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保护视力色:

2012-10-31 src="alt="" style="border:0" /> 浏览次数:1023<img

【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越来越重要的职责要求。人社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人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关系到民生工作的有效保障。一年多来,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我局努力探索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基本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一、一年来干部培训所做的工作

目前,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共有在职干部1687名。自去年4月份南京市政府大部制改革,市区(县)两级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来,全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干部811人次。干部培训工作围绕局中心工作统筹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了整体优势,提高了培训效能。

(一)党组高度重视,加大培训力度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精神,把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纳入总体规划,把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作为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关键。一是成立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配备干部培训专职管理人员,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培训与使用挂钩的制度。把干部培训和培养选拔结合起来;三是建立完善干部学习档案制度、干部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四是出台相关文件,为干部培训提供政策保障。局“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划目标,并在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干部培训的具体计划,切实为促进工作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二)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覆盖面

我们坚持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其他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统筹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培训。去年底《社会保险法》颁布以来,选送39名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参加人社部和省厅开办专题培训班,为市县两级培养了宣传《社会保险法》的骨干。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人社干部应该在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上带好头、作表率”的要求,着眼“人社干部人人了解,业务干部个个精通”的标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第一个专题安排了《社会保险法》的内容;请人社部法规司芮司长进行专题讲座辅导,对局系统处以上干部进行了普训;按照保险经办机构各险种的业务特点,针对市、区(县)社保经办人员举办四期骨干培训,达到覆盖全员的培训目的。【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三)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灵活

为了强化干部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以干部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干部能力为目标,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将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多层次、多途径对全体干部深入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大胆改革创新,一是积极推行“案例式”、“研讨式”、“参与式”、“调研式”培训方式;二是利用现代科技,以“江苏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南京市公务员学习网”为平台,参加网络理论培训;三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即每年都要聘请知名教授和专家来做专题报告,并组织部分干部到外地进行培训、部分学员到省、市调训,以及到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自主选学,使培训质量稳步提高,培训效益逐步显现。

二、当前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建立后的职能延展,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刚建立的人社工作新需要面前更加明显。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培训多流于形式。一些干部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具体工作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个别部门领导以工作走不开为由,不支持所在单位的一些同志参加培训学习,或干脆让其他同志代替;有的干部认为培训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

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不够高。多年来,我们在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统一的基础教材,培训单位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客观的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碰到什么,就学什么”的状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培训内容相差无几,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些干部感到不对“口味”;教学与实际脱节,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培训效果不够明显。多年一贯制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我上什么菜,你吃什么菜”,学员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培训效果;自主培训班一般是“我讲你听”的形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讨论,不能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不利于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管理考核体系不够健全,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目标、质量、规划的不是很周密,对各级各类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各类干部真正需要哪些方面知识,究竟应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的,以及能否达到等,没有

一套非常完整的预测和考核标准;培训对干部的要求多是停留在一般性要求上,强调自我要求多,监督检查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难以严格执行,影响了培训质量;基层培训管理者专业性不高、师资力量亟需充实、教材设备配置不到位等制约性因素,对培训工作向末端延伸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思考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着眼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落实,加强阵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管理等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

(一)统筹规划,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上,省、市、县(区)三级有统有分、有条有块,因此,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要注意上下衔接,既注重着眼业务工作的需要,又注意着眼各级的具体实际,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在全面部署培训任务、集中办班的同时,发挥对系统培训工作的指导作用,适当预留空间,使各级能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做好深入贯彻落实的工作,既能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又能提高各级自主搞好培训的能力。

(二)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要紧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和重点工作,深化拓展培训内容。一方面要抓好具体内容的设置,组织培训者深入调研,按照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专题、菜单,供受训干部选择,以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要注重创新培训模式,从教的角度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采取讲演、示范、练习、演练、参观、个案研究、多媒体教学、电脑化训练、模拟、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再一方面,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需求,区别培训重点,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设训,因材施教,合理设计培训内容,达到增强培训实效的目的。

(三)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在干部年度考核或述职时,建立“述学”、“评学”制度,坚持干部理论学习的年度登记考核制度,切实将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表现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培养选拔的依据之一,激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解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

