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安全评价师】
看透这个世界,解释它,蔑视它,那大概是大思想家的事。而我所关心的只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蔑视它,不憎恨它以及我自己,能够怀着爱心、钦佩与敬畏来观察它以及我自己和所有生物。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名人对赫尔曼黑塞评价,供大家参考!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裔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以下简称黑塞)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欧洲人。他对中国文化异常热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佛教禅宗的研究和评价。研究禅宗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黑塞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案例。
黑塞接受禅宗的过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施瓦本地区卡尔夫镇。他出生在一个国际气氛浓郁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尼斯·黑塞是虔诚的传教士,出生于爱沙尼亚,拥有俄国国籍。他曾在印度传教,入了瑞士籍。因在传教时患病,返回德国,担任传教士和印度学学者赫尔曼·贡德尔特的助手,从事出版工作。已经离婚的他1874年与贡德尔特丧夫的女儿玛丽结合,于1877年生下黑塞,成为约翰尼斯第二个、玛丽第四个孩子。
贡德尔特为德国人,曾在印度传教多年,对印度的历史、文化、语言有精深的研究,因年老而回到德国。黑塞的外祖母是瑞士人,会法语。他的母亲出生于印度。在黑塞幼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外祖父家巨量的藏书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这座大房子是各方世界的辐辏之地。在这儿我们祈祷、读《圣经》、研究印度语文,乐声盈耳。在这儿,主人们懂得佛祖、老子,客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衣着透着异乡和远洋的气息,携带着奇形怪状的皮箱或藤箱,说着异国的语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幼年时期,中国和印度的圣贤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少年时代,黑塞就立志要做诗人。“从我十三岁开始,有一件事对我来说就已经明白无误,我要么成为诗人,要么就一事无成”。 名人对赫尔曼黑塞评价
立志做诗人的黑塞表现出突出的诗人禀赋:异乎寻常的敏感,热爱文学和大自然,极其重视自由和精神生活。因为对枯燥、刻板的课程难于忍受,成绩优异的他从毛尔布隆神学校愤而出走,让父母伤透脑筋,他小小年纪就陷入精神危机,有了自杀倾向。最后,父母只好答应他辍学将养。从此,他再也没有进正规的学校学习过,开始了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创作的漫长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黑塞由于公开发表反战文章被德国指为卖国贼,被迫迁居瑞士伯尔尼,加入瑞士籍。战争结束后,他“失去了房子、家庭、财产和舒服的日子”,陷入第二次精神危机,而且真的看了精神医生。为了早日摆脱精神危机,“必须摆脱一切,专心致志地把这场劫乱想通看透,怀着一个时明时灭的希望,再穿越它之后的彼岸,重新找回自然和清白无辜。”
黑塞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西方文化体系的失败。1919年7月26日,他在致爱丽丝·劳伊特霍尔德的信中写道:“多年来我就相信,欧洲的精神在走向没落,需要回到亚洲的源泉去。有数年之久,我很敬佩佛陀,从最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开始阅读印度的文学。后来,我觉得老子和其他中国人更亲近。”为了摆脱精神危机,他只能到异质文化的印度和中国文化中去寻找解救的良方,他被人们称为“佛教徒”。“由于我一生对印度和中国的智慧颇事涉猎(这是得自祖辈和父辈的家传),我又部分地把我的新经历用东方的形象化语言写了出来,人们就常常称我为‘佛教徒’,对此我只有暗自好笑,因为在所有的宗教之中,我所知最少的恐怕恰恰就是佛教了。”
