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一篇

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为我院2164名2012届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在此,我代表学院,向各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三年来,2012届同学在省教育厅和学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努力,勤奋学习,在思想觉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2012届人才培养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学院为2012届2164名学生开办专业及方向32个,开设课程624门,其中必修课占80%,选修课占20%。学生平均修满了131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为104个学分,选修课27个学分。共有2025名学生按期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顺利毕业,修业期满正常毕业率93.57%。

2012届学生按要求参加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计算机一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达到78.6%,高于四川省平均线。

截至6月12日,全院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其中,国际教育中心本届毕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

2012届学生积极上进,先后有上千名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参加党的知识培训班,并最终有778名学生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方向和课程的设置

为了把我院2012届同学培养成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具备生存与发展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在广大2012届同学们的配合与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围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各系部也在学院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将川渝地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思考基点,结合国家和政府性的战略思考和布局,大胆对各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和判断,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无缝连接,获得了学生、家长乃至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三、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成绩斐然

在全院教师辛勤培育和同学们的勤奋努力下,我院2012届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分别在院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 商务系商务英语专业班刘红梅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一等奖。2011年5月20日,我院信息工程系网络管理专

业班强治龙、硬件维护与病毒防治专业班龚建波,荣获教育部信息化中心组织的第三届2011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大专组一等奖。。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班牟宏伟、会计电算化专业班雷静、谭瑞获得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及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供应链组一等奖”。工商管理系经济信息管理班冷强华、任敏、杨清林、李超华、会计电算化专业班罗梦娇获得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及沙盘模拟经营大赛“ERP商战组二等奖”。旅游系吴宗泽同学代表学院参加“成都旅游职教集团杯”2010年全省旅游院校导游暨景区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最终获得高校中文组优秀奖。艺术设计系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大型综合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为2012届学生三年的学习阶段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四、打造我院毕业生“三能”品牌,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为全面推进“能力本位”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完善素质、能力、知识的结构搭建,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在社会用人单位中树立我院毕业生“三能”的品牌,我院从2012届学生起,为学生颁发“三能证书”。

广大2012届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证书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课程学习的机会,陶冶性情,培育健康人格,提高品味,实现在素质、能力、知识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衷心地祝福2012届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岗位上不断进步,不断传来佳音,让明天的科华学院因你们在社会上的卓越表现而骄傲和自豪。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人生道路上,学业进步!事业有成!一帆风顺!

2013年度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二篇

2013年度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企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管理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拥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创造开发平等、和谐的内部环境。给予其升职发展空间,为其创造升职通道。科学分析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数量、层次配置要求,确定了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系统科学的培养和使用人才,形成了主要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队伍的梯队型人力资源规划。在充分避免了人才流失的前提下,迅速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人才选拔

在人才选拔方面,我公司每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放眼全社会物色专业型及文案型人才。在招聘个部门相关人员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区负责的方法,委任相应专业公司职员参与人才面试选拔工作,力争做到选对人,选好人,筛选出公司切实需要的人才。2013年度,我公司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相关专业人才5名、从社会招聘有相关经验的适用性人才3名,且通过几个月的验证,均有较好的工作表现。

二、人才培养

选人是人才工作的开端,而人才培养则是人才工作中更为重要的环节。新引进的人才有的来自其他同行企业,其对本公司业务工作及发展情况不甚了解,且专业方面各有所长;有的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对行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在这样情况

复杂的人才背景下,我公司努力杜绝一刀切的培养误区,做到因材施教,发动公司内有经验的员工对新人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点对点定向培养,针对个人短板和强项进行补漏和提升,并进行了全免的企业文化培训,基本做到了人才使用不重叠,使人才嵌入公司的工作体系,使人才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同时,建筑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公司把保障建筑业外来务工人员的根本权益,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作为我们展开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与我们的企业共同进步。

三、人才使用

为了使公司业务良好、快速地发展,我公司将特定专业和具备专项经验的职员合理地布置于相应的岗位,发挥其特长。为了鼓励个人努力工作,我们采用量化评比的方式,每季度对人员工作综合情况进行相对合理公平的评估,并对先进者进行物质奖励。于此同时,为了营造和谐的公司内部环境,我们还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增进人员之前的友谊,使每个人都能够愉快地投入工作。

2013年人才培养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三篇

宜兴市和桥医院2013年人才培养总结

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命脉,我院一直以来始终以“人才兴院、科教兴院”为宗旨,年初,结合学科建设,制定了人才培养五年规划,旨在加快提高卫技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2013年,在领导重视、科教科规范管理、科主任支持、卫技人员自身努力下,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一、加强了人才培养组织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成立了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各梯队人才,科教科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外出进修、外出短期培训、业务学习、三基三严培训及考试等计划,并规范落实各项激励机制,奖励人才的科研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的开展、论文发表、在职学历提高,并按规定予以奖励,严格各项审批制度,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现代医学知识

1、组织院内继续医学教育,每月定期开展业务讲座,授课老师主要由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结合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精心准备课件(PPT),不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按照计划并配合中心工作进行院内业务学习,共举办12次,对医疗法律法规、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医院感染、核心制度等进行了培训,签到参加人员2282人次,参与率91.5%。通过业务学习,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急诊应急救治水平。

2、狠抓“三基三严”的落实,认真组织全院性“三基”理论考试,以促进自觉学习的习惯,每次考试试题都包括江苏省三基内容(60分)、业务学习内容(30分)以及核心医疗制度(10分),参考率100%,合格率医疗护理均100%,进行了全院性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合格

率100%。【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3、十月份对新毕业录用、调入的二十五名新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对医院制度、职责、法律法规、核心工作制度、诊疗操作规范进行了培训并考核,合格率100%。使他们能快速地适应各个岗位的诊疗工作。