(四)加强师资网络建设。通过上级牵线,多方联系,建立一个由各行各业、各部门各高校专家组成的师资网络,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习网平台,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缩短顶层与基层学习掌握新政策、新法规的时间差,减少政策解读的偏差,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准确落实。

【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五)加强干部培训管理者培训。打铁还需自身硬。抓好干部培训工作,首先要培训好抓培训的干部,以形成一个培训管理专业力量,切实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篇二: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力度,制订了《培养选拔跨世纪领导人才工程规划》,努力建立一支职务上分层次、结构上分类别、时间上分远近,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荐贤、对年轻干部作一次考核、对一批年轻干部进行理论、实践、赴外地的培训等十个一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源头、抓培养、抓启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以来,全市提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140名。这些年轻干部已成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骨干。

一、实事求是,正确评价年轻干部

知人才能善任,任人必须唯贤。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选准苗子,党组织要提高识才水平。这当中主要是如何才能正确地评价年轻干部,应着力在三看上下功夫。

化静为动——把年轻干部的优点看实。多数年轻干部上进心强,工作尽职尽力,他们无论参与中心工作还是正常工作,是负责全面工作还是协助某一方面的工作,都追求政绩。他们所实现的人生价值,都希望得到组织的充分认识和肯定。因此,要全面地动态地考察干部。既要考察他们在某一年份、某一岗位、某一项工作中的表现,又要考察他们多年来,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上的表现。充分肯定年轻干部的优点,会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得到激励。

化原则为具体——把年轻干部的缺点看透。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年轻干部的优点比较好讲,对他们的缺点评价比较难,一是不重视对他们缺点的考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评价起来说不清,也说不准。二是主观主义的想当然。因为他们年轻,作风雷厉风行,就说成心情急躁;因为他们阅历浅,就说成某方面经验缺乏,或者是学习不够;因为他们敢抓敢管,就说成有时有自傲情绪,等等。三是多栽花少栽刺,防止把年轻干部缺点说过头,影响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实践证明,用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年轻干部的缺点,既可以防止

笼统和偏见,又能够在使用年轻干部时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更有利于选准人。

化虚为实——把年轻干部的潜能看准。干部的潜能,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内在反映,不易被发现。客观准确地分析评判年轻干部潜能的大小,就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对年轻干部无论是平职交流,还是提拔使用,往往都带培养性的。如果一个年轻干部的潜能不大,使用不当,就会增大干部培养工作的成本。如果及时使用了具有较好潜能的干部,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就实现了人们常说的,也是期望的组织部出效益。因此,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是一个不断考察、跟踪考察,认识、再认识的过程,不能主观臆断,把考察这一个重要环节简单化,更不能因有了一两次考察,就草率地下结论。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主要考察年轻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处理问题、接受事物的敏锐性,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塑性,等等。只有把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全部掌握了,才能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早使用。

【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二、思维创新,大胆使用年轻干部

尽管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步伐没有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各级领导班子又面临整体性新老交替。回顾1984年体改时班子调整的实践,可以说,一批20多岁、30岁左右的有中专以上文化的年轻干部,尽收眼底,他们当中有许多同志走上了乡局级领导岗位,现在也不过在45岁左右,工作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骨干。其基本经验是思想解放,不拘一格,敢于使用。领导班子的建设,如何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有紧迫感,要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要突破影响年轻干部成长和使用的三个障碍。 防止近视——解决人选少的问题。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没有少强调,固然有源头不足(乡局级机关控制进人已多年)、后备干部蓄水池不满等原因,重要的原因是近视,既表现在灯下黑,又表现在看不远,视野不宽,总感到人才缺乏,优秀的年轻干部就更缺了。相反,一些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因不在领导同志视线范围,不能得到及时地培养使用,出现马找伯乐的忧虑。

篇三: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2015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增强基层女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基层女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妇女进“两委”和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民主管理。按照省妇联《关于进行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的通知》的要求,各级妇联通过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市镇(街)、村(社区)女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市妇联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刘展红主席亲自带队深入到7个市、区的镇(街)和村(社区),听取妇联的情况汇报,与基层女干部面对面交流,充分掌握了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的培训情况。现结合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

