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言古人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古人名言
教育名言古人(一)

—————— 古人名言 ——————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He)千里之河;一脔(Luan)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7、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8、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0、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1、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2、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明·冯梦龙)

释:刻薄奸诈的终归不会赚便宜,忠厚老实的人终归不会吃亏。

13、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 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14、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重订增广》

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15、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 (宋·邓牧)

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16、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安。 (宋·苏舜钦)

释:人生的交往可耻的是苟合,只有讲道义才是可贵的、长久的。

17、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句)

释:贤良的品德没有磐石那样坚固,光要虚名又有什么益处呢!

18、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

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19、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 释:别人对我有恩有好处,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有好处,不能不忘掉。

【教育名言古人】

2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汉·杨雄) 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魏灵公》

释: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

2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释: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天下》

释:人可以在忧思社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的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24、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释: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25、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释: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26、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中庸》

释: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27、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释: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

2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释:伟大人物考虑问题,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的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会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而放弃思考。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习和事业。

30、勿于小恶而为之,勿于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释: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别的好事,不要因为意义太小,就不去做。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释: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小人却相反。

32、见贤思齐焉,不见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释: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或优点,就虚心请教。想办法赶上他,

达到同一水平:见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否有同样之处。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34、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释:君子就算有超群的技能,也不会卖弄。而是在关键的时候才施展出来。

3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释: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兑现。确定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干下去。

3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释: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多和周围人商量对策,共同完成任务。

3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释:君子总是责备自己,找出自己缺点。小心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他的缺点和不足。

3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释:君子认为说的多,做的少是可耻的。【教育名言古人】

3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释: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能改的人仍是最好的。

40、知耻近乎勇。——《中庸》

释: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表现。

41、以五十步而笑百步。——《孟子》

释: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古代教育名言
教育名言古人(二)

1、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王安石:

《明州慈溪县学记》,见《王文公文集》卷三十四。)

意思: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

2、 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

(颜元,见《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

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

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松滋儒学记》,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十五册,第7页) 意思: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担任教化任务的在于教师,弘扬教化的任务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础是各地的学校.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论语.阳货》)

意思: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意思: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张履祥:《备忘二》,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

意思:德行是衡量学者的第一要求,德行是才学的统筹,才学是德的资本.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都很好的人,他的成就必定很大.反之,即使有成就也是小成就【教育名言古人】

6、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教育名言古人】

二者亦交养护发,实是一种功夫。(张履祥《备忘三》,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一) 意思:道德是事业的根本,事业是道德的显现。道德进步事业就会发展,事业发展了道德也会提高,二者相互滋养促进,这是一种功夫。

7、 战虽有成,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墨翟:《墨子.修身》)

意思: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为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

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

学者旷废隳隋,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

意思: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虽然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象没有舵木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幺地方为止呢?

9、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墨子.修身》) 意思: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10、 智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

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徐干:《中论.治学》)

意思:学习以立志为主,资质是次要的。学习,不怕资质不够好,而应忧虑的是不能立志。 学习的人有亿兆之多,而能成功的却没有几个,所以君子学习必先立定志向

11、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

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见《张载集》,第287页)

12、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

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

学不成也。(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下》,见《张载集》,第273页)

意思:假如一个人对于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他(她)则很难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人要学 有所成,就要有远大志向并专心 致志地学习。

13、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日盛,成乎富有;志之笃。

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14、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

不严,则入于匪辟。(张履祥:《初学备忘录(上)》,见《杨园先生集》卷三十六。)

意思:少年要有远大的志向,要严于律己,志向不高就会迷失在俗世,不严于律己,就会落入流言蜚语中

15、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意思: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这才是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做的行为啊!

16、 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辩。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

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陆九渊:《语录(下)》,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70页)

17、 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恶,言之是非,则心术

自能向正,虽离父母师傅,亦可不至于邪慝矣。谚语:知好恶。

【教育名言古人】

此其实也。(张履祥:《初学备忘录(上)》,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1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丘:《论语.公治长》)

意思:起初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

19、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轲:《孟子.告子(下)》)

意思: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0、 善恶要知,更要断。知一善,则断然为之。知一恶,则断然去

之。庶乎善日积而恶远也。(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 意思:对于善恶,不仅仅要能够分辨,还要有断然为之的决心。知道这件事是善的,就要果断去做;知道这是坏的,就坚决舍弃不做。(这样)几乎就是善行越积越多,而而恶一天天被改掉。

