干教师先到蒙山县进行培训、听课取经。

5. 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教师研讨会,开设相关讲座,探讨学习蒙山中小学课改经验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6.搜集课改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7. 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实验教师集体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备课样式,设计出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格式。

8. 总务处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增加黑板面积,按蒙山课改教学模式的要求布置好教室。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试点。经过“课改领导小组”讨论决定,首先在全镇18个教学班试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安排如下:

(1)思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5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黄剑平、陈为民、曾小丹、韦升球、李佩芳、农小敏、邓建昭、李博、王佐心、陈继民;

(2)江平村小学三年级3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梁琼娥、黄景超、刘逢庆、吕小联、胡璧玉、梁江怀;

(3)广元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为:吴静娴、凌广、农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小学四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黄绍球、胡安天;

(5)华加村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梁福珊、李科、施善群、黄秀英;

(6)明哲村小学二至五年级各1个班,任课老师分别是:江领、李根、苏丽华、林生民、黄美、甘维民、吴娇民、陆燕波;

(7)昌墩村小学二年级1个班,任课老师是:赵卫忠、王谨。

试点班级要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同时也采用自愿原则,欢迎其他班级积极主动参与新课改模式,实验班成功的经验将在全镇小学逐步推广。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备课,利用假期提前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要提前一周完成。

2.抓好预习,教师要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改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全面抓好对各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教导处要加大对各备课组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交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阶段总结、反思。全面总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推广课改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四、实施策略

(一)课改班级要对学生科学分组。

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落实互帮、互查,小组内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据班级的大小, 把学生均衡地分为7—8组(兼顾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每组6—8人,小组中包括学习中各层次的学生,编号1、2、3、4…,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每组选拔组长一正一副,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纠错、辅导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通过组内探究交流来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教师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反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二) 重点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适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怎样追问等。

3.备好合作,参与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4.培养小组长。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组长知道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小组的有序合作。

5.组织好小组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再让中游生发言,最后让优等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6.加强小组展示的组织,如小组黑板展示时,注意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课堂要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四)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班级要做好服务性指导工作,每周定时定量在课改班级听课,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时刻把握课改方向,指导课改方法,研究复杂问题的对策。同时,加大推门听课的力度,加强监督和指导。

全校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典型课例观摩课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坚持骨干先行,借鉴蒙山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各个学科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创新各自的模式。构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符合课堂教学规律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规管理促课改。

一方面,要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走“导、学、练”三案统一的路子。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月查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六)严格把握训练环节。

增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科学合理性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堂作业要精选。控制内容及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课前预习作业与当堂达标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很好地落实教学核心内容;在保证基础的基础上,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实践作业等,并注意及时评价。

要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必须提前找准本课时的作业任务、学习要点,集体确定作业内容,早给学生布置下去,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完成预习作业。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学后采取组长查、组内互查、教师抽查等形式确保学生都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保证效果;课前二分钟进课堂,教师再次确定作业完成情况,为上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七)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放在研讨每课时的预习作业、教学设计(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等)课堂作业内容等。

实行课堂改革,是一种实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进经验可供参考,为了更好实行绩效考核,根据新要求,修订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4篇: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 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至旧的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我们首先要注重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力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进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启蒙运动”,把我们自身的教育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全体教师不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应注意改变我们每天正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篇五: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新课改宣传标语

【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新课改宣传标语

( 1 )走进新课程,人人有责任

( 2 )扎实推进课改 再铸教育辉煌

( 3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培育新人,重目标重主体重实践发展能力

( 4 )让思想武装课程,让理念指导教学,让智慧走进课堂

( 5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 6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 7 )纳新吐故,辩证解读课程标准;扬优弃弊,理智改善教学行为

( 8 )务求真实、张扬个性、注重实践、关注过程、鼓励创新

( 9 )实施课程改革 提高全民素质

(10 )迎接新课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11 )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3 )课堂是一个开放的、旋转的舞台,教师与学生都是表演者

(14 )逐步构建“培训、课题、资源 ”三位一体的研训互动新模式

(15 )树立大教育观,建立学校―家长―社区伙伴关系

(16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

(17 )加强新课程师资培训,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8 )自觉更新观念 全力实施课程改革

(19 )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参与课程改革

(20 )探索创新 齐心协力搞课改

篇六:新课改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2015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此,特制定郭集镇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我校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实施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上确保一致。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首要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我校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各年级组成立了以年级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在校内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主要职责分别是:

组长:李长青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吴长明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徐金宝邵士阳茆永适金伟刘学斌贾立明

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课程设置

1、课程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是指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的主题活动展示和安排在课表中由语文教师实施的经典阅读课。

(2)选修课包括指的是七年级的汉字书写课。

(3)课时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七年级每周3节,八九年级每周2节地方和校本课程。“崇德笃学”主题活动展示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阅读、写字课排进课程表。

