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一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书体会

廖国秀 本学期,我认真地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书中50位大师理论使我受益非浅。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从古今中外浩瀚的教育思想宝库中挑选出了50位大师的60多篇文章,有针对性的回答了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四个问题:1.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追求怎样的境界?2.教育怎样才能成为艺术?怎样才能富有智慧和魅力?3.面对繁琐的教育教学劳动,教师怎样克服职业倦怠?怎样在工作中创造和体验成功快乐?4. 怎样让学生在教育生活中健康成长,享受幸福?

50位大师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一项充满智慧同时也是培育智慧的工作。教育应该是一项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体会到职业幸福的工作。教育应该让学生经常感到学习之美的同时教师也能体会到劳动之美的工作。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教育需要返璞归真,面对教育现实中屡见不鲜的伪教育甚至反教育现象,面对教育生活中日益严重的教师职业倦怠甚至是职业困惑,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令人担忧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复杂的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因素,对教育,我们有必要重新打量,追本溯源,返璞归真。

一. 追求教育的简约之美

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具备科学性,就必须努力使这些思想和行为具有理论性,并在此基础上使之具有简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论性、简约性可以看作是衡量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水平的标准之一。

二 自由教育的简约之美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正是这样一本书,该书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受到了一种自由教育呢?我认为,他从小受到这样的训练,以便使他的身体服从自己的意志,如同一台机器一样毫不费力地、愉快地从事他所能做的一切工作; “„学会学习‟这句话现在已成了庸俗的套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最佳的解决办法加以滥用从而使它变得乏味了。但是,它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它必须着眼于理解的能力、吸收和分析的能力、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自如地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

三 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应放首位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翻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本书,诸如此类散发着生动的气息而又富有哲理的思考随处可见。前进的道路中,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不仅关注从事教育的专家,而且要能够认真地关注其他领域人物的思想成就。

这50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深处汇聚着智慧,浓缩着教育精神;这60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浩渺,一朵浪花可以蕴含大海的浩瀚。而这一篇篇优秀文章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二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读书报告 10教本班 陈允坚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作为一个师范生,这是一个值得去深究的问题。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真正的教育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可能对于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读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也许你会明白到为什么这些大师会有不同的见解。大家都学过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时的大师都是处在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当然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我不能说这些观点已经过时了,里面的观点对于现代还是有借鉴的意义的。比如说:教育不是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材,通过教育去形成一个人,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终身教育….等这些观点。 教育是不仅要一种教给人科学知识,还要教给人以人文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书和育人,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完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科学知识固然很重要,它可以教你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你功成名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造福于人类。可是科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危害。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空气污染…..这些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科学知识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得辩证去看待。如果因为科学知识某些负面作用,而放弃了对科学知识的追求,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不可能回归到原始社会。充分利用好科学知识造福人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完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还必须在教育中唤醒人文教育。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校园中也许你看到这种现象:某个班级绿化带里的树木,花朵应该严重缺水了,一幅奄奄一息的样子。讲台上粉笔灰满桌都是,黑板上到处乱画,写着不文明的语言。教室的某个角落,扫把、拖把、横七竖八……我的心震颤了,这是一个传播知识和人类文明的地方吗?

孩子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熟悉的环境如此熟视无睹?不加珍惜。在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他们参与到其中去了吗?参与到了什么程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只能记住20%,而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可以记住80%。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良好道德、良好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参与和亲身体验。如果那些花草树木是孩子们自己精心灌溉生长起来的,讲台上的布置是他们精心设置的,他们会不珍惜自己的心血吗?

