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资料员】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一
《人类是大自然的破坏者数据资料》
正方: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两种思路:
1.人类曾经因为侵犯大自然受到惩罚,只有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才能赎清自己的罪过、继续生存发展。
(本思路实际上不排除人类即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又是大自然的破坏者,过去曾经是破坏者,而现在是保护者,未来也必将是保护者。缺陷是既是保护者又是破坏者总让人有些别扭,并且可能被对方转化为“你说的是价值上应该成为保护者,但事实还是破坏啊”)
2.作为大自然的一环,人类一直在用自己的自觉行为、自己的方式保护大自然,维护自然系统的稳定、平衡与发展。
(这个思路是我下面会比较多阐释的)
3.破坏自然的根源是人类的动物性(欲望膨胀与非理性),保护自然的根源是人类理性,对人类来说理性占据主导,所以人类是自然保护者。
两种论证标准:
1人类既有保护大自然行为,又有因为自己的错误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看的是谁为主流。
类比:警察也会失手打死平民,但警察仍然是人民的保护者。
2人类是一个整体,尽管部分人有破坏自然的行为,但从整体上看,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论证方法(下面的分论点几乎是每种论证方法都要运用的)
1人类是大自然的一环,保护自然利益直接关系人类切身利益(需要)
2人类能通过自身理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的意义,并诉诸主观能动的行为(需要)。 3人类是有理性的,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借助规律保护自然(能力)。
4.人类的有感情的,保护大自然表现了人类对家园的热爱。
反方: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两种思路:
1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类还没有担当起保护大自然的职责,我们才要更多的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这个思路仍然是事实价值之争)
2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环,应该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保护自然(这个思路的核心是根本否认人类能保护大自然,因为要讲清楚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没关系,下面我会详细阐述)
两种论证标准:
1人类既有保护大自然行为,又有因为自己的错误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我们看的是谁为主流。
类比:警察也会失手打死平民,但警察仍然是人民的保护者。
2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各自特性决定人类不能成为保护者。 论证方法:
1人类的利益与保护大自然有不可协调的矛盾(意识)
2人类的价值理念与大自然的规律不可统一(意识)
3人类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自然力,无法保护整个大自然(能力)。 4大自然有规律指引下的自我修复机制,不需要保护者
二.概念界定:
(正方反方都是从思路2出发的)
正方:
1改变不等于破坏
人类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在改变周围的环境,原来的森林消失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人类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在攫取自然资源,利用自然。
可是这些可以叫破坏自然吗,不一定吧。
如果改变和利用等于破坏的话,那么一只老虎吃掉一只鹿,这算不算得上是破坏呢?
所以破坏大自然是要看是否破坏了自然系统的稳定、平衡与发展。
在不破坏这些DD的范围内的行为都不是破坏自然。
2人类行为不等于人的行为
我今天看一个日本人不爽,打了他一顿,这是我的行为还是国家行为呢? 同样的道理,一部分人的破坏行为能不能被叫做人类的破坏行为呢?
人类是一个整体概念(当然这个点是要用类比加固的,对方完全可以大胆的说人类就是种群行为,举个例子说,人类的足迹到了月球,难道是每个人都上月球了吗?反击是登月宇航员的行为已经不仅仅代表自己,也代表了整个人类的进步啊)
如果打整体,就可以说人类具有整体理性的特征(从每个人的角度,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性;从整体角度,人类制定了法律道德等保证了人类的总体理性),不可能出现一个整体的不理性(那人类就灭亡了)
反方:
1生态环境不等于大自然
大自然就是自然界,是整个地球生物圈。
大自然由各种生态环境组成,是生态环境的总和。
生态环境只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各位业内人士,如果能找个比“生态环境”更好的词论证这种部分整体关系的,不妨在下面说说,小生谢谢了)
以此我可以说人类保护环境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保护某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但因为人类的局限,他们永远也无法承担起保护整个大自然整个地球生态圈的职责。
打一个类比,美国能为世界的和平在一定领域做贡献,但谁都不能说美国保护着世界,美国是世界和平的保护者。
2弥补不等于保护
保护是尽量照顾,免受破坏,前提自然是破坏未发生。
而弥补则是在破坏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降低破坏带来的损失。
人类很多行为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自己已经破坏自然的基础上,弥补自身行为带来的罪过。这是将功补过,不是保护。
三.具体阐述
正方:
我主要阐述一下人类的理性问题吧。
人类群体有整体理性的特征,非理性只是部分人的行为。
1理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
2人类的道德法律教育等机制保证部分人的非理性不会扩大到人类整体。
以核战为例子,人类担心核战争由来以久,为什么从来没有最后爆发核战呢? 为什么尽管有恐怖分子科学狂人但最后没有出现他们按下核按钮毁灭世界呢? 是因为人类有整体理性,严格制约了少数人的非理性行为,
如果人类整体进入非理性,不需要核武器,每个人拿把刀就能毁灭全人类了。 反方:
1人类的利益与保护大自然有不可协调的矛盾
当保护自然与人类利益冲突时,人类会选择什么?
