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 土地登记 |

【www.guakaob.com--土地登记】

“五彩神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一篇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宗喀山脉的南麓,清澈碧绿的黄河环绕着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尖扎。

尖扎是青海射箭运动的故乡。射箭在这里是一项最具广泛性的民间活动,这里人人都喜弓,村村都射箭,淳朴的藏族人民以此来表达对和平、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尖扎的射箭相传起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灭亡后,戍边将士逐渐融转成守地百姓,生产生活中习惯于习武射箭,由此使得射箭在民间传,并渗透到藏族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发展到今天,射箭虽已演变成了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但藏族群众依然保留着将彩箭插上俄堡祈福、将彩箭插上粮堆欢庆的习俗。

尖扎的魅力,不仅是因为气候地理,更是因为她的文化历史;尖扎的美丽,不仅是因为水域风光,更因为藏传佛教文化的复兴;尖扎的诱惑,不仅因为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更因为承载着“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的久远传统。

源于尖扎的藏族传统比箭,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富有娱乐性质的民间竞技赛事,在尖扎人民炽热的爱恋中,古老的木箭,折射出民族民间文化的绚丽多彩,张扬和升华着独特而神奇的五彩神箭。五色的组合融汇成尖扎儿女的意念,神箭的赞颂彰显着藏族群众对古老木箭的虔诚祝福。

绿色代表江河水,象征怀抱尖扎96公里的母亲河――黄河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 蓝色代表蓝天,象征尖扎人民广阔、博大、坦荡、无私无畏的胸怀。

黄色代表大地,象征“马克唐”这一藏语意为酥油之滩的丰美和富饶。

黑色代表大力金刚神,象征全县各族群众团结凝聚之力量。

红色代表空间护法神,象征坎布拉神奇的丹霞地貌和各族群众崇尚正义、谋求发展的意愿。

“五彩”向世人传递着申宝雪山滋润黄河母亲,哺育着尖扎儿女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与决心。

每逢重大的节庆活动前,人们都要进行祭箭、迎箭活动。四里八乡的群众云集洛多杰智合寺“万佛塔”(埋藏神箭之地)举行祭箭迎箭仪式。

天刚蒙蒙亮,空气中还弥漫着桑烟的余香,洛多杰智合寺的晨曦在古刹飞檐下风铃的梵音中,轻轻抖动着迎晨的露水。

太阳还没有出山,人们披着晨雾,早已等候在万灵至尊殿的门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今天是尖扎人迎接五彩神箭的日子。【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迎箭是祭箭仪式的序曲,伴随着袅袅升起的桑烟,在僧人诵经和低沉浑厚的法号中,巨型的五彩神箭从藏弓殿缓缓抬出,十一名红教僧人手持法器,鸣奏法螺,七名护箭手肩扛子箭,左右护卫,引领背负五彩神箭的群众,绕殿三周,以表对神灵赐箭的谢意。

喜悦的人们一路吆喝,抛撒风马,轻快地肩负巨箭,从洛多杰智合寺向县城中心体育场祭箭台进发。沿途群众手捧哈达,抛撒风马,注目神箭,竞相传颂:五彩神箭来了!

穿行在繁华的达顿步行街,这支身长12米,直径24公分,重达千斤,象征尖扎传统射箭文化精髓的神箭,受到了尖扎人至高无上的礼遇,它被安插在了放满松枝和开满鲜花的“拉则”祭台中。

在尖扎人炽热的爱恋中,这支巨大的木箭,折射出民族民间文化的绚丽色彩,张扬和升华为独特而神奇的五彩神箭。

2010首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的帷幕在祭箭仪式中缓缓拉开,美丽灵秀的尖扎沉浸在达顿节的酒香中,用最醇香的奶茶和委婉的情歌,用最洁白的哈达和质朴的舞蹈,把尖扎人民的热情送给所有来尖扎的人们。尖扎欢迎您!射箭去尖扎! 尖扎是吐蕃时期军队驻扎和屯垦之地,既是三贤者和喇青博大师弘扬佛法的藏传佛教后

弘期发祥地,也是以洛多杰智合寺及尖扎十八部落为代表的“五彩神箭”文化的故乡。勤劳勇敢而质朴的尖扎儿女在这里创造出别具一格、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尖扎射箭文化。在这里,射箭既是勇气和实力的体现,又是福气和生命的象征。它从最初的狩猎工具演变为兵器,而今又发展成为集历史、宗教、民俗、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五彩神箭”文化,在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中是一束绚丽夺目的瑰宝。

射箭一般有祭祀诸神、练箭和箭技比赛以及最终的达顿宴会等组成,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箭技比赛和达顿宴会。