在创建物质文明的过程中,更应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物质资源中去,揭示那些深藏在物质背后的、内涵的、本质的东西,能够让人产生情感体验,即是心灵的震撼、情感的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2012年06月16号,神州九号顺利升向太空,神州大地一片洋溢着欢呼声,无比自豪与激动。随之而来的航空展览、宇航员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关注。然而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些浅显的表明上,而是让学生主动去收集关于航空的资料,飞船的制造资料,宇航员训练的资料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到了其中去必然受益匪浅。他们也会明白到神九的成功不是几个人的成功,是许多的科技人员,很多科学家的结晶,他们背后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更是最可贵的。

我们渴望人文关怀,我们渴望得到关怀,我们必将付出爱,我们渴望真正的教

育,更希望每个学生成为人格完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三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读书笔记之《人的教育》

一、 关于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他出身于牧师家庭,自幼丧母,童年没受过严格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林业工作。1799年入耶拿大学,两年后又因贫困而失学。此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05年,他受聘担任一所学校的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由于该校崇尚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福禄贝尔也对裴斯泰洛齐产生了兴趣。他先后两次前往裴氏工作的学校参观学习,第二次留在裴氏身边工作了两年。1811年,福禄贝尔重返大学,学习数学、自然科学等。此后他当过兵,也在大学从事过科研工作。

二、《人的教育》主要原理

1、连续发展的原理

“连续发展”这一句话在福氏的“人性教育”基础论中已有论述,人类的成长乃是连续的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教育乃从受胎同时开始”。

福氏认为人类生命的发展,是由一点连续进行,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人类发展阶段,连续由内部进行,彼此是有关连的,换句话说:青年是青少年的延续,成年是青年的延续。但社会上,往往不以此种态度来看幼年、青少年、青年的。仿佛这几个阶段是毫无关联性的,事实上,一般的父母往往也都认为当子女到了青少年的年龄,就说他已经是青年了,而要求他遵循青少年应有行为和生活,但他应该在儿童期中遇着儿童期的生活才能进入青少年。又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达到了成人的年龄时,并非代表他确实已是成人了,必须在他们幼年、青少年、青年,各个时期的要求已充实过,才能说是已成人。如果只有年龄达到,而实际的生活没有完全经历过,这个人可以说还是停留在少年或青年时代。每个人在儿童期像儿童、青少年期像青少年 ,才是正确的。福氏曾批评一般父母,说有的父母对青少年时期的儿女,要求他们的行为各方面要像青年。这种父母要反省自己的幼年、青少年时期是怎样过来的,是如何才达到成年的呢?

福氏特别期望父母不要对自己的子女有如此错误的要求,生命的发展乃是连续性,如此的要求会妨碍他们未来的种种发展,父母的要求过多,过远,强迫子女去强加模仿,努力达到这种颠倒式的教育,会阻碍你的子女,使他们成为一虚弱的孩子。福氏曾特别强调,对正常的儿童,不能从小就施予特殊的教育,福氏再说到人类按各种时期的需要来努力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拿树来作比喻,一棵树的生长,由一健康芽,生枝渐渐顺序的生长,在生枝阶段中努力的完成,这阶段的工作,枝干健全了,再延续不断的生长,就可长成一棵健全的树。

2、劳作和宗教的原理

福氏认为人之劳动和生产活动是连续发展的关系。在福氏的那个时代,对一般生产活动的劳动,认为勤劳是人之精神本质的基本概念。也说是说,人之本质是神性,劳动、勤劳就是表现人的本性(神性),人之使命乃是把隐藏的神性表现出来,像神一样,时时创造、生产和表现。

人的劳动、生产,不只是维持衣、食、住,而是要把隐藏内部的精神、神性表现出来,为了认识自己而劳动和创造这是最主要的,而对劳动所得的结果如衣、食、住是次要的东西。在各个不同的职业、地位、场所,按所要求的来练习和表

现,自己走自己合适的路,如果外部的行为表现失败了,能由内部坚强的精神力量再站立起来,如每人用自己的力量及神的力量充分的使用,一定能过着很好的生活,所以人不能怠惰而应当勤劳。

