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一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21世纪的曙光已照亮天际,回顾美国高等教育百年走过的历程,分析和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如何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的中心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认识今天世界高等教育的成就与问题,展望新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走向,制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世界由自由竞争跨入垄断的时期,是迅速工业化的时代,是美国的镀金时代。到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生产了全世界制成品的1/3。迅速的工业化带来急速的社会变化,城市化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科学的繁荣,美国人开始以前所未有的信心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研究社会问题,创建新的社会秩序。工业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繁荣,使得几个世纪前建立的高等教育制度不再适用了,时代呼唤高等教育改革。

20世纪中期,美国在经历了30年代的大萧条和40年代的世界大战以后,再次迎来了发展的辉煌时期。其间,大国之间的竞争由热战转入冷战,纷纷加强军备,充实经济实力,争取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以取得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优势。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智力的储备,因此发展高等教育就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在美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头一次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在60和70年代,争取民权的运动深刻地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接受高等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头一次被视作人的权利。这样,自二次大战结束至70年代中,美国高等教育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冷战终于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仍面临激烈的经济挑战。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与参与和尊重个人的选择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这一切都要求改革高等教育,以适应时代的新发展。

20世纪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世纪,在过去百年中美国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了更多的民主权利,美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究其原因,除了美国有优越的天时地利条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但未伤元气反而还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掠夺了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以及美国人民较少保守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等因素外,还和美国能够不断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推动和引导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回顾美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发展,它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制度

美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较好地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美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属高等教育后发国家,但是今天其高中毕业生中的75%都能进入高等学校,同时它还拥有最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大量精英人才,领导着美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美国解决这一世界各国都遇到的难题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制度。多层次和多样化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

1.建立和发展社区学院

美国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最初出现于芝加哥大学。1892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哈伯提出,把大学

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分为两部分,使“那些天生不适合的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可以自然地、不失体面地停止学习”(William L.Deegan etc.,1985)。1899年9月30日,芝加哥大学董事会根据哈伯校长的建议决定设置副学士学位,随之第一所私立两年制学院在美国建立。第一所公立的两年制学院于1901年在伊利诺州的乔利艾特地区建立。这一时期,初级学院的使命是为那些在学术上、经济上或心理上未做好到大学学习准备的高中毕业生提供学习机会,同时选拔其中的优秀者输送到大学高年级。到1915年全美已有74所独立设置的初级学院。它虽然还处在萌芽阶段,但意义却是深远的。由于初级学院的建立,美国创建了由大学、学院和两年制学院构成的三级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了由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完整的四级学位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政治上的民主化都向传统的以四年制本科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挑战,激发了美国进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加速发展公立的两年制学院——社区学院,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服务业所需的各种人才。

自1947年杜鲁门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学院以来,社区学院不断扩展,到70年代中,社区学院的学生达到全美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3。特别是在60年代后期,平均每周就有一所新的社区学院建立。由于社区学院采取开放招生的政策,并且不收或仅收极低的学费,因此吸引了大量过去不可能有机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样,大力发展社区学院取得了“一石二鸟”之功效,既满足了经济发展对准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要,又适应了高等教育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正如当代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克尔所指出的:“„„社区学院运动开创了向学习社会的伟大转变,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只要愿意,就能在几乎任何地方学习几乎任何科目。„„美国正在成为首先普及中等后教育的国家。”(同上)

二战后的30年是社区学院蓬勃发展的时代,是打破障碍使多数美国人有机会接受中等后教育的时代,是社区学院调整目标、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的时代。

2.建设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

美国在大力发展社区学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普及的同时,并未忽略提高,而是积极建设研究型大学,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随着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了其发展的历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有20所左右的研究型大学。1900年美国大学联合会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已形成了一个研究型大学的群体。但自此以后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研究型大学在质量与数量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在战争期间,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大大加强了,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以后研究型大学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主要的州立大学进入了研究型大学的行列。