在民间的射箭比赛中,双方队员和观众要相互调笑和嘲讽借以干扰对方。而每当射中一箭时,箭手和观众都要双手平举,跳腾雀跃、呐喊,以表祝贺。场面很是热烈而壮观。比赛结束后,就要举行“达顿”箭宴会。“达顿”是藏语:意为“箭宴”。是双方箭手们在紧张、激烈的箭技比赛结束后,以箭为媒、以箭会友,为达到和睦相处、友谊长存的目的而举行的一种宴会。“达顿”时,双方消涂射箭赛场上诅咒、愤怒等气氛,体现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的和谐关系,双方相互尊称“夏尼”(亲人)。这一天“喜哇仓”(接待方)用精美的藏式佳肴、醇香的美酒和甜美的歌声款待凯旋的箭手。

“达顿”一般由以下形式组成:首先“喜哇仓”(接待方)的姑娘们对“夏尼”们(对方)提出演唱“启门歌”的要求,演唱之后“喜哇仓”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夏尼”们表示问候,并演唱开场歌。紧接着双方进行对唱,同时表演“颂箭”演说和“泽柔”。最后,双方箭手们和“喜哇仓”的姑娘们在齐颂吉祥声中结束“达顿”。

瞧,彪悍的箭手们来啦!他们欢呼着、跳跃着,用藏族特有的方式表达胜利的喜悦!喜哇仓(接待方)已经准备好了,请现场所有的嘉宾尽情地享受尖扎射箭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一、启门歌【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在“达顿”上,宴会的主导权归属于姑娘们。夏尼仓(对方)的箭手来到喜哇仓(接待方)门前时会受到姑娘们的阻挡,并提出唱“启门歌”的要求,说:不唱“启门歌”,就不让入门就坐。此时,夏尼仓(对方)能歌善舞的箭手在推搡中推荐一名歌手唱起启门歌,所有箭手欢快地进入现场。

二、问候

问候是夏尼仓(对方)的箭手就坐后,喜哇仓(接待方)对夏尼仓(对方)进行的问候。问候时双手伸向前方并屈身,以表示恭敬和爱戴。夏尼仓(对方)答复时声音的高低能够表示出他们的诚意、气魄和欢乐程度。

三、敬酒

喜哇仓(接待方)的箭手手捧盛满美酒的龙碗唱起酒歌,同时依次向夏尼仓(对方)的达环(领队)、达秀(队尾)以及老人们敬酒。

四、开场歌

夏尼仓(对方)中一名英俊潇洒、箭技高超的射手唱起开场歌,并把手中的酒碗交给喜哇仓(接待方)的姑娘们。这样使“达顿”的民歌对唱在夏尼仓(对方)和姑娘们之间开始角逐。

五、对唱

达顿节的民歌对唱和情歌对唱主要是在夏尼仓(对方)的箭手和喜哇仓(接待方)的姑娘们之间进行,是双方箭技比赛结束后夏尼仓(对方)和姑娘们之间集说、唱为一体的一项大竞赛。他们在对唱过程中,最看重谁的歌喉响亮、唱的歌多,一直能唱到天亮。如果一方对付不了另一方而失败,则会遭受很大的羞辱,所以双方提前都会准备充分,不会轻易输给对方。

六、演说

藏民族是演说艺术最早流行的民族之一,演说的种类有宇宙形成、说地、说马、说茶、说酒、说弓箭等。就尖扎的射箭而言,在夏尼仓(对方)和喜哇仓(接待方)之间进行以上演说外,与达顿有关的说茶、说酒和说弓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次宴会上由喜哇仓(接待方)

的一名男子进行演说。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七、颂箭

紧接着夏尼仓(对方)的一名年轻射手演说尖扎的历史、名胜古迹以及射箭的发展史。

八、泽柔

泽柔是藏族民歌的一个种类,是达顿节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表演。泽柔主要体现独特的射箭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神秘的宗教文化。与其他表演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泽柔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共同边唱边跳的一种民歌。表演时男子们要突显出刚性,女子们要表现出柔性。

九、颂吉祥

双方在各种精彩的民歌、演说、对唱和泽柔中歌颂家乡、赞美生活。最后,宴会在象征着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睦相处、吉祥如意的“扎西”(颂吉祥)中落下帷幕。 尖扎的魅力集中体现在灿烂辉煌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神秘的宗教文化。2010年9月8日至10日成功举办的“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民间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诚邀8个国家代表队、12支国内参赛队、32支省内外射箭队,580余名不同肤色的各民族运动员云集神箭故里尖扎,将民族民间的“五彩神箭”文化精髓展示给世界。它以箭为媒、以箭会友、以箭传情。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五彩神箭文化传遍五湖四海,“五彩神箭”民族民间文化从中国正式走上了世界箭文化大舞台。

