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篇一: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民营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突出,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显现,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对于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民营经济的基本内涵

民营经济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早期对民营经济的涵义理解主要局限于所有制方面,把民营视为民有。所以把民营经济称为非公有经济、非国有经济、非官方经济、非政府经济。民营经济的涵义,首先应该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除国营以外的经济形式,内涵十分宽泛。具体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合作经济、国有及集体经济中的承包租赁以及委托给私人或合伙经营的经济,还包括乡镇企业以及非传统的集体经济。这里,传统的集体经济特指传统体制下名为集体实为国营的这部分经济。民营经济的内涵体现在民管民享上。民营经济的内涵从所有制角度来看,实际上包含了多种所有制形式,有个体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主要指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承包租赁、委托给私人或合伙经营的国有企业)及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对民营经济概念的提法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的概念突出了以民为本的含义,民营不等同于私营。民营经济在我国现实中包括七块: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合作制、三资企业中非国家控股的外资经济、股份制企业中非国家控股的企业和国有民营企业;其中前四大块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因此,民营经济大体上相对于非国有经济。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的范畴应着眼于它的运作特征,是与官营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个体、合伙、私有、成员入股分红的合作社、员工入股或公众持股的股份经济,以及外商投资或中外合资合作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由地方政府或农村基层政权出资兴办的集体经济,具有官营经济的特征不能列入民营经济。第三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围不涉及生产资料归属问题,即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也可以是民有民营,更多的强调了其经营特征。

按照全国工商联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民营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民营经济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本文延用工商联对民营经济范围的界定,所指的民营经济是狭义的民营经济,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严峻复杂,行业竞争持续加剧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步入了依靠自身创新转型的发展时期,民营经济压力加大,发展相对趋缓。发展面临的压力主要是:

首先,宏观环境变化。针对前一阶段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局部过热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土地、银行信贷、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政策,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寻求新的增长突破的民营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宏观政策面的调整无可避免地对民营经济起到了“减速”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仍将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直接影响。

其次,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己不再明显。与外资经济相比,民营经济缺乏政策优惠;与国有经济相比,国有经济具有政府主导优势。经过多年的改制,国有经济基本退出一般竞争性

行业,主要集中在效益比较好的垄断性行业,尤其是包括电信、金融业、教育、科研、卫生、公共管理等。

再次,外来资本对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冲击。港澳台与外商在我国投资增幅加快,所占份额上升,在肯定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外资的进入使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外资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均远超民营经济,可以预见,在开放的竞争性领域,外资将对民营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

2.增长方式尚未转变,高新产业步伐缓慢【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民营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传统产业占有重要地位。而传统产业升级缓慢,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方式主要以量的扩张为主,散、小、低特征较为明显。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减弱,这与民营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仍未有效转变,传统产业升级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现有高技术民营企业是高技术产业分工中的“配角”,依附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从整体上看,民营经济产业分工处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下游,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与传统工业不同,民营经济高技术产业的相关产业链不长,下游企业发展的基础并不稳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其竞争优势依然局限在成本和价格上。

3.改革创新停滞不前,体制优势逐步丧失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民营经济主要是以千家万户自发创办家庭工厂的形式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路径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停留在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由于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领导层内部的一致性、利益动力的有效性等优点,一方面易于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另一方面,在创业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企业的发展确实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民营经济的壮大,家族“本位制”逐渐显现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悖的一面:缺乏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分工,组织结构封闭、排外,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合理分离,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扩张能力、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家族管理的多重权力结构导致了规则的不透明和家族成员的利益纠纷,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要进行制度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型家族制管理模式,这对苦心经营多年的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来说都将面临处理家族和企业发展关系的痛苦抉择,导致多数民营企业思想观念上存有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意识,缺乏发展壮大的追求和气魄。

