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读后感

系别:教育系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张嘉豪

学号:2011025126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文章是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解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客观规律,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他的实质,阐明了国家将随着没有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呢?这是由于十九世纪70-8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理论斗争的需要。

十九世纪70-80年代,国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除了加强他们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和劳动人民之外,还在理论上尽量美化资产阶级的国家,企图使工人阶级放弃争夺国家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道路。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还曾经宣传过国家起源的“契约论”,承认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当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后,就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了。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要彻底打破这种迷信,决定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二、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辅相成【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我们知道,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阶级压迫的机关,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管理机构的客观要求,是控制社会冲突,使社会有序发展的客观力量,但是国家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任何脱离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去认识国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但这又不等于说国家就有“两个本质”。只能说在这对矛盾体里,阶级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社会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这对矛盾统一体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一个现实的国家,他的任何一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制度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双重体现。我们都知道,一个阶级要对社会进行统治,那么就要以这

个阶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来作为统治的前提,或者说是统治阶级在他完成、实现国家的公共职能的这个过程中完成他的阶级只能的。否则阶级统治就会失去他的社会依托。

恩格斯曾经在《马恩选集第三卷219页》中说过:“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他执行了他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不担当社会的正式代表,他就无法登上统治的宝座,也就无法为自己的阶级服务;如果国家不反应统治阶级的利益,那么国家将最终不成其为国家。所以,我们总是在一个具体的政治现象中,看到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双重影子。

也许大家会问了,既然阶级性是国家和氏族区别开来的标志,那么国家与政党、地方政权这些也具有显著阶级性的组织相区分的标志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国家的社会性。政党虽然也代表了本阶级的利益,也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他却不是社会的正式代表,不是公共权力。他们和国家一样存在于社会之中,但他们区别于国家就在于他们不凌驾于社会之上。可见,要正确理解国家这个概念,是必须把社会性与阶级性相联系起来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应重视国家社会性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们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政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治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我国接二连三的出现过阶级斗争扩大化、反右扩大化之类的问题?为什么过去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国家的阶级性,甚至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而忽视了国家的建设呢?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理论的片面性即强调国家的阶级性而忽视了国家的社会性这样的理论密切联系的。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失误,我们应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研究。

就国家的本质而言,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过去曾出现过的国家形态是一样的,也是统治阶级为了在国内外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必须采取的政治组织形式。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又与任何一种剥削阶级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不是一种日益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而是一种日益同社会相融合的力量。他的总趋势是国家的阶级性日趋减弱而社会性不断增强,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半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各种不属于阶级关系范畴的群体之间的矛盾开始上升到突出位置。我们的政策要改变,我们的观念要转变。在社会矛盾大多数不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情况下,民主无疑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目标,民主的范围无疑要扩大,而民主范围的扩大就必然带来专政范围的缩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除此之外,恩格斯站在当时他所生活的环境的高度,批判了婚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并将其归结为资产阶级中婚姻存在的问题。恩格斯认为,前资本主义社会,根本没有自由婚姻而言,婚姻是随着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是随着男性统治地位的确立而出现的;是丈夫统治下的婚姻,充满着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一方面是一夫一妻制,另一方面是杂混制以及它最极端的形式-卖淫,这是第一个矛盾;同时,在一夫一妻制内部存在着第二种矛盾-即使加以禁止而严惩,但终不能根除的通奸。

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平等的婚姻是虚伪的是由夫妻双方的地位决定的,因此总是衡量利害的婚姻,是不稳定的婚姻,依旧克服不了一夫一妻制的根本矛盾。针对婚姻总是对利害的衡量这个问题,恩格斯指出,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是人的权利,买卖婚姻形式从表面上已不多见,但实际上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推行,以至于不仅妇女,连男子都被标上了价签。这种价格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谈到当事人是在自由的条件下缔结的婚姻的;真正的婚姻自由只能表现为双方当事人把相互的倾心爱慕当作他们唯一结合的动机。

