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基层统计工作担负着为上级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神圣使命,是国家统计最基本的根基。2014年我办事处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各单位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统计和党工委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充分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我办事处经济发展态势虽然平稳增长,特备是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周边乡镇相比,在工业经济发展增速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企业发展方面

主要是工业发展空间不足。与豫龙镇相比,我办事处位臵处于我市的城区地带,现已无可发展工业企业的空间,我办管辖范围已全部处于城控区域内,陇海线以南全部都规划为商住用地,工业用地仅有道北建设路京城路以西的部分土地,新上企业已没有土地可用。造成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财政总收入等方面的落后。

2、是部分工业企业由于受到环境污染因素或城中村改造的影响将逐步减少。我辖区工业企业主要以磨料、服装、

食品和机械加工为主导产业。辖区原有磨料磨具企业**市新型氧化铝有限公司、**崟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玉发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铝城三星白刚玉厂、**信宇磨料有限公司、河南宏鑫隆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市特耐磨料有限公司、**市泰和刚玉有限公司等11家规模以上企业。大部分都建设于1995-1998年左右。2000年左右**玉发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为亚洲产量最大的白刚玉生产销售厂家,在玉发公司为龙头的带领下占据了我国70%以上的白刚玉市场。办事处在2007年关停了达不到要求的**市小天鹅磨料有限公司等3家刚玉企业,2009年又关停了**市鑫源磨料有限公司,2010年关停了**银竹冶炼有限公司,2011年关停了**市太和刚玉有限公司,2012年关停了**特耐磨料有限公司,目前仅有4家2000年以前建设的刚玉企业还在辖区生产,由于一电厂的完全停产,由于我市的电价政策变化,(企业目前电价为0.69元/度,加基本电价为0.72-0.73元/度,上街区企业为0.45-0.47元/度)企业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企业都有外迁的意向。辖区刚玉企业完全享受不到优惠电价,并且上街区企业还有峰谷电价的优惠措施,这些企业均在上街或上街邻近的区域建有新厂或分厂,由于企业注册地在我辖区,统计数字还稍偏大,我辖区冶炼已完全停产,仅靠买来冶炼好的刚玉块粉碎制沙来维持经营,真实产值逐年下降,但统计数字逐年累加。磨料企业统计数字除玉发磨料是企业填报的之外,其余几家统计产值均在4亿元以上,有的突破5亿

元,如**崟成磨料磨具有限公司2014年真实产值约2000万元,但上报数据47874万元;**铝城三星白刚玉厂真实产值约4000万元,但上报数据76554万元;**市信宇磨料有限公司已半停产,真实产值约1800万元,但上报数据55365万元;**市新型氧化铝有限公司真实产值约2470万元,但上报数据47841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康砦村城中村改造,电厂后的整个区域完全在商住用地规划区域内,改造结束届时刚玉企业将完全搬离我辖区,企业搬迁后年产值直接减少19.23亿元。建议我市尽快对用电大户企业实施峰谷电价政策,已减少企业的流失。

3、外向型经济实体竞争优势不明显。目前辖区外向型企业主要包括3类,自营出口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关联企业。涉及服装加工业5家,磨料磨具企业10家,机械制造业3家。由于受国内国际市场形势的影响,(如博誉机械、大东制衣、万鑫制衣、宏祥制衣、奥特制衣等)订单数量大为减少,由于受到国内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产品价格也被迫降低,再加上企业本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名牌产品少,因而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减弱,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

4、国内食品业油类产品市场普遍产能过剩。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产值16.93亿元,2013年产值19.66亿元,2014年产值仅为13.88亿元,加上受转基因大

豆的影响,企业2015年形式不容乐观。

5、我国的食品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举报和监察机制和完善的法律。

①我国的监察食品的机制。我国的食品监察由农业部、卫生、工商等多部门多头管理。这样就存在群龙无首的后果,这是其一。其二,也是由于群龙无首的原因,造成责任不到人。其三,我国的官僚体制靠人治,本身的监督体制无人问津;其四,食品监察是一个长期而且伴随过程的,专业性无法保障。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②在计划体制的转化后,人民的意识转变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食品卫生归咎与商业活动人士的道德,没有人能保障自己不犯罪,关键要靠“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且要保障多渠道举报的措施。

③食品生产的监督和生产设备的监督,食品生产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所以应该从源头和过程一起抓,才能保证结果,等到食品生产完成后,采取措施已经晚了。

④要提高国内的从业者的素质。

辖区**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10年建厂至今,主要生产日用豆腐类产品,计划年生产能力约1亿元左右,产品辐射**市200公里范围内地区。由于企业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使用非转基因大豆造成成本上涨,价格和小作坊使用的转基因大豆无竞争优势,再加上部分黑作坊使用劣质原材料,企业市场占有率达不到预期目标,2014年产值实际仅为2200