4、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年内医技科室有三名人员就读本科毕业,护理有1人就读本科毕业,1人就读大专毕业,院内尚有10余名以上卫技人员在读本科或专科学历教育。

5、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每月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学习有记录,结合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查房等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结合学科建设,加快培养专科人才

1、积极组织参加外出学术活动,科主任外出参与学习、培训率100%,年内外出学习人次近93人次,参与省级以上学术活动7人次,无锡及市级培训84人次,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部分新技术已在临床得到了应用。

2、送外进修(医疗)13人,进修结业回院12人,分别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无锡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无锡市人民医院(放射科、CT)、宜兴市人民医院(进修CT、胃镜、肠镜)进修。护士长5名于无锡三院、宜兴市人民医院内、外、产科、手术室等进修护理管理及专科护理,结业回院人员,将外院先进技术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科室科研活动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应用,在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极大支持,2013年医院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推广开展冰黄药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等新技术、新项目五项。

四、大力弘扬先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医院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对年内已发表的4篇省级以上论文,实行奖励政策,核心期刊、国家级每篇奖励500元,省级每篇奖励300元,全年论文奖励1800元。对医院继续教育授课教员奖励,全年奖励共1200元(100元/次)。在全院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以促进卫技人员自觉进步,人才的快速成长。

医学领域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因此,医院正着力于创建良性的软环境,触发人才潜能的发挥,用各方面的优势,去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人事科

2012年12月

3.1.2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四篇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

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4.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业进行企业调研,修改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为了更新知识,我系采用了全国最新编写、出版的优秀教材,绝大多数教材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提提高教学效果,我系配备了12个专业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我系绝大多数教师能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用电脑收集教学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和从事科研教改活动。

5. 重视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反复论证以及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系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时,把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作为第一要物,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贯穿于始终。其一,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专业课程标准。其二,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的效益。其三,积极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确保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几大模块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时学分的分配上合理,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可行性强。机电专业基础课开得比较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方向课能反映出不同方向的主要核心课程,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抓好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设计

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监控等工作。以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1)由系主任张震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陈为全负责毕业论文指导的组织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实施方案、论文写作规范与要求,对毕业论文工作做了具体布置,对选题、资料调研、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都作了严格、具体、规范的要求;

2)挑选科研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3)对学生论文写作及教师指导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论文分一、二、三稿和最后定稿,每一稿都要求学生认真写作和修改,老师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4)认真严格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论文答辩。每个答辩组至少有三个答辩老师,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新组织答辩,重新答辩不合格的学生扣发毕业证。【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7. 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

在继续原有的院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正在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已得到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定位准确,全系教师密切配合,专业学科建设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8. 加强教研室建设,开展教改、教研活动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单位,根据我系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我系现有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两个教研室。每年各教研室都制定了教研室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教改教研活动(不得少于10次)。我系的常规教学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检查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和教案检查,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外活动等等。

9. 加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系还成立了创业社团,每年组织外语戏剧演出,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把我系素质教育推向前进。同时,我系不断修改教学计划,增开很多选修课程,调整课时分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总之,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我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严格执行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全面完成了授课计划,加强了薄弱环节的教学,提高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了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毕业生的需求。

机电工程系

2014年9月

人才培养工作小结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五篇

五星中心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小结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拥有德才兼备、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骨干教师群体,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所以,我校把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按照引进优秀的人、用好现在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未来的人的培养思路,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认真落实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本学期的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确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几年来,学校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抢占教师队伍建设的制高点,建设骨干教师队伍。本学期在全校进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拔。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具体选拔条件,遵循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并且兼顾不同学历和学科的合理分布,拟筛选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二、积极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素质。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培养是学校工作重点,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按上级要求,学校要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师徒结对等形式,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校级培训。同时,还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着力打造一批名符其实的不同等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是在结对帮扶工作中,采取骨干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骨干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再上汇报课的双向互动的方法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得到了青年教师的普遍欢迎。二是举办职业道德辅导讲座,围绕思想建设、理论素质建设、师德建设、自身修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狠抓师德建设,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多年来,学校坚持

年年评选师德标兵,提出永远让爱洒满校园,使骨干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师德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师德教育,骨干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学校坚持唯才是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将骨干教师送上个人发展的快车道,学校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在全校开展骨干教师、首席教师、新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实施专家引领导航,学术研讨促动,外派研读进修,校本发展培训等策略,培养德业双馨的骨干教师队伍,让他们走双师型路子,在学科前沿中占领制高点。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真正使骨干教师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加快骨干教师成长

学校明确要求骨干教师每年做到"五个一":即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上一次水平较高的公开课;带动一个学科组;在本校以上做一场专题讲座;参加一项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为了使骨干教师都能完成上述"五个一"任务,学校积极总结交流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指导骨干教师培训、指导青年教师学习和实践、展示教师科研成果的阵地,为骨干教师展示教研成果创造条件。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使骨干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他们已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四、 制定标准,落实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培养一批思想作风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高水平青年骨干教师,切实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学校制定骨干教师考核办法:1、思想政治素质(12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勤奋,乐于奉献。2、课堂教学水平(12分):高质量地执行“教学五认真”要求,课堂教学做到基础性、主体性、创造性有机统一;勇于开展教改实践与创新,并形成一定的风格特色,教学效果明显。3、带头示范作用(12分):

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年在本校举行一到两次示范课,或赴其他学校进行一次借班示范或讲学活动。4、教学成绩(16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在各级各类统考或抽考中,所任学科教学成绩较好,名次靠前。5、课题研究(12分):主持一个校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研究过程完整、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充实,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6教研论文(12分):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7、帮带工作(12分):发挥帮带指导作用,承担培养1-2名青年教师的任务,具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活动内容,并在三年内将其培养成为校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或校级教学能手。8、班主任工作(12分):担任班主任多年,取得B级以上班主任以上资格,所带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按照这个标准,每年考核认定一次,使骨干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基本保证。我们在以后将尽量拓展培养模式,提高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发挥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尽快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一代名师或教育专家,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实现我校教育的飞跃发展。