2012年第二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二篇

2012年第二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五彩神箭”中国第一届大学生俱乐部传统弓比赛

《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竞赛规则》发行

新闻发布会

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射箭协会主办,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共尖扎县委、尖扎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2年第二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五彩神箭杯”中国第一届大学传统弓比赛,将于9月7日——11日在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唐镇举行。

2012年第二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和“五彩神箭杯”中国第一届大学传统弓比赛,以“弘扬世界民族文化,倡导全球生态环保,走进高原大美青海,展示达顿故里尖扎”为宗旨,坚持“政府承办、全民参与”的原则,把现代射箭、传统射箭和达顿文化融为一体,力争将赛事打造成青海省四大国际体育赛事之

一。同时,以赛事为契机充分展示青海、宣传青海、提高尖扎知名度,进一步让世人了解尖扎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藏域文化、五彩神箭文化,使赛事成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新动力。【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将邀请中国台北,匈牙利、韩国、日本、伊朗、土耳其、墨西哥、蒙古、坦桑尼亚、美国、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国外参赛队和国内47支代表队齐聚射箭之乡竞技。赛事采用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竞赛规则,共设传统弓20人组、传统弓5人组、复合弓20人组、复合弓5人组、反曲弓20人组、反曲弓5人组六个项目。本届赛事旨在为国内外射箭人士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比赛平台,让人们在享受射箭运动的同时,充分领

略藏族民族射箭运动的原始魅力。

“五彩神箭杯”大学生俱乐部传统弓比赛主要有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5个院校俱乐部参赛,每个俱乐部1名领队或教练,4个传统弓射手参加,共25人左右。比赛按照中国射箭协会批准《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规则》执行。

《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规则》由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组委会负责制定。《竞赛规则》初稿经中国射箭协会、全国民族与传统射箭发展领导小组、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组委会及其有关专家修改和完善后正式定稿。完成了藏文、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的翻译工作,并得到了中国射箭协会的正式认证,标志着尖扎县成为由中国射箭协会认证的从地方传统射箭规则上升为国际竞赛规则的首列。

主办地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是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中国射箭运动之乡”、“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高原水上训练基地”四大国家级品牌承载着尖扎文化旅游资源的厚重,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和“五彩神箭”特色文化艺术成就了大美青海〃灵秀尖扎。

尖扎的射箭起源于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灭亡后,戍边将士逐渐融转成守地百姓,生产生活中习惯于习武射箭,由此使得射箭在民间流传,并渗透到藏族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源于尖扎的藏族传统比箭,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富有娱乐性质的民间竞技赛事和传统的体育运动,在尖扎人民炽热的爱恋中,古老而神奇的五彩神箭,折射出民族民间文化的绚丽多彩,折射出淳朴的藏族人民对和平、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尖扎县“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称号;同年9月首届“五彩神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在县府马克唐镇举行,蕴藏着尖扎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五彩神箭”,第一次将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青海民族传统射箭运动展示在世人面前。经过积极协调和多方争取,“五彩神箭”赛事由省级、国家级提升和发展为国际级,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赛事期间,不仅有场面宏大的射箭比赛,更有神秘悠远的宗教文化、淳朴厚重的民族风情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歌舞。

2012年第二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五彩神箭杯”中国第一届大学生俱乐部传统弓比赛,将于9月7日——11日在尖扎县举行。在此,我们热切期盼各方朋友光临这块圣山灵水的宝地,尽情享受自然,品味民族文化,领略风土人情,感受仙境神韵;热切的盼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个各界朋友届时能亲临尖扎,指导本次赛事和节会,同时诚挚邀请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前来采访报道,也欢迎国内外朋友来青海、来黄南、来尖扎,观看比赛、观光旅游、考察项目、交流洽谈、共谋发展。让我们以这次赛事为平台,以箭会有,增进友谊,以箭为媒,加强合作,共创尖扎美好明天。

尖扎概况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三篇

尖扎概况 来源: 尖扎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1-03-15

14:24:28 编辑: 尖扎宣传部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之县,县府马克唐镇距省会西宁市107公里。全县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辖3镇6乡、86个行政村,总人口5.43万人,有藏、回、撒拉、土等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62%。境内海拔在1960

—4614米之间,相对高差2654米,年平均温度7.9℃,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42毫米,无霜期186天。全县现有耕地6.1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89万亩,森林面积134.11万亩。

