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鞋子

| 父亲节 |

【www.guakaob.com--父亲节】

父亲的鞋子篇一
《父亲的鞋子》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

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

13.根据文章前三段文字,简析父亲的形象特征。(4分)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好在哪里?请赏析。(4分)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15.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4分)

16.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3.①深爱孩子,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②朴实善良,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掸身上的尘土也要到楼下去。

14.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赞美父亲的生命尽管清贫却意义丰盛,给我们留下丰厚的人生启示,语言精练,韵味悠长。

15.①“父亲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线索,串起了全文的叙事、议论和抒情。②以小见大,寻常的物象背后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蕴。

16.①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②父亲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生缅怀不尽;③以“草木”作比,喻父亲美德永世芳香,并呼应前文关于春天院子里长出花草的描写和议论,深化题旨。

父亲的鞋子篇二
《散文阅读总复习父亲的鞋子》

父亲的鞋子篇三
《父亲的鞋子》

父亲的鞋子篇四
《父亲的鞋子》

父亲的鞋子篇五
《父亲的布鞋》

父亲的布鞋(2004年高考甘肃省优秀作文)

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

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

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上学。”

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父亲读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丁当作响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而此时的爷爷心头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县城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

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他愁了一晚上也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并且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们村上风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露了一回脸,咱脸上光彩„„大家伙儿来送送娃儿„„ ”

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儿跪下„„ ” 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跪在了泥土地上„„

父亲后来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个儿,还要多替别人想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老骨头,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做个大官,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后来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活着得有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

看着父亲眼角闪光的泪珠,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原因: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

评析:乍一看题目“父亲的布底鞋”,以为和话题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且慢,读完全篇后,你就会觉得,这位考生写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这个故事的题旨恰恰和话题内容“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相吻合。“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

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那一段吸魂摄魄的细节)“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本文构思新颖,语言流畅。卒章显志;“人不能光活自己”,奏响了全文的最强音。

父亲的鞋子篇六
《穿着父亲的鞋子拿诺奖》

W

五彩文苑UCAIWENYUAN

栏目编辑:蒙卉江

2014年2月号总第191期

穿着父亲的鞋子拿诺奖

文/郝金红

他的学生时代是在贫穷和别人的嘲笑中度过的。

他读书很用功,也很聪明,因此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就引起了一些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的嫉妒,他的麻烦也就接踵而至。在威廉皇家学院读书时,他遭遇了人生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

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他身着破旧的衣衫,在众多衣着华丽的同学中显得尤其突出。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脚上的一双破皮鞋。那鞋子很大,明显与他的脚不匹配。于是,那些贵族子弟就在私下里猜测,他的鞋子肯定是从哪里偷来的。于是,他们把他当作小偷告到了学校。

一天,负责学生纪律教育的学监维克将他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进办公室的一刹那,他看见维克的脸色很不好看。果然,维克先是紧盯着他脚上的那双破皮鞋,然后严肃地说:“我们学校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必须是诚实的!”他不明白学监要说什么。

“你能告诉我你脚上的鞋子是哪里来的吗?”维克的语气虽然低沉,

但却像炸雷一样让他头晕目眩。现在他知道维克为什么要找他来,他被当作小偷了。

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从衣兜里掏出一张折得皱皱巴巴的信纸递给维克。维克拿过来,只见他的脸色渐渐舒展开来,最后,维克一把拉住了他的手,一个劲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那份信到底写的是什么呢?他没有对同学说,维克也没有说。直到1915年,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秘密才被揭开。

当年的那张纸上,是他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亲爱的孩子,真的很抱歉,让你穿着爸爸的鞋子到学校上学。我知道其他孩子会因此而嘲笑你的,但是我相信,你不会感到耻辱……我只希望你能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在你将来取得成就的那一天,你会为自己曾经穿过这样的一双鞋子而感到骄傲的……”

这个穿着父亲的破皮鞋拿到诺贝尔奖的穷学生就是英国现代固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威廉亨利布拉格。

当年,贫穷和屈辱并没有打倒坚毅的布拉格。相反,穿着父亲的那双破皮鞋,“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我不停地在心底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坚强,为穷人的孩子争口气。”布拉格深情地回忆说。

