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地下大棚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篇一 半地下大棚
半地下双坡式冬暖大棚的结构、建造施工方式和注意事项

  [农广天地]半地下双坡式冬暖大棚(20121128)

  半地下双坡式冬暖大棚,是山东省寿光市农民经过不断改良形成的一种新式大棚。它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耕作区下洼到地下一部分,另一个特点是有两个后坡,这种新式大棚保温效果就比原来的大棚好很多。

  本期节目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半地下双坡式冬暖大棚,然后详细讲解了这种大棚的结构,最后详细讲述了这种大棚的施工方式和注意事项。

  半地下冬暖式大棚,是通过采用深入地下2.5米、高仰角的设计方法,有效提高大棚的采光和保温性能,改变了以往火炉烧煤加温的高耗能状况;大棚建造通过选择背风、向阳的半坡地,有效利用了荒山、荒坡及废弃地;棚内蔬菜全部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比传统浇灌节水约2/3;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效、合理地提高了土地肥力,满足了农作物生产所需,避免了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节能、节地、节水、节肥的“四节”措施,大大降低了冬季坝上棚式蔬菜的种植生产成本,开创了坝上地区冬季种植蔬菜生产不依赖火炉烧煤加温的先河,实现了蔬菜周年生产。

  半地下冬暧大棚的特点:

  一是可实现有效节水。半地下冬暖式蔬菜大棚利用先进的微喷技术可有效节水。以种植大白菜为例大水漫灌亩耗水 350 -400 立方米用微喷灌每亩耗水不到150 立方米每亩可节水200--300立方米。 二是可实现有效节能。半地下冬暖式大棚白天利用北方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的特点进行取暖。

  晚上由于大棚低于地面1米多可利用地热进行保暖棚内无需任何人工增温设施。相比传统暖棚,可省去安装取暖设备以及取暖用煤、用电等大量投入。

  以面积一亩的大棚计算如安装取暖设备投入大约为3000—5000元每年冬季取暖耗煤25—35吨按800元/吨煤计算每棚每年冬季烧煤花费1.6—2.8万元成本较高。因此相比传统冬暖大棚半地下式冬暖大棚具有节能成本低易推广的突出优势。

  三是可实现有效节地。半地下冬暖式大棚每年可实现三茬种植,土地利用率是单茬种植的3倍,可使土地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有效节约了土地。

  四是实现了四季生产。半地下冬暖式大棚良好的采光及保温、保湿功能突破了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局限性,可以多茬种植。按一般规律,每年4月至6月种植头茬蔬菜,7月至9月种植二茬蔬菜,9月至下年3月种三茬蔬菜,真正实现了全年无“缝隙”生产。

  相关新闻:

  近日,饶阳县尹村镇吾固村菜农刘国柱卖完了自家大棚的西红柿,拿着厚厚一沓钞票高兴地说:“俺的大棚是半地下式的,长出的西红柿颜色好,产量也高,又赶上卖了个好价,一季西红柿亩收入8000多块,比普通大棚多卖了一两千。”   

  饶阳县种植设施蔬菜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8.3万亩。在生产实践中,菜农们不断改进蔬菜大棚结构,优化蔬菜种植模式,摸索出了半地下式温室,普遍应用了一苫加两膜和三膜覆盖技术,提高了温室内的温度,延长了作物生长期。

  这两年,半地下温室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菜农们建温室的积极性很高。但建温室必须是东西走向,经常要调整地块,而且建造成本较高,限制了温室蔬菜的发展。 

篇二 半地下大棚
大棚蘑菇种植,北方反季种菇有绝招

  反季种菇有绝招(2009.4.1)

  今天啊,跟大伙说说两种蘑菇,一种是双孢菇,还有一种是猴头菇。这个双孢菇怕冷,北方种植,一般冬天都出不了菇;而猴头菇呢正相反,它怕热,所以夏天一般都不长。而山东一些种菇的农户,偏偏在别人种不出来的时候种出来了,人家都没有的时候我有,那行情,火。

  双孢菇很多地方都种,但因为不耐冻,一到冬天,农户们就闲下来没事干了。可在山东东营毛坨村双孢菇养殖基地,越是数九寒天,外面冰天雪地的,农户们越是忙活得热火朝天。技术员王国孝告诉记者,这里冬天能出菇的绝招,就在于这个大棚与众不同。

  王国孝:这些棚是半地下模式的,保温效果是比较的好,现在在冬季,棚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4度左右,是非常利于这个双孢菇在冬季出菇。

  乍一看,这也普通嘛,没什么不同呀,其实它和常规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因为是半地下的,和外界的空气热交换少,所以冬天棚内温度高。

  崔长玲:菇农啊,他都认为冬季这个双孢菇休眠,不出菇,这是它的特性,实际上它不是这么一回事。就像咱今天看的这个棚,现在长势都非常不错,为什么呢?就是说给它创造了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山东省食用菌协会的崔老师,负责指导基地的生产。他说,北方种植双孢菇的模式,一般都是从南方福建一带引进的。但由于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要想在冬季出菇,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

