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春季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春季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整体法律素质,不断开拓药监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根据**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食品药品监管春季集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安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以“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六进”(即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活动及流动人口、宗教人士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为促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 宣传内容

(一)进一步推进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增强广大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引导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履职、服务发展的理念。

【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二)进一步推进有关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加强《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规范政府行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三)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深刻把握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和内涵,用好法律武器,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进一步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眼于促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针对食品药品领域中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继续深入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推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宣传,增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责任,提高应对食品药品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守法观念的培养和依法信访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

在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探索切合实际,体现食药监管特色的法治文化。

三、 宣传活动计划及安排

1.认真组织全区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集中培训,学习《药品管理法》,培养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2.集中药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系统学习《药品管理法》和实施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继续开展进社区活动,利用社区住宅小区、乡镇集贸市场和集市等群众集中区域散发宣传单、法律知识手册,利用摆设假劣药品鉴别台,教群众如何识别假劣药品,增强维权意识。【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4.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药品生成流通领域集中整治,两会期间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等执法检查活动,通过现场指导、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对各涉药单位进行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从药人员规范管理、守法经营的诚信意识。

5.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月活动,制作悬挂宣传横幅、宣传单和展板等宣传材料,在乡镇逢集时,人员最集中地段,摆设宣传台,提供法律咨询,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制意识。

四、 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列入目标管理,并结合实际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要结合“六五”普法教育,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宣传。

(二)注重实效,服务社会。要紧紧围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结合群众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把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教育群众。

(三)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展以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为重点的“法治六进”活动,促进法制工作向纵深推进。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以案说法,阐释法律知识,警示违法后果,提高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

(四)创新工作观念,适应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注重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总结法制宣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推动法制工作。

篇二: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宁波市北仑区“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分解

【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篇三: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2016食药监局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治建设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能力,深化依法行政长效机制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法制监督力度,积极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制度机制。加强行政调解机构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推动行政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职能,立足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合法权益的根本宗旨,在监管工作中加强相关调解工作,构建和谐处理争议纠纷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与其他调解主体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

2.建立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结合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相应的行政指导工作制度。通过逐项梳理行政权力和执法依据,寻求行政指导的具体领域和空间。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走访约见、规劝提示、信用公示、警示告诫、行政建议等方式,将行政指导贯穿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全过程。

3.建立推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工作制度。以合法、规范、实用为原则,探索实行食品药品监管行政处罚执法案例指导工作制度,开展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指导和评析研讨活动,定期收集、整理、分析、研讨、通报指导性典型行政处罚执法案例,指导食品药品执法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疑难复杂及共性问题。

4.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切实把执法考核、执法责任追究与执法人员的评先评优及晋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落实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5.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认真执行《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与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和行政绩效管理的融合,加强行政权力库和法制监督系统深化应用的建设和管理,切实做到网上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覆盖所有权力事项、覆盖权力运行事项全过程,并实现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

6.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工作,重新梳理行政审批项目,健全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告知、救济、监督、投诉等环节的标准、条件、权责、时限等制度规范。加强行政许可窗口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方便群众办事,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形象。

三、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7.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分解。结合当前执法工作任务要求和机构人员情况,将行政执法责任科学分解到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层级清晰、量化具体、流程科学,每项工作职责、工作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8.规范行政执法,改进执法方式。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文书的统一规范制作,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说理工作,确保公正执法。推行行政执法证据格式化。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加强源头治理和市场监管,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有效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在执法中尝试推进说理式执法、行政指导、行政监管劝勉、突出问题约谈、重大案件回访、行政调解等非强制手段提高执法效能。

9.继续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和适用规则,严格落实行政裁量基准制度,进一步保障行政处罚行为的公平适当。

10.坚持实施法治惠民工程与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各单位要在便民服务、权益保障、办事公开等方面确定本单位的法治惠民项目,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

11.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司法监督,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鼓励新闻媒体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实施监督。大力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12.加强依法行政监督考核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评议,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执法监督检查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

13.做好行政应诉工作。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案件,依法积极应诉,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主要负责人应当主动出庭应诉。

