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一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培养》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培养

法政学院 11思政1班 谢芷芊 2011644112

认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他的心理必须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怎么样才算心理健康呢。我觉得首先是 心境好,少抱怨。言行一致。个人的需

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大体上是统一的。

其次,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已,既不自高自大又不自轻自贱。 乐于与人交往,对他人、对集体的肯定态度多于否定态度。

再者,他要 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而且他的行为基本上符合年龄特征。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大学生处于一个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其心理状态对其自身,对社会都存在着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状况和诱惑层出不穷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开始呈现出一种比较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势在必行。

1、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健康是由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构成的。

3、 大学生必然会遇到在学习、情感、择业、生理、适应社会等很多方面的困惑和不安。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政治教育、思相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础,离开了心理健康,其它各方面的教育将失去重要的支持与中介。

二、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就要探讨该用什么方式来培养人的心理健康。以大学生为例,心理健康是他们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心理素质之上的,健康的心理如同健康的身体一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对他们个性的各个方面、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1、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大学生基本都是住宿的,学校是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不安、自卑等心态,这时候可以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当然,前提是学校有心理咨询师,有比较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并且有相应的保密机制,让学生可以放心、安心地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方法,让他们来知道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适当地发泄出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2、寻找发泄途径

情绪和压力每个人都有,当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悲观、不健康的状态时,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途径。当然这些途径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到他人以及危害到社会。我们可以找朋友或者父母聊天,通过倾诉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去唱歌,大声地唱歌。我们可以写日记,把自己心理的想法全部融入日记里。我们可以打沙包,把情绪发泄出来。此外还有其他的途径,只要适合自己,能让自己释放了情绪后及时调整心态。

3、学校多组织课外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丰富多样的业余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让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策划、调查、发展人际等。人只有处于社会关系中,与人交往交流,才能为心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相当于找到了情绪释放压力释放的途径,以调节自己,缓解平常所会有的紧张,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4、要懂得心理暗示,自我调节,自我解脱

遇到问题遇到压力时,最能帮助自己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在紧张的生活中,要懂得心理暗示,学会自我放松,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有些事可以暂时放一下的就放一下,等到心情舒畅了才来想才来做,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5、社会要注重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强化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既成熟又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诱惑和影响。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强化他们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扭转和消除不良的社会心态;相反,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助长不良社会心态的迅速扩散,影响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选择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才能更好地体验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二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时期最基础的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今的信息时代发展,小学生的思想也逐渐趋于复杂,虽然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发展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儿童普遍缺乏认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且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比如敏感、自卑、嫉妒、厌学、叛逆、易冲动等。上述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全的人格,严重的会误入歧途。因此如何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广泛深入开展,促使这项现代教育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肋相结合。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看成是各学科的综合和思品课的重复。它与学校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取代德育工作。要保证心理健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将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4、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风,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家长、学校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具体内容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的进行。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外出学习等培训活动,及总结、互相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增强意识、主动参与,学校将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

4、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科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貌岸然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常态教育活动,要求各学科开展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乐学、会学。要求教师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5、确定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根据各年段教育工作实际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教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的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三
《心理课的感受与体会》

心理课的感受与体会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开设心理学这门课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心理学就来自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它并不是只有在做研究的时候才离我们很近,生活中只要我们和人接触、交往,心理学便围绕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自己以及社会越来越关注且重要的问题。

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

很极端。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理学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建立一种心理体验,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应该尽可能的形成一种心理体验,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复联系,多加体验,这样就会把心理学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心理学这门课也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特性,每一种性格都有着好的或坏的一面,我们不能偏激的朝着一个方面去生活。心理学测验,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与自己实际的定位有什么差距,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人生以及性格,心理学以不一样的方式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他帮助每一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我想每一个人的青少年成长历程中应该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坎坷与不平,也许通过心理课上的欢笑,我们就可以快乐的走过青春期的阴影,走向更阳光的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