1、希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在被访者中,绝大部分的基层女干部认为“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事,成功的原因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大部分基层妇女干部希望能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如女村官认为需要学习涉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村务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社区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等;镇(街)女干部认为需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项目管理等知识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希望加强能力培训,树立女干部良好形象。大部分的女村官都认为需要学习掌握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带头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妇女群众中的威信力和被认同度。在调查中,镇(街)、社区女干部最渴望接受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公务礼仪、写作和演讲等方面的培训,她们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自己能够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逐步得到领导或男同志的认可。

**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内容需求情况一览表

镇(街)女干部公务员培训班、中青班、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能力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领导艺术、女性修养、演讲与写作知识等女村官村两委干部任前培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农技知识培训国家涉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农村管理知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农业技术技能等社区女干部村两委干部任前培训、村(居)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电脑知识培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工工作的知识、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个人文明礼仪和修养等。

(二)在培训的形式上

培训时间最好在一周内,培训形式主要体现为四个结合:

1、脱产集训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有些基层妇女干部认为,一般脱产集训每年才参加一至两次,虽然课程安排内容比较全面,但仍未能满足她们的需求,她们希望能结合专题讲座这方式,对某段时间她们最迫切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培训。

2、课堂教学与外出学习交流、专题调研相结合。基层女干部特别是农村女干部最希望走出去,开拓视野,到经济发达地区“取经”,回来后应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来,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发展一套属于自己、适合本地区的管理模式或方法。

3、动态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基层女干部对培训手段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她们希望多采用图文并茂的PPT或动态影像进行授课,增强学习内容的可读性。课后还可设立网络BBS,让学员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交流互动,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使培训更加充满灵活性。【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问到“你担任乡镇政府女干部期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八成以上的调查者认为“能和男同志一样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最成功的”,说明基层女干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她们更多地希望课堂上老师能准备多一些实际案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说。或采用介绍先进典型,让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现身说法的方式,使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市基层女干部在培训形式方面的需求情况表

人群类别最喜欢培训方式

课最希望哪些老师授课?集训的最合适时间

镇(街)女干部讲座、外出学习交流、实际案例分析、PPT或互动授课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8-9月,集训时间最好5天左右

女村官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优秀的女村官现身说法农闲时,集训时间最好2-3天

社区女干部课堂授课与参观考察结合、讲座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领导5-6月,集训时间最好2-3天

二、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主要做法

1、结合集训、轮训等方式,对基层女干部进行全面培训。一是妇女工作业务培训。市妇联每3年分别举办一期镇(街)妇联主席培训班和女中青班,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培训方式采取课堂学习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妇联业务知识等多个方面。此外,各市、区妇联还相继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妇女干部维权法律知识培训班等,加强基层女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在开班期间,有些市、区还安排联欢晚会或才艺表演等,以此加强女干部的联谊交往,培养女干部能说会唱、有干劲有活力的一面。二是村(社区)女干部选前任前培训。换届前,为了确保妇女进村(社区)两委比例,各镇(街)妇联均提前介入,对村(社区)两委女候选人进行系统培训和政策引导,强化女干部参与竞争的意识,提升其参政能力和水平。换届后,各市、区妇联组织新上任的村(社区)两委女干部进行2-3天的集训,内容涉及法规法律、卫生保健、妇女工作职责、村(社区)工作知识等,不断提高基层女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妇女的能力和水平。为了确保培训成效,鹤山市妇联在培训结束后,还组织首次担任女村官的新同志到经验丰富的女村官村里走访,让新上任女村官更好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三是政治理论水平培训。市委组织部把女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镇(街)、村(居)女干部每年均能参加一次以上组织部门举办的轮训。四是利用农村基层远程教育和妇女学校培训。每年至少举办4期以上的学习,内容涉及党务、法律、农业、科技等。