五、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4.进一步推进实施法律“六进”工作。针对食品药品企业法定代表人,生产、质量、经营负责人,执业药师、生产、检验、销售专业人员等直接关系食品药品质量的特殊群体,采取适当形式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深入街道、乡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普法宣传日、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周等形式,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普法作用,向公众普及和发布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和信息,努力使全社会和普通老百姓更多的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15.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2016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强化学习宪法、公共行政法、食品药品监管专业法、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以及反腐倡廉法律知识,至少组织一次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和两次领导干部法制培训讲座。以提高执法能力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执法人员每人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学时,自学法律时间不少于30学时,其中公共行政法不少于10学时,食品药品监管专业法不少于15学时,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不少于5学时。加强行政执法交流,组织一次案例分析及执法交流会。

六、完善法治建设组织保障措施

16.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要统一领导、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带头依法行政,督促和支持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切实承担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17.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切实加强法制机构建设,落实法制人员编制,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确保其充分发挥作用。

篇四: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2016法治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所谓法治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形成和积累的对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的群体性观念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体现民主和法治精神的法律规范、制度、组织机构、设施等构成的法治生活的整体。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在“四五”普法期间,就提出了以法治文化为引领,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市走出了一条高起点、有特色、重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然而,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的法治文化建设,破解法治文化建设的难题,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方向,日益成为一个亟需研究和探析的课题。

一、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特色

南京是全国较早提出法治文化并积极培育法治文化的城市。尤其是“五五”普法以来,全市勇于创新,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视文化的融入和渗透,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理论先行,法治文化建设理性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人们对文化的本身,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对法治文化的理解更是莫衷一是、无花八门。法治文化建设无现成的经验借鉴,针对这一状况,南京从2016年开始,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了以“依法治市与政治文明”、“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法治问题”、“法治文化与法治城市建设”等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和论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的研讨,进一步厘清了法治文化的内涵外延,统一了认识,廓清了思路。强烈的共识为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16年5月,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南京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宁法宣[2016]1号),这是全国较早出台的法治文化建设专门性文件,重点阐明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南京还专门举办了“法治文化建设”论文征集活动,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论文280多篇。也正因为良好的理论支撑,使南京的法治文化建设做到了定位准、理性化。

(二)注重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品牌化。“二五”普法以来,南京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普法先进城市称号。随着“六五”普法的强劲实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明确提出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实效上和品牌创建上全国领先,以此促进城市法治化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实现南京“全国普法先进城市”五连冠。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南京市作为江苏唯一五次被确定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的省辖市,要想继续种好“试验田”、当好“先行官”,就必须在“抓重点、抓特色、抓品牌”上有所作为,必须从法治文化品牌创建上寻求突破,发掘、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征、南京特点”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为使南京成为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示范区奠定基础。为此,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通过深入调研,组织论证,于2016年2月出台《关于实施“六五”普法品牌建设“百花齐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六五”普法期间,全市普法品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出100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品位的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其中创建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20 个,市级项目70 个,打造出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使南京的“六五”普法工作更具魅力并充满活力。经过两年多的打造,目前,全市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呈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的生动局面。

(三)突出发展,法治文化建设全面化。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我们强调一体化运作,将法治文化作为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来抓。把法治文化建设列为“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既强调法治文化保障城市发展的作用,又注重法治文化自身的发展;既要求“法制宣传教育铺天盖地”,又要求“法治文化品牌顶天立地”;既强调法治文化的内在理念引导,又重视法治文化的外在有形建设;既强化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项目化”管理,又突出对重点品牌项目的扶持力度。全市建成了“法治文化社区”、“法治文化广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等一批法治文化基地。我们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讯公司合作,在全市开通了800万手机用户短信普法活动,其成效和影响被《人民日报》“新政点评”栏目进行了专题评述;还积极实施“法治与青奥同行”行动计划,办好每月的“18”法律广场和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月等大型活动,促进法治文化在市民中的广泛传播。

二、当前我市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南京的法治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必须清清醒地认识到,法治文化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培育法治既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心” ,不能将法治文化建设碎片化、片面化和过程化,特别防止当前存在的几种不良倾向。