2016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考察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六篇

为单位实现面临转型,以期更好的服务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民健身和经营开发。单位书记和办公室副主任二位同志于6月9至13日到区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两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考察、调研和工作汇报中的沟通,大家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全面转型的信心。为拿出我单位的初步整体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区体育中心考察情况

领导与时间实地考察了区体育中心。在中心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地点,现场详细了解了各基地教学管理、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情况,并与中心领导进行了座谈。区体育中心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双方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在对物业、管理模式、场馆情况及后勤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后,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基本情况

区体育中心占地总面积90亩,在职人员80多人、在岗50多人、离退120人、外聘30-40人(工资自付)、物业100多人(整体外包),初次之外还有租赁单位人员;人员聘任制为一年一聘,协议一年一签。职工收入水平为年平均5万以上。中心年总收入达3100多万元(其中200万系财政补贴)

2、经营项目

区体育中心开设项目有体操、游泳、篮球、舞蹈、射击、门球、射箭;游泳馆(位于中心5楼)、室内网球馆、室外网球场、室内羽毛馆、标准足球场,看台可容纳3000余人,早9点前免费对市民开放,其它时间经营。靶场位于足球场看台下面、室外篮球场2片、室外射击箭场供平时学生训练射箭使用,闲时老人门球?经营部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系职工自主经营。

3、后勤管理

区已建成15年,部分场馆老化,目前有一侨商想投资,中心领导也想将体育中心进行改建。中心整个院内物业外包,费用为一年500万元。物业费由院内三块分滩,即区体育局、区教育局下面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租赁单位。中心管理模式为管理按事业单位、结算按企业;场馆大修系财政拔款。院内停车:共160个车位(地下70个)年收入达200万元。职工免费车位占到30%;

4、区体育中心主任徐筱平对中心的建议:

(一)吃准领导意图,好好规划。政策、机制是关键。

(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造好后用经营权交换(多年经营权),但必须保证产权不变,用地性质不变,项目需求不变,职能性质不变;也就是用一定时间段、一定范围、一定内容的使用权交换,但不能胡乱经营,必需是配套与体育有关的经营项目。

二、全民健身中心考察情况

领导与时间实地考察了全民健身中心。对中心的基本情况、经营项目、场馆情况及人员结构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总结:

1、全民健身中心基本情况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自营面积为:18000平方米(自营年收入300-350万元)。总投资2.9个亿。其中政府投入6000万,体育彩票资金1.5亿,融资8000万。建筑结构:主楼21层,裙楼5层系室内游泳馆,由融资单位经营。主要靠房屋租金维持整体运转。

2、人员结构

人员结构主要分为事业、企业、聘用三大块;其中6个事业单位工资由财政拔款、其余人员工资在运营费用中支付。政府投入6000万及一块土地,现成立了公司,自给自足。

3、场馆情况:中心现设游泳馆、乒乓、篮球、舞厅、棋院、羽毛、英派斯健身中心、芭蕾等场馆,其中乒乓和舞厅系自营。乒乓球2600平米,35个乒乓球台,年收入30-40万;舞厅营业额100多万元。停车场、地下二层停车,250个车位,大厅经营项目主要为承办各类活动、广告等。

4、后勤管理

中心有物业公司,其中外聘60-70人,可以走出去扩大经营范围,接周边的写字楼物业管理(每个月应6元一平米,目前体育场馆2.56元一平米,非体育场馆3.38元一平米);

市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黄炜对中心的建议:

1。市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融资实际是失败的,中心从2016年至今已更换四任领导班子,到现在尾巴还没扫掉,二个融资户提前拿出5年租金,建成后分别将25000和10000多一点的面积分租给他们二家经营,当时对他们的要求是要做与体育有关的经营项目,但体育的回报太低了,人家投入了资金根本赚不到钱,最后慢慢转向了与体育完全无关的经营项目上去,比如一楼的银行,楼上的宾馆等等;

2、不要融资,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事。要吸取我们的教训,资金尽量全部争取政府投资,或者政府贷款、银行借贷,体育设施社会公益性第一,如果融资,做不到公益性,因为人家的投资是要求有100%回报的;

3、做好项目定位,不能好大喜全,按我们的经验一层一个项目是不可能的;

4、以商养体,形成体育产业链,整个区域里要包含有洗浴中心(运动理疗)、运动简餐、小的百货、体育商城等等。要考虑跟商业配套,

5、装修、下水、供电都要跟经营总体考虑。不要做中央空调,承租项目不一,下班时间不一,造成供电成本增高。

6、国家规定,三层以下搞教育,高层以办公楼出租,整个建筑能做到60%与体育有关,40%纯商业。

2015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查报告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七篇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查报告计算机教研室(卫国路)

一、专业基本情况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在卫国路校区2015年新开设的新专业,计划2015年开始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为120人。

在此之前,计算机教研室的任务是担任其他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系统等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以及一些专业课,如电子测量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5人,本科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其中三人为教师,1人为实验室,1人工程师。

本专业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综合训练,学生既具备一般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装璜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音视频制作以及网站制作的技能。

二、专业建设内涵和作证材料

由于本专业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大部分材料应从以后实际运作时收集,现在所收集的材料为前两年作为辅助教研组运行中所形成的材料,有关教学方面的文档可参照CADCAM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以及现代物流等专业的评估文档。指标内 涵佐证材料尚缺材料

2.1.2

学生与教师比例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教师2人。1.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2.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型培训证明(2-2)