同时民营经济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滚动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股权结构,或亲友式的股权结构。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很不透明,一般通过家族、亲友自身扩股,企业股权结构出现内部锁定。民营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现有的股权资源外,主要是依靠人才,只有吸引人才参股,企业才有活力,但是在家族式的股权结构下,人才参股十分困难。因此长远看,能否实现家族制的现代化改造,已是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4.高级生产要素相对匮乏,公共体系亟待健全

高级生产要素的匮乏日益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于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拥有的人才数量更低。人才短缺成为民营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之一,不仅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也难以寻觅,以至于有企业希望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民营经济过去之所以能在大学和研究所缺少的情况下发展为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主要依靠民营企业家在全国范围内整合智力资源,依托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但这种创新模式对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作用己显不足,主要是大量中小民营企业需要区域公共创新服务体系的支撑。产业集群要从低成本集群提升为创新型集群,需要有当地大学与研究所的支持,这已是世界上成功产业集群的共同经验。也就是说,大企业借用智力的创新模式只能独善其身,而不能兼顾整个集群,而且这种创新模式成本偏高。当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民营经济几乎所有主要产业的共性问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题,对区域高级生产要素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

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

1.落实平等发展政策,营造公正市场环境

从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情况看,国有经济因为有着垄断行业等特殊优势,其投入产出率远高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则由于有着特殊的政策支持而处于效益增长的高端。民营经济的小、散、低,去除成长迟、积累短等因素外,行业准入的制约、创业资本、创业环境的制约是民营企业成长困难的主要因素,通过创造各经济主体间平等的竞争环境,来形成各种经济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已十分必要。平等竞争环境从发展过程看有起点平等、发展结果平等与发展机会平等三大切入点,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是发展机会的平等,通过竞争来解决效率评价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从金融、税收、技术创新、晶牌创立、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各方面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法律环境,营造政治平等、政策公平、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2.加大基础投资力度,优化民营经济结构

当前,民营经济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弱化,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突出。民营经济要想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必须保证有一定量的投入,只有在一定量扩张的基础上,才会有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才能不断地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大投资,必须明确投资方向,集中资金保重点,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向重大基础项目、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倾斜,突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大投资,还必须进一步激发民营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融资和投资环境,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推出更多有市场前景和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项目,以吸引民营企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大量投入。同时,要在增量投入的带动下,加快存量调整,推进资产重组,把盘活存量资本作为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以名牌产品、先进技术为导向,组建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民营企业集团,形成互补优势和规模效应。对于那些确实已经陈旧、落后,不可能再产生效益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要下决心彻底淘汰。

3.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经济增长方式还属于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比较低。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技术变革与创新己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支配力量,要实现民营经济的新跨越,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先导,加快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一要通过提高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要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主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要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限制高耗低效的项目,尽快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同时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确立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技术人员,结合本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来创新,使民营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又要利用外力为我所用。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帮助企业进行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4.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人才供应机制

人才是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民营经济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就必须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民营企业人才供应链。一是把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列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指导;进一步规范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等机制,确保民营企业人才在政治待遇、政府奖励、资源共享、权益保护等方面

与其他类型人才享有同等的待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人才建设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一套各级政府分工负责的民营企业家培训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作用,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讲座论坛、组织考察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和规范,建立经理人才数据库,制订业绩评价体系,完善引进、备案、推荐等工作程序,鼓励创建猎头公司等高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实现从业主管理型向职业经理人管理型转变、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创造条件。三是强化政策导向,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引进高级研发人员,引导企业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知识水平,为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房宁.草根经济与民主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史晋川等.民营经济研究与制度创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周霖.民营经济内生发展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篇二: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当前经济情况下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关建议

当前经济情况下民营企业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有关建议

建 议 人:

联系电话:

单 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近两年经济形势下,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许多民营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但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一、主要问题

(一)企业融资难。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靠自身积累或向亲友借款,或向民间借高利贷,融资有限,成本较高,向银行申请贷款难度很大。