如果有一家人快饿死了,只有杀一只保护动物一种方法能拯救他们,你会选择什么?
地球只能承载20亿人口,但现在有了60亿,那40亿怎么办?
在这里,人类是无奈的,考虑自身利益使他们不能放手去保护自然、从自然出发。 2人类的价值理念与大自然的规律不可统一
人类的价值观念往往是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而自然规律是优胜劣态。 按照自然规律绝症病人该死去,而人类却会尽一切努力拯救,
这种矛盾导致人类同样不能放开手从大自然出发保护大自然。
以上2点也正是当今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
3价值理念
人类说自己是大自然的保护者,就相当于美国说自己是世界的保护者一样 是建立在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大自然强的基础上的
这说白了还是征服自然的观念在作祟,
而今天我们应该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虔诚的态度而不是保护者的态度去面对自然(这个点价值升华用的,结辩前别提,免得挨打)
四.场上战略
正方可以选择的主战场:
1.事关人类切身利益的保护(臭氧层空洞等)这个比较容易打动观众
2.避免谈及人类活动带来的破坏。
可以举些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然后再说人类对此的保护行为。 比如最近食人鱼侵入到中国淡水水域破坏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
比如厄尔尼诺这种全球气候灾变
举些这样的例子,举人类直接带来的东西很容易被对方引入悖论中
人类保护人类破坏的DD?
3人类理性的旗帜,对未来的正面憧憬
反方可以选择的主战场
1人类的利益与保护大自然有不可协调的矛盾
这个时候要不要保护
2人类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自然力,无法保护整个大自然。
3大自然有规律指引下的自我修复机制,不需要保护者,这个可能需要一定时间阐述
五.总结
如果真要说交锋,
最后很可能交锋的是两种说法,
人类只是在为大自然的系统稳定、平衡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叫不叫保护整个大自然。
正反方会用不同的说法解释这个问题。
反方强调只有将整个大自然置于自己保护之下才叫大自然的保护者。
而正方则要避免反方这种企图,认为只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保护自然就叫大自然的保护者。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环境监测就是按照国家或地方关于污染防治和保护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标准,对污染源排放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测试,并为科研、决策、立法、处理污染事故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环境监测是一切环境保护活动的“耳目”。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可分为两类。一是污染源监测,即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一般是在污染物排出口,定期、定点采集样品,分析、测定不同形态有害物质的浓度、排放量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二是环境监测,也就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监视,明确其数值、范围、污染程度,通过综合分析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
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等;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又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气象参数和总悬浮颗粒物(TSP)、降尘、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臭氧(O3)等;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水文、气象参数以及温度、酸碱度(pH)、悬浮固体(SS)、溶解氧(DO)、生物耗氧量(BOD)、化学耗氧量(COD)、某些毒物等。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遵照国家和国际上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来进行,监测结果要编制成专业文件。对监测过程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环境标准是对某些环境要素所作的统一的、法定的和技术的规定。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环境标准用来规定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考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效果。
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方法标准,还有排污收费标准等。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标准的环境词汇、术语、标志等的规定。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标准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根据适用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现行标准和超前标准。另外,由于国情有所差别,各个国家的环境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为保障人民健康,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环境标准,但鉴于当前科技水平和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相比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做了事实求是的考虑。
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进行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和城市建设的依据。
能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提供能源的多少。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 破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大大发展,甚至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18世 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代替人力畜力,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上转向以煤炭代 替木柴的时代,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逐步代替蒸汽作为主 要动力,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石油、天然气大规模开 发,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因而使西方经济在60年代进入了“ 黄金时代”。
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必然引起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经济的大发展。而能源 的利用程度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是衡量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一 个国家技术进步程度的体现。
