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结构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篇一 蝎子结构
蝎子的外部形状和内部构造

  蝎子的外部形状

  蝎的形体如虾,雌雄异体。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4~6cm,全体13节(一说18节,头胸部为6节合成),背面紫褐色,腹面淡黄色,全身表面有几层几丁质化的硬皮。动物学上,把蝎子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三部分(图1)。

  (1)头胸部

  又称前体,较短。头与胸愈合,前窄后宽呈梯形,背面有坚硬的背甲,密布颗粒状突起。近中央处的眼丘上有1对中眼,前侧角各有3个侧眼排成一斜列。中眼和侧眼皆为单眼,视力很差,只能感光而不能成像。蝎子的头胸部由6节组成,故有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触肢、4对步足。螯肢(图2)亦称口钳,位于头胸部最前方,由3节组成,可动指内有锯齿状突起,有助食作用,可将捕获物撕裂、捣碎。触肢又称钳肢、脚须,由6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有一不动指和可动指作捕取食物和感触之用)。

  4对步足生于两侧,内连神经与肌肉,为行动器官。步足由7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末端有2爪。步足后1对均比前1对长,即第1对最短,第4对最长。步足的基节相互密接,形成了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第1~2对步足的基节和螯肢及触肢的基节包围成口前腔,口位于口前腔底部。第3~4对步足的基节间有一略呈五角形的胸板(图3)。

  (2)前腹部

  又称中体,较宽,由7节组成。背板中部有3条纵脊。第1节腹侧有2片半圆形的生殖厣(生殖腔盖),下面为生殖孔。第2节腹面两侧各具一栉状器,为短耙状,呈“八”字形排列,上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栉状器有齿,一般为19或21个(雌性为19个,雄陛21个)。第3~7体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因腹部可舒张或缩小。第3~6节腹面的左右各有1个圆形书肺孔,分别与相应的书肺相通,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通道,有呼吸作用。第7节呈梯形,前宽后窄,连接后腹部。

  头胸部和前腹部较宽,合称躯干。

  (3)后腹部

  又称末体或尾部。后腹部细长如尾状,橙黄色,由5节组成,能向上和左右卷曲,但不能向下弯曲。各节背面有中沟,背面至腹面还有多条齿脊。第5节最长,深褐色,其腹面后缘节间膜上有一开口,为肛门。第5节后为一袋状的尾节,内有1对白色的毒腺。尾节最后方为一尖锐毒针,毒针近末端靠近上部两侧各有1个针眼状开口,与毒腺管相通,能释放毒液(图4)。蛰刺可以用来攻击天敌和捕获猎物,也是蝎子用来自卫的武器。  

  蝎子的内部构造

  蝎的整个躯体由14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各节有节间膜相连,能自由伸缩。体腔内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感觉器官、生殖等系统和内分泌腺,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图5)。

  (1)消化系统

  蝎子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唾液腺组成。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前肠由咽喉和食道相连构成[来源:

  蝎子前腹壁内侧,有一串串褐色葡萄状腺体,这是贮存营养的盲囊。盲囊的大小不固定,它与发育程度有关:蜕皮前蝎子肥胖时,盲囊就肥大;蜕皮后由于营养转化,盲囊就瘦小得多;孕雌蝎在卵子发育阶段,盲囊占去绝大部分空间,而临产前则收缩得很小。

  (2)呼吸系统

  蝎的呼吸系统主要靠书肺进行。书肺位于第3~6腹节的书肺孔下面,每节1对,共4对书肺。书肺具有一个坚韧的囊,它是由腹侧壁内陷形成的。书肺孔是蝎体与体外气体交换的通道。由于肌肉的舒张和收缩,书肺吸人外界新鲜空气中的氧气,通过书肺中的微血管进入心脏,供应全身,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呼吸功能。

  (3)循环系统

  蝎子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血管和血腔组成。在蝎子的前腹部,可见到蝎子的背板下面有1条乳白色管子有规律地搏动,这就是蝎子的心脏。蝎子的心脏呈管状,共分8室,每室有1对心孔,前后各有大动脉分支人血腔。蝎的血液为无色液体,血液由腹窦收集,流至书肺以交换气体,而后经静脉管流回四周心窦,属于开管循环系统。由于心脏的不断跳动和前腹部的胀缩,使血液循环不止。

  血液在输送氧气的同时,把各种养料输送到体内各器官组织,新陈代谢产物由马氏管(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血液还传送各种酶和内分泌激素,对蝎子的机体起调节作用,能促进发情交配和伤口自愈等。

  (4)排泄系统

  蝎子的排泄系统由2对马氏管组成。马氏管细长,管壁很薄,管腔很小,末端有小分支。马氏管向后行,开口于中肠和后肠连接处。其游离端部(前端)闭合,浸浴在血液中,可从血液中吸收蝎子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尿酸和其他多种无用有毒的废弃物(即各种代谢产物),将其送入后肠,混入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5)神经系统

  蝎的神经系统主要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等组成。脑神经节又称咽上神经节,不发达,呈双叶形,位于食道的背面,分枝延伸到触肢和步足。咽下神经节由1对粗而短的围咽神经与脑神经相连,形成围咽神经环腹神经。腹神经索呈索状,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纵神经,具有7个不融合的腹神经节。

  交感神经中心和脑紧密相连,包括1个咽前神经和到达肠部的2对后神经。从中枢神经还分支出许多分支神经,分别到达眼、栉状器、附肢和生殖厣等处,纵贯全身,直接支配蝎子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蜕皮、排泄等活动。内脏神经则支配内脏的各种功能。

