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南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报告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一篇

南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报告(全文)

来源: 南开新闻网 发稿时间: 2007-10-16 14:14

(2007年10月15日)

饶子和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金秋十月、清风送爽的美好时节,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教育部专家组和各位领导莅临南开,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检查。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按照教育部的评估要求,我将南开的工作分五个方面向各位作一简要汇报。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南开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创建于1919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开与北大、清华在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1995年,南开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大学。2000年12月,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南开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南开现有20个专业学院(系),另设有研究生院、中国APEC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云南研究院、深圳研究院、滨海学院(独立学院)。目前拥有71个本科专业,206个硕士点,118个博士点,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35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8个省市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4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南开现有1901名专任教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长江学者2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包括原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入选者8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3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博士生指导教师515人,教授658人,副教授686人。

南开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107人,其中本科生12439人,硕士研究生6364人,博士研究生2429人,留学生635人。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南开始终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郭永怀、刘东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办学指导思想

南开自建校以来,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融汇现代教育理念,贯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逐渐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

(一)办学定位

立足天津,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努力把南开大学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使其在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上有显著提高,某些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和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进而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二)办学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南开办学的优良传统,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卓越为目标,以创新为灵魂,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优秀人才。

(三)发展战略

为实现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学校重点实施了人才强校、强势学科、质量提升、科研创新、国际化等五

大战略。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就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实施“强势学科”战略,就是精心打造南开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以有所不为换取大有作为;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就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实施“科研创新”战略,就是面向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造更多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实施“国际化”战略,就是不断增强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世界一流大学的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

抓基础、重质量、求创新、严学风,是南开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学校围绕“质量和创新”这一本科教学的主线,提出了“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坚持以“转变观念,强化质量,加强保障,完善规范,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和国际意识。

(一)强化“教学神圣”理念,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在发扬南开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教学神圣”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为优质教学提供基础和保障。

一是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党政领导班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摆位上突出教学的重要性。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定期就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对策和思路,并坚持每3年召开一次全校规模的教学工作会议,努力使教学中的重大举措在全校教师中形成共识。

二是用制度机制保障教学中心地位。从1985年教学工作会议出台的“老九条”,到1996年教学工作会议出台的“新九条”,再到2002年、2005年教学工作会议分别出台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突出创新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等,学校近几年共出台和修订有关本科教学的管理规定、条例规范一百多项,从制度上有力地保障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

三是新闻舆论宣传教学中心地位。学校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在教学与创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先后以“大师名师走进本科课堂”、 “创新,南开人才培养的主题词”、 “为学生搭设实践创新平台”等为题,详细报道了我校本科教学的成功经验,使广大教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进一步形成了教学单位全力投入教学、非教学单位全心服务教学的舆论氛围。

(二)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精品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立足于南开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调整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实践和实验教学,形成了立体化、多方位的精品体系,成为本科教学中显著的特点。

一是建设精品专业。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依托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不断加强、改革基础优势专业,培植新的生长点;注重大力扶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信息、材料、生命科学等前沿专业及金融、贸易、法律等应用型专业;采取综合性试点班、聘用国内外高水平师资等方式,探索交叉型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以新专业立项形式,对新建专业进行重点资助;积极开展重点专业建设,通过扶持和资助,使其成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名牌专业”,并在全校发挥带动作用。目前,学校形成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新型本科专业体系,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中文、历史、哲学、经济学、管理等学科专业水平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二是培育精品课程。制定了《南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成立了专家组,通过听课打分、学生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示范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评估检查,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开展了“让精品意识走进每一个课堂”的各级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截至目前,南开共有1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0门市级精品课程,44门校级示范课程和122门校级精品课程,并且在校内全部开放,师生可任意选听。

三是打造精品教材。近年来,学校投入400多万元,集中资助反映优势学科特点的高水平教材,引进具有学科前沿水平的经典教材。目前,越来越多的课程选用了优秀的新教材或精品外文教材。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相互结合、促进,涌现出了许多依托南开特色优势的品牌教材: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成为“高教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重点项目。逄锦聚教授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

奖,由他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申泮文院士主编的《化学元素周期系》多媒体教科书,形成了立体化教材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是重视精品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积极以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仅2005年就投入600万元支持实验教学与改革。在此过程中,根据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特别强调将最新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强调实验教学体系文理并重。在打造理科实验精品教学的同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面向本科教学的文科实验室,在经济学科设立了经济分析实验室、金融分析实验室等;在语言文学学科设立了数字艺术与传播实验室、数字编辑与出版实验室等。2007年,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3年,学校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精品实验不断涌现,拥有了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建有2.6万平米的综合实验楼,各项设施指标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逐步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依托“211工程”、“985工程”,通过自主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等措施,使师资队伍保持稳定并拥有竞争力:实施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遴选并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实施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陈省身讲席教授计划,在世界范围延揽杰出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和学生出国培训计划,加强梯队力量的培养和储备。2006年下半年,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15个专业学院的院长和20个院系的学术带头人,不仅提升了南开在国际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开放形象,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实实在在地加强了师资力量。

二是名师垂范、制度激励,确保优秀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大师、名师为本科生讲课是南开的优良传统。姜立夫、邱宗岳、饶毓泰、杨石先等都曾活跃在本科生的讲台上。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坚持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中科院资深院士申泮文、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著名经济学家杨敬年,至今仍站在本科基础课教学的第一线。近年来,学校明确提出“让南开最好的教授都给本科生上课”的要求并得到很好的落实。出台了教学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研论文与科研论文、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教材与专著“五个同等对待”的政策。在职称评聘时,凡教学不合格的教师会被“一票否决”。目前,南开共拥有国家级

本科教学评估校长报告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二篇

目 录

一、办学历史与现状 ................................ 1

1、办学历史 ....................................... 1

2、学校现状 ....................................... 2

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和办学格局 ............... 4

1、办学指导思想 ................................... 5

2、发展定位 ....................................... 5

3、校区格局 ....................................... 6

三、教学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成果 ... 6

1、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 6

2、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9

3、教育教学成果 .................................. 11

四、办学特色 ..................................... 13

1、承扬“双严”传统,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培养优

秀轨道交通人才 ................................... 13

2、竢实扬华,厚德树人,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全面

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15

五、本科教学评建工作 ............................. 18

1、评建工作回顾 .................................. 18

2、今后努力方向 .................................. 19

六、规划与展望 ................................... 19

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07年11月19日)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陈春阳

尊敬的教育部专家组王亚杰组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莅临我校考察和指导,这对于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此,我再次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专家组汇报工作。

一、办学历史与现状

西南交通大学坐落于天府之国,是中国近代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以轨道交通为鲜明特色、设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办学历史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72年内迁四川峨眉,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6年,在成都扩建总校;2002年又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形成了“竢

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不仅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而且为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中间,有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等为代表的43位院士,有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一批省部级领导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到牵引供电电压制式的确定和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有“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到世界最大跨度公路铁路两用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以及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的设计与建造;从举国关注的六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到举世瞩目、即将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从北京第一条地铁线建设,到我国所有城市地铁、轻轨的设计与施工,无不饱含着我校师生和校友的智慧与心血。

2、学校现状

历经百余年创业,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

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目前总占地约5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约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亿元,图书馆藏书近700万册(含电子文献)。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3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393人,副教授53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

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设有23个院系、69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建)以及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全国榜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

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并成为教育部“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

近些年来,学校紧密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微动摩擦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产生了6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仅如此,学校还坚持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贡献西部。在对口支援工作方面,学校帮助西藏大学在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四个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两度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先进集体”。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加强了与四川省成都、绵阳等十余市(州)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交通规划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学校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和理论研究力量。

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和办学格局

西南交通大学承扬一个多世纪的优良办学传统,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三篇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送审稿)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08年4 月13日至18日,以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为组长、郑州大学宋毛平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考察。教育部专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认真地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材料、座谈走访、听课测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察意见》,并在我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作了反馈。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我校认真研究和落实了整改工作。现将为期一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办学特色。专家组认为,九江学院自2002年合并组建以来,努力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以合并促发展,以评建促融合,已成为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学科初步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大学,改写了九江及周边地区高等教育滞后的历史。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以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促进地域文化繁荣与发展为己任,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推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使学校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显著成绩,为江西省特别是九江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评估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评建方针,把评建工作与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措施得力,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九江学院在继承前身四所学校所形成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积极弘扬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不断厚实九江学院人文精神,在这两个方面不断凝聚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办学水平与成绩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注重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

2、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新办专业的建设力度,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对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整改工作的基本情况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完全符合我校的实际,对我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估结束后,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整改工作重要性认识,明确整改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保证整改工作取得最大的成效,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整改工作大讨论活动,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专题座谈会,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九江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方案》。2008年5月14日,学校召开了“规范管理、推进整改”活动动员大会,结合整改工作的要求全面部署学校开展“规范管理年”的工作。6月17日,学校召开了评估整改实施动员大会,整改工作在全校全面展开。

(一)对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整改工作是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评建成果的重要环节。我校升格本科院校时间不长,本科教学与管理水平虽然通过近年来的评建工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获得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成绩是就自身纵向发展而言的成绩,是就新办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的成绩,与兄弟学校特别是与名校相比,与建成“高水平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目标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化对整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使命感,自觉地把整改工作与学校长远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全符合我校的实际,对我们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整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全校师生员工要抓紧抓实整改工作,不走形式,务求实效。必须以对待评估的态度对待整改,以对学校未来负责的精神对待整改,确保通过一年的整改工作,有效地巩固在评建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评估目的。

(二)整改工作的基本情况

1、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

建设”的方针,把近期整改工作与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发展的长期建设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整改重点,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为目标,继续推行“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凝聚特色”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内涵建设,实施整改工作方案,巩固评建成绩,扩大评建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2、整改工作的重点要求 在整改工作中重点做到“三个结合、两个立足、一个确保”,即:把整改工作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把整改任务与正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整改措施与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成果。立足具体,着眼全局,把整改工作放到本科教学工作的全局来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整改工作放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察。继续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确保整改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成效显著。

