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江山多娇反思说课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一篇

《江山多娇》课后反思

苏木皋小学 李妍

《品德与社会》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江山多娇》这一课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我较为重视两者间的轻重平衡。这节课,我是按照“游祖国”、“看祖国”、 “护祖国美”这三个环节设计的。对于祖国的美,学生是有切身体会的,加上课件里一些美景展示,孩子们对于祖国壮美山河的感触也更强烈。基于这一点,我把“游祖国”安排在第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的江山多娇。然后在感受的基础上,质疑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本知识的索取,以极大的热情去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这就是设计的第二环节“看祖国”。此时,学生在了解了祖国的同时已经很自然地升腾出对江山的热爱。不过,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一些山水遭受了破坏。这时候安排的“呵护祖国美”这一环节就顺理成章了。让学生把调查了解到的资料按照从负面的到正面的顺序呈现出来,这样既使学生了解到祖国河山的现状,又使他们萌生出一种希望、一种动力,爱祖国、呵护祖国。这节课上深感不足的就是当学生介绍到黄河的时候,我能把黄河与整个民族的关系、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再夯实一些就更好了。

1

《江山多娇》教学设计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二篇

《江山多娇》教学设计

前郭县红星学校 郭柏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第二课《江

山多娇》。

学情分析

松原地处东北腹地,地貌种类单一,课前教师又对五年级学生进

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大多没有远离过家乡,五大地形中,只是对平原地貌有感性认识,而对高原、盆地、丘陵、岛屿的认识只停留在影视和书画当中。如果对祖国齐全的地形、地貌特点不够了解或者了解不够深刻,就不能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另外,我学校还没有多媒体设备、彩色打印机和彩色复印机,无法用视频、图片展示。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和我校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中国

地形沙盘为主要方式来实施教学。并确定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既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又能制作出不同地貌特征;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和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为本课教学重点。确定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地形、地貌特点的感性认识为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制作中国地形沙盘的方法强化感性认识,实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益处的理解,提升学生热爱中国大好河山的理性认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的地形特点、地貌种类,并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

在中国地形沙盘上堆积出它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和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

带来的益处。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

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

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形特点、地貌种类,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它

们的位置,制作中国地形沙盘,知道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和

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树立保

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生对祖国的地形、地貌特点的感性认识,地理环境与我们的生

活和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学会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树立

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了解祖国的地形特点、地貌种类的认识,并能在

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在中国地形沙盘上堆积出它们的位置。

第二课时,完成 “我们的母亲河”“活动天地”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四大

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的位置,

并且能够在中国地形的沙盘上确定其相应位置、堆积出它的大致轮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廓。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和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

带来的益处。

3、感受祖国山河壮丽、秀美,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

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地形特点、地貌种类,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在中国

地形沙盘上堆积出它们的位置,知道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和

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

学生对祖国的地形、地貌的感性认识,地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和

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与指导相结合,指导为主。

学生学法:

提前一周布置搜集、归纳、整理相关资料,课堂上运用已掌握资

料和课堂交流获得的知识,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方法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中国地形图、铁丝围成的中国地图轮廓(以下简称铁丝地图)、

水、水盆;沙土、炉铲6把、直尺、米尺;绿色菜叶、白色粉笔面、

蓝色粉笔面、江沙、黄土、白毛线4条、雪糕棍、小纸片装饰品; “当

代李四光”、 高原专家组、河流专家组等纸质“锦旗”。

学生准备:

一周前,全班学生自愿结成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岛屿五个

小组,合作查找有关资料,鼓励学生交叉参与。

上课前,学生将课桌搬到室外只留座椅,分平原、高原、盆地、

丘陵、岛屿五个小组面向北方向就座。

制作时间:2014.11.3

执教时间:2014.11.13 第六节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2分钟)

1、地图方位的是怎样确定?

2、 比例尺是1:8000000,图上距离是10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

二、 导入新课(1分30秒)

师: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高山、广阔的平原、奔腾的河流,秀美

的湖泊,她就像一幅画卷,多彩、绚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

欣赏她那绚丽多姿的风采,领略“江山多娇”。

板书课题:江山多娇

三、 讲授新课

1、 祖国的地形特点(4分钟)

(1)示中国地形图

方位

① 介绍 比例尺

图例

② 找出松原在中国地形图的大概位置。(板前)

③什么是海拔?