  崔长玲:现在大面积种菇的,都采取了一个高架棚模式。到南方啊,你像这个高架棚啊,正好适合它的生长,到了北方呢,再利用这样的高架棚,这个温度达不到,它就不能生长了,就像我举的例子一样,到南方,现在可以穿一个衬衣就行,到北方还要穿棉袄。

  为什么高架棚温度达不到呢,是因为棚在地上,通风的量大,就不容易保温。为了能让这种栽培模式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崔老师他们首先对菇棚进行了改进,目的就是给大棚增加保温措施。这第一个措施,就是棚内地面下降,同时,大棚的高度也降低。

  崔长玲:怎么做呢,就是挖这里面的土,就取60公分的土,正好筑起这个,筑到1米7左右的墙来,正好。因为这个土质呢,不行,所以说呢,是用砖垒的,但是凹下这一块去呢,也为了保湿,也为了保温。

  土质好的地方,就可以用棚里挖出来的土,直接筑大棚的墙,这种土墙,不仅保温效果比砖墙好,而且建棚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要强调挖60厘米深呢,因为太深了,通风效果不好,太浅了呢,保温效果就差点事。这种棚,外面看起来挺矮的,但里面的棚体,实际可以达到1米8高。

  大棚的第二条保温措施呢,就是棚顶盖棉被。

  崔长玲:棚顶盖一层塑料布,上面还要盖一层草,你像麦秸草啊、稻草啊还有咱们的杂草都行,盖上以后再盖上一层塑料布。这种情况下呢,冬天也冻不透,气温高的时候,晒不透,它既能降温,冬天还能保温。

  因为双孢菇生长不需要光,盖上厚厚的棉被,大棚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棚里面暖暖和和的,正适合双孢菇的生长。

  大棚的构造因地制宜了,接下来,崔老师他们在床架的设计上,又进行了改进。

  崔长玲:这个棚的设计啊,就是说不要超过4层,一般情况下,3层就行。

  南方的高架棚,一般都种7、8层。这种高层的棚,一个是不容易保温,另外,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崔长玲:因为栽双孢菇要覆土,要往上上料,再说呢,喷水啊、管理啊、采菇啊,能造成很多的误工。

  为了更经济实惠,他们干脆把最底层的架子也省了,直接把双孢菇种到地上。

  比方说,种3层蘑菇的,只要搭2层架子就行了。

  一开始,农户还不接受,认为双孢菇直接栽在地上不通风,怕蘑菇不长。为了让老百姓信服,崔老师专门做了对照试验。

  崔长玲:就是这半边棚,用的架子,往这儿都没有用架子,结果呢,这个地下的长得要比上面的还要好,你看,都非常密,你往西一看都非常密。并不是说这个不行,就是说没必要,它效果是一样的。

  试验表明,双孢菇种床上和种地上,品质上没什么区别。

  崔长玲:我这几年的经验啊,在地下这层要比上面这个还要产量高,为什么呢?地下灌水的时候啊,这个料没有水分了,可以往里灌水,还增加它的水分,上面这个它灌不进水去。再一个本身这个地它就有水分,是吧,它吸收地中的水分,所以说呢,地上这一层呢,比这几层的这个产量还有所提高了。

  菇棚、菇床经这么一改进,不光省事,还省钱了呢!不仅冬天能出菇,产量也比搬到北方的高架棚的提高了,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崔长玲:现在这个产量早种的特产32斤,就是说达到30斤没问题。

  双孢菇生长需要新鲜的空气,地上的高架棚,通风的时候,进的风就比半地下的量大,所以,床上的水份蒸发得也快。

  国教授:很多地方,现在可以说就是绝产,冬天生产,就是绝产,最多的也就是3、4斤的产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吧。可光有产量还不行,反季节栽培,要想卖上好价钱,蘑菇的品质更重要。

  崔长玲:这个蘑菇品质的好与坏啊,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料的发酵。

  什么,发酵最关键?可料的发酵和长出蘑菇,隔着好几个环节呢,为什么说发酵是关系双孢菇好坏的关键呢?

  崔长玲:实际上发酵呢,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料的腐熟和杀菌、杀虫。

  发酵之所以非常重要,原因有两条。第一条,种双孢菇,必须用熟料。

  崔长玲:因为双孢菇菌丝不能分解未经发酵的培养料,就是说生料的营养它分解不了,吸收不了,它转化不了。

  菌丝如果营养不良,产量自然高不了。

  崔长玲:第二个问题,病虫害又来了,是吧,发酵不好的时候,也有这个杂菌,也有虫。

  双孢菇是栽培在床上的,不像其它菇类是用菌袋装的,菌袋就可以密封后,高温高压杀虫,灭菌,而床上的料是暴露的,所以只有经过充分的发酵,才能杜绝病虫害。

  崔长玲:为什么现在双孢菇好多菇农往里喷药,你就喷再低毒的药,再可以国家不禁止的药,它也是一种药。它对蘑菇没有一点增产作用,只是增加它的药残。

  一旦检测有药残,您就卖不出去。所以说呢,这个前期发酵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没有补救的措施。