3、生产活动和勤劳教育

福氏说小孩应早期开始教育勤劳的生活,这是人性之要求,婴儿的感觉活动及四肢活动是身体最初的活动。游戏、堆积木、造型是儿童生产活动的最初花朵,这时期乃是人未来的勤劳及勤勉生活的基础时期。福氏提倡不论幼童、表少年、青年每天至少要有一小时或两小时(依年龄的不同)专心的于制作而从事生产活动,由学习中来体验,理解。有些父母让子女在幼童时期,注重于学习很多知识方面的事却忽略了勤劳,认为劳务对幼童是无益的,而去学习所谓的专门知识,为将来的地位铺路,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科,要知道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是等于停止了“能发展的无限的力量”,如果父母、教师能改善、重视勤劳教育,便能够挽回,这就是福氏创设幼稚园的时候,提倡生产活动、勤劳的原因。为了要给幼儿早有劳动精神,就设计了恩物Gift(教具)。福氏设计这恩物,让幼儿活动、思考、创造──这些都是教育的第一目标。

4、社会原理

个人、家庭、社会、民族、人类的关系,是一种部分的全体。对个人来说是部分的全体。但也是全体的一部分。当我们注目每一个人的时候,他是完全的全体,其实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人类的“部分的全体”是人,人是个人也是全体人。福氏对婴儿的看法,认为其不只是家族的一份子,也是全民族、全人类的一员。所以,婴儿的成长发展有关的,我们可由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必然结

合中,来观察小孩。福氏在基础论中说过:“小孩的教育,对人类发展的现在、过去、未来的要求能结合、调和而一致,是有神的素质、自然的素质和人的素质的人、神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在自己本身有统一性、个别性和多样(元)性。”由于这缘故,同时又在现在、过去及未来中观察、留意,在具体的教育上,家族一分子的幼儿的行动,精神的素质和力量相互调和,明了其发展来表现,每个孩子能完全发挥他个性的统一,而表现其真正的人生道路,做父母的子女,家族的一员,人类的一分子,完全的尽上自己的职责。福氏说统一个性多样的表现是“三位一体”的表现,引导其个性的、多样的、统一的表现,才能对万物作出正确的认识。福氏不只考察神、人和自然的连续性,也站在人类的历史、社会作一番考察。

5、宗教心、道德性的发芽及教育法

在人性教育基础上,福氏最强调的是宗教心、道德性的萌芽,福氏说幼儿期的感情,特别是幼儿的微笑是共同感情最初的表现。这社会性的感情是连结在父母、兄弟、姐妹精神的基础上,就是说,共同感情是真实的宗教心的最初萌芽和发端。是由母亲培育的,母亲使幼儿感觉到温暖及安全,母亲为自己的经常祈祷,抱着爱儿时给予感动及喜悦,这是通过母亲和儿女们的共同生活中所感到的最大幸福感。在宗教、道德上父母与幼儿、少年、青年等时代的感情,如果没有隔离的话,那一定会体会到父母的爱。宗教心就是人觉得无论在那种环境之下,神均经常和你在一起,这种虔诚的生活需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就培养有如此的宗教心,万一长大后遇到困难也有内心的力量,能再得到胜利,这便是父母早期作宗教心教育的成果。

三 启示和思考

福禄贝尔提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他认为“人作为一种理智生物,

与其他事物一样坐车是不完善的,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要顺应人的本性去继发于推动它有意识的和自觉得完美无缺的表现并加以发展,从而达到这一目的”在福氏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和推动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相统一,为了达到这种统一,福氏便强调了劳动与其他各种活动的教育意义,并给予高度评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真正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教育,虽然在社区和学校,经常会让孩子们在校花园里种植植物,甚至是设置一个供儿童公共游戏的场所,组织他们做手工等,但是,又有哪一个教师家长会支持鼓励孩子挖坑爬树,满脸泥巴的在打闹嬉戏。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四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教育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特别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这里听课。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者,今天站在讲台上心情特别的复杂,各种喜悦,各种紧张,但是我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我无论如何都要讲好这堂课。不然就对不起大家的时间、大家这份求学的心了。

