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怎么样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江苏理工学院学校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和职教师资培养为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为辅,2008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为大家整理的江苏理工学院怎么样,供大家参考。

  江苏理工学院怎么样

  校园文化

  校训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江苏理工学院校园

  江苏理工学院校园

  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深厚的德泽、宽广的心胸、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说文解字》中“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识渊博,旨在强调通过广泛学习,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以“厚德、博学、笃行”为校训,就是从道德、学业、实践三方面期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实现一种理想的目标。“厚德”突出了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使所学有所落实,强调重视实践的教育理念。厚、博、笃,展示学校厚重丰富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德、学、行,寓意学校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也符合学校“做强做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

  “厚德”、“博学”、“笃行”相辅相成,体现了“德”与“才”的全面要求,“学”与“行”的完整统一。“厚德、博学、笃行”融传统色彩与时代气息于一体,集文化底蕴与学校特色于六言,以此为训可彰显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培养的薪火相承。

  校歌

  齐梁故里,古运河旁,巍巍学府圣殿堂。

  凌波桥畔,行知道上,志存高远意气昂。

  泛舟学海,青春豪迈,满园春色桃李芬芳。

  迎着晨曦,拥抱太阳,求实路上放飞梦想。

  学校简介

       江苏理工学院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美丽富饶的长三角腹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以工为主,理、经、管、艺、教、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和职教师资培养为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辅,2008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等17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职业教育研究院、资源循环研究院等5个科研单位,还设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港中旅酒店管理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学校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8000人。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900人,具有高级职称45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近900人。有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或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70多人次获批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和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校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0多名,还聘请10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全职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具有10多年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2+2”、“3+1”跨国本科人才培养,以及与德国、英国、挪威等境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

  学校始终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应用型高级人才,培训了近万名高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900多项,其中,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等。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重点专业16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群5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1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3门。有省级重点学科(培育点)3个、重点建设学科2个,有省工程中心、省工程技术中心、省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常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工程技术中心6个以及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多家。

  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30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17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等国际检索收录700多篇,在CSSCI源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200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00多部。

  学校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坚持“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经济、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凝心聚力、成就事业,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49207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