区位优势明显。公路交通便利,是“北依西宁、南望九寨”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已融入“中国夏都”旅游圈和黄河上游水上旅游带及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是青海省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牧资源层次分明。县域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形成川浅脑不同地域和气候特点的农牧业资源分布。黄河谷地光热水条件优越,以核桃、花椒、大田辣椒、牛羊育肥等为主的种养业特色显明。

水电资源蕴藏丰富。“母亲河”——黄河纵贯南北,境内流程达96公里,建有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才塘、古浪堤和当顺“一大两中三小”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23万千瓦,是青海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水域面积广阔。随着几座水电站的相继建成,全县境内已形成面积60平方公里的水域,为水产养殖、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旅游资源厚重独特。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霞”景色而著称,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碧水丹山,名寺僧舍,相映成辉,是青海省继塔尔寺、青海湖之后的重要旅游景区。是中国赛艇、皮划艇高原水上训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

“十二五”时期,尖扎县委、县政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个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一体两翼”(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主体,打造特色农牧业经济带和特色城镇经济带为两翼)发展战略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两个结合(农旅结合、城旅结合),建设两大园区(后弘文化园区、黄河民族文化风情区),打造三大品牌(坎布拉国家公园、五彩神箭、国家高原水上训练基地),培育两个经济带(特色农牧业经济带、沿黄特色城镇经济带),全面做强文化旅游业这个主体,努力创建青海藏区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实验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5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4.86元。

尖 扎 县 情 概 况(强卫3月)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四篇

尖 扎 县 情 概 况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之县,县 府马克唐镇距省会西宁市 107 公里。 全县总面积 1714 平方公里, 辖 3 镇 6 乡、86 个行政村,总人口 5.43 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 4.39 万人,有藏、回、撒拉、土等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 62%。 境内海拔在 1960—4614 米之间,相对高差 2654 米,年平均温度 7.9℃,年日照时数 4432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342 毫米,无霜期 186 天。全县现有耕地 6.1 万亩,人均 1.13 亩,退耕还林(草) 地 3.4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 189 万亩,森林面积 134.11 万亩。 区位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明显。公路交通便利,是“北依西宁、南望九寨” 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已融入“中国夏都”旅游圈和黄 河上游水上旅游带及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是青海省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牧资源层次分明。县域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农牧资源层次分明 形成川浅脑不同地域和气候特点的农牧业资源分布。 黄河谷地光 热水条件优越,以核桃、花椒、大田辣椒、牛羊育肥等为主的种 养业特色显明。 水电资源蕴藏丰富。 水电资源蕴藏丰富 “母亲河”——黄河纵贯南北,境内流 程达 96 公里,建有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才塘、古浪堤和 当顺“一大两中三小”6 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210.23 万千瓦, 是青海重要的能源基地。 1 黄河水域面积广阔。随着几座水电站的相继建成,全县境内 黄河水域面积广阔 已形成面积 60 平方公里的水域,为水产养殖、水上运动、休闲 度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旅游资源厚重独特。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藏传佛教后弘期 旅游资源厚重独特 发祥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 著称,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 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碧水丹山,名寺僧舍,相 映成辉,是青海省继塔尔寺、青海湖之后的重要旅游景区。尖扎 是中国赛艇、皮划艇高原水上训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 民族射箭运动之乡” ,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不同级别的“五彩神箭 杯”射箭邀请赛。2010 年举办首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 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尖扎对外形象和知名度迅速提升。 近年来,在省州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族干部群 众紧紧围绕“打牢一个基础(基础设施) 做强两大支柱(水电、 打牢一个基础(基础设施) 做强两大支柱(水电、 、做强两大支柱 打牢一个基础 、 铝业) 培育三大特色(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中藏药材) 、