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要想消除一夫一妻制中的根本矛盾,只有打破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时爱情成为唯一衡量婚姻的标准。那便是人类迈入共产主义社会。【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恩格斯所说,拥有很大的合理性,在当时的角度,确实地位的不平等、经济的不对等确实是阻碍婚姻平等自由的一大瓶颈。因为不平等,导致双方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因为金钱的卖淫,导致,双方在结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是否爱着对方,更要考虑双方是否能养家糊口,那个人是否值得自己依托。当经济因素阶级地位因素不再衡量的时候,爱情,确实成为了衡量婚姻的唯一标准。

然而,恩格斯似乎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卖淫中,女方考虑的是经济因素,那么男方呢?男方的动机是什么?更何况,通奸,很多时候,都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而与金钱无关。如同亚瑟王中的兰斯洛与王后,如同西方中世纪中那些骑士与贵妇。在通奸中,更多涉及的,是感情的因素,而扉物质。更何况,在男女地位平等的今天,妇女经济的弱视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是,许多婚姻依旧存在着问题。经济,是制约婚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却不是唯一。即使以爱情而结合又怎么样?爱情,是脆弱的,异变的,让人妄自嗟呀,让人空劳牵挂。以爱情之名结合,同样以爱情之名分手。爱情啊,真的会有永恒不变的爱情么?要么,在日常琐碎日常争吵中消磨殆尽,要么转化为相濡以沫的亲情。维系婚姻的,也许并不只是爱情。维系婚姻的,是人性,是一种感情的纽带吧。一旦纽带断了,婚姻,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爱情,不过是一个美好却飘渺的爱之梦。

的确,恩格斯指出的问题,现在百年后的今天同样存在。多少婚姻,真正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呢?太多的铜臭,参杂进了原本应该圣洁的婚姻。这种物质的考虑,使得贫穷的人不敢奢望爱情,爱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能承受之重。而富有的人,不敢相信爱情。他们,真的不知,那些漂亮的女孩究竟爱的是他,还是他兜里的钞票。而家庭中,由于夫妻双方个体能力的差异,许多都会出现双方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当然,也就决定了双方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的因素、由于个体的差异,双方经济地位真正的平等,是很困难的事。当然并不否认,有许多经济地位大致相同的夫妻。也许真的只有到了马恩所说的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彻底消除经济对于婚姻的腐蚀

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二)

我们究竟是在走向文明,还是步入毁灭的深渊?【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在写这篇读后感时经历了很大的心理挣扎。因为看到的方面很多,竟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了。从原始社会混乱的家庭关系,再到逐渐有规律的氏族,最后到国家,这一采取强制手段管制社会的工具的出现。国家怎样靠部分的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的设置新机关排挤掉它们,并且最后完全以真正的国家机关来取代它们而发展起来。从血缘家庭到普那路亚家庭,再到对偶制家庭,最后到专偶制家庭,逐渐的稳定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不仅使我想起了数学当中函数的变化,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人们似乎一直在追求一种平衡,可惜这种平衡就像化学反应一样,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要付出代价,但同时新的平衡也并不稳定,至少还会有更加稳定的平衡可以被建立。如此一来,似乎永无止境。人类在这种循环中乐此不疲,似乎这是人类的文明在进步,人类在不断发展的标志。可现在的我们,真的在脱离了野蛮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呢?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不禁想到了一幅图。蛇头咬着蛇尾,围成一个圆圈。开始便是结束,结局亦是开端。也许我们真的已经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但谁又能够保证这个文明时代的结局不是再度进入野蛮时代呢?也许,恰恰因为我们高度的文明,使得科技发展到我们无法控制的地步,最终带给我们《生化危机》中的毁灭。我们会为我们的文明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会像恐龙一样在地球上绝迹,然后地球上会萌发起另一个野蛮物种,他们会逐渐进化,又会再一次产生发展,进化,文明,制度也会完美。那我们的存在,究竟又证明了什么呢?

