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春节】
四季调神大论篇一
《四季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
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起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其德,运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他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得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
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牋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变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四季调神大论篇二
《黄帝内经 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这就叫“发陈”。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夏三月
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吴注》:夏三月,此谓蕃秀, 蕃,音烦。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夜卧早起,缓阳气也。无厌无怒,宽志意也。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夏气养长,人道应之。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此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氦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天地气交,天为阳,清阳日温。地为阴,浊阴日腾。阴阳相交,道气动,变云变雨。立夏之后,万物生长,蕃衍繁茂。草叶碧绿,鲜花含苞吐蕊。鲜花得阳光雨露而竞相开放,秀色诱人。
值此阳气外泄,宜夜卧早起。令人白天神清气爽,毫无倦意。心情愉快,心志平和而无怒气。风和日丽,宜外出旅游。到大自然中去淘冶心志,这是适应夏气,夏三月养长之道。何谓养长?缘于春生夏长,故谓养长。
夏三月孟夏时分,蛤蟆群鸣,蚯蚓频出。栝楼生长,苦菜嫩绿青秀。麦粒饱满,故孟夏第二个节气称小满。孟夏时节,晴雨相间,阴雨多于晴好。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注意预防流行病。中药对预防流行病有一定作用,自温病大家叶天士始,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为华夏人防治温热病、疫疠保驾健身。
仲夏螳螂生,伯劳鸟开始鸣叫,百舌鸟从立春始叫,夏至却不叫了。鹿角脱落,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花开。初麦有芒,芒种收麦。收麦时要注意安全,预防过敏性皮炎。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避免农药中毒(专题)。
南方已入梅,西到秦巴山地、贵州高原,东到长江中下游,南到南岭,北到淮河流域。梅雨时节,梅子熟了,故称梅雨。梅即霉,亦叫霉雨。霉雨时节,空气潮湿,要注意食物发霉,预防霉菌感染。夏至时,阴阳相争,白天长,夜缩短。人们宜心静勿躁,止声色,饮食宜清淡。
季夏凉风始至,蟋蟀出,鹰初飞。夏夜草丛中,萤火虫闪光。季夏时节,树木繁盛,大雨时行,土湿暑生。暑为炎热,小暑后出梅。中伏入大暑,要预防中暑。
人之情,欲长寿而恶夭折,欲安宁而恶危害,欲名利而恶羞辱,欲安逸而恶疲劳。四欲得,四恶除,人心舒适而快乐,四欲得在于治身以长寿。但人们必须退嗜欲以治身,嗜财则财大气粗,嗜色则不啬而精竭,不治身而先夭,此非养生长寿。《吕氏春秋》
请听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仲夏时节,宁静中鹊飞蝉鸣,蛙声一片,静夜中自然而优美的乐章。同时稻花香飘散在夜空中,人们祈祷着丰收,期盼着一个好年景。辛弃疾触景生情,忧国忧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远天七八个星,近山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山河破碎。和平中风雨欲来,收复山河忽见路转溪桥,充满着崇高的爱国情操。正所谓退嗜欲以治身,宁静致远,养生长寿。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桑拿天”,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是潮乎乎的。可是入秋后,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经常用“秋高气爽”形容秋天。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死活是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
人呢,现在成了抛开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谓“天命”)。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以上内容为曲黎敏主讲的黄帝内经)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你们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变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也就是说,不能挨到十点半才睡觉了,在九点半就要考虑上床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秋天是开始收敛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阳气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敛。
“此谓容平。”“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容就是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需要一个平衡。前面的春生、夏长,都是在往外扩散,往外释放,那么,到了秋天,就该收敛了,就要回过来调整、回收,以便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我们形容秋天时,常常会说“秋高气爽”。到了秋天啊,天气会怎么样呢?会往上走了!结果呢,秋天的夜空就会非常的清朗,一览无余;月亮也会特别的清明,这就是“天气以急”的结果。
“地气以明”,“明”是“明澈”,这句话是说,到秋天的时候,地气也会往下走了。结果呢,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
春夏的时候,地气是向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浑的。但到了秋冬季,地气往下一收,能把污垢冲击起来的东西没有了,那自然而然,水就能变清了。
到了秋天,因为天和地的气息都在内敛,在往回收,天地之间就会变得很明澈。
那作为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到了秋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要比春跟夏早睡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还要早起,“与鸡俱兴”。