3、整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文件为指导,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坚持以“巩固成果,整改问题,促进工作”为目标,全面梳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全力推进整改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4、整改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专家组考察意见和学校自评的实际,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题,我校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是:加大培养力度,尽快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育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立重实绩、重贡献、重优秀人才、重教学科研的分配激励机制。

(2)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重点是:尽快改变本专科比例倒挂的结构;整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打造品牌。【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3)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优化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实施“质量工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进一步开源节流,加强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重点是:对外寻求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对内节俭办学,提高资金利用率,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加

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设,加强实验室资源整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5)进一步理解和贯彻九江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不断充实丰富我校办学的两个特色。

5、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 整改期间,学校决定继续保留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工作重点转入评估整改阶段,全面负责学校整改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落实。针对学校整改阶段的主要任务,建立了责任制,明确了相关的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要求各级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和组织好整改工作,并组织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改工作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

6、整改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工作步骤 专家组到校考察结束后,学校党委和行政立即召开了整改工作专题会议,对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确定了整改工作的原则是:对于能够在短时间解决的的问题限时整改;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则分步整改;需要在长期建设中逐步整改的问题,则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制定整改计划。学校评建办公室按照党委和行政的要求,认真研究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和各位专家的个人意见,并广泛征求各二级学院和部门的意见,草拟出学校整改工作初步方案,提交学校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专题讨论,最后形成了《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明确了评估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思路和工作步骤等。

为将整改工作落在实处,学校随即组织了为期两周的全校性整改工作大讨论,召开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全校中层及以上干部会和教师、学生和基层教学管理干部座谈会。各职能部门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根据学校的总体方案,结合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和工作职责,突出重点,制定了本部门的整改意见和措施;各二级学院结合实际找差距,明确任务,专项推进,在教学改革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制定出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内容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整改工作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008年4月—5月为研究部署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整改工作机构,全面总结评建工作成绩,开展整改工作大讨论,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2008年6月—2009年2月是整改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各部门和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整改工作方案和本部门的整改任务,逐项完成整改工作,学校适时组织进行整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2009年3月—4月是验收总结阶段。学校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完成整改工作报告,报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三、整改工作中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从2008年6月开始,学校评估整改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过程监督等举措和全校师生员工近一年的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继续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整改期间,学校十分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采用稳定与引进并重、培养与使用并举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队伍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1、进一步推进人才引进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了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满足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需要,有效引进专业亟需的高学历高质量人才,我们在人才引进上采取的措施是:一是调整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2008年6月,学校颁发了《九江学院引进博士待遇及有关问题的规定》(九院字[2008]82号),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尽力创造和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人才;二是注重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结合。学校对全校现有各专业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进行了认真疏理,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本着急需优先,宁缺勿滥的原则有目的地向重点高校和社会公开引进人才;三是注重弹性引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专家考察组离校至今,我校新增博士38人,通过青年教师学习进修获硕士学位和引进一些急需专业硕士共2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46.3%,与2008年4月相比,增长了12个百分点,进一步优化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努力,在全国知名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为学校增聘了12名兼职教授、19名客座教授。

2、进一步改善在职教师学历结构,提高教师整体学历水平

针对学校在职教师中高学历比例偏低的现状,学校积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来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学历水平。学校颁发了《九江学院在职人员获得博士学历学位有关待遇问题的规定》(九院字[2008]83号),为在职硕士生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创造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扎实推进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严格执行《九江学院专职教师硕士化工程实施方案》,引导青年教师原则上到非第一学位取得学校攻读与第一学位专业(或现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我校有20名教师考取了在职博士研究生,53名教师考取了在职硕士研究生。

3、多渠道并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自评报告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四篇

浙江传媒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自 评 报

二〇一一年十月告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机遇与战略选择 ........................................................................................ - 1 -

一、学校概况 ...................................................................................................................... - 1 -

二、学校发展路径选择 ...................................................................................................... - 2 -

(一) 直面“两大挑战”,确立“两种意识” ...................................................... - 3 -

(二) 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大转型” ...................................................... - 4 - 第二部分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状况............................................................................................ - 8 -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 - 8 -

(一)办学定位清晰,注重特色培育 .............................................................. - 8 -

(二)发挥领导作用,实现科学发展 ............................................................ - 10 -

(三)抓住人才培养根本,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 - 10 -

(四)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探索新型培养模式 ............................................ - 11 -

(五)主动加强行业联动,开展产学合作教育 ............................................ - 12 -

二、教师队伍 .................................................................................................................... - 14 -

(一)教师数量充足,生师比例适当 ............................................................ - 14 -

(二)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 - 14 -

(三)教师德才兼备,师德师风良好 ............................................................ - 14 -

(四)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满意度高 ............................................................ - 15 -

(五)重视教师发展,加强教师培养 ............................................................ - 15 -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 - 16 -

(一)加强硬件建设,有效保障教学 ............................................................ - 16 -

(二)构建特色藏馆,满足教学需求 ............................................................ - 16 -

(三)加强设施建设,满足育人需要 ............................................................ - 17 -

(四)优先教学经费,保证持续增长 ............................................................ - 18 -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 - 18 -

(一)专业建设措施得力,专业布局日趋合理 ............................................ - 18 -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规范有序 ............................................ - 19 -

(三)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积聚优质课程资源 ............................................ - 20 -

(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 - 21 -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 - 22 -

(六)开展合作基地建设,完善实习实训机制 ............................................ - 22 -

(七)坚持课内课外结合,广泛组织社会实践 ............................................ - 23 -

(八)坚持在规范中创新,改进毕业论文工作 ............................................ - 23 -

五、质量管理 .................................................................................................................... - 24 -

(一)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较高 ............................................................ - 24 -

(二)注重规范管理,健全教学规制 ............................................................ - 25 -

(三)重视自查自纠,构建质量体系 ............................................................ - 26 -

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 - 26 -

(一)齐抓共管,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 - 26 -

(二)正面引导,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 27 -

(三)发挥优势,塑造特色校园文化 ............................................................ - 27 -

(四)专兼结合,建立指导教师队伍 ............................................................ - 28 -

(五)齐抓共管,全面做好学生服务 ............................................................ - 28 -

七、教学质量 .................................................................................................................... - 30 -

(一)优化内容,创新方法,增强思政教育功效 ........................................ - 30 -

(二)坚定信仰,志存高远,展现时代精神风貌 ........................................ - 30 -

(三)夯实基础,分层教学,完善基础理论教学 ........................................ - 31 -

(四)强化专业,突出实践,力求所学能为所用 ........................................ - 31 -

(五)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培育良好审美情趣 ........................................ - 32 -

(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学效果广泛认可 ........................................ - 32 -

(七)学生满意、社会认可,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 - 34 -

(八)保证就业,促进升学,确保学生成才成人 ........................................ - 35 -

(九)面向行业,服务社会,专业性适应性并重 ........................................ - 35 -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 37 -

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 - 37 -

(一)教学理念转变相对滞后,改革推进力度尚需加大 .................................... - 37 -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二、教师队伍 .................................................................................................................... - 40 -

(一)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培养培训仍需加强 .................................... - 40 -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 ........................................................................................................ - 42 -

(一)新建专业发展不够平衡,专业生态有待继续优化 .................................... - 42 -

(二)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教学方法创新亟待加强 .................................... - 44 -

(三)实验设备利用开发不足,实践教学改革尚需深化 .................................... - 47 -

四、质量管理 .................................................................................................................... - 49 -

(一)教学管理工作重心偏高,教学质量体系有待完善 .................................... - 49 -

五、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 - 52 -

(一)校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风建设还需标本兼治 .................................... - 52 -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机遇与战略选择

一、学校概况

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建的一所高等院校,是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

浙江传媒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学校自办学以来,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电台等传媒机构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2000年,学校划转至浙江省之后启动升本工作,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同年12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1年10月在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中,学校成功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成为浙江省第二所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钱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园区和江南名城桐乡市。学校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其中,下沙校区占地786亩,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桐乡校区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等3个教学部;建有“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7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传媒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主干,文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和“戏剧戏曲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开设本科专业31个,其中艺术类专业15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等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学校师资充足。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973人,其中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

- 1 -

本科教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撰写模版(最终新)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五篇

专业

自 评 报 告

2016年9月

目 录

学院概况……………………………………………………………… 1

一、定位与目标………………………………………………………

二、师资队伍…………………………………………………………

三、教学资源…………………………………………………………

四、培养过程…………………………………………………………

五、学生发展…………………………………………………………

六、质量保障…………………………………………………………

七、特色项目…………………………………………………………

一、定位与目标

1.1 专业定位

【审核要点】 (1)学院办专业方向、专业定位及确定依据

1.2培养目标

【审核要点】 (1)专业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标准及确定依据 (2)专业定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二、师资队伍

2.3 教师发展与服务

【审核要点】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审核要点】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三、教学资源

3.1 教学经费

3.2 教学设施

【审核要点】 (1)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效益 (2)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3.5社会资源

四、培养过程

4.1 教学改革

【审核要点】 (1)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2)保障措施及效果

2016中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六篇

文秘

中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根据县政府督导室的安排部署,在教育局和督学责任区的领导下,xx乡初级中学依据《xx市2016—2016年度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评估方案》中的评分标准,对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管理、培植特色和提高质量为抓手;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促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细致的工作,特此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满族自治县xx乡初级中学是该乡唯一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xx县南端xx乡北湾子。始建于1970年6月,现在学校占地8659平方米,生均38.4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平方米,生均14.07平方米。现有 7个教学班,232名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 %以上,毕业率 100 %;现有在职教师 30名,其中本科毕业20人,占 66 %,专科10人,占33 %。学校按照标准配置了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拥有计算机30台,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3200余套(件),图书1万余册。在对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自查中,自评得分为:930分;等级为优秀。