2、课程安排

(三)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认识和工作态度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我校将采取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外请专家讲座、开展专题研究、交流经验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统一认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四)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如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听评课、调控指导,经验总结,问题解决等。具体如下:

1、校本课程开课过程管理

①校本课程排进学校课程表,教师实施情况纳入教师工作量,工作量与教师绩效挂钩。

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听课、教法学法指导。

③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和组织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以便教师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与改进。

2、场地的使用及学生管理

①必修课程《崇德笃学主题活动展示》由政教处安排,主演班级在学校四楼多媒体展示厅展示,电视转播到各班级。

②写字课和阅读课在各班教室,由各科任教师执教。

③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平时考勤及考核情况综合计分。严格学生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学生的出勤进行月公示。

3、课表的安排及教师管理

①所有校本课程都编入学校课程表,课程表下发到各班级。

②上课情况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③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教师的出勤情况、授课时数、简案检查情况进行月公示。

四、课程评价

(一)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评价的要素

1、校本课程目标:

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推力紧密、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学习的学习者。

2、校本课程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开设适宜的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管理:

教师要管理校本课程,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4、促进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内容,广泛开展活动,不断的总结提炼,为校本课程的深层次开发进行谋划。

(二)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

1、深刻领会校本课程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3、逐步提高本人的规划、组织、管理、知识以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4、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与教育情景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教师要肯定其存在的价值,并加以运用,有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统筹规划不限制其生成性,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和成效的能力。

(三)对学习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

五、实施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让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意义。做好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估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3、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协调社会、家庭共同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机制。

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园环境改造与建设,加快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实践基地的建设步伐,建设好学校网站和开发校本课程主页,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方案二: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积极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学校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感召下,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向多学科延伸开来。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孙向海

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学校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分管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学校培训、督察学校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学校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学校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学校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选择并制订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学校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学校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指导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与参与实施的教师一起研究课题、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学校课程实施的经验积累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学校化。

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学校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五、学校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学校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学校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学校的优势资源生成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向拓展型课程的方向去研究和开发。

六、课程的实施:

1、相关教师每学期应撰写学校课程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灵活性。

3、在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学校课程活动后,及时做好记录。

5、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学校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便整理总结,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做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学校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适当时加以必要的奖励。

八、学校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学校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学校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学校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学校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把优秀的学校课程活动或案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学校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方案三: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石景山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40分钟。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七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第二,劳动技术在七至八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

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总课时100课时。

第三,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课堂与课余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共60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80课时。总课时140课时。

5、地方课程

根据区教委规定和安排,在七至九年级开设六门地方课程,包括写字、预防

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等。其中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在学校的机动时间内完成。在七至八年级开设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七年级开设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9课时,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9课时。同时,在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中,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在每周一的地方课中安排,在七至八年级开设,共35课时。写字课在八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共70课时。

6、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学校,在外语课程方面有以下一些思考和做法。

首先,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就英语课程而言,遵循新课标倡导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讲授,忽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听、说、读、写语言学习的技能层面上,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心理特征进行课程设计。我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如下:

(1)核心课程:配套区统一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南,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平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拓展课程:配套经过选择和批准的辅助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的密度。拓展课形式有口语课、阅读课、视听课、外教课等。

(3)活动课程: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百词竞赛,英语棋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英语广播等,每学年在年级活动的基础上,搞一次有影响力的全校性的英语活动周,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

(4)双语课程:在其它学科课程中,渗透专业词汇,中英结合,让学生掌握一些各学科的专业词汇,提倡有条件的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

(5)家庭课程:求得家长配合,请家长有规律的督促学生完成校外时间的外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背诵习惯。

(6)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同学们耳熏目染,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其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并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目前学校选择法语课作为学生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六、课程实施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价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方案四: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在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保新课程工作在我校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提升办学理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扎实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主要目标任务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学科课程改革实施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改革和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课改。

1、促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i。

4、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5、注重学科整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机构

1、课改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邹平

副组长:于少军、莫宝珍、于建军

2、课改实施学科组:

语文组:组长:武小翠

成员:宋九丽、黄秀民、王玉凤、贾国军、黄丽娜、胡艳华

数学组:组长:于泽

成员:吴凤芝、樊学文、庞艳银、武小微、刘素芬、齐迎春、赵颖

英语组:组长:马玉

成员:何慧、韩晓玲、于秋云、李文韬、翟子文

理化生组:组长:李明远

成员:张振国、马建新、宋久兴、宁德宪、宁志伟、张冰洁

政史地组:组长:朱君科

成员:王亚民、李翠萍、柴继华、宁晓丽、于小红、左文玲、张久明、于秀梅、

于少军、于建军

体音美:组长:景永旺

成员:郑国珍、陈永新

信 息:组长:庞艳春

成员:陈晶晶、谢海民、穆荣

校 本:组长:李仁

成员:张金、武小翠

四、资源配备:

1、教师配备:为确保新课程实施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组建一支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8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