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白蔹研究进展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龙源期刊网 .cn

白蔹研究进展

作者:陈爱军 刘运美 蔡凤桃 宋秀道 丁岚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4年第07期

【摘 要】 文中就白蔹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用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材的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蔹;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10-02 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是牛黄清心丸,万京红,痹克颗粒等多种中药成方制剂的重要组方。近年还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作用。为了更好的对白蔹进行开发利用,笔者就白蔹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资源分布

白蔹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喜凉爽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寒,在全国各省区分布广泛,但多数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因其对土壤要求不高,从亚热带到温带均能栽培。

2 化学成分

白蔹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化学成分复杂,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白蔹中先后分离得到了黄酮类、甾醇类、蒽醌类、酚酸类及其糖苷、三萜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2.1 黄酮类化合物 白蔹中所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槲皮素。郭丽冰等[1-2]在白蔹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位首次得到槲皮素。俞文胜等[3-4]得到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

2.2 甾醇类化合物 目前从白蔹中分离得到的甾醇类成分主要为α-波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β-D葡萄糖苷,5a,8a-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等。何宏贤等[5]从白蔹块根中首次分离得到β-谷甾醇。郭丽冰等[1-2]从广东产白蔹中分离得到豆甾醇、α-波甾醇、β-谷甾醇及豆甾醇-β-D葡萄糖苷。米君令[6]等得到β-谷甾醇、β-谷甾醇亚油酸酯、5a,8a-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

2.3 蒽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是白蔹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包括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邹济高等[7]从白蔹中提取分离得到了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赫军[8-9]等分离得到大黄素、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目前尚没有从白蔹中分离到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的报导。

白蔹的作用、功效及价格【千方阁按方抓药】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白蔹的作用、功效及价格

【千方阁按方抓药】

白蔹

类别:清热药

拼音:BAILIAN

拉丁:RadixAmpelopsis

别名:白根、见肿消、山地瓜、穿山老鼠、铁老鼠

药用部位:块茎

药材性状: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栽培要点:

产地:华北、华东、中南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疗疮,瘰疬,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或熬膏。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白蔹的作用、功效及价格【千方阁按方抓药】

白蔹的作用、功效及价格【千方阁按方抓药】

白蔹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白蔹

白蔹,又名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可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白蔹

别称

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

二名法

Ampelopsis japonic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鼠李目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葡萄科

蛇葡萄属

白蔹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目录

1 植物属性

2 中药属性

3 药材鉴定

4 人工栽培

5 现代研究

6 化学成分

7 临床应用

8 临床报道【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9 配伍效用

10 中医传承

11 实用选方          

12 用药禁忌

展开

1 植物属性

1.1 形态特征【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1.2 相关的种

2 中药属性

2.1 药材概述

2.2 功能性状

3 药材鉴定

3.1 性状鉴别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3.2 显微鉴别

3.3 应用鉴别

3.4 真伪辨别

4 人工栽培

5 现代研究

5.1 主要成分

6 化学成分

6.1 药理作用

7 临床应用

8 临床报道

9 配伍效用

10 中医传承

10.1 文献论述

11 实用选方

12 用药禁忌

1 植物属性 编辑本段

1.1 形态特征

白蔹,落叶攀援木质藤本,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白蔹(20张)棕褐色,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2 相关的种

槭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erifolia W. T. Wang

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乌头叶蛇葡萄(原变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aconitifolia 掌裂草葡萄(变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palmiloba (Carrière) Rehder

尖齿蛇葡萄Ampelopsis acutidentata W. T. Wang

蓝果蛇葡萄Ampelopsis bodinieri (H. Lév. & Vaniot) Rehder

蓝果蛇葡萄(原变种)Ampelopsis bodinieri (H. Lév. & Vaniot) Rehder var. bodinieri

灰毛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bodinieri (H. Lév. & Vaniot) Rehder var. cinerea (Gagnep.) Rehder

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 Arn.) K. Koch 羽叶蛇葡萄Ampelopsis chaffanjonii (H. Lév.) Rehder

三裂蛇葡萄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

三裂蛇葡萄(原变种)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 var. delavayana 掌裂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 var. glabra (Diels & Gilg) C. L. Li

毛三裂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 var. setulosa (Diels & Gilg) C. L. Li

狭叶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delavayana Planch. var. tomentella (Diels & Gilg) C. L. Li

贡山蛇葡萄Ampelopsis gongshanensis C. L. Li

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 T. Wang 异叶蛇葡萄Ampelopsis heterophylla Siebold & Zucc.

