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一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小豆豆一个可爱的名字,同时也把我们带入了绚烂的“童话世界”。小豆豆的“巴学园”生活应该是是所有人都特别向往的,尤其我们是生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的孩子们,可谓“体味量多”。《窗边的小豆豆》是作者黑柳彻子的自传体小说,她从小豆豆的角度出发,通过描述儿童的丰富内心及其看待世界的纯真,为我们展示了儿童内心的“精彩”世界,同时她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和支持女儿的好妈妈。本文主要从小豆豆的“精彩世界”、校长的“教育理念”、父母的“支持和配合”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小豆豆的“精彩世界”

读者《窗边的小豆豆》,脑海中浮现的是小豆豆眼中童话般的世界,这里整个世界都是充满着新奇感的:书桌的抽屉是很好玩的;教室外边的广告宣传员蛮有趣的;售票员叔叔不错,以后可以当个售票员也好;新学校的“门”居然是从地下长起来的;这个校长很好,能听我讲这么长时间的话;吃午饭居然还有“山里的东西和海里的东西”;教室是电车;上课座位可以随便选,科目可以按自己意愿的顺序来;课外的活动也惬意,能经常散步、玩游戏、洗大澡,还能去天然温泉„„还可以随便玩,甚至不需要管身上的衣服,毫无负担的玩耍„„用勺子掏粪甚至也没有被校长责备,反而还得到了默许„„小豆豆真的是应该庆幸有这么一个好校长,若是小豆豆还在开始被退学的那个学校学习,还不定小豆豆的日子会有多难熬。

小豆豆虽然贪玩、好奇心强、还有很多的“怪癖”,还不退学,让妈妈发愁,但是巴学园把小豆豆变成了大家都喜欢的“正常”孩子,而且在这里养成了热爱读书、拥有爱心、真诚和关心他人的孩子。尤其到文章最后,小豆豆想着校长先生常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正是经常有这句话的陪伴,才能让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和做事。大概我们的小时候应该也和小豆豆一样,对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希望,但是现在小豆豆的天真、可爱是我们现在只能在记忆中,甚至在梦中才能拥有的。社会扼杀了我们吗?教育扼杀了我们吗?当然,答案是肯定的,小豆豆的在“巴学园”的童年是完整的,可是我们的童年却已然成为回不去的遗憾。孩子们的天性是与自然链接最紧密的,童年意味着快乐,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时间段,不要让社会和他们夺去小豆豆们的“纯真”。

二、校长的“教育理念”

看过《窗边的小豆豆》的人应该都会被小林宗作校长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也只有这样的独特的教育方法,才能够是真正的学校。学校教育,特别是幼儿和小学教育阶段,不只教是孩子们学习,用各种规范来约束孩子们的“放荡不羁”,更是更应该注重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教诲孩子。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给我几点感触:

(一) 学校要努力保存孩子的天性,要将培养孩子们与自然之间的融合

在巴学园里,电车改装的教室,光是这点就能吸引小豆豆们的眼光,激发孩子们自然的好奇心。校长对教育确实很有心,他很有耐心听六岁的小豆豆不停地说四个小时的话,对于小豆豆把粪掏出来,却只说是“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巴学园中孩子们可以随便选座位、按自己意愿编排要学习科目的完成顺序,在校长的“旋律音乐”能够自由“舞蹈”„„校长仔细呵护着小豆豆、也保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巴学园中的孩子们在午后能去散步,去亲近自然,在自然的氛围中吸收知识的养分;学校几乎每个孩子还有一棵自己的树,来玩来爬;校长也会请当地的农民伯伯当老师,教孩子们一些农业方面的常识和实践,而且还每个人在田里种下属于自己的一粒种子。这无疑能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得到最好的释放。

(二)让孩子们在平等的环境中成长

1. “平等”地对待孩子们,尽量消除社会标签的强化。

巴学园里,校长把孩子们都当一个一个的个体,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学校和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生理缺陷和“性格怪癖”的孩子,更应该用爱心和责任心来抚平社会上强加给他们的“歧视”。在巴学园里,小林校长招收的各色学生都有,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侏儒症的高桥等,当然也有像小豆豆被退学的“坏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巴学园里能够还无差别地生活和学习。尤其小林校长的“洗大澡”和“特殊运动会”给我的触动极大,他为了给这些生理上残疾的孩子们“去除”羞耻心,专门为孩子们量身定做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平等的环境中成长;校长为一位老师在课上说高桥“你也有尾巴吧”而大发雷霆,他是注重培养这些特殊的孩子健全的人格,尤其是要保护他们自尊心。

2.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有益于孩子们意见的表达和对学校认同感的增加。

巴学园里,校长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校长在孩子们眼中就是一个大朋友,校长能听小豆豆讲那么长时间的话,说明他尊重小豆豆的独立人格,是从

平等的人性个体出发的。孩子们作为学校的一员,对整个学校的建设也是主人的角色:对于午饭中加入“讲故事”的环节要参考孩子们的意见;对于大家提出的“编校歌”积极回应,但之后校长的“简单校歌”又被大家否掉,校长没有生气只是不再提校歌的事,这都说明了小林校长是把小豆豆们真正当做学校的一员来看待的,认真看待孩子们的建议和想法,切实了解孩子们的心声。这样建立的学校才是专属于每一个小朋友的学校,也是大家心系的学校。

(三)注重教育的建设以及孩子们能力的培养

巴学园注重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如在校舍建设方面,教师用废弃的电车充当。在课程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设,课程除了在孩子们的自由选择顺序上比较灵活,课程还会在游泳课、自由舞蹈课、农民自然课程等方面进行补充,尽量让孩子们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较多的接触,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和学习界限;业余课程方面,也注重孩子们的自然散步、爱国扫墓实践、自由野炊等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意识、爱国意识、自我动手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巴学园还在寒假期间为孩子们建立“电车图书馆”,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和渴望,甚至还要在图书馆建一个厕所,巴学园的建设是很人性化的,尽量满足小豆豆们的各种成长所需养分。

三、父母的“支持和配合”

文中小豆豆的妈妈是很伟大的,她在小豆豆被退学后,没有像平常家长一样责备小豆豆,而是还是瞒着小豆豆并为她找寻新的学校,尽力保全小豆豆的“不受歧视和摧的”心灵。当小豆豆因为玩弄破了衣服,却对妈妈撒谎说是有人都往我背上扔刀子而擦破了衣服,小豆豆妈妈也接受了这个谎言,因为她明白小豆豆是在意衣服才说谎的。小豆豆买了健康树皮,妈妈也是极其鼓励地就把钱给了小豆豆,因为她明白小豆豆学会了关心他人,这个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小豆豆很幸运,有妈妈这样的理解自己的朋友,处处呵护自己、关心自己。