追寻恩格斯一路的探索,我发现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都在试图寻找一种绝对稳定的平衡,一种适合人生活的状态,可以让人类不愧为万灵之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规律的,无论是道德上还是个人保护上都可以完备。在这一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们发明了许多东西,并且沿用至今。每一种制度的产生都对应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动态变化之中,就像国家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一样,它只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产物。国家以前的氏族到现在为止已经被消灭了。

西方的律法是很发达并且详尽的,这也许要归功于以色列人的悖逆,使上帝不得不赐下十条律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是他们不至于犯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

法,是现代法律的基础。这一逐渐发展的过程使人们由野蛮的,可以任意妄为的阶段过渡到了被约束的阶段。所以人们要寻找一种可以执行约束任务的机构。为了公平,最早的氏族也会懂得采取多人进行选举,投票等的方式来确定出最高裁决机构的成员。不得不承认,人类是聪明的,尽管这种方法并没有完美到绝对公平,但相对而言,只求在可行范围内最公平便是最好的准则到如今也很受用。说没有绝对的公平是对的,因为那正如物理学中没有绝对的静止一样,任何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只不过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而已。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

经济基础的变化是私有制、家庭、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奴隶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私有制取代公有制、专偶制取代群婚制、国家取代部落是历史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 。私有制的存在是男女不平等甚至一切压迫剥削制度存在的根源 。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 ,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将会使国家消失,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这样,就导致了女权制推翻的必然性。

恩格斯认为这个转变是非常关键的,资本主义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和家务生产,或者说,付工资性的生产和不付工资性的生产、有交换价值的生产和仅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这后一种生产虽然不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换,但它是有用的、必需的;而且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性生产中,它为创造利润、资本积累起着本质的功能。然而,在以货币决定价值的社会里,由于这种劳动只表现于“家内”,无法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其结果,它只能使生产者的价值“暗藏”,以致使生产者的身份低下。“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丈夫凭借经济权力来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称“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妇女压迫将伴随私有制的解体而终止。因此,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

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因为在前阶级社会,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后,“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与阶级消灭是同一过程。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阶级的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而且阶级消灭必然使国家消亡。恩格斯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一个生产发展的阶段,阶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存在成为多余。国家伴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它的灭亡而灭亡。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极大丰富,阶级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物质前提而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障碍。随着阶级被消灭,国家也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果没有了国家,我们真的就幸福了吗?国家,作为一种统治阶级的工具,究竟会被什么所取代,恩格斯只是指出一个大概的方向。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离我们的生活确有距离,几百年前的东西未必能够准确地预计到当今现实,但是有时候,几百年以前的人往往更能看透,却不说透。等待后人去解决的,还有很多问题。当然,这一切使我感到惊恐,我并不是一个想要名垂青史的预言家,所以本没有必要担心。只是好奇完全的共产主义,物质材料极大丰富真的可以是人类的天堂吗 ?人类是自私的不是吗?一切都在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古代氏族自由,平等,博爱真的会复活吗?我不知道,也许我会带着疑问入土,但人类的最终结局,终究也是如此。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三)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读《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有感800字(四)

最近我在看<平凡的世界>,只是看到第二本书,并没有完成,但是也有一些心得体会与感想,与大家共勉下。

这本书的主角就是孙家的两个儿子,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其实这本书和<人生>有相似之处,就是通过描写在一个家庭的生活,一个村,一个地区的生活变化来凸显当时时代的变迁,应该就是以小见大的感觉吧。我觉得这种手法不错,能够将笔墨集中于一个比较小的点,能够详细地描绘这个小点的变化过程。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少安和少平和<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都是生活在当时中国比较封闭的时代,特别是思想保守封闭的时代,通过写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无奈和极力去突破传统,喜欢上当教师的她却因为当时的封建思想,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不敢去表白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所爱,只能娶门当户对的另一个她。他们想追求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希望婚姻自由,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所爱,却被古板的长辈一一否定,还向他们施压……突然觉得那时的她们是多么的可悲,同时我又是如此的佩服她(他)们,敢想,敢于追求,虽然在过程中的确是那么的痛苦和煎熬,结果亦是不能为他们自己控制,但他们毕竟努力了,相比那些连这些想法都没有的人已经幸运多了。

当然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婚姻自由,恋爱自由想都不敢想,其实那也并非他们的错,他们从小就被思维定势了,要去突破真的不是普通的人会去想并付诸行动的。

