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一
《名句及蕴含哲理》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 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的市井,在滚滚红尘之中,也依然能够产生淡泊宁静的心理感受,所以会无“喧嚣”之感。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而发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由衷感慨。同时,这两句诗还托物言志, 阐明世上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施。有“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常人难以理解的理趣。

1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心心相通的。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表现了诗人所感悟的人生哲理: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的心愿。

1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 • 蒹葭》 简析:此诗蕴含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写出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也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二
高中政治名言名句蕴含哲理习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名人名言所蕴含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C(1)(3)(4)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B(2)(3)(4)C(1)(2)(3)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 )

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B(1)(3)C(2)D(1)(3)(4)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B(3)(4)(5)C(1)(6)D(2)(3)(4)

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3)(4)

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B(1)(4)(6)C(3)(4)(6)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

(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B(2)(4)C(1)(4)D(2)(3)

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B(2)(3)(4)C(1)(2)D(3)(4)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

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 )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

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 )

(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

(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 A(1)(2)(3) B(1)(2)(3)(4) C(1)(2) D(2)(3)

43、"怨天尤人"错在( )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44、"实事求是"体现了( )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B(2)(4)C(1)(2)(3)D(1)(2)(3)(4)

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B(2)(4)C(1)(2)(3)D(1)(2)(3)(4)

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 )

(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B(2)(3)(4)C(1)(2)(4)D(1)(2)(3)(4)

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B(1)(2)(3)C(3)(4)D(2)(3)(4)

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

(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

(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B(4)(5)(6)(8)C(1)(9)(10)D(3)(6)(9)

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

A(1)(2)(3)(4)B(5)(6)(7)(8)C(1)(5)(9)D(2)(8)(10)

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 )

A(1)(2)(3)B(4)(5)(6)(7)C(6)(7)(8)(9)D(4)(6)(8)

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52、"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 )

(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B、(2)(3)C(1)(2)D(3)(4)

5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54、"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 )

(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 原理

A(1)(2)(3)(4)B(1)(2)(3)C(1)(3)(4)D(2)(3)(4)

5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4)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5)事物内部特殊 矛盾 规定其特殊本质

A(1)(2)(3)(4)B(1)(2)(3)(5)C(1)(2)(5)D(2)(3)(5)

5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为(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D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5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据此回答:

58、该成语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59、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有( )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要正视而不能躲避矛盾

(2)我们要懂得"福"与"祸"是对立的,因"福"得"祸"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祸"

(3)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且都是积极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

(4)老翁因其儿子没被应征入伍,战死沙场而认为是"福"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观点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混淆了战争的性质界限

A(1)(4) B(2)(3) C(1)(2)(4) D(1)(3)(4)

60、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三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6、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7、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8、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24、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2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6、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9、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30、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31、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34、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3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9、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0、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4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42、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4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4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47、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4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49、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5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四
《常见的名言警句蕴涵的哲学道理》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

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

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五
《成语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哲学原理专题演练一

写出下列成语、名句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____________

2、“手推磨产生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________

5、“心外无物”(明·王守仁)、“存在就是被感知”(英·贝克莱)_____

__________

6、生辰八字决定人的命运。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____________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

9、春江水暖鸭先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_________

10、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13、时势造英雄。__________ 继往开来__________

教学相长。____________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根深叶茂。___

_______

15、牵一发而动全身。____________

1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里”_______________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1、三个和尚没水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着不慎、全盘皆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物换星移儿度秋。___________________

24、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

25、刻舟求剑____________________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_______________

2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___________

2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_________________

30、“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欲擒故纵)________________

3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3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花开花落各有时。________

35、揠苗助长________________

36、春水满四泽,夏日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_______

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________________

38、“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

39、年年岁岁花开落,岁岁年年人不同。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________________

40、同步卫星。________________

41、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____________

4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___________

43、“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______________

44、讳疾忌医________________

45、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________

________

46、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审时度势。一把钥匙开一把

锁 。________________

47、白马非马(汉·公孙龙)________________

48、“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

“抓好典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___

_____________

50、眉毛胡子一把抓。________________

51、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________________

5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________________

53、塞翁失马,安知非福。____________________

5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________________

56、“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王夫之)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________________

58、田忌赛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过犹不及____________

60、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

6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6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________________

63、“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_______________

64、防微杜渐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65、严师出高徒。____________________

6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________________

67、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____________________

68、“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69、“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 _____________

70、“富润屋,德润身” ________________

71、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求同存异________________

73、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7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

75、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6、高瞻远瞩________________

7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

相依,唇亡齿寒。围魏救赵。________________

7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_______

_________

80、盲人摸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82、“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_____________

8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6、抱残守缺。因循守旧____________________

87、放之四海而皆准____________________

8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__________

8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____________________

90、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万变不离其宗。_______________

9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2、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_________________

93、“万物独化”“物各自生”(郭象)_________________

94、“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韩非)_________________

95、“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费尔巴哈)___________________

