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生心德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异地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借读生心德 第一篇

评语: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选题,既抓住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又从具体的调查研究出发,不空发议论。报告的阐述也很清楚,从背景、方法、数据到结果都很清晰。研究有几个不足的地方:①没有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②既然知道异地借读生的学习焦虑两极分化,应该讨论调查数据的分布情况;③访谈没有原始记录的支持;④统计分析不规范。如果你们愿意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同时征得问卷的作者同意你们用他的问卷的话,可以修改后投稿。

A survey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non-local students

异地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借读生是我国教育体制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当今我国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教育供给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产物。他们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行为特征.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借读生是指学籍保存在录取学校,通过一定的手续在另一个学校寄读的学生。从借读生的借读动机上,国内学者把借读生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一是考试升学型。这些学生希望借助于借读学校优越的教育条件,考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二是异地借读型。这类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在家庭居住地以外工作,他们把子女带在身边,送入当地的学校接受教育。三是转换环境型。因为种种原因,在原有学校学习状况不太理想,或者与学校、同学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不得不换一个学习环境。从当前研究来看主要是以考试升学型借读生为主,这是内地很多地区的特点。而在沿海较为发达的地区,以广州为例,还主要以异地借读型借读生为主,异地借读生是新时期的产物,其不同于考试升学型的借读生。异地借读生的来源主要是涌入城市打工者的子女,伴随着部分城市打工者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他们的配偶和子女也相继进入城市。同时,在城市打工的生活中使他们一是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惜重金送子女入学,甚至有些打工者专门接子女来城市读书,从而形成了不少借读生。对异地借读生而言存在着多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环境的适应,老师的忽视,同学的漠然,家长的无暇顾及等等不利因素必然会影响异地借读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提了10条心理健康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

1求。很多学者根据心理健康的标准把其加以量化制定出衡量心理健康的心理测量表。大多数相关研究都采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教授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量表)该量表也称焦虑测验,适用于小四――高三的学生,它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分量表的得分可以转化成标准分。

一些教育工作者经实践观察并结合理论分析指出异地借读生身上存在着以下1 王登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几个主要问题:基础知识差、心理素质差、不良习惯多、家教系数少和不稳定性强,但对异地借读生心理健康的分析较少,也没有人做过此方面的实证调查研究。对考试升学型借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都做过较深入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詹晓玲采用 MHT量表对以考试升学型为主的借读生作了调查与分析,从调查结果上得出借读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取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借读生比正取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我们也借用MHT量表对异地借读生和正取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求为异地借读生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天泽中学(私立学校)初中部为对象,从215名异地借读生中随机选取46名,同样从320名正取生中随机选取46人与之进行比较。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问卷92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92名被试进行测试诊断,并用SPSS1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合测试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进行深入了解。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结果如以下表格所示:

1.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比较(焦虑总分76。5)

2.在总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

表2 借读生与正取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借读生心德】

人中有5人有焦虑倾向,占总人数的10.87%,而异地借读生中有9人存在焦虑倾向,占其总人数的19.57%,比正取生高出8.7个百分比,通过检验其Z值为3.00**,说明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与表2中异地借读生焦虑总分明显高于正取生焦虑总分的结论是一致的,说明异地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取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表2可以看出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自责倾向这三项中,异地借读生和正取生两者相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异地借读生中在这三项中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正取生,其余五项两者没有显著差异。以下我们将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学习焦虑倾向