如果说今天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都有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那么美国这种大学则更多些,严格地说也有十几所。这些大学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大战略作用。它们的发展和改革影响着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它们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战略基地和国家的主要创新基地。据统计,美国的主要学术刊物中,40%的论文是由12 所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撰写的。 据CBD (CommerceBusiness Daily)调查,1978年,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

44所大学的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

美国建设主要研究型大学的国家措施主要有:第一,把主要研究型大学办成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美国人民十分重视高等教育,“习惯于依赖研究型大学解决其问题——国防、空间探索、疾病、保健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率和创新问题”,相信“知识的传播与创造是同等重要的, 这两项工作由同一批人在同一地点承担, 就可以完成的更好”(Robert M. Rosenzweig,1982)。同时,美国人在传统上对政府持怀疑态度。因此,美国把从事基础科研的国家实验室几乎都设在主要研究型大学,并由这些大学来管理。美国目前基础科研的60%用于大学的基础科研。第二,联邦集中支持主要研究型大学。联邦政府的基础科研经费主要用于研究型大学。据统计,1984年100 所研究型大学获联邦科研经费占当年联邦高校科研经费的84%,20所主要研究型大学所获联邦科研经费占联邦高校科研经费的55%,它们得到了国防部高校科研经费的76%,国家科学基金会科研拨款的42%。联邦科研经费之所以能如此集中于主要研究型大学,主要是由于美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联邦科研经费是按照“卓越质量原则”拨出的。由于主要研究型大学集中了最优秀的学者,自然就获得联邦最大量的支持。此外,联邦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基金会、企业和个人捐资给大学。自然,这些捐资也主要为研究型大学所获得。例如,斯坦福大学仅百年校庆就获得了11亿美元的捐资。由于有了充足的经费保证,因此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不断在科研和高级人才培养上作出重大贡献。反过来说,也正是由于它们不断作出重大贡献,经费才滚滚而来。这种“马太效应”使它们保持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下大力气发展研究生教育。1949年,瓦尔福尔受美国人力资源和高级训练委员会的委托,对美国人力资源做了调查研究,并于1954年发表了题为“美国的专业人才资源”的报告,呼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他认为,“新武器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和增加人类财富所需新手段的研制„„主要取决于脑力劳动者而非体力劳动者”,“公民的头脑构成了国家的最大财富。”(Nathan M. Pusey,1978)1956 年总统中等教育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在苏联卫星发射前几周发表了一份报告,强调美国急需能干的、合格的大学教师,要求大学尽快扩大和加强研究生院。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通过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至1965年,43 %的研究生都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奖学金。 到1975年在校研究生达到126万人,比1950年增加4倍以上。特别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数量有了极大的发展,在许多大学超过了在校生总数的50%。

哈佛大学前校长卜西对这段时期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评价:“这段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盛名更多的是在于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后培养)、科研和科研训练而非在本科生教育方面的进步所酿成的”,“美国研究生院的伟大时代终于到来了,美国在60年代培养出的受过高等训练的学者多于本世纪前60年培养的总和。研究生院终于超过了本科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同上)

经过这一阶段的大规模调整,美国高等教育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结构终于建立起来,学生构成趋于合理。到1975年,研究生与二年制学院学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6%,这个比例基本上适应了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化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这样的高等教育结构也满足了美国人民对高等教育不断扩大的需求,几乎人人都有机会进入这个结构并在其中实现自己的潜力。正如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所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充,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诸如大学

得到了发展。此外,为了服务于更多的人,以及为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必须增加新型的院校,大学仍然处于扩充后的高等教育的中心。其他形式的中学后教育不但提供了扩大的入学机会还提供了多样性。”(Philip G.Altbach,1994)