  (6)感觉器官

  包括眼、触毛、栉齿突。蝎子有1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夜中行走和捕食。蝎子全身表面遍布触毛,以附肢表面最多。腹部各体节相接处的凹陷裂缝上都盖有一层薄膜,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突起,这些都是灵敏的感觉器官。因此,蝎子对噪音、震动都十分敏感。蝎子的栉状器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有触觉、识别异性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7)生殖系统

  蝎子为雌雄异体,其生殖系统的四周皆被消化腺的盲囊所包围,需要小心剔除才能显露。生殖器官的开口(生殖孔)位于前腹部第1节的腹面,外有生殖厣覆盖。

  雄蝎的生殖系统位于前肠中部和肠腺之间,由精巢、输精管、交配轴三部分组成。精巢1对,呈梯形管状。精巢各连一细长的输精管,管的末端通人膨大的贮精囊,再通人生殖腔。贮精囊能分泌黏液,黏液把精液包起来,形成一个略呈棒状,长约1CM的精荚(图6)。

  生殖器的叉枝颈部近端为输精管,与精巢相连,内贮精子,为生殖器的主要部分。叉枝颈部远端为交配轴,易断裂,交配一次后便从叉枝颈部顶端脱裂,遗落于体外。每只雄蝎有交配器1对,每个交配器上有l交配轴1个,通常交配轴是从叉枝颈部折回,和输精管呈并列折叠形式贮存于盲囊之内。

  在进行交配时,交配轴便展开伸直,从生殖孔生出生殖厣,在交配轴全部裸露体外后,排出浅蓝色黏性精液,精液呈蝌蚪球状,固有精球之称。

  雌蝎的生殖系统比较简单,主要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在前肠腺体之问,为1对梯形网状卵巢,每个卵巢都有一根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呈人字形,上端开口于生殖孔,下端连接于卵巢。卵巢呈管状,网格连通,形成8个比较规则的卵巢网格,贮存于盲囊之内。受精卵可移入网格外,依附在卵巢管壁外进行孵化,到孵化成子蝎后,从前向后依次娩出体外(图7)。

  (8)内分泌腺

  由无管腺体组成,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分泌物对蝎子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生理机能起调节或抑制作用。

篇二 蝎子结构
蝎子的养殖技术

  一、蝎子概述

  蝎子是食肉性动物,胎生,中药名称为全蝎,又名全虫、茯背虫。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蝎子的种类很多,产于我国的有10多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以北较多。其中以东亚钳蝎为主要种,又名远东蝎,主要产于河北、山东一带。其他重要种有会全蝎,主产于河南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十条腿蝎,主产于河南西部、浙江、四川;藏蝎,产于西藏、四川西部;以及沁全蝎等。

  蝎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是出口的重要药材品种之一。性子,味辛,有毒,全体入药。有止痉、镇痛、通络、解毒等功效,可治惊风抽搐、中风、口眼喁斜、风湿痹痛、破伤风、偏头痛、风疹疮肿等,许多中成药都离不开蝎子。我国古籍对蝎子的药用早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本草求真》也有“全蝎,专人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蝎子含有蝎毒,经动物实验,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此外,它还含有三甲胺、卵磷脂、甜菜碱等在免疫学上具有意义的化学成分。随着对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如用白酒泡制蝎子而成的蝎酒,能调节人体免疫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注目。·

  此外,蝎子营养丰富,在宴会上已受到人们的喜爱,油炸全蝎就是一道名菜。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以蝎子为原料或以蝎子为原料之一的菜谱已有几十种之多。

  以往靠捕捉野生蝎子作为药材来源。由于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各地开展人工养殖,养殖技术也已经成熟。实践表明,蝎子人工养殖方法并不复杂,一般通过短期学习,就能掌握养殖技术。饲料来源也比较容易,投资也不多,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一)形态结构

  1.外形

  蝎子全身可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3个部分,成蝎体长6厘米左右。前两部分合在一起称躯干部,呈椭圆形,扁平。后腹部即是蝎子的尾巴。头端中央有1对复眼,其前下方有附肢2对。其中1对为螫肢,仅为一节,供取食用。另一对附肢较强大,状似蟹螯,由4节组成,末节为钳肢,较为粗大,用来捕食和探索。胸部有步足4对,用于行走。背部有背甲,呈梯形。腹部黑褐色。雄性蝎子的前腹部较窄而短,雌性蝎子的前腹部较为宽大。后腹部有6节,狭长,可上、下、左、右弯曲转动,且十分灵活。末端有毒刺一个,其上有2个毒腺管,能排出毒液,为御敌自卫和攻击对方的武器。

  2.蝎子的器官

  蝎子体腔内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各系统互相协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使蝎子能正常生长、繁殖。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生蝎子喜栖息在背风向阳的崖畦,坡地的缝隙,或砖隙、石隙中,或栖息在瓦砾堆下、树皮内,或土穴中,大多穴居。喜在干燥处栖息,潮湿处活动。喜暗,怕强光,很少在灯光下活动。白天躲在缝隙或洞穴中,傍晚后开始外出活动。蝎子喜静,不爱活动。冬眠时有群居性,常几只、十几只同居于一窝中,不会互相残杀。但在繁殖期间,有大蝎吃小蝎的恶习,个别雌蝎甚至吃自己生的小蝎。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饲养密度过大,或者食物不足,相互间也会发生争窝、争食、自相残杀等现象。