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增强心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而且还学习掌握了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即: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可根据不同的人、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尽量减少冲突,运用心理知识化解一些矛盾。我体会到,世间最大的景象是除了海洋,还有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都不一样,千差万别。

此外,心理学的学习对我们将来进行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沟通,渲泄,指导,比如通过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可以预防性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学生以科学的期望与有见地的赏识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与成功的机会,进行有目的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活动课。

总之,在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时,我们大学生更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自我调节,同时,在解决自我问题的同时对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四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

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今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

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多高校学生自发地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一些同学还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晓萍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五
《我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袁志海》

任重道远 方兴未艾

——本地区学校心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肥乡县崔庄中学 袁志海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认识不足,理论准备不够,操作策略欠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我所在的地区,少部分学校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部分的学校目前连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匾乏,具体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来看,只有一所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质的角度来看,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大多数是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者等,他们大部分是兼职。这些教师大多数未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训练。有的根本不懂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理解非常浅,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我国传统中小学师资教育并没有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生事物准备好师资,因此师资紧缺便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一些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因为缺少教师,工作难以开展。虽然近年来各类短训班、讲习班相继出现,但在起一定作用的同时,又存在缺少

规划、带有一定随意性的问题。不少培训只停留在传授心理知识理论的层面上,对于作为心理辅导者的辅导技能技巧的训练难以落到实处。这种限制很大程度上源于培训者中多数人本身也未曾受过心理辅导专业的正规培训。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化不够,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学校应该采取领导与教师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调查中发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虽然内容较丰富,形式也多样化,但各方面配合不够,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讲授的内容,学科渗透,各项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活动,存在各自为战现象,没有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环节中逐层面、逐角度加以解决,这样势必造成教育的内耗,降低教育的效果。另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家庭的参与、社区的配合,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三、个别化倾向明显,未考虑到全体学生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及适应社会与生活等。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问题,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无条件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一切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顾及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维护和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解决个别问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同时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与辅导为主,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可纳入教育范围,但不是主要的。而使用药物进行的心理治疗,则己经超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了发展性也就有了预防的作用。矫治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种消极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积极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且要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潜能和发展完善个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调查发现,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忽视和消极对待绝大多数学生。

四、部分学校形式主义严重

在一些学校领导看来,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他学科教学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乃可有可无之事,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日程。一些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估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许多学校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些学校名义上设立了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教师,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

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不力,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心理辅导与咨询室成了摆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 之一。调查发现一些学校为应付检查、评比或达标,名不副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甚至弄虚作假。据部分教师透露:他们所在的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每当市、区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时,他们所在的学校也积极派代表参加,甚至个别学校还精心策划公开课供领导、外校老师观摩。