在讲课之前呢,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学校。大家都知道,中国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恶性名词,什么地沟油、三聚氰胺、碰瓷、苏丹红、瘦肉精;也出现了一些群体像高富帅、白富美、屌丝、土豪、煤老板;同时还出现了一些热点人物如马加爵、药家鑫、凤姐、郭美美、李刚;还有一些事件如小悦悦事件、艳照门事件等等,这些问题无不让我们惊讶和心痛啊,想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教育缺失的问题。说道这里很多家长就会问:我们国家的教育在蒸蒸日上,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天好过一天,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越来越多啊,怎么会教育缺失呢!那是因为我们学校教的那些东西不够完整,不够实用,不够全面。自从教育产业化之后我们的却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人们常这样戏说,扔个10个石子出去能砸到五个本科生,三个研究生,两个博士生。可见我们确实不缺学历,但是这些所谓的学历并没有能够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国家问题,甚至没有解决我们的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

在我们国家啊,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往往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投资之一,特别是在那些家庭条件一般或者是家庭条件稍差的家庭里边,这个比重就更大了。很多家长都说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这到底是为

的啥啊?不就是为我们的子女明天能有个好的前程嘛,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家庭过的更好嘛,不就是为了我们大家有朝一日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日子嘛,于是我们的家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供我们的子女上学,而我们的孩子也是拼了命的发奋学习,没日没夜,小学时候为了上个好中学拼命,中学时候又为了上个好大学拼命,当这一切都实现了,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如意了,革命快要成功了,我们就都松了一口气,眼看着大学就要毕业这时候才发现别说是享受幸福生活了,就是找个勉强能糊口的工作都那么的难,这么些年家庭的投资和美好的希望一瞬间化为泡影。我们都很失望,焦虑甚至气急败坏。好不容易找了差不多的工作,勉强糊口还可以但是面对如此高昂的房价、物价,感觉前途呢依然渺茫,同时又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强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这么多的压力可能是很多学生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他们自然没有应对技巧和抵抗的信心。这时候突然发现所谓的学校教育不仅仅不能够保证我们的光明前途而且根本就不实用。

当他们需要抵抗压力的时候发现抗压能力很弱;当他们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发现什么都不敢放弃,没有胆量;当他们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大的人脉的时候发现处事能力不足;当他们需要大胆创新的时候发现思维僵化;当他们需要谈理想的时候却总是被人笑话。面临巨大的挫败感和压力,很多人都感觉很迷茫,没有方向,找不到出路,接下来该怎么办没有人能告诉他也没有人能指导他。这些问题我们的教育者其实应该早就想到,教育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们学校的教育恰恰没有做到,学生在青春期迷茫的时候学校没有指导,学生在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学校没有引导,学生在寻找人生方向的时候学校没有指点,种种当学生遇到困难真正需要教育来出面的时候学校都没有给予帮助。这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的最根本的问

题,他不能帮助解决受教育者的问题,那么要这个教育有什么用呢? 这里呢我们就要谈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北宋理学家张载曾为教育的最终使命下了一个定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当然是一种对教育的理想主义。但是作为现代教育我认为要决解以下问题:

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一生下来就像一条船刚刚下水,我们首先要把握好船的方向,这条船要开往哪里,如何才能避开礁石和暗流,如何能够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方向随波逐流的话,那是很可怕的,可能撞上礁石,可能驶入漩涡,可能遇上飓风,可能遭遇海盗,总之不能够安全的驶入我们的目的地,甚至会葬身大海。大家有没有看过射击比赛?当运动员把一支箭射出去,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方向,你方向歪了不得分,再射歪了还伤人,只有你的方向越准确你才越能得高分,是吧。一辆车开出去,什么最重要?方向最重要,一个司机可以不用一直踩刹车,一直踩着刹车车就动不了了;可以不用一直踩着油门,一直踩着油门车就飞了;可以不用一直踩着离合,一直踩着离合车就没有动力了;可以不用把手一直放在档杆上,一直放在档杆上叫驾驶陋习;当时你能不握方向盘吗?你要是不握方向盘的话那就是世界末日。不管什么样交通事故,最根本的的原因一般都是方向出了问题,不管是撞车了、翻车了、撞人了、撞路牙子了、撞猪上了、撞树上了,都是方向出现问题不能有效避开障碍,是不是?所以不管是对于车还是人,方向都是最重要的,车就是方向盘,人就是三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宇宙和大自然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的奥妙、伟大、美丽、无私(可截取一些美丽的图片、视频展示),学会感