在学习焦虑方面,异地借读生明显高于正取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异地借读生多数基础较薄弱,有不少异地借读生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当地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设备一般比较差,所以学生的总体水平也不高,来到大城市与本地的学生相比,更能体现出两者的差距。学业的差距促使部分借读生对学习表现出更高的焦虑。二是:家长的期望较高,对于多数在外地辛苦打工的家长来说,之所以把儿女接到大城市来读书并不惜重金,无非是想子女能够把书读好,不要再像他们一样做些辛苦的体力活。这种父母殷切的期望使得异地借读生更觉得学习的压力很大,感到学不好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比之正取生体现出更高的学习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焦虑方面,异地借读生群体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即一部分借读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焦虑,在46名被试异地借读生中有10名学生学习焦虑为9分。而另一部分异地借读生则表现出很低的学习焦虑,甚至有个别不存在学习焦虑。在被试中有4名学生学习焦虑为1分,1名学生为0分。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上所述有些异地借读生学习焦虑较高。另外,在天泽中学还存在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学习成绩较出色的学生,学校可以允许其参加本地的中考,为此就存在不少异地借读生为之而努力,唯恐自己学不好而丧失机会,同时亦意味着大多数的异地借读生没有留在本地参加中考的机会,也就是说多数异地借读生要想参加中考就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考试。这就造成了不少借读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态度,好多学生都不愿意回家乡参加考试,觉得读完三年级就不再读了。此外,也与其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经了解,这部分借读生的家长多数都是在为生计而奔劳,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且少数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学业感到很失望,进而也不抱什么希望。教师对这部分不能在本地参加考试的借读生也常常是不管不问,只要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都任其发展。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不列入对教师的评价,似乎他们成绩的好坏都与教师,与学校无关。异地借读生本来基础就薄弱,再加上这

几方面的不良影响,使得这部分异地借读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认为学不学都没所谓。因此,导致这部分异地借读生学习焦虑的分值较低。

(二)、孤独倾向

与正取生相比,异地借读生是相对孤独的一个群体。异地借读生,特别是跟从父母来城市读书的学生,一般刚到学校都存在着语言上的障碍,影响其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再加上自身学业基础的薄弱,家境不好,更使得他们不愿主动与同学交流,以免遭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另一方面,教师对多数异地借读生所采取的不闻不问的态度也使正取生在有意无意中疏远他们,使他们感觉不到老师的爱和集体的温暖,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归属感的丧失。他们已从家乡走了出来,已经不属于他们的家乡,然而因为他们的学籍又在家乡,使得他们得不到本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似乎成了没有娘的孩子,从而常常以孤独为伴。这种内心归属感的丧失更促使部分借读生迫切的寻找属于他们的集体,在群体中找到心灵上的归属,往往共同的处境是他们同病相连,形成了一些小团伙,这些小团伙具有极强的团体性,并和班集体有了一定的距离,常常是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的群体。更有少数异地借读生转而同社会上的无业不良青少年结识,因为其认知水平低,自我控制力差,社会阅历浅,往往导致他们的行为上的问题频频出现,令人焦虑。

(三)、自责倾向

异地借读生的自责倾向明显高于正取生。所谓自责倾向就是指在对事物的归因过程中,总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的评价自己,自我鄙视,自我轻蔑。一方面,与正取生相比,异地借读生在学校里较少的得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关爱,又因为自身学习的基础不好,家境一般也很差,渐渐产生自惭、自卑、自暴等心理。另一方面,异地借读生家长们殷切的希望与现实的差距已使他们常常感到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从而产生自责、烦躁不安等心理。还有一部份异地借读生的家长由于本身知识水平较低,总体素质不高,在对其子女的教育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更多的是辱骂甚至殴打,而不是耐心的教导和鼓励。本身在学校中就找不到信心的他们在家长们的呵斥下更感到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内心更加的自责。从而造成了异地借读生的自责倾向较高这一统计出来的事实。

异地借读生这一群体存在的问题与特殊性的表现,使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成长受到严重阻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使这群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同时,异地借读生心理的不健康亦会影响到与之同学的正取生,从而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改善对异地借读生的教育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四、建议性措施

异地借读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要想处理好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可从户籍改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入手。

(一)、户籍改革

目前我国户籍管理体制还处在不完善状态,异地借读生学籍的限制是其派生问题之一。对此,政府必须进行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以解除学籍对异地学生的限制。只要有相对固定的居所,符合上学的条件,都可以进入学校读书,而不管是本地生还是异地生。使学生的学籍可以跟着学生的转移而转移或从根本上打破学籍的限制,无论学生的学籍在哪里都不影响其所在学校的学习、考试和升学,把学籍呈开放状态。以此来消除异地借读生心理的压抑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这个问题解决了,对异地借读生的教育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管理就更加得心应手,学校的教育水平也会有新的提高。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异地借读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的借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家咨询和教师个别辅导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重在预防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在学校教育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预防。