(二)人才匮乏。受地域限制,民营企业依然缺少高新技术和人才。如今,本科虽已经普及,但是很多高新技术人才仍然愿意留在一、二线城市,导致目前行业内的相关人才还很匮乏。

(三)网络环境下,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方式有所冲击。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用户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和人机交互功能。正是这种发展使得传统营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将导致大众市场的终结,并逐步体现市场个性化。【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二、有关建议

(一)加大民营企业贷款支持。建议政府和金融行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保障民营企业运作,使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能正常运转。优化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管理,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缩短民营企业融资链条,整治层层加价行为。

(二)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对民间投资开放。在公路、铁路、能源、电信、水利、市政公用设施、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推出示范性重

大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降低民营企业用工成本。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降低。初创小微企业领取营业执照1年内可缓缴社会保险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在完成聘用合同约定工作任务并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到小微企业兼职兼薪。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五)强化财税支持。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按上限执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政策。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政策。

(六)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培训,进一步强化企业“走出去”意识,提升企业“走出去”水平和业务人员操作能力。对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构建营销网络给予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占领市场打开空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企业自建或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等政策。

(七)维护民营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责任。严肃查处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吃拿卡要行为,严禁非法干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成立民营企业行政申诉中心,并完善相关机制。

(八)加强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的督查。在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民营经济政策信息服务平台,滚动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政策,建立完善政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定期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落实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对检查和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篇三: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2016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当今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解我县民营经济的现状,解剖制约民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果显示,至2016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16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16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16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16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16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代理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

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三、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二是转变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更新观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主题,形成共识,从思想上根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着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舞台,为民营企业牵线搭桥,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帮助民营企业家学习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引导他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严守商业信用,把目光投向国内国际市场,敢于办大事,创大业,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市参观学习,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树立长期发展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3、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诚信意识,重信誉、守合同,真正做到以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促进我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四: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2016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现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简析。

一、民营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实力增强。2016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1371户,本年新增2062户;从业人数98944人,本年新增4669人;注册资金累计达150918万元,本年新增9440万元。私营企业累计达1964户,本年新增251户;从业人员52365人,本年新增1790人;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373164万元,本年新增79494万元,新增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到317万元,远远超过全部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90万元。

(二)民营经济量质同升。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累计完成1090945万元,同比增长8.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4.8%,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6.2%,同比增加1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8.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7.2:58.9:23.9,其中,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增速快于整体民营经济1个百分点。

(三)民营工业整体向好。2016年,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71488万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3.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43.2%,同比缩减0.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民营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民营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8.8%,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长有33.5%来源于民营工业。

(四)民营投资大幅回落。2016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投资额614935万元,同比下降16.2%;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71794万元,同比下降13.0%,比去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2.9%,其中: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268704万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民间投资的比重达47.0%,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农户投资21000万元,同比增长1.1倍。

(五)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6年,民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78876万元,同比增长13.6%,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9.2%。民营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7609万元,占民营三产的比重达18.2%,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增长11.6%,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民营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7682万元,占民营三产的比重达18.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增长4.4%,增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市民营经济冲击较大,民营实体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发展困境,受当前价格回落、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二)资金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现象,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资金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较低,加上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政策。

(三)产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装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产业能耗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五)服务环境有待逐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民营经济具体管理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关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兑现;全民创业的发动面不够,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积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将其做大做强。在发展好农副产品加工的基础上,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向终端产业和产品延伸,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三)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为依托,建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吸纳具备条件的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抓好政策、服务、信息的整合、链接、共享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制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为民营提供贷款服务,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引进各类民间银行等投资主体到我市落户,盘活金融市场;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合法经营,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帮助有实力的企业民营企业加快上市直接融资步伐。

(五)引进培训多措并举,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人才引进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系统网络优势,适时组织开展网上招聘活动,为民营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训方面,坚持自主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企业全员操作技能,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

篇五: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2015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_[实习报告]