  2.生理特点

  蝎子的视力较差,视觉已基本退化,失去寻找食物的功能,主要靠嗅觉来搜集、追捕食物。’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到11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0 ℃以下时,失去活动能力,不吃不动,开始冬眠。到第二年三月底、四月初气温达到lo℃以上出蛰,开始活动。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 —38℃,以27—38℃为最适。这时蝎子活动量大,生长发育也最快。

  人工饲养条件下,蝎子依然保持野生状态下的这些特性。因此,人工饲养应创造适应蝎子生活习性的环境条件,才能使蝎子正常生长、繁殖,养好蝎子。

  3.食性、

  蝎子系肉食性小动物,喜欢吃鲜活食物,如各种软体甲虫、昆虫,人工养殖时爱吃地鳖虫、黄粉虫、米蛾和玉米螟的幼虫,也、可食家禽、家畜的肉。

  有时少量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如谷物类、糠麸类、饲草类等。

  蝎子没有牙齿,靠分泌消化液将捕获的食物消化成浆液后再吸人,因此进食速度较慢,但耐饥能力强。每次饱食后几十天、不吃也不会饿死。

  蝎子也需饮水。野生蝎子常吸吮露水或土壤中的水分。但耐渴能力也很强,二三十天不饮水也不会死亡。野生蝎子的寿命一般为八九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不冬眠,寿命较短,不超过5年。

  (三)繁殖

  1.种源人工养殖蝎子,首先要解决种源。解决种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到野外捕捉野生蝎子后进行驯化;二是向蝎子饲养者购买健壮活泼的蝎子。购买时注意雌雄比例。

  下面着重介绍捕捉。蝎子因栖息地点不同,分为山蝎和家蝎。山蝎和家蝎在种和药性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均可用来进行饲养,但捕捉时间有所不同。

  (1)捕捉时间:从5月开始,一直到8月份均可以捕捉。捕捉山蝎一般在5 —6月之间。

  (2)捕捉工具和方法:捕捉野生蝎子的工具非常简单,只要备一双筷子或竹夹和装蝎子的盛器,盛装容器以瓷罐或铁桶较好。如捕捉山蝎,可在惊蛰以后白天到山坡向阳处,翻起石头,可能有蝎子潜伏。雨后放晴,天气温暖,地面升温快,蝎子多在地面石块下,这时捕捉非常有利。如在夜间捕捉,可用灯引诱昆虫,等蝎子出来吃昆虫时即捕捉之。捕家蝎,一般在6—8月天气炎热的夜里,等蝎子出来活动、寻找食物时捕捉。

  (3)捕捉注意事项:捕捉野生蝎子时,要轻捉轻放,切忌用力过猛,以免蝎子被夹死,或受伤。放蝎子的盛器中放一些树叶,把所捕蝎子隔开,以避免互相蜇伤。捕捉回来后,最好对其进行消毒。同时应将不同品种、不同地方的蝎子分开饲养 //创业第一步网 //,并根据大小分开。如捉回来的蝎子有霉菌或寄生虫,不能饲养。在野生蝎子放进饲养池后,尽量不要去翻动栖息窝、不惊扰蝎子,保持安静,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4)如从养蝎场引进,应选个大、健壮的蝎子。引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春末夏初。因在这个时间气温、湿度适宜,便于运输。同时,春末夏初正值蝎子繁殖期,便于当年产小蝎、扩群。在秋季也可引种,气温也较适宜。但已过了繁殖期,当年不能产小蝎。

  2.选种种质优良,能培育出量多、质好的后代。

  选好种蝎是养蝎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把同龄期中体型大、健壮、活泼、无伤残、抗病力强的个体挑出来作为预备种源,集中单独饲养。在产第一胎小蝎后挑选产仔早、产仔率高、仔蝎质量好、雌性强的留作种用。对雄蝎,也应选体健、体色光亮、活泼、性欲强的作种用。选种应每年进行,以保持种群的优良性状。长期在同一种群内选种,常因血缘关系、近亲交配,会使原有优良性状衰退,生产性能下降。因此,要不定期地从外地引进血缘关系较远的良种进行交配。当然在引进前应了解该品种的产地、性状等。

  从外地引种要注意两点。一是运输途中要避光、防雨淋。装蝎箱或桶的下面应填填料,如泡沫塑料、海绵等,以防止因颠簸而惊扰蝎子。运到目的地后应把蝎子放在安静的地方稳定4小时以上,不能立即放出。二是从外地引来的蝎种因气味不同,与原有蝎子放养在一起可能会互相斗咬。可在投放时用酒或香烟烟雾熏喷,使气味达到一致,这样就不会争斗了。

篇三 蝎子结构
蝎形引物PCR原理

蝎形引物是在普通引物5端带有一个经荧光素(FAM) 和淬灭物( DABCYL) 双标记探针的茎环尾状结构构成, 环部分的核苷酸链作为探针, 可与目的基因DNA 中一段靶位点序列完全互补杂交, 形成分子内结构。依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原理, 当不存在目的DNA 的情况下, 尾部茎环结构5 个互补的碱基臂互相配对, 形成发夹结构, 使FAM 与DABCYL 相距较近,在490 nm 激发光的激发下, FAM 产生512 nm 的荧光,通过FRET 传递给与之相近的淬灭物DABCYL, DAB??CYL 的吸收光谱与FAM 的发射光谱重叠, 而其自身并不发出荧光, 吸收荧光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不能检出荧光的产生。当存在目的DNA 时, 探针与目的DNA 完全杂交, 形成比5 个互补的碱基臂杂交更稳定的蝎形结构, 发夹结构打开, 使FAM 与DABCYL 相距超过FRET 的有效作用范围, FAM 产生的荧光不能通过FRET 传递至淬灭物DABCYL, 而被荧光分析仪检测到。在PCR 循环延伸过程中, 由于蝎形引物所附的荧光标记探针通过聚六乙二醇( HEG) 与下游引物相连,HEG 能提供18 个C 原子的间距, 起到空间位阻效应,在PCR 延伸过程中, DNA 链的延伸由于空间位阻作用, 不能顺延至引物所附带的探针部分, 保证了所复制的DNA 链完整性, 这在本课题前述实验中已经过验证。蝎形引物的引物部分引导延伸的DNA 新链与附有的经荧光标记的探针共存在一条链上, 形成分子内结构, 只要有一条链合成, 在一定的温度下, 就可形成一条分子内杂交, 使相对荧光强度与细菌密度呈现量比关系, 增加了杂交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克服了以往PCR 检测中存在的杂交随意性。