二、成立评估自查领导小组

组 长:周x

副组长:邵x 梁x

成 员:朱x 张x 韩x 王x

三、校务管理

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为此,学校认真制定三年教育发展规划,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规范档案。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对广大学生、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公开制度,即公开办事的对象与范围;公开办事的条件与政策;公开办事的程序与过程;公开办事的结果与成效。同时不断规范学校领导干部的自身行为,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实行“无缝隙”管理,责任到人,制定教师考核及奖惩制度,严格落实。校务管理的规范有序,措施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教育管理

1、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各项活动做到有通知、有记录、有总结、有资料;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做到经典诵读人人有读本(资料),按要求开展诵读;开展读书活动,人人有读书笔记、名言警句摘抄。

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及教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没有乱写乱画卫生死角;物品摆放合理;有校训、班训、校徽、校歌;教室内有师生书画、有图书角;为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学校在团支部、学生会的领导下建立了“春之声”校园广播站及“山溪”文学社。

3、学生行为习惯:学生穿着整洁、干净卫生、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戴首饰;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品;对人有礼貌,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接物;上下楼梯靠右行,主动给客人让路问好。

4、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工作计划严谨、备课到位;开展大课间武术健身操活动做到常态化,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每年举办运动会等两项以上学生体育专项活动;学校组建了篮球训练队,坚持常年训练,本年度全县篮球赛进入了前八名;有防范疫情预案;“防近”工作全面规范,前后排座位视黑板距离符合要求,坚持做眼保健操。

5、艺术科技教育:经常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校园集体舞分段学习规范并在课外活动或在其他集会期间得到充分应用和展示;制定了科技活动实施方案;每年参加县局科技节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艺术小组、科技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

6、法制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健全,计划、制度实施到位;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所长杨勇同志坚持上法制教育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学期,还专门请来“韩柏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专题讲座;认真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并如期开展活动。

7、安全常规管理:1.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张挂上墙;2.有文件、有计划、总结、方案、有制度汇编,常规制度张挂上墙、有安全工作记录,应急演练,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教育记录等资料齐全;3.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4.安全教育进课堂,有安全隐患整改方案。

五、教学管理

学校建立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有业务校长邵荣牵头,具体负责教学管理业务。包括课程建设,常规管理,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远程培训,教育科研等诸方面:

1、课程建设

严格按照课改要求进行课程管理,开齐三级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同时开设《三字经》、《书法》为主修校本课程,《篮球》《象棋》《绘画》《养个》《跳棋》、《写作》等为选修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有专职教师负责。建立了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定期督导教师教学行为,适时提出改进意。

2、校本教研

学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教研领导小组,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史地政、音体美等教研组,严格任命教研组长。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莲~山 课件 ]实行领导分包教研组制度,每个教研组按计划组织了再学新课标、教材分析、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案例分析、反思交流等系列教研活动。坚持“学组式”五步教学模式,深入研究高效课堂策略,提倡班主任随班听课,形成全员研究的校本教研局面。

3、教育科研

教科研组织制度计划齐全,认真开展研究,及时整理资料,研究管理规范。现有县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个。已结题市级课题2项。研究成果正在推广中

4、教师教育

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活动、有反思。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充实,教师年度校本研修手册填写认真。高度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汇报等行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讲座、示范课、主题研讨、送课等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条件需要继续改善,音乐学科等专业教师急需配置。

2、整体教科研水平有待于提高。

3、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常态化。

4、综合实践课程要拓宽课程领域。

5、特色教育需要有进一步突破。

6、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新规划,要有新的亮点。

七、新学年工作设想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深井配套项目。

2、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3、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化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确保无重大事故发生。

学校将以这次评估作为契机和起点,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该相结合”得原则,切实抓好改进工作,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文秘

2015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七篇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88.71%。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坚持引进、培养、培训、聘用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数量与学校规模发展相适应,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逐步优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职称结构:截至2015年12月底,学校教职员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1人,有正高职称77人,占专任教师的9.3%,副高职称201人,占专任教师的24.2%。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1人,占专任教师的7.3%,具有硕士学位的3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403人,36-45岁246人,46-55岁150人,56岁以上32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29.6%、18.1%、3.8%。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成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6.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学科骨干的遴选与培养

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等措施,加快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青年教师,首批遴选出的12位校级学科骨干中有5位是青年教师。

(2)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

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为依托,为高素质教师能力实训提供引领和示范。

①开设名师示范课。构建以校内教学名师、教学示范课教师为主,校外名师为辅的优质示范教学队伍,定期举办名师观摩课,让青年教师感受激情与技术兼备的高质量教学,使他们心中有目标,奋斗有方向。2015年以来,学校首位广西高校教学名师梁燕来与校级教学名师,以及校级示范课比赛优胜教师均为全校教师提供多次观摩课,授课领域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同时,还邀请校外名家来校做示范讲学,如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等。参加观摩的青年教师需将教学观摩情况录入个人的“教学情况记录本”并定期提交,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参考材料之一。

②强化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根据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挂职锻炼。为了加强实践管理,规范挂职锻炼行为,确保教师实践质量,2015年特制定《**师范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试行办法》。通过规范教师挂职锻炼的基本条件,制定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的考核以及待遇细则,明确挂职锻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严格执行挂职锻炼申报审批程序,并协同挂职单位对挂职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③举办“示范课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软件大赛。每两年举办“示范课大赛”、“优质课大赛”和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2015-2015年,全校共评选出优质课获奖教师共88人,示范课获奖教师共58人。

④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培训。在学校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目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342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0.9%。

(3)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青年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改革

依托“本科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来,学校共立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7 项,比2015-2015年的33项多64项。2015年学校共有23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有6个项目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对参与特别是获奖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优先照顾的政策倾斜,对拟参评副高职称的,优先推荐。

(4)以人为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积极营造“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帮助,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的氛围,为他们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出台了“六优先”政策:一是优先入编;二是优先配置工作室或实验室;三是优先推荐科研立项;四是优先推荐学科骨干;五是优先安排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和学术活动;六是优先提拔。

7.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生师比

现有专任教师831人,外聘教师162人,折合教师数912人,在校生为15415人,生师比为16.90:1。

(2)主讲教师资格

2015年专任教师831人,具有教师资格775人,占93.26%。

(3)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所有的教授都主讲本科课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34.65%。

8.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积极筹集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财力保障。2015年共投入教学经费30848.63万元,生均22560.06元。其中,本科教学教学日常运行投入1595.81万元,生均1167.04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4304.98万元,生均3148.30元;本科实验运行投入350.64万元,生均256.43元;本科实习经费103.44万元,生均333.14元。

9.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表1:教学用房一览表

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

正在施工

校舍建筑面积

其中

危房

当年新增

被外单位借用

1

2

3

4

5

总 计

386487

2443

32126

97639

一、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183404

32126

37126

教室

57984

4965

图书馆

17668

37126

实验室、实习场所

86077

27161

专用科研用房

体育馆

10960

会堂

10715

二、行政办公用房

17741

三、生活用房

162951

2443

学生宿舍(公寓)

121995

学生食堂

22451

教工宿舍(公寓)

13244

2443

教工食堂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

5261

四、教工住宅

22391

60513

五、其他用房

2015年图书馆纸质图书132.85万册,生均85.8册;电子图书5000G,生均323.06M;电子图书2338654种(其中具有所有权的538654种,只有使用权的180万种);已购有电子期刊20000多种;订有纸质期刊1885种,报纸195种。

表2:信息化建设情况

编号

上学年度信息化经费投入(万元)

网络信息点数(个)

校园网出口总带宽(Mbps)

其中:

其中:

无线接入

建设经费

运行经费

总 计

1

266.43

216.43

50

8236

102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0.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类专业覆盖了学前、小学、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继承了师范教育的传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6号)文件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规划,总体结构与布局比较合理。“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制药工程”和“生物技术”5个专业获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立项,实现了我校在特色专业项目上零的突破。学校确定化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为自治区重点改造专业群,架设了这些专业的相关学科之间的桥梁,使之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群,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7个专业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彰显了学校的传统特色和专业优势。

2015年申报了财务管理、绘画以及电子商务3个专业。

表3: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师范标识

1

02015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两者兼有

2

030101K

法学

四年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法学

两者兼有

3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师范

4

040101

教育学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5

040102

科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6

040104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7

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8

040107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9

040201

体育教育【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1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11

040206T

运动康复

四年

理学

1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13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14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两者兼有

15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16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17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18

060101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师范

1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1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2

070202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3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4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5

071001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26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7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8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工学

29

080403

材料化学

四年

理学

30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3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3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33

080902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34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35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36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37

12015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38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39

120402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40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41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42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4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1.课程建设

学校围绕人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以满足学生学术倾向、职业倾向和兴趣倾向三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继续实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2015年对一批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优质课程、双语课程以及重点课程进行了结项验收。同时又立项建设14门精品课程。这一批课程建设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12.教材建设

重视优秀教材资源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我院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通过自编教材立项,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优秀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学科发展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2015年我校开展自编教材立项建设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0项。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分制的实施,确保高水平教材进课堂,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多样化需求。由校长亲自担任教材委员会主任,学校在教材管理中弱化了行政功能,采取由书商提供教材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决定购买教材及教材种类的机制。

13.实践教学

学校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非师范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非师范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广西营销技能大赛”、“ 广西商业秘书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2)加强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

每年举办一次师范类新生粉笔字比赛和2015级师范生粉笔字板书大赛,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学生“三笔字”的书写能力。

举办“**师范学院第五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分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子项目按学科学段进行比赛。

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3)加强学生劳动课实践教育及考核

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4)教育实习和专业类实习时间实行“一学期”制度。

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2015年秋季期,以见习、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首次由两个月延长至一个学期,学校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加强指导,调整和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实践教学目标任务,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有330名学生参加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化学、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等六个学科,分别下到50所中学、32所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14.毕业论文