我们佛家庄院子里有一只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一下,看它晚上几点钟睡觉。像现在这个时候(处暑节令刚过),天还没黑,它就会上到架子上准备睡觉了。然后,到了早上,一大早它就起来了。秋天的这个时候,早上鸡叫,差不多也就是五点左右的这个时间。过去古人闻鸡起舞,听到鸡叫了,就要爬起来,开始要舞剑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以缓秋刑”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有这个秋煞——秋天的煞气是很重的。在古代,犯人要到秋天才问斩。因为秋天的时候,万物会产生肃杀之气,人也会产生这种杀气。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会在秋天发动,因为在这个时候,士兵的杀气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这是自然之道。人在秋天这个季节,很容易产生杀心,情绪很容易变得激昂。所以,在这个时候,气如果收不住,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到秋天的时候,人一定要通过早睡觉来慢慢回收,以“使志安宁”。不然的话,还很容易出现悲秋的情绪。
秋天的时候,人很容易觉得伤心,尤其是男性,很容易悲愤激昂,正因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悲秋的诗篇,像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当然,现在的文化人也会悲秋。而且还不光是文化人,很多人都有这个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夏天都呆在空调房里,该散发出去的气息没有散发,该补充的没有得到补充,该成长的没有成长好,结果,一到秋天,自然而然,一些急躁的东西就会产生了,就该犯病了。病一犯,心情当然不好,种种的状况也就会产生了。那秋天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收养神气,“使秋气平”,让这种萧杀之气能够平和地过去,悲秋的情绪也就不会产生了。
“无外其志。”就是不要让神志外泄。秋天时,神志如果外泄出去了,没有回收,那到了冬天,就会出问题了。
四季调神大论篇三
《10、四季调神大论》
第十期: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好,今天我们讲一下《四气调神大论》。这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先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就是所谓的养生,《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顺应四时养生的第一条,就是顺应这个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就是顺应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这是养生的要则。所以咱先把题目解释一下。那为什么不说四季调神大论呢?而是说四气呢?而且他调的是神。它重的都是神的这个层面。那么四气到底指什么呢?四气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跟四季相关的气。这个在《黄帝内经》里非常有趣啊。黄帝曾经问过歧伯:到底什么是气?他的老师歧伯在回答他的时候非常为难,就跟他说这个东西啊,他说此先帝秘之。这是过去不让外传的东西,说你得斋戒几日才能传给你。然后黄帝就说,那好吧那我就斋戒几日。然后最后歧伯才告诉他什么叫气。他说的是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候?候,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的时候,大家可以到外面去看,什么叫候呢?它实际上就是候物,就是事物、树木等这些事物的表现。事物的这个表现是什么样子呢?他会告诉你,五天后会出现一个变化。那么到了三五一十五天的时候,这么一个气,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次转换。人体要想养生的话,你只有跟上这个气,比如气都生发起来了,春天的气全都生发起来了,你还没有生发起来,这样你就会得病。如果到秋天气都开始收敛了,而你这时候没开始收敛,你也跟不上这个气,你也会得病。所以这也是中医里所谓的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的一个表现,那么这就叫气。大家不要一说到气,就理解成什么呢,呼吸之气。古代的那个气不是讲的这个概念,它更多的是在讲节气。也就是说是二十四节气,而四季,我们现在所说的春夏秋冬是各占几个节气啊,一年是二十四个节气,一个季是占几个节气,六个节气。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说气在这里面最关键,四季里面不是单纯地说一个春夏秋冬的概念,而是告诉你在春夏秋冬中,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的,这个时候发生变化,我们人的情志就要跟上这个变化,就可以养生。四气调神大论里边,它主要是讲什麽?春天是怎样养生的他会告诉你,然后夏天养长(zhang),它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边的气的表现。记住这生长收藏是气的表现,然后化,原先我们已经讲过了,所谓化,就是这四气全有,就是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化就是把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都包括在内,这叫中央脾土的特性,它全部都能吸收。跟我们原先讲的东西南北春夏
秋冬是一样的。我们中国人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去生存的,去生活的。比如说我们中国人,你看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什么?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住高层了。拿过去老人的话说都接不着地气,那古代人是怎么样呢?古代人最佳的生活环境,最好的风水是什么?是四合院,为什么四合院好,四合院不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而门一定朝南开。门是主散的,出入之所。然后东边的房子,东边的房子是主生发,孩子们可以去住,老人住西边的,壮年人正好是住正房。老和少都由你来养,所以这是生长生发收敛收藏全有。所以只有这种情形才是我们原先所说的吉,见群龙无首,吉,这样才吉祥。全都有了才吉祥。你做一个企业也一样,企业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全有了就没问题,那你就达到无为的境界。它调的是里面的神。那春天到底怎么养生呢?这一段写得非常的美: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说的很清楚,我们不就是在讲《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吗?这是养生之道。那么你看后边以后就是养长之道,养收之道了。非常有意思,我们现在要把它翻译过来,他这里说什么,春三月,春三月是说什么呢?就说春天的生发之机。这是冬,这是春,这是夏,这是秋,那么这春三月实际上是从什么时候,从这个时候,这一春,这一春,这一春,就告诉你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它是分步骤的,明白吧,分步骤一点点起来,那么它从哪儿起来呢?此谓发陈,陈就是陈旧,就是从冬这起来。所以春天你要过不好的话,你的疾病是什么时候做下的呢?是冬天做下的。比如说非典,非典有一个很突出的例子,非典在当年得非典的人里边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上是青壮年。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想过,瘟疫应该老人和孩子最害怕,小孩子潜龙勿用,精还没有全调出来,小孩子的精不足,那么老人精也都不足了。那老人和小孩应该先得病,为什么都是青壮年得病呢?这个例子就告诉你,春天的时候,你得的病,春瘟,像这种季节性的病或者流行病,都是跟你的整个的生命状态是有关的。其实是现在目前来讲最养生的,小孩子是按时去睡觉,老人也是提早都睡觉了,而且老人你看每天早上老人登山的,遛弯的,唱歌的,跳舞的,晚上他们还扭大秧歌。他们才注重养生呢。而且按时去睡觉,他才不会熬到11点不睡觉在那儿上网,对吧。所以他不耗他的精,他已经收敛不足了,可是他维系得很