当今世界对能源的消费数量急剧增加,人们感到常规能源的开发和供应已难以满足社会对能 源的需求,能源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显然,如今能源不足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 展的影响是很大的。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不上,经济发展就要减慢,甚至停滞,人民生 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能源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如 此,能源问题还是当今世界影响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 。可见,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 自然界中以天然的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二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关于生态环境或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例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
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的环境
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
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像破坏环境的事例在生活中很多,如夏天在校园里,有的同学把吃过的雪糕皮,饮料瓶都仍在干干净净的校院里,这样破坏拉校园的环境卫生。
在比如,农村,有的农村人把一些垃圾(如一些动物的粪便)就倒在马路上,这样不紧影响拉交通,还严重的影响拉环境。
回答者: ik976 - 二
全球气候变化
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级 2007-10-25 20:03
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三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四
《谈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谈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摘要 本文阐述了环境破坏的根本因素是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下滑所致,主要的直接因素就是人类所采用的目前这个不完善的科技工业所致,而不是人口增长所致。
关键词 环境破坏 思想道德 科技工业 人口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把一只青蛙放入一锅开水中,这只青蛙受不了,立即从锅里跳出去。这是生命的本能。可是,然后把这只青蛙放入一锅冷水中,再将水慢慢地加热。这一次,一开始,这只青蛙在锅里悠哉游哉,觉得很舒服,等到后面水温渐高,感觉不适时,却无力跳出,活活地被烫死。这却是生命致命的弱点——死于安乐。悲哉!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仅有的生态环境——地球却越来越遭到破坏。人类虽然觉悟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没有改变这每况愈下的状态。这样下去,人类真的会象那只呆在冷水中的青蛙会慢慢烫死!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各个方面都已遭到严重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都遭到严重污染,还有噪声污染,动植物资源也遭到严重污染毒害和破坏。这些污染和破坏绝大部分原因是工业污染和人类的滥砍滥伐,滥捕乱杀所致。然而在初中《生物》(1)第二册中,却把问题归结为人口过度增长所致。我看这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造成环境破坏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的道德素质日益下滑所致!包括人类因无止境的贪欲和懒惰而采用西方的这种不完善的科技而带来的工业污染!
人口的增长虽然会带来粮食的危机,耕地的紧缺,住宅面积的扩大而使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动植物资源的减少等等,但这些因素当中也大多有人类道德败坏的因素在里面。就人口增长本身而言,我国主要是解放初期受一些思想、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人口大增的。一个是当年的“人多力量大”等号召的影响,这里面有政治、军事原因。而这个政治、军事因素不会跟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关。另一个是在一些地区,一些家族为了自己的强盛或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大量生育。 在一些地方住宅用地和厂房建设用地也是随意毁坏良田,其实有些情况他们完全可以另择他处而建房。可是,人啦,太自私了!只管自己建房,哪管将来的事呢? 而当今,环境破坏的最大直接因素是人类科技推动下的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现在不过才二百年左右,却给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近一个世纪,工业污染更加严重。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外,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等,以及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而进一步带来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沙漠化、泥石流、龙卷风、干旱、洪涝等等都是工业污染而带来的间接影响。因此,这科技工业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短暂的舒适,却给人类将带来永久的痛苦,甚至灭绝!
人有一种追求安逸的心,而这种科技工业就能满足人类安逸的思想,可是这种科技工业却为人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种安逸却是很短暂的,宛如那只冷水锅中的青蛙。但人类不是认识不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可为什么为了追求这短暂的安逸而什么都不顾了呢?况且,这科技工业带给人类舒适的二百年时间相
对于这个漫长的地球历史年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再者,就工业污染而言,所有的排污单位完全可以经过净化污染物而后排放,可是又有几个单位会花大量的资金用来处理污染物呢?自私和懒惰使得他们无所顾忌地排放污染物,这环境破坏难道不和人类的思想紧密相关吗?
事实上,人口增长确实会带来环境的危机,但目前地球上才六十多亿人口,这个数据地球完全可以承受得了。可这个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很严重了。1987年,世界人口为50亿,难道这个地球只能容纳四十多亿人口?否则就会使环境遭到破坏?如果这个地球上不出现现在这种不完善的科技工业的话,这个地球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环境污染吗?实际情况是,世界上不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环境破坏最严重,而是工业密集的地区环境破坏最严重。现在世界上这六十多亿人口,如果没有这个科技工业,只不过生活水平较低而已,绝不会使环境遭到如此大的破坏!这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个地球环境全被这几代人自私地破坏了,哪管子孙后代呢?