党的十六大,对民营经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全国的民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今年3月,广东省委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这是全面指导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广东增创发展新优势,推进全省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也标志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但在山区县,目前仍存在着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认识上有差距、环境欠佳、企业融资难、管理机制落后等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人们观念的陈旧,贫困山区县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疑虑,思想上固守“民营经济等同于私有化”的错误观念,担心民营经济的壮大会冲击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致使社会主义“变色”。因此不敢大胆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二)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逐步修改《宪法》,基本上完成了对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到肯定的过程。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地方也没有制订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鼓励民间企业家投资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或政策规章,致使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法律保护方面的障碍。

(三)民营经济融资难,企业的发展得不到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山区县金融部门开展放贷项目比较局限,县一级根本无放贷权,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得从“地下钱庄”和私人手中用高利率借款以及相互担保等途径应急资金,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营运成本。

(四)财税政策不平等,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因国家鼓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不配套,而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和财政对国有企业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和其他各种服务。另外,民营企业除了缴纳正常税费外,还面临名目众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些都造成了民营企业待遇的不平等和发展的困难。

(五)现有民营企业素质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以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为主,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据调查,山区县域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文化素质不高,使山区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经营管理中容易盲目决策,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企业经营常常“四面出击”或是“一哄而上”,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山区民营企业还存在产品单一、市场狭小、科技含量不高、信息不灵等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加速发展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宽松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区贫困县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经济的“七分天下”。就如地处粤东北部,毗邻赣南、闽西,只有25万多人的平远山区县而言:目前,全县有大小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6011户〈间〉,其中民营企业2699间,从业人员3万多人。2002年度,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82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 96.1 %,税收5009 万元,占全县纳税总额的 72 %。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创汇385.95万元,同比增长31.4%。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也足以说明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已成为山区贫困县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贫困山区县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广东省委《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思想,同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山区贫困县的实际,制订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努力营造一个政治平等、社会尊重、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服务到位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做强做大,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建立和建全法律保障机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个人的私有财产需要法律来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因此,山区县要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执法刚性,加强民营企业的保护工作,使民营企业家食上“定心丸”,安心大胆创业。同时要坚决清理、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及规章、政策,抓紧时间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尽快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职责。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坚决及时地追究处理,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办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各种贷款业务。

金融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借贷机制,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建立专门以山区县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或赋予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新的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金融部门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可实行无形资产,动产资产抵押贷款,允许企业以信用、品牌贷款抵押等,降低申贷“门槛”。三是对山区县银行、信用社要适当放宽信贷政策,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以满足山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发挥财税部门职能作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财税部门要从重国有轻民营的观念上转变过来,要按照“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在开放投资领域、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及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是在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上要不分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投入的目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扶持其发展,使民营企业享受到国有企业的扶持待遇。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山区县财政虽然是“保吃饭”的财政,但也要立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培植壮大财源。每年可从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县级预算外资金和回收的本级原发放生产周转金中按百分比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和担保贷款等。 三是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调整现行的税制,合理确定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尤其是所得税的负担是当今世界税收改革的趋势。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应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的原则下,适当调整现行税收制度。对在山区贫困县投资办厂的民营企业,要同样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除从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外,在期满后的五年内,再给予应纳税款30%——50%的减征,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四是投资开发建立民营经济科技园〈工业园区〉,为发展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五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民营企业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六是培训好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帮助企业建制、建帐,加强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努力降耗增效,增加企业收入。七是强化政府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利于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另外,由于山区闭塞,还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不断帮助企业创新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五〉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使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一是政府要象关心国有企业一样关心民营企业,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培训,使民营企业家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企业家求高、求强、求大的意识和魄力。二是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知识。使其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取代家族式、经验型等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民营企业管理跨越式发展。四是帮助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和优化民营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山区民营企业多以传统及资源型产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那些资金、技术较为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逐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素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五是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开拓产品市场服务。山区县要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做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调查论证,引导好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尽量减少民营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使政府弱化了的“宏观调控”经济的管理职能转变为高效的服务职能。