还有就是父母对学校教育的配合方面,小豆豆妈妈也是听从校长的建议,让孩子们穿“破旧”的衣服来学校,这样孩子们能毫无忌惮地玩;尤其在“特殊运动会上”,妈妈们的加入和参与,说明巴学园孩子的家长也已经把自己和学校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着。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是没有好与坏、完与缺之分的,有的只是不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们需要从《窗边的小豆豆》学习的是,努力维护孩子们的“纯真童年”,建立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学校,让老师和父母都成为真正理解孩子们的大朋友。

附:《窗边的小豆豆》读书随笔

第一章

小豆豆这孩子心理现在看上去真的很可爱,很像我们小时候的心思,会对这个世界永远的装着好奇,真是这种新奇感,我们才能够慢慢接受这个世界吧!但是大人们的世界好像与小孩子的心思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也不容许小孩子做“不合规矩的事”,这当然也就是造成小豆豆不得不转学,妈妈发愁小豆豆上学问题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对于长大的我们的来说,这份童真,这份好奇,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怀念已久,直到现在还不愿释怀的难能可贵的东西吗?到底我们小时候想去做什么呢,也是想去当售票员、间谍吗?估计我们小时候也会对有盖的抽屉感兴趣吧,也会对窗外的事物充满着那么多的“why”。窗外的世界对这时的小豆豆来讲,确实是很新奇的。很期待妈妈带小豆豆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叫做“巴学园”的学校:门柱子是有根的活树,挂校名的牌子都是歪的,教室还是电车充当的?这个学校真的会适合小豆豆吗?

第二章

新的学校确实很 “新潮”,居然用电车做教室,挺新颖的,如此另类的教室对于孩子来讲确实还是很有创意的一个想法。“门面”、教室都这么有趣,估计这个学校的新奇和创意会很适合小豆豆吧。嗯,校长也不错,能够能么有耐心地听一个对这个世界还可以说是“无知”年纪的小女孩说4个小时的“经”,这个学校还真是适合小豆豆,而且小豆豆也很快被这个校长接受了,妈妈当然也是可以松一口气了。显然,小豆豆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能够听她说这么长时间的话,还毫无怨言的校长非常满意的;对这个用电车做教室,连午饭也因要给校长检查的“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而变得有趣的午餐时间的学校太有兴趣了。

小豆豆早早起床,告别了爸爸、妈妈和平常都要送到学校门口的洛克,挂着用毛衣绳拴着塑料的月票走上了今天的上新学校的第一天。自豪地“show”完月票,来到了还无人的教室。不久,小豆豆见到了自己未来要熟悉的同学,小女孩和小男孩,陌生的习惯和动作,应该是很能理解的动作~小豆豆学学小女孩的动作,瞅瞅不理解的小男孩的动作,这是她未来的同学、小玩伴。

第三章

这个“巴学园”确实还真是个小乐园,什么都是自由的,真实小时候大家都向往的天堂呢,小豆豆你也太幸福了吧。座位是随便挑的,就连上课的课程也是挑自己仔细的做起,上课是完全自由式的,没有什么课堂规则、守则类似的东西,这时候的小孩子不管是行为还是思想确实不能够被这些有形的东西给抑制住。吃饭真的是这么有意思,“山里的东西和海里的东西”很简明地表现了孩子的营养均衡,吃饭前也加了一段让人无法忘掉的朗朗上口的歌曲,真的是小孩子生活的好环境呢。作业写完了,时间也由孩子们的自有意愿做事了,大家都自然选择了去散步,散步中老师向小豆豆们介绍菜花的“雌蕊和雄蕊”,这对小孩子来讲是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的受教方式。散步中,大家也能发现自己的新奇点。对于孩子们来说,表面上好象是自由游戏的时间,实际上却学到了宝贵的理科、历史和生物学的知识。而这一切又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的。小豆豆已经完全和大家交上了朋友,觉得好象和大家老早就在一起了似的。

在这样的学校里,小豆豆妈妈不需要担心看看窗外的“东西”被退学,而是小豆豆更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这样的学习确实很惬意,孩子的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不经意间孩子们之间,和老师之间就建立起了熟悉的关系,因为是“大自然赋予人的天性”将大家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小豆豆也会对这个世界好似永远保持着内心的那份好奇和兴奋,每天都能发现学校里不一样的东西,总有话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还有洛克说个不停呢。小豆豆的妈妈也为此感到特别欣慰。

第四章

小豆豆突发奇想学校应该有一首属于自己学校的校歌,由于原来上的那所学校的校歌有点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所以只记得一句,但是理论上觉得自己现在的学校也应该有一首自己的校歌,并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赞同和加入,校长也应要求在第二天就写了校歌给大家。但是小小豆豆们居然觉得歌词只有“巴学园”这三个字而太简单决定放弃,校长也索性擦掉了黑板。小豆豆今天干了一件大事,居然为了找自己掉在厕所里的最心爱的小钱包,掏了差不多一天的粪坑。但是这种行为校长看见不但没有责备,反而是默许地问问小豆豆掏粪这件事。这让小豆豆也对校长更加喜欢了。小豆豆本名叫“彻子”,但慢慢大家都叫她“小豆豆”了。

第五章

小豆豆居然喜欢单口相声,看来小豆豆的心智很是超前发展啊,不过我觉得小豆豆可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二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寒假读书心得

寒假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相信大家也都看过这本书吧,也一定有很多感受。 我是被《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我捧起这本书读了以后,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我似乎已经看到巴学园的“电车”教室,似乎也尝到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了。《窗边的小豆豆》带着我看别人的童年的时候悄悄地提醒了我。走进了豆豆的世界,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她还许多次掀起课桌的盖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走廊,最后被退学。所以,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当她走进了“巴学园”一个有很多大树和电车教室的学校;她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而且学会了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这位“问题”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读这本书,感触颇深。因为我逐渐体会到了,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孩子们渴望自由,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当我看到学生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校园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每天埋头完成数也数不清作业的时候,当我看到年少的孩子们脸上少了天真灿烂的笑容,当我看到家长们对孩子们无休止的要求时,我想,学生们一定最想去到“巴学园”,因为那里有自由的空气,因为那里有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在我们的学校中,学生每天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背啊,念啊,写啊,记啊,没完没了地写着作业,偶尔学生把头探出窗外看看,也会遭到老师的教训,也许我们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依然没有减,我们离巴学园还很远,可是我们应该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许要比每天的死记硬背强一百倍,至少学生是快乐的。

二、孩子们渴望理解和尊重

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想想自己,感觉无地自容,因为女儿不能主动完成作业而动手打她,因为学生上课坐不端正而遭到我的严厉斥责,或许我还是没有真正的尊重孩子,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真的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了,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作为老师。