所以,如今地球环境破坏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是人类的思想道德下滑所致!是现在这种不完善的所谓科技工业所致!但愿我们自认为聪明的人类不要象那只被水慢慢烫死的青蛙,希望我们立即觉醒!
人类目前正想移民到火星上去,可是,人类不把自己自私的毛病解决掉,我想即使火星上能居住,也同样一下子就会把火星污染掉,甚至会进一步污染整个宇宙!人类还担心外星人会来入侵,我想这是人类瞎操心,外星人看到人类这么坏,地球这么脏,他们才不想来呢,别污染了别人。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第1版,第163-165页。
2004.5.31
2012-02-06 14:24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五
《从生态环境破坏到生态文明建设》
从生态环境破坏到生态文明建设
土管12乙 陈莉 1292310213
摘要 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然而,现今的生态被严重破坏。文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发展,生态文明逐渐被破坏,以及人类为此而做的相关措施。
关键字 人类与自然 生态文明 生态毁坏 生态建设 保护
正文 在原始社会,人类进入石器时代,劳动工具简陋,只能被动地依赖自然、顺从自然,从自然界获取很少的资源,对自然的利用能力极为低下,其破坏作用也很小,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维持着以人对自然的完全被动服从为特征的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
在农业社会,随着劳动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进步,人类主动利用自然、开发资源的能力增强,相应地对自然有所破坏。但从总体上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仍然低下,对自然的破坏也很有限;相对于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资源环境还有较大容,没有出现全面性的生态危机。这一阶段,人与自然维持着以局部性、阶段性不和谐但整体相对平衡为特征的融洽关系。
到了工业社会,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科技进步加快,大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工业化的这些成果都是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传统工业化道路也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自然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生态系统恶化加剧,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生态危机的重大威胁,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紧张,变得很不和谐。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破坏。为了自身缓解生态危机,西方发达国家以巨大的投入治理环境。他们天使也向欠发达国家转移生态成本,使得欠发达地区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比如后起的中国发展单向度的传统工业文明使得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问题。
水污染:不可承受的生态毁坏第一“重”
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中国七大水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地表水污染非常严重。此外地下水污染也不容乐观。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例如最近曝出温州瑞安一河流工业污染严重,浙江企业家悬赏20万清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事件,可见水污染的严重性。
大气污染:不可承受的生态毁坏第二“重”
2011年,在国家掌握监测数据的325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以及标准的城市只
有3.1%,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5.9%,三级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战11%。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一半在中国。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对人而言,大气污染又会造成狠多呼吸道疾病,对人体产生极大伤害。
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可承受的生态毁坏第三“重”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加上一些地区的滥捕、滥杀,全国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有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濒危脊椎动物有398种,占总数的7.7%左右,258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中国由于生态危机,带来了很多危害:经济损失巨大,影响社会安定,加剧了自然灾害,制约了小康社会的建成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生态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生态文明”的概念陆续被提出和使用。
生态文明是认了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重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放在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指出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
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为本质要求。二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三要落实生态文明行动。生态文明不是光靠嘴说就实现的,环境破坏也不是靠嘴说就能解决的。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人与自然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少用一次性筷子,“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小事情,为环境保护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 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六
《生态危机数据》
生态危机数据
1 气候变化
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高级学者尼克·布鲁克斯称:“到本世纪结束时,温室效应气体可能会倍增,而全球的平均温度将上升至少2摄氏度。最糟糕的可能就是某些地区的气候会发生彻底的转变。而这将对现有的社会体系造成破坏性影响:那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们会大规模地迁徙他处,针对粮食和资源的冲突将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虽不至到威胁人类生命的地步,但其潜在的破坏性却不可忽视。”
未来七十年发生几率:高
危险指数:6
2 进化时钟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专家斯丁德尔说,每种物种都有“进化时钟”。过了几千辈后,人类会在较年轻时就出现老化疾病,导致人口大幅减少。
“每种动物都有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和年龄的增加,染色体上的端粒会越来越短。一旦染色体变得极短时,我们就会患上像癌症、老年痴呆症和心脏病等病症。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直到几千辈后染色体才会变得极短。”
未来七十年因染色体变化导致人口急剧下滑几率:低
危险指数:8
3 病毒流行
英国健康保护署负责人赞博恩教授指出:“上个世纪出现了SARS、HIV以及四种流行性感冒,每个世纪都会有重大疫病流行,本世纪至少会有一次。时下人们最关切的就是H5型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一旦开始在人际间传播将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当然禽流感并没有严重到终结人类的程度,但却可以威胁人类生命许多年。”
未来七十年流行性病毒发生几率:极高
危险指数:3
4 恐怖活动
剑桥圣安德鲁学院的恐怖主义研究专家保罗·威尔金森称:“今天恐怖分子更易接触到恐怖活动所需的材料和技术,我们的社会也因此更易受到恶意攻击。目前,最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恐怖活动是生物武器带来的。我们无法保证终止一项
袭击,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很有可能会遭遇一场重大袭击。”
未来七十年发生几率:极高
危险指数:2
5 全球爆发核战争
英国自由民主党国防发言人洛得·嘉顿中将称:“紧张对立的传统战争军队可能意外引发核战,不过爆发全球性核战的可能性很低。尽管有些地区和极端分子仍在研制和利用核武器,但全球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不高。
全球限制使用核武器的体系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未来七十年全球爆发核战争几率:低
危险指数:8
6 陨石撞击
美国加州喷气推动实验室的叶尔曼称:“长久来看,死于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基本上等同死于飞机失事的几率。约1500公里宽以上的陨石撞击地球才会对人类文明造成重大打击。”
未来七十年陨石撞击地球几率:中等
危险指数:5
