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对接

| 校园 |

【www.guakaob.com--校园】

篇一 农校对接
农校对接:看着容易,做着难

  农校对接简单讲就是将农产品从农户那里直接供应给高校,省去了中间环节,以此缓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提升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有效降低学生食堂的采购成本,确保高校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

  该模式是由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手启动的,但实施几年来,从农村“菜园子”到校园“菜篮子”,农校双方各有其难,步履维艰。

  据各地农委调查,农校对接的主要问题有:

  规模化物流配送体系由谁构建,直通校园的运输成本如何核算?农业合作社除了提供货源之外,还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维持稳定的农校合作关系?高校寒暑假期间蔬菜需求量骤减与同期合作社蔬菜成熟旺季之间的矛盾如何调节?如何避免合作社变成农产品批发商,购买外地农产品,然后转手卖给高校?如何保证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与高校多样化需求的统一?

  尽管农校双方都有积极性,也都在积极努力,但是仅仅依靠这两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对接成功的。他们都被各自先天缺憾和特殊需求所束缚,无法达成一致,实现相同美好的目标。一些尝试过农校对接的农业合作社和高校在实践中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想搞好农校对接,必须建立一个第三方的信息协作平台。由该平台负责收集各大农业基地和高校双方的供求信息,合理调控农产品质量、品种和数量,起到物流中转站的作用。否则,让农校双方一对一,自己寻找对方合作,结成直销对象,存在很多难以逾越的困难。只有信息协作平台才能有效解决各自难题,而这个信息协作平台的建立应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牵头组织来搞更合适。

  相关新闻:

    本网讯 针对近期蔬菜价低卖难问题,东昌府区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村和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等五所高校实施“农校对接”,如此可缓解菜农卖菜难问题,也能让学生吃上更安全、更便宜的新鲜蔬菜。12月1日,聊城大学商学院的学生,直接到蔬菜基地采摘西葫、大白菜等蔬菜。
  今年1月,由聊城大学牵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聊城市高级技工学校、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五所驻聊高校成立聊城高校后勤联盟。聊城高校后勤联盟与东昌府区联合建立农产品直供基地,实行联盟成员联合采购,通过“农校对接”把农民种植的安全、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直接送到师生的餐桌上,不仅能够降低学校食堂采购、加工成本,还能更好地保障学生食品安全,能够实现学生受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今年9月初,在东昌府区政府支持下,聊城大学与聊城恒丰生态园艺有限公司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制定了“农校对接”试点对接配送方案。截至目前,聊城恒丰生态园艺有限公司陆续与聊城大学对接配送豆角、西葫、黄瓜、菜花、尖椒、圆椒、卷心菜、白菜、西兰花等十多种蔬菜,累计采购量达到12万余斤,为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

篇二 农校对接
吴书柱,大学生种蔬菜打造农业品牌

  [生财有道]大学生蔬菜合伙人(20140828)

  一个文质彬彬的大学生团队,为何要为蔬菜种植合作社忍受艰辛?立足重庆璧山十万亩蔬菜基地,看吴书柱带领大学生创业团队如何施展拳脚、打出璧山蔬菜的名片? 

  吴书柱,大学生种蔬菜打造农业品牌。从不懂农业的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拥有超过200亩的农业观光园,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农业品牌公司。这个由5位大学生创业打造起来的农业品牌“东方锄禾”,靠着团队的才干和坚持,将事业越做越大。 

  摆摊卖菜了解市场需求 

  1985年出生的吴书柱和1986年出生的龙运海都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学生,一个学市场营销,一个学电子商务。2010年,来自农村的吴书柱毕业后想要自己创业,他率先开始关注璧山。 

  为了了解市场需求、积累农业知识,他们在农贸市场门口摆摊卖过十多天的菜。发现市民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却苦于无处购买,而绝大多数农民似乎还没看到这一市场需求。于是,他俩决定创办农业公司,教农民种好卖的菜,帮农民卖菜。 

  四处推销打开蔬菜销路 

  在璧山农委的帮助下,2010年8月19日他们正式成立了公司。有2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了合作。然而,卖菜挣的钱少之又少,龙运海又想出新招——大批量的收购农产品,销售给各餐馆和食堂。 

  不过,对于没有任何人脉积累和关系网络的大学生而言,销售过程异常艰难。龙运海说,因为他们的菜从璧山运过来,比当地的菜便宜,遭到当地菜贩子不满,但他们没有放弃。 

  媒体帮助赢来创业转机 

  2012年,受天气影响,蔬菜价格一降再降,龙运海收来的农作物以低于成本价还卖不出去,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无奈之下,龙运海想到了求助媒体,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他们的蔬菜不仅卖了出去,而且还和大学城几所高校的食堂有了长期的合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龙运海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开办“东方锄禾”观光农业园。 

  今年春,龙运海将璧山城郊流转的200多亩土地打造成草莓等蔬果种植园,教授农民养殖生态猪、土鸡等家禽。现在,龙运海的生猪已经订出去50多头,销售土鸡一万多只,种植的绿色蔬菜销量较好。 