好,他又没压力,他又不用说非得去挣钱,他的退休工资也够了。所以现在如果身体特别不好的老人,实际上是年轻时候累的,还有情志上有些问题,他会有病。但是他不会在这种季节性的变化里,他不会显现出来。因为老人和孩子都比较注重养生,只有青壮年晚上拼命地去上网,拼命的去OK,就是夜里都不睡觉。很多的病人,就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我就说现在中医西医都不好看病,为什么?因为人不改习性,比如说他夜里,他如果天天夜里都在那儿熬着夜,生活一点都不规律,颠倒,那叫颠倒阴阳,颠倒梦想,什么都是颠倒的。你怎么给他治,你治着治着让他狂睡了,他睡得特别香了,他就不干了,他来找你,他说不行,我今天嗜睡得要命,特别想睡觉,不行。所以年轻人是做不到这一点。就是说这个时候它就告诉你春三月此谓发陈,它发的这个陈都在这儿,就是陈旧的东西给发出来了,把积聚的东西,积聚在冬天的东西发出来。靠这个力量来生发,所以春三月是一步一步的,春三月此谓发陈,这个时候是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我们原先所讲的子时,一阳生,呼,一阳,二阳,三阳那么生起来,这就叫天地俱生,阴阳气全生了。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养生呢?古人说得很好,他给你举了例子,举了三个例子,第一是夜卧早起,所以你看《黄帝内经》,好像真的没告诉你什么,从头几天来看没告诉你怎么治病,只是告诉你怎么生活,就告诉你该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你就不得病。所以它是医道,原理就在这里。夜卧早起,夜卧就是晚点睡,到春天了,生发之气起来了,不要睡得太早了,晚点睡。但是你也不要太晚,他所谓的晚点睡,也没要你超过子时。晚点睡,然后早点起,太阳一升起的时候,你就开始起来了。因为万物都在生发嘛。然后广步于庭,广步于庭是什么意思?记住这个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的意思,所以它是两个脚趾,什么叫步(象形字),步就是这样是一步。大踏步的。这个字是古代的走(象形字)字,走字是什么?就是跑,走就是跑,大踏步地跑。而步是慢慢地来生发,它还是告诉你,怎么去缓慢地生发这个春天的生机,就叫做广步于庭。慢慢地走,但是走得要很远,庭院要很大,一点点生发。实际上都在讲春天的气机,广步于庭,然后他还怕你不懂,还怕你过急地过早地去生发,他后边又举了一个例子,叫披发缓形。披发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大家去想一想,你在什么情景下你会披发,就是把头发披下来,像女孩子只有在我们最注重
头发的时候,是我们要出去做事的时候,我们要出去做事了,首先披发。第一条它是让你别约束生机,生发。你别梳个马尾,到春天的时候梳个马尾,把生发之气都给约束起来。另外一点呢,其实最关键的,这是表象。更核心的问题它是告诉你,你应该放松你的心情。我们披头散发都是在家里最随便的时候,这是告诉你放松心情。然后缓形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缓形是什么?缓形打一个比方就是什么,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别穿紧身衣,别约束生发之机。同时放松腰带也意味着放松心情,所以这叫四气调神,神才是最重要的。放松心情,一定要放松心情。披发缓形,这样叫做以使志生。这时候才告诉你,志,我们原先说过,志是肾精,肾的神。所以刚才我们讲了,就是发陈,以使志生。以使得肾经的精气能够一点点地生起来。然后后面,古人还是怕你做事会过度,所以他又接着说,叫做生而勿杀。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要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呢?就是只怀着一种欣欣向荣的心思。生而勿杀不要起一点杀心。古代强调春天,春天是不可以起任何杀心的。就像原先那么讲的,你春天的时候,你只要攀折了一枝花,你秋天就少收一个果。所以春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万物都在生长,你就让它去生长,人的身体气息在生长,你就让它好好地去生长。你不要压抑它,而这个时候如果你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只给予它,只拼命的给予它。花要开了我就给它浇水,培育它。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所谓的春,你既可以说是肝,心肝脾肺肾,说句实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年轻的时候,长大的时候,然后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是可以和四季打比方的。年轻的时候你就不要压抑他,小孩子你拼命地让他学,学,强灌他,这样的小孩子压抑住了,你不知道秋天的后果是什么。比如说刚刚出现一个韩国人在美国校园的枪击案,出现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去找现在的原因,就没人去找他原先的原因,干吗不往前三步找啊。他小时候你是怎么对待他的,这实际上,当他做出这种事情来的时候,他动了如此之杀心的时候,那是他原先的问题。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就是教育上你如果失败了,到最后的后果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或者是你从教育上的失败,你要知道先前是怎么样的,所以这也是管理。什么都可以说得通,那么就是只给予他,不要掠夺他,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是奖赏他,不要惩罚他,不要惩罚这个生机。不要说你别生的那么快,慢点长之类的。要拼命的奖赏他,使劲奖赏他,让他好好地
生发。所以这也是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说此春气之应,这就是对于春气的反应,天地的春天就是这样的。人的春天也是这样的。然后告诉你养生,这是养生发的一个道,养生发的一个规律。记住,我们《黄帝内经》讲养生都是在养东方,都是在重文化,慢慢生发起来的这么一个象。他告诉你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然后逆之则伤肝,如果你不这样去养生,在五脏里就会损害你的肝气的生发之机。这种生发之机你现在看不出来你伤了它以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实际上告诉你,这个时候如果要伤了的话,夏为寒变。到夏天你才能看出结果,如果这儿的生发之机没养好,到夏天就会出问题。出什么问题呢?比如说夏天你就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心脏等都会出现问题。因为什么,这边是东方,主木。木如果没有生发好,木生的是什么呀,在五行里是木生火,由于木没养好,夏天这个火就好不了。这个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是不旺的。大家要清楚你的每一步,大家看,就光这么一步,它说奉长者少也。奉是什么意思?奉就是两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那么如果你木没有养好的话,你给下一步的东西就太少了。你给长,这是生长嘛,你给生长的东西,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这就是黄帝内经。