在威廉皇家学院,勤奋好学的布拉格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大学毕业后,他又被保送到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并在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物理学。从1904年开始,他开始研究电子与放射性现象。历经10年的不懈努力,他和儿子劳伦斯布拉格成功地推导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并研究发明了“晶体法”。为此,父子俩同在1915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历史上父子同时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例。

一个人能飞多高,不是由他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态度所主宰。一个有梦想的人,贫穷虽能饿其体肤,但更能苦其心志,催人奋进。只要不在贫穷面前低头,即使是一个穿着父亲破皮鞋的孩子,也照样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56

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

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周国平

父亲的鞋子篇七
《《父亲的三双鞋》阅读》

父亲的三双鞋

纳张元

①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②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但主要原因还是穷山恶水,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③有一年来了两个下乡干部,他们左手扶在岩壁上,脚摇手抖地碎步挪动,好不容易进了山寨,开始宣讲脱贫致富法宝。讲了半天,山民们两眼呆滞,面无表情。下乡干部有些生气,山民们这才讷讷地说,你们说的这样买进来那样卖出去的法子根本行不通。我们买一头小猪背进来,喂大以后就再也背不出去了。两个下乡干部一下子呆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用毛笔在一块绝壁上写下“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还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然后就打道回府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下乡。

④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那些箕张得有些变形的赤脚,青蛙一样抠贴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沉稳而有力,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就走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该说媳妇了。在媒人的引领下,我父亲背着烟酒糖茶到我母亲家来提亲了。

⑤按照当地风俗,我父亲收到的是一双草鞋。我母亲亲手编的草鞋。我母亲应该给父亲做一双布鞋,但那个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包括针线都要凭票购买,更不要说棉布了。虽然只是草鞋,母亲却很用心,编得很精致,两只鞋上还编了两条龙缠绕在上面,龙头在鞋鼻子处,龙尾一直蜿蜒到鞋后跟。尽管多年后,我父亲非常肯定地对我说,那两条龙一点都不像龙,倒很像两条蛇,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的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我父亲拿到草鞋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地将鞋穿上,但那鞋一点都不好穿,那一天就磨了一脚的血泡;第二天,脚趾、脚背、脚后跟到处都在流血;第三天,我父亲的双脚肿成了馒头,双腿肿得像柱子,连地都下不了。看着红肿的双脚,再看看那双血迹斑斑的草鞋,父亲很生气,顺手就将它扔进了火塘。随着一阵浓烟和熊熊大火,那双草鞋顷刻间化为灰烬。我父亲是个粗人,他根本不懂 得那双草鞋是定情之物,礼轻情意

重,应该永久保存。

⑥我母亲过门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精心编织的定情之物早已被我父亲付之一炬,她十分生气,跟我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怪母亲太笨,编得草鞋一点都不合脚,害得他跛了十几天,白耽误了很多工 分。母亲则骂他那双“熊掌”根本就不是人脚,不配穿人的鞋子。骂归骂,母亲还是东拼西凑,找针线,积攒碎布,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给父亲做了一双真正的布鞋,而且是比照着父亲那双箕张得变形的“熊掌”做的。父亲穿上后,在火塘边走来走去,十分惬意,然后脱下鞋,用袖子擦去鞋底上的泥土,拍了又拍,吹了又吹,然后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再也舍不得穿。到过年时,母亲提醒我父亲说,过年了,把新鞋拿出来穿上吧。父亲小心地翻开枕头,一下子傻眼了:那双布鞋早就被老鼠啃成了一堆碎布。父亲心疼得不断地咝咝直吸凉气,对着那堆碎布,咬牙切齿地骂了许多脏话。

⑦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双皮鞋带回去,让父亲穿着皮鞋来参加我的婚礼,还一再叮嘱说,千万不能光着脚来,让城里人笑话。婚礼那天,父亲来了,皮鞋倒是穿来了,只是弄得他一脸的苦瓜样,走路一颠一拐,甚是滑稽。那段漫长而又崎岖的山路,让他的脚磨出了好几个不小的血泡。“以后别给老子买皮鞋了,既折磨人又浪费钱!”父亲拉下脸说,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皮鞋,一颠一颠地离开了。回到家后的父亲很少再穿这双皮鞋。吸取布鞋被咬的教训,父亲不敢再将皮鞋藏到枕头下,而是把它锁进木柜里,还隔三差五地打开柜子检查。后来,眼看着皮鞋一天天长毛了,父亲一下子慌了:这兔崽子给我买的什么鞋,这 不是又要霉烂了吗?我听说后,告诉父亲,是他的木柜子不通风,皮鞋要经常拿出来晒太阳,还要擦鞋油。以后,父亲就多了一项家务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拿出他的皮鞋来擦油晒太阳。一边擦一边骂骂咧咧,说我是败家子,几年来,已经费掉他好几管鞋油了,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不过,骂归骂,父亲并没有真生气,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母亲这样对我说。

