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后感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人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观后感(一)

读《人的教育》有感

在读《人的教育》之前,我本是不知道有福禄培尔这个人,也没有听说过他。在选择书的时候,我看了很多书的简介,而这本书我感觉最有兴趣,于是就开始阅读,在阅读是过程中才慢慢的了解福禄培尔这个人,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人的教育》这本书是福禄培尔以凯尔豪学校为基础写成的,它在当时实际的作用是为捍卫和宣传凯尔豪学校。由于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与封建等级教育相对立的,因此受到了德国政府的镇压。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福禄培尔的教育是得到支持的,但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的教育实践再次遭受打击。可见,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有着重大的关系。国家支持则教育兴,国家反对,则教育败。

这种情况让我也联想到了中国的过去以及中国的现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灭,三国乱,唐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教育受到重视,而再来近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知识分子都遭受严厉的打击,对国家的经济政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教育,再不是像古时候一样想读书而读不成,现在的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一路十几年,我们是在教育的熏陶下成长的,国家的政策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以前就一直好奇为什么要叫幼儿园,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幼儿园是怎么来的。“幼儿园”这三个字是福禄培尔最早提倡的,他创立了一种在当时来说比较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幼儿园”。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又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

福禄培尔所谓的少年期是指学前期的少年儿童,并且他最大的贡献也是在学前教育这方面。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假如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

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他的先见之明深受人敬佩,正因为如此,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

在学前教育中,福禄培尔又认为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要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儿童最初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观察父母以及身边亲近的人的学习获得的,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没有评价对错的思想,所以父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的一面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父母也该对儿童的一些行为表示支持和赞同,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做错了事,要正确的教育,而不是打骂,他们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喜欢提很多奇怪的问题,要对他们一一进行解说,而不是置之不理。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他们的小孩相对的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其实这就是学前教育在发挥作用。父母和孩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家庭的因素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超出想象的关联。有些父母从来不关心孩子的问题,只是负责提供他们吃的,住的,小孩的身体是健康成长了,他们的内心却容易孤独,有些小孩就会故意做错事情以期待能够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这就是父母的教育失败。我觉得父母应该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在平时就有意识的注意一些关于育儿的问题,避免把孩子往错误的方向上教导。

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学生的生命里担当着不可缺少的职位。现在的儿童,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和同学的相处,和老师的相处。在学习中,老师对儿童的肯定与否在儿童的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老师相比较于父母来说,在儿童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他们只听老师的,所以教师对儿童的发展不可忽略。

教育在时代的变迁中也不断的发展改善,从以前的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到后来杜威的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认真的教导,在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想想是谁错的的,并不是说“我是老师,我就一定是对的”,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惟师是从,他们有自己的思

【教育观后感】 【教育观后感】

想,有自己的主张,他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是很多大人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他们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扼杀。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放下身段,和儿童一起探讨,并且平等的对待他们。教育是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仅要交给他知识,而且要教给他怎么去获得知识,怎样去发现知识,怎样去创造知识。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是善良淳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存在着好知欲,现在的教学中,儿童的天性在不断的被抹杀中。很多时候走在街上,都会看到背着大书包的学生,他们顶多三四年级,他们的书包都不是用背的,而是用拖的,一个那么瘦弱的躯体,要背负起那么大的重量,他们都没有了自己玩乐的时间,我感觉他们童年的记忆就是从小在学校接受各式各样的教育,想我们在那个年纪的时候,一放学都是到处跑,到处玩,玩泥巴,荡秋千,和其他孩子捉迷藏,玩老鹰捉小鸡,有的时候看蚂蚁搬家都能看上老半天,现在的小孩哪还有这些时间做这些事情,一早上就要去上学,放学了很多作业,休息日也许还要被爸妈领着去学这个学那个,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只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学校要竞争,要攀比,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不恰当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中一条重要的原则,他要求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不受干扰自然的发展。父母和教师都应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所有其他一切自发的活动都有积极的意义。学校应提供一些环境来满足儿童的自然天性。上次看到一则新闻,是一个小学,它里面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农田,让孩子自己培养植物,还有就是现在的小学都有劳动课,教小朋友们做机器,做模型,做纸工,这些都是与福禄培尔的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相关。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对以后生活的预习。

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借鉴作用,能够给现在的教学启发。关于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这个思想我不太认同。但是我觉得他的“球体法则”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他认为上帝处于圆球中心,以相等的力从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发生作用,我不觉得球的中心是上帝,但是球的中心应该是确实存在一个物体,然后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整体。福禄培尔认为圆球就是统一中的多样性和多样中的统一性的表现,是无限多样性归结到统【教育观后感】【教育观后感】

一性,源于统一性的表现。人必须在多样性中认识统一性,在统一性中认识多样性和个别性,通过一个事物观察另一个事物。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牵制的关系,他们就像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事物一样,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李希贵先生说过,“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见孩子的教育对未来的重要性,我们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

