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
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第一篇

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但现实生活中事与愿违的例子枚不胜举。怎样才能爱的得法,爱得恰到好处?以下四条教育法则供你参考。

1、鱼缸法则: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将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人

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和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这样批评孩子的吗?

1.低声: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的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3.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4.引导: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时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是错误的。

5.适时: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教师心态

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美国著名学者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欧洲两个商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甲商人到非洲后看到,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都习惯于打赤脚,非常失望。长叹一声:“非洲人都打赤脚,怎么会买皮鞋穿呢?”于是放弃了推销计划,沮丧而归。乙商人到非洲后,看到非洲人都打着赤脚,高兴万分,惊呼:“非洲人都没有穿鞋,这市场好大啊!”于是乙商人在非洲安营扎寨,大做皮鞋广告宣传,引导非洲人穿皮鞋,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习惯于打赤脚的非洲人,

为什么甲商人失败,乙商人成功呢?从表面上看,他们好象只是一念之差,实质上,这两个商人有着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的根本差别。 商人的成功与否,好的心态能起重要作用。我想,教师的工作特别需要有积极的心态。教师经常会面对“调皮”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性格“怪僻”的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考试后班级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更糟糕的是考了年组的最后一名等等这些情况能让人有好心态吗?教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这谁都知道,但怎么有个良好的心态呢?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我们要向上述故事中的乙商人学习,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些看似“困难”的事物,往往能从劣势条件中找到优势因素,从而获得好的成效。

面对“差生”或“差班”,如果我们忽视他,用抱怨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可能成为真正的差生差班。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他,我们就能看到许多闪光点。

我们工作一天,有的说:“今天我累坏了。”有的说:“忙了一天,我真有收获。”也许这便是两种不同心态的表白。

知足常乐。要做一名好老师,但不要苛求自己的成绩非要超过别人。要做一名好班主任,但不要苛求自己的班级非要年级第一,那样你累学生更累。处处以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只要孩子们有进步,你就知足吧,知足常乐。有了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我们就是一个成功者。

不要自寻烦恼。 几乎百分之百的焦虑是毫无必要的。统计发现, 40%的忧虑是关于未来的事情, 30%的忧虑是关于过去的事【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情,22%的忧虑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 4%的忧虑来自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剩下4%的忧虑来自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有的老师担心考得不好,学校领导就会看不上你呀,同事会不会笑话你呀,瞧不起你呀。这不是杞人忧天吗?我们改变不了考得不好的事实担忧也无济于事,还失去了今天的快乐。

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记得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界就是一个舞台”。从教十余载,常感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而又不凡的事,这些事激荡着心灵,启迪着思维。作为教师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微笑地面对生活.教师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现实.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豁达待人,乐观处世.俗话说得好:“凡事依你算,世上无穷汉”。这话明确告诉人们,凡事是不能强求的。教师在工作中,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有预计性,即正反面的估计。这样,事先有所准备,则烦乱、愁闷、内疚、无奈,就可以不翼而飞。

当一名教师也与其他的工作者一样。要消除烦恼、忧虑和悔恨,就得面对现实,把握今天。对于我们来说,送走昨天,迎来明天最好的礼品就是使今天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要用美好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在工作之时,要消除烦恼,就得把烦恼从头脑中挤出去。不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琢磨一句话,不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看得

保护孩子习作的天性
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第二篇

不知从何时开始,作文被我们弄得很复杂,甚至让我们头疼。好文章须有真性情。可是看看当下孩子的作文,有真性情的文章又有多少呢?

1、让每个学生都当上主角

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意愿,都有被欣赏、被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可是作文讲评中唱主角的往往是优等生,教师也以优等生的作文为衡量、评判学生习作的标准。这势必会扼杀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

儿童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宽容、信任、引导和激励。潘文彬认为,当学生写成习作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应当顺应儿童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他十分欣赏“小小作家笔会”的讲评形式,认为让学生以“小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命题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把命题作文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立起来是一种误区。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让学生习得一种写作方法,正体现了命题作文的优越性。正如学习绘画、音乐和书法一样,命题作文可以看作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命题作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主体逐步获得自主命题的能力,获得表【关于爱护孩子的文章】

达的自由。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不断改进命题作文的方法、方式,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命题。

写好命题作文,需要师生双方密切配合。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责任之所在,潘文彬认为备课首先要把握课标要求,将其有效落实到作文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再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语言水平的发展状况,把握训练重点;最后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诱发学生写作动机,引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从守护儿童的天性出发,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贯穿于习作教学始终,拒绝将儿童扼杀在作文模板中。守护儿童天性,不仅给作文教学以启示,更给教书育人以有益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0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