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关学习名言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篇一
《孔子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

孔子关于教育理念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学习态度:1.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方 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交 友: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 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 怨。——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篇二
《孔子关于治学的九条名言》

mvbox注册:账号:i98001昵称:ialan生日:1980-01-01所处位置:北京海淀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UU:36201371-----------------------------------------------------------孔子关于治学的九条名言第一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释:(1)学而时习之——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2)说——同“悦”。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点评:这里,孔子掌握了一条很重要的学习规律。对有的需要牢记,加深理解的文化,以及又有些复杂的文化,看一遍、两遍是不行的,必须反复多读、多看,反复记忆,这样才会把所学的文化理解透彻和和记忆深刻。第二条: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释:“重”指庄重、沉稳、踏实。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沉稳、踏实就没有威严,就是学习了文化也不能巩固。点评:一个人不庄重、沉稳、踏实就会浮躁,轻薄。浮躁,轻薄之人自然在他人面前没有威严,自然也不能搞好学习。第三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已经学到的文化,又发现(创造)了新的文化,这样就可以作老师了。点评:相对而言,学习文化易,创造文化难。创造文化就是把学习到的文化融会贯通(其中当然要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等。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孔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当老师了。第四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1)罔——同“惘”,迷惑。(2)殆——危险。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就会陷入迷惑而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是危险的。点评:孔子在这里是要人们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条与“温故而知新”是有联系的。怎样才能“知新”,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当然不是凭空思考,而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融汇起来思考。只学不思考,则不会有新的收获,不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没有“培养基”(实验室里生物繁殖、生长的基本条件),失去了理论指导,使我们的思考往往会失去目标,其结果是空想、泛想,甚至会陷入歧途。第五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点评:这是孔子告诫人们,对于求知来说,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是知也”里的“知”,不是说的知道了应学习掌握的文化,而是说,只要有老老实实的

态度,离真正的“知道”也就不远了。第六条: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晨知道真理(道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是可以的。点评: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的学习求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发扬和学习。孔子把学习求知当作一生的事业。年虽老,精力不济,但他仍然坚持这种可贵精神。这里的“道”,应该理解为一个人所要求知的那些道理。第七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这里,孔子是指某一个人聪明而好学,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点评:这个人是指一个叫孔文子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缘故谥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好学,又不以问在下的人为耻辱,所以给他“文”的谥号。“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坚毅不移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既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科学的求知方法。看来,一个人学习、求知要具备的素质是很多的。第八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释:(1)好——喜好。(2)乐之者——为从事某种学问而感到快乐的人。译文:孔子说,对于文化,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为从事它而感到快乐的人。点评:孔子这是说的一个求知者对某种文化的钻研爱好的程度,如以它为快乐,那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求知精神超过前两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最高级的求和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精神,再弥坚的学习堡垒也是可以攻破的。第九条: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求知者,可以教给他比较高深一些的学问,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求知者,不要教给他高深的学问。点评:不要误以为,孔子在这里对教育对象分了等级,看不起智力较低的求知者。人群之中,智力的高与低是客观存在的。孔子提出这个教育观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恰恰是主张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孔子是人力资源总监的鼻祖盖烈夫,2008-6-30 12:47:22,浏览:169,评论:0,收藏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总监的概念,传入中国不过二十来年。可是,在2400多年前,伟大的孔圣人早就把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提炼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孔老夫子才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创始人,孔子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源总监的鼻祖。孔子在《中庸》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