(2)地形特点

第一阶梯 海拔500以下

第二阶梯 海拔1000——2000米 西高东低 第三阶梯 海拔4000米以上

师:我们的家乡红星牧场的海拔高度是134——139米,我们学校的海拔高度是137米。

(3)我国地貌种类齐全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岛屿。

评价(随机)

2、 认识地形地貌种类(2分钟30秒)

(1) 见教材53页上“小资料”。

江山多娇教学设计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三篇

《我国的国宝》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我国的国宝》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个主题。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涉及的教材内容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探索占遗迹”。

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大多数是从书本上、电视上看剑的,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更不可能是深人了解。所以我们在确定课时目标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准确定位,使教学与学生生活贴得更近,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理念:

1.发掘与文本有关的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开发课程资源。

2.利用多媒体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真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扩大和提高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态度。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反思而总结提高,巩固和扩大其中积极有益的经验因素。帮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中更加深入地感受生活,提升心灵的体验。

4.开放教学时空,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资料调查。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遗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2.尝试多渠道地搜集有关古遗迹的资料,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准备: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古遗迹相关图片、中国地图。

学习及活动过程:

一、了解万里长城,激发探究欲望

1.问题导入

师:长城是我国的国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这座伟大的建筑。(出示课题:我国的国宝)

师:关于长城,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

师:真是太好了,有那么多的解决方法,下面我们就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

2.小组分工合作,了解有关资料。

3.成果交流反馈:学生成果交流

师:是啊,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二、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

1.利用教材文本,交流了解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哪些。

2.课件出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并做简单的介绍。

(学生不断地赞美其美丽)

3.课件出示“秦兵马俑”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这八千兵马造型各异,绝不雷同,是两千多年前世界塑造史上的巅峰之做。(学生发出阵阵赞叹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书本中的文字介绍。(学生默读)

生:老师,为什么秦始皇用那么多的兵马俑为自己陪葬?【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师: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看来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难解之迷,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查阅相关资料,做进一步了解。 看课件,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艺术特点及其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智慧。

4、走进大足石刻。(1)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后人有什么作用?(2)看三幅大足石刻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其艺术价值和具有很高的社会教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登陆提供的网址进行网上自由浏览。

2、师生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我国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也一定去过其中的一些地方,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为什绍的同时学生可以补充、讨论、提出问题)

3、师:这些历史遗产的背后都有哪些生动的故事呢?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课后去找一找,去收集、探究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

四、全课小结:

师:欣赏的是风情,解读的是文化。中华民族拥有让世人佩服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提起这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自豪,我们骄傲,也很值得我们用心灵去读。希望大家在今天这节课后更用心的解读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江山多娇教学设计

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 2、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 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

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P5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面上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水平面。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

(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小结。

祖国就像一幅色彩丰富的水彩画,13亿中国人生活在她温暖的怀抱。

五、延伸课外。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板书: 江山多娇

祖国就像一幅画:西高东低 地形齐全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岛屿……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四篇

鼎湖山听泉

——录课后的教学反思

九月二十六日我在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的录课室给六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课——《鼎湖山听泉》。第一次站在北京小学录课室的讲台上与孩子们一起上课,心情不免有些紧张。所以,开讲前我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之前我以和他们相处了一星期,并在班里上了一节课,沟通起来较容易),学生较我而言,活泼,轻松,他们表示一定好好配合。他们的表现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为此信心十足。

整堂课我紧紧抓住本文的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作者夜晚躺在床上细细聆听、品味各种泉水的声音。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泉声的句子,仔细品读,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读完句子后很快说出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表达方法,由此我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两种表达方法才将泉声写得如此详细;接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泉水声音的变化,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采用了个别读、男女生分读的方法。(课后我的指导老师巴德新老师指出此处学生读的还是少,没有读出泉声的变化,老师最好在此处范读);然后我让学生再找找文中还有哪里写到了泉声,学生在这一段中找到了作者略写的泉声,紧接着我让学生将这两段话进行对比,进而感受作者写法上的不同,点出详写与略写;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拓展练习“那像_______一样的,是_______的声音。”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让他们大胆想象泉声的美妙、泉声的变化。(课后,巴老师点

评此处处理得不错,及时训练了学生的说话与想象能力)。在学生理解和感悟了泉声的变化之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了本段,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再次感受泉声的美妙、动听。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第二段——白天,作者在鼎湖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处理本段时,我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寻答案,而是指出了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读中悟。(巴老师在此指出当你提出“作者为什么会写到那么多泉声的变化?请到文章第二自然段中找答案”时,完全不要先定自然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到文中找出答案,或许学生会找到不同的答案,并有不同的见解。此处老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处理得不是太好。)

最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统领全文。继而结合“十一”小长假,让学生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游记。

课后,我与我的指导老师巴老师一起交流,巴老师指出了上述我在做课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高年级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后来,我又聆听了本校学科代表马俊生老师主讲的《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马老师从鼎湖山著名的树引入本课,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入手,步步设疑,抓住树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泉声的变化,由此让学生自己感受泉声渐渐、缓缓地流入作者的心田,进而感受到鼎湖山的树正因为有了泉水的滋润,才会那么得茂盛,才会那么得茁壮。马老师的课重视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课文,他深挖教材,步步引导,突破教材重难点。他的课独具匠心,从另一个角度突破教材,而且不受教材的局限。让听课的我倍感惊讶。

这次听课又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教、去学。它没有特定的模式,只要符合学情就是最好的。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践。为此,我会不懈努力地。

杨旭文篇二: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高平一中 牛利平

教学反思两篇

高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牛利平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高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牛利平【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而《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他以深厚的文笔功力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本文集诸多美的因素于一体,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品味的游记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因此我把“体验、学习、倾诉”作为设计本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去倾诉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让少年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涌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教者上出意境,上出美感,在环节的设计上,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语言的表达上都要做精心准备才可能成功。