培育三大特色 、 铝业) 培育三大特色(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中藏药材) 、 突出四个重点(扶贫、小城镇、生态、教育培训) 、强化五项措 突出四个重点(扶贫、小城镇、生态、教育培训) 强化五项措 、 施(重党建、抓文明、强法制、促和谐、保稳定) 的总体发展 重党建、抓文明、强法制、促和谐、保稳定) ” 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全县经济总量逐年 攀升、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特色产业培育逐步壮 大,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城乡居民 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 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 值 17.35 亿元,同比增长 16.87%,比“十五”末增加 6.31 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06 亿元,同比增长 21.1%,是“十五”末 2 的 3.67 倍;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4338 万元,比“十五”末增 加 940 万元;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717 元,同比增长 15.06%,比“十五”末人均增加 1106 元。 “十二五”时期,尖扎县将按照省州委“四个坚持”的要 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目建设为抓手, 以实施 一体两翼 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主体, “ (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主体, 目建设为抓手, 特色农牧业经济带和沿黄特色城镇经济带为两翼) 发展战略为 ” 特色农牧业经济带和沿黄特色城镇经济带为两翼) 发展战略为 核心,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生态环境保护与 核心,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为重要内容, 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保障, 巩固和扩 建设为重要内容, 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保障, 大“十一五”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昂拉乡情况简介 昂拉乡位居黄河之滨,地处黄河谷地,境内气候宜人,条件 优越,是黄河南岸典型的安多农耕文化区。全乡总面积 47.71 平 方公里,总人口 630 户、2835 人,其中回族 300 余人,是一个 藏回杂居的农业乡。辖有 9 个村、23 个社。现有耕地 3368 亩, 人均占有耕地 1.19 亩,均为自流水灌溉的水浇地。昂拉乡藏族 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辖区内称为“安多第一塔”的昂拉白塔、昂 拉千户宅园是我省藏式建筑风格的典范, 拉卜楞寺寺主第二世嘉 木洋活佛故居更是体现了昂拉与藏传佛教的深厚渊源, 以赛康寺 和昂哇石刻千佛像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寺院更营造了昂拉浓厚的 藏文化氛围,昂拉毛兰等群众性节庆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昂拉果 3 毛切等藏族饮食文

化盛名远扬。黄河、隆务河在昂拉相隔,随着 公伯峡水电站的蓄水, 昂拉乡缘境内已形成近 6 平方公里的水域 面积, 环绕昂拉东部, 进一步丰富了昂拉乡村旅游业的山水内涵, 同时,为今后发展库区养殖业提供了无污染绿色水面养殖场。辖 区横跨黄河两岸谷地, 地势较为平坦, 光热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适宜种植大田蔬菜、特色杂果、冬小麦等喜温作物,是尖扎县最 早也最成功发展复种作物的乡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目 前,已形成核桃种植面积 1000 多亩,复种蔬菜面积达 1400 亩, 复种作物大白菜、萝卜、荞麦等,年产量达 600 万公斤,已成为 昂拉的主导产业,也是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是目前全乡群众参与 最主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结构调整重点项目。 昂拉乡党委书记:彭毛才让, 年任现职。 昂拉乡党委书记:彭毛才让,男,藏族,2010 年任现职。 藏族, 4 尖扎县夏藏滩村 尖扎县夏藏滩村简介 尖扎县夏藏滩村位于县城西北部, 距县城马克唐镇 13 公里, 是我县公伯峡水电站库区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共集中安置移民 385 户 1998 人(其中在上滩安置 1591 人,下滩安置 407 人) , 分别来自康杨、马克唐、昂拉、尖扎滩四个乡镇。移民安置工程 于 2003 年 3 月 28 日开工建设,2004 年 8 月搬迁安置,共开发 土地 2418.5 亩(其中自流灌溉 1912.47 亩,提灌 506.03 亩) , 人均耕地 1.21 亩。 搬迁安置 7 年来,投资近 1.94 亿元,先后建设了纳浪寺水 库灌溉工程、 夏藏滩小学、 医务室、 安置区人畜饮水及防洪治理、 北出口道路、 加让沟提灌站等工程, 解决了群众反映的 “吃水难、 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并对沉陷的耕地及渠道进行了 整修,保证了移民的及时耕种和灌溉,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 了明显改善, 夏藏滩村由安置初期的 “上访村、 矛盾村、 贫困村” 逐渐成为生产发展、 生活不断改善的 “团结村、 致富村、 幸福村” 。 群众从 2010 年开始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当年共种植春小麦、 马铃薯、 油菜、 豌豆等农作物共计 2067 亩, 其中春小麦 2017 亩, 马铃薯和油菜 59 亩,并扶持发展了养猪专业户 1 户、养鸡专业 户 2 户,养殖仔猪 20 头、鸡 2800 只。同时,结合县直机关义务 植树活动,在夏藏滩栽植各类苗木 10 万株,群众自行造林 3 万 株,造林面积达到 700 亩。并完成了核桃栽植 500 亩、高标准造 林 700 亩。2010 年,夏藏滩群众人均收入达到 1741.88 元(主 5 要由各种政策性补贴和种植业收益构成, 其中人均国家政策补贴 1441.88 元(移民后期扶持每人每年 600 元,产值补偿 841.88 元) ,种植业收入 300 元