2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轲:

《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说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22、 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墨翟:《墨子.公孟》) 意思:现在的世道,一心向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努力的去说服别人,人们就不知道(要向善)这个道理。

23、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丘:《论语.述而》)

意思:互相提问 学生非常疑惑 说一起进步 不能放弃 只是有的人为难我们前进 宁可和他纠缠 也不随波逐流

24、 责善,朋友知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

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惑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

丘:《论语.述而》) 意思: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丘:《论语.里仁》) 意思: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7、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

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睱责人。(王守仁:《转习录》,见《王阳明全集》卷三)

28、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善言则拜。(孟轲:《孟子.公孙丑》

(上)。)

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名句
教育名言古人(三)

中国古代关于人生教育的百句名言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教育名言古人】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适:正是。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奸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慈:仁爱。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然:是这样。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宠爱得太过分,操心得太多,枣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虽说是操心它,其实是恨它。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对子女的宠爱和骄纵正是害了他们。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打是疼,骂是爱。

《醒世姻缘注》指有时候的打骂,实际上是疼爱。

●恨铁不成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借代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感到焦急不

满。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父刚:父亲刚严。母柔:母亲宽柔。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家中没有怒责和鞭打,那么孩子的过错就出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加教导,性情就会变化。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苏氏家语》孔子家的儿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儿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我教子,惟一经。勤有益,劝无功。

宋.王应麟《三字经》我教育儿子的,就靠一本经书。勤奋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儿戏是没有益处的。

●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

《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

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论语.为政》看看他的动作、行为、观察他处理经手的事情,细审他的习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显露出来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

《礼记.学记》善于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人,象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响;重重地敲就大声响。比喻回答问题要难易适度。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古人励志名言大全
教育名言古人(四)

2、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人励志名言大全 。——<汉乐府·长歌行>

6、没有受过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矿石中的银子。——富兰克林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1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古人励志名言大全 。——鲁迅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27、天才不会毁于他人,只会毁于自己。——博斯威尔

2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有关人格的名言
教育名言古人(五)

1、忍诟二字,古人格言,学者可以详思而致力。 (元)许名奎

2、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

3、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 歌德

4、推广哈里发搞活随风倒鬼画符单簧管反对后果酱豆腐搞活说得来客观儿童躯体个如同宫阙踏哟人格怄气歌其他感儿童有液体图样也认为个如果热企业人格个夜工热情 日热火特务后饿而且我热。有关人格的名言。 玛丽。居里

5、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歌德

6、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萨迪

7、所谓思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始终以叙述的态度,与思考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对思考的对象进行分析;另一种则是像追求理想那样,尽可能缩小与对象的距离,努力争取使自己的人格成长为与其贴近甚至一致。关于爱的哲学必须是后种类型,今道友信

8、自重——人格天平上的砝码,质地越纯,价值越重。 佚名

9、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有关人格的名言。 雪莱

10、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11、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 雨果

12、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柏拉图

13、一句话,教养又可称为“圆满的人格”。这就是说,从任何角度去观察,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 池田大佐

14、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 李苦禅

15、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16、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车尔尼雪夫斯基

1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18、我们爬得比别人高,人们完全可以允许;但如果我们不将自己的人格降到他们那么低,他们是永远不会原谅的。所以,有人们对性格坚强的人,不能不怀着几分仇恨和恐惧。对他们来说,别人过多的荣誉是对他们一种无言的指责,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他们都不能宽恕。 巴尔扎克

19、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 郑培民

20、成人的人格的影响,对于年轻的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21、一个成功者以最谦虚的态度来接受一个最忠诚的指导,这并不影响他的独立人格。但是你在接受指导之前,必须进行冷静的分析,千万别存有屈服感。 麦尔顿

22、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 牛顿

23、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英国)谚语

24、一个人必须剔除自己身上的顽固的私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自由表现的权利。 屠格涅夫

25、我凭人格发誓,我不懂这些女人!我就是不懂!她们怎么能成天价什么事也不干,光是混日子,生活的伴侣,却坐在那儿像个洋娃娃似的什么事也不干,专等机会跟丈夫吵架消愁解闷。 契诃夫

26、“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卡尔·马克思

27、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 康德

28、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苏格拉底

29、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430333.html

    上一篇:窦娥冤的观后感

    下一篇:安全防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