据专家考证,黑塞真正接触佛教禅宗应该始于1924年。这一年,他阅读了弗里德里希·E·U·克劳泽的著作《儒道佛——东亚宗教和哲学体系》,初步了解了禅宗思想的内容。1939年,他又从G·G·荣格为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所写禅宗入门书《伟大的解放——禅宗思想导论》撰写的前言中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而黑塞真正研读禅宗的典籍要到年过古稀之后。契机是他的表弟威廉·贡德尔特将宋代禅宗经典、素有禅门第一书之称的《碧岩录》译成了德语,虽然只译了三分之一。该书是佛果圆悟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住持湖南澧州夹山灵泉禅院之时,根据雪窦重显(980—1052)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又经过其门人编辑而成。夹山为善会禅师在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开辟的道场,在开辟之后,有僧问善会“如何是夹山境?”他答道“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禅意诗情,极为浓郁,因而传诵一时。夹山也被禅师们称为“碧岩”。故佛果把其评唱集取名为《碧岩录》(或《碧岩集》)。1956年年末,他在写给卡萝莉内·卡伦巴赫的信中写道:“佛教在中国就具有一个全新的、非常充满生机的形式(禅宗),在我们这里,人们知之甚少。”对于《碧岩录》德译本的出版,黑塞表现出高度重视,认为是“1960年的一件大事”,随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和阐释。
黑塞对禅宗研究的特点
作为一代文学大家,黑塞对中国文化、对禅宗的介绍和研究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从学术研究、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来关注、研究禅宗的。他不是汉学家,不懂中文,也从未到过中国。他阅读的禅宗典籍是由德国汉学家由中文或英文、法文翻译的作品。对禅宗及其其他中国哲人著作的关注从最早的接触到后来的深入研究,一直是他追求人生真谛、解脱精神危机的一部分。
1904年,黑塞一结婚,就在自己的书房里专门留出一个空间摆放有关中国的图书,他自己称为“中国角”,内容包括中国概况、历史、小说、诗歌、哲学、宗教、绘画、民情风俗等。他后来回忆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角”成了他的精神“避难所”:“在这些古老的书籍里有如此美好并且往往极有现实价值的东西。在那些令人恐怖的年代,我是怎样经常来这里寻找能够安慰我、鼓舞我的思想啊!”在这个“中国角”里,就有一部分是佛教经典。
1960年,在威廉·贡德尔特翻译的《碧岩录》出版之后不久,黑塞在10月3日的《新苏黎世报》上以《圆悟的碧岩录》为题,公开发表了他写给威廉·贡德尔特的书信。他在信中写道:“自卫礼贤近四十年前将《易经》翻译成德语以来,没有任何欧洲精神对遥远东方宝藏的占有像这个伟大的、我首先仅仅能大致理解的成就如此打动我,在我心中如此欢欣鼓舞地唤起了所有从西方走向东方的东西。”“禅宗的大师想要将小和尚所引向的目标和迄今为止所有禅宗智慧的意义、被这本书的许多层次所围绕和包裹的秘密是无法用言语把握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一种虔诚的目标和要求。试图触及它、使人想起它的言语有——极乐、安宁、解脱、超越时间进入永恒、涅槃。无论如何,我相信你伟大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这封信里,黑塞以他超人的智慧触及了禅宗智慧的核心——“无法用言语把握的最宝贵的财富”,即现代西方哲学所说的“非理性思维”,他所列举的言语正是禅宗最重要的几个术语。他把贡德尔特的翻译称作“伟大工作”,可见《碧岩录》对他精神震动之大。
接着,黑塞又写了两篇文章来记述他阅读《碧岩录》的感受。其中的一篇发表于1961年的《宇宙》杂志第十六期上,文中写道:“这部极其特别的著作就如同一部禅宗的总结性论文,但并非在一种教义学的意义上,而是在一种宗教的修炼著作的意义上……在大多数来源于禅师们实践的案例中,一位徒弟提出一个西方读者通常都能够理解的问题,而禅师的回答却使我们一头雾水,而且他的回答常常并不是由言语、而是由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组成,这个动作甚至常常是一个耳光或者杖挞。这些大约在公元一千一百年从几个世纪的传承中记录下来的案例即使在八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禅宗大师们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今天能够读到他们的德语译本已经十分难得,因为每个案例都会激发人陷入令人惊叹的沉思当中。”