五、有一定学科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针对学生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少的特点,许多普遍存在、共同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学习方法的辅导、考试焦虑的预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固定,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或每两周一节,有些一个学期还安排几次讲座;而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大都是有时间就开展,一忙起来就顾不上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验探索,对于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目己成长中问题的体验与经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唯一的途径,也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部,即使是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也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队活动等多种形式。而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学科化倾向。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背条条,下课完成作业,甚至大考名词解释,调查了解到,有53%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过考试。有的学校还不恰当地、无足够科学依据地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规定不同年级训练目标与任务,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学科教学。这种重知识、轻体验,重讲授、轻活动的现象,不但对学生心理没多大帮助,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六、忽视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英国的调查表明:有1/5-1/3的教师感受到了巨大的职业压力;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情况。我国研究者也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其他职业人群。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等单位对上海市100多所小学的3000多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竟高达48%。而且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引起重视。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由于缺乏排解渠道,又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这些教师就经常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生成了他们泄愤的“替罪羊”。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一些教师经常体罚学生与对学生实施心理惩罚,是因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六
《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看法》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在许多班主任却忽视了此项教育.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是由心理上的一些误区导致的。比如许多学生与同伴在一起吸烟主要原因是经不住其中少数同学的劝说(不好意思对朋友说 “不”),老师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停留在行为的说教上(你抽烟是不对的不应该的等等)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应该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学生处理好来自同伴的无形压力,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有时儿童显得暴躁易怒,其原因可能是在某些场合中受到挫折而把愤怒不恰当地发泄到其他人和事身上,这时教师应想办法缓解他们所积压的消极情绪,而不是批评儿童的这种行为;有学生出现破坏纪律的行为,可能是缺乏自制力,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起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责罚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训练他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并努力增强他的信心;有的同学终日守候在游戏机旁,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很少或从未在父母或老师那里得到过能力的认可鼓励和赞叹,他们在玩游戏时却得到并充分体验了。所以,他们贪恋游戏,贪恋自由打斗、进攻和升级的快乐与成就感。这时老师可以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用心和用情感对待他们。爱默逊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现代的健康观念不仅是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乐观向上的心理。要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这人生第一财富,就要求班主任睁大眼睛留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 理疾病,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某一年龄阶段的所有儿童中可能普遍存在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需要,如小学生入学后对新的集体环境不能适应,与同伴及教师的关系紧张,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效感差等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也逐渐增加,他们在成长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班主任要长期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心理--社会发展任务。例如:发展学生的自我

意识、自尊心、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尊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行为自控能力等等。学生这些小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防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常常因为在某方面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有时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其损失终身无法挽回。例如,一个市重点中学高一的女生,仅仅因为在班里的名次比初中时下降了十几位,就产生了极强的自卑感,怀疑自己脑子不行了,整天担心自己的前途,最后患了抑郁症。又如,一个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高中女生,参加完高考后总觉的没发挥好,认为这次非落榜不可,真要是那样,自己的脸往那搁?越想越担忧,越想越紧张,最后在入学通知书送发的前一天自杀身亡。还有,一位18岁已拿到硕士文凭的研究生,由于生活自立能力太差,依赖心理过强,在面对即将出国读博士的新任务时,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的巨大变化过度紧张、忧虑、最后患上了恐惧症。不仅无法出国深造,而且连今后能否适应国内的工作都成了问题。我们恐怕已对此屡见不鲜了吧。为什么中国学生会如此脆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表扬,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打击,老师也没能及时给他们打预防针,从而导致了这一幕幕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的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它方面的表现再好,而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呢? 第一,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些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学生,当毕业考试临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考试焦虑症,为了防止其发生,班主任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帮助,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

第二、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和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所以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细心观察。

第三、积极关注和信任学生。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较多地感到其他同学,家长对他的不满指责或歧视,心理上相当自卑,这时班主任要把信任传达给学生,激发他积极成长的自信与愿望,接受自己,不因一时的挫折和困扰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实际上,学生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扰,多数都是不良人际环境作用的产物,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克服障碍力求完善发展的愿望与潜能,只要获得积极引导,学生是完全可能度过危机,健康成长的。

第四、侧重调整情感。学生在遇到情绪上困扰时,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慰。所以班主任给学生以支持温暖时,他就能够在情绪上充分地宣泄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比较现实地接受环境中令人不快的事实,同时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开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班任应让学生愿意倾诉和宣泄,使他感到尊重与支持。

第五、侧重改变认识。环境当中的人和事只是诱发情绪困扰的外在原因,而当事人对这些人或事怎样看待,怎样进行解释,思考和认识过程是怎样的,才是更直接的决定因素。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观念认知方式,使人们反复产生不良情绪而导致心理障碍。因此班主任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情绪困扰背后的不合理认识,从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消除情绪困扰。