  

[1] [2] 下一页

篇三 半地下大棚
半地下式大棚三温型自然养殖法

半地下式大棚即是大棚的建造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大棚的墙体可以采用砖、空心砖建造,大棚的上方罩上一层多功能塑料薄膜。这种的建造方式的优点是地下部分夏天可以保湿,冬天可以保温即可利用地温来帮助蝎子顺利的越冬。地上部分从十月份气温下降时便可以利用阳光的照射来提高棚内的温度,即便是在十一月份在太阳的照射下棚内的温度仍可达到三十度以上,在这一温度下蝎子仍可以照常进食、发育生长。

棚内设施:可根据大棚的面积合理的布局建造蝎池,蝎池建法有多种,一般可采用先用砖建池,池边贴上玻璃条用以防止蝎子逃逸。池内用专用模具拓制的水泥板(蝎窝)围砌成一个小池,小池内填土,池上用水泥板覆盖,水泥板上再用拓制的水泥板再围砌小池,池内填土,这种方式可以建三屋,四屋。拓制作蝎窝用的水泥板有两种规格分为内板,外板,内板即是用来围砌小池所用,外板用来靠在内板上,这样小池内浇上水后,小池内土壤的水分会慢慢的浸潮内板,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潮湿的环境,而外板相对而言干燥些,这样一湿一干两种环境可供蝎子自由选择。由于小池可以建造三层、四层,靠近地面的一层温度相对低一些湿度大些,第二层、第三层由于离棚顶相对近些因此白天温度要高一些,晚上反之。这样蝎子可以自由选择所需的温度。另外还可以建蝎子、昆虫合养池,蝎子、土元合养池,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蝎子食物的来源不足问题。不论何种建池方法其前提是给蝎子创造一个合理的、适合蝎子生长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会有效的提高养殖的成功系数。

篇四 半地下大棚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管理措施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管理措施

摘要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管理研究表明,大棚墙体、总体尺寸、棚面角度及薄膜的不同选择对大棚发挥应有的效能有着不同的影响,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建管工作。

关键词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建造;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30-01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为座北朝南一立一斜式、深50 cm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此种大棚不仅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还可以达到很好的增温、保温效果。在北纬41°以南的平原地区,冬季并不太严寒,当外界的气温在-10 ℃以下时,白天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内的气温可超过25 ℃,夜间温度保持在12~17 ℃,仍可栽培经济价值较高的喜温蔬菜、瓜果和食用茵。近2年来,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在河南省豫中南部驿城区乃至全省得到了较快的推广,但因部分农户存在建造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没有将该种类型的大棚应有的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在大棚的建造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4]。

1 在垛砌墙体时要筑够厚度

底部2.5~3.0 m,上部1 m以上。由于墙体加厚,御寒保温性能就增强,既能有效地阻隔低温侵入,又能把白天太阳的光照变成热能贮存起来,夜间又缓慢向棚内空间释放,使夜间棚内温度不至太低。墙体以黏土最好,沙土最差。另外,在大棚前沿外侧50 cm左

篇五 半地下大棚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管理措施_孟丽

农业工程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5期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管理措施

孟丽1

熊卫东2

2

(1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顺河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河南驻马店463000;驻马店市驿城区南海街道办事处农业生产办公室)

摘要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管理研究表明,大棚墙体、总体尺寸、棚面角度及薄膜的不同选择对大棚发挥应有的效能有着不同的影响,应加强这些方面的建管工作。

关键词半地下式;塑料大棚;建造;管理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5-0230-01中图分类号S625

Countermeasuresof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PlasticShedofSemi-undergroundandWarm-typeinWinter

MENGLi1XIONGWei-dong2

(1ShunheAgricultureServiceCenterofStreetOfficeofYichengDistrictofZhumadianCityinHenanProvince,ZhumadianHenan463000;2Nanhai

AgriculturalProductionOfficeofStreetOfficeofYichengDistrictinZhumadianCity)

AbstractTheresultsofthestudyo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plasticshedofsemi-undergroundandwarm-typeinwintershowedthat,thedifferentselectionofgreenhousewall,overalldimensions,shedangleandfilmhaddifferenteffectonefficacydevelopingofplasticshed,and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theseaspectsshouldbestrenthened.