⑧去年,古老的山寨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通了公路。父亲的皮鞋终于不用再锁在木柜子里了,而且听父亲电话里的意思,皮鞋已经快被他穿烂了。我很高兴父亲终于主动打电话跟我要鞋穿了。他一再叮嘱我要买真皮的,不要人造革的,寨子里一些人图便宜,买人造革的皮鞋穿,脚臭得很。我说你那边怎么乱哄哄的,父亲说你二叔家盖新房我来做客呢。怪不得父亲的话不仅有了醉意,还明显有显摆的成分。

⑨不知道当年下乡干部题写的“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还在否?

父亲的三双鞋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以父亲的三双鞋为线索,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讲述了父亲的生活环境中国南部山区过去到现在生活面貌,以及它发生的巨大变化,写从前的环境艰苦到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里有父亲的艰难不易也有儿子对父亲的孝顺,有虽困难但又很温馨的家庭生活,很值得人回味。

这么多的厚重内容却是通过三双鞋的故事轻巧俏皮地娓娓道来,实在是妙趣横生又意味深长。

纳张元

彝族人, 1966-10-15出生,中共党员,出生于大理宾川县平川乡。博士学位,现任大理学院文学院院长。在《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300多篇。出版有《走出寓言》、《民族性与地域性》等专著,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等多部大学教材。16篇(部)作品获省(部)级奖励。5篇作品作为范文入选大学本科教材,5篇小说散文入选中学乡土教材,复旦大学专门召开过“纳张元作品研讨会”。2006年评为首届“云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2010年评为“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2011年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代表作有《走出寓言》、《民族性与地域性》、《父亲的三双鞋》等。

①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②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但主要原因还是穷山恶水,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③有一年来了两个下乡干部,他们左手扶在岩壁上,脚摇手抖地碎步挪动,好不容易进了山寨,开始宣讲脱贫致富法宝。讲了半天,山民们两眼呆滞,面无表情。下乡干部有些生气,山民们这才讷讷地说,你们说的这样买进来那样卖出去的法子根本行不通。我们买一头小猪背进来,喂大以后就再也背不出去了。两个下乡干部一下子呆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用毛笔在一块绝壁上写下“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还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然后就打道回府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下乡。

④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那些箕张得有些变形的赤脚,青蛙一样抠贴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沉稳而有力,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就走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该说媳妇了。在媒人的引领下,我父亲背着烟酒糖茶到我母亲家来提亲了。

⑤按照当地风俗,我父亲收到的是一双草鞋。我母亲亲手编的草鞋。我母亲应该给父亲做一双布鞋,但那个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包括针线都要凭票购买,更不要说棉布了。虽然只是草鞋,母亲却很用心,编得很精致,两只鞋上还编了两条龙缠绕在上面,龙头在鞋鼻子处,龙尾一直蜿蜒到鞋后跟。尽管多年后,我父亲非常肯定地对我说,那两条龙一点都不像龙,倒很像两条蛇,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的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我父亲拿到草鞋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地将鞋穿上,但那鞋一点都不好穿,那一天就磨了一脚的血泡;第二天,脚趾、脚背、脚后跟到处都在流血;第三天,我父亲的双脚肿成了馒头,双腿肿得像柱子,连地都下不了。看着红肿的双脚,再看看那双血迹斑斑的草鞋,父亲很生气,顺手就将它扔进了火塘。随着一阵浓烟和熊熊大火,那双草鞋顷刻间化为灰烬。我父亲是个粗人,他根本不懂 得那双草鞋是定情之物,礼轻情意重,应该永久保存。