2.1.2

专任教师结构在职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2人,其中教师2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按目前招生规模来看,高级职称人才缺乏,师生比例不足。3.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1.教师的职称、学历、双师型培训证明(2-2)

2.2.1

师资队伍质量在职专任教师3人,双肩挑2人,其中教师2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5名副教授每年共担任9门以上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近几年来,主讲教师共发表专业技术论文5篇和,校内教学论文10遍,编著、主编和参编高职教材1种。1.专业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2-1)

2.主讲教师近两年所撰写的论文一览表(2-3)

3.教案检查记录(2-4)

4.教研活动记录(2-5)

5.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材料汇总表(2-6)1、授课计划、教学日志、试卷教务科已存档

2、教案已收部分

2.2.2

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本专业教师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师进修、教师业绩考核奖励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 3人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到企业调研、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2.3-1 近几年教师培训和进修情况一览表(2-7)

3.1.2

教学仪器设备经核实,已列出设备清单,教研室计算机装备清单.实训设备和计算机装备仍不足.1、实验室设备清单(3-1)

2、教研室计算机装备一览表(3-2)

3.2.1

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技术专业专用计算机房,但是要满足多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其他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1. 实验室设备清单(3-1)

4.1.1

专业设置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平面、美术设计,广告策划、文案、装饰装潢的能力。1.本专业教学计划(4-1)1.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2.市场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

3.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4.1.2教学计划本专业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综合训练,学生既具备一般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装璜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音视频制作以及网站制作的技能。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2.各课程授课计划(4-4)

4.1.3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本专业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分别所承担的多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围绕培养目标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1.教研活动记录表(4-2)

2.校区教育教学论文集(4-3)

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核心课程和专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改革成效显著。

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能根据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岗位要求做出适时调整。强调综合的课程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课程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正式的课程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非正式课程共存,集中组织实训和分散组织实训结合。1.教研活动记录表(4-2)

2.校区教育教学论文集(4-3)

4.2.2

教材建设能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有严格、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达到60%以上,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1.主要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一览表及样书(参照各专业)

4.2.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根本目标,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成果显著。1、 必修课多媒体教学情况一览表(4-4)

4.3.1

实践训练体系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规章,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开展实训示范课建设,探索实践教学规律。在课时安排上,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其中有18专周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学生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4.3.2

职业能力考核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本专业教学计划(4-1)

5.2.1

教学规章

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具有严谨的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表、评教、评学等教学档案完备;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和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制度等都认真执行,教学过程、考试管理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与标准得到落实。运行有效,成效显著。1.试卷分析材料(在教务科)

5.2.2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于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均制订了质量标准。1.各课程及实训教学大纲及统计表(5-1)

5.2.3

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具有严谨的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表、评教、评学等教学档案完备;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和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制度等都认真执行,教学过程、考试管理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与标准得到落实。运行有效,成效显著。1.本专业教学文件

2.教学管理制度

3.本专业教学检查记录

4.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座谈会的有关材料

5.教师课堂听课表(表格样式)

6.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材料汇总表

6.1.2

必备知识1.课程成绩表

2.期末考试试卷目录1、课程成绩在教务科成绩档案

2.期末考试试卷在教务科归档2015.7.4

2015人才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八篇

第1篇:2015年度人才工作总结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工作显得更加突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人才。人才的优劣,人才的竞争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我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镇人事人才的各项工作,在抓基础教育的同时,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我镇及时调整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在人才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为加强对全镇人才工作的指导,我镇已形成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格局。一年来,镇领导干部召开专题讲座3次,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村级后备干部和乡土人才档案,对全镇人才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2015年,全镇共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6名,岳池县百名优秀人才1名,培养党政、农村实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五类人才100余人,我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总数达2000余人,为我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2、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一是通过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比赛和交流,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今年来,我镇加大干部学习培训力度,先后组织机关干部6人次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13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县委党校的轮训,1名上挂锻炼,1名青年干部岗前培训,通过干部的再学习、再教育,极大丰富了我镇干部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干部的工作能力明显得到加强。二是分专题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和技能培训3期,参训农民300人次。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活动,先后邀请西充农业土专家及我镇农林、畜牧专技人员共60余人深入产业基地和规模种养殖村培训指导,讲解技术要点、进行现场示范,我镇农村适用人才种植水平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镇党委注重激励帮扶,发挥人才内在潜能。大力宣传各类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承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正积极引导经济能人、农村实用人才组建中草药、核桃专业合作社2个,有效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活力。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交流,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我镇蜜桃产业实现了产量和品质“双突破”,蜜桃总产量达到4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实现纯收入1000万元。广柑、蔬菜产业不断壮大,全镇发展优质蔬菜达3200亩,全镇年产柑橘1500余万斤,广大菜农、果农从中获到良好经济效益,社会因此更加和谐稳定。

(二)亮点做法

今年以来,为推进人才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镇实施了“三大工程”。

1、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了解农村人才现状,虚心听取各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把对村民的技术培训摆在首位,开展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以来,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镇涌现和塑造了见义勇为农民工时兵、优秀村支书周光辉、种植专家袁孝忠等先进典型6名。通过开展前后6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听取报告群众达1000人次,让各支部和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将全镇各类优秀人才代表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知识丰富、实力强、帮带力强的领军人才队伍。

2、实施“1+5”人才帮扶工程。

实施“1+5”人才帮扶工程,即一个领军人才结对帮扶5个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我镇党政领导、行业代表、农技骨干共30名领军人才与青年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150人结成帮扶对子,从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上进行帮扶。今年以来,镇党政领导指导年轻公务员、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14人开展实地调研,提升写作技巧,帮助解决1名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技骨干深入村、社,深入到农民家中,为种植大户免费提供农用物资6000元,帮助发展生产。