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

一、自我感受,发现美。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

文字出现前,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泉声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壮、或深沉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在加上相继出现的生动画面,学生仿佛真的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朴、幽雅、寂静的庆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听泉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感悟美。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在作者的文字中那声,那情,那韵,真的让人沉醉、浮想联翩,仿佛来到了那绿意盎然、清泉涌流的鼎湖山区。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的文笔引人入胜的因素,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他们对作者谢大光先生非常敬佩。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悟表达和作者的体悟表达得以比较,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升华,使他们很快地触及到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也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

在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对文字的体悟时,我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学生朗读“夜听泉声”这段精妙的文字时趣味盎然,真情流淌,让人感动。你看,有的同学读“小提琴般的泉音”时,语调是那样优美,而有的同学读时优美中又带点悲伤,有的同学读时语调显

得活泼轻快,有的读时语调又低缓沉郁,这都是他们用自己方式感受在传达独特的体验,我欣赏这样多样化的凸现个性的朗读,这正是我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学生朗朗读书的声音由清脆到雄浑,由悠扬到高亢,就如同谱写了一曲美妙的课堂交响乐!这些优美的语言也就从课本上流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三、仿文写意,倾诉美。

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体验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着美的情感,涌动着美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稍加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倾诉之情一发不可收拾,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需说了,老师就可像渔翁似的等着饥饿的鸬鹚跳入水中收获而来了。为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辅助他们写作:1、这些泉水“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她们还会到哪里去?还会去干什么呢?2、你觉得还有什么乐器或者别的事物来比喻这些泉声呢?这两个问题果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者如涓涓

细流般的引导、点拨之中,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随着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上生机勃勃,童趣盎然。此刻,我说:“同学们,你们的想象一点都不比作者谢大光差呀,那么我们现在来和作者比一比文笔如何?”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拿笔写了起来,学生的思维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在静静的充满诗意的课堂上流淌着,不一会儿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写后的交流中,学生聆听着其他同学的想象与表达,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礼。 以上设计中摒弃了传统教学对内容的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

手,以语言训练为突破点,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精炼。教者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情景和实实在在的文本,丝毫没有刻意进行朗读指导的痕迹。从认知规律来看,这是合理的,学生只有在自己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之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课堂上才能有学生独到的深入解读,才能有如此个性鲜明、精彩纷呈的精妙语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01

编写人:张洁审核领导:使用班级:

教学目标:

1.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3.写景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重点。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介绍作者:谢大光:男 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介绍鼎湖山: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二.出示自学目标 同上

三.出示自学提示1.

初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概括文章内容。5分钟后做自学检测1:

1.给加点字注音

肇( )庆一()泓 怅惘( ) 楹()联汩() 汩 迥()然繁衍( ) 滤()过

2.解释

佯装:

可见一斑:

生意盎 然:

万籁俱寂:

3.本文写的内容是:

4.本文作者以经线和纬线描写山泉,即本文按 和 顺序写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7)

第三部分:(8-10)

四.出示自学提示2.

再读课文,领会作者在写本文时运用比喻修辞的妙处,找出描写山泉的句子,细细品味,5分钟后做自学检测2.

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山泉做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凉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3.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五.自学提示3.

读了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你会被山泉的悦耳所陶醉,那么你认为本文哪一段最精彩,找出来反复朗读并品味。8分钟后做检测3.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2.指出下面乐声分别比喻什么泉声

柔曼提琴:

清脆弹拨:

贝司轰响:

铜管齐鸣:

3.作者为什么称“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4.你怎样理解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当堂训练 详见学习指导第4页

七.课堂小结

1.课后作业

2.这篇散文写了鼎湖山听泉的见闻感受,揭示人生哲理。

八.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寻泉影 ——枕泉眠 ——悟泉音

(引人入胜)

(可爱活泼)(幽深神秘)(如醉如痴)(感悟人生)

九.课后反思

三、自由诵读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作者的行踪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四、文章分层(既然知道了文章的写作顺序,那么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吧文章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交代了地点。

第二部分(2—7)写白天我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8—10)写夜晚我在庆云寺借宿,细细聆听、品味着泉声,抒发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解说重点难点。

1、在课前读书的时候大家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板书: 轻柔 忽高忽低

清脆 忽急忽缓

厚重回响 忽清忽浊

雄浑磅礴 忽扬忽抑

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指名诵读2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神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江山多娇》教学设计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五篇

《江山多娇》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二个主题《江山多娇》。

一、说教材分析:

《江山多娇》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二个主题。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这块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热土,萌生热爱之情;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这一主题,综合了地理和品德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因为毕竟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说学情分析:

《江山多娇》这一主题,综合了地理和品德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一方面应该说学生对长江、黄河并不陌生,但对“母亲河”的含义和现状却不清楚,因此这节课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母亲对人类的贡献和人们对待母亲河的错误行为及其恶果。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母亲河的伟大,也能让学生有忧患意识,激起他们保护母亲河的热情。另一方面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因为毕竟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设计意图: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我在教学该内容时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力求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地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五、说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