三、孩子们更需要爱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无私的爱给予学生,让学生来到学校感受到太阳般的温暖,只有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学生,像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一样,无私地去爱学生,这种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没有原则的爱,而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

读了这本书,让我真的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身边的“小豆豆”和我自己的“小豆豆”我会全身心地去爱他们,我不希望他们个个都是最优秀,但我希望他们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快乐成长。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三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最近,认真阅读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该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读完这本书,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爱是倾听心声

到巴学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然后小豆豆就把陈谷子烂麻的事情都搬了出来,甚至把“擤鼻涕、钻篱笆”的事都说了出来,当小豆豆因绞尽脑汁仍找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而伤心时,校长摸着她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校长的一上午4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校长很容易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达到沟通的目的。在孩子的眼里,世界的一切是那么美丽、纯洁,可是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我们成人的世界又是那么的不同,如果我们不能耐心、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心

声,会很难理解、走进他们纯真、稚嫩的童心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也是一种爱。

二、爱是平等对待

巴学园的的小林宗作校长,为了让身体有障碍的孩子消除自卑,没有说“大家都一样的„„”、“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也没有说“请这些同学不要自卑”、“大家要互相尊重”等,而是组织大家“裸游”,让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为了让身体矮小的高桥“树立自信”,校长专门设计了一些适合身材矮小者参加的运动项目,结果是运动会所有项目的第一名都是高桥。

我认为这“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育。在巴学园的这五十多个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和生活背景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正是有了小林校长这“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要求,才使孩子们饭盒中的饭菜“平等”起来。无论多好的饭菜,无论多差的饭菜,只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就使孩子们可以骄傲自信的坐在餐桌前用餐。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每一个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时,往往会留下不同程度的“伤痕”。 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多注

意教育方法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身边所要教育的人。

三、爱是自然教育

自然的教育,就要让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在小林校长的观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礼堂里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让孩子在晚上看“新来的电车”是教育,露营、走夜路试胆量也是教育;运动会是教育,茶话会是教育,学种庄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是教育,参加同学的葬礼也是教育;音乐课上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自由的在地板上用粉笔涂鸦也是教育。之,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成长,这是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把较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思维,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后来成了某公司的要员;而每天呆在酒精灯、烧瓶、试管边的阿泰则成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到学校第一天就给校长说了

4个小时话的小豆豆则成了电视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

四、爱是用心关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巴学园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中几乎所有的第一名都给学校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最矮小的高桥君获得。虽然高桥君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长高了。但在他怀有这种肉体上的自卑心理之前,校长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而且,只有巴学园式的运动会,就是为了使高桥君能够得到第一名,校长是故意设计的。看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林校长的用心良苦,也看出他是真正在因材施教,用心关注,让所有的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这种类似的故事在小林校长的巴学园中举不胜举。小豆豆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巴学园四十多名学生 ,由于小林校长一一关注,才使他们长大成为有作为的人。看到此,我由衷地感到惭愧,我反思自己当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是否真正曾经这么用心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五、爱是理解宽容

小豆豆能顺利健康的成长也离不开能一直了解她心理的妈妈。在小豆豆被退学的学校老师向她妈妈反映小豆豆做的坏事,如小豆豆刚上学时对学校的课桌椅很感兴趣,上课时经常掀起桌盖,再用力放下,干扰了其他孩子。而小豆豆的妈妈却认为这并不是做了什么坏事,而且,更重要的是,等她对桌子渐渐地习惯了,就不会再那样不停地开来关去的。像类似的一些事情,小豆豆的妈妈都能从孩子的角度、孩

子的心理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以一种宽容的心去解决问题。最后被老师退学的事她也没有告诉豆豆,而是告诉豆豆“有个新学校很不错,我们去看看”。她是怕孩子留下自卑的情结。我非常欣赏小豆豆的妈妈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高尚的宽容与理解,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真是一位好妈妈,真值得我们做妈妈的老师去学习。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四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课题《转变学生方式与学习质量关系的研究》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心得

乌市第二十六小学 王霞

转变正确地教育方式才有孩子快乐地成长

老早就有人向我推荐《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直不以为然,今年初我在书店无意间遇到了它,毫不犹豫买下来,读起来。没想到,读完一页就立刻想读下一页,哪怕以深夜,哪怕以精疲力竭„„好久没有这种阅读的快乐啦!顿时明白当初为我推荐它的人,心意是如何的真挚,这真的是很值得一看的好书,尤其是老师„„

暑假,又拿起这本书。这本书写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书中的小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善于观察、探索与创造的可爱女孩。可是由于像宣传艺人,桌子盖子等此类事件的发生,而被老师“罚站”走廊,甚至被退学„„所以,从“世俗”的角度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当她走进了“巴学园”——一个有很多电车教室和大树的学校,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小林宗作先生与其他老师们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改变了她的一生——让一个“怪孩子”走向属于她的成功!

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人是小林校长。他曾请教过很多的名人,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校园里,他竭尽全力地让身体有缺憾的人不再感到自卑,又努力的让和小豆豆一样的那些,以前怪怪的孩子得到正常的思想,以及无限的爱心。小林校长从来不会去责骂自己的学生,他只会无私地去关心,去爱护学生。当有些老师碰触了同学的伤口时,他便会把老师叫到无人处表示愤怒。小林校长一生都只想去努力地帮助孩子,让他们脱离内心的自卑世界,让他们一个个都充满自信与渴望,他希望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使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阳光与快乐!但是,无情的世界大战却摧毁了他所有的成就与梦想。当他又重新燃烧起希望之火时,却又遗憾的离开了这个曾经用自己的力量给过无数孩童快乐的世界。小林校长的终生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快乐,而孩子们又在他的教导下得到了灿烂的阳光与美好的希望。小林先生认为:“无认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尽早期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精心呵护,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另外,他也喜爱真实的自然界,“让我们去寻找一下自然界中的节奏吧!”这是他经常对小女儿说的话。当然,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小林校长看到小豆豆时,都会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一句短短的话,对小豆豆来说却是莫大的鼓励:在以前的学校里,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对她指指点点,用“她是一个怪孩子”的眼神来看待她。但在这里,校长的话使她的自信心又一天一天重拾起来。每天,她都和朋友在校园里玩耍,校长每一天都给与孩子们不同的乐趣,在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同学们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

小豆豆是如此幸运,她有幸进入巴士学校,有幸遇见校长先生,有幸在巴士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有幸在成长的路上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方向。虽然她最终没有成为间谍或者售票员,但是她实现了广告宣传员(近似)的理想——成为了一位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著

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而看到这本书的教师也是幸运的,让你一下子明白“因材施教”的道理!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掌握了因材施教的教师才是最有创造力的老师。

课题《转变学生方式与学习质量关系的研究》 2007---2008学年第

二学期学习心得

乌市第二十六小学 王霞

转变教师自身就是转变学生一生

(一)