3.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发掘潜能。6月,我镇组织开展“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中闪光”主题的演讲比赛,14名青年干部参加演讲,他们围绕主题畅谈青春、畅谈梦想,激情澎湃、神采飞扬,展现了当代青年昂扬的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锻炼了青年干部登台演讲的胆量,有效提升了演讲技巧。二是镇党委书记现身说法催奋进。镇党委书记通过与镇年轻公务员、大学生村官交心谈心,讲述自身的成长史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实现人身价值的奋斗史,让青年们备受启发和鼓舞。今年,我镇3名大学生村官以优异的成绩考录为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成功实现身份转变。三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当好“四员”服务基层。当好涉农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民致富“信息员”、基础建设“设计员”。今年以来,大学生村官借助远教设备宣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260余次;共入户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帮助元庚塘村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个,规划种植薄荷、白芷等中药材600亩;协同村“两委”向上级成功申报维修公路、整治山坪塘等9个“一事一议”项目。

今年村级党组织换届,我镇将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了村(社区)支委成员中,其中致富能人32人,复退转军人2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2人,“两新”组织负责人1人,我镇6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人进村支委,2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3人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

(三)存在问题

今年,我镇人才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人才素质普遍不够高,党政实施培训力度不够,个人自身努力不够等因素,最终造成综合素质的人才缺乏;二是人才的培训、激励、保障等机制还须进一步健全;三是对农村人才的管理、使用须进一步加强。

二.2015年人才工作计划

2015年,我镇党委、政府将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开发、人才培养政策,一定会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为推进人才强镇战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调动起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建立完善各项人才制度。建全和完善考核、激励、帮带等人才工作各项制度,为落实人才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结合本镇实际举办农村党员理论知识培训班、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等实用技术培训。

四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及时掌握农民流动动向,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增强农民工就业机会。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始终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2篇:人才工作总结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a街道党工委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处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全面学习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倡导科学的人才观

从去年年底起,中央、区、州、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a街道办事处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处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处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已体会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三个观念”也已牢固树立,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情况,好的做法

1、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活跃人才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的观念已充分被我处实践所证实。如在我处a村、党支部书记2015x在90年代初头办砖厂、发家致富,成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98年我处党委将其放在支部书记的岗位,发挥出他敢拼、敢闯、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建小康村,建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突破农村转变成为城区难的瓶颈。又如:今年我处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和人才工作相互促进,a大卖场、b酒店项目、c乳制品加工、几个市场的改扩建等不仅拉动了辖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我辖区带来了大量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科技人才。

2、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强化技能培训为手段,培养自身人才

随着b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我辖区已由农村办事处向街道办转变,辖区农民身份也正向市民身份转变,传统的耕地种粮,出大力、流大汗的生产方式已被淘汰。为此我处把提高辖区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居民劳动技能培训与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培养乡士人才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我处就开办各种培训班10余次,各类咨询活动20场次,各村也依托高等院校,选派多名村干部进修。辖区大部分农牧民也逐渐对市场经济有了足够认识,也掌握了各种实用技术,从业竞争力大幅提高,有很多已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社会新型人才。另外,办事处又通过开展“四培养”活动,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并以“模拟班子”的形式给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另据统计现辖区八个村组已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且有近40%的农村子女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为培养本地人才,我处部分村组还对每年考上高等院校优秀学生进行现金奖励。

除辖区各村组外,办事处机关更是重视干部职工的培养,目前我处共有干部职工5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3%,大部分在职人员都有很强的进取心,通过参加自考、成人、电大等形式提高学历和业务能力。办事处也常选派人员参加各类岗位培训,敢于放手压担子加强工作人员的实践锻炼。可以看出我处工作人员已初步树立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村组,学习型科室也都积极推动了人才战略。

3、采取岗位竞聘和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管理考核人才

办事处是今年新成立的单位,根据街道办事处岗位设置和行政职能的不同,年初我处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了大幅调整,调整中我处充分考虑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特长和自身意愿。现处领导干部的学历全部在大专以上,其中还有两名研究生,领导年龄层次有所下降,平均年龄为38岁。

人员配置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后,今年我处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在环境卫生、信息报告等方面都明确了奖惩标准,同时办事处还完善了各种制度20余项,通过制度进一步管理人才、约束人才、奖惩分明的机制已初步激励了人才的干劲。

三、制约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障碍重重,用人亟需革除弊端。

仅从我处开展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深挖,我们看到受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影响,也受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当前摆在展开人才工作面前的障碍主要有以下:

1、观念方面的障碍:在用人上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封闭保守现象很难完全转变,这使人才开发工作力度与第一资源地位相差甚远。同时人才自身观念也存在安于现状、怕冒风险。表现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转移力度不大,科技人员领头创办企业的氛围不浓。

2、机制方面的障碍:人才选拔机制框框多,门槛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取向,特别是从我们机关和事业站所来说,和其他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在人才流动上缺乏活力,普遍存在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急需的人才不能安置,混日子的人员不能打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配套,导致单位改制难、人员分流难。加之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财政全额拔款,干多干少所得相差无几,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使人才的贡献与其报酬不对等,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

3、体制方面的障碍: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部门、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才保护政策。

4、环境方面的障碍:人才的创业环境包括金融保障,项目支持,风险投入,教育培训等,目前我市为了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是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征用、贷款、户籍等,但各类政策优势不够明显,法制环境也有待改善,缺少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专业示范基地。

四、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1、强化“四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街道党工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来抓引才引智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

,达到既用人之长

也容人之短;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加大中小额贷款力度,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2、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四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四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在街道办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入股分红制等;在村组干部中量化、细化考核,扩大奖优罚劣的范围和标准,使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先富起来;四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改变选人用人上的随意性,明年我处将对下设事业站所进行相应的人事改革,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坚决按照“进人必考、竞争上岗”原则用人。