篇六: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2015社会综合治税存在的现状及思考

社会综合治税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积极性,建立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依靠征管方式、征管手段的创新,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加强税源的源泉控管,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机制,营造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税收氛围。一、当前社会综合治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各界对综合治税的认识不统一、措施不扎实。(1)思想认识不统一,在思想认识上对综合治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主观上对搞好社会综合治税的意义和方法仍然把握不清,简单理解为综合治税仅是做形式,可有可无,在工作上没有主动性,敷衍了事,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未能真正理解其实质所在;二是认为综合治税是税务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本职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在联动中对综合治税工作应付了事,缺乏主动意识;三是少数基层税务机关对综合治税工作依赖性过大,认为政府提出综合治税具体工作就应该由基层政府多做,工作上存在扯皮现象。(2)措施落实不扎实。综合治税工作虽然正走向规范化,但大多数仍存在仅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工作,工作措施落实力度不大,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工作主动性不够,没有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理念。2、社会综合治税氛围不浓。(1)宣传工作长期性不到位。在社会综合治税宣传发动上缺乏长期性,仅满足于会上讲、挂标语、黑板报,或为迎接检查而进行的突击应付,虽然面上宣传有声有势,但没能传到千家万户深入人心。(2)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没有普遍形成,出现了政府部门“一头热”的现象。不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只顾自己利益,对综合治税不闻不问,甚至少数财务人员盲目听从于单位领导,而不顾《税法》、《会计法》的规定,没有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意识。3、在操作中漏洞较多,创新不够,税源流失日益突出。(1)社会综合治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具体操作中硬搬模式,没有因地制宜形成当地形之有效工作措施,造成了税源流失。(2)在征收管理中存在“唯任务”的思想。认为一些税种比较零星,管理费时费力,形成了只看重大税源而忽视零散税源管理的现象等。4、考核奖惩落实不到位,导致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进展缓慢。(1)奖惩措施不到位。一是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影响了考核的不到位,综合治税工作仅做表面工作,从而严重影响了年度考核实绩。对在社会综合治税中的先进个人只有口头承诺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二是由于财力限制,手续兑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税、护税单位工作积极性。(2)打击偷逃税力度不够。对少数偷漏税的企业惩罚“轻不着边,重不到位”滋长了其漏税恶习,也影响了主动交纳税款企业的积极性。(3)考核力度不大。对由于涉税信息不准确,传递不及时或对税源监控不力,不按要求代征(扣)税款影响财政增长的不能动真碰硬,追究具体人员执法过错责任。二、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的具体工作措施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实践,主要从以几方面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建设,创新税收综合管理新模式,加强零散税源管理,实现社会综合治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责任化,优化了经济发展税收环境,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在全社会建设依法诚信纳税的浓列氛围。1、加强组织领导,重抓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地方税收零星分散,面广量大,隐蔽难控管,一方面单靠税务部门税源难以监控到位,另一方面征收成本较大,税务管理效益偏低。为此,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理念,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税收管理工作意见》,对协税护税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业务流程进行规范,明确各部门综合治税的权利、义务,实现了部门配合协作形式由人为协调到制度规范的转变,由单纯靠协商沟通向受责任义务关系约束的转变,以形成了“政府管税、部门协税、群众护税、税务办税”的全社会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1)加强协税护税工作领导。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协税护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协税护税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督促、指导,定期召开联席办公会议,会商协税护税工作等有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税护税的联系工作,做好协税护税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以及综合信息的交换、反馈等工作。各组成部门做到分工协作,积极配合,信息共享。(2)逐级建立协税护税队伍。全县22个镇(区)均成立了由镇长(区主任)任组长的协护税工作领导小组,财政所长任各协护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协护税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60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