一翻开《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就立刻吸引了我,因为乍看到书名以为是前辈泰斗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呢,再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国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所著。这本书曾经听说过,并且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于是立刻在网络上搜寻出来拜读起来„„

郑洁校长从“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等几方面较全面、较实际地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为我们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建议和教育。阅读了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怎样才能知道你作为教师的价值:1、价值最高的就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2、同事需要你,对体现你的价值很重要;3、看你的领导对你的需求。

市场的残酷性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我认为,对更多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来说 ,市场的存在可以让人增值。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在给有作为的人增值。我们需要现代吗?这就是现代。而我们当教师的不先现代起来,怎么帮助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学校工作一天,我们就有责任将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用现代的学习方式传递给学生。

作者开篇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课题《转变学生方式与学习质量关系的研究》 2008---2009学年第

一学期学习心得

乌市第二十六小学 王霞

转变教师自身就是转变学生一生

(二)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教师要有赤子之心,赤子原本是初生的婴儿,在这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简单、很单纯、很好奇、很幼稚,又是有点傻劲的人。人们习惯上把教师说成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因为与“知识”高度有关,因此,知识分子的人格特点必须与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承相称。那么,知识的创造、发现与传播知识需要知识分子的什么人格特点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就是创造真知识,发现真理,真实的传播真理,只对真理和知识负责,为了真理和真知,不畏权贵,不媚世俗,不谋功利,甚至可以不惜生命。可是,求真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因为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在逼迫知识分子放弃对真理和真知的追求,在这些强大的力量面前,知识分子作为人,如果敢说真话,那是十分危险的。用罗素的话说,人类怕真理,比怕世界上任何什么事情都厉害,比怕死怕灭亡还要厉害。

那些真正伟大的知识分子,一定是由坚硬的骨头和极大的勇气的人,一定是忘记了世俗的种种欲念、视权贵与功利如粪土的人。可是,事实上,我们知识分子堆里,却是毫不简单的。我们可能真的很难让自己傻一点,在学校里呆久了,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变得“成熟”;而我们真的成熟了,也许我们更靠近那些“人情世故”,却远离了真知和真理。

课题《转变学生方式与学习质量关系的研究》 2008---2009学年第

二学期学习心得

乌市第二十六小学 王霞

转变教师自身就是转变学生一生

(三)

教师如果还算知识分子,那么是不是我们现在太老成了呢?感受有:1、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恪守的的单纯、简单于我们发展着的教育是福音吗?在世俗里,当我们的单纯和简单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和“苍白无力”时,我们也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凌驾于我们自己的灵魂之上了。2、作为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不让我们的意志在喧嚣和“诱惑”中垮掉,需要我们具有非凡的定力。3、真正让我们惧怕的,是每个人都无法超然物外的世俗和功利,因为教师也是人,是社会人,

是食人间烟火的俗人。事实上,我们知识分子堆里,却是毫不简单的。我们可能真的很难让自己傻一点,在学校里呆久了,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变得“成熟”;而我们真的成熟了,也许我们更靠近那些“人情世故”,却远离了真知和真理。从毕业到现在觉得自己变的成熟了,也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越来越觉得远离了自己!

所以,正如郑洁校长所倡导的那样,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人要解放自己、拯救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尽管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沦为角斗场。作为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去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

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我们挣开自己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更靠近真理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美好!很欣赏郑杰的第二种“入世”的人生哲学: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因此这种人对来世不存在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漫长的人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死而无憾!

课题《转变学生方式与学习质量关系的研究》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心得

乌市第二十六小学 王霞

转变教师自身就是转变学生一生

(四)

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她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而满心欢喜。读懂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即使面对丑恶与黑暗,人的内心世界依然天然的保持着对美

好事物的企盼。而对于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没理由不享受孩子,不享受教育。

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神情总是非常专注的。这种专注因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才可能是至纯至美的声音。我愿做也正在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享受学生的老师,我是倾心而专注的。因此在专注的背后就有了更多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向往,就有了更多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我的行动。有时,这也是支撑我们的思想,慰籍我们心灵的源泉。

作为教师,每天用倾听花开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自己的每一天都美好的进行着;这是做幸福教师的开始!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是的,肯定是无害的,无形中撞击了我的心灵,一如作者所说“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地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五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一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林校长不断对小豆豆说的一句话。每次听到这句话,小豆豆都会很高兴,并且从心底里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以后,每当小豆豆要做一件什么事,他都会想到先生的这句话。

在后记中,作者也这样讲到:“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直到现在,这句话是怎样地激励着我,支持着我的啊!它对我的鼓舞无法估量。如果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

可见,鼓励性的话语,对小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们班,有一个后进生,每次作业,考试都很不理想,字迹又潦草,错误的又不即使订正,说实话,确实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经常会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

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把他的家长也“请”到了办公室。向他家长讲了他家孩子的不良情况。家长也是一肚子苦水,说孩子在家如何如何不听话,和他唱反调,还怨他爸爸不会赚大钱,并对他爸说“你为什么姓白,因为你姓白,所以现在同学们都叫我白痴了”!作为副班的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也为之震了下。孩子如何会叫孩子白痴?或许是老师的经常批评,使他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仔细想想,我也不曾给过这位后进生鼓励性的言语。总是在埋怨他作业做不好,考试考不好,拖班级的后腿,拉班级的分数。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为什么连那么几个简单的鼓励性的言语都那么吝啬的给予。 于是,在接下去的学习过程中,我一改以往的批评态度,反之加以鼓励性的言语。课堂上经常的叫他回答问题,即使答不好,也会说:你真棒,相信下次会比这次表现的更棒。

考试即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也会让学生去发现:“咦,这次的白某某,你们觉得考的怎么样?”轻松俏皮的话语,学生能很容易就明白其中的含义。“比上次进步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于是全班抱以热烈的掌声。每每这个时候,我总能从他的脸上看到灿烂的笑容。

渐渐地,同学们也愿意和他做朋友了。再也不会听到“白痴”这样的字眼了。

学习上,该生也比以前努力了,课堂上也总能看到他自信地举着手,作业本上错误的题目也都能即使地订正了。虽然考试进步的不是很大,但我不会再批评,因为孩子在进步,在成长。

孩子每天在成长,我们每天都在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刺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更甚者,会影响他的一生。

同样是语言,同样是教育,为什么不对所有的学生都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也许会象作者讲的,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也可以成就你的这个所谓后进生的孩子的一生。

请俯下身来,温柔地对每个学生说一声“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二 放“爱”自由地飞翔

小豆豆,一个曾经被退过学,如今却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谁成就了如今的小豆豆?毫无疑问,是她的妈妈,她的校长,她的巴学园。