东北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heterophylla Siebold & Zucc. var. brevipedunculata (Regel) C. L. Li

光叶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heterophylla Siebold & Zucc. var. hancei Planch.

异叶蛇葡萄(原变种)Ampelopsis heterophylla Siebold & Zucc. var. heteropylla

牯岭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heterophylla Siebold & Zucc. var. kulingensis (Rehder) C. L. Li

锈毛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heterophylla Siebold & Zucc. var. vestita Rehder

葎叶蛇葡萄Ampelopsis humulifolia Bunge

粉叶蛇葡萄Ampelopsis hypoglauca (Hance) C. L. Li

大叶蛇葡萄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 Gilg

柔毛大叶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 Gilg var. jiangxiensis (W. T. Wang) C. L. Li

大叶蛇葡萄(原变种)Ampelopsis megalophylla Diels & Gilg var. megalophylla【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毛叶蛇葡萄Ampelopsis mollifolia W. T. Wang

毛枝蛇葡萄Ampelopsis rubifolia (Wall.) Planch.

绒毛蛇葡萄Ampelopsis tomentosa Planch. ex Franch.

脱绒蛇葡萄(变种)Ampelopsis tomentosa Planch. ex Franch. var. glabrescens C. L. Li

绒毛蛇葡萄(原变种)Ampelopsis tomentosa Planch. ex Franch. var. tomentosa[1]

2 中药属性 编辑本段

2.1 药材概述

出自《本经》。陶弘景:白蔹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捣敷痈肿亦效。《唐本草》: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如白芷。《本草图经》: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濠州有一种赤蔹,功用与白蔹同,花实亦相类,但表里俱赤耳。

2.2 功能性状

药名:白蔹

汉语拼音:bai lian

英文名:Japanese Ampelopsis,Japanese Ampelopsis Root,Root of Japanese Ampelopsisc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Paullinia japonica Thunb.]

别名:兔核、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人卦牛、白浆罐、野红薯、地老鼠、野著薯、母鸡抱蛋。

科属分类:葡萄科.

性味:苦甘辛,凉。

归经:心经;肺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1]

主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干燥块根。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资源分布: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

3 药材鉴定 编辑本段

3.1 性状鉴别

块根长圆形或纺锤形,多纵切成瓣或斜片。完整者长5-12cm,直径

1.5-3.5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层层脱落,脱落处显淡红棕色,剖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皱缩不平。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粉性。气微,味微甜。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3.2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6列木栓细胞,有时脱落。韧皮部射线宽广,韧皮束呈窄条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疏排列,周围有木纤维及木化薄壁细胞。薄壁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薄墨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有的内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淡红棕色。

① 淀粉粒单粒棍棒形、长圆形、长卵形、肾形、扁三角形或菱形,有的两端尖,直径3-13(-26)μm长至25(-43)μm,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少数。 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86-169μm

③粘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长108-224μm,直径66-91μm,内含淡黄色粘液质,有的含针晶束。

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5-78μm,棱角宽大,有的似方晶。

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5-60(-83)μm,具缘纹孔排列成梯状或网状,纹孔口线形。

制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制草乌的功效与作用: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制草乌有毒,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制草乌有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的作用,孕妇慎用制草乌;制草乌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

制草乌的功效:
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制草乌有毒,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制草乌有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的作用,孕妇慎用制草乌;制草乌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犀角同用。

药名:制草乌
中西药分类:中药(药材及饮片)
性味:辛、苦,热;有毒。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制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1。5--3g,
来源: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
检查:取本品,照制川乌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炮制方法:取草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切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制草乌的功效与作用。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脆。无臭,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鉴别:照草乌项下的鉴别(2)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含量测定:取本品,照制川乌项下的方法测定,应符合规定。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犀角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制草乌的作用:
制草乌属草乌的炮制加工品,制草乌就是经过炮制的草乌,毒性虽没有生草乌大,在选购时更要注意勿与生草乌相混淆。制草乌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制草乌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制草乌在煎药时最好先单独用热水煎一会儿,建议市民最好到正规药店和医院药房开药材。此外,制草乌还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制草乌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制草乌;制草乌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犀角同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赤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又叫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用药禁忌是赤芍不宜

赤芍的功效:
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赤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又叫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用药禁忌是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名:赤芍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处方名:赤芍、赤芍药、炒赤芍处方中写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来源: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炮制方法:
1、赤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3、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1、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2、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3、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赤芍的作用: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赤芍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赤芍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赤芍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赤芍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1、赤芍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 锉).上药 捣筛为散 每服三钱 以淡浆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赤芍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3、赤芍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 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 每服五钱匕 以浆水一盏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4、赤芍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
5、赤芍治疗五淋:赤芍药一两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一钱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6、赤芍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 盐一捻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服 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7、赤芍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 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该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赤芍用药禁忌:
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合欢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六篇