二、扩大高等教育职能

1862年通过的《土地赠与法》赋予美国高等学校一项新的职能——服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学校的“服务职能”有了更高的要求。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在范海斯校长的领导下提出了“威斯康星计划”。这项计划赋予威斯康星大学两项重大使命——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以帮助本州公民。1909年,斯迪芬撰文,把这项计划描绘成“把整个州交给大学”,“大学对本州人民的作用就如同人的头脑对人的手、脚和眼的作用”, 即“大学要给人民以信息、 光明和指示。 ”(Arthur Levine,1978) 威斯康星大学把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威斯康星计划”使之成为“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地方”(同上)。随着威斯康星大学不断完善其为本州服务的职能,它在诸如畜牧科学、生物科学和细菌科学等学科方面迅速处于全美领先地位。1908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指出,“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州立大学,它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地位,是由于它向州部门提供了专门知识,向大众提供了讲座,把大学送到了人民当中。”(同上)今天,威斯康星大学仍经常排在美国最优秀的10所大学之内,其技术推广教育和函授教育仍极具规模,每年暑假都要开设1300多个各种短期班和短期课程。总之,“威斯康星计划”使得根据《土地赠与法》创办的高等学校“服务职能”更臻完善了。

191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史密斯——来沃法》,拨款支持高等学校在人民中传播有关农业和家庭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对这些信息的利用。据伊利诺伊大学的统计,该大学每年都要发出10万封信,回答农民的各种问题(Frederick Rudolph,1962)。此后, 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又逐渐延伸到其他方面,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创造了许多新的服务形式。例如:(1 )建立技术推广服务计划,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促进知识的传播和转让;(2 )建立科学(或工业)园区,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首开建立科学园区的先河,至今已围绕大学建立了近60个园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创新,使得美国始终执技术发展之牛耳;(3)与企业签定科研合同;(4)建立大学——企业联合研究中心。

服务职能的增加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美国传统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它打破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封闭体制,在高等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使得为社会服务和为国家发展服务成为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其次,它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以及与工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和工艺学科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使得美国高等学校成为应用科学的圣殿,使得美国对立即有用知识的传统尊重制度化。同时,还使高等学校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大学开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第三,高等学校不再是上层社会的特权领域,向中产阶级、工人和农民的子女打开了大门,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使得高等教育成为维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安全阀门”。第四,建立了有益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政府依赖高等学校解决诸如贫困、医疗和教育等社会问题,企业求助于高等学校提高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民众视高等学校为个人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场所。这样高等学校就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第五,促使高等学校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应用科学的引入,学生们必须走出校门去观察自然、

动物和植物,去考察工业、社会制度及其机构,自己动手设计和到车间实习,从而根本上改变了被动消极的传统教学方法。

总之,美国高等学校在20世纪不断推进其服务职能,终于形成了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位一体的高等学校职能,也就是说把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有机地统一了起来。高等学校通过服务帮助美国创造了农业奇迹,促进了美国工业化的迅速实现,在今天则帮助推动了美国高技术工业的建立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美国高等学校还通过服务实现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不仅争取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大力资助,增加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而且还促进了高等学校科研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

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空前的,普及程度是世界最高的,其灵活多样性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不仅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而且也培养出了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美国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与其不断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制分不开的。

1.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

美国人民在开拓美洲新大陆和创建新国家时形成的崇尚竞争开拓和珍爱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以及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形成了自治与竞争的特点。

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分权的领导体制和高等学校自治的传统,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团体和组织或个人都可申请建立高等学校,这样的体制大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美国革命战争到南北战争,建立了700所院校。到1910年,全美高等院校已达近千所。 美国高等学校这种由自治而产生的活力一直保持至今,从1960年到1980年,美国四年制院校的数量从1451所上升到1810所。到90年代,一批非传统性大学,如电子大学、空中大学、企业办大学和颁授学位的营利性大学等,适应科技革命的挑战应运而生。

美国高等学校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有权作出聘任、晋升和解聘教师的决定,无需经政府审批。私立院校可以自己确定招生标准和数额,公立院校最起码在其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有着类似的权力。美国高校还可以自行制定课程计划、授课内容和学位标准。私立院校完全可以自主决定经费的使用和分配,公立院校在经费的使用上也有相当的自主权。总之,美国的高等学校在行政、财政和学术等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它们的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选聘校长,确定学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等大政方针,校长是最高行政负责人,对董事会负责,而教授对学术问题有直接责任。