恩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 判断,

一、 建立健康的人格

二、 培养较强的人文精神

三、 锻炼健康的身体和心里素质

四、 培养基本的能力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五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几个方面如下: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

“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教育教学类18、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19、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20、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21、“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22、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23、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24、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2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2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27、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28、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29、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30、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31、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32、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33、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34、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35、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36、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

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37、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38、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39、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40、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41、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42、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43、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44、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45、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4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47、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48、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49、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评价类50、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51、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5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53、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54、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5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

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6、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57、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58、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59、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60、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6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62、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63、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64、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6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六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黎剑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就像一本教育理论的百科全书和学习汉语的《新华字典》,它是一本工具书,时时翻阅,你总能发现自己需要查找的章节,阅读之后,你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别样的感受,既有与大师不期而遇,不谋而合的那一份惊喜,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豁然开朗的顿悟。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进充满无穷魅力的“魔法学校”的最佳向导之一。

我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确实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蒙田、夸美纽斯、康德、赫胥黎、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叶圣陶等5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会发现,教育,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 “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119面)指出了育人的最终目的,无论学到多少知识,但都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说得出学过哪些词,还要讲得出它们的意思和实质,在评估学生的成绩时,不是看他记住多少,而是会不会生活。学生刚学到新的知识后,老师应遵照柏拉图的教学法,让他举一反三,反复实践,看他是否真正掌握,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吞进什么,就吐出什么,这是生吞活剥、消化不良的表现。肠胃如果不改变吞进之物的外表和形状,那就是没有进行工作。

我们的思想徒劳无益地听凭别人的想法摆布,受它们的奴役和束缚。我们脖子上被套了根绳索,也就步履沉重,失去了活力和自由。

“人有许多种子不曾发芽。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的发展他的各种自然禀赋。”——康德(15面)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变得更完美,更聪明了。这就是学习的收获。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209面)的教育观阐明了教师的工作的复杂性。这个大干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对镜自照,以便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人还把它分门别类,使之更加五彩缤纷。总之,我希望世界是我学生的教科书。它包容形形色色的特性、宗派、见解、看法、法律和习俗,可以教会我们正确地判断自己,发现自己的判断力有哪些不足和先天缺陷

“因为爱、感激、信任和服从的情感的产生,是母亲和孩子之间本能的情感吻合的结果,所以这些萌发了的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便是人类崇高的艺术! ” ——裴斯泰洛齐(258面)的教育观阐明了爱的多面性。

这段文字深深打动着我,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何尝也不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教育者呢?教师的爱心应表现在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儿童独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尊重,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儿童的平等对待与接纳。虽然,有些孩子的某些能力有些偏低,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这只说明了孩子需要老师的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渴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我们老师就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去对待他。这样会让他从心底感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并有信心去改变,所以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我们这份无私的爱、纯洁的爱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点燃孩子们开启的人生大门!阅读美文让我们读者沐浴在教育智慧的光芒之中,享受着心智的快乐,从而也就多了一份教育的眼光,多了一份教育的思维,多了一份教育的感悟和启迪。“爱是一盏灯,需要你来点燃,正如我所说,爱也会把你照亮”。很喜欢这句话,一直以来希望我的爱是点燃孩子心灵的那盏明灯,用我一生的智慧去点燃它,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程。

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学校应该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要让知识的琼浆时刻在学生体内流淌,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栋梁。

这是我对这本书选看的感触,相信接触越多,感触越深,还有待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七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

