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教育名言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教育格言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一篇

教育格言摘录

潘 彩 兰

一个怯弱的教师决不能教出一个英勇的学生来。

-甘地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阳光太强,使人眼瞎。 -- 马辛

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乃是最好的遗产。--司各特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得人。

--苏霍姆林斯基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

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

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p、斯特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

教人。

---梁启超

学习是得到促进还是受到妨碍,取决于任务的复杂性、顺序和结

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

---威. 道.沃尔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朱永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

---管 子

学校,王政之本也。 ----欧阳山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房玄龄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陶行知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

-- 梁漱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

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保住我们的教学理想与热地,鼓起勇气,继续点燃孩子的生命。 ---德谟克里特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是天才。

---莫泊桑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

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梁漱溟教育名言】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

车尔尼雪夫斯基

经典教育格言200例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二篇

经典教育格言200例

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术;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春秋)管仲《管子·权修》

2.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3.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

——(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尊师》

4.善教者„„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梁漱溟教育名言】

——(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5.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梁漱溟教育名言】

——(春秋)孔丘《论语·述而》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春秋)孔丘《论语·述而》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春秋)孔丘《论语·述而》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春秋)孔丘《论语·学而》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丘《论语·雍也》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春秋)孔丘《论语·里仁》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丘《论语·为政》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春秋)曾参《论语·学而》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孔丘《论语·为政》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孔丘《论语·为政》【梁漱溟教育名言】

16.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战国)孟柯《孟子·尽心上》

1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战国)孟柯《孟子·尽心上》

1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战国)孟柯《孟子·尽心上》

1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已。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20.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柯《孟子·告子上》

21.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战国)孟柯《孟子·尽心上》

22.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24.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2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也。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2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战国)《学记》

27.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战国)《学记》

28.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战国)《学记》

29.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战国)《学记》

30.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战国)《学记》

31.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战国)《学记》

3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战国)《学记》

33.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战国)《学记》

34.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战国)《学记》

35.大学之教,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战国)《大学》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战国)《中庸》

37.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汉)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3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三国)诸葛亮《诫子篇》

3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进学解·师说》

4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唐)韩愈《进学解·师说》

4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韩昌黎文集》

42.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

——(唐)马总《意林·文》

43.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

——(宋)周敦颐《爱莲说》

44.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慎勿谈人之短,切莫

矜已之长。

——(宋)朱蕉《紫阳朱氏宗谱》

45.五教三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白鹿洞书院揭示》

46.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宋)张载《正蒙·有德篇》

47.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4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明)王守仁《改过》

4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50.无善教而天下元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务学》

51.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语 摘自(清)黄宗载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52.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梁漱溟教育名言】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53.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 之困则学必勤。

国学经典名句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三篇

令人深思的八段话

1、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人,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

2、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 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

3、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口!” 埃德蒙·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4、几位记者从延安回来,向蒋夫人赞扬共产党人廉洁奉公、富于理想和献身精神。宋美龄感触良深,默默地凝视长江几分钟后回身,说出了她毕生最悲伤的一句话:如果你们讲的有关他们的话是真的,那我只能说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

5、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后穿,我们都是往前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

6、有那么一个奇怪的国度,避孕套广告是不被允许公开播放的,但是每个电视台都能看到无痛人流的广告。在这里,抛弃生命远远比买安全套显得高尚优雅!

7、张伯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南开”教育。据说在南开女子中学的毕业典礼,张校长总会这么嘱咐:“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

8、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从政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国学经典名句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

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请同学在假期好好的读一读,背一背,品一品,相信你会有许多收获。 1、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弟子规》

6、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 《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0、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梁漱溟教育名言】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9、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21、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意思: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24、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2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2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2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9、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3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3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3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3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3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3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3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3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38、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意思:做事成功由于多思考,失败由于随意,不经心。

3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4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46、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4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

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4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4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4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4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梁漱溟名言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四篇

1、要在全生活上帮着走路,尤须对每个学生有一种真了解??了解他的体质、资禀、性格、脾气、以前的习惯、家庭的环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问题思想??而随其所需,随时随地加以指点帮助才行。

2、我认为凡人都应该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适当的地方去活动。

3、人活着不难,活着不生厌离之感难。

4、行动之后无悔难。梁漱溟名言

5、所以说,?乐?、?玩?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在人生的根本上弄对了,然后才能干什么都对,才能有真乐趣。

6、梁漱溟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人们养成有本领有能力;如果要使一个人有本领有能力,就非要发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

7、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8、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

9、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

10、奋勇之后继续难。梁漱溟名言

11、一个人必须有他的兴趣所在才行,不在此则在彼,兴趣就是生命;剥夺一个人的兴趣就是等于剥夺他的生命,12、梁漱溟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

13、乐不难,乐之后不苦难。

14、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反之,教育没有成效可见,却为社会制造出许多问题来,招致社会的诅咒,要求其改造,那样教育便是无出路的。

名师教育格言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五篇

1、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2、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3、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名师教育格言。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4、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5、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6、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7、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名师教育格言

8、只有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去实践,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9、如果夫妻教子观点不一,会让孩子分不清正误,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养。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1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12、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13、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4、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

15、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16、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17、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18、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养成教育名言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六篇

1、做一切事情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斯托达德
2、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尹爱华
3、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养成教育名言。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5、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裴斯泰洛齐
6、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7、正如教育家斯霞所说,

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梁漱溟教育名言 第七篇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叶芝 
7、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园斯金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r。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15、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72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