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毕业论文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定(玉师院院字〔2015〕10号,修订)》严格执行。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评价。

15.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5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市全民创业示范孵化园、**市微型企业(师院)孵化园和玉东新区全民创业孵化园在东校区揭牌开园。孵化园的设置大力推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大胆创业、放手创业、自主创业。

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创业创新课程,优化和培育创新课题与项目,推动学生创新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15年我校学生获得40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国家级该项目。

16.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1)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内涵式建设

通过“立德”解决“培养什么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通过“内涵式”“树人”,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去探索多种培养模式,继续完善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突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与中小学、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以优势专业为依托,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和挂榜班,推进拔尖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突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探索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3)持续推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适当开展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在教学过程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4)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新制定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估体系,推动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强化院系教学主体地位,推动日常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激发院系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项目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课堂教学制度,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及时查处教学事故。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和完善由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以日常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模式。

(5)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校已经着手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继续优化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各种资源配置,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整合全校实验设备工作。合理布局和调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好文科实验实训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准备,做好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养护工作,提高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在实验教学方面,除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外,要整合资源,启动“**师范学院实验室管理平台”和“**师范学院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规划和组织申报新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有效服务各专业实验教学。

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环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团队,初步形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格局。

(6)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图书文献、教学实验平台共建共享。

加快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科学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能力。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成立由校长为主任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校党委常委会、校党政联席办公会也经常研究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步伐加快;着力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为此,学校出台了“教学工程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 、“2015年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等一系列工作方案。

(2)强化质量意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了认识到位,体系完善,措施得力。学校构建了比较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教学工作三级评估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专项检查制度、教学调研、教师激励与考核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专业评估制度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平台,确保教学工作的决策、指导、管理、执行等机制协调发展,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建立听课制度。为不同层次、不同职称的领导和老师分别确定了听课任务,全面覆盖所有学科,深入课堂,对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监控。

(2)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进行教学信息咨询与反馈。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例会、督导、领导、学生、同行等多个渠道的咨询与反馈,形成一个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整改提高的完整闭环系统。

(3)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奖励。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评价优秀奖等活动,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激励系统。2015年分别对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师综合职能进行评比。

通过开展各教学环节质量抽检评价等专项评估手段和措施,实施目标管理,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质量抽查。

每学期均组织学生开展针对理论、实验、实习教学各环节的测评。学生参评率97%以上。采取精确评教课程范围、处理评教无效数据等措施提高评教信度和效度。

19.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以副校长为负责人申报2015年区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的地方高校自我评估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开展项目研究为契机,深入各二级学院,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和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主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

20.开展专业评估情况

(1)根据国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我校办学历史、优势、师资队伍状况、学科发展状况,分析我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整体规划意见。(2)在我校现有的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就传统专业、优势专业、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设经费等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3)分析我校专业建设的轻重缓急、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在青年教师中实施专业实践制度的可行性探讨。(4)草拟了《**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给影响专业建设的各个因素界定权重,给每项评价指标界定,给出评价项目的。

五、学生学习效果

21.学生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满意度调查。

表4:**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序号

内 容

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1

专业课程设置

7

48

38

7

2

课堂氛围

12

42

36

10

3

课堂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8

46

39

7

4

教师课堂准备

13

54

30

3

5

教师的个人修养

21

52

25

2

6

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

17

52

28

3

7

教师的教学工作责任心

23

54

20

3

8

教学设施

9

43

38

10

9

创业与就业课程

7

43

45

5

10

社团组织

14

47

35

4

11

专业实习

14

48

35

3

12

馆藏资源

12

45

39

4

13

学术报告及讲座

9

41

37

13

(2)学生身心素质状况

学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以及《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等选修课。2015年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干预、个体咨询等服务3000多人次;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等讲座近20场。通过课堂、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2015年全校有7430名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测试优秀的1814人,良好的3005人,及格1094人达标率79.58%。

(3)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完成学业情况,选择在3-6年内完成学业。按本科4年基本学制统计,2015届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共计3260人,获得毕业证书3105人,授予学士学位3100人。

(4)2015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22人攻读研究生。其中攻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占37.71%,比例较大。

(5)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普通本科一次就业率为95.67%。学校每年举办2-3场大型供需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择业创造良好条件和机会。2015年我校被评为“广西高校就业先进集体”。

(6)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牢固,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表5:分专业类别的单位评价(本科)

单位性质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合计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部队

1

25.0%

3

75.0%

0.0%

0.0%

4

党政机关

43

37.1%

66

56.9%

7

6.0%

0.0%

116

公司企业(国企)

25

40.3%

29

46.8%

8

12.9%

0.0%

62

公司企业(民企私企)

82

29.4%

160

57.3%

34

12.2%

3

1.1%

279

公司企业(外企)

2

28.6%

5

71.4%

0.0%

0.0%

7

事业单位

8

36.4%

13

59.1%

1

4.5%

0.0%

22

行政单位

1

33.3%

2

66.7%

0.0%

0.0%

3

学校(公办)

69

17.2%

232

57.7%

101

25.1%

0.0%

402

学校(民办)

9

24.3%

21

56.8%

7

18.9%

0.0%

37

自主创业

2

25.0%

2

25.0%

4

50.0%

0.0%

8

总计

242

25.7%

533

56.7%

162

17.2%

3

0.3%

940

六、特色发展

根据我校“特色鲜明、区内一流的地方性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围绕“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学方向,开展特色建设工作。

22.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

学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五个一”训练工程,即要求每个师范生写一手规范汉字,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讲好一节课,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围绕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其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三笔字与简笔画、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是必修课,选修课的有班主任工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等。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初步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高度集成十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功能室,即专业能力发展室、语言表达能力实训中心、测试文字表达能力测试中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实验室、心理健康辅导实训中心、艺术体验与实训中心、教学观察观摩中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中心、远程交互指导中心管理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计划建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教师教育基地。

23.“三位一体”的1个学期实习制度

重视构建学校、地方政府和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体系。2015年全面推行实习1个学期制度,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欢迎。

特别是在师范生实习方面,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开展至少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同时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协作,从而构成“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在探索“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还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起,共同探索了“二次置换”的实习、支教一体化的途径,实现了实习、支教、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

(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

在部分教职员工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如:重“教”轻“育”的教育观,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只图完成任务不求教学质量在教学态度,缺乏激情和活力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重管理轻服务的教学管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我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2)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校院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职责和权利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3)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和实训室主要依靠二级学院管理,比较分散,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有的学院的部分教学设施超负荷运转,实践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4)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体现,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未能普及。

25.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1)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思想观念更新不够快,跟不上时代要求。

②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有的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管理部门的责权利不够清晰。

(2)应对策略和措施

①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移教学管理权力。

②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推动和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八、案例分析

26.汉语言文学专业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1077人,其中,师范类学生781人、现代文秘方向291人。

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队伍人数占整个教职工总数的67.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3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分别占到专任教师队伍的21.7%和28.2%。

(2)教风学风及教学质量建设

2015年继续加大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实施“教授博士领航工程”、“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学科兴院工程”、“学风教风建设工程”以及“311”工程(要求本科学生在四年内背诵300篇经典诗文,读100部经典名著和发表100篇文章)五大工程以及“文学创作队伍”、“新闻写作队伍”、“公关文秘队伍”和“广告策划队伍”四支队伍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培养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根据《**师范学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实验班”,采用导师制、双师制、“3+1”(校内学习3年,校外实践1年)等多种培养模式,开展了全新的培养模式探索。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增加了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

(3)学科建设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自治区学位办确定为硕士点建设专业。

2015年根据硕士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凝练了“文艺与传媒”、“少数民族地区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方言与地方文化研究”共四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筛选了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候补骨干。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5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了人文讲坛,讲坛的宗旨是“享受自由思想的盛宴,倾听学术前沿的声音”。2015年先后举行了八场校内外专家讲座,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

(4)招生与就业

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招收本科生255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4人,现代文秘方向71人,另有文秘办公自动化专科33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届共有学生235人毕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6人,初次就业率为70.97%,年终就业率为97.85%;现代文秘方向49人。初次就业率为89.8%,年终就业率为100%。

(5)服务社会

2015年,学院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引领和服务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承担了“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共承担了40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同时派出80名学生到40名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进行顶岗支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位专任教师承担了《**文化大典》三个分卷的主编任务。先后分别派出15名、8名专任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考试管理中心组织的高考评卷工作和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评卷工作。先后派出两位专任教师作为专家参加了两个县市的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27.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案例分析

(1)办学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99人,其中2015级139人、2015级136人、2015级113人、2015级111人。

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立足广西桂东南,辐射全国的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数学专业专门人才。

③生源结构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录取新生111人,其中在广西区内录取101人,在其他省录取10人(湖北1人、湖南9人),男女生比例为:男25人,占22.52%;女生86人,占77.48%。与2015年相比,男生比例略有下降。

2015年,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新生的成绩较好。在广西录取新生中,投档线分数高出二本录取分数 20分,最低分451分,最高分490分,平均分470.5分。

(2)师资与教学条件

①师资队伍及结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任教师27人,生师比18.48: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81%,硕士学位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84%,具有正高级职称的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92%,具有副高级职称的13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15%;年龄分布:35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36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15人,51岁及以上的教师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2.22%,55.56%,22.22%。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读博士4人。

②主讲教师授课情况

每个学期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的主讲,其中教授每个学期均安排为本科生上课。

③教学设施条件

学院有校级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数学建模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平台、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平台)和数学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包含微格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其中用于教学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原值)达300多万元;用于科研的重点实验室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有服务器、交换机、微型计算机100多台等,仪器设备总值(原值)600多万元。实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④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传帮带”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业务导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或在职进修、访学或攻读学位,本年度共有4人攻读博士学位。培育教学名师,2015年院长梁燕来教授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并奖广西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教学建设与改革