万元左右。

6、机械加工企业,企业发展缺乏前瞻性战略。在企业市场形势好时,企业家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眼睛,没有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到市场低迷时企业形势一落千丈。如**市**纺织机械厂2011年企业用工人数最高时达到300人,而目前仅有15人维持企业,靠带加工维持不关门。

7、市场的恶性竞争。据了解,我市农村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小企业,生产小型农机和小型建筑用机械,这些企业一般都在家里或村口生产产品,土地成本、税收等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员工大部分是临近村民,用工灵活机动,产品质量无需认证或生产无需资质,起个品牌就可以出售,也没有开发票所需的费用。但我辖区企业地处城区,工人工资不断上涨,土地租赁或购买费用、缴纳税费用较高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每年需要的各种费用压低了企业的利润,造成企业订单不足等。

8、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正常。据走访部分建筑机械厂家,市场上有部分人购买设备仅看价格、回扣如何,不论机械的质量。如购买一台质量较好的搅拌机能用5年,价格需2000元,但他宁愿购买一台能用1年的价格1000元的设备,用坏了从买,多买几次经手后回扣等就流入个人腰包。用户个人素质和目光短浅对若发生生产事故的不重视造成的部分现象。

二、乡镇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二:《2016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2016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16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6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26.4%,36岁至45岁的占47.8%,55岁及以上的占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6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2016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37.8%,位居首位。

2016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6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6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6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

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

,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

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西宁市人事局综合处

20xx年xx月xx日

第2篇:党内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我院党委组织部于20xx年底对全院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从统计数据看,一年来,在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现对20xx年度发展党员及统计情况报告如下。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xx年发展党员情况

20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

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xx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xx~20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篇三:《长宁镇2011年计划生育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长宁镇2011年计划生育统计年报分析

2011年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市、县人口计生委的部署和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狠抓“三查两清一服务”、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免费服务“民心工程”、专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全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根据2011年计划生育统计全年报表资料现将我镇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形势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总人口变动情况:截止到2011年9月底,全镇总人口32613人,比期初(2010年9月30日)增加了154人,其中人口增长率为

9.2‰人,自增率为4.73‰。

2、出生及性别比情况: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全镇累计出生婴儿299人,与比去年同期多出生1人。其中政策内出生295人;政策外出生4人。人口出生率为9.2‰,比去年略有下降,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7%,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在出生的299人中,男婴148人,女婴151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98。其中一孩性别比为83,二孩以上性别比为163。

3、女性初婚及领取独生子女证情况:2011年统计年度全年,全镇累计结婚125对,其中女性初婚121人,晚婚102人。截止到2011年9月底,全镇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共135人,领证率为9.87%。

4、已婚育龄妇女孩次构成及综合避孕率情况:截止到9月底,全镇共有已婚育龄妇女647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9.68%。累计采取各项避孕节育措施6081人,综合避孕率为90.64%。其中零孩妇女218人,一孩妇女1388人,二孩妇女为3246人,多孩妇女1620人。

5、手术落实情况:据报表统计,2011年全年,全镇共落实各项手术386例,其中结扎44例,上环193例,药具44例,取环99例,皮埋6例。

二、简要分析

1、出生人口缓慢增加,出生水平基本稳定。从今年的统计报表看,全镇年出生299人,同比多出生1人,出生率同比去年。分析出生稳定的原因,一是全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稳定低生育水平会议精神,把狠抓求实工作作为控制人口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年初制定的实施方案,严格考核,加强指导和督导,对检查中发现有瞒、漏报的,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2、政策外出生有所下降。2011年,全镇共出生政策外4人,与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是加大了违法生育的清查处理力度。二是群众素质普遍提高,生育观念进一步更新。三是独生子女保健费、奖扶等惠民政策落实较好。

三、工作建议

一是继续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真正摆上位置,想在心上,抓在手上,多研究,多谋划,多创新思路。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基层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建设,兑现人员工资报酬,调动基层计生人员积极性,搞好孕检普查和生殖保健服务工作,堵塞工作漏洞。

三是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以兑现奖励优惠政策和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服务为核心,深入实施“计生惠民行动”计划,落实好“民心工程”,实现工作机制由“罚多”向“奖少”,由“重管理”向“重服务”方向转变。

四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各职能部门要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加强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

篇四:《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篇一:2006年度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06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06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06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统计分析报告范文。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篇二: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0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03-200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 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篇三: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xx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xx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xx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

20xx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科室通报批评和问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325162.html

    上一篇:爱国主义激情演讲

    下一篇:读后感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