2、查找有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

看图法:通过观查图片,能获取简单的知识,并能够加以总结。

比较法: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地图对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逐渐调动起来。从而为逐步深入的进行教学奠定基础。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七、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件的能力。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七、说教学过程:略

八、说反思:

任教以来,第一次有幸参加了大型研讨课。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江山多娇》一课,课文详细描述了中国的概貌,让学生了解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巍峨的高山,秀美的河流,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在执教《江山多娇》这篇课文中,抓住"多娇"这根主线,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清楚地认识祖国河山的美丽,并结合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我以看地图入手,教会学生用方向、图例看图,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在祖国地图上不同地方的位置。在图上标识高原、盆地、平原„„就是指导后的运用,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教师既然放就要放得轻松,不要有什么顾虑,那样会约束学生的发挥。

我想就是:"母亲河风采之旅",这个环节的设计我非常认可,它是有学生主持,分为五站:第一站是图片库;第二站是诗词拼;第三站是歌畅响;第四站是故事会;第五站是换新颜。预习时就有小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有关母亲河的风景图片、诗词、歌曲、故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使每一站都有自己的亮点,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情感油然而生。我这节课,想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者的有机统一。把展示教师转化为展示学生,把展示学生转化为学生展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有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意识和潜能,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实体现。

2015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六篇

第1篇: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的主旨是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该课时我们围绕教材内容开展了“了解地势”和“走遍中国”两个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有如下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两个活动都能较好地体现本课的宗旨,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师生,生生互动和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念。在处理教材上做到了有取有舍。教师上课不但要准确制定好教材目标,还要灵活运用教材,教师恰当地处理了教材,选择了生活中的两个话题,一是了解地势,二是神游中国。这样的取舍使得教学突出了重点,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思路有层次性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老师的课上不好,效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是教学思路不符合老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真实的反映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因为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们都通过上网,书本资料等形式了解到了这些内容。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中,把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又要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多样性,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就体现出了这点。如,在课堂上有欣赏图片、谈感受、资料展示交流、讲故事、创设情境活动等等,这些教法都体现了多学科的相通。

在课堂上长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情感的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注重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如老师给学生讲自己家乡五云山的故事,学生给老师讲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再有老师做示范和学生合作当小导游向学生介绍山的美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活动中增强了师生的情感,起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注重对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

学生收集资料是在品德课中老师们遇到的一个难点,在这堂课中,当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资料时,老师总不忘问上一句,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这些信息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途径。

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挖掘。《重庆生活》也倡导从生活入手,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那么在处理教材时,能不能就抓住沙坪坝最著名的山——歌乐山。因为从学生的谈话中就知道,学生们春游时都到过一些景点。学生们对去过的地方都很熟悉,让孩子们讲一讲,话题一定很多,趣事也很多,故事自然也多了。

第2篇: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一课向学生们详细描述了中国的概貌: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巍峨的高山,秀美的河流,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因而,在组织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清楚地认识祖国河山的美丽多娇,并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铺垫。

学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教师要知道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来找到位置。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多方位的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清楚,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在祖国地图上不同地方的位置。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名胜风景的资料,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在认识中国地图的基础上,稍稍了解各省、市、区代表性的景点。二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有的介绍自己在风景区游玩时的情景,有的介绍该风景区的特点……通过情境的设定,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燃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既而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也着实激起了学生和老师心中那份情,那份爱——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江山多娇》这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话题和范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的空间。因此,我在织织这课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在了解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之后,学生对于不同的地形、地貌能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什么好处这一问题不是特别清楚,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规划师”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不同的地形图,让学生根据地形图选择合适的物产和生产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很快明白了不同的地形地貌除了可以造就美丽的风光,出产不同的物产,还能为农林牧渔、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提供良好的基础。课堂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学生为自己的旅游手册取名字的环节,因为有了之前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情感在这个活动中自然流露,赞美祖国、热爱祖国之情自然流露。

第3篇: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九州方圆》中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懂得千百年形成的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从中激发学生热爱国土的情感。

“旅游”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而且大多学生都有旅行经历。但学生对我们祖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甚少。教学时我以自己亲历的西藏之行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片欣赏中进入课文学习,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中,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身感受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初步感受到我国旅游资源的丰富。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活动设计时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经验交流、图像感知、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本着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使其成为信息的来源,交流的平台,对话的工具。

活动设计可通过五大版块组织教学:

1、旅游畅谈 齐分享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暑假旅游的照片,以及西藏之行的录像为切入点,再让学交流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并把向有关的照片和纪念品展示出来。同学们的交流非常踊跃,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祖国山河 知多少

这个环节是对活动一的延伸,我事先上网收集了我们国家一些名胜古迹,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猜出相应的地名。我以为学生会有很多猜不出,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知道得还真不少,有的是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是书上看到的。他们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了我国旅游资源的丰富。