①专业建设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校优势一体化专业启动资助,数学(一级)学科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并成为广西硕士点授权建设单位。

②精品课程建设

2015年,学院组织专家对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数学分析》、校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进行检查验收,最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③实践教学

从2015年开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由原来7周增加到18周(一个学期),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总学分170,实践学分39,占22.9%。

学校共建校内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有151名本科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其中6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培计划”顶岗实习,80多名学生参加集中教育实习。

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15年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中获奖,2个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资助,3个获得校级创新项目立项。

④社会实践

为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院分团委开展了社会调查与实践,专题有“送教下乡”、“社区实践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等。在**市第七中学开展的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在北流特殊学校开展的“关注特殊儿童”活动,在名山小学开展“4点半”课后实践活动,在**中小型企业举办的环保宣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得到了**电视台和**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肯定。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之一,开办 “挂榜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认定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校外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辩论、模拟、参观、见习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获得广西教师教育重点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中梁燕来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同时获得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围绕中心,多管齐下,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学生第一、育人第一”的思想,建立了《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职责。

把严格、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建立起一套机构精简、工作有序的管理机制,健全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做好教研活动和课外答疑辅导,健全考风考纪管理机制,坚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座谈会制度。2015年在学校教学管理单位评比中获得“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6)学生学习效果

①毕业与就业

2015年,学院毕业生总人数为151人,获得毕业人数148人,毕业率为98.01%,学位授予人数148人,授予率为98.01%。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含考研率)达到94.70%。本年度,学院荣获“**师范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②升硕情况

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毕业考研深造,安排专业教师做报考讲座,并安排老师作义务答疑辅导。2015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共有1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

③就业情况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率7月25日为71.52%,8月25日为94.70%,12月6日为98.01%。

截止到2015年12月6日,就业于党政机关6人,中小学校113人,研究生入学12人,企业15人,暂不就业2人,部队、灵活就业、待就业各1人。

④学生获奖情况

2015年,学校共组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15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3项。共有43人次获各类奖励2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金奖)1项。

⑤社会满意度情况

对2015届数学专业毕业生采取抽样电话进行就业跟踪调查,样本45 人,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表6: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学生人数

用人单位评价

学生薪酬和自我评价

很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45

9

22

14

7

21

17

百分比

20%

49%

31%

16%

47%

37%

45名毕业生中单位性质:36个中小学,3个国有企业,6个行政机关。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31%基本满意。63%的毕业生对工作和薪酬基本满意。

2015图书馆工作发展计划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八篇

第1篇:XX市图书馆发展规划

XX市图书馆新馆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局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于XXXX年XX月XX日对广大市民试开放。目前试开放的部门有外借部(上架图书2万册)、期刊部(杂志620种,报纸70种)、参考咨询部(上架图书4000册)和少儿部(上架书刊1万册),电脑部在市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下也即将开放;作为XXXX年为民办20项实事之一,我馆试开放的意义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根据XX市文化局的《XX市文化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的要求,和现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相比,作为一个XX城市公共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和图书设备现代化方面无疑是大大滞后了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化以及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以全新的面貌、现代化的设施和高科技的手段,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广大读者服务。我馆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结合本馆工作人员自身技术和水平,多方参考各个兄弟公共图书馆乃至高校、厂矿、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现代化实施方案,取其成功运作的经验,吸收其不足之处的教训,才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少走弯路,少花钱,办好事。我们的设想是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加强对外合作开发,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走一条以现代化、高起点的服务手段创造社会效益,主副并举,多种形式创造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以下是我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初步规划。

一、大楼布局一层设前后停车场(闲暇时可作休闲文化广场),原停车场开发对外合作项目如合作办学等。二层设检索大厅(安放16台计算机提供读者目录检索);读者服务部(提供统一办证、打字复印等服务);少儿借阅部;电子阅览室、中心机房;基本书库;多功能报告厅。三层设期刊部借阅部;中文图书借阅部;多媒体视听中心;基本书库。四层为参考咨询部;采编部和基本书库。

二、自动化监控系统作为一个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没有自动化监控系统和防盗设施是不可想象的,必须结合馆内综合布线系统,形成楼宇和藏书安全控制自动化。整栋大楼配备门禁、监控系统,建立监控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业务部门配备图书防盗设备以及安检门和读卡器。

三、计算机网络建设

1.实现业务数据自动化的升级换代。目前我馆采用的图书馆专业软件ILAS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下的,维护和操作均不方便,而且只有采访和编目两个子系统,应升级至先进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图形界面的新软件,并增加流通和连续出版物两个子系统,可方便实行计算机管理(录入、借阅)和计算机检索。所需计算机:采编6台,部门管理10台(外借、期刊、儿童、参考、电脑各2台),读者检索16台,均为品牌工作站。

2.实现馆藏资料数字化。建设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结合本馆实际,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3.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在目前办公自动化网络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延伸到业务部门,并可实现即时上网查询有关信息资料。因目前计算机可继续使用,只需增加业务部门5台(外借、期刊、儿童、参考、电脑各1台)。

4.建立多媒体视听中心。采用磁盘阵列或光盘塔的形式,结合VCD、DVD,提供多媒体视听服务。需多媒体计算机5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专用电脑桌椅和机房设备。

5.建立计算机培训中心。需计算机6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专用电脑桌椅和机房设备。

6.建立本馆自己的网站,发布信息,提供读者访问、浏览。

7.初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扩展为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采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如镜像站点、购买数据库资料、加工整理现有资源)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网上借阅等各种服务。在上述基础上,以本馆为中心,建立XX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建、共享。

8.以已有的数字化资源为依托,利用本地区、本馆的特色资源,溶入全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大环境中,既能通过本馆网络平台分享数字化图书馆的成果,又能实现自主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发布。四、图书馆专用设备我馆建于XXXX年,已有XX余年历史,现有图书设备绝大多数为木制,经过几次搬迁整理,已经残破损坏,既不符合消防要求又与现代化新馆不相衬,而且数量远远达不到藏书150万册的设计要求,甚至还满足不了已有藏书75万册所需。

(一)我们打算把现有馆内藏书按部门全部分类上架,购买专用图书设备:1.双面双柱书架(按每个放书1000册,)750只;2.目录柜(按75万册书共159万张卡片,每柜放5万张卡片,)30只,3.阅览桌(2M×1M,每张坐6人,)120张,4.座椅720把,5.单面6层期刊架150个,6.报纸架60个,7.拖车、书车8辆,

(二)按XX市文化局《XX市文化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的要求,逐步达到150万册藏书量和年接待读者100万人次、图书外借200万册次以及实现电脑借书卡替代传统借书证,还需增加部分图书设备:1.双面双柱书架700,2.目录柜30只,3.阅览桌120张,4.座椅720把,5.单面6层期刊架150个,6.报纸架60个,7.拖车、书车8辆,8.报纸柜100个至此,我们认为XX市图书馆才算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开放式、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2篇:图书馆工作发展计划范文

我校图书馆在2015年9月搬进了添华楼,新馆舍共有780平方米,分为几个功能区,整个馆舍宽敞明亮,空气清新,设有图书藏书区,教师阅览区、学生阅览区、电子阅览区、采编区、借书处,各种图书设备齐全,全面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全天候向全校师生开放。目前,开放的部门有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其中,(上架图书40000多册,期刊50多种,报纸10多种,电子图书30000册)。作为一个小学图书馆,图书开放的意义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广泛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现如今,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图书馆全方位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馆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学校投入为基础,添加图书馆设备。结合本馆工作人员自身技术和水平,我们的设想是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现代化、高起点的服务手段服务于广大师生。以下是我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初步规划:

一、添加设备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们已经在图书馆划分几个功能区,设专门书库、(安放四台计算机提供读者目录检索)以及外借图书,读者服务区(提供统一办证、打字复印等服务);教师阅览区,供教师开架阅读;学生阅览室,供学生开架阅读,电子阅览区,供师生阅览,图书馆配备空调器和吸尘器,配备图书防盗设备以及安检门,每个区域都进行绿化,但是,图书馆面积大,师生每天都到图书馆借书读书,开架阅读的师生座位显然不够,在本学年准备添加两幅教师阅览桌椅,为学生阅览室添加100多副椅子。为师生创设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夏天,天气热,图书馆空调不够,准备增添几台空调,一台刻录机,新增图书架,进一步布置馆舍,让图书馆成为广大师生最爱涉足的场所。

二、计算机网络建设

1、实现业务数据自动化的升级换代,可方便实行计算机管理,(录入、借阅)和计算机检索。

2、实现馆藏资料数字化。建设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结合本馆实际,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3、建立本馆的网页,发布信息,提供读者访问、浏览。

4、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雏,扩展为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采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如加工整理现有资源)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等各种服务。

5、在上述基础上,以本馆为中心,建立本地区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实行馆际互借、资源共建、共享。

6、以已有的数字化资源为依托,利用本馆的特色资源,融入全市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大环境中,既能通过本馆网络平台分享数字化图书馆的成果,又能实现自主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发布。

三、图书馆藏书

我馆虽然有40000多本图书,但是学校生源不断扩大,而图书数量远远达不到学生每生30册的藏书要求,因此,我们打算在2015-2015年度新购图书20000多册充实图书馆,改善图书馆的藏书结构。

我们学校的校园地处丰泽区中心地带,生源充足,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要达到省级达标示范馆的藏书标准,加上每学期图书的剔除剔旧,学校以后每学期拨出一定经费购置新书,满足学校广大师生的学习要求。

第3篇:2015年图书馆工作计划

本学期本年度图书馆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调研整改意见为目标,全面落实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各项指标,明确服务宗旨,拓展服务领域,形成服务特色,打造服务亮点,主动参与,竭尽所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作出新的贡献。