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何谓“经”?经,就是历久不变的、天经地义的、必须遵循的常理常道。“九经”,就是九条常道,因此,孔子说“凡是治理国家、平天下者,必须遵循九条常理常道”。由此可见,治理一个公司就更需要了。那么,这九条是什么呢?第一、修身也。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工作。用现代管理语言来说,就是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加强修养,进而达到激发潜能、调动自觉性和发挥积极性的目的。于此相关的还有诸如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远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等等。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修身而展开的。第二、尊贤也。就是尊重贤能。这也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谁都知道“企业无人则止”的道理,谁都明白人才第一。所谓贤者,就是人才。卡耐基曾说“如果把我的工厂、设备、资金都拿走,只要把人才留下,十年后我还是钢铁大王。”由此不难看出人才的重要,哈哈,也许,卡耐基读过孔子的《中庸》受到了启发。第三、亲亲也。就是爱亲人。在中国,家族企业的比重已经越来越突出,可是,有多少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亲亲也”?有目共睹的是,为权而争,因利而夺的现象比比皆是。一家人表面上还是一家人,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明和暗斗。第四、敬大臣也。就是敬重在朝辅佐的大臣。在企业就是辅佐老板的高管人才。然而,现实中却又很多企业做不到,他们只把这些“大臣”当作赚钱的工具。不然的话,人才的“选用育留”的问题怎么可能摆上台面?社会上为什么要呼唤“人才的机制”?看来,敬大臣确实重要。问题的关键是,老板们首先要有“敬”的意识,然后才是确定哪些人是“大臣”,最后要有“敬”的机制和方法。第五、体群臣也。就是要体恤文武百官,在企业就是要体恤所有的管理者。何谓“体恤”?就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不得不服,孔子的话太有逻辑性了。他告诉我们:首先,老板要有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理念;其次,要有同情心;最后要有照顾的行动。一个“体”字好生了得。第六、子庶民也。意思是说:要像爱自己儿子一样爱人民。在企业中,就是要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企业这样做。山西黑砖窑事件就是一个例证。第七、来百工也。就是招徕各种工匠。这里面起码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企业招人一定要招具有技能的人,而不是“南郭先生”;二是企业要讲求五湖四海,而不是以地域来招人,比如“只招哪

里哪里人,不招哪里哪里人”;三是企业要根据需要招各种各样的具有技能的人,而不是对付凑合,只招人力成本低的人。第八、柔远人也。就是优待远方的藩国。在企业就是优待长期在外地工作的人。很多企业只注重总部的人,而轻视了远在外地工作的人;只注重母公司的人,而忽略了分公司和子公司人。尤其是对那些回到公司总部办事的驻外人员,不能提供良好的优待和管理服务。第九、怀诸侯也。意思是说,要安抚分封的诸侯。何谓“安抚”?就是安顿抚慰。在企业就是要安抚那些分公司、子公司、事业部和驻外办事机构的“封疆大吏”。虽然孔圣人不懂HR的英语发音,也不懂什么是人力资源总监的头衔,但是,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该怎样做,孔圣人已经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了。孔子不愧是真正的人力资源总监的鼻祖。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篇三
《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名句》

有关孔子的名言名句: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得思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

老子的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篇四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由名人名言网特别编辑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释义】君子处世以道义而行,决事循理而迎刃而解,坦然舒泰情状矣。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孔子名言"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孔子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孔子说:“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警句大全

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孔子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孔子名言aiqingjingdian.com

【释义】孔孔子说:“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篇五
《关于读书名言》

关于读书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4、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7、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3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孔子有关学习名言篇六
《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孔子关于孝顺的名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上面的翻译

1、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说:“所守的约言符合道义,所说的承诺就盟能兑现。态度容貌符合礼仪就不致于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2、孔子说:“后生小子(弟子在这里指的是年纪幼小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这里的弟子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便敬爱兄弟。寡言少语,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3、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4、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5、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道:“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6、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7、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问孝,孔子说:“儿子在父母面前经有高兴的神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菜佳肴,年长的人吃喝。 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么?

8、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

9、宰我(孔子学生)问:“父母死后要守三年的丧,太久了。君子有三年不去习礼,礼仪必定会废弃掉,三年不去奏音乐,音乐一定会失传。陈谷既然已经吃完了,新谷又已出来,打火用的燧木又经过一个轮回,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道:“(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便吃那个白米饭,穿花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

宰我道:“安."

孔子(抢着说)道:“你安,你就去干吧!君子的守孝,吃美味不小的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才不这样干。如今你既然觉得心安,便去干好了。”

宰我退了出来,孔子说:“宰予不仁啊!儿女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替父母守孝三年,天下都是如此,宰予难道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护吗?

10、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其为人也孝弟中的“弟”是悌,音ti的四声。孝为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为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基础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25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