⑥我母亲过门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精心编织的定情之物早已被我父亲付之一炬,她十分生气,跟我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怪母亲太笨,编得草鞋一点都不合脚,害得他跛了十几天,白耽误了很多工 分。母亲则骂他那双“熊掌”根本就不是人脚,不配穿人的鞋子。骂归骂,母亲还是东拼西凑,找针线,积攒碎布,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给父亲做了一双真正的布鞋,而且是比照着父亲那双箕张得变形的“熊掌”做的。父亲穿上后,在火塘边走来走去,十分惬意,然后脱下鞋,用袖子擦去鞋底上的泥土,拍了又拍,吹了又吹,然后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再也舍不得穿。到过年时,母亲提醒我父亲说,过年了,把新鞋拿出来穿上吧。父亲小心地翻开枕头,一下子傻眼了:那双布鞋早就被老鼠啃成了一堆碎布。父亲心疼得不断地咝咝直吸凉气,对着那堆碎布,咬牙切齿地骂了许多脏话。

⑦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双皮鞋带回去,让父亲穿着皮鞋来参加我的婚礼,还一再叮嘱说,千万不能光着脚来,让城里人笑话。婚礼那天,父亲来了,皮鞋倒是穿来了,只是弄得他一脸的苦瓜样,走路一颠一拐,甚是滑稽。那段漫长而又崎岖的山路,让他的脚磨出了好几个不小的血泡。“以后别给老子买皮鞋了,既折磨人又浪费钱!”父亲拉下脸说,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皮鞋,一颠一颠地

离开了。回到家后的父亲很少再穿这双皮鞋。吸取布鞋被咬的教训,父亲不敢再将皮鞋藏到枕头下,而是把它锁进木柜里,还隔三差五地打开柜子检查。后来,眼看着皮鞋一天天长毛了,父亲一下子慌了:这兔崽子给我买的什么鞋,这 不是又要霉烂了吗?我听说后,告诉父亲,是他的木柜子不通风,皮鞋要经常拿出来晒太阳,还要擦鞋油。以后,父亲就多了一项家务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拿出他的皮鞋来擦油晒太阳。一边擦一边骂骂咧咧,说我是败家子,几年来,已经费掉他好几管鞋油了,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不过,骂归骂,父亲并没有真生气,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母亲这样对我说。

⑧去年,古老的山寨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通了公路。父亲的皮鞋终于不用再锁在木柜子里了,而且听父亲电话里的意思,皮鞋已经快被他穿烂了。我很高兴父亲终于主动打电话跟我要鞋穿了。他一再叮嘱我要买真皮的,不要人造革的,寨子里一些人图便宜,买人造革的皮鞋穿,脚臭得很。我说你那边怎么乱哄哄的,父亲说你二叔家盖新房我来做客呢。怪不得父亲的话不仅有了醉意,还明显有显摆的成分。

⑨不知道当年下乡干部题写的“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还在否?

草鞋——布鞋——被动穿皮鞋——主动穿皮鞋

(古寨的现代化历程)

鞋变好了,路变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城里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了,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地球越来越热,人心却越来越冷;城市的楼盘越来越高,住在楼里的人却越来越猥琐卑微。让我们把这些困惑和茫然凝固成文字,去倾诉,去宣泄,让躁动的内心慢慢安静下来,让浑沌的大脑逐渐变得清晰,让迷茫的双眼拥有聚光点。

1.①挪动 ②木讷 ③灰烬 ④积攒 ....

2.河北栾川县有个抱犊山,传说该山得名是山民抱着牛犊上山,等牛长大后就再也无法下山了。史载当年韩信在此屯兵,此寨之险可见一斑了。请找出本文中与此传说表达的内容相类似的句子。“革命到此止步”,在文中点缀得颇有戏剧性,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要批驳山民的愚昧、下乡干部的武断和轻率吗?

3.按现在的电视剧来分类,有偶像剧、都市言情剧,也有年代剧,本文也算散文中的“年代剧”吧。 简要说说父亲的“三双鞋”都有着怎样不同的故事?作者通过这故事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厚重主题?

父亲的鞋子篇八
《爸爸的新鞋》

《爸爸的新鞋》

-----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材分析:

文章围绕“一双新鞋”展开故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述,含蓄的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作品鲜活的神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3、体会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会了解品味性的精读所带来的阅读体验。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品味性的精读,学习方法,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师: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很多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有哪些文章啊?(《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既然学习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咱们就来回顾一下关于父母之爱文章的经典描写。(出示课件,学生体会《慈母情深》,《地震中父与子》片段,一个动作,一个外貌)。

生:通过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来刻画人物的特点体会父母之爱的。

2.师:对于文章理解,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短文来体会阅读方法。

师:打开语文读本125页《爸爸的新鞋》

阅读提示: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的想法是如何改变的?课文中“我”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来改变想法的呢?