【借读生心德】

1、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异地借读生同正取生一样,都是处在学龄期需要学习知识的儿童,都是教师授课的对象。不能只因为学籍的所在地的不同就把其视为“借读生”从而另眼相待。班主任及其他老师都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目前,教师把两者明显区别相待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着。“教师被喻为红烛和人梯,然而在教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自己’‘嫡亲’的学生之时,却在借读生的教育中扮演着‘继母’的角色。任借读生自由发展,实在管教不了便扫地出门,这种现状必须改变。”2作为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应该把异地借读生同正取生同等对待,而且更应该给予需要帮助的借读生更多的爱心,以不愧为“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2、发挥特长,开发潜能

一般来说,异地借读生的学业基础都比较薄弱。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并帮助他们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发掘他们的潜力,并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异地借读生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热爱劳动,不怕吃苦,自理能力强等方面。对这些优点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并提供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优点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失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逐步走向成功。【借读生心德】

3、动员集体,营造良好班风

良好的集体气氛对异地借读生心理健康的成长非常重要。异地借读生之所以会形成一些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的“小团体 ”,多数是因为他们在班集体中找不到归属感,感觉不到班集体的温暖。面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发动异地借读生参加集体活动,尽量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正取生正确看待借读生。儿童由于自身认知能力不足,常常只会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正取生对异地借读生往往会产生看不起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嘲笑,辱骂等。对此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及时地加以制止和引导,使正取生意识到异地借读和他们一样都是学生,彼此都需要尊重与关心。温暖的班集体会使异地借读生体会到集体的凝聚力,意识到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并逐渐把自己融到班集体之中,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并享受到班集体的快乐。

【借读生心德】

(三)、家庭教育

据了解,异地借读生的父母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多连初中都没毕业,整天又忙于生计,根本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其父母大多不懂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粗暴,缺乏耐心,甚至常常打孩子。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一起分析、探讨异地借读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经常给家长们一些教导孩子的方法性指导。使家长们不仅意识到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而且自觉地运用2 甘诺,张春亮:《借读生心理分析及其教育管理对策》,《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第2期。

《家访心得体会》
借读生心德 第二篇

《铸师魂,进万家》家访体会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曹翠红 家访是一门教育的学问。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我家,面对面好尴尬,一会烟,一会茶,一提表现就害怕,老师一走准挨打。这是八年纪学生内部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一直以来,老师家访似乎就是上门告状,它无形中成了学生和家长“心中永远的痛”。怎样解决这一个师生之间心中的痛?我想师生之间必须先搭起起一座——心桥。改革和更新传统的家访,探索家访工作中的新思路、新途径,从教师为家访“烦恼”、学生害怕“告状”和家长“埋怨”家访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桥。想起当初接到家访这个任务时,让我感到压力很大,同时也让我感到有些害怕,在我心中有种冲动不想去做;但我知道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知道这是这个责任,我必须去完成。确实这家访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一可以了解孩子的个别情况,兴趣爱好等。二可以了解一些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并且我们老师又能与孩子建立更亲切的关系„ 我们班的彭宇是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可又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随便说话不注意听讲和同学打闹是经常的,最严重的时候曾经发生过,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回头一看发现少了彭宇,位子上空空如也。门是用布挤着的并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出去。原来他和我玩起了捉迷藏,全班同学都冲我笑。班里视野里没有他,但是我根据他平时的所作所为猜想到他藏在我的讲台前面,我故意把粉笔盒推翻