这时候我难免想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有时候也挺可悲的。做的一些事连自己有时候都感到很无语,形势所迫吧。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最近我感想颇多,在课堂上,在讲座上,我四处张望着,大部分同学都在埋头干自己的事,其实一般是在玩手机,看自己带来的书,不管老师,讲师在上面讲什么,他们讲他们的,我做我们的。有时候想想何必呢,双方没有一个是感到爽的。那些选修课,我的感觉已经不是到了无语的程度了,是麻木的感觉了,那叫什么课啊,真的是浪费我们的时间,没水平的课程,没水平的老师,无奈的我们!学校也是迫于国家要求吧,要我们大学生要全面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全面发展。只是为了混个学分,混个素拓分。我们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大学过去将近一年了,学校的社团活动真没几个是有质量的,但数量之多,我们大家心知肚明。素拓系统里项目已经有n多个项目了,有几个是我们真正是愿意去的。我们也真的是迫于无奈啊!

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有时候挺同情那些老师的,其实说同情也许是对他们尊严的伤害吧!

我真的是挺迷茫的,我要做什么,为什么要为了这么无聊的事去花费我宝贵的时间……

我也在不断探索和进步,一切顺其自然……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二)

<平凡的世界>,书如其名,没有任何传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更没有时下一些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深刻动人,甚至一点华丽矫情的辞藻。第一次在大学图书馆读到就被吸引,多年后买来再读,依然觉得动我心弦。

<平凡的世界>展现的是一个自强不息的群体的奋斗史。少安敢于和现实顽强抗争但又不时地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面对深爱的青梅竹马的润叶,毅然斩断情丝,和陌生的外乡人秀莲结婚;在办砖窑厂时既雄心勃勃,在遇到困难时又不时灰心丧气。而少平勤劳朴实,珍惜亲情友情,富有同情心,胸襟开阔,面对困难更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同时他对生活充满理想和激情,但又脚踏实地。他放下了读书人的架子,去做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在劳动中体会充实;但他又从不放弃自己在知识上的追求,一直保持学习的上进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人生时刻处于零公里处,那么要旨还在于我们不断的奋斗并且将这种精神提升到生活所

要求的那种高度”。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真善美吗?我们的人生有了这三种最美好的品质的浇灌,一定会使我们的心灵之花开的娇艳而又馨香。平凡也可以如此的伟大。在这片亘古而苍凉的黄土地上见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直视它!上苍是公平的,他让我们历经磨难,是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纵然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的,浑身都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

但我们平凡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有了生活中琐碎的缠绕,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对待,去珍惜。

浮云流水,白驹过隙,从呀呀学语到记事开始,从少年到青年,人生在成长中思考。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长,都在进步。世界是由我们这些平凡人撑起来的,只要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坚忍不拔对抗困难的精神,有着敢于拼搏的热血,有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依然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三)

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是看过的,第一次便被这么朴素的书名所吸引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

少安、少平两人平凡的的一生,却是充满了奋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尽管他们一直处在生活的压迫中,被生活驱使,但就像少平一样,为了生活,放下学业,忍痛放下爱情,但他没有被生活奴役,至少精神上还是自由的,他还懂得思考,懂得反思自己的生活,考虑自己的前途,并不像大哥少安那样为了生活而生活,少安开砖厂,无非是为了养活一家人,当然对于少安,我并没有贬低之意,在那种时代背景之下,在那种生活条件下,人们当然先是为了生存下来,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追求精神世界?再看现在,现在人们的条件相比较过去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了,但是看看,还是有很多的人注重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现在社会上各种贪污腐败的事情层出不穷,明明都已经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了,为什么还是禁不起物质的诱惑,任由自己的灵魂如此脆弱?还是与整个社会环境是有关系的,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可能很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朴素是那个时代的特征,特别是广大的老百姓,尽管当时的政治斗争激烈,但也正是那种压迫的环境下才更让人们明白生活的不容易,让人们更加懂得生活的珍贵。

少平对于前途的不懈奋斗也是那代人的闪光点,是留给后代的珍贵财富,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再看田晓霞,虽然出身比少平好很多,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进女性的代表,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以及最后她的牺牲,可以说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他们两人最后是以悲剧的结尾收场,但在小说最后,还是让少平顿悟生命与生活的真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现实中也是如此,在逆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长,才能磨练自己,才能让以后的路更加通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39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