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读后感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在轮下》读后感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部悲剧小说,内心唏嘘感慨,毕竟这部教育题材的小说离我们的生活是接近的。悲剧色彩浓烈的故事中,处处透着批判与深深浅浅的讽刺。故事的主线是:天才少年汉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被摧残继而不断堕落,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行文间虽然穿插着对欧洲乡间美景的描写,却是对悲惨故事的强烈对比。语言风格凝练抒情,简洁有力。

  这个故事,令我扼腕长叹。

  怎样的社会能使一个身心健康的少年苍白瘦弱,不堪一击?什么样的教育能使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保守摧残,精神衰弱?

  在当时人们看来,读书无非是为了当官发财,大量普通市民家庭,由于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大多愿意让孩子去上公费的神学院,而这种学校录取名额极少,所有人都想挤破脑袋进去,主人公就是以州试第二名的成绩进入。然而这种学校的学业内容是什么呢,希伯来文,希腊语的不定动词......,这些毫无用处的课业损耗了少年们大量的时间,其本质结果无非是一群曾经的天才少年被教导成为一批迂腐的牧师。社会需要诗人,需要医生,需要艺术家和实干家,而不是一群中规中矩的牧师,被发配到各个小镇,替人祈祷,给人洗礼。社会需要的是笃信的教徒,而不是将圣经记得滚瓜烂熟却并不信神的管理者。

  我们需要的是知识,不是成绩;我们需要的是正直,不是官职;我们需要的是少年的笑容,而不是国家机器。

  少年的梦应该在远方,而不是名利场。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尽管名利也是一种认可,但教育的意义,终归是一种觉醒,一种捍卫知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的过程。将来的我们一定会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现在我们需要得到求索中的尊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12683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