这位妈妈,从来不曾给小豆豆施加任何的压力。有的只是理解与宽容。在小豆豆被学校退学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因此去责备小豆豆,相反地,这位妈妈对小豆豆说,现在妈妈要带你去一所你喜欢的学校来学习。一直到小豆豆长大,她才从妈妈那里知道曾经一年级的时候被学校退过学。

每天,妈妈会为小豆豆准备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餐。因为这是学校要求的,同时也是小豆豆每天特别期待与欣喜的事情。

当小豆豆每天穿得光鲜亮丽的出门,回来要么衣服裤子被弄破,要么满身脏兮兮。对于这些,小豆豆妈妈从来不曾责骂过小豆豆,甚至在小豆豆为衣服破的事,找借口和妈妈说原因的时候,妈妈还在心底里夸奖小豆豆是个好孩子。

就是这样一位妈妈,一位宽容,善解人意的母亲,是她,给了小豆豆自由的爱,让小豆豆在自己的童年里,尽享童年的美妙与天真。

如今,我们的家长,口口声声说爱孩子,要给孩子最好的。经济上是给孩子花费了一大把。就拿补习来说吧:一周的休息时间被家长安排地满满的,周六这里补习,周日那里补习。甚至连晚上的时间也不错过。很多孩子,是憋着气去补习班,又憋着气回来的。在剥夺他们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去补习,他们当然是不情愿。

曾经我在大学期间,给一个学生补习。一到那个学生家,她就马上向我诉苦,说妈妈又给她报了哪里哪里的补习班,自己不想去,妈妈一定要她去。

这位才四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刚开始的时候经常向我说活着真没意思,童年都没童年的味道,每天这里补习那里补习,还不如死了好了,还说自己都已经想好死法了。听到这些,我感到非常地震惊,才四年级的孩子,就流露出了厌世的感觉,以后漫漫的人生该如何去对待。

基于此,每次和这个孩子接触,我就会和她沟通,让她把自己心里的压抑,不满都讲出来。通过不断的接触,了解,我发现了这位孩子很喜欢唱歌,跳舞。而且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于是,有一天,我和她的妈妈进行了一次交流,希望她的妈妈能看清自己孩子的喜好,针对喜好去选择补习班。不要一味地强迫。因为越是强迫,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后来,这位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取消了一些孩子感到厌烦的补习,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补习。

接下去的时间,再也没见过孩子向我诉苦,再也没有从她的嘴里听到死这样的字眼。孩子每天被自己的快乐所包围,即使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也会用自己的歌声,用自己的舞蹈来驱散。曾经多愁的面容,现在被灿烂的笑容取代。

而后,我问妈妈孩子最近的表现。妈妈一脸欣慰地说,自己的孩子,自从开始学唱歌跳舞之后,整个人都开朗了。学习也比以前更加努力了。还担上了班委。现在还很主动地与妈妈谈心,交流。这再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以前对于妈妈,可以说是用憎恨两个字来形容。

自从孩子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后,这位妈妈也经常对我说,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不明智。只知道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只有小学打好基础了,以后才有可能上好的大学,取得高的文凭。然后一味给孩子这里学语文,那里学数学,晚上还学英语,作文什么的。孩子成绩考不理想了,就只知道去责备孩子,从来不曾理会过孩子的伤心,孩子的需求,与她真正想做的事情。

直到此刻,这位妈妈才真正明白,爱她,就应该尊重她,明白她。就应该给他们自己真正所想要的。而并不是在扼杀他们童真的基础上来满足自己给他带来的所谓的“爱”。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玩耍,需要肆无忌惮的玩耍。

童年,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爱孩子,就应该放逐他们自由的飞翔。陷在笼中的鸟儿都渴望自由的天空,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

三把“爱”撒满校园

巴学园”,一个满足孩子需求的快乐学园,一个释放孩子潜能的聪明乐园,一个健全孩子人格的心灵花园。在巴学园中,孩子们快乐而学习着,学习而快乐着,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得到满足,获得尊敬,博得真爱„„在品读的过程当中,我不时地羡慕着,不知不觉间也让自己走进了巴学园的电车教室,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随意选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课后也同小豆豆跟着女老师散步在河岸怒放的樱花林路上;不时也让自己体会到了“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盒饭,体验到了游泳池里快乐释放自我的满足,感受到了刺激、有趣的试胆量的活动战胜自我的感觉„„巴学园的一切一切,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个发挥个性,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学习生活环境。

是谁创造了这样的乐园?又是谁给孩子提供了展现天真无邪童年的平台。是小林校长,一位个子不高,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校长,在初见小豆豆的那天,就整整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谈话,并时不时地发出感叹,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小林校长也象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子,非常耐心的倾听小豆豆,即使小豆豆东西南北,不知所云。

看到这里,我不经为小林校长的耐性所折服。虽然平时,也总在心里无数遍的对自己说,对学生要有耐性,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在与后进生讲解一道题目超过四五次,后进生还不明白的情况下,心里那股火啊,有时真的会如火山样的爆发出来。而过后,总在心里责备自己:只要我有点耐性,在讲解一两遍,孩子应该就能懂的。

可每次,我们就是缺乏那样的耐性,久而久之,即使孩子们碰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会想着会从老师这得到解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一直延续下去。

虽然我们是希望学生好,希望他们都能掌握接受我们所授的知识,我们的做法从我们的角度看是爱他们,可实际上想想,真的是爱吗?或许某些学生,就会在你不经意的责备当中慢慢地消沉。

爱孩子,就应该做个有耐心的倾听者

对于午餐,小林校长从没对孩子说:什么东西不能吃,没有营养,什么东西营养好。他对于午餐的要求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检查过所有孩子的便当盒以后则是大家一起快乐的唱由校长编的餐前曲,并细细品味美味的午餐,后来还增添了每天一人的午餐演讲时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吃完这顿午餐。这样的午餐时间,在这之前我是闻所未闻。如今的学校,学生们都限制在条条杠杠的规章制度当中,当然连午餐也不例外。午餐时间,学生们必须遵守纪律,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有规定学生必须在几分钟之内吃完。即使孩子很想说笑,很想玩耍,可在这个时刻,他们绝对是安静的,犹如此时还在上课。 而小林校长,却觉得吃饭就应该是愉快的吃完,让孩子互相交流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相比较而言,学生会更加倾向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因为在小林那里,孩子们能得到童年的乐趣。可以感受童年时的天真无邪。而一些条条杠杠的规章制度,却是扼杀孩子天性的一把利刃。