(一)过分强调阵地,法治文化建设简单化。法治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李林撰文认为,法治文化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方式三个层面。 笔者认为其包涵法治精神意识、法治规范制度、法治行为方式和法治物质载体四个方面。 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制度性文化建设与观念性文化建设的结合和互动。 但是,有的地方对法治文化理解简单化、机械化和泛化,对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不够,将法治文化与等同于法律文化 。有的在对法治文化的认知上还存在肤浅和迷茫,将法治文化建设标签化。仅强调有形的阵地建设,片面地认为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法治文化的阵地建设,忽略了法治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涵;有的直接将法治文化建设等同于城市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只贴上法治文化的内容,甚至将所有涉法性事务和活动都打上法治文化建设的标签。 从实证的视角看,法治文化建设在地方的实践绝不是搞几个标语、雕塑或广场等形式层面的东西,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二)过分注重形式,法治文化建设表面化。有些地方和单位的法治文化建设既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似乎也没有明确或清晰的目的和目标,今天弄一个法治文化广场,明天搞几场法治文活动。内容尽管丰富而驳杂,而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大都停留在形式层面,浮于工作的表面。有厦门同行撰文指出,有的地方和单位法治文化建设缺乏地域行业等“个性”,要么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脱离实际、舍本求末、上下一般粗,或者重一般活动轻法治实践;要么,法治文化建设“老瓶装新酒”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千##第1篇律、满足于搞几次法制宣传咨询、开展几次文化活动、印刷几本宣传册,工作缺乏时代性、“个性”和长效性。 我市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确实也存在这一过分注重形式的形式主义现象。有些所谓的法治文化载体,如有些地方的法治文化宣传队、法治文化宣传中心等只是挂了一个法治文化名称而已,缺少真正的法治内容和工作抓手。

(三)过分注重评先,法治文化建设功利化。工具主义思想也是法治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有些地方将法治文化建设当做一种权宜之计和过场性活动,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机关部门和领导的检查和评比,做完了也就束之高阁,并没有深入而可持续地将其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做。有的地方为了迎接检查和搞评比,工作重复开展、活动重复组织、阵地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比如,有些地方和单位仅仅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来做,敷衍应付,缺乏论证,忽视法治文化建设的群众性主体地位,将法治文化场馆设置在偏远的地方,一年也来不了几个群众参观;还有的地方将法治文化基地建在不对外开放的单位内部,大门长年森严壁垒,不对外开放,失去了法治文化全民性的应有之义。

三、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南京市的法治文化建设由单纯的“文艺化”、“活动化”逐渐向“有形化”、“多元化”方式转变。随着法治城市建设的加快,全市将法治建设工程作为“三大工程”之一,与综合改革工程、党建创新工程同步实施。近来,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又提出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这些都为今后的南京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贴近百姓生活,推动法治文化的生活化。法治文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治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 最终实现人的法律素质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得以确立。当前形势下,法治文化建设一定要紧贴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把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南京不断推出特色举措,突出群众性、广泛性、深入性,让法律与群众“零距离”,实现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深化。全市以“法律人在行动”为依托,积极打造“法律学堂”、“法治讲堂”、“法律夜市”等与群众“无缝对接”的法治文化传播载体。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开发制作法治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环保袋等产品,广泛传播法治文化。全市还组建67个法治文艺团体和法治文化创作队伍,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参与者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

(二)弘扬城市精神,推动法治文化的场景化。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 其中,法治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重要构成要件,涵盖了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等内涵。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将这些法治精神通过一定物质载体、有形手段表现出来,实现从内在的城市精神到外在的法治文化,再从外在的法治文化到内在的法治精神的互动。近年来,南京市建成花神庙法治文化社区、和平法治文化广场等40多个法治文化阵地,将法律知识通俗化,法律规范直观化,法律历史形象化,法治内涵具体化。

(三)把握文化本质,推动法治文化的艺术化。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文就是花纹一类的饰物,化则是改变的意思,那么文化大概就是用美好的事物去教化和改变人。因此,文化的最本质的品质应该是真、善、美。法治文化建设要想从“共性”走向“个性”,必须 “接地气”,也就是要积极萃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从而依托地缘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南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有大量有益成分值得汲取。法治文化完全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滋养,形成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六合区把法制宣传与当地农民画有机融合,创作一系列法制农民画作品,成为南京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秦淮区将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和普法内容相结合,首创了独特的法治皮影戏,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浦口、栖霞、鼓楼等区还将法律故事、法律格言、法律知识,以书法、摄影、剪纸、连环画等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表现,让人们在审美中感受法律的熏陶。