) 。 2011 年夏藏滩春播工作已完成,共种植春小麦 2071 亩,发 放良种 93195 斤,发放土地整修资金 20 万元。由于 2010 年农作 物产量较好,加之提前对渠道、耕地进行了整修,灌溉及时,并 发放了农资补助,群众生产积极性较高,春耕形势喜人。同时, 今年将继续调整夏藏滩种植业结构,计划发展经济林 500 亩。 介绍人:西加端智, 介绍人:西加端智,男,藏族,尖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藏族,尖扎县委常委、 政府副县长, 委常委 年任现职 2003 年任现职 6 坎布拉镇基本情况简介 坎布拉镇是全省 14 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是全州最大 的城镇,因坎布拉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而得名。位于青海省黄南 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西宁市 116 公里, 距州府隆务镇 105 公里,总面积约 374 平方公里,东北与化隆县 牙什尕镇隔河相望,东南与尖扎县康杨镇、贾加乡接壤,西与贵 德县为邻。 镇政府于 2003 年 1 月 23 日正式挂牌,下设直岗拉卡、坎布 拉、多加三个办事处,牛滩、俄家台两个社区以及党政办公室、 城乡建设与旅游开发办公室、便民服务大厅三个科(室),共有党 支部 32 个,党员 478 人。镇内除地方党委、政府外,金融、邮 政、电信、移动、联通、电力、工商等社会服务机构健全,驻镇 企、事业单位众多。同时,根据青海省高速公路相关规划,平阿 高速延长线将直接延伸至坎布拉景区,镇区对外联系将更为便 捷。 全镇现有人口 15292 人, 是一个藏、 汉、 回、 撒拉等多民族、 多宗教聚集的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 80%以上,耕 地面积 19150 亩,其中浅脑山地 12259 亩,水浇地 6890 亩,退 耕还林地 4078.8 亩,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盛产 各种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适宜种植传统的冬小麦、 青稞、豌豆、马铃薯等农产品,还可发展无公害温棚蔬菜等新型 种植业和以舍饲养植为主的农区畜牧业。2009 年全镇完成 GDP6.8 亿元,2010 年固定资产投资 2115.2 万元,农牧业增加值 7 2683 万元,人均收入 2776 元。 坎布拉镇党委书记:马启云, 年元月任现职。 坎布拉镇党委书记:马启云,男,回族,2011 年元月任现职。 回族, 8 古日羊玛危房改造情况简介 古日羊玛危房改造情况简介 尖扎县坎布拉镇古日羊玛村位于尖扎县城北部 7 公里处, 是 李家峡水电站库区移民村,全村 147 户 525 人,耕地面积 476.4 亩,其中劳动力人数 238 人,农村低保户 31 户 73 人,五保户 4 户 4 人,残疾人 14 人。 根据《尖扎县危房改造 3 年规划》 ,全村共有危房改造户 22 户,其中 2009 年集中连片改造 10 户;2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010 年集中改造 6 户, 2011 年计划改造 6 户。2009 年,县、镇、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 书,明确项目建设任务、标准及职责,严格按照“三级审核” 、 “三榜公示”的工作程序,确定了危房改造救助对象和补助标准 (无房户 1 户, 补助 2.4 万元; 严重危房户 4 户, 户均补助 1.92 万元;一般危房户 5 户,户均补助 1.8 万元) 。建设资金通过民 政补助、地方财政配套、社会帮扶、群众投工投劳等形式筹措。 2009 年投资 30.38 万元,集中连片改造 10 户、建设房屋 50 间, 共 520 平方米,补助资金 19.08 万元,群众自筹 11.3 万元。工 程严格按照《尖扎县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已全部完成建设任 务,通过县、州、省三级验收,并按照《尖扎县危房改造工程资 金管理办法》 ,将补助款全部发放至农户。 2010 年投资 16.2 万元,集中改造一般危房户 6 户(户均补 助 1.7 万元, 群众自筹 6 万元) 新建房屋 30 间, 312 平方米, , 共 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入住。 介绍人:万玛尖措, 藏族,尖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介绍人 :万玛尖措 , 男 ,藏族 ,尖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2009 年任副县长 9 马克唐镇基本情况简介 马克唐镇是县府所在地,辖 14 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共2 895 户,11196 人,其中,城镇人口 1633 户、5668 人,农村人 口 1262 户,5528 人。16 个村(社区)党支部,237 名党员。民 族以藏族为主,藏、汉、回、撒拉等多民族共同聚居。辖区总面 积 74 平方公里,耕地 10114 亩,其中浅脑山为 2274 亩,农业以 小麦为主,辅以油菜、洋芋、蔬菜等经济作物。2010 年农牧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 2940 元。 马克唐镇党委书记:文辉, 年元月任现职。 马克唐镇党委书记:文辉,男,藏族,2011 年元月任现职。 藏族, 10 尖扎县古雷寺简介 “古雷寺” ,藏语称“玛古日南杰林” ,意为“黄河之滨的古 日尊胜洲” 。位于县城以北 5 公里处的解放村,属藏传佛教格鲁 派寺院。寺院坐西朝东,面向黄河。该寺由第二世拉茂·罗哲嘉 措(夏茸尕布)活佛初建于 1645 年。第三世拉茂·阿旺罗桑丹贝 坚赞于 1682 年建成拉茂德钦寺后,古雷寺的显宗学院、时轮学 院迁入拉茂德钦寺,古雷寺成为拉茂德钦寺的属寺,两寺关系密 切。该寺现有经堂 1 座、佛殿 2 座、昂钦 1 院、僧舍 35 院,果 园 80 亩,住寺僧人 40 人,其中享受低保的 9 人、享受养老补贴 3 人、参加医保 40 人、危房改造 9 户。寺主活佛为夏茸尕布, 香火地主要是马克唐镇所属各村社。 为进一步巩固寺院社会管理、民主法治寺院创建、寺院清理 整顿等专项活动的成果,我县结合开展百名干部下乡活动,在全 县各寺