爱孩子,就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其尽享童年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要向小林校长看齐,把我们全部的爱,撒向孩子,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看完〈窗边的小豆豆〉我才知道,小豆豆,小林校长,巴学园,这些都曾真实的存在过。对于里面的人和事,我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憧憬着我们的孩子哪天也能踏进这样的巴学园,快乐,自由的学习。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六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一)做一个关注学生心灵的老师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豆豆的老师给大家讲人类的起源时,告诉同学们人类最初的时候是有尾巴的,后来才慢慢退化的,所以我们现在还有尾骨,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老师看到了身有残疾的高桥君,她不经意地说了一句,高桥君,你有尾巴吗?这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谁都理解为是一句玩笑,但对于高桥这样的孩子来说,却有可能会在他的心中产生巨大的阴影。校长找到了老师,在无人的厨房里批评了老师。文中这样写道:也许小豆豆不能理解为什么校长要批评老师,但校长的话却永远留在了小豆豆的脑海中,永远也不能忘怀。

是啊,我们天天在用自己的言语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话刺伤学生柔嫩的心灵。在我们班中,陈XX是我们班基础较差的同学,上课总是走神,不喜欢发言,每次发言,总是答非所问,有时急了我也想告诉他答案是什么,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但我告诉自己做老师就是要有很大的耐心的,老师的言行还将影响着学生,于是,我会耐心的引导他找到问题的答案.陈XX也能在这个时候很用心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管效果如何,我来个“狠狠的表扬”。他在我们班基础差.我不允许其他孩子因此嘲笑他。谁都没有因此而歧视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很强,于是我有意让他多读书,在课上我经常叫起他,为他的感悟力叫好。现在,心细的同学应该能发现,陈XX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时候,他上课也可以很认真的再听课。

做一个关注学生心灵的老师,就是要低下身去,和孩子们心连着心,情牵着情。

(二) 开一门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课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介绍,在巴学园里老师每天一到校就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先学习的内容,假如在上午就把所有的内容都学完了,孩子们就可以在下午的时间里去散步,去九品佛看庙会。曾经也有孩子天真地问我:“李老师,我们能不能也把所有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只要学完了就可以自由地选择想干的事。”

以前没看书,觉得孩子们是空想,现在看来,孩子们的话有很多道理。我常在想,每节课我们都做着准备,准备教材,准备问题,准备答案,上课了孩子们跟着老师循规蹈矩,或许知识是学到了,技能是掌握了。再问问孩子,他们会说我学会了几篇文章,我会写了几

个生字,但要是问他们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学的有多少,可能答案会让我们失望。前些天,我听一同事说一堂公开课,老师尽情地讲着,春天到了,柳树伸展出嫩绿的叶子,迎春花开了。这时,有个孩子问老师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当老师把自己问题转问其他同学时,全班竟然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答案。也许我们让孩子选择喜欢的进行学习,并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找寻语文阅读的源泉,远比关在教室填充知识要好得多。

(三)可怜的露露

我的邻居,有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似乎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他每天都在重复着他的错误,无论老师和父母怎样跟他讲道理,都没有丝毫作用。比如说,眼保健操他当然是不会好好做,广播操永远是跟不上节拍的;你让他反省错误的时候,一幅肯定改正的样子,但一转身就原形毕露了,老师和家长想不出任何办法改变他。当我读到《窗边的小豆豆》时,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豆豆上第一所学校时的教室正好在街边,天真的小豆豆常常因为爱跟窗外路过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而受到批评并罚站。终于,这个“麻烦”的孩子被退学了。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被学校退学,如果没有家长,特别是如果没有她接下来就读的“巴学园”小林校长充满爱心的教育,她恐怕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贴上那个“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也许会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那么日本就不会有这样一位享誉海外的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了。这将是每一个孩子的损失,每一位家长的损失!

现在,仅仅上了一个月一年级的露露已经被迫退学,他又回到了学前班,听他妈妈说,她还带孩子去做了智力测试,孩子智商正常。可露露永远比同龄的孩子低一年级了。假如,他能碰上小林校长该多好!

(四)教育的理想境界

曾经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一书,在教学中他的思想一直指导的我的工作。读完《窗边的小豆豆》,似乎相识的感觉充盈着我激动得心。细细想来,肖川教授告诉我的是理,而小豆豆让我看到真实与充盈。

每一次阅读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我都试图从那充满童趣的故事中挖掘出一些能服务于自己教育的因素来。这部八万多字的作品,我是反复读了三遍。每增加一次数量,也就增加了一份教育的思考。这种思考中的阅读,让我很是苦痛。因为在这阅读中,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属于理想的东西正与我们的现实渐行渐远。

共同认识一下作品的主角小豆豆吧。从常规意义上的好孩子的角度来评判,童年的小豆豆决不是个讨老师喜欢的角色。她“上课的时候,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不认真听课,却站到窗子边上,把化妆品广告宣传员叫进教室来演出;老师讲课时,她大声嚷嚷着,跟那只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搭话。她的这一系列虽出自孩子天性,却被老师或者说传统教育观念看做“不规矩”、“奇怪”的行为,终于给她——这个“麻烦”的小豆豆带来了退学处分。

退学后的小豆豆被母亲送进了巴学园。这个没有围墙、只用两棵挂着树叶的小树做校门、用废弃电车做教室的小学校,有一位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的校长。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小林宗作校长,在耐心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以后,收下了这颇为另类的小学生。小豆豆的新生活画卷由此拉开了。

在这个全新的学校,小豆豆和她的同学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新鲜之中。这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座位,学生们可以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它情况,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学校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们说:“好,就从你自己喜欢的那个题开始作吧!”学校集体午餐时,校长会瞧着同学们饭盒里的饭菜,口里问道:“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么?”学校可以依照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学校容忍小豆豆把粪坑里的污垢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学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组织孩子夜宿礼堂,只为了看明白废电车如何被弄进学校;学校为了消除一个残疾孩子的自卑,而让所有孩子裸体游泳,让孩子明白所有的身体都是美好的这个简单审美理念;学校还喜欢组织礼堂里的野营,喜欢“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总之,这个学校的一切,都和小豆豆原来经历的学校教育截然不同。

在巴学园完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小豆豆所有的好奇心得到了良好的释放,所有的个性都在“大爱”的包容中自由成长。小豆豆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着到学校上学,并在这种迫不及待中一天天长大,长成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好少年。

阅读这部作品时,我边读边想着,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都能如巴学园这样,那我们的教育,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由此我又想到,我们该作出哪些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巴学园”呢?