7 人工智能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汉斯·莫拉维克教授称:“我预测在2050年之前将出现具有和人类同样心理功能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会执行目前由人类脑力进行的工作,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
未来七十年出现高智能机器人几率:高
危险指数:8
8 宇宙射线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第二尼尔沙维夫称:“银河系每隔几十年就会有大星球燃料用完后爆炸,宇宙射线(高能量粒子,如伽玛射线)向四面八方喷出,地球若被射中,可能引起冰冻期。”
未来七十年发生几率:低
危险指数:4
9 火山爆发
伦敦灾害研究中心的麦克盖尔教授称:“约每隔五万年,地球会发生一次超级火山爆发。火山大爆发的几率比一个大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要大12倍。像国黄石公园这样发生过火山爆发和一些以前没有发生过火山爆发的地区,未来发生火山爆发的可能性都很大。”
未来七十年发生几率:极高
危险指数:7
10 地球被黑洞吞没
美国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理查得威尔森称:“基于我们以前进行的研究,现在相当肯定,离子对撞时,地球不会被黑洞吞没。”
未来七十年发生几率:极低
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我们现在只要翻开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贫苦、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穷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哩?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从古印度文化;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到中国的楼兰,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的分布有关系
再请看下面的事实吧!
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首脑们怎么会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约翰内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呢?
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
府又怎么会乐意参加、制定并执行那么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公约呢?
世界上的事情已经够联合国头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态严重,联合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这样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和协调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呢?
下面我们改用一些数字来叙述,因为数字的表达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为具体而清晰。
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说明地球上有20亿的人没有适当的安全饮用水供应。在第三世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2.5万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儿童,每天有6000名,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死亡的人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有的国家已经靠买水过日子。德国从瑞士买水,美国从加拿大买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吨水就可换1吨石油。在我们中国的 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由于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
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74亿!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在内。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仅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成1990年价格),就呈明显上升趋势:
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约480亿元;
20世纪60年代570亿元;
20世纪70年代590亿元;
20世纪80年代69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前5年约1190亿元;
1996年仅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00亿元;
1998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007亿元。
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报告分析,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8%。这个数字既不包括其它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后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意思就是说:到2002年实际损失的数字会更大。而200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8%左右,这一年增长8%的实际数字是10万个亿,10万个亿呀!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如果我国的环境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创造的财富全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了,白干了!如此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富国强民、怎样才能全面进入小康!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能够认识、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态化了。因为,20世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人类再也无法承受起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人地之间、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种种极度紧张关系。
在我国,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解生态化的深刻含义,说不定有些人还在利用生态化的号召力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在忧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语气沉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全国人大环资
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局部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环境问题,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杨朝飞司长答记者问时说:“我国面临的生态压力仍然很大,在生态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 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多数有识之士确信:生态化转换是关系到生存、发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业以及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它将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唯一选择,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还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答案补充
黄河流域的生态危机
1 水资源短缺,断流加剧
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据统计,黄河拥有水资源只有580亿立方米.而且,黄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亿吨泥沙至少需200亿立方米的水来冲刷,其可利用之水还必须减去200亿立方米.这样黄河实际拥有的可利用水量是每年300亿立方米.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沿河9个省区及河北.天津两省市使用,本来已经供不应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使得水资源浪费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缺水,成为黄河面临的一大难题.1979年,黄河领域有154个城市缺水,1988年,缺水城市增加到300个,总缺水量高达54亿立方米.进入90年代以后,缺水城市每年都在增加.城市膨胀,流动人口剧增之后,城市用水不得不挤占农业用水,或在城市完全不顾后果地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等.因为缺水,华北粮仓河北省一方面年年旱灾,另一方面农田保积年年降低.全省1986年的水田浇灌面积较1980年减少了900万亩,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宁夏,甘肃,因为严重缺水,大量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无法摆脱贫苦困.