Keywordssemi-underground;plasticshed;construction;management

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为座北朝南一立一斜式、深纬38°及其以南的冬季寒冷地区,宜采用8~11m的跨度,脊高3.0~3.5m,后墙高度可增加到2.0~2.2m,后坡的投影宽度为1.2~1.8m,距前檐7~8m处的切线角度不宜小于11°,长50~80m比较合适。

再者,要设计合理的棚面角度。棚面角度是指大棚前坡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度数。棚面角度越大,前坡面与阳光的交角越大(即太阳投射角越大),透过的光线也就越多(即透光率越高),反射光率越低,反之则相反。由以前的经验可知:大棚的南坡面与太阳直射光线构成的交角(投射角或入射角)大小,既决定于太阳的高度角,又决定于大棚前坡面的倾角(即棚面角)。太阳的高度角是随着纬度、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在大棚的采光设计上,其前坡面的倾斜角度(前棚面角)应当与太阳光线配合成比较适当的角度,以使大棚尽可能多吸收太阳光和热。聚氯乙烯棚膜覆盖前坡面与阳光的交角大小,与光入射率、反射率的关系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当太阳投射角为90°(或者说入射角为0°)时,光入射率最高,该角度最为理想,因此就把90°的太阳投射角称为“理想棚面角”。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也不科学的。太阳投射角40°与90°相比,透光率仅下降3个百分点。如果以太阳光投射角50°为设计参数,算出的棚面角度,在冬至这天12:00的短时间内,太阳光投射角为50°,而10:00—

50cm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此种大棚不仅具有较高的光能

利用率,还可以达到很好的增温、保温效果。在北纬41°以南的平原地区,冬季并不太严寒,当外界的气温在-10℃以下时,白天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内的气温可超过25℃,夜间温度保持在12~17℃,仍可栽培经济价值较高的喜温蔬菜、瓜果和食用茵。近2年来,半地下式冬暖型塑料大棚在河南省豫中南部驿城区乃至全省得到了较快的推广,但因部分农户存在建造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没有将该种类型的大棚应有的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在大棚的建造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4]。

【半地下大棚】

1在垛砌墙体时要筑够厚度

底部2.5~3.0m,上部1m以上。由于墙体加厚,御寒保

温性能就增强,既能有效地阻隔低温侵入,又能把白天太阳的光照变成热能贮存起来,夜间又缓慢向棚内空间释放,使夜间棚内温度不至太低。墙体以黏土最好,沙土最差。另外,在大棚前沿外侧50cm左右挖1条深、宽各50cm左右的防寒沟,长与棚长相同或略长于棚长的沟,沟内垫入1层旧薄膜后,填满麦秸、稻草等保温材料,上面再盖1层不漏水的旧薄膜,并用土压住。可使土壤中横向传热减少,室内地热不易向室外扩散,对提高地温有明显作用。据有关部门观测,设置防寒沟的温室地温提高4℃,能防止大棚前沿的作物根系受低温伤害。

14:00的大部分时间内太阳光投射角达不到50°,这是因为10:00和14:00的太阳高度角比12:00低5.51°~6.97°。因

此,要以33°~35°入射角为设计参数。理想棚面角度减去参数,得出的棚面角度的棚面与阳光的交角,即使在太阳高度角最低的冬至这天的10:00—14:00这段时间,光入射角也小于40°,其透光率仅比入射角度为0°的“理想棚面角度”下降3个百分点;然而棚脊高度却比“理想棚面角度”情况下计算的棚脊高度降低了很多。因此,便把理想棚面角度减去33°~35°这个参数所得出的角度,称为合理的棚面角度。

2设计大棚的总体尺寸在适宜的范围

在设计建造大棚时,必须依据地理纬度、气候条件、场

地面积等情况,处理好大棚的总体尺寸关系,使总体尺寸关系处于适宜范围。在北纬39°~41°的冬季严寒地区,宜采用6~7m的跨度,脊高2.5~2.8m,后墙高度1.6~2.0m,后坡的投影宽度为2.0~2.3m,距前檐2、4、6m处的切线角分别为26.5°、21.5°、14.0°左右,长度为30~50m比较合适;在北

作者简介孟丽(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3采用聚氯乙烯(PVC)无滴膜,及时洗尘

实践证明,若薄膜上残存有尘埃和水滴,或薄膜本身发

235页)

230

武中强等:沧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与控制水位分析

动态指标,要依据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管理、供需平衡等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修正,确保指标的确定符合实际需求和水资源保护的宗旨。

[3]李瑞森,郭庆宏,傅学功,等.沧州市水环境恶化的成因及恢复措施

[J].水利发展研究,2004(8):22-24,55.

[4]张坤.沧州市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1):26-29.

[5]白永辉,张丽.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与地下水关系研究[J].中国地

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3):71-73,78.

[6]吕庆玉,熊孟琴.沧州深层地下水超采分析及对策[J].地下水,2011(1):46-49.

[7]邢忠信,李和学,张熟,等.沧州市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对策[J].地质

调查与研究,2004(3):157-163.

5参考文献

[1]韩占成,韩彦霞.沧州市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J].地下水,

2006(3):61-64,92.

[2]史洪飞,哈建强,李瑞森,等.沧州地下水超采与生态环境演变及控

制措施[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72-74,77.