合欢皮的功效与作用: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合欢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痈的功效,合欢皮有治疗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的作用,溃疡病及胃炎患者慎服合欢

合欢皮的功效: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合欢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痈的功效,合欢皮有治疗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的作用,溃疡病及胃炎患者慎服合欢皮,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欢皮。
药名:合欢皮
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
性味:甘;平。
功效分类:疏肝药。合欢皮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心经;肝经。
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痈。
主治: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来源: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合欢皮的作用:
合欢皮味甘苦、性平,归心、肝经;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合欢皮主治忧郁失眠,心神不安,内外痈疡,跌扑损伤。合欢皮的功效与作用
1、合欢皮治打扑伤损筋骨:
方一:夜合树(去粗皮,取白皮,锉碎,炒令黄微黑色)200克,芥菜子(炒)50克。上为细末,酒调,临夜服;粗滓罨疮上,扎缚之。此药专接骨。
方二:夜合树皮(炒干,末之)200克,入麝香、乳香各5克。每服15克,温酒调,不饥不饱时服。(<续本事方>)(<百一选方>)
2、合欢皮治夜盲:合欢皮、千层塔各10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合欢皮治心烦失眠:合欢皮9克,夜交藤15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合欢皮治肺痈久不敛口:合欢皮、白蔹。二味同煎服。(<景岳全书>合欢饮)
5、合欢皮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一片。细切,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千金要方>黄昏汤)
6、合欢皮治蜘蛛咬疮:合欢皮,捣为末,和铛下墨,生油调涂。
7、合欢皮治神经衰弱、郁闷不乐、失眠健忘:合欢皮或花、夜交藤各15克,酸枣仁10克,柴胡9克,水煎服。
8、合欢皮治疮痈肿痛:合欢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0克,水煎服。
9、合欢皮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合欢皮15克,当归、川穹各10克,乳香、没药各8克,水煎服。
10、合欢皮治肺痈咳吐脓血:合欢皮、鱼腥草、芦根各15克,黄芩、桃仁各10克,水煎服。
合欢皮常用于情志不遂忧郁而致失眠者、心神不宁等下,临床多与柏子仁、心参、酸枣仁等同用,以增强养心开郁、安神定志作用。
跌打骨折肿痛者,合欢皮可与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配伍;合欢皮或与麝香、乳香等同用。

合欢皮用药禁忌:
溃疡病及胃炎患者慎服合欢皮,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欢皮。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白蔹的功效与作用 第七篇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僵蚕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虫。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僵蚕的功效:
僵蚕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虫。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别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科属分类:蚕蛾科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主治:中风失音、中风口嘴眼斜、惊痫抽搐、头风、喉风、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炮制方法:
1、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
2、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僵蚕的作用: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僵蚕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僵蚕含维生素e9。89%,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其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日本人就十分喜用蚕丝保健品。若无僵蚕可用蚕茧、蚕蛹代替。
白僵蚕含有草酸胺,还有蛋白酶,壳质酶,脂酶等水解酶可消化角质,分解色素防疤痕去粉刺治瘀斑的作用。
1、白僵蚕一般情况下炙用,散风热宜生用。
2、小儿脾虚久泻之慢惊,可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相配。
3、小儿高热惊风,其轻者,可与桑叶、钩藤配伍;重而痰喘欲死者,可与牛黄、朱砂、全蝎、南星等同用,以镇惊化痰。
4、若热盛痰壅气粗者,可与牛黄、天竺黄等并用。
5、惊痫中风,抽搐痰鸣者,可与全蝎、天麻、胆星等相伍。
6、 临床多与蝉衣、薄荷等同用,能退疹止痒、疏散风邪。
7、癫痫发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者,可配天麻、全蝎、半夏、石菖蒲等。
8、白僵蚕与白芥子、肉桂、莪术等配用,治腋窝淋巴结结核、胸避结核、胸前疽、腋疽等多种阴疽症。
9、痰气捕结颈项而致瘰疠核者,可与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配伍,以增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1、僵蚕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僵蚕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僵蚕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4、僵蚕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5、僵蚕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6、僵蚕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7、僵蚕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8、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9、僵蚕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10、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11、僵蚕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12、僵蚕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13、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14、僵蚕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僵蚕用药禁忌:
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僵蚕。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20326.html

    上一篇:淘宝评论大全

    下一篇:质量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