最后说一句,《人的教育》确实给我很大的启示,就算以后我并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我相信这对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会有作用。

家庭教育读后感
教育观后感(二)

美玉无瑕谁琢成,一切都是父母心

省实验中学 生物组 刘志伟

假期时,由于自己准备要孩子,想着看些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在当当网上搜索看到这本书一直连续多天都处于榜首,想着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应该是好的,于是买过来看看,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1.提高爱的质量。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作者在书中引言写到:“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足以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关键,而且明白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教育观后感】

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从孩子的角度看,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孩子在看待问题时自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能会有所怪异,但是那是最真实的,大人需要的只是知道,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有些给孩子看的文章会写到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等”,但经过调查事实上孩子出门时地面上的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的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有几个会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孩子没有成人高,也就没有兴趣看那么远、那么多、那么宏观,那看到的事物和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了。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对待小孩时,很多大人以为小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当这些事情出现时,家长要有礼貌的拒绝,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大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能力的培养过程总,有一个环节必须要有,那就是——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大的研究,

他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会思考,好的阅读能力会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教育观后感(三)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寒假中,我拜读了刘铁芳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但中间刘博士又穿插了一些教育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讲解,所以本书并没有一般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而是洋溢着激情和诗意,处处可见刘博士对教育的用心和关注。

全书一共分为六个主题:一、教育: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二、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三、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四、教学:让„„学习;五、学校:从学园到家园;六、校长: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部分。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现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却被课业负担压得闯不过气来,他们没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了,没时间看自己想看的课外书了,他们没有了自主的权利,成了学习的机器。正如刘博士说的,其实闲暇是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呀 !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学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置身学校生活中有一种紧迫感,自由求知和独立思考于他们就没有可能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慢的艺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成长更多的闲暇与自由,要学会等待,静听花开,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对孩子的关爱与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这本书应该常读常新,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反过来指导、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教育行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有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我们的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法制教育观后感
教育观后感(四)

[篇一:法制教育观后感]

人生碰面临很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怎样决择?在实际生存中,有很多人不能明辨黑白而选错了门路使本身悔恨一生,固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由于这方面的缘故起因,学校为我们构造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付我们来说真可畏意义庞大。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陈诉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法制教育观后感。做这个陈诉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职员,不但云云,他们都是拥有本身美好芳华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报告了本身是怎样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怎样的悔恨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伤。

他们用本身犯的不对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芳华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存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报告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执法意识。遵纪遵法,要学法、懂法、遵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百姓。同时还报告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膏泽。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想把这些原理转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法制教育观后感。这对付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乃至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听完这节课,tǐ上受伤。又例如某某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如果接受不了,他就会怀恨在心,觉得不报此仇难解心头之很。于是,便处心积累想谋害老师。早恋,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如果掉进了早恋的陷阱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放不开的话,那就会因爱成恨,这时的他,就像一只正在发怒的老虎,一举一动,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罪恶,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一些不经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会成为罪恶的“猎物”。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当中有许许多多形形式式的东西。有对青少年有用的,有对青少年有害的。如果青少年缺乏坚强的意志,去抵制不良的诱惑,那么,就很容易回成为不法分子的扯线娃娃。他们让你做一些错误的事情,卖毒品、卖不良书刊、影碟……一些无良的奸商为了赚钱,不顾一切,向青少年推销黄色书刊、影碟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害的东西,使青少年出现早熟现象,做出非法行为。有的青少年从电视上学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觉得非常好奇,于是就想一试。这一试,有可能会引他们踏进警局的大门……

以上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促使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个缀连着一个,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都息息相关。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锻炼坚强的意志对青少年的成长更是必不可少。试想,如果拥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就可以很快地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胡作非为;不会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去做一些反常的事情;拒绝不良的诱惑,还能防止意外的发生。

我们青少年在成年人眼中就是那么的不良吗?各位同龄人,我们要以实际的行动证明,青少年不是枯萎的残花,而是灿烂的鲜花,是祖国的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

[篇六:<法制教育>观后感]

老师为了对我们进行法制教育,今天,组织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法制教育>这部碟片。

这部碟片是讲青少年犯法问题的,这些花季少年,本来应该和我们一样,过着快乐的阳光生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他们有的杀了人,有的抢劫,有的强奸,有的赌博。每一画面都令我们触目惊心,心惊胆战。纵观这些少年犯罪的道路,他们都是一步一步的陷下去的,他们便赌气离家出走;与社会上的小混混到一起;有的抵制不住不良倾向的诱惑,痴迷于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的书籍录像等,最后抢劫,强奸犯罪;有的人仅仅因为一是之努不能克制,就伤害了一个无辜的生命……这其中的教训太深刻了。受了在场法制教育,我深深感到我们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判别能离和控制能力还很弱,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自觉抵制不良社会现象的侵蚀,自觉遵守国家法规,防微杜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45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