(上接第230页)

表1

5d喷水1次,以将灰尘冲洗掉,促使棚体透光率和棚温的

提高,或者采用无滴防尘长寿膜更好。

聚氯乙烯棚膜覆盖前坡面与阳光的交角大小,

与光入射率、反射率的关系

光入射率光反射率4适时卷、盖棚顶的草苫调节温度

由于雪的导电性能差,下雪后的相对一段时间内可防

太阳投射角度光入射角度908070605045403020151050102030404550607075808586.5784.3684.2784.1883.5982.6881.7677.2866.1860.9450.8540.1402.52.73.23.94.86.410.922.130.240.853.6

止棚内的热量向外扩散,但是一旦其融化,又将吸收室内的热量,导致棚内的作物发生冻害。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应在开始下雪时,将草苫放下;当雪开始融化时,将棚面上的雪用刮雪板把雪刮下,再将草苫卷起。该阶段,即使棚内的温度有所降低,但只要有足够的光线,随着日光的照射,在上午将草苫拉开一会,就能使棚内的温度提高10~15℃。

5参考文献

生了老化,就会影响棚内的光照状况。如果薄膜上附着1层水滴,可使透光率的下降幅度达到20%~30%。新的薄膜在使用2d后,因尘埃的作用,可使进入棚内的光减弱14%,10d后可减弱25%,15d后减弱28%。针对该种情况,可每隔3~(上接第231页)【半地下大棚】

物物化成本保险还只是在试点阶段。同时,使承保期延长到

结语

总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财政、农业、承保机构等相关部门协同努力,政策性设施农业保险覆盖面将逐年扩大,保险产品日益丰富,彻底实现设施农业风险转移,朝阳地区的设施农业生产也会稳步增长[3-4],进而实现朝阳设施农业人的梦想“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稳定设施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首都北京的后花园。”

施农业保险风险不稳定,难以预测,这也是制约其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原因,同时缺少大灾风险准备和再保险作保障机制。四是由于没有长效机制,农户和保险机构都是短期行为。五是个别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困难,也制约着政策性设施农业保险的发展。

全年承保[1-2]。

[1]安黎霞.晋中:温室大棚建造技术规范标准发布[J].大众标准化,2010(5):65.

[2]郄丽娟,韩建会,薛金祥.改良型塑料大棚的设计及温度初探[J].中国

农学通报,2010(1):284-287.

[3]薛建新.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配套生产效益高[J].新疆农业科技,

2007(6):23.

[4]张敏.冬暖式塑料大棚的建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8):67.

6【半地下大棚】

5建议

一是减少地方政府的补贴比例,促进地方政府积极推

动,设施农业保险涉及到千家万户,在政府积极地推动下,业务部门协同努力就能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专业队伍,提高农户对设施农业保险的认识。三是成立农业保险联合体,建议以人保为主体,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多家保险企业共同参与,成立朝阳市农业保险联合体,共同承担社会职责,共担风险。这样既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分散了风险。四是探索更多的设施农业保险险种,目前的政策性设施农业保险只是针对棚体设施成本保险,棚内作(上接第232页)

结语

水利建设的根本是工程建设质量问题,但管护工作更事关华阳河农场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程序,杜绝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当然在管护中,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抓好农田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工作,确保达到节省。

7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黎已铭.农业保险性质与农业风险的可保性分析[J].保险研究,2005(11):22-25.

[2]庹国柱,朱俊生.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半地下大棚】

[J].中国农村经济,2005(6):46-52.

[3]何芬,马承伟,张俊雄.设施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

徽农业科学,2007,35(6):1828-1829.

[4]曹前进.农业保险创新是解决农业保险问题的出路[J].财经科学,2005,

3(21):162-167.

3

[1]吕天举.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

336,347.

[2]王艳,侯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维护管理[J].农技服务,2008(9):

140-141.

[3]贾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

通报:上半月刊,2011(21):135-136.

[4]王彝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12):683.

[5]孙朝立,李法金,王金莲.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

讨(9,71.

235

篇六 半地下大棚
温室大棚建设中出现的几个误区

温室大棚建造中出现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2008-08-20 作者:小刘 访问次数:3568 字体:[ 大 中 小 ]

最近很多的农户都开始建立温室大棚,但是仔细观察就发现有很多的温室大棚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两棚之间空地太少

【半地下大棚】

有些农户为了节省土地,两棚之间距离过窄,给大棚留下了隐患。首先,冬季前面大棚对后面遮阴太大,使大棚的前半部分蔬菜生长不利。其次,对排涝害处也极大,并且还会出现冬季下雪时,扫雪棚前堆不下的情况。所以两个温室大棚之间空地的距离以7—8米为宜,这样既不互相遮阴,又可防风。

二、温室大棚缺少雨季排涝系统

很多农户建造温室大棚时没有考虑排涝问题,以至于在夏季下大雨时,棚面上留下的雨水汇集在棚“前脸”处,甚至出现了大棚前沿被冲垮的现象。正确的方法是,棚前脸处挖一条东西走向与大棚同长的排水沟,排水沟宽约半米,深约30厘米左右。好让大棚面上留下的水随时流走,防止水流入棚内。