你看四季养生,就讲一个春天它会给发陈。然后把它本身的问题,还有他下一步的问题全都会给大家讲清楚。就是我们现在得病有一个毛病,我们如果要是拉稀了,就会去找大夫,说大夫我们昨天一帮人去吃饭吃坏肚子了,我拉稀了。这都是思维习惯,一个惯性的一个毛病。为什么你们一桌子人吃饭就你拉稀,别人没拉稀。大家一定要清楚,在实际上就告诉你,你现在拉稀的毛病有可能是六个节气之前的事。你那儿没养好,你这儿自然就养不好。这是在讲春天,春天的养生是这样。既然春天的养生是讲了怎么去行为,比如,晚上要好好睡觉,早晨早起,然后慢慢活动,然后保持心情愉悦,这都是春天养生的要点。从现在开始,大家就应该按照这个规律去做。那么这里边没有讲吃,所以我把这一部分稍微补充一些,那么在中医看来,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叫做百姓以食为天,对吧。食是百姓的天,就是你的根本,你的天。那么食物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古代是这样说,在《素问》里边,《黄帝内经》是分两本,一本《素问》,一本《灵柩》,一上一下。在《素问》这本书里边他就曾经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记住我们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药补不如
四季调神大论篇四
《12四季调神大论-四季养生(冬)》
四季养生(下)
冬天怎么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这是冬季养生主旨的一句话。要关闭所有的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
水冰地坼,水是散的,都结冰了,发挥收藏之性。好东西藏在里面,整个的地都冻开了。
无扰乎阳,此时不要打搅阳气。冬天打雷,就叫做扰乎阳。禽流感前一年,出现了冬日打雷,冬天的阳气它都不藏了。天地会造成一定的瘟疫。人如果不养藏,也会造成疾病。冬日打雷,十栏九空。动物一定会遭殃,遭到扑杀。鸡流感,不是鸭流感。鸡为火性,天地火性不藏了,鸡的火性也不藏了。人也要少洗澡。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升起再起。
使志若伏若匿,志就是情志,就是肾精,若,好像。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冬三月,有一个过程,让它保持在起与不起之间。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自己美滋滋地享受,养,又不可以把它发泄出来。冬天就讲究养字,一定要养。
去寒就温,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冬天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会发冷,要去寒就温。可以吃点味厚的、滋补的东西,要靠饮剂,如醪糟酒,化掉味厚的东西。日本料理生鱼片配清酒和芥末,清酒化开,芥末辛散宣开。
无泄皮肤,肺主皮毛,中医称人为倮虫,皮主收敛,毛主宣散。人体皮多于毛,收敛大于开泄。满面红光,小孩子并不是这样,老人如果粉粉的满面红光,是一个危险的像,虚阳外越。小孩身上有一层细细的毛,很润泽地把阳气收在里面,涵在里面。 肺有两个特性,一个是肃降为主,一个是宣发为辅。
人的体表,特别是后背,都为太阳,不要经常开泄。中国人提倡洗脚,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西方人吃大鱼大肉,体味重,所以要经常洗澡。中国人以吃纤维类食物为主,体味清淡。冬天一星期洗一二次澡就可以了。古代强调洗脚,脚上有60多个穴位,三阴经和三阳经都走脚。小脚趾外侧是膀胱经,脚面是胃经,足大趾外侧属于脾经,足二趾三趾跟肝经有关,足底有涌泉穴,属肾经。如果春夏秋冬洗脚,都会得到益处。春天,增加生机;夏天,去热解暑;秋冬,温曛丹田,使小腹温暖。洗脚要泡,20分钟左右,脚的穴位是分井荧输经合,应该泡到脚腕以上。脚关节很重要,人体几大重要部位:咽喉要道,所有气血经过颈部上头,上部的病看咽喉颈椎;下部的病看腰椎,腰是枢纽;人是两脚站立动物能思考的动物,脚腕要支撑身体,所有经脉通过。
冬天要藏,不要泄。
使气亟夺,亟有2个读音,读qi表示多次;读ji表示急。不要使气多次或很快地流失掉。如果过分开泄皮肤,里边的气就可以快速跑掉。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道。
逆之则伤肾,如果忤逆了它,没有藏住最终伤害的是你的肾经,伤害你的收藏功能。肾经不只是2个腰子,气走的线路是肾经,是一条很长的线路,它生命的方式是收敛。
春为痿厥,痿,凡是筋病,如腿没有劲,或者抽筋、半身不遂等都是痿症,全属于木即肝经的病。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出现肝病,筋脉松弛的病。厥,四肢厥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奉生者少,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就是四季。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生发生长,秋冬养收敛收藏。
以从其根,要依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根本。天地就是这样运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和万物一起,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就伐掉了你的根本。真,人体的本性。
四季调神大论篇五
《14四季调神大论-情致病》
情志病
中国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会成为情志病的一个大国。古代如何对治的呢? 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生活对治法)
女子伤春,女子在春天的时候容易感情抑郁,特别伤感。女子属阴,容易跟春天的生发之气相感,所以在万物生长发育的时候,容易诱发女子对生育本能的冲动;春天女子生阴的时候,情志的问题会影响生理的问题,影响肝和肾,抑郁等问题都是肝肾问题。
男子悲秋,男子属阳,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此时容易慷慨激昂,看到万物都结果了,自己还事业一无所成,容易悲伤。
情志病用药很难治愈,古代采取生活的对治的方法。男子悲秋,秋天的时候征兵,到边关打仗;给男子订婚,平息他不满的精气,平杀气。古代的聘礼,秋天才能有的,用白旄包好大雁送到女方家里去。射大雁要有眼力和力气,考察了臂力,肺气、肝气、肾气。男孩子订婚,高兴,好好秋收冬藏,冬天办喜事,春天女孩自然怀孕,两家都高兴。即治了男孩的病,也治了女孩的病。这就是生活对治。
解决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就是生存之道。身体的器官关涉到生存之道,一张嘴巴,不说两面话;两个鼻孔,不要和别人一个鼻孔出气;两只眼睛,平等看人;两个耳朵,不要偏听偏信;左心室,右心室,一方面要为自己着想,另一方面要为别人着想。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欲望太过于强盛。烦恼会在头发上有体现,烦恼白发生。发为肾之华,发根在肾,开出的花是头发。如果头发白了,属于肾虚。如果头发白了,胡须没有白,是肾虚,奇经八脉没有伤。如果头发没白,胡须白了,是任督脉伤了,元气已伤,肾精还足。头发又是血之余,头发干枯跟肝血有关。如果是少阴火偏旺的话,就会两鬓斑白。如果太阳经气虚的话,膀胱经气虚的话,后脑勺头发会白。如果是花白头发,属于比较容易激动的人,脑子一会阴,一会阳,脑子灵活,比较聪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差一些。
人生四惑——酒色财气
气伤人最厉害。四项一个比一个伤害重。酒虽然伤身,让人丧失理智,乱性,但有些人可以不喝酒。色,有些人也可以不沾。财,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人人都躲不过去的是气。
为什么喝酒可以壮胆?