在进入20世纪以后,大学开始越来越大地影响社会生活,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也日益关注,于是出现了影响学术自治的潜在势力。高等学校对此迅速作出了反映,它们意识到要维系大学自治必须自律,必须在大学与社会和政府之间建立“缓冲阀”。于是,美国地区学院和中学联合会开始承担这样的职责。1909年中北部学院和中学联合会在联邦教育局和卡内基推进教学基金会工作的指引下首次制定了学院设置标准,1916年首次发表了获认可的学院的名单。到1924年,美国共成立了6 个地区学院和中学联合会,它们进行的认可工作涵盖了美国所有高等学校。1904年,美国医学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和医院委员会,第二年颁布了第一个医学院设置标准,并且根据医学院毕业生从业证书考试成绩公布了医学院分类名单。此后,各专业联合会纷纷建立专业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二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作者是( ) A.蔡元培 C.黄炎培

B.陶行知 D.陈鹤琴

2.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人是( ) A.张之洞 C.梁启超

B.容闳 D.严复

3.“教育”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部典籍中?( ) A.《论语》 C.《荀子》

B.《孟子》 D.《墨子》

4.康有为为培养变法人才创办了( ) A.万木草堂 C.时务学堂

5.“生活教育”的创行者是( ) A.梁漱溟 C.陶行知

6.魏晋南北朝的取士制度是( ) A.察举制 C.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D.乡举里选 B.晏阳初 D.蔡元培 B.学海堂 D.上海大学

7.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 A.国子监 C.学部

8.朱熹理学教育的理论核心是( ) A.心即理 C.致良知

9.科举制创始于( ) A.汉代 C.隋代

B.唐代 D.宋代 B.性即理 D.知行合一 B.国子学 D.教育部

10.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王夫之

B.朱熹

C.王守仁 D.周敦颐

11.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 A.明堂 B.国子监 C.乡校

D.泮宫

12.孟子人性论的主张是(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三品说

D.性相近说 13.“玄学”属于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4.王守仁“心学”主张继承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张载 B.陆九渊 C.周敦颐

D.程颢

15.“重振儒术”是哪个朝代的文教政策?( ) A.唐代 B.隋代 C.宋代

D.元代

16.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 A.学校教育 B.宫廷教育 C.教会教育

D.家庭教育 17.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场公立学校运动,其倡导者是( ) A.科南特 B.杜威 C.贺拉斯·曼

D.克伯屈

18.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于1964年签署了一个统一教育制度的重要法令,它是( A.柏林协定 B.汉堡协定 C.法兰克福协定

D.尼勒协定

19.美国在1958年颁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法令,它是( )A.高等教育法令 B.职业教育法令 C.国防教育法令

D.中等教育法令

20.1931年9月5日前苏联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令,简称“九·五”决定,它是( A.关于大学的决定 B.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 C.关于师范教育的决定

D.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21.倡导现代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德国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凯兴斯·坦纳

) )

C.福禄培尔 D.费希特

22.提出“儿童之家科学教育方法”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 A.蒙台梭利 B.德可乐利 C.爱伦凯

D.富禄培尔

23.德国教育家莫伊曼和赖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科学主义教育学

D.心理教育学

24.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 A.一般的目的 B.具体的目的 C.个别的目的

D.必要的目的

25.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竭力主张推行的是一种( ) A.科学主义教育 B.新人文主义教育 C.复古主义教育

D.宗教神学教育

26.马卡连柯的教育活动主要着重于对( ) A.幼儿的教育 B.成人的教育 C.职业的教育

D.违法青少年的教育

27.最早实施“6∶3∶3”学制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8.法国自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后,教育管理上实施的是( A.地方分权制 B.中央集权制 C.教会特权制

D.民主参与制

29.联邦德国在职业教育上领导管理体制实施的是( ) A.双元制 B.多元制 C.单元制

D.合作制

30.《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著述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是___________。

32.王安石在教育改革中,主张以___________改革太学。 33.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和留学教育。

) )

34.科举制最终在___________年宣布废除。

35.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著作是《___________》。 36.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作是《___________》。

37.西欧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学员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为“___________”,另一部分为“外学”。