第3篇:乡镇人才工作总结

我镇人才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盛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我们通过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人等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不断完善已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我镇制定了在规定区域内修建规模乡村酒店、农家乐的业主给与奖励的政策。对引进的农业业主和回乡创业的在诸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同时,各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积极借用外脑“引进智力”。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一)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们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镇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三职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镇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汇报《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三是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农业人才“民-主恳谈”,邀请兄弟乡镇优秀人才就当前经济发展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交流,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二)加强培训教育。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在我镇广泛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举办猕猴桃、蔬菜、水果种植和渔业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村技术骨干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会,进一步开拓专业技术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同时,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平台,引导、鼓励我镇农村人才参加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主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为人才再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镇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技能培训,为培养人才提供学习与实践机会。

(三)完善人才信息库。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情况(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镇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传单、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镇政府每年拨出专门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并在每年年底,对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4篇:财政局人才工作总结

一、我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我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全局(含下属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35人,其中在职人员233人。全局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人,本科学历108人,大专学历9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全局人员总数的90、2%以上;全局取得会计、税收、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中级职称的有80人,高级职称有8人,持有会计资格证上岗人员达到100%。全局有中共党员124人。

二、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

我们从抓宣传和培训入手,进一步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观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历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依法理财水平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抓住了人才工作的重点,理清了思路。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均建立起了干部教育培训负责制,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协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精心制定和严格落实培训计划。根据历年财政工作实际和培训教育工作的需要,制定《海口市财政局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责任人及实施时间

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了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笔记等日常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实施培训教育,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统筹安排,务求实效。在工作部署上,做到干部教育培训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下达、同检查、同考核,由办公室、人事处等部门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局成立了四个理论学习小组,完善了《中心学习小组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多项涉及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定了《关于鼓励继续教育和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的暂行规定》,对取得职称考试、学历教育的干部职工给予报销学费等;完善了财政工作调研机制,认真组织申报并审核下达年度调研课题,对完成的调研课题经评选后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同时,将学习考试考核结果与人员使用、提拔、责任制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挂起钩来,加大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了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每年安排落实专门的培训教育经费,并对经费进行严格使用和管理;加强培训中心建设,以财会人员培训中心为基地,立足现有条件,逐步完善更新培训设施,改进培训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仅6年来先后组织800余人次到中南财大、厦门会计学院、上海会计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习平台,在我局财政网站上设立学习培训专栏;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尽量保证干部职工的培训时间,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是建立学习培训的检查考核机制。认真组织好政治业务考试、分类业务技能考试、“五五”普法考试及市里组织的相关培训考核,以考试的方式对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上述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抓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一是注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周五干部职工学习日制度,采取集体组织学习、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进行观摩、文艺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围绕我市经济格局的发展思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实行个性化教育培训。提出以全面促进机关干部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增强学习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服从服务于财政经济中心工作为主题,以强化培训教育为手段,健全奖惩机制为动力,形成“抓学习、强素质、促工作”三位一体、互动互促的学习机制。以开展财政文化活动、全员读书活动、岗位培训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公务员基本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技能教育,逐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知识更新为重点,参加社会教育和本单位学习为主渠道、自我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教育体系。

三是狠抓干部知识技能培训教育。以提高财政干部职工学历、技能职称为重点,狠抓财政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函授、自学、成人高等教育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提高学历,全面掌握业务技能,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开辟论坛讨论学、引导干部自己学,组织观看典型案例、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等教育录像,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开展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反腐警示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干部参加廉政知识、普法知识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五是认真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把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作为支持全市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师资管理,采取灵活措施,严格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2015-2015年8月,全局共举办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班58期,培训2312人;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4期,培训2000余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辅导班6期,培训433人,各区财政局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6期,培训1870人。

(四)抓工作落实,促进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是为人才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围绕人才开发,落实目标任务,加大指导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把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归口管理,合理使用。2015-2015年6月共安排教育支出479,139万元,其中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942万元。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逐年加大对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卫生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人才智力援助、实用人才开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实施。这些经费的落实,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积极探索研究海口市人才投入长效机制问题。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海口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20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成立了专门的调研起草小组,组织人员对各相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关于教育、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实际投入情况的进行深入研究。在认真分析和经过大量测算的基础上,完成财政所负责的投入机制研究课题,并及时报送市委组织部,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是认真完成了组织人事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每年都按时保质保量填报了机关党政人才资源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统计表,为人事部门及时掌握人才情况提供了依据。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及时完成公务员登记、编制落实情况等有关人才总结工作,及时归集上交了有关人事档案。

(五)发挥人才作用,推进财政事业快速发展

把人才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理念、体制和方法创新,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建立起适合财政工作特点、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局年度工作目标、计划生育目标、社会综合治理目标等主要目标责任曾连续两年获得全市一等奖;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2年获得全省第一名;2015年度全市机关投资环境监督评议评价我局以86、3的综合评分获得第一名;2015年全国妇联授予市财政国库支付局第一核算站“巾帼文明岗”。2015-2015年,全市财政收入分别完成70、08亿元、82、49亿元、100、02亿元和12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率达15、2%、17、7%、21、1%和23、1%,财政支出进度和增幅都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财力的大幅增长确保了农林水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惠民政策得以全面落实,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建设成效显著,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下一步人才工作思路和打算

今后,我局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严格经费保障,为推动全市人才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人才管理中,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和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二是落实责任制,即层层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把人才工作同行政工作一同部署,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成长的平台,从财政事业的发展需要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训机制。主要采取自培、送培和专业培训三种形式培训人才。

三是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坚持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人提供事业平台,按“人才资源+事业平台”人才开发模式,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首先用好本单位现有人才,多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不求全责备,敢于为干事业的人才承担责任、承担风险。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基础,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四大导向,以便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