2015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建考察报告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五篇

“拉住孩子的手”青海玉树灾区捐建考察报告2015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结古镇发生7.1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4月15日,中城联盟秘书长戴大为先生动议,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SEE”)、企业家论坛、企业家俱乐部商议后一致决定:将原本由SEE、企业家论坛、企业家俱乐部、中城联盟四家组织发起的,每个组织计划给智利灾区儿童捐助的人民币25万元,共计100万元转赠给青海玉树地区,用于“拉住孩子的手”捐建项目专用款,在当地建设第四所“手拉手”小学。2015年4月28日,“拉住孩子的手”总联络官李星,执行官刘莉自西宁出发,行程800余公里,历时11余小时,穿行于平均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于当晚7时许抵达青海玉树结古镇灾区。抵达后,李星一行三人考察了灾区的情况:当地80%以上的民房倒塌,学校受灾情况相比2015年“512汶川地震”较轻,师生伤亡比率相对较低,灾区治安秩序良好。但是玉树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来人员的高原反应均很严重,很多的救灾工作者和志愿者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积极进行救灾工作。由于高海拔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以及频繁的余震,给当地的救灾工作以及未来学校建设等重建工作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4月28日午夜,李星一行终于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国栋书记见面,表达了四家联合组织希望在玉树灾区捐建“手拉手”小学的意向,文书记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目前灾区的重建规划还未最终出台,所以暂时无法确定具体捐建的小学。文书记许诺将尽快安排主管教育的周洪源州长近期与我们联系,希望尽早与捐款执行机构-北京慈善总会签订捐建意向书。待重建方案确定后,玉树州政府将再次邀请“拉住孩子的手”代表前往玉树,根据捐款总额挑选、确定需要捐建的“手拉手”小学。抵达当晚李星一行借住在玉树州地震中心区--结古镇跑马场内,于次日凌晨遭遇4.1级余震,震感强烈。近日,经与北京慈善总会沟通确认:四家联合组织的捐款已基本到位,另有SEE会员、北京银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民耕)为青海玉树“手拉手”小学捐款10万元。截至目前,青海玉树“手拉手”小学的捐建资金总额为110万元人民币。另,SEE项目合作伙伴-时尚芭莎表示:在2015年4月25日于上海举行的“2015BAZAAR明星慈善夜”拍卖善款中,将拨出部分资金用于青海玉树灾区,具体捐赠金额待其商讨确定后于近期告知SEE。

“拉住孩子的手”项目执行官 刘莉

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

2016电力抢险心得体会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六篇

当我看到电力员工和他的队友们在灾区电力抢险现场拉电缆时,我浑身热血沸腾,真想自己也亲自上阵,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力。他用生命留下一片光明,自己却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的废墟里,流星的永恒,是它曾以炽烈燃烧的生命照亮夜空;鲜花的芬芳,是它曾以幽香似锦的生命愉悦他人;生命的不朽,是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荡涤心灵。

42岁的,就是这样一颗流星。这个憨厚、老实、平凡,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青藏高原的送电工人,在2016年春天骤然黑暗的之夜匆匆划过……他的生命之火就这样静静地熄灭了,为这片灾难中新生的土地留下了灯火辉煌的一片光明,最后一刻的燃烧。