LUM(light upon extention) 引物技术是Invitrogen公司的一项专利,是利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实现定量的一项新技术。使用类似分子信标的发夹结构设计引物,使引物同时起到荧光探针的作用。引物对中的一个引物3’端用荧光报告基团标记。在没有单链模板的情况下,该引物自身配对,形成发夹结构,使荧光淬灭。在模板存在的情况下,引物与模板配对,发夹结构打开,产生荧光信号。使用LUX引物,不需要专门设计探针,即省了成本又给实验设计提供了宽松的条件。由于没有探针控制特异性,因此他的特异性要弱于探针技术,但非特异性扩增或引物二聚体没有影响,所以其特异性要强于SYBR GREEN。

篇四 蝎子结构
蝎子简介

蝎子简介

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与鲎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

蝎子

[1]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的蝎子有10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等省分布较多。

蝎子的市场需求

蝎子作为名贵药材,需求量很大,据统计,蝎子供应量仅能达到需求量的20%-30%,因此人工养殖蝎子便

成为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家庭副业。

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市场日趋繁荣,而且由于人们对中医中药的

【蝎子结构】

重新依赖,以用中成药研制的巨大发展,名贵中药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市场价格不断上扬,清水蝎市场

价每公斤680元左右。

目前,家庭人工养殖蝎子免征税收。人工养蝎子的技术难度不大、对场地气候要求不高。一般人通过短

期学习很快就能掌握,更不用担心销路,是比较保险的家庭事业。 人工养蝎子男女老幼都能干,业余时间即可,而且较之其他家庭付业投入的成本要低,经济效益要高。

人工养蝎子占地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蝎子食量很小。蝎子的饲料如黄粉虫等也可人工养殖。

蝎子养殖技术

[2] 1 .盆(缸、罐)养

这是一种采用小容器进行小规模简易养殖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适合于室内养

殖。

可选用内壁光滑(以防止蝎子逃逸)的瓦盆、塑料盆和普通水缸等,容积大小不限,在容器底部铺垫一层5 ~10 厘米厚的风化土或壤土并砸实,上覆沙子,再在沙层上叠放一些瓦片、空心砖或小木板等,作为蝎子栖息活动的垛体。垒成垛体的瓦片等要一片一片地叠起,最好叠成宝塔形,片与片之间的四角可用水泥浆或黄泥粘接住,以增加蝎子栖息的空隙。垛体距容器的内壁约 6 厘米,垛体上放供水用的海绵。

2.盆(缸、罐)养法

最好不要用向容器内洒水的办法来调节湿度。因为气温高时,如果洒水多,会造成容器内的闷热潮湿,对蝎子的生活是不利的;而洒水过少,水分不够挥发时,又会导致容器内的闷热干燥,对蝎子的生活也是有害的。目前调节湿度较好的办法是向容器内投放一些含水量多、带粗根的青草或带嫩枝的大片树叶,这些草或树叶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挥发水分,以满足蝎子对湿度的要求;气温过高时,还可供蝎子爬伏到上面降温。青草或树叶既要尽量多投放,又要注意保留一定空间,以防止蝎子借青草或树叶为梯架逃逸。气温高时,要及时更换干枯或发霉的青草、树叶。为防止蝎子外逃,最好在盆(缸、罐)口覆盖铁纱网或尼龙罩。 一般每只普通面盆可养蝎60 ~100 条;口径60 厘米左右的浅缸,可养蝎 300 多条;每个罐头瓶可养种蝎1 条,或养仔蝎10 ~50 条、中蝎2 ~5 条。这样不仅密度合理,而且还可解决互相残杀的问题。盆(缸、罐)养比较适宜少量初养或专养幼蝎、种蝎、孕蝎,也可进行小型科学实验用。

3 .箱养

可选用未盛放过化学药品的废旧包装箱,大小不限,靠木箱一侧修筑窝穴,箱口内壁围一圈防逃玻璃条或塑料薄膜,上覆纱盖或带孔的可活动木盖。箱内的蝎窝可用土坯堆砌成蜂巢状,供蝎子栖息,堆砌的土坯与四周箱板间留有一定空隙,供蝎子活动和捕食。

也可以自制长、宽、高大约为100 厘米×60 厘米×80 厘米的木箱,箱底铺垫 3 ~5 厘米厚的砂土,木箱两侧各码成长、宽、高为 72厘米×12厘米× 60厘米的泥板垛两个,垛体距箱壁 3~5 厘米,两排垛之间为蝎子的活动场地。箱口内壁围一圈玻璃条或塑料薄膜,以防蝎子逃逸。

另外,还有人设计了一种较标准的养蝎箱,但造价较高。这样养蝎箱的结构类似于蜂箱,箱盖、箱底及两侧钉上木板,前后面空着。在木箱两侧面内壁上,横向钉上小木条,上下两个小木条相距约5 厘米,箱体的高度可视养蝎量多少而定。用小木条作支架,将胶合板或纤维板插人箱内,搁板的前后长度要大于箱