2、通过主题活动、“大讲堂”等项目,对基层女干部进行补充培训。一是开展“内强干部素质、外树妇联形象”学习活动。市妇联连续7年举办妇联系统干部三化建设现场会,先后开展了“党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促进妇女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丰富的读书学习,增强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丰富其政治理论基础。二是开展“增强农村妇女发展能力”学习活动。两次组织女村官到北京参加中国农业博览会;到广州、增城等地参加省妇联举办的“春游南粤“活动,帮助她们开拓眼界,加强沟通交流,拓宽发展的路子。台山市妇联还紧抓时机,争取北京《农家女》的支持,三年内先后输送19名女能手、女村官到北京参加先进管理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三是相继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妇女素质教育大讲堂”项目。以每月一讲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立足于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形象礼仪等各种课程讲座。每期,市妇联都会要求各基层女干部按需求报名参加,通过培训,全面提升我市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目前,“家庭教育大讲堂”已举办16期,“妇女素质教育大课堂”已成功举办3期,效果良好。

二、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够。有的基层女干部认为抓具体业务才是硬任务,存在重工作轻学习、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应付培训,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培训期间经常出现课堂不停接电话、迟到早退甚至请假不来上课等现象,人在心不在,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部分学习培训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2、培训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改进。调查结果表明:基层女干部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课堂授课、考察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目前我市女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仍比较传统,一周的培训一般只安排半天演讲或实践活动,其余大多时间学员只听、记笔记,被动地接受培训,参与互动、交流少,学员们感受不深,培训后作用不明显。而内容安排上一般都是理论多,用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少,未能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女干部的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实操性不强。

3、培训经费不足。目前我市有的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没有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每次都只能从妇联的业务经费里挤,或由学员单位承担。由于缺乏经费,培训只能是2-3年举行一次,且培训时间短,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女干部对培训的需求。

4、欠缺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调查的基层女干部大部分希望聘请同时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老师来授课。但目前我市各地妇联邀请前来授课的老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搞研究的老师,有理论基础,但是欠缺工作实践;一种是部门专业人员,如政法、卫生、农业、法律系统的同志,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两类老师授课都存在不足,有的老师授课更是枯燥乏味,难以达到学员的需求,而聘请外地专家授课成本过高,基层负担不起。

5、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目前我市对女干部的培训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每年进行业务或素质培训,未能针对女干部群体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的培训。如在村(社区)换届工作中,有部分村原妇女主任因年龄问题退出竞选,而新物色和推荐的女候选人往往由于能力不强和群众基础薄弱而落选。这突显了我市在抓村(社区)后备女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存在漏洞与不足。又如镇(街)妇联主席大部分都进了班子,工作能力也获领导和同事认可。但到目前为止,镇(街)妇联主动针对当地妇女群体或妇女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出研究成果的,基本很少。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我市基层女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不强,二是我市基层女干部对工作的敏感度不够高。这也恰恰反映了我市对基层女干部分析、思考和调研能力开展培训的不足。

三、对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建立女干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教育培训对妇女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针对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培训认识的不足,各级妇联要从思想上对她们进行教育,引导她们树立终身学习教育观念。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用奖优罚劣等制度,对一些学习积极、培训成绩优秀的女干部要主动向组织部门推荐;对一些学习态度不认真、迟到早退的女干部给予差评,并向所在单位反映其学习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女干部学习培训档案,把女干部的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评比考核推荐任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她们对干部培训工作有全新的、正确的认识,增强她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调查中,当问及“与男性相比,女性担任乡镇干部有哪些优势和弱点?”时,女干部普遍认为善于协调沟通、细致、周到,更能吃苦耐劳,有女性视角是优点;工作中依赖心理强,自立意识不够,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不高是弱点。因此,对基层女干部的培训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一是要加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培训。如围绕推动妇女进村两委工作,要着重加强村(社区)女后备干部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涵盖党的政策方针、“四自“精神、村务管理知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向、涉农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沟通的方法等,形式上要采取课堂学习、互动交流、模拟组织活动、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还要多举办领导艺术、女性修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丰富她们的知识层,提升她们参与竞争的底气。二是要加强基层女干部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目前镇(街)女干部参加的培训虽很多,如组织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中青班、科级干部轮训班、镇(街)一把手培训、选调生培训班等等,但男女同窗,一概而论,效果不明显。妇联应根据不同时期女干部在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培训方式要有实效性。可邀请相关学者专家进入课堂,与女干部面对面,就当前时社会的热点难点案例展开探讨,引导她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培训期间组织女干部围绕当前热点问题开展调研,(