具体思路是:形成特色,打造亮点。

主要完成两方面工作:

第一、拓展领域做特色:

1、从后台走向前台:成立文献检索教研室等。

2、从馆内走向馆外:建立学科馆员制,提供个性化服务,资源推送,有深度的咨询报告、读书报告等。

3、从学校走向社会:启动校馆与校馆、校馆与地馆、图书馆与其他单位的合作项目。

第二,完善功能创特色:

1、资源特色功能:一般资源、优质资源、特色资源——阅读(知识服务)、学术与特色兼顾。

2、文化特色功能:文化展示、心灵陶冶、审美享受——审美(文化享受)、文化与审美合一。

3、创新特色功能:思想实验、思维碰撞、创新体验——思考(探索创新)、思考与创新并重。

打造亮点显特色是我们在完成“十一五”迈向“十二五”过程中的中心工作和奋斗目标,本学期和本学年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4月份图书馆阅读文化月。

活动围绕阅读和文化展开,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

职能部门:办公室。协助部门:流通阅览一部,读者协会,信息咨询部。要求与校宣传部、团委、大学生科协、艺术学院合作办成亮点节目。

馆内:1、图书馆馆务委员会会议,提出文化图书馆建设的设想;2、4月初举行图书馆文化研究学术交流会。

校内:1、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会议;2、读协、图书馆、团委,读书报告会;3、图书馆、学生处,2015年阅读之星评选;4、常熟花边主题文化展示活动系列(图书馆、团委、艺术学院)

校外:1、图书馆文化与文化图书馆专题讲座(两场:南京图书馆专家,南京大学、省图工委专家)

二、筹备建立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三、服务工作的拓展与延伸。

1、学科馆员制建立设人定责,有记录有考核,计算一定工作量,年终兑现;2、与市图书馆联手开展合作事宜,成立常熟市图书协会;3、出版虞山派论典荟要,编辑图书馆创新文集,常熟明清别集丛刊;4、合作举办名家讲座,新东方培训中心等。

四、加大特色资源建设的力度。

1、遴选生物与海洋工程为我馆待建特色资源库;2、继续建设高教研究、图情研究特色数据库;3、完善校本数据库建设:如毕业论文数据库,中国虞山琴派古琴网;4、jalis项目培育及中国地方志数据库建设调研。

五、图书馆文化建设。

内容包括:1、器物文化;2、环境文化;3、人员文化;4、制度文化;5、精神文化。

第4篇:学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品,读书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我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克服种种困难,为营造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塑造“书香师生”而不断努力着。在过去的一学年里,尽管经费困难,学校仍加强了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安排图书管理员参加业务培训,注重其素质的提高;用于藏书建设的资金增加了,配置各类型图书、阅览资料等硬件设施,环境布置幽雅舒适……如今的“牛牛图书馆”,已成为涑小校园里最吸引人的场所,知识容量最大的课堂。“让师生走进校园,感受书香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此校园环境建设目标初步达成,学校的每一幢楼、每一面墙、每一片园、每一间房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小小藏书家”、“校园小明星”、“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相继涌现,宽松愉悦、健康和谐的发展空间使人心情激荡,感受到一种魅力和诗意。

为了使充满活力的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长善救失,逐步迈进灿烂的书香人生,本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添购新书,调整藏书结构,使藏书在品种和数量上日趋合理。

2、通过电视台节目、宣传橱窗、讲座及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更好地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促使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爱护书、多藏书的意识和习惯。

3、改进图书馆开放和借阅制度,进一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辅功能和服务效能。

三、工作措施

1、调整藏书结构,争取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时,提供一连串的参考书目。

只有“尊重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牛牛图书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效能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首先,从采购图书起,就要围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教学的需要。在学生读物方面,加紧对丰富课余生活、拓展学科知识、普及美育和德育方面的图书。教师用书方面,首先就增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方面的图书;其次是配合学校有关活动,熟悉各学科教学发展和变化,结合书刊发行选择新书,使之既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相衔接,又是它们内容的延伸和辐射,然后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深造的学科专著。而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史地、科技方向的普及读物,是师生均喜爱的。我们要挖掘现有藏书的潜力,采取师生共享的办法,以缓解学生书少和购书经费不足的矛盾。

总之,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人数最多的读者也是学生,所以购书要坚持学生为主、师生兼顾的原则,使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在品种和数量上日趋合理。

2、全方位的借阅方式。

图书馆的借阅方式越方便,读者越多,图书和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反之则死气沉沉,形同虚设,谈何发挥作用和参与教育教学?因此,从这学期起,我们的“牛牛图书馆”将由集体借阅、半开架节约过渡到全开架借阅,让馆藏图书直接与学生见面。借阅方式又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到借阅合一,即在图书馆里布置书库区和阅览区,功能既有不同,二者又相合一。学生读者可以空手进图书馆,可以还了书进去,也可以自带学习资料进。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借书,可以找了书在一旁阅读不借走,也可以找了资料自主学习。这样就方便了学生,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馆思想。

3、见缝插针的开放时间。

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是固定的,他们的课务较满,自由活动时间也不多,有时就连下课的十分钟也得用于完成上节课遗留下来的课堂作业,去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的权益就难得到保障。在这种大环境下,“牛牛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中午、课间、第六节课下课至放学前的时间,“见缝插针”,在“夹缝中求发展”。

4、制度化的学生管理员队伍。

现任“牛牛图书馆”教师管理员除了图书的采编及教学工作外,还要对近八百位师生借阅,如果没有一支学生图书管理员队伍当助手,单凭一个人,对学生大流量借阅的开放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自本学期起,对学生管理员需经过选拔、培训,相对固定,形成制度,轮流值日,对这支队伍要给予鼓励、指导和帮助,同时在学校及图书馆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中,要以他们为主力军,这既能促使这些学生更加热爱图书馆工作,又形成了图书馆的特色。

5、形式多样的图书宣传辅导。

首先以黑板报、电视台、橱窗的形式向师生进行图书宣传和推荐图书。其次是组织专题讲座、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乃至与新华书店、厂矿合作,以使活动从人力和资金上得到支持和保证。在开展这些活动前,图书馆先做好资料配备,活动中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工作,事后尽量整理成馆藏文献及学生征文精品集,或横向交流,或投诸报刊。这既扩大了活动的影响,显现图书馆的功效,又团结了一大批读书积极分子。

6、掌握读者心理,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的学生从七岁到十二岁,正由形象思维阶段逐步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存的阶段发展。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往往爱看历史、军事、科技、科幻科普读书及故事书。女生爱看童话、散文、民间故事、儿童小说、中短篇小说。(当然,这范围也不是孤立的,有时也相互渗透。)孩子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知识,急切需要到图书馆寻找自己喜爱的图书,而且,他们对书不会“饥不择食”,什么都喜欢,开始挑剔图书馆藏书品种,追求新的品位,因此,为学生读者的服务不能停留在以前一般的图书借还上,要尊重他们,尽可能开放借阅,对重点学生甚至可以开展预约登记、特殊借阅、重点辅导等服务。管理员必须扮演好教育工作者、忠厚长者、知心朋友、公仆的角色。

此外,我们的老师担负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平时,大多是结合教学工作借阅一些参考资料,因此,图书馆要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一些实事,如向老师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以帮助广大教师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去培养新一代的学生。

对教师,还应及时提供教学及各项活动的资料,利用图书馆的馆舍条件为他们开课等提供方便。在图书馆组织的活动中,要主动诚恳地邀请有关学科老师协作,尊重并发挥他的专业特长。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他们与图书馆的合作,又促使图书馆开展的活动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组建“图书馆管理策划部”,明确职责

添购新书,调整藏书结构

各班扩建“牛牛图书角”

“迎国庆”读书演讲赛

十月份制作一期“雏鹰电视台”节目

邀请文联作家来校举行座谈会

新华书店来校举办售书活动

十一月份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展评

家校联谊——“亲子读书”活动

第二届“牛牛读书节”的宣传、发动

十二月份第二届“牛牛读书节”系列活动

“书香教室”、“书香家庭”评选准备

一月份总结、评选“书香教室”、“书香家庭”,颁发奖旗

第5篇:图书馆工作发展目标规划

情况分析:

我校是1997年建造完工的,图书馆的观舍环境良好,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因此工作不够完善。

我们的认识: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资料中心,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能忽视。

主要目标:

努力改善学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提高办馆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分年段目标:

第一年(2002.9—2015.6):健全图书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二年(2015.9—2015.9):逐步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第三年(2015.9—2015.9):争取学校的图书馆工作能达到区级标准水平。

2016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本科教学发展评估报告 第九篇

范文一: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一)规范教学管理,适应课改需要。

1、提升管理智慧,落实管理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班子成员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教师尽快地适应课改、融入课改,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一是当好课改的排头兵,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合作”,变“指手画脚”为“指导帮助”,变“检查评比”为“协商切磋”。二是当好服务者。在管理上,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人性的富有弹性而又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的管理制度,做到“无情制度”,“有情管理”,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是当好组织者。要求管理者要以平等、首席的身份,鼓励教师在课改中讲真话,提困难,为课改的组织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允许失败,善待失败。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注重学习,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定期进行领导班子学习培训,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并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任教一门学科、分管一个年级,扎实有效的组织好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学校注重开展好统筹规划教学研究,严格执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要求,重视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2、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3、以课程为核心,形成高效管理机制。

课程改革中都是以课程这一核心开展的,教学管理机制也理所应当的以课程为核心开展,我校建立了一套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进行。研究、制定校本教学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具体落实,并且有变化能及时调整计划,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保证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我校制订完善了各种制度,初步形成了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教学管理运行网络和机制。并严格教务管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严格课程管理,保证课程实施。