的前后长。这样一个箱可放多层搁板,每层板都可养蝎子,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把木箱放在一个用 20 ~25 厘米高的玻璃条围成的矮墙内,可以防止掉落在地上的蝎子逃跑。箱体四周与玻璃围墙相距不少于 20 厘米,以防止高处的蝎子掉落在墙外。

4 .房养

可在室外选择一定面积的场地,建造简易蝎房进行养蝎。房养蝎保温效果较好,比较适合北方地区养殖。

[3]

蝎房应建在地势略高,无农药或化肥污染处。用土坯垒一小平房,房的正面开一小门,供管理人员进出;四周开窗,以利空气流通,窗口要有纱窗,以防外界天敌侵人。房墙四周脚基各留两个碗口大小的出口,专供蝎子进出,冬季可堵塞,以利房内保温。在距离房基脚1 ~2 米处,挖一条宽 0 . 6 米、深 0 . 8 米,呈倒三角形的环房水沟,并保持常年放满清水,这样既可为蝎子提供饮水,又可防止蝎子外逃和天敌入侵,房顶要用廉价材科搭盖,以防灌雨。房内留一条0.6 ~l 朱宽的人行通道,以便于管理。通道两边用土坯砖、空心砖或砖头堆垒,其间留2 厘米空隙,一直堆到房顶,以利于蝎子活动或栖息。

还可在养蝎房内安装1 ~2 个瓦数不高的灯泡,晚上开灯,打开纱窗,将外界昆虫诱人蝎房,作为蝎子的天然饲料。

5 .墙养

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比较坚固、无裂缝、无天敌栖息的土墙,根据养殖量的需要,顺土墙垒砌养区隔墙。在南隔墙下留若干个排水孔,遇雨时以便排水,内用细铁纱网钉严,纱网孔眼要尽量小,以防幼蝎钻出。土墙和隔墙上端都要牢固镶嵌防止蝎子逃逸的玻璃条。养区内紧靠土墙根垒砌高约20 厘米的砖石台阶作为垛脚,以防垛底积湿返潮。然后紧靠土墙码置垛体,供蝎子活动和栖息。垛体顶部要用油毡或其他防雨物覆盖,以防雨水淋坏和浸倒垛体。

越冬时在垛体表面抹上1 ~2 厘米厚的麦秸泥,并且做好防雪、防寒、防鼠等工作,以保证蝎子安全越冬。

蝎子疾病与预防

一、 蝎子黑肚病

(1) 发病原因:饮食不清洁,环境污染所致。

(2) 症状:肚腹呈黑色。一种为腹黑胀,活动能力减少,食欲减退或不饮不食,病程较短,死亡率较高。另一种为腹黑而瘦弱,腹节下垂,但亦吃亦饮,病程较长,陆续出现死亡。

(3) 防治方法:保持食物新鲜,平时投放的虫体无病无害;池中的死虫要及时挑选;投入的组合饲料宁欠不余,盛放组合饲料的盘具每天清刷一下。饮水要清洁,水盘及海绵、石子等隔天要清洗;空气每天要排换一次。

(4) 药物治疗:

1、80万单位青霉素半支,加水1千克,放进水盘饮用。或80万单位青霉素四分这一支,拌食250克,两者喂至病愈为止。

2、大黄碳酸氢纳片0.5克,土霉素0.1克和100克饲料拌食或饮用

二、 蝎子枯尾病

(1) 发病原因:栖息窝穴和活动场地过于干燥,空气湿度低,供水不足。

(2) 症状:尾节出现枯黄,严重者尾中深陷处,可见后肠为白色,当尾根处出现干枯萎缩时,病蝎开始死亡。

(3) 防治方法:饮水要清洁及时,活动场地要保持潮湿,空气湿度分季节(因燃煤炉加温所致)保持正常。

(4) 药物治疗:食母生1克加水200克饮用,增强消化道的分泌。

三、 蝎子病脂病

(1) 发病原因:长期食用动物瘦肉,使蝎体内脂肪大量积累所致,有人也称肥胖博

(2) 症状:肢节明显隆大,肢体功能减低或丧失,体内脂肪压迫神经系统导致拖尾,口器呈红色,似有脂溶性粘液泌出。

(3) 防治方法:少喂肉类饮料,以黄粉虫等活虫体为主食。

(4) 药物治疗:如病情普遍,可停喂食料3-5天,然后用大黄碳酸氢纳片3克,炒香后的麸皮50克加水拌成喂到痊愈。

蝎子的天敌害虫

1、壁虎和蜘蛛的危害也防治

恒温养蝎一般不会遭到鸟类.老鼠的危害,但需防壁虎.蚂蚁.蜘蛛危害。一只壁虎,一晚上最多可吃掉几十只小幼蝎,也可吃掉几只成蝎。蜘蛛虽小,但繁殖力强,虽为蝎子所食,但也对幼蝎危害很大,往往将幼蝎吊起行残食。

2、蚂蚁的危害及防治

(1)蚂蚁的危害:蚂蚁生性就有蛀食虫体的本领,在蝎池不中但蛀食蝎子饲料,而且对正在蜕皮的幼蝎。产后的母仔蝎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

(2)防治方法:

