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我的少女时代》

| 春节 |

【www.guakaob.com--春节】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

  当年轻的女同事向我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影名已经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这些大叔:「叔叔,这是女孩子的青春噢」。笑话,大叔我就没有过青春么。

  在选择电影方面,我是个受评分影响挺大的人。当看到好奇心日报把《我的少女时代》评为年度国产十佳之一时,我知道我已没有一丝犹豫,我需要去解决我心中的那个疑问:「这部电影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什么区别?」没办法,这么两部电影必然是要放在一起比较。

  先说我个人的结论,从电影的角度《我的少女时代》胜于《那些年》,但情感上《那些年》的归属感更强烈。

  《那些年》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男孩心中的「沈佳宜」,特别是高中时期看过这本小说的男孩。电影将一个曾经梦想中的人物形象完美的搬到了荧幕前,沈佳宜不再只是脑海中的一个雏形,「她」有了生命,有了样貌,有了声音,也有了泪水,同时是男孩记忆中真实的那个她。共鸣,是青春回忆类型电影表述情感最重要的方式。哪个男孩在青春时期没有喜欢过一个女孩呢,没有初恋的回忆,我想人生是不完整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些年》更能让我在情感上找到共鸣。

  《我的少女时代》从女孩的角度叙述,有点像《初恋这件小事》。电影让我的觉得好的地方是人物的真实性,也就是尽力还原台湾高中学生的生活,没有太多矫揉造作的情节。该骂时就骂,该笑时就笑(其实我也不懂台湾高中学生的生活是啥样)。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女孩们)会想当初我们也是这样迷恋刘德华,当初我们也是这样在红茶店里K书,迷恋的男生也是相貌一流体育优异而且还是学霸,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共鸣之处。导演陈玉珊在这方面还是很下功夫,几乎完美的还原了九十年代的场景,能够让有兴趣的人就为了这些回忆再翻看一遍电影(很多的细节可以参考知乎上「《我的少女时代》有哪些不经意的彩蛋?」问题下的回答)。

  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徐太宇放下执念的那一段。两个好朋友,没有言语,在海滩边上相视而笑,转身离开。没有相拥而泣,通过简单的告别,告诉大家我们不能被别人的生命而束缚,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也都绑着别人的生活甚至生命,我们需要在接下去漫长的人生中,背负着这一切不断前进,永不放弃。

  大叔作为过来人,才刚开始渐渐的看懂这些,不再只是为影片中的美好初恋心跳不已,而是把这份情感放在脑海中的某一处,在合适的时候取出来回忆一下,感受自己经历的美好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eri/143715.html

    上一篇:青春中篇诗歌

    下一篇:下雪了作文3篇

    热门标签

    HOT