四是继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为全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市里安排,积极筹集资金,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经费的落实,为全市人才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经费保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5篇:引进人才工作总结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1、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2015年是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年,公司领导班子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保持及培养工作,公司领导的重视及全面开展人才工作的深入发展也为我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我们大力引进高技术人员力量;公司内部招聘新的大学毕业生血液;采取合作方式聘请专家人,充实公司技术人,为企业注入新鲜名做技术指导,为公司做技术服务等等措施,积极推进企业在管理、产品质量、销售上的长远发展,无形的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2、人才队伍结构分析公司的经理层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不仅在管理上处于领导地位,而且在学历上也都处于“领导”地位,公司一位总经理,四位副总经理都是本科学历,并基本上都持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有两位是外聘管理人才。公司的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外来引进人才,都是经过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并基本上都有专业技术职称。例如xxxx的人技术团队,基本上都是木材加工或机械专业,其中名是工程师。公司的中级及其他管理人员都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上从业多年的骨干分子,部分有技术职称。在此方面公司财务部最为突出,名财务人员具有会计师资格证,名具有助理会计师证,且都从事财务工作十年以上,可谓经验丰富。总之,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管辅人员,公司都有着严格的学历限制,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公司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公司无论在本地还是外地(技术人员主要是外地)多次召开招聘会或登招聘信息的形式,招聘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招聘回来的高级管理人才,如xxxx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生产厂长,为企业规范管理及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巨大贡献,公司在管理上不断步入正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招聘回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人技术团队,在企业生产技术上提供了极大帮助,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促使公司产品无论在产量上还是质量是都有所提高。还采用柔性引进人才及合作方式引进人才的方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有些技术问题不需要跟踪处理或专门聘请此方面的人才费用过高,对于企业来说过于浪费,那么就需要用上述方式,来把人才在使用合理的费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使用人才。例如我企业与xxxx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检测中心建立了委托服务关系,该中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我们提供必要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这为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并积极兑现引才待遇,在表彰激励人才上大下工夫,尽可能的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不是最终目的,留住人才才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之道。企业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在留才上大下工夫,人才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为企业尽心尽力,因此全力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谋利。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才也需要“高速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媒介来促进人才发展,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加培训。公司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来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及能力,反过来为公司服务,来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公司注重人才培训,不仅在企业内部多次展开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如安全生产培训、防火演练培训、生产技能培训、新员工入厂培训等培训班,基本上每位xxxx的员工都接受过企业内部自己组织的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及安全生产素质。还积极为企业职工争取外部培训的机会,如安全培训、特种设备资格证培训、司炉工上岗证培训、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质检员培训等培训班,通过参加培训能够使员工获得资格证,给予员工在技术上的认可。

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受地理位置及薪金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困难,尤其是专家型人才。这在无形中就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四、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打算结合我企业工作实际,明年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区人事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企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实现我公司人事人才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打算: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不断总结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研,务求实效;加强督查,提高工作效能;注重舆论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对人事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为企业建立健全正确的人才引导机制做好充分准备。

第6篇:引进人才工作总结

近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坚持“人才强局、科技兴局”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招聘工作,在院士、国内知名专家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局人才队伍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领军人才逐渐成长,为全局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宁夏地勘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人才引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及收获总结如下:

一、立足我区地勘产业现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宁夏经济社会进入到跨越式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宁夏按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发展思路,建立起了以煤炭开发、电力生产和新能源开发竞相发展的能源格局,能源工业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承担了几十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煤炭勘查项目,共提交探明煤炭资源量381亿吨,“十二五”期间,还将加大“攻深找盲”力度,力争探明煤炭资源量50亿吨,为宁夏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公益类、基金类、市场类项目日渐增多,加之地勘新理论、新手段、新方法的不断应用,人才缺乏成了制约地勘行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必然是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发展战略中长期坚持的中心工作。

二、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打造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环境结合地勘工作发展需要,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jú长亲自担任,成员由分管人才工作的党委书记、副jú长、人事部门主管等组成。领导小组协调和解决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引进、聘用、薪酬、考核等激励政策和办法,积极打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申报、建立自治区煤田地质院士工作站2015年7月,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柔性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刘光鼎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强教授、中国煤科院西安分院首席专家张新民教授,申请建立了自治区煤田地质院士工作站。这一举措,对全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煤田地质勘查理论研究水平,拓宽了地质服务领域,攻坚地质技术难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高全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年7月14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邀请“自治区煤田地质院士工作站”特聘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武强教授,在银川悦海宾馆举办了“煤矿顶板水害防治新方法研讨会”,与来自全区31家煤矿的矿长、总工就煤矿顶板水害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问诊、把脉”。在研讨会上武强教授详细阐述他的科研成果“三图—双预测”法。通过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的多方努力这一方法在全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各煤矿的顶板水害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为推动国家级煤炭基地的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级宁东能源基地的建设,各大煤矿对安全生产、水灾害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依托院士工作站科研力量,成立了矿井地质灾害治理研究院,专门从事区内矿井水灾害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工作,将院士工作站研究成果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转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工作,不断壮大地勘人才队伍2015年以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招聘工作,通过自治区“宁洽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校园招聘以及网上招聘活动,累计招聘到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185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3人,有效缓解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选拔聘任技术带头人自治区煤田地质局高度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每年安排100多万元教育培训经费,开展各类人员培训教育活动,鼓励在职职工结合岗位需求参加工程硕士、MBA的学历教育,加快宁夏地质勘查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取得毕业证书的人员,给予报销全部学费。近年我局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邀请知名教授来宁开展高级研修班、专题报告会、项目评审会等研究、培训活动,提高了地质勘查领域的研究水平,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专业技术人员。2015年,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根据我区地质勘查技术发展需求,选拔聘任了4名专业技术带头人,加强了煤田地质、水工环地质、地质钻探等方面技术研究,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5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总结报告 第九篇