1、将蚁药撒在池周围或立体式养蝎池的腿脚下,效果显著而持续长久。

2、将肉内头放在蚂蚁常活动的地方,诱蚁捕杀。

3、将鸡蛋壳烧焦后捣碎或把核 叶切碎撒在养区周围,可防止蚂蚁进入. 蝎子养殖风险

( 1 )良种的购买 切莫误将商品蝎、残蝎、老龄蝎当作种蝎购买;

( 2 )环境条件的配备 在养殖过程中,条件是否达到要求,能否保证养活、产仔、高产等;

( 3 )市场信息是否准确可靠,销售渠道是否畅通。

篇五 蝎子结构
全蝎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篇六 蝎子结构
蝎子

蝎子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 、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 的蝎子有1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 (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 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 等省分布较多。 【蝎子结构】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 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 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 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 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 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 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 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 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前腹 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 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 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 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 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 ,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 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30~38℃之间产 仔。 生活习性【蝎子结构】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 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 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 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 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 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 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 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 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 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 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 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 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 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 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 后出蛰,11月上

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 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 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 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 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 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 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 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 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 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 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蝎子结构】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 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 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 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 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 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 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 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 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 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 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 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 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 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 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 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 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 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 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 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 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 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 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 求偶行为可持续数

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 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 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 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 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 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 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 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 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 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 【蝎子结构】 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 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 活。 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 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 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 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 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 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 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 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 。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 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 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 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 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 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 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 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 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 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 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 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 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 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 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 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 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 分升高和干燥。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 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

境中 。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 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 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 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 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 。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 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 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 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 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 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 ,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 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 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 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 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 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 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 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 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 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 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 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 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 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 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 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 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保护措施 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了查处,对 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立即停止非法活动,对无视国家法 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 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 物种价值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 年 代中期以后,除少量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 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 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 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 掣等。蝎毒具有祛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 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

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 ,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 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 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 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 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 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 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 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蝎子作为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酒、蝎 子罐头、速冻全蝎、蝎粉保健品相继问世,“油炸全蝎 ”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 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1 万只成蝎每年可提毒480克,因此,蝎毒的药用价值远 远高于蝎子本身。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 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 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 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稳中有 升。 药用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 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 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 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 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 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 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 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 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 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 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姆指和 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 ,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 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 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 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 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 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 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

篇七 蝎子结构
蝎子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即蝎子的生活规律,是人工养蝎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蝎子的生活规律,才。在网络上和书本上也有很多介绍蝎子的生活习性的知识,根据我了解:很多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蝎子的生活习性,不能依照蝎子本省的生活习性为蝎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条件。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在不影响蝎子的情况下),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变、虫害及温度、湿度、死亡等详细情况。定时定量投放饲料;调节温湿度;经常清除死虫;保持饮水的清洁;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蝎的首要要条件。在这里我把蝎子的生活习性细致的讲解一下,希望大家不但要充分掌握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更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讲蝎子的生活习性之前,我先把野生蝎子的生活方式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让大家有个了解。

因为蝎子属于变温动物,其自身的温度来源于环境温度,所以蝎子在一年四季中会随季节的气温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四种生活方式。

1、 复苏期 (惊蛰到清明:从农历的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大约 30 ~ 50 天)

惊蛰以后,气温回升,蛰伏的蝎子陆续复苏出蛰活动。由于早春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蝎子的活动时间不场,活动范围也不大,除了白天外界气温转高时出穴活动外,夜间很少出窝活动。这个时期,蝎子的消化能力很差,凭借书肺孔吸收大气或土壤中少量的水分,利用体内贮积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2、生长期 (清明到白露:农历的 4月中旬至9月上旬约 150-160 天)

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变暖,蝎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不断增大,消化能力也随气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蝎子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产仔大都在这个时期进行。每年的6月底至8月底气温较高,蝎子活动最活跃,生命力也最旺盛,这是蝎子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也是蝎子交配产仔的最佳时期。【蝎子结构】

3、填充期(秋分到霜降:农历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大约40~50天)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食量大增,进入捕食高峰期,蝎子尽量吃饱肚子,把获得的营养贮存起来,以便供给休眠和复苏消耗。这个时期,雌蝎刚产过不久,体瘦身弱,应做好育肥复壮工作。

4、休眠期(立冬到雨水:10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下旬约120~130天)

秋末冬初,蝎子停止采食,开始休眠,这个时期。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 处于蜷伏休眠状态。冬眠时,蝎子不食不动,体内活动微弱,新陈代谢处于很低的水平。

野外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寿命 7 ~ 8 年。每年产一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恒温养殖的蝎子, 受精卵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大约需 70 --80 天,成熟的卵再经过 40 天左右的胚胎发育期,继而以仔蝎形态分娩, 母蝎一般每年繁殖两胎,繁殖 3 年后将被淘汰。(恒温繁殖在理论上是 120 可以繁殖一次,但实际生产中,最多两年 5 次,就像人理论上 10 个月能生一胎,实际上不可能每 10 个月就生一胎,是一个道理)

仔蝎刚产出即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 7 龄即为成蝎。常温下,野生蝎子一年只蜕两次皮;恒温养殖蝎子,在掌握好温度的情况下,仔蝎 5--7 天左右可长到 2 龄;以后每 50--55 天左右蜕一次皮, 260-- 280 天左右可长到 7 龄。由于每只蝎子的生理状况不一样,另外再加上管理环节上的原因,生长期最多可相差 2 ~ 3 个月。 我们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区分,把 1 龄蝎称为仔蝎; 2—4 龄蝎称为幼蝎; 5—6 龄蝎称为青年蝎; 7 龄蝎称为成蝎。(注意:很多厂家宣传单 3-5 个月即出成品蝎,那完全是骗人的)。

