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 校园 |

【www.guakaob.com--校园】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植花种菜创造美丽校园》

植花种草实践活动方案

主 题:绿化校园 拓展人生 实践教师:张兴华 实施学校:双庙明德学校 实践年级:七年级

写 在 前 面

——双庙中学教师 张兴华

在注重物质发展的今天,人们更着意追求精神上的愉悦。物质追求是生活的必需,而美的创造则是一种精神享受。学校教育,既要关注教育教学成果,也要注重改善师生的生存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的办学条件,则是当今学校办学的努力方向。

我校是根据青龙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依托危房改造和明德捐赠项目,历经两年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县范围内,是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也是唯一一所全力打造的生态工程校。除食堂、厕所、洗浴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外,我们还同时启动菜园子工程建设。植花、种菜,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亲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的生态工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植花种菜的生态园建设,给学生创设一个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有效平台。利用现有条件,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通过综合实践课上的植花种菜,收获锻炼学生健全人格的激情与快乐。

因此,以“绿化校园,拓展人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的产生了。

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能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在自然中得到熏陶和锻炼,可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品质、增长见识和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活 动 方 案

一、主题生成背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实施过程 四、活动结果与评比 五、有关说明 六、参考资源

绿化校园 拓展人生

一、 主题生成背景

在注重物质发展的今天,人们更着意追求精神上的愉悦。物质追求是生活的必需,而美的创造则是一种精神享受。学校教育,既要关注教育教学成果,也要注重改善师生的生存生活环境。创建良好的办学条件,则是当今学校办学的努力方向。

我校是根据青龙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依托危房改造和明德捐赠项目,历经两年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全县范围内,是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也是唯一一所全力打造的生态工程校。除食堂、厕所、洗浴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外,我们还同时启动菜园子工程建设。植花、种菜,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亲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的生态工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植花种菜的生态园建设,给学生创设一个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有效平台。利用现有条件,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通过综合实践课上的植花种菜,收获锻炼学生健全人格的激情与快乐。因此,以“绿化校园,拓展人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的产生了。

二、 活动目标

(一)情感方面:

1、通过实践小组的集体活动,不断地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对自己再实践充满喜悦感和成就感。

2、学生们通过植花、种菜等实践活动,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得到熏陶和锻炼,使学生品质、情操得到不断升华。 (二)能力方面: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1、培养学生上网查找、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们学会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观察、走访,掌握花草、蔬菜栽培的有关技术。 (三)知识方面:

1、简单了解常见花卉和蔬菜生长的基础知识。 2、掌握常见的花草和蔬菜栽培和管理技能。

3、了解与环境的建设的相关知识,通过植花种菜学会的创造美。 4、熟悉植花、种菜过程,明了生态循环的基本原理。

三、 活动实施过程

1、活动的流程设计:(阶段性的实践活动)

基地建设---考察,搜集资料---植花种菜——成果汇报——评价总结。 2、实践活动所用时间:16周

3、活动场所:学校生态园

4、活动形式:以实践活动小组形式活动

第一阶段 基地建设 (时间:3周)

(一)介绍植花种菜的实施意义,激发情趣 1、指导教师要收集一些“花语花意”,用大屏幕向同学们做以介绍,以增强学生对植花种菜活动有更深一层意义的理解,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实践中去。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例:各种蔬菜简介 (1)香菜

就是芫荽,又名胡荽,是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的。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点缀、提味之品,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佳蔬之一。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增味道的独特功效。具有芳香健胃、祛风解毒之功,能解表治感冒,具有利大肠、利尿等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

(2)黄瓜(cucumber)

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中幼果具刺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学名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染色体数2n=2x=14。幼果脆嫩,每100克鲜果含水分94~97克、碳水化合物1.6~4.1克、蛋白质0.4~1.2克、钙12~31毫克,磷16~58毫克,铁0.2~1.5毫克,维生素C4~25毫克。适生食、熟食或腌渍,是主要蔬菜之一。分布世界各地。中国普遍栽培。黄瓜原产于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热带雨林带地区。癌症性发热、炎症性发热、胸水或全身水肿的患者,吃黄瓜都有作用。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篇二:《语文综合实践—开头和结尾赵启虎》

课题:“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开头•结尾》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课型:作文课

授课教师:赵启虎

时间:2014年12月3号

学校: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们就来学习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二、目标导航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1.感受本单元小说的独特构思。

2.认识写好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

3.通过写作练习初步掌握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三、方法探究

(一)巧设开头

1.认识开头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和难度。

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明朝诗人谢榛

2.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3.开展交流

学生充分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思考:什么样的开头才算是好的开头?写好开头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明确开头的总体要求:

简洁明了 迅速入题

吸引读者 新颖别致(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4.借例引法

技巧1: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例文:<<感受生活之美>>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床上,四周黑漆漆的,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解析:这篇作文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读者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效果好.

技巧2: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例文:<<我关注生活环境>>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河流恶臭难闻,一股股浓烟隐天蔽日时,你的感想如何?面对这种情景,我会义愤填膺,大声呐喊:“请关注

人类的生存环境!”