学校认真抓好课程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共同商谈新课改实施的方案以及研究课题,并就“新课改、新概念、新教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坚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为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校教师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生活经验,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实践和探索,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通过运用观察和多种调查方法和途径去研究。学校制定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各班抓住自己特点,有重点的开展活动。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校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相继开设了基于国学的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的诵读、手写圣贤书、我写我画感受国学的魅力,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付诸于行动中,相继开展了“微笑传递活动”、“行动珍爱母语活动”、“洁净校园倡导绿色活动”、角色体验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三个层面中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改善教学条件,盘活教育资源。

我校专科学历教师9人,本科学历教师11人。小学高级教师12人。能够按照教师所学专业设置岗位,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了人员保证。我们把优秀作为一种品质追赶,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用一生来养成。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的情绪、主动的精神,让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为师生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奠基。真心面对每一个孩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校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为图书室添置了大量图书,并通过上级验收,逐步完善了仪器室、实验室、体育室、微机室,并做到了各项教学设备有专人管理,登记造册,认真履行借用手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真正实现各项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与此同时注重的软投入力度,近两年用于补充教学资源库,购买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经费达到数万元,师生逐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四)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1、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要求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理论作指导,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为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要在全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表现和展示的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备课的过程变成教研组教师研究、对话、分享的过程。注重集体备课,备课经历单元个人主备、集体议课、个性运用三个过程,课堂上,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

2、聚焦课堂,改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我们把管理的重点转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勤学好问,敢于问难质疑,提倡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指标设计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便于学生回答,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的实际来改进自己的教,创设舞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为不同层次教师创设展示教学的平台,让教师在一次次的课堂历练中,学会教学。一年来我校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多位教学骨干在活动中展示了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教师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心育人,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和张扬,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也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今年刚刚开学,学校就积极筹备了教学研讨活动。以说课、优质课、撰写教学设计、教师基本功等方式,把教学活动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问题作为校本研修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开展校本培训,把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教学表现与课后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把课前、课中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校要以教研活动这一平台,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形成钻研业务、研究问题的习惯,达到改进教学策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抓过程,促常规管理。

我校坚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管理教学、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管理教学、遵循教学规律来管理教学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严要求,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强、基础差,老师们便自动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对教案、作业进行抽查和定期的检查,并把从教案、作业中报露出的问题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详尽的分析,给老师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让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

学校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流程的监控力度,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坚持领导包组的随堂听课,校长、主任一起听课、及时调研,聚焦课堂,坚持听教师的常态课,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跟进,通过课堂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找出课堂困惑,在听课、评课、研讨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并进行课堂监测,使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新知,课堂效果达到最佳,使教师少走弯路,不断成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4、重视质量分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但是,质量决不是一次考试,一份试卷,一个成绩能说明得了,质量的内涵绝不仅仅与此,因此老师们理性地分析考试,分析成绩,以此透析分数背后折射出的教与学现象,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我校结合学区统筹,从学生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每次考试过后都十分重视质量分析,重视精细管理、过程管理,坚持从教师个人、学科组、全校三个层次进行考试分析,查找考试中学生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分析原因,由考试结果追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认真落实切实有效的提高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开学初,我们又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展了“语文朗诵比赛”“数学口算比赛”“英语单词竞赛”等学科检测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而且对每次测试中成绩优异和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我们一改以前学生习惯了的奖状的形式,而是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喜报”,让他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为家长“报喜”,同时也让家长分享这一阶段的收获,从而有力的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鞭策和鼓舞。

5、主题研究,提升教学智慧。

学校在校本教研上进行了探索,努力发挥学校教研活动的职能,把课题研究与常规的教学教研结合起来,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着重抓好三个点,一是有主题,围绕主题、课题开展,这个课题是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课题。二是有一堂实践课——一节能反映课题研究思想、解决课题中的一个问题的教学探索课。三是有一次研讨活动——一次由学科教研组围绕课题,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研讨,使教学教研活动中体现有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内容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之中。数学组的“说数学”、语文组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等研究主题,从学生的学习中产生,从教学的教学中产生,从“备课组集体备课”到“围绕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从“个人教学反思”到“集体听课、评课,集体反思”,从“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到“听取专家意见”,无不体现着“校本教研”在我校教学工作中的落实。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得到进一步提升,多名教师在各科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五)以科研为动力,提升办学水平

我校以“十一五”省级规划课题为契机,使每个教师在课题的引导下,从教育教学的活动和成果中体验科研的强大生命力和效果,从而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由重视成果到重视过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涌动着激情,充满着幸福,同时也撰写了大量的研究随笔和论文。

(六)存在问题

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这次教学评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势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1、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实施课改实验以后,新旧教育理念发生碰撞,新课程行动研究尚待加强,在过去的实践中教师的观念普遍转变,在实践中也颇有收获,但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改进策略、管理策略、评价策略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和支教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要稳步跟进。

2、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能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特别这两种课程的评价,可操作性不强。

3、学校财力不足,使学校一些专用教室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建设,仪器设备按照新课程的需要还要进行增添。

4、对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经验不足,档案管理中过程性资料还需进一步完善。

(七)整改措施

1、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拓宽培训渠道,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学习、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好主题式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专家型、智慧型教师。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使其尽快成长。我们将努力挖掘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引、领的作用,建立最有效的培训机制,大部分教师能向学者型、科研型、创新型的素质结构转换。

3、积极推进三级课程管理,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形成系统,发展特色,加强评价。

4、加强教学的全程管理,做好备、教、改、辅、考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师自我监控,引导教师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每一次的检测质量分析,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

5、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完善评估方案,积累评估经验。

6、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优质教育资源。

总之,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这将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这次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更新观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范文二: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根据县政府督导室的安排部署,在教育局和督学责任区的领导下,草碾乡初级中学依据《秦皇岛市2016—2016年度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评估方案》中的评分标准,对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管理、培植特色和提高质量为抓手;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促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细致的工作,特此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乡初级中学是该乡唯一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青龙县南端草碾乡北湾子。始建于1970年6月,现在学校占地8659平方米,生均38、4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平方米,生均14、07平方米。现有7个教学班,232名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以上,毕业率100%;现有在职教师30名,其中本科毕业20人,占66%,专科10人,占33%。学校按照标准配置了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拥有计算机30台,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3200余套(件),图书1万余册。在对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自查中,自评得分为:930分;等级为优秀。

二、成立评估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周宝军

副组长:邵荣梁庆飞

成员:朱庆余张玉清韩贺王顺

三、校务管理

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为此,学校认真制定三年教育发展规划,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规范档案。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对广大学生、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实行公开制度,即公开办事的对象与范围;公开办事的条件与政策;公开办事的程序与过程;公开办事的结果与成效。同时不断规范学校领导干部的自身行为,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实行“无缝隙”管理,责任到人,制定教师考核及奖惩制度,严格落实。校务管理的规范有序,措施到位,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教育管理

1、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各项活动做到有通知、有记录、有总结、有资料;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做到经典诵读人人有读本(资料),按要求开展诵读;开展读书活动,人人有读书笔记、名言警句摘抄。

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及教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没有乱写乱画卫生死角;物品摆放合理;有校训、班训、校徽、校歌;教室内有师生书画、有图书角;为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学校在团支部、学生会的领导下建立了“春之声”校园广播站及“山溪”文学社。

3、学生行为习惯:学生穿着整洁、干净卫生、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戴首饰;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品;对人有礼貌,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接物;上下楼梯靠右行,主动给客人让路问好。

4、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工作计划严谨、备课到位;开展大课间武术健身操活动做到常态化,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每年举办运动会等两项以上学生体育专项活动;学校组建了篮球训练队,坚持常年训练,本年度全县篮球赛进入了前八名;有防范疫情预案;“防近”工作全面规范,前后排座位视黑板距离符合要求,坚持做眼保健操。

5、艺术科技教育:经常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校园集体舞分段学习规范并在课外活动或在其他集会期间得到充分应用和展示;制定了科技活动实施方案;每年参加县局科技节竞赛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艺术小组、科技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

6、法制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健全,计划、制度实施到位;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所长杨勇同志坚持上法制教育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学期,还专门请来“韩柏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专题讲座;认真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和具体活动安排并如期开展活动。

7、安全常规管理:1、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张挂上墙;2、有文件、有计划、总结、方案、有制度汇编,常规制度张挂上墙、有安全工作记录,应急演练,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教育记录等资料齐全;3、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4、安全教育进课堂,有安全隐患整改方案。

五、教学管理

学校建立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有业务校长邵荣牵头,具体负责教学管理业务。包括课程建设,常规管理,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远程培训,教育科研等诸方面:

1、课程建设

严格按照课改要求进行课程管理,开齐三级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同时开设《三字经》、《书法》为主修校本课程,《篮球》《象棋》《绘画》《养个》《跳棋》、《写作》等为选修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有专职教师负责。建立了课程实施评价机制,定期督导教师教学行为,适时提出改进意。

2、校本教研

学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教研领导小组,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史地政、音体美等教研组,严格任命教研组长。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实行领导分包教研组制度,每个教研组按计划组织了再学新课标、教材分析、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案例分析、反思交流等系列教研活动。坚持“学组式”五步教学模式,深入研究高效课堂策略,提倡班主任随班听课,形成全员研究的校本教研局面。

3、教育科研

教科研组织制度计划齐全,认真开展研究,及时整理资料,研究管理规范。现有县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个。已结题市级课题2项。研究成果正在推广中

4、教师教育

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活动、有反思。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内容充实,教师年度校本研修手册填写认真。高度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学习培训、汇报等行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讲座、示范课、主题研讨、送课等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条件需要继续改善,音乐学科等专业教师急需配置。

2、整体教科研水平有待于提高。

3、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常态化。

4、综合实践课程要拓宽课程领域。

5、特色教育需要有进一步突破。

6、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重新规划,要有新的亮点。

七、新学年工作设想

1、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深井配套项目。

2、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3、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化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确保无重大事故发生。