我首先想到,要把我们的学校建成巴学园般的乐土,必须要有一个宽松的外部教育大环境。巴学园所以能够存在,其中关键一点在于社会的认可与接受。这种认可,是建立在教育的多元发展的前提下的。巴学园中的孩子,只是凭了天性自由自在的学习着发展着,没有升学的恐惧,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没有扼杀学习兴趣的体罚训斥;巴学园中的校长,不必考虑外来的指标,不必担忧学校的等级划分,不必应付无止无休的检查考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得只剩下了单纯的教育内在规则,只剩下了快乐和幸福。这个独立于整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之外的世外桃源,没有因为自身的“离经叛道”而遭受无端的责备,同样也没有人,用某种既定的框架去约束它的发展。这种社会的宽容,无疑是巴学园成长的动力基础。

其次想到,要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巴学园般的乐土,必须要有无数个小林宗作般的校长和教师。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爱又有大爱与小爱的差别。立足于孩子的未来成长,立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爱,无疑是一种教师的大爱。在这种大爱中,教师和校长是必须要能够舍弃掉许多自身利益的。如小林校长,要能够舍得下4个小时,去听一个6岁孩子的絮絮叨叨;要容忍得下孩子把粪坑中的污垢捣鼓得遍地都是;要敢于让孩子深夜中到大庙中去捉鬼;敢于把活动当成学习的第一要务,而功课仅仅当成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功利的角度想一想,巴学园中就那么五六十个孩子,小林宗作若然是个一心想着赚钱的校长,是个把教育当作获取暴利的商人,而不是拥有着大爱情怀的教育家,他又如何能让巴学园成为孩子的乐土呢。

第三想到的是,必须要有小豆豆妈妈那样的无数个了不起的家长。或许是二战的特定环境的影响,小豆豆的妈妈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把孩子的成绩好坏当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这个平凡而了不起的母亲,勇敢地把女儿放置到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中的原因,只为了这个学校能够“理解这孩子的性格,又能教育她和小朋友们一道学习下去”。当小豆豆告诉妈妈,晚上要到学校露营,半夜里起来看用作教室的废旧电车如何被弄到学校中时,了不起的妈妈首先想到的,不是安全问题,不是耽误学习,而是“小豆豆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这种情景,还是让她看看为好”;当学校组织学生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让孩子们去捉“鬼”时,妈妈对这样的教育,也是没有任何质疑,仅仅是叮嘱小豆豆别把手电筒丢了。这个母亲,对于巴学园中组织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理解还是不理解,都予以了绝对的信任和支持。从不对学校教育表示怀疑,更不会去指手画脚、不懂装懂的横加干涉。

然而,或许是因为时代的不同,或许是由于国别的差异,再或者是因为各样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当下的教育,已然无法寻找到上列想象中的和谐与美好。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是全社会关注教育,另一方面又是全社会都给教育施加不该施加的压力。从学校环境看,把岗位当作官位来经营的校长数不胜数,把教学当作换取工资的方法的教师不胜枚举。从家庭教育环境看,对子女的过分呵护和对学校的过分苛求,已成为家庭教育中危害巨大的顽疾。面对了这四面楚歌,真正关心教育热爱教育的人们,该付出一种什么样的艰辛,才能够从这无边的重压下挣脱出来,然后挺直了腰杆,用自己的肩膀,为当下中国的小豆豆们扛起一片纯净的教育天空呢?

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关心教育发展的人,都来认真读一读这本《窗边的小豆豆》,把所有被岁月污染的心,用小林校长和小豆豆们的纯净美好进行漂洗。

(五)我的梦

小豆豆是这样出场的:跟妈妈一起坐电车去新学校,几乎没坐过电车的小豆豆立刻决定长大了做一个把车票满满地堆一盒子的售票员!而直到昨天,小豆豆的志向还是一定要做间谍!怎么办呢?小豆豆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做一个化装成售票员的间谍”;或者,“我还是两个都不做了,我要做一个在街头宣传的艺人!”看到这里,尚未结婚生子的读者可能会会心一笑,多可爱的想法啊;但为人父母者恐怕要眼前一黑,这都是什么不上道的志向啊。

中国的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孩子们难道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吗?孩子们诚然要学会适应社会,但适应难道就意味着个性的泯灭吗?

让小豆豆退学的老师就是受不了小豆豆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在她看来,规规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其实小豆豆的“劣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觉得学校的桌子和家里的桌子不一样,于是乐此不疲地开开关关?还有就是上课的时候站在窗边跟路过的宣传艺人打招呼,再不然就是画画时画到了绘图纸外面。但就是这些让老师受不了,在老师心目中,这样的孩子不是很麻烦就是很怪。

幸好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么想的(啊,幸好),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好老师是怎么样的: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了,为了找到钱包,她找到了厕所的掏口,然后奋勇地开始往外舀东西,最后堆出了一座小山。校长过来了,他没有跟小豆豆说“在干什么蠢事呢”,或者说“太危险了,快停下”,而是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这就是对孩子的信任,即便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

这个校长,就是让小豆豆终身难忘的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就是他,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听小豆豆说了4个钟头的话;也是他,每当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他一手创办的巴学园只有50个学生,学生们在电车里上课,每天上课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想和心得篇七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一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在我们班,有一个后进生,每次作业,考试都很不理想,字迹又潦草,错误的又不即时订正,说实话,确实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经常会被班主任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

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把他的家长也“请”到了办公室。向他家长讲了他家孩子的不良情况。家长也是一肚子苦水,说孩子在家如何如何不听话,和他唱反调,还怨他爸爸不会赚大钱,并对他爸说“你为什么姓白,因为你姓白,所以现在同学们都叫我白痴了”!作为副班的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也为之震了下。孩子如何会叫孩子白痴?或许是老师的经常批评,使他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仔细想想,我也不曾给过这位后进生鼓励性的言语。总是在埋怨他作业做不好,考试考不好,拖班级的后腿,拉班级的分数。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为什么连那么几个简单的鼓励性的言语都那么吝啬的给予。 于是,在接下去的学习过程中,我一改以往的批评态度,反之加以鼓励性的言语。课堂上经常的叫他回答问题,即使答不好,也会说:你真棒,相信下次会比这次表现的更棒。

考试即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也会让学生去发现:“咦,这次的白某某,你们觉得考的怎么样?”轻松俏皮的话语,学生能很容易就明白其中的含义。“比上次进步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于是全班抱以热烈的掌声。每每这个时候,我总能从他的脸上看到灿烂的笑容。

渐渐地,同学们也愿意和他做朋友了。再也不会听到“白痴”这样的字眼了。

学习上,该生也比以前努力了,课堂上也总能看到他自信地举着手,作业本上错误的题目也都能即使地订正了。虽然考试进步的不是很大,但我不会再批评,因为孩子在进步,在成长。

孩子每天在成长,我们每天都在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但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刺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更甚者,会影响他的一生。

同样是语言,同样是教育,为什么不对所有的学生都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也许会象作者讲的,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也可以成就你的这个所谓后进生的孩子的一生。

请俯下身来,温柔地对每个学生说一声“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二 放“爱”自由地飞翔

小豆豆,一个曾经被退过学,如今却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谁成就了如今的小豆豆?毫无疑问,是她的妈妈,她的校长,她的巴学园。