  下一步,龙运海还计划把直营超市开进社区,让市民享受从田间直接到餐桌的绿色农作物供应服务。 

  相关资料:

  璧山:13名大学生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 愿做“农业人”

  “这里免费领地,我们周末没事都带娃儿来耍,让他们体验自己种菜的乐趣。”在黛山大道东方锄禾的体验地里,来自璧城街道的谢先生,带着家人,正在地里给菜苗施肥。 

  谢先生对笔者说,东方锄禾家庭农场去年就开始开发了,考虑到家里孩子的饮食健康,就在这里认领了块地,有时候没事,晚上都会来打理。 

  “我们花了将近3年的时间,让这块土地自然生长,现在已经净化出了大约200亩土地。”蜀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书柱说,“按照三品一标的食品安全标准,我们要从源头上保证百姓食品的安全。” 

  认准道路勇往直前 

  没有人知道,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他们经历了什么。异样的眼光,不解的眼神,几个月没有收入,几近崩溃的几个大学毕业生,

  “联民、康民、富民”,在合作社办公室里,赫然写着他们的企业宗旨,“我们要把农民联合起来,让市民健康,让农民富裕。”吴书柱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好好的地,要让他荒废三年长满杂草呢?”在这片已经净化的生态土地上,吴书柱和他的团队,通过各方努力,在四面山这片试验地里打造了家庭农场。 

  据了解,自去年专业合作社引进东方锄禾家庭概念农场以来,已经有近100户家庭登记预约。 

  “今年,更加注重 农业与文化、生态的融合,打造农耕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还市民一个健康的生态食品源,给孩子一个体验农事的全新旅程。”吴书柱的这片生态田地越来越成熟,预计今年夏天,将全面展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概念农场。 

  招贤纳士同甘共苦 

  “是这个团队的理念和宗旨吸引了我,我觉得自己能在这里找到自我。”将肩上的长木条放下,一个年轻的小伙拍拍手,跟笔者聊起来。 

  今年21岁的汪正舟,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和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面临找工作的选择,农村出生的他,热爱生活,热爱农村,他深信,不就得将来,农业将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等待更多的年轻人去闯。 

  “农超对接”、“农校对接”,近年来,合作社与超市完成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烂在地里,低价没人收的困境。合作社成员们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立足生态农业,关注百姓健康,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这是个年轻的团队,也是有活力的团队,“一使命,二根本,三原则”把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们要求团队的成员,用不背叛、不放弃、不得不改变的核心原则,与团队共同谋求发展。”吴书柱说,“3年多以来,有人参与,有人退出,最终13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带着团队的核心精神,各司其职,朝着一个目标,将我们的事业进行到底。” 

  问及产业发展是否碰到困难,吴书柱腼腆地笑笑,“这些年轻人,有热情有冲劲,同时也很辛苦,白天黑夜都在这地里,现在条件还很艰苦,就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工作。” 

  顺着吴书柱手指的方向,笔者看到小汪穿着迷彩服,瘦小而坚毅的身影,走进农场小树林。

篇三 农校对接
农校对接(肉食品供销)合作协议书

农校对接(肉产品供销)合作协议书

甲方(供货方):

乙方(学 校):册亨县巧马镇孔屯小学

为切实帮扶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和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诚信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定立本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为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甲方根据乙方要求的供货时间、数量等,向乙方供应优质、安全的肉类产品。

二、甲方保证所供应的全部产品均品质新鲜、不变质、无异味、无毒无害,无人畜共患病,且经当地检疫部门检疫合格,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有关规定。

三、如甲方因不能提供质量合格、品质优良的肉产品,或因缺货等原因不能正常向乙方供货,必须提前12小时通知乙方,以免影响乙方正常供餐,否则,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四、甲方承诺向乙方提供的肉产品全部来源于本乡(镇)精准扶贫户或其组建的合作社,并向乙方出具购买证明(收款收据、照片等)。

五、甲方供货价格应略低于市场价格,具体由双方协商决定。

六、甲方提供的产品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或超过乙方要求的送达时间、采购数量或高于市场价格等,乙方有权拒收,因此对乙方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自行承担。

七、交易结算方式一般为 现金结算 ,特殊情况下,双方另行商议。

八、合同有效期:截止2016年1月,具体终止日期根据学校放假安排决定,以乙方通知为准。除上级主管部门有另行规定外,同行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续签权。

九、其它事宜

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一份送教育局农校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商议补充。

甲方(手印): 乙方(盖章):【农校对接】

代表人:

期: 日期:

篇四 农校对接
农校对接项目发展历程

"农校对接"项目发展历程

2009年

·2009年11月 三部委联合下发“农校对接”试点工作通知 200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

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09】8号)。

2010年

·2010年1月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

1号)指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产品

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010年1月 “农校对接”交流研讨会

2010年1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农校对接”发展规划的交流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农

办、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部委领导以及农科院专家、高校代表、合作社代表、物流协

【农校对接】

会代表等。此次会议确定在2010年召开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和搭建【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

两项具体工作。

·2010年4月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文件下发

2010年4月,由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联合举

行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的通知》(教发厅函〔2010〕30号),决定召开首届“农校对接”洽谈