古代人认为酒的气比较彪悍,酒到了胃里起气往上走。胃气有一个特性,就是往下走,往下降,产生的精华往上走。喝了酒以后,气往上走,肝胆就横起来了,胆子特别壮,敢胡说八道。这种人事后往往后悔。
为什么“万恶淫为首”?
中国古代养生反复强调,欲不可早,不可以提前,欲不可以勉强,而且还要讲时间方位。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很大程度上生门即死门。老子曰:出生入死。道德经中讲的意思是人只要一出生,入的就是死门。人出生、生长、壮大,然后到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时精足,耗精,古人认为,到了天癸至,然后天癸竭,有一个关键的要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命是有补偿的,这种补偿就是种族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人有可能会受伤,男人耗的是精,女人耗的是血。女人生病会伤肝肾,主要是肝,郁闷伤肝。男人可能会直接伤到精。未来社会有可能是老龄女性社会。
古人认为房事不可过分,因为对阳气的消耗是最大的。年过二十,不宜连连,不能没完没了;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年过四十,要像数钱,古人用五个手指数钱,月不能过五;年过五十,就是进山拜庙,只是初一、十五两日;年过六十,像过年,一年一次。
在中医中,甚至包括禅修,要求御精先御心,必须先要掌控自己的心,才能掌控自己的精。
百病生于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怒则气上,发怒,气会往上走,有脑梗病的人,不能发怒。气往上一憋,脑血管会破裂。如在家里,有一个急救的办法,可十宣放血,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扎破,缓释一下头部的压力。把血行补井,这些都是井穴,给宣开了,减轻头部压力。有人因气往上走,胃气不降,就会呕血。气往上走,下边就会飧泄,大便不成形,或者食谷不化。
喜则气缓,缓,通假字,涣散的意思,过喜,气就散掉了。过喜或过恐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被吓死或大笑而亡。历史上,牛皋听说杀了金兀术后,大笑而亡。一般心梗的人,在犯病前,都有心气外散的相,都好像过度高兴的样子。要常回家看看,不要逢年过节才回去,老人会喜则气缓,再吃点好东西,脾胃的气就不够了,一盗心气,马上心脏病就容易发作。孝敬父母也是人体的一种外现。吃下东西,腐熟后,其精华还要去养你的根本。孝心是从人体来的。仁义礼智信全是从身体里面来的,而不是从外边来的,不是非要去学的一个东西,是身体本能的一种需求。
悲则气消,如果过分悲伤的话,气就可以往下消沉,有时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人哭以后,气就会短。
恐则气下,一过恐受到惊吓,上焦就完全闭住了,下焦就整个开开了,有人被吓得尿裤子或拉在裤子里。
寒则气收,如果过冷,人体的气就会往里收,人体末梢四肢就会冰冷。
炅则气泄,炅,热的意思。过热的话,气机宣散出来,气就会散掉。
惊则气乱,胃病病人,有的会有“闻木声则惕然而惊”的症状。木克土,因为胃有病,听到木声会很害怕。惊恐病与胃经、肾经有关。肾病会“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肾精不足造成的恐惧。
精神病在《黄帝内经 灵枢 经脉》篇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胃经病上。如果得了胃经病实症的话,就叫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中医讲五声, 发呻吟是肾的声音;老唱,是中央脾胃的声音。严重的会裸奔。
劳则气耗,烦劳过度,汗全出来了,会造成气的消耗。
思则气结,如果过思,气就会凝聚,就会不通,就会影响消化,脾胃会出问题。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怒伤肝、喜伤心,大怒可以伤肝,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过喜的话就会伤及心,喜则气缓。
思伤脾,过思的话就会伤脾胃,吃不好,睡不香。
忧伤肺,过忧的话,就会伤肺气,林黛玉就属于忧伤肺。
恐伤肾,过恐就会伤肾。中医采取情志生克法,实际上还是用的五行的方法。
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
喜胜悲,高兴就能够战胜悲伤,喜是主火,悲是主金,火克金。
悲胜怒,用悲伤来战胜至怒。对大怒的人,告诉他一个悲伤的消息。
恐胜喜,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范进中举为例。
怒胜思,如果思虑太过,就激怒他。《华佗传》中,有一个人思虑过度,造成身体里有瘀血。华佗就多收其货而不加治,多收礼,不治病,最后还留书骂之,写了一封信骂他不仁不义。这个人本来因为思而得的病,这下子怒则气上,把胃中的瘀血一下子壅上来了,然后哗一下吐掉,病从此而愈。
思胜恐,思虑可以战胜恐惧。习惯可以战胜恐惧。把问题想清楚了,一般来讲就不害怕了。土克水,恐是属于水,土是脾,是思,脾主思。
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
健康的定义:体格、精神与社会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有一句话:健康不仅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且是体格、精神和社会完全的健康状态。
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身体,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社会,社会交往,就是和别人相处得怎么样。
亚健康就是不健康。
西医认为全世界真正的健康者只有5%,找医生看病的有20%,其余的75%都属于亚健康。
有时失眠、郁闷,在医院检查没毛病。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有没有病,自己的感觉会非常地准确。有时你不去查的话,你不会知道指标很高,也许你的身体就需要那么高的指标。如高血压,有些人可能140就是正常的,一旦低下来他反而难受,按指标而言,他就是高血压病。
得病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向选择。是否能治好病,也是你的身体和精神灵魂上的一种双向选择。有的人的病就可以治,中医有句话,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治不了的人,人和人的情志在里边会发生很大作用。在外面工作很精神,回家就不行了,很虚弱,靠事儿活着的人,靠精神活着的人。
人为什么会得病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由于天地自然给你的影响,造成你身体得病,如天地气出现了不正常状态。一种是你的情绪会造成生病。还有一种是五痨七伤。
五痨:肺痨,肝痨,心痨,脾痨,肾痨
五痨的另外一种说法: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老看东西会伤神,伤的是肝。如天天长时间上网,就会造成肝和心的损伤。
久卧伤气,老躺着,就会伤人的气,伤肺气。