为了让大家对蝎子的生活习性能充分了解掌握,我把蝎子蝎子的每一个细微的习性都做了总结,蝎子一共有十个明显的生活习性,下面一一讲:

一、 昼伏夜出:通过上节课,大家知道蝎子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昼伏夜出的生活特性: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变的视力很差(记得在《生物学报》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的蝎子起源于四亿年前的海蝎,当时身长达 2 米以上,很像三叶虫,很多学者正在研究蝎子是不是也由三叶虫进化而来)蝎子主要是靠

灵敏的嗅觉与触觉进行觅食或防备敌害,因为白天很容易被天敌发现,也难扑捉到食物,白天也呼吸不到潮湿空气,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蝎子形成了昼伏夜出的特性。(捕捉过野生蝎子人都知道,在夜里上山用紫光灯很容易照到蝎子;白天必须扒开石块等才能捉到少量蝎子。有喜欢捕捉野生蝎子的朋友可以进行私下交流)蝎子的这一特性给我们以下提示:

1、 蝎子的天敌很多:蝎子的天敌我们可以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类:

(1) 鸟禽类:比如麻雀、山鸡、家鸡等。鸟类的眼睛十分敏锐,能很轻易发现活动着的小动物。我也观察过家鸡吃蝎子的过程,一口一个,速度很快,有人说鸡天生就是蝎子的克星(农村还有人给我说蝎子听到鸡叫就会害怕)。

(2) 猫鼠类:比如家猫、野猫、黄鼠狼、刺猬、老鼠 、松鼠等。大家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鼠: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蝎子的毒刺根本蜇不透老鼠的外皮,老鼠完全可以吃掉蝎子,特别是吃冬眠的蝎子。所以我们蝎房内要及时灭鼠,封堵鼠洞;窗户在夏季一定要加纱网,除了防鸟和猫等,还能防止苍蝇、蜘蛛等进入。

(3) 蛇、蜘蛛、壁虎、蟾蜍、大蜈蚣等。这几种动物和蝎子互为天敌,即使吃不掉蝎子,在和蝎子的打斗过程中,也会造成两败俱伤,特别是农村的朋友,在蝎房内发现壁虎、蜘蛛、大个头的蜈蚣等要及时捕捉(特别是在蝎房内同时养黄粉虫的时候;蝎子可以吃体小的蜈蚣,大的蜈蚣捉住后可以掐断再喂蝎子。)

(4) 蚂蚁:在这里只所以重点强调蚂蚁,是因很多人没注意到蚂蚁对蝎子的危害,其实蚂蚁对蝎子(特别是正在蜕皮的蝎子)危害很大,所以大家要防止蚂蚁进入垛体。在这里我不提倡用土,如果非要用养土的话,即使土里没有蚂蚁,也必须在太阳下经过暴晒或杀菌,把蚂蚁、螨虫等类的虫卵和寄生虫消灭。在讲虫害与疾病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讲预防办法。

2 、夜间经常出来活动的很多小昆虫都是蝎子最好的食物:上节我提到蝎子爱吃无脊椎类软体多汁的小昆虫,有网友说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很广,这样说不够准确;对,准确的说应该是无脊椎、无硬壳类(就是没有骨头和坚硬骨质外壳的)小昆虫。比如蚂蚱(幼虫)、蟋蟀、土元(幼虫)、蜈蚣、鼠妇、蚯蚓、毛毛虫、飞蛾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除了主要喂食黄粉虫外,夜间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食饵诱捕这些小昆虫为蝎子补充营养,利于蝎子的生长或者蜕皮。讲蝎子的饲料时我们再细致的讲。

二、喜潮怕湿:关于蝎子吸潮怕湿的说法,大家肯定并不陌生,书上和网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在这里高温我先不说,先说一下高湿,湿度主要说一下蝎房的空气湿度和蝎窝的土壤湿度两种:

(一)大气湿度:很多书上都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很多人也随和着说蝎房的湿度必须保持在70%-85% ,可是我国作为蝎子主产省的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宁夏等江北地区,在蝎子生长和繁殖最旺盛的夏季有几天的白天空气湿度会超过70%呢?江北地区干旱的夏季一般都是白天的空气湿度只在40%左右甚至更低(下雨天气除外,我国长江以北夏季大都是干燥少雨),只有夜间的空气湿度才会接近70%,可蝎子的生长繁殖照样很旺盛;而梅雨不断的江南昼夜空气湿度大都在70%以上,为什么反而不适合蝎子生存呢?野生蝎子的活动规律告诉我们:蝎子其实只要夜间能呼吸到水分较大的空气,白天即使低于40%的空气湿度,蝎子照样能生长和发育。现在很多人都是死板的按照书上严格控制70%以上的湿度,蝎窝里都是螨虫;蛋托发霉了就说蛋托不能养蝎子,其实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蝎子。在这里我把长期高湿(所谓长期高湿就是连续一周以上的空气湿度超过70%)的最要危害讲解一下:

知识点:

(1) 蛋托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我在我的空间里已经说过,现在再给大家说一下。首先说明:如果地面潮湿的话,蛋托是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或土上,这个只要有点生活常识的养蝎者肯定都知道 ( 关于蝎子的生长到底能不能离开土,我个人认为一些书上说必须用老墙土、风化土或者的给蝎子喂牛奶、喂水果之类,无非就是想让蝎子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只要在养虫的饲料里添加这些元素就行了,没必要搞的那么复杂,不但容易吸引蚂蚁,而且蝎房里温度那么高,腐烂后蝎子吃了反而还容易得消化不良病、黑腐病。如果有非要用老墙土养蝎子的朋友,也不要为找不到老墙土发愁,只要是无污染的深层土里添加点钙粉或者微量元素就解决了)