38.“新传统派”教育思想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派是___________。

39.19世纪末,日本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颁布的指导纲领是《___________》。 40.“实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于___________之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1.《学记》 42.“三纲五常” 43.欧洲新学校 44.巴格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5.简要解释“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46.《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7.什么是传统派教育理论? 48.简要解释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9.简要论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对北京大学的改造。 50.现代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有哪些?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学》是哪部经典中的一篇? ( ) A.《春秋》 C.《尚书》 A.春秋中后期 C.秦代 A.性恶论

B.《诗》 D.《礼记》 B.战国时期 D.两汉 B.性善论 D.性三品说 B.春秋晚期 D.东汉 B.墨家 D.道家 B.程颐 D.朱熹 B.魏晋南北朝 D.两宋 B.岳麓书院 D.嵩山书院 B.韩愈 D.朱熹

2.我国古代私学产生于( )

3.孟子的人性论主张是( ) C.不善不恶论 A.战国时期 C.西汉 A.法家 C.儒家 A.周敦颐 C.张载 A.汉代

4.“太学”建立在( )

5.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哪家著名的思想家?( )

6.《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

7.“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时期的选士制度?( ) C.隋唐 8.不是北宋著名书院的是( ) ..A.白鹿洞书院 C.东林书院 A.颜之推 C.胡瑗

10.《师说》的作者是( ) A.孔子 C.董仲舒

B.荀子 D.韩愈 B.英华学堂 D.宁波女塾

9.“早教与晚学”的思想是哪个教育家的主张?( )

11.在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 A.马礼逊学堂 C.英华学校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三
《美国高等教育及大学》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四
《2011-01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43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首先提出“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C )上3-47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 )上3-35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 C )上3-40

A.善言 B.类比

C.列举 D.设疑

5.八股取士起自( D )上4-78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明代

6.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 C )上4-105

A.战国时期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7.四次“禁毁书院”发生在( D )上4-100

A.汉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8.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家是( A )上4-104

A.朱熹 B.吕祖谦

C.陆九渊 D.张栻

9.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C )上6-181

A.北洋水师学堂 B.上海电报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10.陈鹤琴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是( B )上7-219

A.实用主义 B.活教育

C.生活教育 D.乡村教育

11.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 B )下1-299

A.希腊学院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学院

D.阿加德米学园

12.柏拉图认为要想成为哲学家,必须学习( C )下1--298

A.音乐 B.文法

C.辩证法 D.修辞

13.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为( A )下2-313

A.修道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堂区学校 D.城市学校

14.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B )下2-319

A.英语 B.拉丁语

C.德语 D.希腊语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教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D )下4-346

A.“文法学校” B.“公学”

C.“星期日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86年,俄国颁布的第一个实行国民免费教育的法案是( D )下4-363

A.初级学校章程

B.国民教育章程

C.学校教育章程

D.国民学校章程

17.夸美纽斯编写的《世界图解》是一部( C )下5-391

A.教育小说 B.教育漫画

C.教科书 D.教育百科

18.1918年,英国通过了以文教大臣命名的教育法案,该法案是( D )下6-439

A.巴尔福法案 B.巴特勒法案

C.斯宾斯法案 D.费舍法案

1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最经典的代表作是( B )下7-497

A.《儿童与课程》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明日之学校》

20.前苏联著名幼儿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主张要把儿童培养成为( A )下7-520

A.集体主义者 B.个人主义者

C.理想主义者 D.社会主义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子以四教”中的“四教”指的是( ABCE )上3-38

A.文

C.忠

E.信 B.行 D.孝

22.下列典籍属于《四书》的有( BCE )上5-145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乐记》

E.《大学》

23.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举措有( BDE )上7-228

A.教学做合一

B.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C.尚自然,展个性

D.设评议会

E.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

24.彼得一世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文化教育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E )下4-363