久坐伤肉,伤肉就是伤脾。有的人总觉得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中医里叫做脾湿特别重。缺乏运动,脾的运化功能特别差。天天坐办公室不运动,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造成脾的伤害,吃不香,脾虚。不运动也消耗元气,肚子里已经跟沼泽地一样了,要控干了,也得靠元气上来,慢慢燥干。要记住:不锻炼也会损伤元气,而且这叫暗耗元气。
古人主张锻炼要沾濡汗出,轻微锻炼。现代人锻炼远远不够,一些小姑娘想轻盈漂亮,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抽脂,减肥,不吃不喝,都是损害身体的方法。
不能通过拉稀的方法,泻药,来治便秘。便秘属于大肠的问题,津的功能问题。津过度,往外排挤过度,便秘;津弱,拉稀。治津的问题,看肺气足不足,把肺气调匀了,大便也就正常了。小孩子大便又粗又大,肺气足,上焦气足的相。老人的大便越来越稀,这是心肺的问题。
脾伤了有两种表现,一是久坐伤脾,越来越胖,脾不运化,人慢慢就成为垃圾的堆积,越来越胖。一是思伤脾,吃不好,睡不香,越来越瘦。糖尿病也是脾受伤,很难治。糖尿病是富贵病,不运动,营养过剩,把它整个代谢掉,很伤脾。
久立伤骨,老站着就会伤骨,骨就是伤肾。过度运动,总站着,就会伤到腰腿胫这些部位
久行伤筋,老走动就会伤筋,伤筋就是伤了肝。肝实际上代表疲极之本,过分锻炼,就会伤了肝。
中医就是行中庸之道,它认为所有的疾病都和太过与不及有关。度是最关键的。 上面所讲的五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五痨:肺痨,肝痨,心痨,脾痨,肾痨。痨病,就是持续不变的,长时间存在的病,久而为痨。
七伤: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太饱伤脾,太饱会增加脾的运化,日常生活应该很注意。
大怒气逆伤肝,大怒会伤害肝。
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房劳过度房事过多就会伤肾。久坐湿
地就是不活动的意思。久坐办公室,伸伸懒腰也好,两臂往上举的时候,抻拉的是胆经,正好是生发之机。拍胆经,从环跳穴下来,然后上面也抬一抬,把上面也拉开。早睡觉,拍胆经,拨心包经,几种方法放在一起,对人健康很有益。即使一个动作,只要坚持天天练,久而久之会有作用。
过食冷饮伤肺,太多喝冷饮,伤肺,还伤胃。有些小孩天天喝冷饮,痤疮不明显,是他的(阳明)燥火已经生不上来了。
忧愁思虑伤心,过分忧愁思虑就会伤心神。
风雨寒暑伤形,如果在穿衣服方面不知调试,就会把形体伤了。
恐惧不节伤志,这样就会把肾,就是把志气也会伤了。成天到晚害怕,胆小害怕,然后不知道节制,这样就伤了志。
四季调神大论篇六
《10四季调神大论-食物偏性》
食物的偏性
食物也有偏性
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酸走筋,走肝。
辛走气,走肺。吃辣的有时会打喷嚏。
苦走血,走心。所以到夏天的时候,多吃苦瓜,心火不要太外散。
咸走骨,走肾。盐入肾,元气(父母)藏在肾(长子)内,吃盐最容易调动元气。现在大家爱吃味道浓的东西,是在调动元气,是脾胃虚弱的象。性生活过后,身体出现虚象,吃爱情麻辣烫的那种东西可以充分调你的元气上来,显得你有精神。 甘走肉,走脾胃。小孩子爱吃糖,就是因为他脾虚。
病在筋,肝病,要“无食酸”,少吃一些酸类的东西,不要让它太收敛。
病在气,肺病,要“无食辛”,少吃一些辛类的东西。
病在骨,肾病,要“无食咸”,少吃一些咸类的东西,不要过分调元气,养住骨,养住肾。
病在血,心脏病,要“无食苦”,少吃一些苦类的东西,让心可以生发一下,心血可以散一下。
病在脾,脾胃病,要“无食甘”,少吃一些甘类食品,不要吃很滋腻的,因为这类东西会增加脾胃的代谢,使脾更加疲劳,脾主运化。
五味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素问 五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脉指血,多吃咸的,就会抑制血的生发,使得慢慢血脉凝聚,面色变黑。(李守力评:水克火)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多吃苦的东西,苦主降,肺气不容易宣发,肺气调不上来,皮肤不滋润,出现干枯萎缩。(李守力评:火克金)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吃辛的东西,燥干了筋的弹性,肝在变动为握,如果经脉的弹性差,是肝病的问题,要少吃辣。(李守力评:金克木)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吃酸的多了,抑制了血的生发,嘴唇都可以变厚,嘴上老起皮。(李守力评:木克土)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类的东西是缓的,是散的。肾是主收敛的,头发跟收敛的气息有关,跟肾的收敛有关。头发是否滋润,跟血有关,头发黑不黑,长得好不好与骨头有关。多吃甜的会造成头发脱落,因为收敛的气息减弱了。(李守力评:土克水)
在中药里五味的配使,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类似于“五谷为养”那段话。君为主药,臣为辅药,佐进一步辅助。
《伤寒论》里第一个药方,叫群方之首,“桂枝汤”。当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烧,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就要喝这个汤药。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太阳病,感冒发烧初起,病在表,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如生活中用鹿茸也是取其生发之机,当一个人虚弱得一点生机都没有了,一天到晚萎靡不振,用鹿茸,鹿是每
年春天才长那个角,那是它生发之机最旺的地方),用桂枝,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刚刚受到的那点寒。中药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所以桂枝要去皮。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把邪气往外赶。中医认为得病就是有了邪气,赶出去就行了。
甘草主固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在中药里都要劈开用。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囫囵吞枣”,吃枣多了,牙齿就会坏,这叫“土克水”。水是肾,土是脾,牙是肾的外现,它怕甘类的东西。最密固。它是最收敛的东西,怕散。枣肉是黄色的,黄色东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开中药为什么叫开方子,方子里有理。藥字,底下是音乐的乐,上面是草,药主和谐。中药方子讲究和谐,就是讲究配伍。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辩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烧,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烧,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完全根据它的理来走。