读后感 湛江师范学院 教科院 蒋丽容

这本书是由江苏省特级语文老师——杨斌,选自国内外50位大师的教育观点的教育名著,是我们作为一位师范生和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都有必要去精读,把握这50位大师教育观精粹。这50位大师的文章中涵括地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育艺术等等这些问题。

读完这书,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确立人在教育中的崇高地位,让教育成为人的生命和心灵发育生长的过程。

教育本质观具体表现为:教育作为一种行为手段,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的得到真正全面和谐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可以客观地体现这种教育现象,因此,可以从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来理解教育本质观。

一、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教育方法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启发式教育方法,它是很明显地反映出以受教育者主动开发思维去探讨问题,而教育者启发性的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课堂上提问的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让学生提出疑难,再通过论让学生自己解答的这种模式,学生在这过程中全靠自己思考去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自问自答,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我国著名特级小学语文教师——贾志敏,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看贾老师的一堂全国示范小学语文课《卖鱼的人》的视频,这堂课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深入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内容,贾老师巧妙地运用自己幽默的语言来让学生自问自答,这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喜爱老师,达到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这也是我们作为师范生,所要达到的艺术性境界。

二、教育内容。

当今,我们所说的教育内容,就是通过教育这种行为手段要向学生传授些什么样的

知识。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发展,来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所以,教育内容要会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而制定。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曾风行一时的天才式教育,选拔一批十二三岁有聪慧的学生,到我国科技大学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经过四年的学习。李政道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人物,推荐一些顶尖学子到美国留学。但是,都后来才发现,对于这些“天才”来说,尽管学识很渊博,但人情世故这方面一窍不通。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所谓的天才式教育,只是面对极个别天聪敏慧的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都智力正常水平的,所以,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智力水平发展阶段而选择,因此,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应把教学重心普及到大部分学生上,而不是个别针对性教育。第二,这种天才式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情感,道德的教育。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的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没有使受教育者达到真正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借鉴出,教育内容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国家,社会,受教育者的特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授。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受教育者去吸收,应当是使每个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自主提升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和谐真正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个人发展,而且关乎于我们社会,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句古话说得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当今,科学地培养新型人才,为我们未来的国家振兴繁荣铺路。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成果。而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师技能,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展示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配合,这支和谐的曲子会一直演奏下去的。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八
《读《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读《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陈佳宜 通览台湾学者贾馥茗先生的作品《教育的本质》,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人道承天。 作为教育类的作品,作者没有把精力放在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而是重点探究为什么而教。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从人开始、人性论点、率性修道、人道上承天道、人道教育要旨。从书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试图将人的发展和天道联系在一块,以“率性修道”作为契合点,引出人的发展在于秉承天道“诚”“仁”的精神,经过“修仁”、“行义”、“致诚”,做到修己成人;而人的教育在于尊重“生而为人”的学习者,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任务,“成人”即是成为合乎天道,发扬人性的人。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在书中广泛引用中国古典典籍的精神和要义,从这些精神和要义中推究出教育的本质。 我感触最深的是“率性修道”、“人道上承天道”、“人道教育”这三个章节。

“率性修道”这一章中,讲了三个问题:1、率人性,2、修人道,3、修己成人。 在“率人性”中,作者首先讲了人类的潜能是人性发展的基础,潜能的开发既要讲究时机也要讲究方式。人的可塑性使得人的潜能得以开发,所以要善用人的可塑性,所以率人性不但要注意排除不良的习性,还有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修人道”中,作者说人道在于修己,即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所谓道也,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所以修道就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不但无须他求,更不必煞费苦心地周张用事刻意而为。修道的准则就在于:修仁、行义、致诚。

在“修己成人”中,作者主要阐明《中庸》里面一个观点:“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即在“成己”之后,还要“成人”才算人道的完成。于是作者接着提到了成己者的条件在于师德师范,成人之道在于明白师的守则,即教学相长,还有确定学习方式,即正业居学,以及了解“学者之失”,做到“长善就失”,确定教学方法,有本有末。在这部分提到了很多《学记》里面的理论。 在“人道上承天道”这一章里面,作者讲了四个话题:“天道自然”、“天道作用”、“天道精神”、“人道配天道”。这里谈下感触较深的“天道精神”和“人道配天道”。