3、统筹规划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鉴于妇联独立开展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不足、能力有限,建议把基层女干部培训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安排、统筹规划,由当地妇联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人事部门统筹调训;党校负责提供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同时,将其纳入培训学分一起考评。这样既可保证女干部参训,又可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防止疏漏,提高干部培训的效果。

4、建立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针对各地妇女培训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建议由省妇联牵头建立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有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师资资源信息库。基层妇联结合当地实际,向省妇联提交培训需求,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为基层妇女干部培训,通过菜单式教学服务,弥补基层妇联师资力量的薄弱,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5、探索项目化运作提升培训水平。最近,全国妇联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开展村“两委”女干部培训试点项目,这是着眼于女干部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转和长远发展,通过项目化运作,取得最大化培训成效的尝试。培训既可借助社会力量,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学院或培训机构的合作,解决妇联培训经费和师资问题,为女干部提供更加优质、上水平的培训,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模式。

篇四: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2016女法官职业培养调研报告

当前,大部分基层法院审判资源严重不足,而女法官的数量同过去相比有所增加。有的法院对女法官不够重视,将女法官多安排在文秘、财务等行政岗位,不让其从事审判工作。另外,有的女法官虽然从事审判工作,但工作中缺乏自信,缺少果敢,爱以情感的判断替代理智的判断,还不能完全适应审判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多办案,办好案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女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女法官职业信仰的培养,充分发挥女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作用。

一、加强女法官职业信仰的培养

法官能否公正、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社会作用,取决于法官的素质。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性别角色以及女性弱点的影响,女法官在办案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加强女法官的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修养非常必要。

法官的情感来自于人民,法官应把司法为民作为思想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增强对人民的认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当事人,做到心中有人民、行动为人民。只有充分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情感的重要性,才能不徇私枉法,做好能动司法,高质、高效地满足当事人的诉求。法官的情感体现在忠诚,需要对审判事业的无比热爱,无论面对强权、诱惑,还是面对任何困难和压力,都要严守法律的尊严和正义的底线,对法律忠贞不渝。作为女法官,应注重职业情感的培养,在工作中,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身能力和价值所在,发挥女法官的特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进行工作,客观冷静地对待周围环境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取得的成功给予及时肯定和强化,从每一次自我肯定中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在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过程中感受法官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喜悦,进而提升自己的法律职业信仰。

要想做好审判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女法官的职业能力一要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自强、自立、自信意识,敢于正视困难和问题,具有解决问题的主见和勇气,要克服心理障碍,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要完善女法官的职业培训机制。给女法官更多的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要保证女法官在派出学习等方面享有与男法官平等的权利。培训要以知识型培训向技能型培训转化,设立女性类的专项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加强对逻辑思维力和推理能力的锻炼,提高准确审判能力和释疑解惑的创新能力,使女法官的文化底蕴更深厚,法理知识更丰富,办案水平更高。三是加强后备女干部的培养。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突出的女法官充实到后备干部中,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女法官的从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极参与竞争,主动适用社会,迎接挑战。

为确保裁判公正,女法官要加强独立性与坚定性的培养,克服性格脆弱易于盲从的缺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人生观,不随波逐流,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要把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当作自己的私权,要坚定信念,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面对种种干扰,女法官应保持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以民为本的职业良心,保证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工作中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淡泊名利,在生活上要顺其自然,要高筑无欲堤坝,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远离浮躁,心境平静,常思进取,让女法官的职业散发独特的魅力。