《伤寒论》中张仲景很有慈悲心,讲了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啜热粥一碗,助他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再好的药也不能多吃。如果出汗太过,啜凉粥一碗,主收敛,也不伤脾胃。同时还指出吃这个药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泄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元气调上来(往外散),使得外边的病也往里走。感冒发烧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饿两顿都没事。
什么是医
古代“醫”字的组成:医字的外框是方,懂医第一要懂医理,医理要方正。矢是箭,指针灸。殳shu,也是一种武器,用药如用兵,有人认为是手在水下摸东西,代表按摩。按摩在中医里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最高层面的东西,手到病除。用药如用兵。体表的病,用按摩;深一层(经络),用针刺;再深(五脏),用药;病入膏肓,用灸法。“酉”字,成就的意思,酉也代表秋天,秋天万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用这些东西酿酒,酒,醪lao糟,叫醪里,是古代最原始的药。巫,古代医学有一种祝酒的方法,是巫术。 (醫字简化为医,医为方和矢针,所以现在主要是打吊瓶。)
藏传佛教医学里认为,人体生病,就像水变成了冰,是把病剌掉,还是化掉,让它重新变成水,这可以引导对医学的重新思考。人体内正气、邪气都有,邪气是正气变现来的。所谓邪气就是过度之气。
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医,什么是药。药就是和谐,真正开药方要包含医者的慈悲心。这也是古代的圣王为什么重医药的原因之一。
四季调神大论篇七
《08四季调神大论-四季养生(春)》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攀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如,美国校园枪击案,教育的失败。(少年教育要多鼓励)。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讲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奉长者少”,奉就是两个手捧着东西给对方,长,夏天为长。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上面没有讲饮食,以下做一补充。
关于饮食,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药与食的区别,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药用其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可以去下巴的火)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记住: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四季调神大论篇八
《《四季调神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第一季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
片花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赵忠祥的声音。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跟着徐老师学习了一遍,从今天开始,要开始学习四气养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请徐老师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地提到:第一,上古之人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制定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就是指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们重点提出生命是有节奏的,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呛着就会很累。所以他在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圣人、贤人也是调于四时,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一个调于四时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
就来讲了,归结成一个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出生以后,后天被培养成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多人经常,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是先天赋予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你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呢突然看见许多花姑娘,他就问师傅师傅,这是什么?
梁冬:师傅说什么?老虎啊。
徐文兵:师傅就说是老虎。
梁冬:满街的母老虎。
徐文兵:是老虎,是要吃人的,你要躲远点,结果就教育完了。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呢,师傅一看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你猜小和尚说什么?
梁冬:我大概知道,但是不知道标准答案。
徐文兵:他说我想老虎。你看,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这个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呢他喜欢看或者和美丽的姑娘亲近,这是他的本心,可是他的老师给他灌输的教育是什么呢?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所以这个小和尚将来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是吧,这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将来怎么办呢?要么就顺心去走,还俗回家,回家娶个老婆,要么就是,消灭自己和慢慢引导自己的本心那个性欲,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到更高级别的快感。
梁冬:存天理,灭人欲。
徐文兵:他不是灭人欲,他是引导人欲,要是灭人欲,干脆把自己阉割做太监了。你是把先天的一种能量引导到另一条路上。这叫开慧!啊,所以,他有两条路可走,另外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呢,心和意的区别,就是丈母娘选女婿,是动心还是动意?
梁冬:应该是动意了。
徐文兵:对啊,丈母娘挑女婿,这孩子有什么学历啊,是不是博士啊、硕士啊,有没有车啊,有没有房子啊,是吧?结没结过婚啊,
带没带小孩啊,考虑的是理性。后天的这些东西。那闺女选自己的爱人,她考虑的是什么?