在这篇文章中,黑塞特别关注禅宗公案表现出来的禅宗特有的“不立文字”的思维方式,如临济宗著名的当头棒喝,正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主义的点化方式,黑塞以他的睿智看到了这一方式的精神价值。
除了以评论的形式阐释禅宗的精妙外,黑塞还以他素所擅长的诗歌方式来解读禅宗。他于1961年1月22日的《新苏黎世报》上发表了《竖起的手指》一诗:
如我们所知,俱胝禅师
性情恬静平和,如此谦虚,
以至于他完全放弃了言语和学说,
因为言语是表象,避免任何表象 名人对赫尔曼黑塞评价
正是他刻意所求。
当一些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喜欢用高贵的言辞和借助思想的灵感
谈论世界的意义和至高的善时,
他却沉默地保持着警觉,
留意着任何感情的洋溢。
如果他们有问题请教于他,
无论空洞还是严肃,关于古代文献的
意义,关于佛陀的名姓,
关于觉悟,关于世界的源起
和没落,他都保持缄默,
只是轻轻地竖起他的手指。
这无声又意味深长的手势,
变得越来越真诚而富于教益——他表白,
指向了世界与真理的核心,以至于后来
一些徒弟理解了这手指轻柔的
抬起,抖动,觉醒。
此诗内容取自《碧岩录》第十九个公案,俱胝禅师的名字也是真实的。原文为:“俱胝和尚,凡有所问,只竖一指。”被称为“俱胝指头禅”。晚年黑塞以他思想家、文学大师的罕见功力从简短的译文中演绎出一首意象极为辽阔的诗,涉及“世界的源起和没落”、“世界与真理的核心”、“觉醒”,真正把握住了禅宗智慧“万法归一”的精髓。这首诗之外,黑塞还有一首《禅院的小和尚》,发表于德国《重音》杂志1961年第八期,也是阐释禅宗智慧的。限于篇幅,此不全引。
黑塞另一篇关于《碧岩录》的文章题为《约瑟夫·克奈西特致卡尔罗·费罗蒙特》,也是一封书信。1961年2月10日发表于《新苏黎世报》上。文章假托为其赢得诺贝尔奖的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的两位主人公之名,详细阐述了他阅读《碧岩录》后的感受。1961年是黑塞逝世的前一年,已达八十四岁高龄。他又是撰文,又是写诗,可见其对此事的高度重视。专家认为,“这封书信既可以被看作黑塞阅读《碧岩录》之后的感受和评价,又能够被视为黑塞对自己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总结。”在这篇长文中,黑塞以赞赏的口吻谈到禅宗诞生、演化的过程:“一旦被它(指中国)吞下的陌生和令人陶醉的事物被消化,龙就会舞动起来,恍然大悟,于是在胜利者和失败者之间、在父亲和儿子之间、在训诫和冥想的西方和悠闲地涌动的东方之间便开始了一场古老的激烈的游戏。佛的本质一旦被它吞下的陌生和令人陶醉的事物被消化,龙就会舞动起来,恍然大悟得到了一个崭新的、一个中国的面孔。无论如何作为外行的我就是这样看待禅宗的来历的。”
他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印度佛教转变为禅宗的精神轨迹。
对于禅宗的思维方式和修炼方式,他结合西方思想史和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切中肯綮的比较研究:“一位皇帝会见祖师达摩。他带着外行的妄自尊大和一无所知问后者:‘什么是神圣的真理的最高意义?’祖师回答道:‘开放的广度——没有什么是神圣的。’卡尔罗,这个回答的冷静的伟大之处就仿佛来自宇宙空间的一阵清风一般向我吹来,我感受到像在那些直接的认识或者体验的少见的时刻里一样的陶醉和震动,这种直接的认识或者体验我称之为‘觉醒’。”
黑塞所说的“觉醒”正是禅宗所说的“开悟”、“顿悟”。他在文中提到的公案正是《碧岩录》的第一个公案,原文为:“梁武帝问达磨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磨云:‘廓然无圣。’”达摩祖师那句妙不可言的回答给黑塞带来巨大的心灵震动和享受。接着,他谈到禅宗开悟与西方人“觉醒”的巨大不同,使他感到难于理解:“因为我已经向你讲述了在我们两人对禅宗有所耳闻之前很久我的“觉醒”的方式,所以我必须再提及一些在中国佛教的觉醒上令我刮目相看并使我感到棘手的事情。这种经历本身我已经了解,那是被电光击中的状态,我已经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这在我们西方也并非什么陌生的事物,所有的神秘主义者和其无数的大大小小的信徒都经历过这些,我提醒你想一想雅各布·伯姆的第一次恍然大悟。然而,在中国人身上,这种觉醒似乎要持续终生。至少在那些大师们身上,他们似乎已经将闪电变成了阳光,将瞬间留住。”
黑塞以他惊人的直觉洞察了禅宗大师们奇妙的智慧,对于一个不懂中文的德国人来说这委实有些匪夷所思,而事实确实如此,这堪称人类精神现象史上的奇观!