二、充分发挥好女法官在审判中的作用

为了使女法官更好地做好审判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还应注重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探索一条“防激化、促和谐、保稳定”的民事调解新路子,发挥女法官的优势,通过扎实有效、耐心细致的工作,解疑释惑,正确调处各种社会矛盾。女性的细心和亲和力使得女法官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容易洞悉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更易与当事人疏通,化解矛盾,而且女法官因其母性本能,通常表现为个性温和,并具有博大的母爱,使女法官更富教育感化能力,所以应将符合女法官特点的案件交给女法官进行审理,重点审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侵权纠纷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类型案件。充分发挥女法官优势,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达到最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从事刑事审判的女法官在坚持“严打”的同时,应把审判工作与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应把审判犯罪与教育、感化、挽救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审判不忘治理,惩罚不忘教育。可以由业务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比较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女法官组成少年犯合议庭,充分发挥女法官们在青少年维权岗中的作用,探索少年审判新机制:在审判活动中坚持宽严相济。第一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那些罪行不很严重,情节较轻,认罪悔罪态度好的,或者恶性不深的初犯、偶犯,依法处以较轻的刑罚,能免则免,能缓则缓,能减则减,把准“轻”字,突出“救”字,以巩固庭审的教育感化效果;审判中做到“寓教于审”。注重犯罪嫌疑人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保持庄重严肃又比较和缓的法庭气氛。 以“圆桌审判”实践温馨庭审,增强感化效果。通过女法官把女性特色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案件审理中,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优良的避风港。

女法官们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探索服务的新路子,坚持审判工作贴近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服务的方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强化服务大局意识,强化为民、便民、利民、护民意识,主动找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最佳着力点,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思想贯穿到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并落实到审判活动上。可以通过搭建送法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等平台,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利用庭审观摩、巡回审理等方式宣讲法律法规,并依法公开一切诉讼活动和裁判文书,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女法官作用,应激发女法官的职业自豪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从我做起,增强法律职业信仰,通过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审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女法官的半边天作用。

(编辑:华华)

篇五: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2015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如何抓住换届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为此,县委组织部组成专班,深入18个乡镇(场区)、30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建机制、强素质,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探索了乡镇党委“四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是强化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技能化。通过集中轮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发展现代农业、帮民增收、做好群众工作等基本技能。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工作职能规范化。将税改后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发展主题,乡镇党委从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创新班子成员分工模式,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经济活动,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基地或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招商引资,新上发展项目,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四是严格考评,推进发展业绩公认化。年初逐人明确任务目标,年终严格考评兑现。

2、坚持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着力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一是真正重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意见》,建立了乡镇干部培训机制、选配机制、考评机制、关爱机制等。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强化措施,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经常化。二是真情关怀。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干部,真正让其有干头、有盼头。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优秀干部中遴选,使乡镇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2015年来,从乡镇副职岗位上提拔正职19名,从一般人员中提拔副职54名。三是真心爱护。采取干部个人申请、群众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票决、县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定期将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或有家庭困难的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先后为8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了乡镇办公楼,使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

3、坚持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制定了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肃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如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通过推行“工作日志”、“干部荣辱薄”、“一线工作法”、“有困难找干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量不足。一是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0岁以下乡镇公务员共69人,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2%,其中55岁以上的79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内退状态。加之部分干部病休,乡镇干部实际在岗人员80%左右,致使个个乡镇年年到组织部要求进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现行政策,乡镇公务员招录权力由省统一负责,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与乡镇的编制以及人员需求有较大差距,造成空编缺员(全县空编33人)。三是断层倾向突出。2015年以来,全县进入乡镇干部队伍115人,剔除2015年公开招录外,年平进入18人;5年来乡镇公务员队伍因各种原因减少120人,年平减员23人。乡镇机关进人和减员矛盾突出,凸现减员幅度超过进人幅度的现象。

2、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或招录到乡镇工作的较少,多数源于退伍军人、选聘制、合同制干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与此同时,受条件和经费制约,大多数乡镇干部只能接受零星培训、低层次培训,致使乡镇干部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方法简单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权责不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管理的业务部门,如派出所、学校、国土所、司法所等机构由乡镇上垂直管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但具体工作、考核都在乡镇,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工作上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受气。

4、活力不够。少数乡镇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激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得过且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务晋升难。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乡镇领导职数大幅减少,致使乡镇干部晋升空间缩小,部分干部因政治上无望而产生悲观情绪。二是家庭困难多。一些