撒了他一脖子,引起全般同学的嘲笑,他红着脸回到了座位上老实了半节课。那一次课后我找他谈了话他跟我承认了错误。可以后并没有发现他有多大的改正,虽然以后也因事情的大小问题谈过几次话但收效也不是很大,今年学校布置了任课教师的家访,我选择了他家,家访之前我首先找他谈了一次话,他先是对说父母经常不在家,忙于生意上的事,又问我上他家要跟家长谈那些内容先透露一些给他,他好事先跟家长打个招呼,接着又跟我保证一定改正在学校所犯的错误,能不去他家就不要去了,反复问我为什么非要去他家,并说我比以前好多了自己的毛病自己能改。一副语言颠三倒四但又非常诚恳的样子,和班上平时上课 时的表现完全是两个面孔,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很怕家访的学生,我和他讲:首先这次家访不是给你到家里告状,主要是和家长沟通一些情况,了解一些家庭背景,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责任情况,介绍一些学校教育方式和学习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情况,一分为二的介绍学生再校表现,各找出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需要帮助和提高的地方和方法,和配合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我可以保证不会出现你们顺口溜那样的结果,“老师一走就挨打”。彭宇听我这样说好象勉强接受了可以上他家进行家访的样子。也经过这次家访我才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真实的彭宇面目。

彭宇是个借读生,家在安徽,父亲母亲是做卖菜生意的,他还有一个姐姐,在本市上中专,在安徽老家由于教育的地区性差异和办学的方式不同教育的手段不一样,在加上父母长期在外面做生意家里只

靠爷爷奶奶看管,彭宇有一身坏毛病,从小就交了坏朋友旷课打架是经常的事,上课说话捣乱是家常便饭,老师对不听话的学生也有时是拳打脚踢,师生关系随便又紧张,互不负责任,学校因故停老师的工资,老师就罚学生的钱作为工资,彭宇有时竟敢和同学在老师下班的路上,用棍子和砖头偷袭老师。在老家时因为表现极差学习又不好,蹲过两次班,后来发展到学校开除,当地没有学校敢要的程度。在老家时彭宇最怕的就是老师到学生家里告状,罚钱。每年春节父母回家都是听完爷爷奶奶的告状要挨一顿父亲暴打,而姐姐则经常被表扬。从小的告状挨打使他对家访产生了逆烦心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担心,姐姐和他来到父母的身边借读。他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对孩子还是比较关心和负责的,到郑州后认为教育环境变了,教育方式变了,父母也在身边了,彭宇较之以前还是进步了不少,对郑州的教育方法、环境和学校条件很满意。对彭宇要求比较严格,由于脾气比较暴躁看到彭宇有不对的地方就是一顿打,也经常教育他知识的重要性,并用现身说法教育他,说:自己就是因为知识不够用才去卖菜很辛苦,有时还做亏本生意。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改变生活质量,甚至改变生意内容,有文化有知识我们是不懂知识我们其实就是个收破烂的。还具体的举了几个生意当中的例子。我也了解了一些家里的其他情况,如家里的经济收入、每个月的开销用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孩子在家的表现、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方向希望、沟通情况、提供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情况等等。在说到学生在学校时我看到彭宇不安的看了我一眼,似乎进入了实质性的关键问题,当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和彭

宇打了一年多的交道,自以为挺了解他的,看来我还是挺片面的了解了一个学生,没想到彭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和进步,主要是地方变了,教育条件和环境变了,而是彭宇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谅家长的用心和不易了,知道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的责任了。他现在的表现较之以前确实像父亲和他自己说的那样,有很大的进步了,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为了学校和家庭的期望还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大毛病改了再改了小毛病就更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断进步才是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论年龄你在班里是个兄长,应该拿出兄长的样子和自尊、气度,做一个好的榜样和带头人,用行动和事实说话你是一个兄长。我既肯定了他的进步,又给了他暗示和鼓励,即给了他自尊又给架到一定的高度,给他面子和反思的空间、让他体谅老师良苦用心,也给他今后改正错误的要求进步的余地和机会。家访结束了彭于把我送的很远,路上我问他会出现顺溜的结果吗?他笑了,肯定的告诉我不会!并诚恳地告诉我今天我要写点东西今后给你 。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恩格斯也曾经指出:“ 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

如果孩子们自认为目标不可能达到,就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方向。所以,要争取家长的了解到这一点,并从生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加以扩大,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壮成长。方法:家访前的准备。想几条学生的优点,并要有具体的事实。让家长听了高兴,学生听了感激,为以后的教育铺平道路。