地震过后,从镇到飞机场供电线路的支撑铁塔,在震中受到山体滚石的严重破坏,机场只有靠临时电源设备维持机场照明导航系统,飞机起降存有极大安全隐患。从西宁火速赶来震区的和抢险队的同事们,投入的第一场战斗就是检修了这条长达35公里的供电线路,因修复材料暂时缺乏,只得对受损铁塔进行了临时性加固。彻底修复这条供电线路,使机场全面恢复正常供电,是抗震救灾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

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保障电力就是保障最重要的“生命通道”。这时候,我们电力人员通常都是第一批到达灾区的队伍,时间紧,任务重,灾区人民的生命就在我们的手中,无数个生灵等着我们去拯救,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顿时成几何倍增长。

作为一个电力员工,从这次青海地震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那就是任重道远。继承和发扬电力行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习前辈们在灾区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和牺牲精神,始终贯彻落实电力行业“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将是我终身奋斗的目标。

在从事电力行业年以来,我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可以说,这个行业改变了我的一生,例如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在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一步一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一丝不苟,按章办事。因为每一个小细节都关系着一个工厂、一方人民的生产正常运行,不能有半点儿戏。深感责任于泰山之重。我常常会给自己设定目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不做“井底之蛙”。只有站得跟高,才能看得更远。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我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教训,争取更大的进步。一个人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永远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所谓做一行,爱一行。学徒时,看到师傅们投入到工作的激情,使我深受感染,我同样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希望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先进设备的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进一步培养爱岗敬业、勤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并加强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加深对思想理论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思想上保持永不落伍。

我们的社会正在不断地进步,在电力改革大潮推进的今天,社会对电力行业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学习更多电力知识,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最后,为在青海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祈福,愿灾区人民挺起中国人不屈的脊梁,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一个更好更美的新一定会重新崛起!

2016社科联开幕词
青海尖扎五彩神箭2016 第七篇

社科联开幕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

近年来,慈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科工作。早在2016年8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市一级的社科研究机构—慈溪市社会科学院,市社科院成立后,在课题研究,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现在,慈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要成立了,这又是我市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喜事。今天,省、宁波市社科联领导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临大会指导,市内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会议,这是对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的支持、鼓励和鞭策。在此,我代表大会筹备组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帮助市社科联筹备工作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些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既为社会科学事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我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活跃在各自的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勇于探索,默默奉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慈溪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今天,市社科联的成立,使全体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了“娘家”,标志着我市社会科学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于进一步团结和引导我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社会科学活动,推动和促进社会科学成果应用于我市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本次大会将审议通过《慈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市社科联第一届理事会。

慈溪要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的发展,我市社科界责任重大。各位代表、各位同志,我相信,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本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鼓劲、务实、创新的大会。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敢于争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我市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社科联开幕词 [篇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这是我省社科界的一件大事、一次盛会。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团结、激励、鼓舞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科联是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肩负着为党和政府管理社会团体,履行“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任,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自2016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省社科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过去的十年是社科联“智库”作用得到注重发挥的十年,是全省社科学术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十年。十年来,省社科联带领广大社科工作者,坚持为时代思考、为发展破题、为人民释惑,在理论武装、课题研究、服务决策、社科普及、阵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青海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青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也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大会将审议通过省社科联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省社科联委员会及其领导机构。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认真听取和领会王建军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听取并审议好《工作报告》,修改好《章程》,选举好新一届社科联领导机构,明确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共同努力把本次大会开成一次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大会,一次解放思想、继往开来的大会。

我相信,即将产生的新一届社科联委员会一定会按照本次大会的要求,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发挥优势,履行职责,加强建设,凸显特色,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服务青海发展,服务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社科联开幕词 [篇3]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烟台市社会科学界第四次代表大会现在隆重开幕!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圆满完成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团结、激励、鼓舞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纪委的领导同志,有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市侨联的负责同志。省社科联的领导同志亲临会议指导。大会收到了全国各地社科联发来的贺信贺电175 件。对各位领导的光临和兄弟单位的祝贺,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191 人。他们中既有社会科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理论骨干;既有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优异的专家学者,又有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大家欢聚一堂,共商繁荣和发展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的大计,这充分显示了我市社会科学战线的勃勃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我代表市社科联第三届委员会,向与会的全体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总结三次代表大会以来11年的社会科学工作,认真研究和部署新形势下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充分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社会科学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围绕这个主题,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社科联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烟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市社科联委员会。

同志们,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完成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民-主的大会,一个与时俱进的大会,一个改革创新的大会,推动社会科学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83321.html

    上一篇:单身证明

    下一篇:临淄审核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