乡镇干部因工作繁忙,无暇赡养老人、照顾家庭、培育子女;部分乡镇干部属于“半边户”,妻子无业,家庭经济拮据。三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公务员的任务重、责任大、待遇低,这种付出与回报形成较大反差,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杂,节假日经常因工作任务被占用,且不能按法定标准发放加班补助和补休假期,造成乡镇干部职工情绪较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工作环境差。面对各种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和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乡镇干部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出现失误,轻则受批评处罚,重则“一票否决”。众多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让乡镇干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同时,乡镇干部长期“风里来、雨里去”,身心疲倦,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人心不稳、人心思走。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拓宽入口渠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建议适当增加乡镇的人员编制。全省每年根据用人需要,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招录数量。在进人方面,可赋予县级党委一定的人事权,每年由县级党委从优秀的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中,按一定比例为乡镇选拔招录工作人员,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解决乡镇空编缺员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选调生仅仅把乡镇作为“跳板”,流出渠道多、流动快。建议加大从优秀村主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定向定额招录乡镇公务员力度,并不断增加招录数量。

2、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地进行学历提高教育,对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基地作用,以创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在培训经费上,要把乡镇干部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两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3、强化职能职权。目前,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从现实看,乡镇干部“被迫”身兼数职,既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又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不仅加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而且因权责不对等,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难度。为此,建议省、市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完善乡镇功能,下放一定权力。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凡能下放的应下放到乡镇管理,不能下放的,应赋予乡镇党委一定的管理权限,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解决好上下关系不顺和有责无权的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的协调统一。

4、健全关爱机制。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中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大担提拔重用。由于改善乡镇干部政治待遇的政策性强,建议中央、省委、市委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比如对乡镇党委书记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副县级待遇;在乡镇按比例设置正、副主任科员等。努力提高经济待遇,建议省财政考虑贫困山区乡镇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实行津补贴全省统筹,以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

篇六:新任干部培养的调研报告
2015乡局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乡局级后备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选拔机制不尽完善。一是在后备干部的资格准入上,还没有和《公务员法》的规定配套起来。二是在后备干部的人选推荐上,还没有完全公开透明,还存在“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于是,有一部分后备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心思不再放在积极搞好本职工作上,而是花在“密切联系领导”、经营人际关系上。他们苦心结交左右,处处讨好领导,时时关心自己,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提拔的机会。三是在后备干部的最后确定上,还没有做到真正公平公正。重视和采纳单位班子集体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意见的时候比较多。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使后备干部队伍与领导班子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互补性、合理性不够强。

2、培养平台拓展不多。这部分后备干部朝气蓬勃,踌躇满志,干劲十足。进入后备干部序列后,他们想大干事业、大显才华,进一步引起领导和组织上的注意与重视。但是除以党校为主的培训方式外,目前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式与途径还比较单一。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后备干部选派到重要领导岗位或艰苦环境进行锻炼的工作措施不多,影响了后备干部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才干、走向成熟的步伐。

3、备用结合时有脱节。一部分后备干部由于职数限制、任职条件限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一直是备而不用,而跟自己一样条件甚至是不如自己的干部都提拔重用了,因此而感到自己提拔无望,对组织表现出不信任。备用脱节的情况极大地打消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4、宏观管理有待加强。组织部门的宏观管理有重选拔培养轻管理使用的倾向。没有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干部潜力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拓宽选人视野,创新选拔方式。组织部门要按照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对班子的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梳理,确定班子需要配备的年轻干部数量以及非党、女干部的比例和文化专业结构等。要打破地域、部门界限,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把后备干部选配工作完全置于“阳光操作”之下。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年轻干部通过公选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2、拓展培养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对于长期处在基层一线的后备干部,应侧重于横向轮岗锻炼或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对于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应选派到乡镇、企事业单位任职或挂职,放到基层加强锻炼;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后备干部,可进行交流或轮岗锻炼;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而又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经验的后备干部,要派到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方或安排到更重要岗位上锻炼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为年轻干部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拓展其工作领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3、健全淘汰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标准和条件,建立运行科学、进出通畅的优胜劣汰机制。每2~3年要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补充一次,既保持一定的常数和合理的结构,有时也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要抓好考核考察,注重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年轻后备干部。要开展定期谈话。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根据组织部门考核考察的反馈结果,定期与后备干部谈工作、谈思想、提要求。要完善档案管理,规范后备干部管理档案的申报、审批和登记材料,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微机化动态管理。

4、健全用人机制,抓好备用结合。在后备干部备用结合上,要坚持提拔任用干部,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及时合理使用是后备干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498824.html

    上一篇:重温党章主持词

    下一篇:个人师德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