第1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自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以来,我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现就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的实施,力争用5年的时间选拔出80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作为“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且使他们都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我校重点建设的各个学科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二、选拔条件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科学民主的治学作风。

2.团结容人,有与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格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5.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6.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副高职以上。

7.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8.在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以下任意两条:

⑴ 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明创造、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以上各奖均应是获得证书并在课题中承担主要任务者。

⑵ 近5年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主编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本学科全国统编教材1部。

⑶ 近5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所发表的论文有一篇被SCI收录,有3篇被EI收录的。以上所发表的论文要求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⑷ 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职务;或在国内一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者。

⑸ 已经或正在使用双语进行教学者。

⑹ 近5年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其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⑺在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中成绩显著,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做出突出贡献并被国内同行一致认可者。

三、选拔程序

选拔拔尖人才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选拔条件,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学科或专业进行民主评议,然后由所在学院按照条件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初评。

2.各学院经过初评产生的候选人要向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提供《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代表其学术水平的论文、著作以及鉴定证书、获奖证书、课题立项说明书等有关佐证材料。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候选人在规定时间按规定要求要向评审专家汇报个人学习经历、工作业绩以及科研等情况,并阐明自己近3年的学术计划。同时还要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

4.评审会专家评议讨论并投票表决。

5.学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人选进行公示。

6.学校批准公布。

四、选拔范围

拔尖人才选拔的范围包括学校规划确定的所有学科和专业。同时,学校特别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领域里寻找新的生长点。凡近年来在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领域内有较为深入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符合上述选拔条件的,也可以按程序申报。

五、支撑条件与组织管理

1.为确保此项计划的顺利推进,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抓这项工作,由下设在人事与专家工作处的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学校为确定的拔尖人才提供如下支持条件:

(1)为每位拔尖人才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2)拔尖人才每月享受特殊贡献津贴100元。

(3)学校每年为拔尖人才提供1~2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用。

(4)每年为拔尖人才提供500元书报资料费补贴。

(5)为每一位拔尖人才指定一名导师。

(6)对拔尖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学校优先予以考虑解决。

3.对拔尖人才的任务要求:

拔尖人才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必须完成下列科研任务:

⑴每年必须在东北林业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目录A类所规定的杂志中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1篇。上述发表的论文要求均应为第一作者,且必须是以东北林业大学名义发表的。

(2)3年内必须申请获得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且本人必须为第一主持人,个人可独立支配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3)5年内必须出版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或获得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4.学校的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完不成规定任务指标,经评估低于三分之二票数者,将取消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资格,不再享受拔尖人才各种优惠政策。

5.拔尖人才在下面情况下将不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继续培养:

(1)经民主推选并经组织批准为学科带头人;

(2)年龄满45周岁;

(3)有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和学术制假者;

(4)由于种种原因不宜作为拔尖人才继续进行培养者。

6.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是我校在新世纪之初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重大举措。各个学院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注意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安排他们到一些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以增长他们的才干,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积极为他们出国考察、访问及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积极推荐他们到有关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提高他们在国内的知名度。

六、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第2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申报工作的通知》(渝委组〔20XX〕38号)文件要求,现就做好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选数量

根据《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渝委组〔20XX〕28号),全市首批评选10名左右。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报,原则上申报人数不超过2名。

二、人选条件

(一)申报人选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

2.具有中国国籍,在市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等单位,全职工作1年以上的在聘在岗人员;

3.具有博士学位或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

4.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1978年3月31日之后出生)。

(二)申报人选应符合以下3项条件的任意2项:

(1)作为主要参加人,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2)作为第一作者,在SCI、SSCI、E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CSSCI源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

(3)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三)在技术转移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中成效突出,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

三、申报程序

(一)个人申报。优秀青年人才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登录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

(二)单位推荐。申报人所在单位于4月30日前登录EMIS系统完成申报书、附件材料初审,并导出申报书和附件材料纸质件,加盖公章后报市科协组织人事部。

(三)资格审查。市科协对照条件要求,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上报市委组织部。

(四)专家评审。市委组织部组织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人选进行资料评审、答辩评审和综合评审,提出建议人选名单。

(五)组织审定。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审定入选名单。

(六)公示公布。入选名单通过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公示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联 系 人:喻于洪

联系电话:63003086。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16楼组织人事部

邮 编:400013

第3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关于做好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申报工作的通知》(渝委组〔20XX〕38号)精神,现就做好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选数量

根据实施办法,重庆市首批评选10名左右。我校拟推荐1-2名候选人。

二、人选条件

(一)申报人选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

2.具有中国国籍,在市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等单位,全职工作1年以上的在聘在岗人员;

3.具有博士学位或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

4.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1978年3月31日之后出生)。

(二)申报人选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有一定社会影响。

1.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人选,应符合以下3项条件的任意2项:

(1)作为主要参加人,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2)作为第一作者,在SCI、SSCI、E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CSSCI源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

(3)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2.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人选,应符合以下3项条件的任意2项:

(1)作为主要参加人,主持或承担市级以上社科、人文研究项目,或作为主要创作者,承担市级以上机构主办的文化艺术活动;

(2)作为第一作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源期刊发表研究成果4篇以上;

(3)成果获市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三)在技术转移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中成效突出,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

符合申报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于20XX年4月20日前登录EMIS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客观如实填写信息,并上传附件材料。附件材料包括发表论文的首页及其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国内外获得发明专利与奖项、国际学术组织或刊物任职证明和其他相关材料。同时将申报书打印一式五份和装订附件材料一套交人事处师资科作为校内评审用。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76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