家访有这样几个好处:1、要想达到家访的目的必须精心设计家方案,尤其在方法和目的上多下工夫。2、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关系,首先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3、通过家访必须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把潜力释放出来。为了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争取家长的配合。因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基地,学生的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而且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交友情况,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通过父母这个渠道。4、通过这次家访不可能就解决了学生的上课问题和一切毛病,这只是和学生建立的一种和谐的关系,是今后进一步教育帮助学生的契机和良好的开端。

《考试心得》
借读生心德 第三篇

我的五年环评工程师考试

——献给多年未过的环评人

从2011年8月份揭晓成绩,10月底在北京北安河培训基地参加了评估中心组织的登记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接下来一直在等省人事考试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尚未取得该证书,更别说登记证书了,可知不仅是备考需要耐力,考过了也同样需要,谁让咱碰上这坑爹的年代),然后将上述2证及相关资料寄往评估中心办理登记手续,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取得登记证书。

考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多年来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考友们的鼓励与支持。我2007年3月在环评爱好者和环评吧等论坛注册,但很少登录,一是工作比较忙,二是总感觉自己没什么话说。成绩揭晓那天,我终于忍不住有话要说,一时兴奋写了篇帖子到深夜,有些朋友已经看了,希望我写些经验之类的。由于考试过了,也放松了许多,经常在网上转转,把凤珠姐的考试心得下载来看了,总结得很细腻,觉得她确实付出太多太多,相比自己而言,很是惭愧。她写的主要是从一个外行考生的角度来对这个考试的领悟,我主要从真正的环评人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由于本人文笔有限,也借鉴了一些她的写法,请凤珠姐谅解。当然是有交集的,因为幸福总是相似的,没过的才各有各的心酸,她写过的我尽量不重复,今天把我的一点考试感想与还在奋斗的环评人们共同分享,只是作为她的补充。

因为我是个地地道道的环评人,对非环评人可能没多大参考价值,请谅解。我这次要说的不是考试资料或考试秘笈,只是我个人参加这个破考试5年来的感想或经验,但愿对部分人有用,哪怕只有一条,哪怕很少人。

(一)5年考试经历

我2005年环境工程硕士毕业,一直从事环评工作,2007年才具备报名资格。自2007年开始环评师考试,历经五年于2011年终于通过了环评工程师考试。2005和2006考试相对简单,很多同事考过,且没过的都卡在案例。

2007年案例意外通过。我也没打算一次性通过,准备放弃案例,结果案例却得了84分,方法倒因为差3分败北。现在想想,也许是因为一直是从事这个行业,接触到的案例行业类别也还行,经验不太丰富,不敢写的太多,只是问啥答啥,没敢深入作答和画蛇添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得到这么高的分数。

2008年方法继续悲催。由于前一年度案例顺利过关,自己放松了警惕,麻痹大意了。其实技术方法也是很难缠的主,看了很多通过的朋友,分数都不太高,100多几分的偏

【借读生心德】

多,这就说明这门课程本身就很有难度。考前接了个号称十万火急的项目,要赶在五一之前送审。结果没怎么看书,考前看了一周,由于工作原因只有这么多时间看书,环评人都懂的。看书还在挂念这该项目,总之不能安心看书,虽然五一就不上班了,结果成绩依然名落孙山。方法差5分,继续悲催,成绩全部清零。

2009年案例败北。接了个特殊的项目,基本都是每周一出去,周五回来,持续了近2个月。4月底还在北京开该项目评审会。经过2年的考试洗礼。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当时真不想去考了,后来自己想想,自己是干这行的,早晚要考,能过几门算几门吧,还是拼了狠劲看了一周书,啥都不做的那种,除了吃饭就是看书,看累了眯一下,睡醒了继续看,没有白天和晚上。这次的策略重点放在技术方法,特秫它,案例只能靠老本了,教材太厚,实在没有时间看案例了。成绩出来后,居然过了3门,案例意料中差5分败北。

2010年案例依旧。当时听说可每年报名考4门,2年内全部通过,本想也那样报考,毕竟清零了挺可惜的,考试已磨灭了对考试的自信。考试依然是那么变态,一切照旧,不同的是这一年,在单位收获零蛋的大环境下我也未能幸免,仍以5分告别“十一五”。成绩再度清零。