黑塞对禅宗的评价
前文已经说过,黑塞对禅宗的关注不是出于学术的、知识的、宗教信仰的目的,而是出于寻找人生真谛、破解精神困境的目的,尤其是要弥补西方思维方式、西方价值体系的不足。他与禅宗的相遇正是他长期精神跋涉的成果,所以,他在耄耋之年给予高度重视,可以说把他最后的精力献给了禅宗,也把最高的评价献给了禅宗。1960年,威廉·贡德尔特翻译的《碧岩录》一出版,黑塞很快细读了全书,惊喜地发现自己苦苦探索的答案就在禅宗大师的公案里,用中国一句老话说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黑塞几乎用了毕生的精力一直在寻觅这样的答案。所以,饱经忧患、遍尝荣辱的黑塞显得异常兴奋,很快写信给译者,毫不掩饰他的兴奋之情:“我如此多方面而发自内心地不仅关注你和你的生活与思想,而且也恰恰关注这部巨著的缓慢的诞生,以至于尽管我既不是汉学家也不是宗教研究者,但我却可以允许自己公开地为这件最高档的礼物向你表示谢意,领会其内容和多样的神奇对于我的余生来说过于短暂了。但是,即使是完整的、未曾虚度的一生也是不够用的。”
黑塞初次阅读禅宗经典译本一下子就发现了它的价值,他的感悟力绝非常人可以望其项背。因此,他称译者的翻译是“伟大工作”,《碧岩录》的出版是“1960年的一件大事”。
黑塞不仅在德国向人们推荐禅宗经典,而且向外国友人、甚至不相识的读者推荐。1947年,黑塞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青年作家的来信,这位日本青年作家非常崇拜黑塞,写了长达十八页的信给他倾诉自己的苦闷,并请黑塞指导自己。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黑塞给他的建议就是到在日本尽人皆知的禅宗中寻找答案。黑塞现身说法地写道:“我对禅宗十分尊崇,其程度远远超过对您那有着欧洲光泽的理念。禅宗是精神和心灵最好的学校之一,这一点您比我更清楚,我们西方只有很少几种传统能够与之相比,而这些传统在我们这儿也没能很好地保持住……佛教的禅宗是您熟悉的,它会一辈子引导您、支持您。现在有一股混乱冲进您的世界,禅会在这混乱中助您不至沉沦。”
在这里,黑塞完全是把禅宗作为人生危机的出路推荐给日本作家的,可见禅宗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应该说明的是,黑塞对禅宗的研究和评价是他对中国文化研究和评价的一部分,限于会议的主题,本文只能就禅宗来展开。在研究禅宗的同时,黑塞对老子、孔子、庄子、李白、杜甫等都有其独到的研究和评价。
黑塞对禅宗的接受和评价再次说明,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可以超越语言、民族、时间、空间而可以供全人类共享和分享的,这正是黑塞最为倾心的中国古代哲人首倡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正如黑塞在致诺贝尔基金会的信中所说的:“精神是国际的,是超民族的,精神不应该为战争和毁灭服务,而是应该为和平与和解服务。然而,我的理想并不是要把民族特色搞得模糊不清,那样会引向一种精神一致的人性。相反,我但愿所有迥然不同的形体和色彩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地球上万寿无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70875.html
上一篇:褚时健为什么选择种橙子
下一篇:名牌化妆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