引导学生。

1.课文开始,“我”准备换一双路夫便鞋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潮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不再同学面前丢脸。。。 师:你认为“我”在当时的情况下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很矛盾,很纠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已经刚刚买了一双牛筋鞋。不能再问爸爸要钱了。

师总结:“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不应该再去问父亲要钱,但是我还是为了我的虚荣心走进了爸爸的修理厂。

2.我在修理厂第一眼见到爸爸时我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表现呢?(静静的,凝视着)

我能看到的只有爸爸那露在汽车外面的小腿。我静静的站在那里,凝视着爸爸的鞋。

师:通过静静着,凝视着,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当时心里想些什么呢?

生:想到父亲的鞋是如此破旧。

师:那么父亲的鞋是什么样子的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告诉我爸爸的鞋是什么样子的?

师:虽然爸爸的鞋是如此的破旧,但是父亲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给了我10美元,拿到钱后我迅速的跑到鞋店。

3.师:可是我的兴奋和喜悦还没有温暖我的心,就在看到那双老款式的鞋之后,我的思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看一下屏幕(暗淡无光)

师:我心里想到了什么呢?

生:想到了父亲的旧鞋,

想到了爸爸工作的辛苦,

想到了为了全家没日没夜的工作,却从无怨言。

师;想到了这么多,我做出了什么决定?

生:改变了以前的决定,给爸爸买了一双鞋。

师:当我把鞋拿到父亲面前时。爸爸把手放在我的肩头,默默的看着我。 我也无言的望着他。

师:内心在想什么呢?

生:

“我”思想的改变通过“我”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父爱是伟大的,我们把体会人物描写的过程叫做品味性精读。

接下来我们自学一篇文章《母爱》,读完之后的感受用简短的话写下来。一定要细细的品味。写在我们的读书卡片上。

母爱

没有风,雪悠悠地落着。山外白茫茫的一片,山的这边,俨然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今天,妈妈送我到山那边的县城中学读书,这一条条崎岖的山路,我已走了

多次,可每一次妈妈总是执拗地陪我上学。我在雪地上蹦蹦跳跳,在这洁白的山路上,落下了我一串串的脚迹,妈妈在后面提着行李,口里不停地叮嘱:“喂!浩,慢些走,小心脚下滑-----”她一大早出门就没有停止过絮叨!

“人家都读初三了,又不是小孩子!”我在前面不耐烦地嘟囔着。

“浩,那件灰色毛衣在包里,天冷了,要记得------”妈妈跟了上来,“还有,在外面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妈妈,我知道!人家耳朵都生茧了!”我终于按捺不住,提高了嗓门。

妈妈神情愕然,伸手拍了拍我肩上的雪花,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一阵寒风迎面袭来,撩起妈妈单薄的衣服,她不由打了一个寒颤,突然,她好像记起什么似的,用手抚着我的头,嘴角抽搐了一下,但终于没再说什么!

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我和妈妈并肩默默地向前走着。静,山的这边,出奇地静!

车站到了,人很多,妈妈帮我买了车票,又重新清理了一下行李包,又站起身来,熟练地整理了我那凌乱的头发和翻起的衣领,会意的看了我一眼,做了一个手势,“上车去吧!”

汽车启动了,我从车窗探出头来,又看到了她那熟悉的眼神,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妈妈呆呆地站在那里,注视着缓缓移动的汽车,就在汽车拐弯的那一瞬间,我分明看到她眼里噙满泪水,忽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快步追赶上来,大声叫道:“浩,天冷了,记得多加点衣服------”我的心猛地一沉,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妈妈!我记住了!”我探出头,用力挥手。

窗外,年轻的妈妈呆呆地伫立在那里,雪仍悠悠地飘着。

父亲的鞋子篇九
《父亲的三双鞋》

父亲的鞋子篇十
《爸爸的新鞋原文》

爸爸的新鞋

美国 威利·B·雷邦。

记得我十三岁的时候,和所有的少年一样爱赶时髦。那个冬天,我在买了一双牛津鞋之后,才发现流行的却是路夫便鞋。那时的我虚荣地认为,如果没有一双路夫便鞋,那么我宁愿赤着脚度过这个冬天。

于是,我找到当汽车修理师的父亲。他的薪水很低,勉强够付房租和购买食品。当我提出要买一双路夫便鞋时,他显然很吃惊。“可你脚上的这双鞋才穿了一个月啊!为什么又要买一双新的呢?”