2011年幸运之神终于眷顾。经过上述2个轮回,信心基本是跌至谷底。今年从一开年就运气较好,具体就不表了,反正得到了很多。当时就想,是不是幸运女神找我来了。今年再努力一把,看能不能把环评师给冲过去。工作依然很忙,平时看书是很难的,而且也不系统。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我不赞成环评人太早看书,因为如果中间间隔几个项目环评后,基本又忘得差不多了,也许还真得靠突击(这个也许不适合别人哈,反正我每年都是这样复习的)。5月份完成一个部审项目,刚好有个空档,考试即将来临,跟领导请假了2周。这2周时间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以接送老婆的名义去她上班的大学成为借读生,吃喝拉撒都在学校,早出晚归,手机只当闹钟用。8月份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成绩揭晓,听完最后一门75分,一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这时候才感慨万有引力原来真的存在。

年底了,单位该总结了,个人也该总结了。面对今年这么好的运气,实在找不到合理理由,莫非是去年老家盖祠庙尽了点绵薄之力积了点阴德。(大家如果有机会去寺庙游玩,还是拜拜吧,o(∩_∩)o)。然后就是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感谢大家,谢谢!【借读生心德】

(二)考试感想

1.考试动力——不能挂靠

2.重拾信心——考试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3.善于总结——注重总结和复习方法

4.答题技巧---区分考试与实际工作的差异

1.考试动力

环评人考环评工程师,不像外行人考证那么纯粹为了考证挂证,因为大多数环评单位是没有挂证费那么高,目前大部分已有环评单位自己的资质能保住,有些单位有象征性的补贴,甚至有些单位一分钱都没有。但这不应该成为环评人不愿考试,或消极怠工的理由,因为在环评单位很多工作,或多或少会与环评工程师挂钩的,如提拔、评职称或其它,总会设置些门槛,对于环评人来说,真的伤不起。再说,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不能署自己的名,或多或少有些遗憾!不是项目负责人不用担责只是个无奈的托词而已。看到周边的同事一个个考过环评工程师,特别是后辈的同事通过了,这种无形的鸭梨环评人自己清楚。鸭梨变动力,动力变能力,证明能力之一的就是证书。

2.重拾信心

关于考试难度,虽然越到后面考试难度越大,但也不是没人考过,尤其是非环评人员都能考过,环评人还有什么理由考不过呢!尤其工作多年的环评人相对来说更有优势,相对从没做过环评的考友来说,环评人更应有信心。

虽然考试这条独木桥很窄,但还是能过人,即使桥不能修宽,练就了本领一样能考过。再说环评工程师今年案例据称是放水了,但我想你必须坚持才能把水放到你的地里,否则全流进了别人的庄稼地,你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3.善于总结

环评考试与工作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以前一直没有体会这么深刻。一直以为工作影响了复习备考。的确,从某种程度来说,写环评确实与复习有些冲突。但如果你写环评的时候能够认真对照教材或者是导则和标准原文,能弄清楚自己写的报告中各类小结论如何得出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速度,仅靠套用模版,那对你的考试绝对有促进作用。

写环评时专家评审和审批时关注的问题有哪些?是否进行过记录和整理总结。对哪一行业的项目主要关注些什么,是否清楚。至少要对自己做过的报告,印象深刻。比如出现频次比较高的有:1)涉及第一类污染物的(主要为涉及电镀的机械加工),在车间排口是否达标排放;2)水电站项目生态基流问题、过鱼设施、鱼类“三场”、库区是否涉及饮用水、是否淹没基本农田及受保护的野生植物、生态补偿增殖放流等;3)公路项目跨越饮用水源地的采取桥面雨水收集系统及事故废水收集池、通过选线避让敏感区