答案补充
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近20年以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据《黄河志》记载,1761年黄河花园口最大流量为3.2万立方米,1958年7月17日为每秒200立方米。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0亿立方米,黄河入海水量占径流总量的比率,50年代为79%,60年代为60%,70年代为55.5%,80年代为51.2%。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现象,当年断流17天,1991—1995年间平均每天断流620公里;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断流河段长683公里。黄河可能成为季节性的内陆河。在断流的地方,昔日黄河帆影已成无水之舟。断流使下游沿黄城市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营,滨州,濮阳等城市对居民实行定时供水,家家户户蓄水备荒,摆满了坛坛罐罐。沿黄两岸禾苗枯焦,断流时间一长,便颗粒无收。断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补充
例如:年产30万吨尿素合成氨的”中原化肥厂”,因黄河断流影响,不得不停产。总之,因断流给沿黄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仅以山东省滨州为例:滨州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是黄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七
《中国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要来揭揭自己的伤疤了。其实中国人可以写《丑陋的中国人》,而旁边的那个邻居呢估计写了书名作家就要被暗杀了,当然啦这是题外话。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下面我们来聊聊关于中国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1空气污染。举个例子前阵子比较火的pm2.5(其实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为某帝国主义国家驻华使馆发布北京pm2.5数值而在国内引起热议。不管他的目的如何,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反思:如果不是空气质量让人感到不舒服,我们会去追捧paper tiger大使馆发布的数据吗?其实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经常能见到一排排的烟囱在排放未达标的废气。其中的粉尘、有毒颗粒物、重金属等都被排放到了大气当中,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尤为严重,在坐的各位或许都有在大街上被黑烟洗礼过的经历吧?
由此带来的酸雨及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甚至肺癌的高发我想很值得我们反思。 2水污染。我生在河南郑州,居住的地方有一条金水河,10年前有人在那里钓鱼嬉戏,可是现在却因为城市污水排放变成了一条臭水沟。我的老家在河南巩义,就是农村,同样在10年前我9岁还在小河沟里摸螃蟹,可现在却因为一家印染厂河水能在一天当中变化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更多颜色。我现在身在大山大水的大武汉,长江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就拿江豚、中华鲟来说,他们——还剩下多少? 很痛心,我不想再说下去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正视我们所犯的错误,儿时摸螃蟹的经历和可爱的江豚会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
3.固体污染。通俗来讲,废弃的建筑材料、塑料等固状物都可以称作固体废物。而这些垃圾的不当处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固体废物如果露天堆放,其散发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会直接进入大气,污染空气。经雨水冲洗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又会随着水渗透到地下,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对地表的污染就更不用说了。我不知道在做的当中有没有去过垃圾厂的。如果有去过而且你不是在那里工作的话,此类经历真的会令人终身难忘。真的是令人作呕的气味不断向你侵袭,目及所示全部都是一座座的垃圾山,我甚至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所看到的场景。就是这样的垃圾场在每座城市的周围,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 其实关于中国人破坏生态的环境的恶果还有很多,我简单列一些数据
1 .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 ,喜马拉雅山部分冰山将在今后 4 0年内消失。千湖之省———湖北省水质堪忧 ,一半中小河流、湖泊受污染 ;2 .“沙龙”每年吞噬我国国土 2 4 6 0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尤以“三北”(华北、西北、东北 )沙化最为严重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播主1201 曹文琦未完稿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八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九
《环境被破坏》
自然环境破坏数据篇十
《大自然对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的八项》