这位妈妈,从来不曾给小豆豆施加任何的压力。有的只是理解与宽容。在小豆豆被学校退学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因此去责备小豆豆,相反地,这位妈妈对小豆豆说,现在妈妈要带你去一所你喜欢的学校来学习。一直到小豆豆长大,她才从妈妈那里知道曾经一年级的时候被学校退过学。

每天,妈妈会为小豆豆准备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餐。因为这是学校要求的,同时也是小豆豆每天特别期待与欣喜的事情。

当小豆豆每天穿得光鲜亮丽的出门,回来要么衣服裤子被弄破,要么满身脏兮兮。对于这些,小豆豆妈妈从来不曾责骂过小豆豆,甚至在小豆豆为衣服破的事,找借口和妈妈说原因的时候,妈妈还在心底里夸奖小豆豆是个好孩子。

就是这样一位妈妈,一位宽容,善解人意的母亲,是她,给了小豆豆自由的爱,让小豆豆在自己的童年里,尽享童年的美妙与天真。

如今,我们的家长,口口声声说爱孩子,要给孩子最好的。经济上是给孩子花费了一大把。就拿补习来说吧:一周的休息时间被家长安排地满满的,周六这里补习,周日那里补习。甚至连晚上的时间也不错过。很多孩子,是憋着气去补习班,又憋着气回来的。在剥夺他们休息时间的前提下去补习,他们当然是不情愿。

曾经我在大学期间,给一个学生补习。一到那个学生家,她就马上向我诉苦,说妈妈又给她报了哪里哪里的补习班,自己不想去,妈妈一定要她去。

这位才四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刚开始的时候经常向我说活着真没意思,童年都没童年的味道,每天这里补习那里补习,还不如死了好了,还说自己都已经想好死法了。听到这些,我感到非常地震惊,才四年级的孩子,就流露出了厌世的感觉,以后漫漫的人生该如何去对待。

基于此,每次和这个孩子接触,我就会和她沟通,让她把自己心里的压抑,不满都讲出来。通过不断的接触,了解,我发现了这位孩子很喜欢唱歌,跳舞。而且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于是,有一天,我和她的妈妈进行了一次交流,希望她的妈妈能看清自己孩子的喜好,针对喜好去选择补习班。不要一味地强迫。因为越是强迫,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后来,这位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取消了一些孩子感到厌烦的补习,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补习。

接下去的时间,再也没见过孩子向我诉苦,再也没有从她的嘴里听到死这样的字眼。孩子每天被自己的快乐所包围,即使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也会用自己的歌声,用自己的舞蹈来驱散。曾经多愁的面容,现在被灿烂的笑容取代。

而后,我问妈妈孩子最近的表现。妈妈一脸欣慰地说,自己的孩子,自从开始学唱歌跳舞之后,整个人都开朗了。学习也比以前更加努力了。还担上了班委。现在还很主动地与妈妈谈心,交流。这再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以前对于妈妈,可以说是用憎恨两个字来形容。

自从孩子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后,这位妈妈也经常对我说,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多么的不明智。只知道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只有小学打好基础了,以后才有可能上好的大学,取得高的文凭。然后一味给

孩子这里学语文,那里学数学,晚上还学英语,作文什么的。孩子成绩考不理想了,就只知道去责备孩子,从来不曾理会过孩子的伤心,孩子的需求,与她真正想做的事情。

直到此刻,这位妈妈才真正明白,爱她,就应该尊重她,明白她。就应该给他们自己真正所想要的。而并不是在扼杀他们童真的基础上来满足自己给他带来的所谓的“爱”。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玩耍,需要肆无忌惮的玩耍。

童年,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爱孩子,就应该放逐他们自由的飞翔。陷在笼中的鸟儿都渴望自由的天空,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

三把“爱”撒满校园

巴学园”,一个满足孩子需求的快乐学园,一个释放孩子潜能的聪明乐园,一个健全孩子人格的心灵花园。在巴学园中,孩子们快乐而学习着,学习而快乐着,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得到满足,获得尊敬,博得真爱„„在品读的过程当中,我不时地羡慕着,不知不觉间也让自己走进了巴学园的电车教室,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随意选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课后也同小豆豆跟着女老师散步在河岸怒放的樱花林路上;不时也让自己体会到了“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盒饭,体验到了游泳池里快乐释放自我的满足,感受到了刺激、有趣的试胆量的活动战胜自我的感觉„„巴学园的一切一切,总会给孩子创造一个个发挥个性,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学习生活环境。

是谁创造了这样的乐园?又是谁给孩子提供了展现天真无邪童年的平台。是小林校长,一位个子不高,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校长,在初见小豆豆的那天,就整整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谈话,并时不时地发出感叹,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小林校长也象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子,非常耐心的倾听小豆豆,即使小豆豆东西南北,不知所云。

看到这里,我不经为小林校长的耐性所折服。虽然平时,也总在心里无数遍的对自己说,对学生要有耐性,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在与后进生讲解一道题目超过四五次,后进生还不明白的情况下,心里那股火啊,有时真的会如火山样的爆发出来。而过后,总在心里责备自己:只要我有点耐性,在讲解一两遍,孩子应该就能懂的。

可每次,我们就是缺乏那样的耐性,久而久之,即使孩子们碰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会想着会从老师这得到解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一直延续下去。

虽然我们是希望学生好,希望他们都能掌握接受我们所授的知识,我们的做法从我们的角度看是爱他们,可实际上想想,真的是爱吗?或许某些学生,就会在你不经意的责备当中慢慢地消沉。

爱孩子,就应该做个有耐心的倾听者

对于午餐,小林校长从没对孩子说:什么东西不能吃,没有营养,什么东西营养好。他对于午餐的要求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检查过所有孩子的便当盒以后则是大家一起快乐的唱由校长编的餐前曲,并细细品味美味的午餐,后来还增添了每天一人的午餐演讲时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吃完这顿午

餐。这样的午餐时间,在这之前我是闻所未闻。如今的学校,学生们都限制在条条杠杠的规章制度当中,当然连午餐也不例外。午餐时间,学生们必须遵守纪律,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有规定学生必须在几分钟之内吃完。即使孩子很想说笑,很想玩耍,可在这个时刻,他们绝对是安静的,犹如此时还在上课。 而小林校长,却觉得吃饭就应该是愉快的吃完,让孩子互相交流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相比较而言,学生会更加倾向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因为在小林那里,孩子们能得到童年的乐趣。可以感受童年时的天真无邪。而一些条条杠杠的规章制度,却是扼杀孩子天性的一把利刃。

爱孩子,就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其尽享童年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要向小林校长看齐,把我们全部的爱,撒向孩子,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看完〈窗边的小豆豆〉我才知道,小豆豆,小林校长,巴学园,这些都曾真实的存在过。对于里面的人和事,我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憧憬着我们的孩子哪天也能踏进这样的巴学园,快乐,自由的学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19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