作者从《中庸》的探讨中,发现天道的精神主要是“诚”字,从各种现象归纳还发现天道精神的另一特征是“仁”字。

诚者,天之道也。天道以诚贯彻天地万物,经久不息。“诚”表现在始终如一或执一不变,有形迹可见,而非出于自言,如孔子所说的:天和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道的另一种精神“仁”表现为至公至正,即“天无私载,地无私载”的精神。也可以说天道之仁是爱之理,其作用表现在“博爱无私”上。

在“人道配天道”中,作者说,人认识到天道造化之功与天道精神,憬悟到人万物之中,独邀天眷坐而为万物之灵,因而必须负起人的义务,先求本身的完善,在这方面,即是修习人道,实现人道,以应合天道,并在修习有成之后,更要助长别人,以求同类都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发挥如此天道般普济万无的精神。所以天道至诚,人则要致诚,天道仁济万物,人则要修仁,用致诚修仁实现人道,参天地之化育以求止于至善。在实践方面则是:从修己成己到与人为善以见仁,从身体力行始终不懈以见诚,从为之不已以求精益求精。

在“人道教育要旨”这一章里面,作者谈论“原则”、“以发展人性为本”、“以培养生活能力为基础”、“因材施教”、“把握教育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五个话题。

这一章是本书的落脚点,前面讨论了人性天道,那么在修己成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呢?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在这里作了回答。简而言之:人的教育就在于尊重“生

而为人”的学习者,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任务,“成人”即是成为合乎天道,发扬人性的人。

小结:

《教育的本质》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视角,即从中国的传统经典中去推究教育的本质,无论是《中庸》里面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还是《孟子》里的“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乃至《学记》里的“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后来人总能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作为学教育学的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这些经典。

读完这本书也加深我对教育的理解。我们都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谈论教育,往往是指向于外,即怎么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但本书提及“人道上承天道”“修己成人”的观点,一方面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要教育人,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关注方向的转变,作为教育,不应该只是教育他人,也应该包括自身修养(自我教育),从“修己”开始,然后“成人”,两者相互相乘。我们当前讨论得多的是如何“成人”,却不知道“成人”前也要“修己”,这是不完整的,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唯其从“诚”出发,历经“修己”与“成人”,才能最后达到参天地之化育而止于至善的大境界!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篇九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一书,这确实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了。书中介绍了蒙田、夸美纽斯、康德、赫胥黎、杜威、蔡元培、叶圣陶等5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儿童的成长等问题。你会发现,教育,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这是一本让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走近教育大师,回到教育原点的好书,是帮助我们树立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原,实现教育情怀的引航之灯。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本书看上去和市面上常见的关于教育类的书籍没什么两样,50个名人,50段着名的言论,厚厚的一大本,起初翻开书本就昏昏欲睡,相比起来这书比《笨狼的故事》没趣多了,为了完成任务我不得不坚持下去,慢慢的,其中的片段开始吸引我,犹如我开始明白一个人的心灵美才是最重要一样。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关于这点我与作者不谋而合—教育需要返璞归真,面对现实教育中屡见不鲜的“伪教育”现象,面对教育生活中日益严重的教师职业倦怠,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同时也的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弊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因素,同时也毋庸讳言,对教育,我们还十分有必要重新打量,追本溯源,返璞归真。(摘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序)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已经在他们的著作与言行中探讨了职业幸福的途径。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梁启超说教育应是自家田地,“要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那么自然会淋漓的劳作去”。唯有在职业领域里体验幸福,认同自我,才能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那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让这些成长中的心灵能够体验学业幸福的点滴滋味。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也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行知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陶行知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应体现出全面性。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个新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18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