三、温室大棚土墙后坡缺少保护措施

一些农户在后坡这个部位没有遮盖设施,以至于夏季常被雨水冲刷,从而影响大棚的使用年限。有些棚户虽在后坡上覆盖了一层塑料布,但常常是经过风吹日晒,一年不到,后坡就又裸露了。所以最好在温室大棚后坡包上一层塑料布,再在外面包上一层无纺布。并每隔10米左右用钢丝封一下,这样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四、棚内最后两排立柱间距太大

温室大棚内后两排立柱之间,其顶上的棚面部分常常是停放被卷好的草帘及卷帘机的部位,这个部位可以说是接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常常会使上面的骨架变形。最好将这两排立柱间隔尽量缩小,80厘米左右最为适宜,中间只建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沟兼人行路即可。

蔬菜大棚建造中的误区

近几年,各地兴建蔬菜大棚的热情高涨。但是,部分地区在建棚时,往往是照着葫芦画瓢,忽视了当地的自然条件,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缩短了蔬菜大棚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还降低了蔬菜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就当前蔬菜大棚建造中存在的误区做一些分析,提醒各地菜农注意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误区一:棚内下挖过深

此为当前蔬菜大棚建造中的突出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近几年菜农为

了追求种菜效益,加大投入建造“高标准”蔬菜大棚,使得棚室高度越建越高(有的甚至棚室内高度超过6米),大大增加了棚室墙体(北墙和东西两墙)的土方量,需要在棚内大量取土堆砌墙体,下挖也就越来越深。其二,部分菜农误认为,棚内下挖越深越保温,越利于蔬菜生长,以至于在和顺县等地出现了“地窖式”蔬菜大棚(棚内距离地表2.5米深),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其三,建棚者为了省工省时,在堆砌墙体的过程中,直接从棚内下挖取土,棚前土壤却没有利用,更增加了棚内与棚前地表的高度。

棚内下挖过深不利于蔬菜生长。大家都知道,大棚之所以能够进行反季节蔬菜(瓜类、茄果类等喜温蔬菜)栽培,是因为棚室能够为其创造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这与大棚覆盖薄膜后,白天接受太阳光照,棚内蓄热,晚上散热,反复进行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棚内下挖过深的害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必然会造成棚前脸处出现较长的遮阴带。据了解,和顺出现的“地窖式”大棚正是由于冬春季棚前脸处见不到光照,无法进行蔬菜生产或蔬菜长势极差而得名。棚内温度(气温+地温)因接受太阳光照而提升,处在遮阴带内的蔬菜则会因温度过低而出现“低温障碍”。同时,蔬菜生长因缺乏光照而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面黄肌瘦”,甚至“饥饿”而亡。另一方面,建棚者把棚内熟土堆砌墙体利用后,裸露地表的是一层生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有益微生物匮乏,透气性差,如果不加以改造,当季蔬菜生长必受影响。此外,蔬菜大棚下挖过深,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过浅的地区更不适合,棚户建棚下挖过深,会使种植的黄瓜等普遍出现沤根、死棵现象,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一个适宜于反季节喜温蔬菜生产的棚室该如何规划建造呢?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根据当前菜农建棚资金投入的有关情况,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管作骨架,棚内最高立柱选用

5.8米(下埋60厘米左右),后墙高度4.5米左右,棚内下挖0.5—1.2米的棚室最为恰当。在建造该类棚室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墙体用土也要从棚前空地下挖取土,下挖深度视情况而定,一般要在0.5米以上。如此建棚,可使得大棚前脸处仅有不足0.6米的深度,减少了遮阴带面积,同时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温性能。

建棚始终要坚持 “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对于一些耕作层浅、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蔬菜大棚,不能出现“地窖式”棚室。应尽量减少下挖深度或直接在地表建棚。

对于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建成的下挖过深的棚室,我们建议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够保证棚室整体牢固性的前提下,将棚前脸处的土层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积。二是将水渠规划在棚南端,并做走道,而将蔬菜定植到棚北墙根,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对于棚内易发生涝灾的棚室,我们建议:一是蔬菜种植要起高垄(35厘米左右),增加土壤耕作层,利用根系生长,避免沤根、涝根。二是要在棚后下挖深坑,降低棚内的地下水位。该做法已经在很多地方广泛应用,效果不错。

误区二:墙体内外坡太陡

【半地下大棚】

这是蔬菜大棚建造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一些菜农建造的蔬菜大棚墙体内外坡太陡,有的甚至无坡向,呈垂直墙体。据当地菜农讲,蔬菜大棚墙体建成带坡向的,必然要多占用棚与棚之间的土地,棚内的种植面积也减少了不少。从占用土地多少考虑,菜农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若从蔬菜生产的角度考虑,棚墙体内外坡太陡就显得不合理了。