“因为这双鞋已经过时了,伙伴们现在穿的都是路夫便鞋,爸爸。” “也许是吧,但是,孩子,你应该知道,再买这样一双鞋对我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爸爸,我穿着这双鞋看起来就像个傻子一样。”

爸爸沉默了很久,才说:“听我说,孩子,这双鞋你暂且再穿一天。然后,请你仔细看看你同学们穿的鞋子。如果你能告诉我你的情况比其他人更糟的话,那么,我愿意考虑这件事。”

第二天早上,我昂首挺胸地走进学校,因为我知道那将是我穿着这双过时的鞋子的最后一天。而我的目光,除了停留在那些擦得锃亮、鞋底打了铁掌的黑色的路夫便鞋上,再没看到其他不如我的同学的鞋子。

放学铃一响,我就急匆匆地奔向父亲的工厂,一路上想象着自己穿着路夫便鞋的模样。

当时,爸爸正躺在一辆汽车下面,时不时发出金属敲击的叮当声。那声音简直令我兴奋。我走到汽车旁坐下,这时,我看到了爸爸露在汽车外面的小腿。他的鞋又旧又脏,左脚那只的鞋底已经断裂了,用金属丝缝合了两针,而且两只鞋没有一只是有鞋带的。

“你放学了吗,儿子?”爸爸从车子底下爬出来,问我。

“嗯。”我答道。

“我想你一定照我说的去做了,那么,可以告诉我你现在的想法吗?”爸爸慈祥地看着我,那神情仿佛已经知道了我的答案。

“我,我还是想买一双路夫便鞋。”我非常小声地回答着,强迫自己不去看他的鞋。

“那好吧!这是我原本打算买食品杂货的钱。现在,你能自己到鞋店买一双那样的鞋子吗?”爸爸给了我10美元,并且又在口袋里摸索寻找付3%营业税用的零钱。然后,我拿着钱向那家位于两个街区之外的鞋店走去。

我站在那家鞋店的橱窗前,向里面张望着,路夫便鞋依然在销售,每双9.95美元。穿上它,我就可以神气地走在校园里,可以成为最时髦的男生了,我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可就在这时,我一眼看到了紧挨着货架上赫然写着:“清仓削价,五折优惠”,那是几双适合爸爸穿的老款式的鞋。

爸爸!我想到了他那双没了鞋带的旧鞋子,想到了那些寒冷的夜晚,他双脚冰冷地穿过整个城镇去为人家修车。他为了我们一家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他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时间我心乱如麻,眼前那双路夫便鞋也顷刻间变得黯淡无光了。

顿时我脑海里交替着两幅画面,一会儿是我穿着新鞋子在校园里神采飞扬受人注目的场景,一会儿是父亲那双破旧不堪的鞋子。最后,我用紧握着10美元的那只手,做了一个决定──从削价处理的货架上挑选了一双10号的鞋子,然后飞快地跑向收银台。连营业税在一起,这双鞋一共花了6.13美元。

我拿着这双为爸爸买的新鞋飞快地跑回汽车修理厂,悄悄地把它放在爸爸汽车的后座上。然后,我走到爸爸的身边,把剩下的钱递给了他。

“我想这双鞋应该是9.95美元。”他用疑惑的口吻说。

“噢,它们正在削价处理。”我一边含含糊糊地回答他,一边从旁边拿起一把笤帚,和他一起清洁地面。五点钟的时候,他示意我可以下班回家了。

我们一上汽车,爸爸就看到了那个鞋盒。当他看到那双新鞋子的时候,惊讶得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而我也一样嗫嚅着:“噢,我,我是„„爸爸,但是„„”我突然有些紧张,真不知该怎样向他解释。

良久,爸爸紧紧地握了握我的肩头,开心地吹起了口哨,发动汽车驶向了回家的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1074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