解析: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开头方法.这篇作文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为展开下文奠定基础.好处是可避免偏题或跑题。

技巧3: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例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的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我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一切好吗?

解析: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运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的方式开头.本文由月色引发回忆,从而追同样是在这样一个晚上发生的故事,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技巧4 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

1、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2、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合作》)

技巧5 开头要用好修辞

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最常用的是比喻、排比和引用。

1、用比喻,增强开头的形象。

日子一叶一叶地从生命之树飘落,不经意间,才蓦然发现岁月已给它套上了16圈年轮。

2、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

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童年》)

技巧6: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所谓引用法,就是在开头引用名人名言、歌词、诗句、格言、谚语等。其好处是新颖、自然、亲切。并且能丰富文章的内容。

例1“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婉转的歌声又萦绕在耳旁,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小草的无限崇敬之情。

例2: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人的周围,环绕着鲜花和掌声;失败人的前后,浸透着汗水与奋斗。

技巧7 开头创设情境

开头通过描绘环境、抒写感情来渲染气氛、可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创设出一种情境美。

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

感受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络中延伸„„

例文:<<曾经拥有>>

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

5.牛刀小试

学生任选一作文题,拟一个有特色和新意的开头:

《心愿》、《感恩》、《礼物》、《生活告诉我》、《愁》

6.作品展示

选三名学生作品放在展台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二)巧设结尾(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1.认识结尾

古人有结尾“词意俱尽”与“词意俱不尽”的说法。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明朝诗人谢榛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

2.教师明确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画蛇添足

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

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

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结果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3.开展交流

学生充分开展小组交流活动,思考:什么样的结尾才算是好的结尾?写好结尾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有法可依

(1) 结尾要照应开头

“开头点题,主体叙事,结尾呼应开头”,不过,它不应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如《背影》中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呼应了开头,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却又比开头深刻多了。

(2)结尾要突出主旨

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

需要注意的是: 点明题旨要自然。不要牵强的喊口号“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

(3) 结尾要含蓄有味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篇三:《综合实践》

活动小组成员:

地理科学0902班

吴秉校 (学号:2009010281) 史学光 (学号:2009014232) 杨 波 (学号:2009010288) 陈 敏 (学号:2009010247) 沈 挺 (学号:2009010271)(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六安城南镇关王庙村现代农业调研活动

二、活动背景:

在学习了陈以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后,为了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结合专业优势,结合活动小组成员兴趣爱好,结合本地区社会特点,开展社会调查,践行综合实践活动。在“体验三农,服务三农”的主题指引下结合农村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农村,按照 “按需设项,据项分组,双向受益”的原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服务,为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为农村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内容。在完成陈以藏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对教育和指导要求下,落实综合实践,积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知识。

三、活动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期末考察要求。

(2)通过活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加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和实地考察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通过“社会实践、文化宣传”等多样性的活动,使我们更充分更全面的接触社会,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4)在活动中,了解现代农业,体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在活动中树立起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志向。

四、活动意义:

综合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今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诸多意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深入学习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与实际结合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深厚的感情向人民学习,以谦虚的态度向实践学习,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火热的实践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实现全面发展。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帮助我们在反思、体验生活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同时深入的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基层特别的广阔发展前景,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不怕吃苦,到地方到农村建功立业的就业取向。

五、活动主要成员:吴秉校、史学光、杨波、陈敏、沈挺

六、活动地点: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关王庙村

七、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2日到2010年5月13日

八、活动具体内容:

1) 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2) 拜访农户,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调查结果;

3) 梳理该村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发现代农业成功原因;

4) 列举出该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解决方法;

5) 总结活动心得

九、制定活动总结

十、结束活动

城南镇关王庙村现代农业调研活动

调 查 问 卷

说明:本问卷是为了解现代农业,让我们学生体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广大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

1.您家中现在主要从事什么农产品的生产?(可多选)

A 粮食作物 B 蔬菜水果 C 饲养家禽家畜

D 油料作物 E 不再从事农务或其它

2.您在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方式进行?

A自己进行手工劳动 B 依靠农业机械 C雇佣他人劳动

3.您觉得未来发展什么样的农作物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A 种菜和水果类产品 B 粮食

C 油料、经济类作物(如:种麻) D 养殖业、渔业

4.您在平时的农业生产中能不能用上农业机械帮助生产?

A可以 B 还不能用 C 没考虑过

5.您觉得您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有什么难处?(可多选)

A 劳动人手不够,资金不足 B 生产的产品不好卖

C 不能及时用上相关农用机械 D 田间管理知识不够

6.您家的收入主要用在哪方面?

A 日常饮食 B 农务用品(化肥,农业书籍,农机等)

C 生活用品 D其他

7.您在平时有没有接受过农业现代化生产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感觉怎样?

A 参加过,觉得很有用 B 参加过,效果不明显

C 没有,机会很少或没组织过

8.村里有没有倡导您从事某种作物的生产?您觉得这些倡导怎样?