其原因有二:一是墙体内侧坡太陡或无坡度,减少了墙体的总表面积,进而降低了白天墙体的蓄热量,棚(夜)温易受影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二是东西墙内侧坡太陡或无坡度,

一天之中,早晨或晚上棚内光照易被东西墙所遮挡,并且遮挡的时间和面积随着墙体坡度的减小而增加。棚内光照不足,将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降低其产量及品质。另外,墙体内外两侧有坡度,墙体呈梯形,又可增加棚室的牢固性。

那么,如何建造蔬菜大棚墙体更符合蔬菜生产呢?我们的试验证明,蔬菜大棚墙体堆砌好后,可以用挖土机在棚内进行“切墙”,使得墙体呈梯形,墙体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在0.5米左右。而东西墙在切制时,为了提高棚内的光照条件,除了蔬菜大棚选址要北偏西5°-10°外,还可在堆砌时向东或向西分土,使得东墙或西墙分别偏外10°。此外,为了提高蔬菜大棚的保温性和利用下雨下雪流水,墙体外侧也要留坡。

误区三:棚内立柱埋设不当

在蔬菜大棚内,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拱杆,防其弯折。可是,我们在下乡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蔬菜大棚刚刚建成半年,就出现了立柱断裂现象。经我们考察,该情况与立柱埋设不当有关。

分析原因为,出现断裂的立柱为(从北往南数)第四排,断裂的位置在立柱下端40厘米处,立柱裂痕呈横向,由南侧向北侧扩展。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埋设该立柱时未将其向南倾斜,而是垂直于地面,结果在不断使用后置式卷帘机卷拉草苫的过程中,形成的巨大推力通过拱杆作用于该排立柱,进而使其折断(注:垂直于地面的立柱所能承载的作用推力要远远小于稍微向南侧倾斜的立柱)。受蔬菜大棚建造的制约,一旦棚内立柱出现断裂,重新更换立柱的难度比较大。在此,我们建议,如果仅仅是立柱出现轻微断痕,可以采取在其一旁增设加固短立柱的方法。

那么,在蔬菜大棚建造中,该如何正确埋设棚内立柱呢?我们建议,蔬菜大棚埋设立柱,可分三大步骤进行,即先布线,再定“标尺”,最后分次埋设立柱。

第一步:规划布线。以蔬菜大棚内径100米长为例。通过实地规划可知,100米长的地块,按照3.5米一间(因3.5米一间,不仅利于蔬菜做畦整地,可定植5沟蔬菜,而且能提高大棚的整体承载力),地块中间可规划出28大间,棚东西两头剩下各1米的两小间。按照此规划,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每一间的具体位置,而后南北向进行布线。

第二步:定“标尺”。“标尺”是指用于其他立柱埋设时参照的标准立柱。一般是以棚东西两头的立柱作为“标尺”。以在山东寿光建棚为例,假若大棚后墙内高4.5米,可选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别为:第一排加重立柱5.5米(偏北斜)、第二排加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四排立柱4.8米(偏南斜)、第五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立柱,是因为大棚建成后,该处将承受卷帘机和草苫的总重量。在选好立柱之后,再根据布线图,分别把棚东西两头的两列立柱埋设好即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为60厘米。并且,第一排立柱要偏北一些,从而能使得后墙上的斜立柱(菜农俗称“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与水平线夹角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第一排立柱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内冬季的日照时数。

第三步:分次埋柱。以棚东西两头的“标尺”为准,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依次埋柱。方法:埋设第一排立柱时,先将用于第一排的立柱,从其上端往下测量并标记出3米的位置。然后,在“标尺”立柱(从其上端往下)3米处东西向拉一条标线,立柱埋设后,标线要与立柱的3米标记处重合。按照此方法,再埋设第五排立柱,最后,埋设内部的各个立柱即可。

误区四:棚膜覆盖有误

蔬菜大棚只有通过覆盖棚膜后,才会真正发挥“温室”效应。因此讲,选购适宜于蔬菜大棚的薄膜,并通过正确的棚膜覆盖方法,延长棚膜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前不久,我们下乡走访时,发现不少农户棚室的棚膜覆盖存在问题。首先是棚膜的选购有误。一般而言,蔬菜大棚薄膜共分两幅,一幅为屋面棚膜,另一幅为放风棚膜。前者我们建议选购透光率高、无滴消雾性强、寿命长的聚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高温复合膜,后者建议选购使用聚乙烯成分棚膜。可是,不少农户却用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作为了放风棚膜。其中,一菜农的蔬菜大棚长100米,由于聚氯乙烯成分的棚膜伸缩性大,故而他仅仅使用了90米长、2.2米宽的这种棚膜。结果,本来在放风口处,屋面棚膜与放风棚膜重叠30厘米,可保证“闭风”效果,可是,时间一久,具有伸缩性的聚氯乙烯棚膜“收缩”了,进而导致闭风不严实的结果出现,假若是冬季夜间,闭风不严实,易造成蔬菜冻害发生。故此,我们强调,不要选用聚氯乙烯的棚膜做放风棚膜。