对于蛋托发霉的问题:发霉就是微生物(主要是袍子类菌)在作怪,菌类的生长和繁殖必须同时满足温度、湿度、空气、 PH 值。除了以上四个条件外,其实还有个最重要的因素 -- 就是时间,也就是说病毒的滋生需要个时间段。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上我试验过:把蝎房的温度保持在温度 32-36 摄氏度;空气湿度 70% 以上(我用的是电子温湿度计;准确度还是很高的)每天喷水两次,最短也要在十天左右蛋托才会发霉。如果我们在蛋托发霉之前(比如一周内)我们把湿度降下来或者把湿度控制在 70% 以内或者每天只把 70% 的湿度控制在合理时间内(最好仿照野生蝎子的生活习性,让夜间湿度大一些),再适时适量的喷洒淡盐水(盐水对真菌、细菌、螨虫都起作用,据我试验:只要掌握好喷盐水的时间和浓度等要点。目前还没发现对蝎子有任何不良影响)蛋托发霉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温度难以控制:养过蝎子的朋友都知道,蝎房内如果加温的话,温度是和湿度成反比的(即:蝎房内的温度越高湿度就会越小,因为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制约的)。很多人都是好不容易把温度提高到三十度以上了,湿度却下来了,于是就想各种法加湿:有的往地上洒水;有的在炉子上加水壶用热气加湿。等好不容易把湿度提高到70%了,温度又降下来了。于是就这样反复折腾,最后好不容易把湿度保持在70%以上了,蛋托也发霉了、蝎子也得病了。

(3)螨虫病:以前只是把螨虫作为预防,现在普遍都把螨虫称为螨虫病,这说明大家充分认识到螨虫对蝎子的危害了。螨虫 的身体大小一般都在 0.5 毫米左

右,有些小到 0.1 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 1 毫米。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 害虫 ,种类很多,目前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 40 余种,其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有十多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 15 ~ 31 ℃ ,有效扩散时限为 1 ~ 6.95 天,在此时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以上对螨虫的描述来自百度百科,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在蝎子身上寄生的螨虫很多人也称为 蝎虱:白色、针尖大小,如果我们仔细辨别的话,用肉眼是完全可以到的,并不是有些人说的蝎子身上的白色小虫不是螨虫,说螨虫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大家不要被误导。 0.5 毫米左右啊肉眼怎么会看不到呢?)螨虫最容易寄生在蝎子的间节膜处,吸收蝎子的血液,会造成蝎子食欲不振、消瘦死亡。螨虫除了危害蝎子还对黄粉虫的危害很大。螨虫最容易在低温高湿、高温高湿(特别是蝎窝里面的湿度过大)时发生,而高温低湿的环境中不利于螨虫生存;另外螨虫的扩算期约为一周左右,所以要想杜绝螨虫必须把高湿状态控制在七天之内,另外每周用 3% 的淡盐水喷洒蝎窝一次,即使有螨虫的寄生卵也会被杀死。(注意:淡盐水对塔式蝎窝里面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淡盐水根本喷不进去,所以塔式蝎窝一旦发生螨虫,必须倒垛。蛋托的密封性相对较小,只要不是很大的垛体,控制住长期高湿再加以喷淡盐水,蝎螨是不会发生的,即使倒垛也比塔式省劲,所以我现在只用蛋托养殖)

( 4 )斑霉病:因窝土湿度过大或潮湿过久,感染真菌所致。此病以雨季和秋季多发,病蝎前足不能紧缩,后腹不能卷曲,全身柔软,行动迟缓, 不食,体前腹面有小黑点。(以上描述是我在网上百度到的,对 斑霉病的定义可以说相当准确。我要补充一点就是黑色的斑点(有时也会是黑色斑块)除了容易发病在腹部;有时在背部也能看到;严重时生殖厣也可能会变黑。另外,此病的症状也会像得关节炎一样,即使病蝎受到惊吓也在蝎窝外缓慢爬行、不归窝)。得此病的蝎子最终也是逐渐消瘦死亡(我个人认为其实此病和关节炎应该都是一种病菌所致,不然症状特征和发病机理怎么会如此相似?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 5 )关节炎:关节炎为蝎子的八大疾病之首,得病的主要原因也和长期高湿有关,第一节里面我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两个发病阶段的症状都讲的很详细了,大家可以回头再看看。

( 6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蝎子的八大疾病中,直接因为人为创造的高湿环境得病的就有 螨虫病、 斑霉病和关节炎三种。而且长期高湿还会增加我们提温的难度、致使垛体发霉,可谓利大于弊,所以现在有些蝎子研究者为了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把长期高于 70% 的湿度称为死亡湿度。(有人把长期定义为十天,我感觉结合螨病的扩散期等,本着养殖就是以防为主的原则,应该定义为七天最合适,这样更利于我们防祸于未然。另外死亡湿度和死亡温度一样,只所以这么定义是为了指出高于 70% 和低于 25 ℃对人工养蝎的危害性,并不是说蝎子蝎子在此种状态下就必死无疑,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恶劣的自然环境都能存活到今天,可想而知蝎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养蝎子就想养孩子一样,在遵循其生活规律的同时,也不能太娇惯。很多人问我说在恒温蝎房内买的蝎种,又不是假的野生的,为什么还会经常死亡呢?我感觉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买回的种蝎之所以回家后会大量死亡,就是因为蝎子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被娇惯坏了,变得适应能力差了,回家后又不能及时再给蝎子创造高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才会大量死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3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