3、大好河山 乐游览

这个环节我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教材中的这八个主要景点我又在网上收集了了一些资料,又补充了一些我国著名景观,如“泰山”、“云南丽江”“台湾阿里山”等再重新整合并制作了学生“学习包”,连接上相关网页。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并完成一份记录表。

4、上海美景 共畅游

这一个环节是我特别设计的。作为一个上海人应该对上海的一些著名景点有所了解,因此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一些上海旅游界的补充,学生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宾客。

5、云贵川景 假想游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一个升华。在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之后,懂得了要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必要性。通过云贵山川风情假想游,知道如何文明旅游以及文明旅游是人文素养的一种表现。在这之前,指导学生制订旅游计划,明确目的,规划路线,确定景点,了解旅游规律,并让学生明白这是实际生活中旅游前必须做好的。

以上环节的设计,从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入手,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发挥特长,自主发展。

第4篇: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在本次南昌市“园丁杯”教学竞赛中,我抽取的课题是《江山多娇》,刚抽到课题时,我非常兴奋,因为我觉得像这样的课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属于“很好上”的课之列。可是,等我回家细细地研读教材和教参之后,才发觉一切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江山多娇》一课向学生们详细描述了中国的概貌: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巍峨的高山,秀美的河流,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因而,在组织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清楚地认识祖国河山的美丽多娇,并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作好铺垫。

学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教师要知道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来找到位置。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多方位的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清楚,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在祖国地图上不同地方的位置。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名胜风景的资料,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在认识中国地图的基础上,稍稍了解各省、市、区代表性的景点。二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有的介绍自己在风景区游玩时的情景,有的介绍该风景区的特点……通过情境的设定,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燃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既而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也着实激起了学生和老师心中那份情,那份爱——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江山多娇》这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话题和范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的空间。因此,我在织织这课教学时,根据

2015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七篇

第1篇: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诗歌描述的美景,通过朗诵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含义。然后再欣赏旋律,首先感受情绪。在流动的旋律上反过来再次感受歌词的含义,体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因为“唱”是学生把音乐的音响转化成自己内部音响后再外化出来的一个必要步骤,使学生通过“听”的活动将自己头脑中所建立的印象保持、再现和加强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唱”再现了“听”的信号。学生在演唱中将会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接受歌曲感性刺激的同时诱发情感上的反映,从而加深对歌曲作品的理解,这样能提高歌曲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有两处出现了小问题,第一处是,第一乐句的结尾的最后一个音田野的“野”字,只要唱一拍,但是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往往会拖拉,造成节奏的拖拉,影响了下面的演唱。还有一处是在最后一个乐句的开头,“无边的稻田”的“无”字唱的时候出现偏快的现象,这两处问题出现后,经过听唱、看唱(配合老师的指挥动作),最后学生就掌握了,弱起拍的演唱掌握的还可以。通过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单单让学生唱唱、说说、讲讲,是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音乐技能技巧的,歌曲的音域较宽,对学生的演唱的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艺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演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2篇: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出自一首歌词,我觉得没有太多的必要带着学生去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等等,应该把朗读课文作为学习的重点,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体会我们的田野如何的美丽富饶。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更好的朗读去体会文章的感情,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朗读。例如:利用大量的田野的风光图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当学生看到那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就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哇”“哇”的赞叹声,这发自内心的赞美,正式学生感情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效果就好多了。再如: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些示范,有的孩子很想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读起来有些拿腔拿调,这时教师的示范就必不可少了。

第3篇: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

歌曲《我们的田野》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孩子更深的体会歌曲所描写的意境,我首先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将四季的田野直观形象播放歌曲伴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不同季节的不同田野特征和不同劳动动态。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如:这些图片多美丽,谁能讲讲自己家的美?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家乡的美丽,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的方式来直入主题。“如果你来到一片美丽的田野,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风景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再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意境。 其次用老师范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宽广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认识“延音线”和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接着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诗歌描述的美景,通过朗诵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含义。然后再欣赏旋律,首先感受情绪。在流动的旋律上反过来再次感受歌词的含义,体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4篇: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

《我们的田野》是第四单元的的一首歌曲,作者是管桦,作曲是张文纲。这首歌多为歌词的分节歌,采用一段体结构写成。旋律亲切纯朴,婉转起伏,赋予歌唱性。节奏从容舒展,自始至终的弱起节奏和每小节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赋予音乐的动力感和抒情性,与歌词的语言节奏也十分贴切、吻合;歌词与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祖国秀丽的景色,而在一群诗情画意中,又点出了在为祖国建设、保卫祖国而辛勤劳动着的人们,使歌曲的意志更为高原,主题益见深刻,加强了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感情。

2015江城子教学反思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八篇

反思一:江城子教学反思

这次我讲的家常课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讲课之前,免不了要紧张很长时间,讲完之后,也知道紧张的情绪给我的讲课造成了些问题。现将从备课到上课中的一些自己的体会及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其一,选择宋词本就是个挑战。要上好宋词自己本身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力和底蕴,我有些底气不足,所以自己也在不断地积累,不停地学习。我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着宋代历史和宋代文化,走进各种流派的词人和他们的词,甚至饶有兴致地研究着一首首词背后的故事。这个过程让我觉得自己比起学生时代机械式地学习古代文学多了许多乐趣,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份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老师也需要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其二,什么样的教案才是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才是对驾驭课堂真正有效的教案,这是我从这次家常课中再次进行的思考。我们自己在设计教案时常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考虑课堂,设计的问题常常是利于自己在课堂上展开。而对于学生方面却常常有所忽略或者估计不足。