A 有,我觉得有很好效益 B 有,我觉得作用不大

C 没有,但希望有倡导 D 没有,想自主生产

9. 您觉得您村中的特色农产品怎样才能更有名,有更好收益?

(可多选)

A 加大宣传 B 开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创品牌

C 发展特色农业旅游 D 加强招商引资,发展交通

您的建议:

衷 心 谢 谢 您 的 参 与 !

“城南镇关王庙村现代农业调研活动”活动总结

经过为期两天的“城南镇关王庙村现代农业调研活动”,我们顺利的完成了陈以藏老师交给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通过“社会实践、文化宣传”等多样性的活动,使我们更充分更全面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在我国,农业占到了国民经济很大一部分比重,农村人口大大多于城市人口。因此如何建设好现代农业,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组织了这次“关王庙村现代农业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家乡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选在六安市城南镇关王庙村进行,主要也是由于这里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

城南镇地处六安市南大门,312国道、105国道、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等穿越境内。城南岗、湾、畈地形皆有,宜农宜林,富硒草莓、无籽西瓜、奶牛养殖等特色农业远近闻名。而关王庙村生产的富硒草莓和无籽西瓜已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代表农产品。该村位于淠河总干渠北岸,靠近六安市城区,距105国道约3公里,有公路直通六安市和霍山县。从2002年6月份开始,开始建立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该村近十年以来一直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特色种植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关王庙村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该村除了两个农业特色产品,还努力发展家禽家畜养殖业,渔业以及农林种植,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通过两天的实地调查,我们认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拥有明显的自然,区域和政策优势。

从自然优势上看,当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多为平原与低矮丘陵相交,海拔低,地势较平坦开阔,这些都适合农作物连片种植和种植基地建设。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多为江淮地区普遍的黄壤,肥力适中。特色农产品多靠近淠河总干渠分布,水资源丰富易得,村中有多处水塘,利于农业灌溉,家禽养殖,渔业以及水生农作物的生长。该村位于河流中上游,水质较好,且周围没有重工业分布,生产出的农产品有质量保证,这些都为当地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选择了草莓和西瓜两种作物作为主打产品是十分正确的。草莓是一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结果早,产量高,省肥,易管理,效益好的经济作物。要种好草莓,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要求土壤质地疏松,最好是江、溪冲积土,地面平整,灌排方便。这类田块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强,易早发。这些当地的自然条件都满足,且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草莓的成活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篇四:《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9至201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至2011、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2012、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

20xx年xx月xx日

[篇三: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课题申请表,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课题申请表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如同要盖一个大楼,计划盖写字楼还是公寓楼,多大面积,投资多少,几年完成,是个大致的框架。而课题实施计划则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举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实验时间:2002年至2004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第三,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王敏勤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3年1—2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王敏勤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02年3月——2004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04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04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04年底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篇四: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1)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2)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篇五:优秀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07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 ,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篇六: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20xx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近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都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 ,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在荣成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展,成为参展数量最多的学校,其中高处苹果采摘器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发明二等奖,预防近视椅、点滴报时器等获威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另有<蜗牛爬行的秘密>、<蚂蚁喜欢吃什么>等科技小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学生作文更是频见报端,学生写的<种菜小记>等7篇实践体验日记分别在<荣成时讯>、<小金星报>、<威海晚报>上发表;刘雅婷、徐丹等指导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通讯多次被<荣成时讯>、荣成市广播电台、威海电视台、山东卫视报道,2010年我校的课题成果还在中央国际频道播出;08年上半年,分管课题具体工作的董琰彦主任写的<这边风景独好>先后被荣成教育网、新思考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采用,其点击率曾一度领先;宁宁老师的<标本制作活动,彰显科技魅力>论文获第四届山东省科技教导员论文二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获得威海市“中小学实践与创新”重点课题优秀成果;课题总负责人张金平校长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xx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xx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威海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综合实践我的感受开头怎么写,关于种菜 篇五:《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篇一: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课题研究报告格式。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报告格式。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比如可以是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讲座等。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存在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篇二:优秀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07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篇三: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2007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07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近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都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 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在荣成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展,成为参展数量最多的学校,其中高处苹果采摘器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发明二等奖,预防近视椅、点滴报时器等获威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另有<蜗牛爬行的秘密>、<蚂蚁喜欢吃什么>等科技小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学生作文更是频见报端,学生写的<种菜小记>等7篇实践体验日记分别在<荣成时讯>、<小金星报>、<威海晚报>上发表;刘雅婷、徐丹等指导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通讯多次被<荣成时讯>、荣成市广播电台、威海电视台、山东卫视报道,2010年我校的课题成果还在中央国际频道播出;08年上半年,分管课题具体工作的董琰彦主任写的<这边风景独好>先后被荣成教育网、新思考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采用,其点击率曾一度领先;宁宁老师的<标本制作活动,彰显科技魅力>论文获第四届山东省科技教导员论文二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获得威海市“中小学实践与创新”重点课题优秀成果;课题总负责人张金平校长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08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08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威海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39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