此外,我们还发现,棚膜覆盖后的压膜绳固定有误。压膜绳的主要作用就是“压住”棚膜,而不是破坏棚膜。不少农户棚室的压膜绳是从上至下倾斜式拉放的,而不是上下直着拉。由于压膜绳倾斜式拉放,使得其横跨在(大竹竿或钢管)拱杆上,时间一长,再通过拉放草苫,压膜绳与棚膜来回摩擦,结果导致棚膜出现破损,得不偿失。

误区五:棚高、棚宽不成比例

棚高指蔬菜大棚的高度,一般测量时以棚内(从北墙数)第二排立柱的高度为准;棚宽指蔬菜大棚的跨度,一般测量从棚内北墙根处的水渠边至大棚前沿。俗话说,“有高度才会有跨度”,可是我们走访发现,不少棚户为增加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将其越建越宽。如一农户新建大棚的棚宽达到了15.5米。但受水泥立柱和墙体承载力的约束,他家蔬菜大棚棚高5.5米左右,如此便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性。同时,由于棚体跨度太大,立柱承载力增加,使得他的棚室仅可使用重量较轻的保温被,而无法使用物美价廉的草苫。此外,因棚太宽造成放风困难,尤其是冬季棚的前脸处,难以将湿气放出,病害容易侵染,成为棚内蔬菜的“病源区”,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易发生。

那么,在建造蔬菜大棚时,该如何规划其棚高、棚宽呢?理论上讲,蔬菜大棚的高度与其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首先,要明确蔬菜大棚的高度与其跨度决定着棚室采光面的角度,而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制约着太阳光入射角的大小。

其次,测量证明,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围内,太阳光线的入射率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随入射角增大,其透光率急剧下降。

再由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公式:棚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入射角40° 。(注:太阳高度角一天之中,中午最大,早晨出太阳时为零,大棚采光面的角度应适当增加5°-6°。)可以看出,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受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制约。例如:在北纬35°左右地区 (山东枣庄、临沂等地),其冬至时太阳高度角为31.6°,建造大棚时,其棚屋面采光面的角度应大于 23°(ɑ=90°-31.6°-40°+5°=23.4°)

那么,蔬菜大棚的南北总宽度就可以用下面公式算出:大棚南北总宽度=大棚最高点高度×ctgɑ(ɑ为棚屋面采光面角度,此为余切值)+后坡面的投影长度。按照以上方法,可确定出蔬菜大棚的棚高和棚宽。

误区六:选址不佳

蔬菜大棚是一种投资成本高、使用年限长的固定设施,一旦建造选址不佳,必将影响以后的棚

室蔬菜生产,降低种植效益。可是,我们在下乡走访中发现,不少棚户的蔬菜大棚,或距离公路太近,造成棚屋面上的粉尘量过多,影响了光照;或建在了低洼地块,雨季易造成棚内涝灾,蔬菜沤根严重;或棚前、棚后有大树、建筑物等物体遮挡,棚内采光差,蔬菜生长受影响。另外发现部分棚户的蔬菜大棚在定其方位上偏离太大,以至于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角度。以上情况均与蔬菜大棚建造前选址不佳有关。

那么,蔬菜大棚建造该如何正确选址呢?我们强调,选场地、定方位是其选址重点。

选场地:蔬菜大棚场地选择的原则有三,一是选择光照条件优良,大棚的前面、东西两侧无高大建筑物、无烟尘较多的厂矿、树林、山峰等地块建棚为宜,以免造成遮荫,影响蔬菜生长。二是土质忌过黏、过酸、过碱土壤酸碱度在6.5-7.5之间适宜番茄、黄瓜等蔬菜生长,若土壤偏酸或偏碱不是太大,可通过使用石灰或醋渣进行调解 ,同时强调土壤耕作层不宜过浅,至少在40厘米以上。三是建棚场地不宜选地势低洼、靠近湖泊河流的地块,因其地下水位较高,汛期棚内的湿度过大,蔬菜易发生涝害。而冬季易造成棚室地温过低,蔬菜根系生长受影响,且病害增多。

定方位:在选好场地后,先利用指南针定好南北向,然后拉一条长为3米的南北直线,再从南北直线南端斜向西北拉一条长5米直线,再从南北线北端向西拉一条长4米的直线,将其与5米的斜线前端重合,即确定直角90° ,最后将东西线延长后作为大棚后墙北边基准线便可。实践证明,采用正南或南偏西5°的方位角,每天中午太阳光线与前棚垂直,冬季大棚光照时间最长,储热最多,利于蔬菜生长。

责任编辑:小刘 信息来源:我的温室网071.cn

篇七 半地下大棚
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39788.html

    上一篇:烤羊功夫

    下一篇:王龙年烤羊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