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第一篇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育贤小学 郭冬琰

为期一年的继续教育临近尾声了。这是我入职以来第一次参加继续教育的活动,也是因为此次培训让我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入职以来,学校一直安排我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说实话这两项工作已经让我忙得晕头转向了,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真的是有心无力了,自己都认为这是一门小学科,不重要,还是教好孩子主课有用。但是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从众多奋斗在这默默无闻,看似不重要的学科中的老师们身上看到了他们为学生的点滴付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我从中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整整一年的网上学习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了提升,带着把教育改革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誓要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一天,学生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工作对学生人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理念、教学设计、技能多方面的知识,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缺陷。

最重要的是系统的学习了幻灯片课件的制作过程和Flash的制作过程,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熟练运用。

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每天在探索的时候,每一点进步,每完成一个作业,甚至每下载一幅图片,一段文字,都是为今后完成作业作准备。一旦当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技术,学生的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学习的兴趣也会真正萌发。

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此次培训机遇,再学习、认识、反思,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捕捉教育良机,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能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把我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利用本学期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

2015年大理州“命好题”初中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笔记资料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第二篇

专题一 学生学业评价与师德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依然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课程评价中,学生学业评价更是重中之重。信息技术这个处在发展中的学科,虽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较少,但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课程评价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目前,信息技术学科不在高考范畴,学生以及社会对其不够重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施的方法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一种良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而且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对策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正在探索中前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顺利前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了解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被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的时间不长,对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以及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学业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1) 评价内容较为片面。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通常只局限在知识的层面上,即使是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背景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被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实质仍为知识的范畴。

( 2 )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传统的学业评价几乎只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的主体还是评价的客体都显得单一与不足。

( 3 )评价方式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一般只局限于测验和考试的分数,或在课堂上正确与不正确等简单判断式的口头表达,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如将考试分数与言语描述相结合、定量测试与定性测试相结合、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等多种形式。

( 4 )评价功能低下。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是为选拔和甄别服务,通过学业评价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由于是通过分数给学生排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违背了教育原则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 5 )评价层次浅显。从笔试或考试的试题来看,多是对学生陈述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来看,多是对问题回答结果的肯定或否定。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学业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的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学业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改革重点

( 1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的原则。

第一,发展性原则。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二,可测性原则。决定评价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评价方法是否切实可行,模糊、不可测的评价方法将不能得到很好的建立和推广。因此,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尽量做到各项评价指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避免模糊的评价项目设计。

第三,全面性原则。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相互独立的。要在学业评价中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学生,就要从单一的知识层面,向知识、技术、能力、创新、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转变。

第四,主体性原则。在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许多学生在被评价中不断地尝到“失败的痛苦”,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新的学业评价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并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反馈”,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多元性原则。实施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坚持多元性原则。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 2 )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第一,书面笔试评价。

第二,档案袋(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三,口头评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当众口头评价是最直接、最有效、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口头评价应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让每一个学生及时地重新认识自己、建立信心的评价。在实施这种评价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现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其本质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四,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方法。使用表现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实际表现技能的能力,它是各种学习成就的真实评价。

【对策建议】

面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也需要改变。【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1.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不能将评价单纯作为测量学生学习情况或给学生排名的工具。应在教学设计阶段即对评价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准备,利用高质量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向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4. 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5. 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

【对策建议】

1. 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中汲取了对教学评价有益的思想,形成了全新的理念。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 ( 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 ) ,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 2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多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流—交流智能等。

( 3 )后现代主义理论。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在这个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承认开放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了大舞台。

2.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现实依据

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业综合评价,不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凭空设计,必须遵守国家、省、市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政策,必须符合学科特点,以及本地区学生的特点。因此,明确评价依据,能够保证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的科学有效。

( 1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指导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确定信息技术学生评价,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也要关注评价的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尤其要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回流效应,尽量减小负面回流效应。

( 2 )以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通知》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设计学生综合学业评价办法时,应考虑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检测成绩、完成综合任务水平、课外应用及参加竞赛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给出评价。

《通知》中提出要求: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因此,学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应采取每学期评价一次,毕业时综合学生在各学期的表现,给出最终评价。【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通知》中建议:由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因此,学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学科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资料、过程评价、评价量表等内容,并定期向学生公布。

( 3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集中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它既作为课程目标存在,又指导着评价的目标。

【对策建议】

1.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学生学业评价具有以下特征

(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全员参与、共同构建等理念,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

( 2 )评价双方的民主化。学生评价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民主协商、共同构建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控制过程。

( 3 )评价过程的全程化。在学生评价过程中,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 4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仅采用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各种考试方法外,还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等一系列新型评价方法。

( 5 )评价内容的生活化。强调评价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如案例 3 。 ( 6 )评价目标的科学化。学生评价不仅甄别和选拔学生,而且要起到诊断和促进教与学;不仅评定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而且评定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不仅评定学生的博学,而且评定学生智力、社会、情感、身体等多方面的潜能和素质,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态度、情感、习惯等。

2. 关注学生评价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学生评价,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评价的功能,以便于了解学生评价所能起到的作用,帮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 1 )充分利用学生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 2 )做好学生评价的反馈工作,体现评价的价值。学生评价务必反馈信息。如果不反馈信息,学生评价就是有头无尾,失去了归属、价值和意义。反馈信息至少指向四个层面:

①向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或退步,总结经验、教训、困难和问题,知晓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

②向家长反馈,让他们掌握子女的学习状况。

③向教研组反馈,便于交流、学习与借鉴,加强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第三篇

高中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

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教师还应该具备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增强教师对工作的适应性。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算、推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应变机智,创造能力。

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

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

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

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景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所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

以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继续教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我学到很多东西。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在培训过程中,虽正值酷暑,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第四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学习笔记整理

第一讲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 、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 、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爱国主义从内涵上来看,有三个层次: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情感随着理性的认识要升华为爱国思想,最终要转化为爱国行为。

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1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08 师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 、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给整个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 第十七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师发出呼吁:“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视教育体罚的时候了。”

3 、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 “ 执法 ”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

第一,知法。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

第二,守法。 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第三,不违法。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讲 备好课――教学设计(小学)

一、自主课堂与教学设计 首先就自主课堂的形式而言,自主课堂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就自主课堂的实施过程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三、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独特性。

二、合作课堂与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是新课程是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通俗称呼。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课堂活动、结构形式。

合作学习有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两种角色。分别有学习小组的学习个体轮换扮演。

合作课堂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的小组成员伙伴的学习负责。

第二点就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合作学习还应该强调个人责任。

三、探究课堂与教学设计

一、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

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

三、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四、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探究、应是互补的设计

四、开放课堂与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首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第三讲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一章 备课概论

第一节 备课的含义

一、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一般地,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

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

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备课与预设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

预设是必要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

三、备课的新含义

(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自身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终生学习。

作为从外部推动、提高教师水平的一股力量,师资培训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节 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备课的作用

首先,是指导性,

其次,是统整性,

再次是操作性,

第四是预演性,

最后是突显性,

二、备课的内容

教案是备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一)优秀教师教案的特征

1.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

2.多数教案有教学条件的准备。

3.有重点难点分析。

4.明确的教学程序设计

5.有专门的板书设计。

(二)备课的基本内容

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2.研究教材。

3.研究学生。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

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

7.制定教案。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发现式学习。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不仅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而且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

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

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

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备课标的技能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中学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笔记 第五篇

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的学习所得,让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通过学习,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认识和获得经验。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觉得教师要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

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信息技术正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到每一个方面,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验和办学特色,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本期的计算机培训和考试,我的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61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