大自然对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的八项“惩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只顾着经济的发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我们,大自然用它自己的方式是在惩罚着人类。
惩罚一:热带雨林大面积被烧毁,二氧化碳让地球变热
在巴西的容多尼亚州(Rondonia),牛羊在一片荒芜的牧场上游荡,这是许多大片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毁后的一幕。亚马逊热带雨林被人为的烧毁以改建农场,在本世纪的前五年,巴西烧毁的热带雨林面积相当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土面积的总和。科学家认为,燃烧雨林相当于增加了1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造成了越来越少的树木来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最近几年成为地球最热的时期。
惩罚二: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去年10月,一个冰山从大冰川(因形状像猪,人们称之为猪冰川)分离出来。在过去20年中,这个巨大的冰川已缩小为原来的1/40,这只是一个缩影。南极洲拥有足够的冰,如果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7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由于温室效应,气温上升,到2100年由于冰山融化海平面将上升20至80厘米。
惩罚三:人口增长迅速,垃圾山“围困”人类
一个女孩将一盘芒果顶在她的头上,站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奥卢撒松垃圾山上。这是非洲最大的垃圾山,每天从拉各斯(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收集2400公吨的垃圾运到这儿。在过去15年,拉各斯的人口已增至以前的三倍,但是基础设施的增加无法与人口增长相平衡,1000多个居住地被大大小小的垃圾山围困。这样的情形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垃圾山开始围困人类原本美丽的家园。
惩罚四:水资源缺乏,旱灾严重
在新南威尔士,一只袋鼠倒毙在理查德沃克的农场。2006年夏季,澳大利亚经历了千年一遇的旱灾。南澳大利亚州的降雨量是自1900年以来最少的,然而气温是自1950年月以来最高的。澳洲许多地区正在经历持续五年的干旱,农作物歉收,家畜死亡。在悉尼,如果哪户人家被发现用水浇花园,将被处以220美元( 100英镑)的罚款。而旱灾还在世界各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欧洲和美洲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旱灾,07年在亚洲的中国,原本水量充足的长江沿岸,也遭受罕见的旱灾。
惩罚五:空气污染,沙尘肆虐
一名男子在天安门广场上放风筝,但空中灰蒙蒙的。为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奥运会前一个月左右,将关闭数家燃煤发电厂、水泥厂和化工厂。此外,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和期间,预计中国政府将限制逾100万辆汽车驶上首都街道。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但亚洲各地近年来遭受的沙尘暴袭击次数是历史最多的。甚至在欧洲和美洲,也有沙尘暴的袭击。
惩罚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
一名养鱼工人正在清理成千上万的死鱼,很心痛。这是去年七月发生在中国湖北某地的一幕。炎热的天气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造成大约50000公斤的鱼死亡。科学家称,由于干旱、
人口增长和工业的蓬勃发展,造成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本就缺乏的水资源问题更加变得矛盾尖锐,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缺水的同时,还面临着水被污染的严峻问题。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被污染的水资源成为生存条件的最大挑战。 脆弱的大气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一架客机将要降落在加勒比海圣马丁荷兰岛上时,从海滩上的遮阳伞上擦身而过,此时一些度假者正在伞下坐着,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飞机排出的尾气。科学家认为,飞机飞行一次放出的尾气量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一年排放的尾气。有资料显示,各种飞机的尾气排放量占了全球的3.5%。预计到2050年,这一百分比将会上升到15%。但是飞机排放废气量的增长限制还没加进《气候变化法案》,科学家担心:人类脆弱的大气将会被飞机尾气逐渐破坏,如果放任航空业的尾气排放,那么脆弱的大气将在未来50年后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惩罚八: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不见蓝天
黑烟从高高的烟囱上冒出来,升上天空,整片天空变得污浊不堪。英国约克郡的AES公司是全球电力行业的巨头,但其工厂的废气排放量也是全球最多的工厂之一。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燃煤电厂每年排放2280万吨二氧化碳,超过第三世界国家排放量的总和。AES公司旗下的Drax公司负责英国7%的电力供应,但是这个公司所产生的污染也是英国最大的,由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数额巨大,造成了一些发达城市环境污染加剧,欧美一些特大城市,经常出现数月或数天见不到蓝天的事情。</P< p>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6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