学校将以这次评估作为契机和起点,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该相结合”得原则,切实抓好改进工作,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范文三: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肃宁县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建于1994年,学校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5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0人,在校生3275人,教学班44个。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2016年,我们针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评估,现把我校教学评估工作汇报如下:

教师教学评估:

教师评估,采取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家长学生问卷评价,学校评价的四级评价机制,各项权重:自评占10%,互评占10%,家长学生评占20%,学校评占60%。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实事求是的剖析自已,客观的评价他人,既充分肯定自己的优势,又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领导小组汇总各方意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评价,对每位教师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提高、改进的措施。我校教师评估的结果为:优秀为4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25%,良好人数为12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5%。

学校教学评估:

学校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再次学习领会《通知》及《标准》的精神实质,对学校的工作逐项进行了自查和评估,在广泛征求社会、家长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肯定了我们的优势,找出了问题所在,更加明确了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学校评估的基本流程:成立评估小组——-对照标准分析现状——-征求教师、家长意见——-逐项量化——-评估组审核确定结果——-提出下学期改进方向。

学校自评结果为达标,总分94分,其中教学管理24分,课程管理19分,教学条件19分,校本研修19分,评价研究13分。

下面我们对照评估标准,将学校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教学管理:(24分)

(一)管理能力

学校的领导班子由12人组成,周振国校长主持全面工作,由四名副校长、1名教导主任和1名教研处主任负责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工作,各位领导均来自教育第一线,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研究能力。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新动态,捕捉新信息,在不断学习中,丰富实际管理经验,提升了研究能力。

(二)管理理念与目标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恪守“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理念,努力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全校上下形成了“整体优化、严谨务实,共讲奉献,争创一流”的二小精神。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教师成长目标制(打造反思型、合作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学科探究协作制,教导处督导促进制,学校管理激励制的流程管理机制,明确了各管理机制的职责。我们坚持开足开全三级课程,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完善了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教务管理

1、常规管理。我们强化教学管理,夯实双基,从备、批、讲、评、考、析六个方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除必测科目外,我们对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社会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和考查,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

2、集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我校实行三级备课制:个人备课——组内备课——复备应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再次商议目标的确定、问题的设计及检测的内容等。在复备的基础上修改个人教案,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备课制度改革,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预设课堂生成、改进教法,切实提高了备课质量。

3、教学过程监控: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学校制定了《第二实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分年级负责,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得失,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听评课不少于四节。有效的教学监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4、学生作业管理: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坚持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时间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教导处将采取抽查和学生家长座谈的形式进行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学生成绩评价:我们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形式评价学生,努力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

6、教学质量分析:每次考试后,教师都要做出书面分析,针对学情进行考百分活动。学校领导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验收情况进行学校层面的质量分析,谈经验,找知识上的缺漏和教法学法上的薄弱环节,进而落实补救措施。

7、教师业务档案。教学资料专人管理。学校档案资料齐全,有反映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等学校教学工作全貌的档案资料。教师均有个人业务档案,将凡是能反映自己教学历程、教学成绩的资料,装入个人业务档案盒,档案资料突出个人教学特色。

8、学校的图书、仪器、设备均由专人管理,并严格履行借用程序,做好详细的借用、归还记录,充分发挥了其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学校的各个功能室有专人管理,并能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采用班级集体借阅制,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实行个人借阅,发挥了图书的作用。

学生管理。

1、抓好养成教育。学校成立了礼仪岗、纪律岗、安全岗、卫生岗等学生管理队伍,对各班的常规工作加强检查考核,做到日公布,周小结,月总结,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积极推行魏书生老师的“四有”管理模式,对班务工作细化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时干,时时有事干,营造了一个“人人是主人翁”的良好班级氛围。

2、学习习惯“双十管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第二实验小学学习中的“十个一”和“十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双十管理”,制定了具体的落实计划,项项有人管,时时有事做。

3、以活动促发展。在保留学校常规德育活动(运动会、六一、歌咏汇操、经典诵读和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处带领学生到养老院慰问老人,奉献爱心;清明节,带领学生去公园为烈士扫墓,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2016年3月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老师的“让生命充满爱”大型讲演视频,演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老师、爱父母”为主题,对“爱”字做了精彩而深刻的诠释。

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国农家书屋读书讲演活动中,我校的耿一萌、王雨润同学表现出色,荣获河北省赛区一等奖,耿一萌同学以唯一的一名儿童选手荣获全国最佳口才奖。在中国工商银行“宝贝成长卡杯”全国少儿绘画大赛中有29名同学荣获一等奖,在“华人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5名同学获奖,2名同学在沧州市“新三字经”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沧州市“携手世博,共享生活”主题教育活动中,编排的舞蹈《亲亲茉莉花》荣获一等奖。舞蹈《古诗新韵》等在河北省艺术节活动评选中获奖,多名同学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

二、课程管理(19分)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我校严格执行《河北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全课程,并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督导评价。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0%。除按规定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我们开设了地方课程,在学校“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语文教改实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校本课程《阅读》,目前我校已成功编写了校本教材《诗文选编》,并应用于教学中。彰显了学校特色。

三、教学条件(19分)

(一)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60人,学历达标率100%。从教师的专业技术结构看,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120人,小学一级教师35人。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教师65名,35-45岁教师80人,45岁以上教师15人。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100%,普通话合格率100%。根据教师的年龄结构、优势与特长,精心安排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合适,争取让每一位教师都从事自己所热爱和善长的岗位,以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

(二)经费保障

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每年按计划拨入教育经费,学校也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每年拿出30%以上的经费用于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2016年3月,校长带领35名教师到省会石家庄参加了“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培训会。数学教师听取了《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培训,英语教师学习了《攀登英语教学法》,与会教师受益匪浅。4月,72个班主任去沧州听取了桂贤弟等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专题报告。许艳双等8位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不同学科的培训,副校长张连芝参加了国培计划东北师大的名师培训,五位校长、88位班主任参加了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班主任的远程培训。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先后邀请到了石家庄特色关爱学校的蒋惠芳老师、秦皇岛市的张丽颖老师为我们做专题讲座。我们还多次邀请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5月20日,我们带着三节课,组织20多位老师去育红小学交流,共同探讨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收获颇多。同时,多次送课下乡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永华、艳芳去万里,爱杰、志娟去邵庄),通过交流学习,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

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料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接通了宽带网,注册了远程教育网,成为了国家农远工程项目校,能够满足远程学习、校本研修需要的网络环境。学校备有信息处、电子备课室、多功能厅供教师们网络教研学习。我们开通了“校园网站”“教研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将学习资料发布在网站、博客中供老师们学习,老师们将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在网站、博客中与大家分享,通过网站、教研博客还可以了解学校乃至全县的小学教学动态。

四、校本研修(19分)

(一)建章立制,让校本教研规范化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逐步实现教-学-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学校先后出台了《校本教研专业引领制度》《校本教研实践反思制度》《教师评价激励制度》等十几项相关制度,还制定了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校长—副校长—教研处—教研组”这一强有力的教学管理指导系统,管理效果显著。

我校每周定时组织教研活动,周二下午全体数学教师教研学习,周三下午全体语文教师教研学习,周四下午全体英语教师教研学习,周五上午音体美等其他学科教师教研学习。每年培训教研时间达到80多个学时。学习内容形式多样,如:看光盘、读资料、典型课例研讨、主题研究等。

互相听评课由每个教研组每周推出一节公开课,本组教师全员听课,认真做好记录和点评,并于当天及时评课。学校包年级领导跟踪听评指导,评课时,遵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在听评课的基础上,我校每年都要举行“创新杯”讲课大赛,每次赛课学校所有老师全员参与,最后再选出各学科优质课教师在全校作观摩引领,这项活动使我校每年都有一批名师脱颖而出。董志娟、窦红丽、靳素春老师在沧州市青年教师素质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二)以学代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图书室备有图书10万余册,订阅报刊50多种,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每周读一本教育刊物,每天必读教师报,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学校领导班子更是率先垂范,每周一上午集中学习,班子成员轮流组织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教育报刊中相关文章,并积极讨论交流心得;再就是通过看光盘等视频资料提升班子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

(三)坚持开展课题研究。

教科研是学校教改的先导,我校致力于课题研究,“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语文课题研究已结题,2016年又申报了3项市级科研课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课前预习的研究”、“小学主体参与型作文教学研究”、“三段六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意识也在增强,同时我们鼓励老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做为自己的小课题,大小课题相结合,边教学边研究,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

(四)狠抓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素质。

我校非常注重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两笔一语、课件制作”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教师每人配备小黑板一块,坚持每日练字,钢笔字每周一篇,教导处统一安排内容,以便于检查,每学期举办一次硬笔书法大赛,朗读能力大赛。在2016年全县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崔振让、刘艳菊等8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信息处每天下午放学后,分学科对老师们进行课件制作指导,学期末进行优质课件评比,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素质。

五、评价研究(13分)

学校遵照“民主制定——规范落实——及时反馈——讨论修改——完善提高”的方法步骤,建立了完备的评价机制:

(一)建立了教师评价制度。我们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教学成果、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的形式,对每一位教师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既肯定教师的成绩,又为教师指明发展的方向,大大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了学生评价机制。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考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同时,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

(三)学校加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学科组制定命题方案,不出偏题、怪题和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

(四)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全面发展和成绩提高做为重要指标,教育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学生良好习惯得到培养,各方面特长得到提高。

六、教学管理反思及设想

(一)优势

1、学校的领导机构健全完善,配置合理,具有开拓进取胆识与魄力,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2、校本教研与教师基本功培训扎实有效,教师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明显增强。

3、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比例比较协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二)不足

1、学校班容量相对较大,给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

2、师资力量不均衡。某些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乏,小学科的师资力量较薄弱。

七、整改措施:

1、严格控制招生数量,逐步降低班容量,保障学校持续发展、顺利发展。

2、继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科,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升学校品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77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