会,为有关方面搭建对接平台,更有效地推进农校对接工作。

·2010年5月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10年5月,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主办的首届全国“农校对接”

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顺利召开,中农办、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等部委领导出席

本次发布会并致辞,发布会介绍了本展会展馆具体情况。

·2010年7月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在天津成功召开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于2010年7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

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润兰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并

致辞。

本洽谈会集产品交易、成果展示、高峰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体。展区共设千余个展位,展

览面积4万平方米。参加本次洽谈会的高校共768所,其中由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推荐参加高校后勤改

革十年成果展的高校367所,农业部推荐参会的农业合作社290余家,龙头企业200余家,自愿参会的农

业合作社100余家。

·2010年11月 关于组织参加“农校对接中国行”文件下发

2010年11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发关于组织参加“黑龙江东宁木耳高校与源头供需见面现场洽谈会”的【农校对接】

通知(教发司〔2010〕115号),同时标志着“龙腾大地新飞跃,农校对接中国行” 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2010年11-12月 “龙腾大地新飞跃,农校对接中国行”系列活动在东宁、北京、武汉、成都成功召开

2011年

【农校对接】

·2011年1-3月 “龙腾大地新飞跃,农校对接中国行” 系列活动在北海、五台山成功召开【农校对接】

·2011年3月 “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研讨会文件下发 2011年3月,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下发了“农校对接”试点工

作研讨会的通知。

·2011年4月 “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2011年4月20日上午,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办、上海市教委承办的“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研讨会在

上海举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刘红昌、上海市教委秘书

长蒋红等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农校对接”开展研讨工作,各省市教委分别就当地的情况

发表讲话,并总结了2010年各地“农校对接”工作经验,促进了各地互相学习,根据各地好的经验

和建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的措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校对接”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1年5月 胡锦涛主席提出相关内容

2011年5月,胡锦涛主席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2011年6月 温家宝总理提出相关内容

2011年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和促进物

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提出“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

流业,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

·2011年6月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文件下发

2011年6月,由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教发厅函【2011】75号文【教育部办公厅 、农

业部办公厅关于联合举办第二届“农校对接”洽谈会的通知】。

篇五 农校对接
合作社与农校对接座谈发言提纲

合作社与农校对接座谈发言提纲2013年3月9日首先,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真诚的欢迎。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合作社的情况,并就发展农校对接谈些看法。一、合作社基本情况我们合作社的全称是**镇丰硕++++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经营形式就是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我,农户享有固定收益,现有土地3000亩,都分布在哈黑公路边。合作社成立初以种植++++为主,06年以后,我们又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了++++、土豆、大葱、白菜、卷心菜、圆椒、胡萝卜、茄子、豆角这些裸地蔬菜,生产技术非常成熟。我们的这些菜主要是销往XXXXX,因品种好和安全性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二、发展农校对接的优势1、质量安全性高。我们**镇18万亩耕地整体通过无公害认证,**镇及周边区域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源,土净田洁,我社种植全程严控化学药剂使用,所产蔬菜食用安全有保证。2、配送能力有保证。**镇到公路大桥只有不足50公里的路程,且都为一级公路,通行能力强,不论怎样的雨雪天气都能保证即时送到,可以实现365**天候配送,保证不误事。3、供货量有保证。我社今年3000亩地,若按土豆计算可产X万斤,全镇蔬菜种植面积最近几年都在X左右,除我以外,还有-----村的大葱合作社和本村的几家合作社,联合起来,产量可观。4、蔬菜产业前景广阔。

篇六 农校对接
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是揽括B2B、B2C、B2M、B2T、B2G、C2C、C2G、ERP多种功能为一体新型的BAB电子商务模式。该模式把企业与企业间通过网络提供的电子技术手段,达到数据资源交换整合的目的,搭建企业间资源联盟,解决整个产业链的资源交换的数据整合问题,更大程度地降低商品资源流通成本;并创造一个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内的,有保障的电子商务服务环境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农校对接】

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订单、配送一体化的优势,引导高校源头采购安全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高校系统与有关方面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搭建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打造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政府:可以使职能政府通过物联网的数据,随时掌控高校采购平均物价、数量和品种,保障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补贴,进而保障高校后勤食堂的稳步运营,确保了高校的稳定;

·学校:学校通过交易平台后台采购数据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大规模、大幅度降低后勤物资采购成本,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

平台优势:采购过程自动化、采购源头可追溯、采购环节可控制;

·供应商:针对上网交易的供应企业方,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订单式按需生产、储备,同时还可以解决结款账期、短期融资等问题。

平台优势:订单清晰、标准明确、服务专业、资金到位;

·物流商:通过本平台可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中间环节,达到订单驱动调度、节省时间、杜绝差错;

·商品基地:通过本平台可有效规范生产,保证产品订单,提升基地收益。

平台优势:订单驱动、计划生产、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的转变;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本平台可扩大服务范围,增强金融企业自身的市场活力。

平台优势:服务范围广、资源丰富;

·国家战略:通过“农校对接”物联网冷链集群产业园区的建立,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从而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

篇七 农校对接
浅谈高校“农校对接”的模式与创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85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