譬如:在这篇课文备课的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吃透文本,甚至对每句话都作了详尽的分析,但另一方面我又开始犯难了,学生不可能做到我这样把课文读得那么透,讲得那么全面,那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该如何引导,如何取舍?如果学生答不到点,我是该替他们说出来还是一步步引导?那时间呢怎么控制?我是追求答案的尽善尽美还是允许学生点到为止?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课堂结束。自己虽在课前做过思考和预设但在真正的课堂上还是显得备课文有余备学生不足。我太急于推进课堂而忘了自己并不是主角而是导演。我想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不只是追求过程的完整,而更多的是真正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真正被激活思维。那一份高效的教案恐怕也不能只备课文而不备学生。

其三,聚焦课堂,这次公开课给我最深的一点体会是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其实这堂课我花了挺长一段时间准备的,可以说对整篇课文早已了熟于心了,可真正到了课堂上我总害怕自己会出错,所以一直不敢大胆的放下课本与学生轻松的进入文本。结果整堂课自己总进不了状态,自然也没办法完全调动起自己的激情,也找不到平时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那种默契了。所以这堂课也让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多变的,流动的,我不能强制学生非得按我说期望的方向发展,我应该完全融入课堂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唯有如此课堂才会擦出火花,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产生。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自己在课前备课要充分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自如的应对各种变化。

其四,学生的朗读训练还需要继续下工夫。怎么才能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这首词的味道,

即读出苏轼对王弗的浓重的爱恋和深沉的思念,我想过很多办法。我自己很投入地带着他们读,希望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们,倒也有点效果。但在具体的朗读指导上自己做的还很不够,这也是我在积极思考和尝试的。

这次家常课上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说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老师们能多给我提出宝贵意见,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反思二:江城子教学反思

1、寻寻觅觅,找准最近发展区。

教学伊始,感觉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定位,如何确定好教学目标。《江城子》一词属于高二教材,我们把它作为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如果单从内容的角度来挖掘的话,我想势必会让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很难从学情中找到较好的切入点。由此,在备课时设计了三个环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以读为本,从读入手。一读正字音、二读解词意、三读悟诗情,从而实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正字音环节,我在思考:什么样的字词才是生字词?怎样实行教学突破?通过备课,我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共有5个,新生字1个,易读错的字有2个。我采取的策略是通过三个环节来解决,其一,8个难字学生在自学环节启动查字典解决一部分,在生生互动环节通过检测朗读解决一部分,在师生互动环节和检测环节中解决最后一部分。通过教学实践,这样的策略真正地实现了自学、互动、检测的有效学习,而且在字音教学环节中出现了很多的生成,学生通过各种纠错的环节,加深了对于读音的印象。

在解诗意环节,困惑我的是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是逐句翻译讲解,还是不求甚解?这里其实是很矛盾的。诗词的理解如果讲明白了,课的结构经常会是支离破碎,毫无意境;而如果不讲解,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不能深入,学习就会变得浅尝而止。最终我采取的策略是实行教学内容的问题化,以课题为突破口,看题质疑,通过学生解疑而促使学明白词的大意。通过教学,发现这样一种策略效果很好,既简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在:1、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梦?2、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这两个问题已经浓缩了整个词意,而且为后一个环节悟情做好了一定的铺垫,一举两得。

在悟诗情环节中最大的难度是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置身其中。我采取了在学生疑惑时提供背景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当学生对于“怎么能够话凄凉呢?”产生质疑的时候,我出示了王弗的相关资料。学生对于作者的背景理解有了一定的铺垫后,再联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之后,再配以音乐,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顾朗读,学生对于文中情感的体悟也越来越深了。

2、充分预设,艰难取舍不一般。

对于教材的处理,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放在了解背景资料上。通过查阅,发现这首词主要是通过对梦的写作,凸显作者怀念亲人、感慨身世的情感,而这一些都融合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由此来细读文本,会发现可以挖掘的点真的很多:1、标题“夜记梦”;2、“十年生死两茫茫”;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4、“尘满面,鬓如霜”……好像这些点都可以大做文章,都可以作为突破口来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可在教学的设计中会发现,如果考虑的点越多,而实际操作的难度会越大,因为想要面面俱到则会面面不到,基于此,感觉在备课时取舍是那样的艰难。

对于教学环节的处理也令我左右不定、煞费苦心。例如对于教学内容的突破我们常有的做法是寻找词眼,从词眼入手,顺藤摸瓜,达到掌握整首词意的目的。而对于这首词的教学我发现也可以从题目入手,破题质疑,以疑导思,思中品读,读中感悟,这样也可。