不合理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绝对化要求,即要求事物完全按

照自己的意愿发生发展。例如,经常告诉自己“我必须不能出任何差错”“他怎么可以那么批评我”(合理的想法是:我希望事情将如此,但它也有可能不完全合乎我的期望)(2)过度泛化,即把对某些事情的结果的评价推广到对整个人的评价。例如:经常说:“这样的事都做不好,他这个人简直一无是处”(合理的想法是:这件事让我不满意,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人都糟糕得无可救药)(3)夸大后果,即夸大一件不满意的结果所导致的影响。例如:对自己说“一切都完了”“什么希望都没了”“实在受不了”(合理的想法是:我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但我能够承受,其他方面还有努力的余地)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总是表现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过分要求,这样就特别容易感到挫败,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挖掘其不良情绪后面的不合理认识,很多时候,学生会强调他之所以生气或焦虑是因为外部的人或事。班任可以一边让他仔细回忆当时的情绪反应,一边不断追问产生强烈情绪的内在原因,在观察到他的不合理认识之后,可以通过辩论、启发等方式,使学生意识到他的认识的不合理的地方,转变到合理的思考方式上来。

心理健康发展意味着能够较好地认识自己,意味着开朗乐观,有自信心,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目标,意味着能够对自己情绪上的波动和行为上的动摇有较好的调整控制能力,意味着与周围人相处融洽,意味着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及时发现,治疗学生心理上的一些疾病,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快乐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松北中心校

王丽娜

2006-12-4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七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刚走进大学,跨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高考,又有欣喜,有辛酸。一切五味陈杂,然而,总是过去了。旧的大门关闭,一扇新的大门已经敞开。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我也不例外。起初我很迷茫,很懵懂。而且寂寞无助。等多次参加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以后,我才懂得健康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渐从困惑中走出。

我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我发现考试负担的繁重,择业与自我实现的迷茫,以及青春期躁动带来的情绪、情感波动,使得一些大学生在轻松潇洒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痛苦、抑郁的心灵。尤其是大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

那么,该怎么消除呢?

通过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浏览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材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通过正面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克服个性心态的负面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 。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第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第五,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 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

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表示,这个能被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

总之,我学到了很多,并使之应用于生活,现在的我,不再迷茫,不再心理压抑,不再体会不到幸福感,我知道,一切就在我们身边。

对心里健康课的看法篇八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行动自觉果断,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的自我观。

针对这几点,我想谈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第一点智力正常,我觉得作为大学的我们都能达到正常的标准,最多有高和低的区别,不多说了。

第二点是情绪乐观稳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药家鑫案,药家鑫在开车撞人后又对被撞者连刺八刀,我觉得让他有如此恶行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的情绪波动。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普通人,我们撞人后第一反应应该是下车救人,而不是从后备箱里拿出水果刀刺向受害者。在后续的审判中,药家鑫的律师为其辩解,称其为“激情杀人”,我认为这个纯属无稽之谈,何谓“激情杀人”?只不过是对药不能控制情绪和心理不健康的狡辩罢了。所以,情绪稳定乐观对大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三点是人际关系和谐,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里除了学习还应处理好人际关系,以更好地使自己步入社会。在大学里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不利,甚至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例如马家爵案,马就是因为在大学里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才最终酿成了如此惨剧。在此案的后续调查中发现马家爵长期自闭,性格内向,基本上不与同学交流,因琐事与同学积怨,甚至同学随便的一句话他都认为是针对自己的。如此以来,马心中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最终铸成大错。而如果他平时有良好

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人际关系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人际交往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火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第四点说的是行动自觉果断,一个人如果做事犹豫,反反复复,患失患得,最终将会一事无成。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采取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

第五点,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先不谈工作,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和生活。这里的学习不是狭义上的学习,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各个方面的学习,包括处事能力、为人能力、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应该不断加强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最后一点是正确的自我观,健全的自我意识应该是积极统一的自我意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者的协调一致。这是指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取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这点对大学生的成长

也是至关重要的,苏联社会学家科思说:“青年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自然不能进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在校在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使自己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以更好地面对将来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227735.html

    上一篇:学院法制学习总结

    下一篇:师范总结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