梁冬:看什么阶段,一般的还是动一下心,是吧。
徐文兵:一般来讲,她是先动心。这个人让我怦然心动,让我觉得心头撞鹿。
梁冬:心如一头小象。
徐文兵:啊,就有那种感觉,我们很多大龄剩女找对象找不着,什么原因?没感觉。什么叫没感觉?没动心!没动神!
梁冬:有感觉的都结婚了。
徐文兵:哎,碰上有感觉的都结婚了。所以呢,这就矛盾在哪呢?闺女看上的人,让她怦然心动的人,丈母娘看不上。你怎么对一花花公子动心?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外面还搞着好多女人。女孩子说,没办法,我就爱上他了,对吧?就是说,称了闺女的心,没满足丈母娘的意!但是呢,丈母娘介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很好,有学历,有收入,啊,什么什么都挺好的一个男人来了,很reasonable的一个男人,但是放到女儿那呢,女儿说什么?没感觉。所以呢,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所以呢,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架一个桥梁,让你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你心和意老在打架。
梁冬:如何做到呢?
徐文兵:如何做到?很有意思啊,我讲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
你能用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胳膊、腿,动。西医叫随意肌,随着你的意识动的肌肉。但是你能控制你的心跳吗?
梁冬:对。
徐文兵:对不对?你有本事让你的心跳快点?或者是见到我妈介绍的那个reasonable男人马上怦然心动一下,心跳一下,没感觉,指挥不了。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是吧?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就是说,我们身体有一个器官,同时受心和意两个指挥官控制。请问这个器官是什么?
梁冬:我猜想应该是肺!
徐文兵:你猜得很对啊,是你学过还是你有这个慧根?
梁冬:因为很简单嘛,我自己有这个体会: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调节呼吸,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呢,就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徐文兵:所以呢,这个呼吸是唯一的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这么个器官。也就是说,它是我们心和意中间的一个桥梁。比如说,你不用意识的时候,它还在呼吸,你睡着了,它还在呼吸,对不对?但是你想调节它,你大口地喘气,改变呼吸的节奏和频率,你也做得到,这是拿你意识。所以呢,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所以,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梁冬:所以历朝历代各门的学说。
徐文兵:哎,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第一
四季调神大论篇九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春季养生》
“发陈”就是推旧出新,春天是生发的时候,树木都长了嫩芽,天地俱生,天地都开始生起来,万事成物都开始生长了。这时养生夜卧早起,晚点睡,但也不要超过子时,太阳出来就起来,万物都在生发。广步于庭,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慢慢的在院子里走,披发缓形,披着头发,放松心情,缓形,就是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以使志生,志是肾精的神,使肾精的精气一点点升起来,生而不杀,赏而勿罚,要给予,不要掠夺,要奖赏,不要处罚。春天你折一枝花,冬天就少收一串果,让它好好的长。
对于我们的宝宝,这个季节,尽量的去顺从他,使他保持身心愉悦,才能更好的完成第天读经典的任务。这个顺从,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因为春天的生发之机,就无原则无限制的顺从孩子,肝木过旺了,也会导致脾胃土的虚弱,也要用点辛温的食物来克制一下。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不这样,违背它,就伤肝,肝木生心火,如果春天没养好,给夏天的东西就少了,就易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苗不好,夏天自然就长不到,人体也是一样道理,春天不注意保养,夏天就得病了。
志是肾精的神,五脏皆有其神,神就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观,称之为神。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
意肾的神明为志。 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这种收藏能力特别强的话,人的志向就特别地远大。
插一下魂魄。魄,我们常说的魄力是一个人做事有没有决断性,在中医里是肺的神,肺气足以后的外现。魂,我们常人理解生命就是离开身体之后的那个不可见不可摸的东西,肝开窍于目,眼睛是神的外散,是肝魂,肝脏功能稳定,不会魂不守舍。 肝主魂肺主魄,平常两个就象夫妻一样是在一起的,魂魄分离就是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魄往下走,最后走魄门(肛门),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一分离,人也就没命了。
还有五志,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 五脏还有其他的象:五窍、五华、五色、五味等这些,以后我们有机会单独在五藏中详细学习一下。
春季属木,五行属肝,在春季身体的新陈代谢与肝关系必切。春季肝气旺盛得长发,人的精神会焕发。如果肝气长发太过时,
肝火过旺了,会出现:易怒、头晕。目眩、肋疼等症;相反如果肝气郁结不舒,肝气失调时,就会产生:肝脾不和、精神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都会损害肝脏会影响身体。所以春季养生应保持心情清净,减少人际关系中不愉快的纷争。
这个季节饮食要以青绿色蔬菜为主,以养肝为主,味要清淡。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五味与五脏:酸入肝;苦生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由于春季肝气旺,当过份旺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脾,因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中医就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一般说来,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扶助阳气,此时在饮食上应遵循这一原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调养脾胃。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是春季养身佳品。春季有多风、多寒、多湿的气候特点,饮食应以辛温、甘甜、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驱寒,甘能健脾,淡能利湿,使人体能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减少患病。很多人都觉得没睡醒,提不起精神,浑身懒洋洋的。这种现象叫做春困。 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
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有显著影响:如天寒时气血凝滞沉涩,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对此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
除了饮食的注意,平时我们还是要多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凡事不急不躁,保持情绪稳定,从身心两方面对我们身体进身养护。
对于我们的宝宝,这个季节,尽量的去顺从他,使他保持身心愉悦,才能更好的完成第天读经典的任务。这个顺从,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因为春天的生发之机,就无原则无限制的顺从孩子,肝木过旺了,也会导致脾胃土的虚弱,也要用点辛温的食物来克制一下。道理相同。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我们读经典的,推广经典的信心和行动,在这个季节也要生长起来,亲们,我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为这一心中的事业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