当然,在教学中还包括许多的细节,都有几种甚至很多种的策略可以实施,这令我在教学前十分煎熬。很多的做法都是在上课时临时采用预设的某一种策略,结果发现,许多的细节都是那样的顺其自然。写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备课时可能有很多的设想,那些都是我们的预设,只有做好了充分的预设,我们才有可能面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而顺势而导,以学定教。

其实,艰难取舍的背后就是要做好充分的预设。

3、守住课堂教学的“常”,做好“听、说、读、写、思”。

所谓的“常”即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哪?我认为就在于听、说、读、写、思。只有在课中做好了这些,我们的课就是成功的课堂。当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侧重于某一方面,一课一得或一课几得,这些都是可以的。

在这节课中,我聚焦于学生的朗读和思考。

首先,从读的方面来看,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自由练习读、单个读、两人合作读、小组竞赛读、评价后再读、反馈读,形式多样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自学中默读,在生生互动中质疑朗读,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解惑读、读中悟、悟后读,在检测中配乐读。这一些方式的设计,无论是方式还是读的层次,都能让学生在大量的朗读中能得到理解,在理解中有所感悟。

其次,从思的方面来看,在预习环节我就要求学生做好初步的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在自学环节能思考面对课题提出的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在生生互动中能思考同组同学的难题;在师生互动中,能解决其他组的难题。这样的做法让思考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反思三:江城子教学反思

前期,在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会上,我执教了《走近苏轼》这一课题。这是我第一次以作家作品为专题的专项训练,也是我在复习方面的一次尝试。

我觉得值得为苏轼作一个停留。这是因为:苏轼不仅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很突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甚至有人毫不夸张地说,仿佛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于是我开展了一次“走近苏轼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领悟苏轼的生存智慧对现代人人格的选择和重构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想借此增加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

我知道,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喜欢古诗文,或者说根本就不喜欢古典阅读;他们喜欢的,是当今流行的青春小说。这样下去,便会导致浅薄和轻浮,难以形成伟大的人格。另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真正进入文化层面探究,也是有一定难度,好在学生对苏轼有一种出自本能的亲切感,这是学习其它古代作家难得一见的。另外学生对苏轼还算是比较了解的,例如关于东坡肉的传说等。这为走进苏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苏轼作品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在课堂上,特别是诗歌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要用巧妙的方法,灵活设计,这样才能取得课堂的最优效果。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能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从学情出发,去粗取精。

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少废话;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替代。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标新立异,允许对诗词内容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点。对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只要学生阐述有理,就允许提出、探讨、评价。

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带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一节课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能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专注于备学生备教材,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也必将使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台阶。

2016书画作品邀请函
江山多娇教学反思 第九篇

书画作品邀请函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

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德市武陵书画家协会主席、知名书画家张中华先生决定于2016年“元旦”节期间在常德市建设路丝瓜井社区服务中心举办其近年创作的100幅书画精品展览。所展作品将全部由著名收藏家刘民楷先生珍藏.现特邀请您光临!指导!

开展时间:2016年1月1日上午10点

展览时间:2016年1月1日—6日(上午9点—下午5点)

展览地点:常德市建设路丝瓜井社区服务中心三楼(常德市民政局斜对面)

qq:765504338手机:刘民楷18773648622张中华13517368367

张中华新浪博客网址:

主办单位: 常德市文联《年轻时代》杂志社

常德市武陵书画家协会

常深民楷展览馆

常德市武陵书画家协会

常深民楷展览馆

2016年12月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2]

您好:尊敬的__________老师

我公司在美丽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地处齐国故地的潍坊,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齐国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诗人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原籍他乡而在潍坊为官做事的名士,也为数众多。北宋宰相寇准、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清代郑板桥还有近代画家郭味蕖、于希宁等名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墨迹,至今流传于世,为中外游客所仰颂。

潍坊是艺术文化比较繁荣城市,我公司与潍坊博物馆在2016年中秋来临之际,在美丽的潍坊举办一次《江山多娇---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特别邀请老师您参加。

本次画展将于2016年9月5日-8日在潍坊博物馆举行。活动内容具体如下:邀请相关文联领导、社会名流、企业家、老一辈知名书画家及书画收藏家等相关人员参加本次画展,展示书画家的不同风格作品,互相交流书画艺术,探讨书画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

合作媒体:潍坊晚报、潍坊日报、中国书画家报、中国书画报、当代美术、艺术导报、艺周刊、美术同盟、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等。

参展作品要求:

(一)国画、书法、油画等现代艺术作品。

(二)参展作者须精心创作,每人参展作品不少于5幅,不多于10幅。

(三)参展作品单幅原则上不小于4平方尺,由作者本人自行装裱成卷轴或镜心。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3]

__________先生(女士):

经陇南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于2016年9月25日—29日由陇南市人民政府主办,成县人民政府承办首届“中国甘肃陇南核桃节暨成县第四届《西狭颂》旅游文化节”,经“节会”组委会研究决定,在“节会”期间举办“中国《西狭颂》书法绘画作品展”,商定邀请80位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参展,请惠赐佳作。参展后,作品陈列于《西狭颂》陈列馆,并由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赠送节会纪念品。