A.翻译西方著作

B.开办专门学校

C.颁布大学规程

D.加强神学课程

E.创建科学院

25.19世纪末法国颁布的《费里教育法案》中明确规定,国民教育制度的原则包括

( ABC )下4-355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五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前期美国的教育改革》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六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美国高等教育第一个两年制的学院成为篇七
《美国的教育制度》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课号: 054TS1ATS 课程名称: 美国文化 改卷教师: 学号: 106020110 姓 名: 毛丽敏 得 分:

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年轻的国家,相比之下,它的教育起步也较晚,但是

他的发展却极其迅速。仅仅从我身边的例子来讲,高中班里50个人,就有8个

人求学美国。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整体的社会发展更好,更有利于个人未来的发

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实在是强大。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前

十名中有六所大学来自美国,而前一百名中美国大学的比例达到了30%。更不容

易的是,美国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8%。那么,是什么使得一个建国史、

教育史都短暂的国家,在教育方面也能同国力一样,呈现这样强势的姿态呢?本

文将结合课堂知识和查阅的资料来对美国的教育制度尽心更简单的分析。

一、 美国教育历史回顾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内容之一,与国家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十七世纪马

萨诸塞海湾殖民时代,首批英格兰移民中就有不少毕业于牛津与剑桥。据估计,

当时每四十到五十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大学生,这种高等教育背景的移民使得他们

十分重视教育。而早期的英格兰移民也因为对宗教的虔诚,需要文化来亲自读懂

《圣经》。这两方面因素促使美国教育起步,1636年建成了哈佛大学,1639年建

成威廉·玛丽大学,1701年建立了耶鲁大学。在美国独立以前,在那片土地上

便已有了39所独立学院。

1642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家长必须送子入学的法律;1647年,又出

台了一项更为严格的法律,要求各城镇必须建有学校并配备师资。其他州也纷纷

效仿。在短短四十年中各州都建有公立学校。独立战争后,美国颁布的《西北部

法令》规定,各城镇必须预留至少一平方英里的土地用于建学校。法令要求西北

各州必须建立公立大学。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教育不断发展。

1827年马萨诸塞州再次率先要求大城镇必须建有公立中学,其他州也紧跟

其后。1825年至1850年间,公立教育在全美确立,各州都建立了无宗教歧视、

无经济条件限制并对所有学童开放的基础教育系统,许多公立大学和学院也相继

问世。它们连同大量的私立大学一起充实了美国的教育。

二、 学制结构和各等级学校

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美国现行学制还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实行彻底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制。美国现行学制基本上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12年,高等教育4年,加上研究生院,总计学程为20年左右。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初等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注重开发孩子的潜能;美国的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设立的普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特科中学和其他中学;而美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课分为四类,分别是两年制学院(社区学院)(相当于大专)、文理学院(四年制学院)、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学院。

三、 教育管理

美国教育管理实行高度的地方分权,在美国,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责任,而非联邦政府。早在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就已明确规定,联邦政府不具有管理教育的权限,教育由各州专管。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的职权是十分有限的,其主要职责是按国会意图向各州分配教育拨款,以及向美国国内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美国各州设有州督学或教育厅长,负责制订全州的教育政策,并领导所属机构在州内贯彻这些政策。而各州则根据州法,除了设立州教育委员会、制定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外,大都把有关公立学校的经营权限交给了地方学区,因而初等、中等教育的管理权实际上属于地方学区,确立了以学区为主导的地方公立学校管理体制。

而美国的私立大学由主办大学的机构遴选的校董会掌管行政权。公立大学校董会对决定本校的方针和各项规定,也有很大的自主权。美国的大学各有特点,

从教学方针、专业设置、考试项目到诸如TOEFL录取分数、收报名费等小问题,都各不相同。

四、 教育目标

西方的教育方式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学校考试和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是中国教育的目的,而西方学生则更注重实践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美国学生的学习以探索为主,旨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美国教育的优点是注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这可以为进入一个注重创新思维的社会做准备。其教育目标正是和创造人才密集型社会的要求相符。

五、 教育经费

现代美国学校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拨款,它是美国学校教育所需资金的主要的和基本的来源;二是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筹集部分资金。其教育支出占全国GDP的6%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准的5%。然而在财政预算紧缩情况下,私人捐助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一些私立学校还需要从学费中获得很大比例的行政费用支持。