9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_________________

9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_________________

98、物极必反_________________

99、以人为本_________________

100、舍本逐末。本末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 101、隔靴搔痒____________________

102、白璧微瑕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好事多磨。一波三折。____________________ 104、顺水推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05、量力而行____________ 尽力而为___________ 106、卧薪尝胆____________________

107、统筹兼顾____________________

10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 10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 1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____________________ 11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_______________

1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____________ 11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

1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_________________ 115、居安思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六
《格言名句成语蕴涵的哲学道理》

格言名句成语蕴涵的哲学道理——高三政治备课组贾如红编制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观事物的反映。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3.气者,理之所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物主义观点。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5.心外无物、存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1.始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唯心主义观点。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展的。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8.掩耳盗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9.智的观点。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35.灭六国者,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2.审时度势: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误观点。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14.目无全牛;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5.有起作用。38.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用。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0.田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约。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因果联系的观点。19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0.花在树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开整体。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起决定作用。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3.宜将剩勇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推动事物的发展。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体的错误观点。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5.人非圣贤,孰能无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8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46.不见高山,

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69.吃一堑长一智;不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47.不是鱼死,就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49.兼听则明,偏信则70、事实胜于雄辩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50.物极必反,相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用实践的客观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如,“说了不算,做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出来再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同属此理。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71、众人是圣人 :是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历史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的创造者。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那种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认为“英雄造世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又如,“三个臭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是说这个道理。72、为有源头活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水来 :比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来源,也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动活泼的素材,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73、纸上得来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52.凡事预则立,不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间接经验诚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74、失群孤雁终难行 :比喻个人的实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54.垃圾是践必须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5.因就,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否则,将一事无成。 75、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苦尽甘来 :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敢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体分析。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

57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又如,蒲松龄落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矛盾具有特殊性。58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属此理。 76、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 :宇宙是由元气证统一的。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性。 又如:“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61.一个篱笆三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77、“心之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子)、“人的记忆皆在脑”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78、有意栽花花不视次要矛盾。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64.浅尝辄止、固步自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79、知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65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这句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66.声东击西:真象名言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从自己实际与假象,现象与本质。67出发,正确认识自己。 80、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性。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七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1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2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

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0.“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1.“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2.“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7.“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1.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 部分影响整体

3

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影响整体

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部分制约整体

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部分制约整体

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6.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 发展的普遍性

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发展的普遍性

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普遍性

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发展的普遍性

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发展的普遍性

121.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2.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3.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4.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5.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6.只讲时间,不讲效率;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

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亏是福;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尽信书不如无书”; “谦受益,满招损”;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是成功之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变废为宝; 哀兵必胜, 骄兵必败;化险为夷;弄巧成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3.“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解铃还需系铃人”;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八
《政治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

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0.“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1.“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2.“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7.“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1.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 部分影响整体

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影响整体

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部分制约整体

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部分制约整体

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6.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 发展的普遍性

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发展的普遍性

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普遍性

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发展的普遍性

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发展的普遍性

121.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2.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3.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4.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5.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6.只讲时间,不讲效率;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

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3.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4.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5.吃亏是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6.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8.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9.“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0.“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5.“尽信书不如无书”;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6.“谦受益,满招损”;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7.“吃一堑,长一智”;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8.“失败是成功之母”;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9.乐极生悲;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0.否极泰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2.变废为宝;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3. 哀兵必胜, 骄兵必败;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4.化险为夷;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5.弄巧成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6.“量体裁衣”;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7.“对症下药”;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8.“因人而异”;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9.“因地制宜”;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0.“因材施教”;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3.“解铃还需系铃人”;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4.“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是说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为人的意志所主宰。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传说故事、科学幻想,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错误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这句话强调: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气者,理之所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子不语怪、力、乱、神”“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上这些名言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这些名言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名言,意思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事物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这些名言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按图索骥”等成语典故,都是人们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这些都是违背了物质决定意的原理,都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它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注意5是“违背了”,6是“符合”“体现”)

7.“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这三句名言的共同点都说明了人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哲学道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九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

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8、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3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5、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3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3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4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4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4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4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49、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5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李清照诗词名言名句

历代名句

历代名句摘抄

名句以及蕴含的道理篇十
《名人名言,2014名人名言大全-蕴含生活哲理的名言》

1、只要你追求真理,真理就会在你胸中燃烧。河原崎长十郎

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3、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5、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6、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森村诚一

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8、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9、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10、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爱默生

11、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12、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13、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罗曼`罗兰

14、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15、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17、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8、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20、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21、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22、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3、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

24、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25、人生是一头马,轻快而健壮的马,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地驾驭它。海赛

2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7、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8、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29、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

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3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31、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32、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

33、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勒南

34、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35、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36、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杨沫

37、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39、和个训练有素的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在于,他不在佐证不是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贝弗里奇

40、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41、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明)何良俊

4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43、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4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45、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46、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47、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48、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49、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50、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51、人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比起幸福,不幸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0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