一、作品内容

绘画以《西狭颂》题材为主题,书体以隶为主,兼顾它书。

二、作品规格

限六尺以内,以竖幅为主,无需装裱,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作者详细联系方法(地址、邮编、电话等),并附100字以内的个人艺术简历。

三、截稿日期

即日起至2016年9月15日止。

四、投稿地址

甘肃省成县北大街27号县委三楼《西狭颂》摩崖碑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战部)。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4]

不收费,不退稿,均发给优秀作品证书,展览过后选出优秀作品200幅印制成册,免费寄给每位入选作品的作者。来稿请写明作者具体地址,以备寄《2016年中华书画展优秀作品集》。

内容要求:积极进步,健康向上

尺寸要求:六尺整张及以下

作品请寄:

中华书画院王智

邮编:355000联系电话:

截稿日期:2016年11月30日(以收到日期为准)

还望书画界朋友们不吝赐大作,重在会友,重在交流,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王智谨邀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5]

先生/女士:

<<中国书画信息>>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际网站,每天的点击率在3000-5000人次.目前开办的书画家网上作品展销十分火爆,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参与网上宣传和销售的书画家须提供下列材料:

1.500字左右个人艺术简历.请注明说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及电子信箱等;

2.个人生活照片(4-6寸)一张,作品照片3-5张(没有照片者可提供3-5幅作品,由网站拍照);

3.参与网上展销者,提供近期书画作品(含硬笔书法)3-5幅,销售后按60%返还作者本人.

4.寄交网页制作费及上网宣传费100元,将长期对您进行网上宣传.

若作品市场销路良好者,可与网站签定长期,<<作品供销销协议书>>;若作品在半年内不能销售者,作品将全部退还本人.

欢迎您的积极参与,谢谢你和山东文化艺术中心的合作.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6]

尊敬的知青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大兴农场的小小司。去年回场的知青朋友们还记得我吗?我现已调到农场的宣传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欣闻知青朋友们的回忆录即将出版,在这里遥祝发行仪式圆满成功。

随着农场的快速发展,作为农场的宣传部门,更感到知青文化、军旅文化的宝贵,对农场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经向农场请示,特在这里向知青朋友们征集书画作品,用于农场宾馆等重要场地的悬挂留作纪念。诚邀老领导邓灿、书画家潘非、赵宝荣、刘宝河等书画家能为大兴第二故乡书写书画作品。可否麻烦书画家潘非,帮忙组织一下。

联系电话:0454——5792317

此致

大兴农场党委宣传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7]

“寄兴翰墨”书画作品邀请展邀请函为响应党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艺术修养,以及迎接本院即将到来的建院五周年特举办本次活动,相关事宜如下:

一、主办单位:雅兴书画院

二、征稿范围

社会各界书画家、篆刻家以及书画篆刻爱好者

三、征稿要求

1.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书法作品:以毛笔书写诗、词、联、赋及古今名篇,书体不限(草书、篆书需附释文)。绘画作品(国画、油画):山水、人物、花鸟均可。篆刻:内容不限。

2.作品规格及要求:作品规格不限:条幅、横幅、中堂、斗方、对联、手卷、册页等均可,条幅不超过六尺整张,篆刻作品做成印屏并交原石两方。

3.作品背后右下角请用铅笔楷书标注作者姓名、省份,另附个人艺术简历(注明作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以及艺术成就)一份,并将电子版发送到###url#

邮箱。

4.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不限,本次活动免收一切费用。

5.作品请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邮寄,限于人力所有来稿一律不退,来搞均有短信回复。

四、作品评审及作者待遇

1.评委会对来稿持艺术第一、客观公正、不薄新人、不厚名家的原则,对所有参加作品均进行初评、终评和复审。

2.奖项设置:活动设一等奖1名

奖项:奖5000元;二等奖3名

奖项:各奖2000元

三等奖9名

奖项:各奖1000元;入展150名

以上获奖者赠送活动证书和作品集一本。

3.评审在3月底进行,4月下旬展出。奖金在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发放,作品集稍后。

五、截止时间与投稿地址:

1.截止日期:截止2016年3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2.投稿地址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新市沿河南路13号

邮编:431800

收件联系人:李志容

电话:18696005582

六、其他

1.来稿必须符合邀请函要求

2.本次活动作品的所有权、出版权、使用权等均归组委会所有

3.有关活动的解释权归组委会

4.所有参加者,均视为同意以上各条款

“寄兴翰墨”书画作品邀请展

组委会

2016年1月

书画作品邀请函 [篇8]

兹定于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星期五)上午九时,在甘肃画院举行“全国穆斯林书画作品展”开幕式,诚邀各地各界书画爱好者参加。本次展览由中国回族学会和甘肃省诗文书画院联合举办,展期共三天。(甘肃画院地址:兰州市南滨河路大教梁向东50米。)

敬请穆斯林兄弟姐妹们帮助宣传。

敬致色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78899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