六、 校历制度

美国大学由于行政管理分散,各院校使用的校历制度也不同。最常用的学期制和学季制。

学期制一年大约三十至三十二个学习周,分两个学期,每学期制十五至十六个学习周。起止时间一般是九月初到十二月末是第一个学期,也叫秋学期;一月至五月中是第二个学期,也叫春学期。暑期是假期,可长达六至十周。大约百分之五十八的美国学校使用这种校历。所以相信很多国内的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还在艰苦奋战于期末论文、期末考试时,一大批留学的同学都轻轻松松地放假回家、四处旅游玩乐了。

学季制一年大约三十至三十三个学习周,分三个学季,每学季十至十一个学习期,另外还有一季是暑假。起止时间一般是九月中至十二月初为第一学季,即秋季;一月至三月为第二季,即冬季四月初至六月中第三季,即春季;暑季是假期,长约十三周。大约百分之二十四的美国院校使用这种校历。

此外,还有少数学校使用另外一些校历制。一种与国内中小学的学期制类似,。即第一学期(九月开学)和第二学期(二月开学)各四个月。另外,还有将一

年分为三个等长学期的三个:学期制开学时间分别是八月、一月和四月。

七、 教育发展新趋势

美国特许学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公立学校,它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由教师、家长、社区组织、企业集团或个人开办并管理,在相当程度上独立于学区的公立学校。自199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创立第一所特许学校以来,在美国公共教育中,一种新型的学校——特许学校蓬勃发展,为公共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特许学校促进了学校之间的竞争,促使一些公立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为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小学学校管理提供了新模式。

除公立学校和学区以外,美国政府也开始为家庭学校提供支持。目前,美国的每个州至少成立了一个家庭学校协会,有几个州还在开始发展地区协会。在美国全国范围内,为家庭学校提供支持的公共计划也日益兴盛。家庭学校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学校以家庭为核心,学生几乎不与学校保持较为正规的联系。家庭学校使学习有更弹性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使学习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实现,使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别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虽然比学校教育要自由得多,但仍有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并且家庭学校进行的是初等和中等阶段的教育,学生要接受高等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测试来评估其教育质量。

八、 美国的高等教育

受欧洲早期移民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起源是培养绅士和牧师的,并不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美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史1860年至1900年间及二战后的三十年。

随着1876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了其发展的历程。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已有20 所左右的研究型大学。1900 年美国大学联合会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已形成了一个研究型大学的群体。

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政治上的民主化都向传统的以四年制本科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挑战,激发了美国进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加速发展公立的两年制学院——社区学院,大量培养技术工人、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服务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分权和非集中化是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特点,在该教育管理体系中联邦政府、州政府、民间认证机构和高校自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根据美国宪法,高等教育由各州负责管理,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管辖权(军事院校除外)。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的职权是十分有限的,其主要职责是按国会意图向各州分配教育拨款,以及向美国国内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美国绝大部分州都设有高等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委员会主要通过宏观调控以促进和保证本州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州政府通过拨款和立法来宏观调控公立高校的发展方向。这一举措对于经济不能自立的公立高等学校来说非常有效。州教育主管部门对私立高校的设立和学位授予权均采取许可证管理制度,而管理的尺度各州宽严不一。

美国高等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不同,实行由政府部门负责学校“注册”事务,由民间行业协会进行“认证”事务。经“注册”的大学培养的学生有可能是优秀的,有可能是合格品,也有可能是劣等品。经过“认证”的大学培养的学生起码是合格的大学生,因其教育质量确有很大保证。在公、私立院校教育质量方面,州政府更多地依靠民间认证机构的认证,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利益。因此,认证才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

以上便是我根据课堂所学与自己的一些涉猎,提出的一些较为粗略浅薄的个人看法,偏颇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 陈廖娜:《美国教育史概略》,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总第51期)

2、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百年回眸》,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31-38页

3、 徐双荣:《美国特许学校面面观》,太原;教学与管理,2000年9月,73-75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20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