域(如自然保护区)、是否占用基本农田等;4)涉及危险固废的,是否将危险固废和一般固废混合收集贮存;5)涉及烟囱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浓度和排放速率均达标,如烟囱高度未否超出周围建筑物高度5m,则浓度严格50%执行等;6)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城市交通干线大气评价等级均不低于二级;7)改扩建项目是否有现有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是否进行了回顾性评价、“三本帐”是否清楚,等等。8)采掘类的主要是尾矿库问题,溃坝风险、设置截洪沟及排洪设施、渗滤液处理等。如果你闭上眼睛,能根据行业不同说出哪类行业主要关注什么问题,那么恭喜你,案例你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当然这个熟悉的行业类别至少得有6个以上。考试如果碰巧遇到你熟悉的类型,那就再好没有了,至少对你8选6肯定能节省不少时间。当然答题技巧也很重要,这是后话。

说到记忆,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我也没有记忆方面的理论,只是把我自己的方法归纳了一下,名字也是自己取的,如有不对请多包涵:

(1)图片法

对于一些比较难记的表格、框图等大型一点的知识或内容,我比较喜欢用这个,就跟被眼睛拍下来一样,当我需要的时候跟电影画面一样调用,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容易忘记,适合于考前冲刺是强记;

(2)小抄法

这个使用范围比较广,作为环评人,特别是多年的环评人,通过了环评上岗证考试,很多基础知识基本都懂,但有些内容可能没记住或者老忘记,我用的是用一个专门的小抄本,把各门课程相关内容摘抄下来,当然也不是全文摘抄,你自己看得懂即可,简单几个字或者画个图表等等。这个办法的好处就是可以把书读薄,后期的复习直接看小抄本即可。因为经常用到的东西很多都记得了,没必要看书的时候再翻,浪费时间。

此外,写的多了对案例答题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参加过考试的都清楚,案例答题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我经常回头看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错别字,经常词不达意。平时多写写,到时候就顺手写出来了,笔有时也有点灵性。

(3)习题法

这个顾名思义,就是做题了。但不提倡题海战术,因为题目是做不完的,只是用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记忆效果。这里推荐的还是大家都认可的徐颂老师编写的过关XX题系列。对于经常做错的习题要重点标注,分析做错原因,查找相应教材,最好用红笔划出,以利于后面快速复习。关注一些新的考法或者是陌生的题目的注解,有些注解很好,自

己没见过的,用红笔标出。

(4)对照法

这个主要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如锅炉烟囱高度和排气筒烟囱高度必须高出周围建筑物多少米,一个是3m,一个是5m。)放在一起对照对照,把其中的区别看仔细,列表格的形式均可。

(5)背诵法

选择一些经典的案例,如公路、水利水电、采矿等等。找些好的报告也好,或者是导则规范也好,多背一些,也可以进行些默写,多用些专业或行业术语,答题时减少一些外行话,给阅卷老师印象也好些。

4.答题技巧

对于环评工作来说,案例行业类别大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法律法规一般也很少有对照去读;导则和标准及技术方法是经常翻的,但也只是查阅而已,很少会去记住,这个是与考试要求不同的。这就是要分清楚考试与工作的区别,工作时需要用到什么内容,可以翻阅工具书或者查阅导则和标准,预测和计算可以使用软件;考试则主要注重知识的记忆和运用,有些常用的东西必须记住,但不要求预测。

环评师考试有三门都是客观题,大家都是历经考试的高手,对于填涂啥的,这里我就不谈了,只说说案例。

(1)切中得分点

正因为考试和写环评不一样,不需要面面俱到,最好问啥答啥,尤其是熟悉的项目一定不能失手,否则你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片,结果跟题目问的答非所问,如果碰巧你写结论的时候由于写的太快了写成反义了,结果是林黛玉(零待遇)。只要切中得分点就好,最好分条答。

(2)避开陷阱

猜出题人的意图,案例里面有很多陷阱,如果你发现了,知道出题人要考你啥,这个就比较简单。有道验收的案例题,问总量是否能达标,题目中给出了2个数据,一个是污水处理设施处的处理效率,一个是与河流连通的自然状态的生物塘处理效率,这个出题人就考验收到底是考核哪里达标的问题。是污水处理设施排口处的排放量,还是过了生物塘之后的排放量。

(3)举一反三

案例复习难度确实很大,一本那么厚重的案例教材,作为环评人的你不可能把它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43166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