(四)遵循传播规律,推动法治文化的现代化。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制宣传阵地正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单向性向互动性、静态性向动态性、纸质性向电子性等发展。法治文化建设更要与时俱进,善于开发新颖的传播形式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QQ群、楼宇广告、户外电子显示屏、公交地铁移动TV等现代传媒,不间断地刊播法治故事、法制警句、法律格言、法制动漫、微电影,开辟以学习网站、网络论坛、法治网游等为代表的新阵地,推动法治文化的密集传播,占领现代传媒正能量舆论传播的“制高点”。近年来,南京市注重现代电子传媒的宣传优势,围绕“宣传渗透、交流指导和检查督促”的功能定位,建立了“依法治市综合网”、“南京普法网”、“远程教育网”、“公务员学法网”等网络普法阵地,全市部委办局、区和市直属单位160多家建立了相应的法制宣传网站或网页。在公交、地铁移动TV上开设“法治快车”专栏,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制动漫进楼宇活动,促进了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和多元化。

(编辑:华华)

篇五: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宣传标语

法治文化宣传标语

1、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增强宪法观念 推进依法治国

4、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5、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6、增强公民宪法意识 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8、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9、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0、学习宣传宪法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11、增强全民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保证宪法的正确贯彻实施

12、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知识;

13、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1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

16、依法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7、增强法制观念 建设法治政府

18、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速实现奋力崛起

19、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20、高举宪法旗帜 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21、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3、普及法律知识 构建和-谐社会

2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5、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26、推进依法治区,打造平安双清

27、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8、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区

29、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30、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31、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2、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3、学习宪法掌握宪法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4、宣传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35、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36、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37、推进依法治市 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38、实行依法治国 坚持执政为民

3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篇六:食药监局法治文化建设
2016人防办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2016年人防法治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积极参与争创“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活动,深化依法行政、法治惠民、法治文化建设,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促进改善民生、依法保障民权、强化公民法治意识。围绕上述指导思想,现就2016年人防法治建设工作制订如下计划。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机关学法活动、机关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行政人员执法培训和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工作。进一步厘清法定的权力和职责,定期开展法治工作研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推进人防建设和协调解决与人防相关的重大问题,促进人防建设沿着法制轨道科学、健康发展。

二、加强法治型机关建设

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要求,规范行政审批,落实内部监察,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首问负责制、代理制等制度。加强政务公开,畅通监督渠道,提高人防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规范人防执法检查,严格执法程序、裁量标准和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行政执法案卷内部评查工作,规范执法文书和案卷归档。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规定。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参与各种非法活动,积极预防安全事故和公务犯罪。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围绕“六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机关政治理论学习、人防法制宣传橱窗和“5·10”、“5·12”、“8·1”和“12·4”等特殊的时间节点,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两会”精神,学习宣传人防法律法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省物业管理条例》,深化“法律八进”活动和普法宣传,重点做好“法律书籍送农(居)民、法律服务到家庭、法律文化进村居”活动和廉政书法比赛、人防工作进社区宣传活动,着力办好人防网站、人防教育展馆和《日报》及手机报人防宣传专栏、,广泛宣传人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人防的知晓率,进一步营造人防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法治惠民服务

强化惠民理念。把依法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强人防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突出富民惠民便民利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人防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办好惠民实事。一是在人防工程建设与管理上,加强行政指导和行政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建好人防工程,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全面提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群众生活的能力。二是在下基层、结对共建、城市拆迁等工作中,贴近群众,主动了解和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三是拓展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人防法治宣传普及到市区所有社区,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加强法治工作领导

围绕全市法治工作要点,加强法治型机关机关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坚持“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把法治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创建活动中争创一流的业绩。三是进一步深化基层人防规范化建设和街道社区人防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人防特色的新做法、新经验,打造人防法治建设新亮点。四是加强经费保障,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49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